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社會資本參與公共衛生服務

社會資本參與公共衛生服務

發布時間:2021-10-11 17:19:27

1. 為什麼我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產品提供

(一)有利於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作為社會資本的境內外企業、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承擔公共服務涉及的設計、建設、投資、融資、運營和維護等責任,政府作為監督者和合作者,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直接參與,加強發展戰略制定、社會管理、市場監管、績效考核等職責,有助於解決政府職能錯位、越位和缺位的問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有利於打破行業准入限制,激發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社會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各種不合理限制,鼓勵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各類型企業積極參與提供公共服務,給予中小企業更多參與機會,大幅拓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的發展空間,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有利於盤活社會存量資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公共服務資金投入渠道,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增長動力。
(三)有利於完善財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下,政府以運營補貼等作為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的對價,以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對價支付依據,並納入預算管理、財政中期規劃和政府財務報告,能夠在當代人和後代人之間公平地分擔公共資金投入,符合代際公平原則,有效彌補當期財政投入不足,有利於減輕當期財政支出壓力,平滑年度間財政支出波動,防範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
(四)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2. 中國加強公共衛生建設的總要求

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增加財政投入,深化醫葯衛專生體制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積屬極性,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准。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確保葯品質量和安全,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加強醫學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培養,完善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形成各類城市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合理分工和協作格局。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積極防治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醫療機構,促進有序競爭,加強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衛生需求。

3. 什麼叫社會醫療機構

呼籲社會關注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生存和發展,關注民眾醫療保險的實際落實現狀。徹底取消不平等的醫療壟斷市場,放棄歧視,公平競爭,讓所有規范的醫療機構都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使所有的醫療資源全力服務於全民的醫療服務之中。

4. 浙江省衛生廳的主要職責

(一)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擬訂衛生改革與發展戰略目標、規劃和相關政策,起草衛生、食品安全、葯品、醫療器械等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依法制定有關地方性標准和技術規范,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組織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貫徹國家基本葯物目錄,擬訂執行基本葯物的相關政策,制定基本葯物采購、配送、使用的有關規定,提出我省基本葯物價格政策的建議;負責葯械集中采購的具體組織實施與監督管理。
(三)負責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組織制定地方性食品安全標准,建立並實施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預警制度,統一發布全省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四)統籌規劃、協調全省衛生資源配置,指導區域衛生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五)組織制定農村衛生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指導並推進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六)組織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制度,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綜合管理。
(七)制定婦幼衛生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負責婦幼保健的綜合管理和監督,組織對開展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監督、管理和指導。
(八)負責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制定並實施重大疾病防治規劃與策略,執行國家免疫規劃及政策措施,協調有關部門對重大疾病實施防控和干預,發布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
(九)組織擬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措施,制定並指導實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制度,協調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
(十)負責衛生應急工作,制定衛生應急預案和政策措施,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指導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與應急處置,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信息。
(十一)組織制定中醫葯、民族醫葯發展規劃,並納入衛生事業總體發展規劃,負責中醫葯的繼承、創新和中西醫結合工作,統籌協調中西醫發展。
(十二)指導規范衛生行政執法工作,依法負責職業衛生的監督管理;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和學校衛生的監督管理,負責公共場所和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監督管理,負責傳染病防治監督。
(十三)組織擬訂公立醫院改革政策措施,指導和監督公立醫院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組織擬訂社會資本參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政策措施,指導和監督民營醫療機構健康規范發展。
(十四)負責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全行業監督管理,制定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技術、醫療質量和采供血機構管理的政策、規范、標准,實施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執業許可制度,組織制定醫療衛生職業道德規范,建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評價和監督體系。
(十五)組織制定醫葯衛生科技發展規劃,組織實施醫葯衛生科學研究,參與制定醫學教育發展規劃,指導推進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組織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全科醫學教育和畢業後醫學教育工作。
(十六)指導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組織擬訂衛生人才發展規劃。
(十七)組織實施衛生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與衛生援外有關工作,開展與港澳台的衛生合作工作。
(十八)負責來浙中央領導和重要外賓的醫療保健工作,負責省保健委員會確定的保健對象的醫療保健工作,負責國家和省重要會議與重大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
(十九)負責管理省級衛生事業單位。承擔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省公共衛生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二十)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5. 做一份基本的小型義診需要准備些什麼,一份同時進行的調查報告可以向什麼方向去發展。

