Ⅰ 如何評價游擊戰
抗日戰爭的作戰形式中,主要的是運動戰,其次就要算游擊戰了。我們說,整個戰爭中,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說的是解決戰爭的命運,主要是依靠正規戰,尤其是其中的運動戰,游擊戰不能擔負這種解決戰爭命運的主要的責任。但這不是說:游擊戰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不重要。游擊戰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僅僅次於運動戰,因為沒有游擊戰的輔助,也就不能戰勝敵人。這樣說,是包括了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這一個戰略任務在內的。長期的殘酷的戰爭中間,游擊戰不停止於原來地位,它將把自己提高到運動戰。這樣,游擊戰的戰略作用就有兩方面:一是輔助正規戰,一是把自己也變為正規戰。至於就游擊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空前廣大和空前持久的意義說來,它的戰略地位是更加不能輕視的了。因此,在中國,游擊戰的本身,不只有戰術問題,還有它的特殊的戰略問題。這個問題,我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裡面已經說到了。前面說過,抗日戰爭三個戰略階段的作戰形式,第一階段,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和陣地戰是輔助的。第二階段,則游擊戰將升到主要地位,而以運動戰和陣地戰輔助之。第三階段,運動戰再升為主要形式,而輔之以陣地戰和游擊戰。但這個第三階段的運動戰,已不全是由原來的正規軍負擔,而將由原來的游擊軍從游擊戰提高到運動戰去擔負其一部分,也許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從三個階段來看,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將在人類戰爭史上演出空前偉大的一幕。為此緣故,在全國的數百萬正規軍中間,至少指定數十萬人,分散於所有一切敵佔地區,發動和配合民眾武裝,從事游擊戰爭,是完全必要的。被指定的軍隊,要自覺地負擔這種神聖任務,不要以為少打大仗,一時顯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資格,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游擊戰爭沒有正規戰爭那樣迅速的成效和顯赫的名聲,但是「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在長期和殘酷的戰爭中,游擊戰爭將表現其很大的威力,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業。並且正規軍分散作游擊戰,集合起來又可作運動戰,八路軍就是這樣做的。八路軍的方針是:「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這個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反對這個方針的人們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Ⅱ 電影《游擊飛行中隊》
內容提要:硝煙彌漫的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戰場,游擊隊奉命成立的第一支空中中隊首戰告捷。德國空軍氣急敗壞,千方百計到游擊隊機場方位。派飛機進行了瘋狂的襲擊。中隊遭到嚴重損失。魯克和扎爾等飛行員冒著危險紛紛從機場駕機前往中隊,投入到艱苦的游擊戰中。他們一次又一次用巧妙的飛行戰術戰勝了德國空軍。
Ⅲ 游擊戰如何以少勝多
孫子兵法虛實篇上講過:能察明敵人情況而不讓敵人察明我軍的情況,這樣我軍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敵人兵力分散在十處,這就是用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去攻擊敵人,這樣我軍就成了優勢,敵人就轉為劣勢了。能夠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劣勢的敵人,那麼同我軍當面作戰的敵人就有限了。我軍所要進攻的地方敵人不得而知,不得而知,那麼它所要防備的地方就多,敵人防備的地方一多,那麼我軍所要進攻的敵人就少了。所以防備了前面,後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後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左邊,右邊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右邊,左邊的兵力就薄弱;到處到防備,就到處兵力薄弱。兵力劣勢是因為被動地去防備敵人;兵力優勢是因為使敵人被動地防備我軍。能預料在什麼地方打,在什麼時候打,就是千里也可以同敵人交戰;不能預料在什麼地方打,那就連左翼也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面不能救後面,後面也不能救前面,何況遠在數十里,近在數里呢?依我分析,越國的兵雖多,又有什麼補益於決定戰爭的勝敗呢?所以說,勝利是可以人為造成的。敵軍雖多,可以使他無法戰斗。就是毛主席講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Ⅳ 電影《平原游擊隊》問題
《平原游擊隊》中的平原指的是華北平原,因為影片是發生在華北某抗日根據地的故事,影片中並沒有給出故事發生的具體的地點。
平原如果是指一個小縣城的話,那影片的主旨豈不是太狹隘了?