別是農村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計劃經濟時期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的固有特徵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縣鄉村三級衛生組織之間原有的網路協調關系逐步演變為圍繞各自經濟利益之間的市場競爭;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一致的共同目標逐漸分解,尋求更多的經濟收益逐步成為縣鄉村三級衛生組織服務行為的主要動力,逐級對下的監督管理、技術指導和培訓機制退化;醫療機構出現了多種產權、管理形式並存的局面,管理缺乏規范等。
二十多年的改革,使農村醫療工作和衛生事業發展的社會環境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目標非常明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仍然是農村經濟組織的基礎;稅費制度改革,制度規范政府和衛生部門的任何善意行為都必須符合法制化的要求;農村的小城鎮建設,要求重新調整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與格局,適當收縮衛生資源的空間布局,實現規模效益;農村居民牧人趨緩的增長態勢,制約著農村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空間。
只有把握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把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放到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中去,才能進一步拓展改革和調整的思路,提出切合農村發展實際的衛生發展舉措,才能使農村的醫療工作由被動適應轉變為主動改革。
從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村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客觀形勢的角度出發,對過去農村衛生工作中取得的寶貴經驗要有選擇地繼承,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對農村衛生工作的沖擊和影響最大,衛生福利和公益政策對農村居民再分配的功能減弱,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調整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工作思路也應創新,不能以不變應萬變,甚至抱殘守缺。農村衛生體制應符合時代和市場經濟的要求,貼近農村的老百姓,符合他們的意願。需要在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基礎上重新構建農村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以
及衛生管理體系。
調整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重點是明確政府對農村公共衛生責任和組織協調農村衛生工作的職責,突出農村衛生工作的社會性、公益性和福利性,適當收縮政府在城市衛生領域的作用,擴大政府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主體或主導作用。政府要保證衛生監督執法,向農村居民提供或購買公共衛生服務,倡導或組織醫療保障體系,優先提供或發展基本醫療服務。
調整農村醫療服務體系要發揮社會力量。引導國家、社會、集體、個人共同投資,平等競爭;根據社會需求和農村的具體情況調整農村醫療服務的規模和布局。
制定適合不同地區的區別政策。在經濟和交通發達地區,農村醫療服務提供可以更多地藉助市場和社會的力量,醫療保障可按社會化、產業化、非營利性的思路推進,由城市向農村推進;在經濟相對落後和交通不便地區,強調政府在組織、提供、甚至包括保障農村居民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財政轉移支付對這些地區農村衛生工作的支持。

五、鄉鎮衛生院改革的政策主題與措施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支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因素發生了體制性變化,農村三級衛生服務日出現了比較大的動盪。也就是說,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面臨的挑戰是整體性的,縣、鄉、村三級衛生組織都需要做出調整。但有限的資源和政策與多年積累的矛盾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全部解決,必須選擇重點突破。
與農業生產組織調整的順序大體一致,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組織也出現了自下而上的調整。隨著村級生產組織結構的變革,村級衛生組織基本是在財政與政策真空中自發地調整,從四年代初期的劇烈震盪,到90年代基本調整到相對平隱階段,基本維持了以集體辦為主的多樣化組織體系。如果農村生產組織不再出現大的調整,估計這種結構將會穩定一段時間。縣級衛生組織盡管也遇到經濟上的困難,但在財政和市場的托扶下,還可以維持正常運轉。
作為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中的樞紐,鄉鎮衛生院的組織應成為調整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首選。鄉鎮衛生院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中的瓶頸作用,不僅表現在它承上啟下的功能上,還與它面臨的困難最多,調整的迫切性最強有關。鄉鎮衛生院既沒有完成調整任務,也沒有穩健的支持條件。在市場競爭中,鄉鎮衛生院的部分市場份額被縣級衛生組織覆蓋,部分被鄉村醫生分割,資源利後效率逐年下降。與鄉、村生產組織變革相一致,鄉鎮衛生院需要做大的手術與調整,分級管理的財政體制和鄉級財政的困境,基本上使鄉鎮衛生院失去了計劃運作的經濟依託,面向市場是鄉鎮衛生院的必然選擇。
調整鄉鎮衛生組織,讓鄉鎮衛生院在市場中運作,應重申兩個前提,首先,調整鄉鎮二生院,不是放棄政府的責任.而是重新界定哪些是政府的職責,哪些是社會的責任,哪些屬於個人的行為,社會有參與的積極性而又不損害農村居民利益的事,政府就不必介入,已經介入的應該逐步退出,政府要做的是彌補和糾正市場缺陷。其次,調整鄉鎮衛生院要與調整縣級醫療機構互為條件。作為農村醫療保健網的技術業務中心,政府要集中精力和財力辦好非營利性的縣級醫療機構。在加強縣級醫療機構的前提下,可以調整一些鄉鎮衛生院。
從實際出發,允許一部分鄉鎮衛生院醫、防分開,也允許一部分鄉鎮衛生院按照現行模式繼續運轉。對衛生院的衛生管理、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功能適當分開,衛生管理與預防保健屬於政府職責,應繼續由政府提供或購買。鄉級財政如果有困難,通過財政轉移支付解決。這是農村衛生工作的最後一道防線,不能再向後退卻。
在經濟和交通相對發達地區,在保住預防保健這塊陣地之後,結合農村小城鎮建設、醫療服務市場供大於求以及遼寧農村交通發達等具體情況,合並或撤並一些衛生院。集中政府或集體的財力和優勢資源,重點辦好確有中心意義的兒所中心衛生院。
把社會醫療資本和私人醫療資本納入區域衛生規劃之中,在轉盤相對集中的地區,適當控制私營醫院的整體規模,既要鼓勵多種辦醫模式,發揮多洋化結構可以促進競爭局面的形成、拓寬融資渠道的作用,又要控制農村衛生改革的節奏,政府必須辦好縣醫院和200所中心衛生院(200所中心衛生院佔全省鄉鎮衛生院資源的1/5,佔1/3的市場份額),要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框架內,發揮社會資本和私人資本在積極作用。
面對多元化、多樣化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鄉鎮衛生院的調整政策主題應該定位在:扶貧促優、鞏固發展。具體措施概括為:體制改革:完善體制,加強管理,故開一點,鞏固一片;發展規劃:結合省情,調整布局,抓住中心,扶助貧遠;人力資源:到頂體制,改革機制,促進流動,強化培訓;投入重點:設備人力,貧困邊區,突出重點,分批實施;預防保健:預防為主,政府投入,強化網路,落實責任;醫療服務:優化服務,提高水平,嚴格准入,監管監控。
扶貧促優:通過政府的財力和政策支持,辦好或扶助貧困地區100所鄉鎮衛生院;藉助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支持,促進200所中心衛生院的建設與發展,強化功能、擴大服務范圍和市場空間。
鞏固發展:政府的財力和政策必須守住預防保健和貧困偏遠地區重點鄉鎮衛生院建設的底線;通過200所中心衛生院和100所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建設,全面促進全省鄉鎮衛生院的發展;通過鄉鎮衛生院一個環節的突破,全面提升縣、鄉、村衛生工作水平以及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
體制改革:這里所說的「體制」包括所有制和包括舉辦主體、財政預算、人事管理體制等方面。在所有制方面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不動搖,探索和完善公立鄉鎮衛生院的具體實現形式;在管理體制方面要發揮縣級運作相對規范、資源調整迴旋餘地較大的作用與特點,努力上收一部分管理權,重新賦予縣級政府發展鄉鎮衛生事業的責任;同時也要調動鄉鎮政府舉辦與支持社區衛生事業的積極性。加強管理,就是要發揮衛生行業管理的職能,對地方政府行使的衛生決策行為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必要的監督;把局部鄉鎮衛生院將要實施的諸如轉制等探索納入全省改革的大盤子中統籌考慮;對已經轉制或其他探索的鄉鎮衛生院要加強市場監管。農村衛生工作更應突出公益性和社會公平等調整,改革要全面鋪開,但對一些暫時還摸不準的探索要在局部進行嘗試,只能一點一點地試,放開不是放棄政府的職責,鞏固辦好農村鄉鎮衛生院,讓老百姓用比較低廉的費用享受相對優質的醫療服務才是鄉鎮衛生院改革的真正目的。
發展規劃:結合遼寧省城市化程度高、小城鎮建設速度加快、撤鄉並鎮以及鄉鄉通柏油公路等省情,重新調整全省鄉鎮衛生院的布局,在保證所有鄉鎮預防保健的基礎上,發揮省、市、縣、鄉各級玫府和財政的積極性,重點抓好200所中心衛生院的建設,扶助100所貧困和偏遠地區鄉鎮衛生院的建設,通過重點規劃政府重點投入的25%鄉鎮衛生院建設,達到覆蓋70%人口的目標,帶動與影響社會資本和私人資本參與的農村醫療資源靠近社會公益性目標,爭取實現全社會衛生資源較高的社會效益。
人力資源:人員素質不高、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已經成為鄉鎮衛生院功能發揮和自身發展的現實問題,要把鄉鎮管理方式轉為具管為主的體制,把住鄉鎮衛生院人員的准入關,減少非衛生技術人員的數量與比重。改革現行體制下的進人和用人機制,通過人事、分配製度改革,調動衛生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在政府規劃和政策引導的基礎上,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促進城市優秀的衛生技術人員向鄉鎮衛生院流動,促進衛生技術人員在城鄉間、鄉鎮間、機構間進行流動,通過人員流動,進一步激活鄉鎮衛生院內部的競爭機制。在改革人事分配製度的基礎上通過政府適當提高人員准入門檻和投入引導資金的方式,吸引衛生院和衛生技術人員參與終身教育,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素質。
投入重點:在政府對鄉鎮衛生院的財政投入方面,要改變以床位或人員為單位的投入方式,特別是農村三項建設資金的使用,要以基本醫療設備配置和人員培訓為重點,要以貧困和偏遠地區的鄉鎮衛生院為重點。在有限資金的前提下,要突出有限目標的實現。通過分批實施和滾動運作,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使全省鄉鎮衛生院的面貌和素質有明顯改觀,基本上可以適應和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
預防保健:預防為主的方針不能動,為農村居民提供或購買預防保健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責,也是政府職能在農村衛生領域的最後一道防線,政府必須投入。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是保證我國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措施,是我國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特色,不能因為發揮市場和民間資本的作用而忽視農村醫療預防保健網的建設,恰恰相反,越是發揮市場的作用,越要強化農村醫療預防保健網路的建設。衛生行政部門要監督和指導各級政府落
實對農村居民預防保健的責任;
醫療服務:優化鄉鎮衛生院的資源配置,使其服務功能與縣醫院和村衛生室有所差異、互為補充,當務之急是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能夠在急診急救的常規處理和產科服務方面形成技術能力,為提高水平和油畫服務,要充分利用醫學教育快速發展,在較短時同內可能為農村醫療行業儲備一批人力資源的社會條件,適當提高鄉鎮衛生院新增人力資源的准入門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無論是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還是由社會資本參與的醫療機構,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加強對醫療市場的監管與
監控,凈化醫療市場,維護市場競爭環境,保證醫療機構依法行醫,使農村居民能夠用比較低廉的費用得到比較優質的醫療服務。

奉獻愛心進農村 傳遞文化促和諧
——暑期赴庄河市大鄭鎮姜窯村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我們終於踏上開往庄河的列車,開始我們今年暑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此次活動的主要策劃人之一,我對此次活動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和熱情,因為庄河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去捐贈的小學是我的母校,這里有我童年的回憶,有我可愛的鄉親。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圍繞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在姜窯村十間房小學的愛心捐贈、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知識介紹、健康指數測定和文藝表演等活動;在姜窯村後窯屯我們開展了大型的義診活動,包括測血壓、測血型、測健康指數、醫療咨詢和問卷調查等項目。除此之外,我們還走訪了當地的村委會和醫療機構,在村民的幫助下我們慰問了韓屯獨居的吳桂花老人,我們還利用休息時間輔導小學生、上門義診等。