Ⅳ 跟游擊戰那樣的打架追來追去的那種電影或電視劇也可以是動漫
網路 銀魂最熱血的幾集
Ⅵ 游擊戰 麻雀戰 地道戰 地雷戰
游擊戰
抗戰時期,敵後的游擊戰
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並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相傳為黃帝風後撰寫的《握奇經》認為:「游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對游擊部隊的作戰行動,作了生動的描述。而在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詳細使用游擊戰戰術的人是楚漢時期漢的大將彭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根據敵強己弱的特點,依託根據地堅持游擊戰,保存和發展了自己。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後,大規模、長時期地開展游擊戰,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長期的革命戰爭,使中國人民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游擊戰戰法,如破襲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道戰、圍困戰等。這些靈活機動的戰法,顯示了中國革命游擊戰爭的豐富多彩。
麻雀戰
麻雀戰,是中國民兵常用的以弱勝強的游擊戰法。由民兵組成戰斗小組,忽來忽去,忽聚忽散,主動靈活。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抗日戰爭中,抗日根據地民兵,時而三三兩兩,時而成群結隊,出沒在山野密林,狹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紗帳里,像麻雀啄食那樣,東一槍、西一 槍,出敵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敵人,一陣猛打。 敵人反擊時,就立即撤離,隱蔽得無影無蹤。敵人撤退時,就呼嘯而來,槍聲四起,殺聲遍野。使敵人打又打不著,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 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寧,狼狽不堪的境地
地道戰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盪」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對日偽軍進行斗爭。冬初,清苑縣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單口隱蔽洞(俗稱蛤蟆蹲),很快遭到日偽軍的破壞。民兵把單口隱蔽洞改造成能進能出的雙口隱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進行戰斗,多數地道又遭到破壞。 1942年夏季反「掃盪」開始後,中共冀中區委和冀中軍區號召冀中人民普遍開展挖地道的活動,地道的構造不斷改進和完善,初步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轉移,又便於依託作戰的地道網路,成為長期堅持冀中平原抗日斗爭的堅強地下堡壘。冉庄的地道也有較大的發展,共有4條主要干線、24條支線,村內戶戶相通,向外可通往孫庄、姜庄、隋家墳、河坡等村,全長30餘華里。地道一般寬1米、高1.5米、頂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內設有瞭望孔、射擊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便於進行對敵斗爭。
地雷戰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地雷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戰武器。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不僅在山東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1962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是一部經典之作,影響甚大。1998年3月推出的游戲《地雷戰》也是一部精品游戲。
Ⅶ 游擊戰觀後感不少300字字
我第一次觀看影片《游擊隊》,這部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的一支游擊隊,他們英勇善戰,克服了艱苦條件,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戰斗
讀後感 這幾天我閱讀了一本紅色經典書,書名叫:小鐵道游擊戰.書里有幾個出色的小偵察員,讓我記憶猶新.在打崗村的戰斗中,有的足跡;在苗庄戰斗中...
他水性好,擅長鳧水,像個小鴨紅色少年小游擊隊員《小 鐵道游擊戰》 讀後感 這幾天我閱讀了一本紅色經典書,書名叫:小鐵道游擊戰. 偽軍問時,小張趁機溜了進去,...
暑假,我讀了一本《敵後游擊戰》書,使我受到了很深的... 出了屢屢奇功的敵後武工隊、威名遠揚的鐵道游擊隊、水上神兵「雁翎隊」、馳名中...
Ⅷ 有什麼游擊戰的電影好看的嗎
一定要電影嗎?我一般不喜歡看打仗片子的,但有部電視劇蠻好看的,是《我的兄弟叫順溜》
Ⅸ 叢林游擊戰電影有那部
平原游擊隊 延安游擊隊 苦菜花 地雷戰 紅孩子
Ⅹ 我要找一部日本電影叢林戰反映的是日美戰爭最後剩一個日本士兵打游擊戰最後連日本投降都不知道
你要找的應該是澳大利亞電影《烈血軍魂》同盟國那支部隊不是美軍,是澳大利亞新聯軍。
這部片子確實不錯,雖然製作比較粗糙,但是從戰爭中折射的人性問題確實很寓意和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