19日中午,顧不上旅途疲憊的我們,吃過午飯便來到十間房小學,開始准備下午的活動。十間房小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小學,雖然在政府的幫助下,破舊的校捨得以翻新,但是學校的師資力量非常匱乏,這里僅有七名教師,每個班主任要負責本班級同學的所有課程,連校長也是兼職班主任,而且全校唯一的一名英語老師也是兩所小學共有的。這里的孩子只能在星期二、四上英語課。除此之外,像音樂、體育、美術、健康等陶冶孩子情操、培養孩子性格的課程基本都無法上,正因為了解了這些,我們更感到了此次任務的艱巨和光榮。愛心捐贈是我們籌劃最早的活動,早在今年「雷鋒月」活動中我們開展的愛心捐贈和愛心義賣活動就是為其准備的。我們將同學們捐贈的物品用義賣的方式轉化為資金,從而購置了此次捐給小學生的學慣用品。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介紹主要是面向四、五、六年級的學生,針對青春期可能出現的若干生理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變化,我們結合醫學生的特長,特意准備了此項活動,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給這些孩子們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用正確的態度迎接和面對青春期。作為女同學主講人,我能夠感覺到這些女孩的羞澀,但我能感覺到他們的好奇與渴望,於是我就通過一些小游戲和肢體語言逐漸激發她們,讓她們通過人體掛圖、游戲和故事掌握正確的知識,學會用科學的態度面對青春期。健康指數測定和文藝表演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學慣用品和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在播撒愛心和希望,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們的愛心是無法衡量的,看著他們微笑的面龐,聽著他們充滿真情的「謝謝」,我真的覺得很高興,同時也覺得肩上擔子的沉重,貧困真的讓這些孩子失去很多他們應該享有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與同齡人已經存在了差距,這差距需要他們在將來付出更多的艱辛才能彌補。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這樣我們才能早日實現社會的和諧、祖國的富強。

7月20日,我們頂著烈日在陽光下做了三個多小時的義診活動,我們此舉深受村民的好評。測血壓、測血型、測健康指數、解答醫療咨詢、做問卷調查,大家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盡管驕陽烤得我們的皮膚發燙,汗水不斷順著臉頰流下,但是看到村民們感激的目光,聽到他們贊許的話語,我真的覺得很高興,更覺得作為一名醫學生的自豪。上午的義診活動結束後,盡管我們已是疲憊不堪了,但是吃過午飯後,大家又馬不停蹄地動了起來。因為在義診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有些老年人因腿腳不便沒能到場,為了不帶著遺憾離開,更為了讓我們的活動做得更好,大家決定對這些特殊的人採取上門服務的形式。通過這次的義診活動,我們對醫生的角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醫生惟有具有技術、責任和愛心才能成為受患者愛戴和尊敬的好醫生,才能不辜負病人對醫生的期望,才能對得起病人把生命都託付給醫生的這種信任,才能對得起醫生這個稱號。看到現在這么多人受各種疾病的折磨,我感到醫生們任重而道遠,而這就是我們將來的使命,是我們若干年後的神聖職責。這次義診活動同時也促使我們把課堂里學到的理論知識跟生產實踐中的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課堂上所學過的知識,同時也親身體驗了這些理念在工作中的執行以及它們的優點,使我們對醫療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我們將來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7月21日,我們來到了姜窯村委員會,張明輝書記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向我們介紹了當地的經濟、教育、計劃生育和農村合作醫療等事業的進展情況。在張書記的介紹下,我們了解到目前該村種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還種一些蔬菜,如:豆角、西紅柿什麼的,而且基本上全靠手工完成,機械耕種很少。養殖業也不算發達,正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什麼規模,主要品種比較單一,如:豬、牛、雞等傳統品種,特種養殖還沒有。農產品的價格較低,農產品給農民帶來的收入甚微。雖然近年來農產品的價格有所上揚,但是農業生產資料也在不停的上漲,與農業投資相比,農產品的價格較為低迷,長此以往將對農民不利。關於問題的分析
根據當地政府的基本情況而言,由於在該地區設立的工廠和企業較少,所以稅收來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實施的稅費改革,對農業稅的免除,政府的財政收入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於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雄厚的資金作後盾,然而政府的也在資金上產生了困難,雖然對於村村通等工程國家撥款50%,但是,另外的50%政府也是無能為力,所以基礎設施的建設難以開展。但是,由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難以開展,必然會使得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有必將制約經濟的發展,從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所以要解決此問題,應當先解決其中的一個,即要麼先花大力氣搞基礎設施建設及促進經濟的發展,要麼花大力氣搞經濟,從而帶動基礎設施的建設。另外,在張書記的協助下我們還走訪了村衛生服務站,了解了當地的醫療衛生事業的進展情況以及當居民的健康情況。據了解以前村民生病大多是就近到小診所買葯,若是重病會考慮到縣級醫院或更好的醫院,而且參加保險的居民很少,所以如果家中有重病患者,往往給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但是,自從政府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後,村民確實得到很大的實惠,減輕不少經濟負擔。當地現在98%的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下午,我們帶著慰問品來到了韓屯吳桂花老人的家中,吳奶奶年近八十,但身體硬朗,她獨自居住在年代很久的小屋中,雖然獨居,但她很熱情、樂觀,平時也很樂於助人,深受鄰里鄉親們的喜愛。我們的到來讓她很意外,同時也讓她很感動,望著我們一張張充滿關心的面龐,老人竟然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想,只要我們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真的會變得充滿陽光,即使對於我們而言這份愛很渺小,但是對於需要的人來說,這份愛足以照耀大地、融化冰雪。

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們還學著農民阿姨們下田地掰玉米、到豬舍喂豬,真正體會到做農活的樂趣和艱苦。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後,我們都會到屋外納涼,跟農民叔叔阿姨們聊天,從他們身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農村人的淳樸、善良以及對子女的期望、對美好生活的想望。

我們實踐團所到之處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我們真正走進社會,深入基層,實現了用知識回報人民,用愛心奉獻社會的美好願望。對我而言,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得很成功,他的成功不在於我們做了多少,還是究竟給別人帶來多大益處。而是在於我的收獲,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鍛煉,覺得自己確實成長了許多,尤其是這次的義診活動,讓我感觸很深,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醫生這個神聖的職業,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我會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用自己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真正肩負起救死扶傷的使命。

6. 公共衛生項目的基層工作有經驗嗎

、充分認識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
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
(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必須立足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正確的改革原則。
(三)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完善醫葯衛生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四)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和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網路,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為基礎的醫療服務體系的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建立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五)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原則,建設結構合理、覆蓋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
(六)加快建設醫療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農村人口和城鄉困難人群。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原則,從重點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國家、單位、家庭和個人責任明確、分擔合理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實現社會互助共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統籌層次,縮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終實現制度框架的基本統一。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快覆蓋就業人口,重點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困難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重視解決老人、殘疾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補助水平,適當增加農民繳費,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對困難人群參保及其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提供補助,築牢醫療保障底線。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

鼓勵工會等社會團體開展多種形式的醫療互助活動。鼓勵和引導各類組織和個人發展社會慈善醫療救助。

做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之間的銜接。以城鄉流動的農民工為重點積極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以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為重點改進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妥善解決農民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簽訂勞動合同並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農民工,要按照國家規定明確用人單位繳費責任,將其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其他農民工根據實際情況,參加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務工所在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險產品,簡化理賠手續,方便群眾,滿足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確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積極提倡以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探索委託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

(七)建立健全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快建立以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用葯。

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中央政府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葯物目錄,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葯並重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葯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品種和數量。建立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保障體系,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基本葯物實行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減少中間環節,保障群眾基本用葯。國家制定基本葯物零售指導價格,在指導價格內,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確定本地區的統一采購價格。規范基本葯物使用,制定基本葯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基本葯物處方集。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葯物作為首選葯物並確定使用比例。基本葯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葯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

規范葯品生產流通。完善醫葯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准入和葯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葯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醫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葯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葯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建立便民惠農的農村葯品供應網。完善葯品儲備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葯、急救用葯生產。規范葯品采購,堅決治理醫葯購銷中的商業賄賂。加強葯品不良反應監測,建立葯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四、完善體制機制,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
完善醫葯衛生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建設,保障醫葯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

(八)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葯衛生管理體制。實施屬地化和全行業管理。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均由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準入、統一監管。中央、省級可以設置少量承擔醫學科研、教學功能的醫學中心或區域醫療中心,以及承擔全國或區域性疑難病症診治的專科醫院等醫療機構;縣(市)主要負責舉辦縣級醫院、鄉村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餘公立醫院由市負責舉辦。

強化區域衛生規劃。省級人民政府制定衛生資源配置標准,組織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醫療機構的數量、規模、布局和功能。科學制定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各級醫院建設與設備配置標准。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醫療機構要逐步進行整合,嚴格控制大型醫療設備配置,鼓勵共建共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新增衛生資源必須符合區域衛生規劃,重點投向農村和社區衛生等薄弱環節。加強區域衛生規劃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的銜接。建立區域衛生規劃和資源配置監督評價機制。

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從有利於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監管出發,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衛生行政部門主要承擔衛生發展規劃、資格准入、規范標准、服務監管等行業管理職能,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進行管理和提供服務。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

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體制。中央統一制定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創造條件逐步提高統籌層次。有效整合基本醫療保險經辦資源,逐步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行政管理的統一。

(九)建立高效規范的醫葯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公共衛生機構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按照承擔的職責任務,由政府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工資水平和經費標准,明確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人員准入,加強績效考核,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界定服務功能,明確規定使用適宜技術、適宜設備和基本葯物,為廣大群眾提供低成本服務,維護公益性質。要嚴格核定人員編制,實行人員聘用制,建立能進能出和激勵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要明確收支范圍和標准,實行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財務管理辦法,並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經費的總額預付等多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嚴格收支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葯品加成政策,實行葯品零差率銷售。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建立以服務質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長效機制。

建立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葯、檢查和醫療行為。深化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機制。推進醫葯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葯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嚴格預算管理,加強財務監管和運行監督。地方可結合本地實際,對有條件的醫院開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繳、差額補助、獎懲分明」等多種管理辦法的試點。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嚴格工資總額管理,實行以服務質量及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健全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運行機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和分配製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醫療保險經辦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十)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明確政府、社會與個人的衛生投入責任。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向城鄉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直接付費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對衛生的投入,並兼顧供給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使居民個人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負擔有效減輕;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使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衛生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衛生投入責任。地方政府承擔主要責任,中央政府主要對國家免疫規劃、跨地區的重大傳染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以及有關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等給予補助。加大中央、省級財政對困難地區的專項轉移支付力度。

完善政府對公共衛生的投入機制。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和業務經費由政府全額安排,按照規定取得的服務收入上繳財政專戶或納入預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衛生經費,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

完善政府對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機制。政府負責其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按國家規定核定的基本建設經費、設備購置經費、人員經費和其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使其正常運行。對包括社會力量舉辦的所有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各地都可採取購買服務等方式核定政府補助。支持村衛生室建設,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給予合理補助。

落實公立醫院政府補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於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扶持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補貼政策性虧損等,對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給予專項補助,形成規范合理的公立醫院政府投入機制。對中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院、精神病院、職業病防治院、婦產醫院和兒童醫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傾斜。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標准和貸款行為。

完善政府對基本醫療保障的投入機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證相關經辦機構正常經費。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法規,規范社會資本包括境外資本辦醫療機構的准入條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業管理政策。鼓勵社會資本依法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國家制定公立醫院改制的指導性意見,積極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包括國有企業所辦醫院在內的部分公立醫院改制重組。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制的試點,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形成公立醫院與非公立醫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支持有資質人員依法開業,方便群眾就醫。完善醫療機構分類管理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依法加強對社會力量辦醫的監管。

大力發展醫療慈善事業。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慈善醫療機構,或向醫療救助、醫療機構等慈善捐贈。

(十一)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葯價格形成機制。規范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其餘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中央政府負責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及項目、定價原則及方法;省或市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定基本醫療服務指導價格。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按照扣除財政補助的服務成本制定,體現醫療服務合理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的服務,實行分級定價。規范公立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和標准,研究探索按病種收費等收費方式改革。建立醫用設備儀器價格監測、檢查治療服務成本監審及其價格定期調整制度。

改革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合理調整政府定價范圍,改進定價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價格杠桿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國家基本葯物的生產和使用。對新葯和專利葯品逐步實行定價前葯物經濟性評價制度。對仿製葯品實行後上市價格從低定價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控制葯品流通環節差價率。對醫院銷售葯品開展差別加價、收取葯事服務費等試點,引導醫院合理用葯。加強醫用耗材及植(介)入類醫療器械流通和使用環節價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醫葯價格監測體系,規范企業自主定價行為。

積極探索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葯品供應商的談判機制,發揮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和葯品費用的制約作用。

(十二)建立嚴格有效的醫葯衛生監管體制。強化醫療衛生監管。健全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加強城鄉衛生監督機構能力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服務行為和質量監管,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標准和質量評價體系,規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統一的疾病診療規范,健全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監測網路。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的准入和運行監管。加強對生活飲用水安全、職業危害防治、食品安全、醫療廢棄物處置等社會公共衛生的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

完善醫療保障監管。加強對醫療保險經辦、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環節的監管,建立醫療保險基金有效使用和風險防範機制。強化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積極探索實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方式,建立激勵與懲戒並重的有效約束機制。加強商業健康保險監管,促進規范發展。

加強葯品監管。強化政府監管責任,完善監管體系建設,嚴格葯品研究、生產、流通、使用、價格和廣告的監管。落實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加強對高風險品種生產的監管。嚴格實施葯品經營管理規范,探索建立葯品經營許可分類、分級的管理模式,加大重點品種的監督抽驗力度。建立農村葯品監督網。加強政府對葯品價格的監管,有效抑制虛高定價。規范葯品臨床使用,發揮執業葯師指導合理用葯與葯品質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建立信息公開、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管制度。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和個人對政府部門、醫葯機構和相關體系的運行績效進行獨立評價和監督。加強行業自律。

(十三)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醫葯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推進醫葯衛生科技進步。把醫葯衛生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點,努力攻克醫葯科技難關,為人民群眾健康提供技術保障。加大醫學科研投入,深化醫葯衛生科技體制和機構改革,整合優勢醫學科研資源,加快實施醫葯科技重大專項,鼓勵自主創新,加強對重大疾病防治技術和新葯研製關鍵技術等的研究,在醫學基礎和應用研究、高技術研究、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開發生產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器械。廣泛開展國際衛生科技合作交流。

加強醫葯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和實施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重點加強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培養培訓。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優秀衛生人才到農村、城市社區和中西部地區服務。對長期在城鄉基層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職稱晉升、業務培訓、待遇政策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完善全科醫師任職資格制度,健全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人員在崗培訓制度,鼓勵參加學歷教育,促進鄉村醫生執業規范化,盡快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加強高層次科研、醫療、衛生管理等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強化繼續醫學教育。加強護理隊伍建設,逐步解決護理人員比例過低的問題。培育壯大中醫葯人才隊伍。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規范醫院管理者的任職條件,逐步形成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醫療機構管理隊伍。

調整高等醫學教育結構和規模。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完善標准化、規范化的臨床醫學教育,提高醫學教育質量。加大醫學教育投入,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社區的高等醫學本專科教育,採取定向免費培養等多種方式,為貧困地區農村培養實用的醫療衛生人才,造就大批紮根農村、服務農民的合格醫生。

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重視醫務人員人文素養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精神。優化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和條件,保護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調動醫務人員改善服務和提高效率的積極性。完善醫療執業保險,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增進醫患溝通。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醫學科學、尊重醫療衛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風氣。

(十四)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葯衛生信息系統。大力推進醫葯衛生信息化建設。以推進公共衛生、醫療、醫保、葯品、財務監管信息化建設為著力點,整合資源,加強信息標准化和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逐步實現統一高效、互聯互通。

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以疾病控制網路為主體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提高預測預警和分析報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構建鄉村和社區衛生信息網路平台;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利用網路信息技術,促進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

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加快基金管理、費用結算與控制、醫療行為管理與監督、參保單位和個人管理服務等具有復合功能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加強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積極推廣「一卡通」等辦法,方便參保(合)人員就醫,增加醫療服務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三級葯品監管、葯品檢驗檢測、葯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網路。建立基本葯物供求信息系統。

(十五)建立健全醫葯衛生法律制度。完善衛生法律法規。加快推進基本醫療衛生立法,明確政府、社會和居民在促進健康方面的權利和義務,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立健全衛生標准體系,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銜接與協調。加快中醫葯立法工作。完善葯品監管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健全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相適應、比較完整的衛生法律制度。

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執法,切實提高各級政府運用法律手段發展和管理醫葯衛生事業的能力。加強醫葯衛生普法工作,努力創造有利於人民群眾健康的法治環境。

五、著力抓好五項重點改革,力爭近期取得明顯成效
為使改革盡快取得成效,落實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著力保障廣大群眾看病就醫的基本需求,按照讓群眾得到實惠,讓醫務人員受到鼓舞,讓監管人員易於掌握的要求,2009-2011年著力抓好五項重點改革。

(十六)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3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率均達到90%以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覆蓋到全國所有困難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門診大病保障為重點,逐步提高籌資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完善醫療保障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減輕城鄉居民個人醫葯費用負擔。

(十七)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建立比較完整的基本葯物遴選、生產供應、使用和醫療保險報銷的體系。2009年,公布國家基本葯物目錄;規范基本葯物采購和配送;合理確定基本葯物的價格。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葯物,所有零售葯店均應配備和銷售基本葯物;完善基本葯物的醫保報銷政策。保證群眾基本用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減輕群眾基本用葯費用負擔。

(十八)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用3年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全科醫生的培養培訓,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和質量。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完善補償機制。逐步建立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為群眾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十九)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國家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起,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進一步提高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不低於15元,到2011年不低於20元。加強績效考核,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逐步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力爭讓群眾少生病。

(二十)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以葯補醫」問題。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民營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院。大力改進公立醫院內部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實現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努力讓群眾看好病。

六、積極穩妥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
(二十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作為改善民生、擴大內需的重點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明確任務分工,落實政府的公共醫療衛生責任。成立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籌組織實施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國務院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強監督考核。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見和實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組織,有序推進改革進程,確保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群眾。

(二十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堅持遠近結合,從基礎和基層起步,近期重點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五項改革。要抓緊制定操作性文件和具體方案,進一步深化、細化政策措施,明確實施步驟,做好配套銜接,協調推進各項改革。

(二十三)先行試點,逐步推開。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政策性強,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試點。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制定試點原則和政策框架,統籌協調、指導各地試點工作。各省區市制定具體試點方案並組織實施。鼓勵地方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試點,積極探索有效的實現途徑,並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推開。

(二十四)加強宣傳,正確引導。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廣泛宣傳改革的重大意義和主要政策措施,積極引導社會預期,增強群眾信心,使這項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為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7. 十二五提出如何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回增加財政投入,深化醫葯衛生答體制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擴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准。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確保葯品質量和安全,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加強醫學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培養,完善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形成各類城市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合理分工和協作格局。堅持中西醫並重,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積極防治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醫療機構,促進有序競爭,加強監管,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衛生需求。

8. 關於營利性醫院稅務優惠政策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有關負責人就財政部門落實《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 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答記者問 2010年12月9日 來源:中國財經報 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樣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各級政府購買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強基層、建機制,中央財政近期下撥補助資金5.5億元,專項用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 1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執業、監管和發展四個方面明確了相關政策措施。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有關負責人近日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各級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意見》精神,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投入,繼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衛生機構,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社會力量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社會辦醫可享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意見》提出在稅收管理、政府投入、機構准入、性質變更和退出等方面, 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均可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 第一,在稅收管理方面,《意見》要求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稅收政策。 對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樣的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對其按照國家規定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免徵各項稅收。二是對其取得的非醫療服務收入直接用於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的部分,經稅務部門審核批准可抵扣其應納稅所得額,就其餘額徵收企業所得稅。三是對其自產自用的制劑,免徵增值稅。四是對其自用的房產、土地、車船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五是鼓勵對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捐贈,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對社會資本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可享受以下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免徵營業稅。二是在3年內,對其自產自用的制劑,免徵增值稅。三是在3年內,對其自用的房產、土地、車船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 另外,在機構准入方面,《意見》要求稅務等部門按照其經營目的,明確經營性質,依法進行登記,執行相關政策,分類進行管理。 在機構性質變更和退出方面,《意見》規定:社會資本舉辦的營利性醫療機構轉換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依法辦理變更手續後按規定分別執行國家有關價格和稅收政策;非公立醫療機構如發生產權變更,對已舉辦較長年限的,允許收回相關投資;非公立醫療機構如發生停業或破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在政府投入方面,《意見》鼓勵各級政府購買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一是鼓勵各級政府採取招標采購等具體辦法,選擇由符合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以及承擔政府下達的支農、支邊、對口支援等任務,並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適當補助。二是在遇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事故、疫情等危急情況時,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執行政府下達的指令性任務,政 府按照規定予以補償。三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設、設備購置及人員培養等方面,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給予積極的扶持。 財稅當好「杠桿」也要做好監督 這位負責人說,《意見》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經濟杠桿作用。《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也提出了有條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設、設備購置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給予支持,有利於引導和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逐步改善其自身發展能力,增強其在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力。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切實為民營醫療衛生機構創造寬松的財稅環境。 二是轉變政府投入方式,大力推行購買服務。《意見》提出,要鼓勵各級政府購買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這就意味著政府必須不斷加大需方補助力度,通過基本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和各項醫療保障基金,在醫療衛生服務市場上按照公平合理的價格購買公私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使公私醫療衛生機構通過競爭提供性價比相對較高的服務進而獲得相應的補償,從而為公私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提供公平的發展環境。 三是健全財務制度,規范財務行為。《意見》提出,非公立醫療機構應當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下一步,要進一步研究完善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規范財務管理,便於政府、投資人及社會加強監督。 四是大力加強監督管理。《意見》提出,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經營行為的監管,嚴禁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收支結余用於分紅或變相分紅,以確保其非營利性的經營目的。同時,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審計監督作用,以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健康持續發展。今後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衛生等有關部門,一方面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發展,另一方 面依法加強監督檢查,規范運營管理。 新舉措注重強基層、建機制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意見》,中央財政近期已經下撥補助資金5.5億元,專項用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 一是從「強基層」的角度,安排4.4億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備購置、維修改造和人員培訓,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每個10萬元、鄉鎮衛生院按每個20萬元補助,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善服務條件,提升服務能力,方便基層群眾就近看病。 二是從「建機制」的角度安排1.1億元,支持公立醫院與包括社會資本舉辦在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 另外,自2010年起將社會力量舉辦的三級醫院納入中央財政臨床重點學科建設補助范圍,非公立醫療機構科研學術環境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實現與公立醫療機構平等待遇.

9. 政府在投入方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何支持措施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有關負責人就財政部門落實《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 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答記者問 2010年12月9日 來源:中國財經報 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樣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各級政府購買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強基層、建機制,中央財政近期下撥補助資金5.5億元,專項用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 1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准入、執業、監管和發展四個方面明確了相關政策措施。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有關負責人近日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各級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意見》精神,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加大投入,繼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衛生機構,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社會力量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社會辦醫可享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意見》提出在稅收管理、政府投入、機構准入、性質變更和退出等方面, 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均可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 第一,在稅收管理方面,《意見》要求落實非公立醫療機構稅收政策。 對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可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同樣的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對其按照國家規定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免徵各項稅收。二是對其取得的非醫療服務收入直接用於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的部分,經稅務部門審核批准可抵扣其應納稅所得額,就其餘額徵收企業所得稅。三是對其自產自用的制劑,免徵增值稅。四是對其自用的房產、土地、車船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五是鼓勵對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捐贈,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可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對社會資本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可享受以下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免徵營業稅。二是在3年內,對其自產自用的制劑,免徵增值稅。三是在3年內,對其自用的房產、土地、車船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 另外,在機構准入方面,《意見》要求稅務等部門按照其經營目的,明確經營性質,依法進行登記,執行相關政策,分類進行管理。 在機構性質變更和退出方面,《意見》規定:社會資本舉辦的營利性醫療機構轉換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依法辦理變更手續後按規定分別執行國家有關價格和稅收政策;非公立醫療機構如發生產權變更,對已舉辦較長年限的,允許收回相關投資;非公立醫療機構如發生停業或破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在政府投入方面,《意見》鼓勵各級政府購買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一是鼓勵各級政府採取招標采購等具體辦法,選擇由符合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以及承擔政府下達的支農、支邊、對口支援等任務,並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適當補助。二是在遇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事故、疫情等危急情況時,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執行政府下達的指令性任務,政 府按照規定予以補償。三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設、設備購置及人員培養等方面,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給予積極的扶持。 財稅當好「杠桿」也要做好監督 這位負責人說,《意見》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經濟杠桿作用。《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也提出了有條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設、設備購置及人員培訓等方面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給予支持,有利於引導和帶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逐步改善其自身發展能力,增強其在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力。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切實為民營醫療衛生機構創造寬松的財稅環境。 二是轉變政府投入方式,大力推行購買服務。《意見》提出,要鼓勵各級政府購買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這就意味著政府必須不斷加大需方補助力度,通過基本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和各項醫療保障基金,在醫療衛生服務市場上按照公平合理的價格購買公私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使公私醫療衛生機構通過競爭提供性價比相對較高的服務進而獲得相應的補償,從而為公私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提供公平的發展環境。 三是健全財務制度,規范財務行為。《意見》提出,非公立醫療機構應當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下一步,要進一步研究完善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制度,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規范財務管理,便於政府、投資人及社會加強監督。 四是大力加強監督管理。《意見》提出,加強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經營行為的監管,嚴禁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收支結余用於分紅或變相分紅,以確保其非營利性的經營目的。同時,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對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審計監督作用,以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健康持續發展。今後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衛生等有關部門,一方面落實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發展,另一方 面依法加強監督檢查,規范運營管理。 新舉措注重強基層、建機制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意見》,中央財政近期已經下撥補助資金5.5億元,專項用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 一是從「強基層」的角度,安排4.4億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備購置、維修改造和人員培訓,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每個10萬元、鄉鎮衛生院按每個20萬元補助,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善服務條件,提升服務能力,方便基層群眾就近看病。 二是從「建機制」的角度安排1.1億元,支持公立醫院與包括社會資本舉辦在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 另外,自2010年起將社會力量舉辦的三級醫院納入中央財政臨床重點學科建設補助范圍,非公立醫療機構科研學術環境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實現與公立醫療機構平等待遇.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社會資本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