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山東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

山東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

發布時間:2021-10-10 20:19:35

『壹』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摘要

大眾網-大眾日報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

一、發展背景和發展目標

「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主要任務目標順利完成。面向未來,我省的發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416.2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1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49.3億元,年均增長2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8.1萬億元,年均增長2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5.3萬億元,年均增長18.9%。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農業連續8年增產,糧食總產達到4335.7萬噸。製造業強省建設成效顯著,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萬億元以上。服務業規模和質量逐步提升,增加值達到14429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9.1:54.3:36.6。

可持續發展取得新成效。耕地總量實現動態平衡,保有量超過1億畝,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464萬畝,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累計分別下降22.1%、20%和18%,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以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增長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新突破。擁有中科院3個研究所、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29個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綜合性新葯研發技術大平台、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國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學工程落戶山東。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家,居全國首位。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年均增長超過30%。

協調發展呈現新亮點。國務院批復實施《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扎實推進,省會經濟加快發展,突破菏澤成效明顯。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城鎮化率達到49%,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汽車,通自來水率達到90%。

改革開放形成新局面。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4%。資本市場逐步完善,直接融資額五年累計達到2900億元。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不斷完善,財政對「三農」累計投入4718億元,年均增長36.1%。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醫葯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領域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已與國外建立友好城市168對、友好合作關系城市165對,進出口總額累計7036億美元,年均增長19.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賬累計463.9億美元。

民生建設得到新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財政對民生投入累計7004.5億元。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加快、結構優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6個百分點以上,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達到1∶1。城鄉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98.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6%。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歲。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成功舉辦了奧帆賽、殘奧帆賽和第十一屆全運會。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5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15.9萬人,實現城鎮家庭就業動態消零。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別增長10.5%和8.7%。

「十二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有基礎有條件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但國內外發展環境錯綜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轉變發展方式的外部壓力加大、內在要求迫切,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跨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十二五」期間,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以富民強省為目標,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指導原則:

堅持結構調整。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放大消費拉動作用,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堅持創新驅動。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堅持統籌兼顧。把統籌兼顧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方法,統籌經濟與社會、海洋與陸地、城市與農村、東部與中西部、當前與長遠,加快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實現富民與強省的有機統一,共建共享和諧社會。

堅持綠色發展。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加快生態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營造美好家園。

堅持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破除發展障礙,化解發展難題,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增強發展的融合性和開放度,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積極推動國內區域合作,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推動和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一線三點」的工作思路,在各項工作中體現強省建設的內在要求,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著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取得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新成就。

發展目標:

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到2015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48∶4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力爭新農村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海陸資源互補、產業互動、布局互聯,海洋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實現跨越,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教育質量和結構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全社會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社會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平安山東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生態環境優美宜居。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達到25%,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展現生態山東、綠色山東的新形象。

人民生活殷實富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逐步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均期望壽命力爭達到77歲,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

經過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奮斗,使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人民富裕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區域統籌和發展布局

構建產業布局合理、區域發展協調、人口聚集加快、城鎮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

(一)經濟布局。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發展。一是加快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精心組織實施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加快實施國家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經濟改革發展示範區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主體力量,要發揮全省優質資源富集地帶的優勢,努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高端產業聚集區。二是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把黃河三角洲建設成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開發區和環渤海重要的增長區域。三是加快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以加快省會建設發展為龍頭,帶動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建成發展活力充足、產業素質較高、服務功能強大、生態環境優美、社會文明和諧的經濟圈。四是加快建設魯南經濟帶。以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為龍頭,加快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支持菏澤打造魯蘇豫皖邊界區域科學發展高地,把魯南經濟帶建成全省經濟新的增長極。

(二)城鄉布局。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城鄉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一是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科學布局,城鄉互促共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到2015年全省17市建成區人口全部達到50萬人以上,其中超100萬的城市16個,濟南、青島分別達到400萬人和450萬人。二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穩妥引導農民適當集中居住,實行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布局,實現農村社區建設服務全覆蓋,完成8000個村莊整體改造。三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著力點,完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縣域經濟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三)空間布局。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全省國土空間按開發內容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區域,主體功能上分別作為大規模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生產和農村居住、保障生態安全的國土空間。按開發方式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

三、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農業提升。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加快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推進「五個提升」。第一,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和糧食儲備能力建設,確保糧食安全。五年建設高產穩產糧田1000萬畝,新增糧食倉儲庫容500萬噸。第二,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支持生產要素向種養殖大戶集中、優質品種向生產基地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發展規模經濟,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到2015年,蔬菜、漁業、畜牧、果業、苗木花卉等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對農民增收貢獻1500元以上。第三,提升農業裝備規模和質量。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到201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4億千瓦,農機化水平達到85%以上。第四,提升農業生產標准化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准和安全標准,擴大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第五,提升農業產業化層次。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工程,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業生產工廠化、管理企業化、組織規模化。

(二)工業優化。以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為核心,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節能減排水平為重點,深入推進產業調整振興,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產業集聚集約發展,構建以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高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製造業體系。

提升發展傳統產業。按照創新驅動、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綠色發展的要求,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企業技術裝備管理水平,加快實施工業轉方式調結構1000個重點技改項目,全面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力爭2015年,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的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中型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普遍提高到3%以上,山東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分別達到2100個、230件。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優勢領域,以重大建設項目為載體,強化科技人才資金支撐,重點發展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信息、新醫葯及生物、海洋開發及高端裝備製造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

推動產業集中集約集聚發展。圍繞形成規模優勢、增強配套能力,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中度、產業分工層次和整體競爭力,推動生產力集中布局、基礎設施集中配套、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集中管理。加快園區轉型提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區、調整產業結構的先行區和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示範區。到2015年,全省主營業務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集團達到30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200個,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達到80個。

(三)服務業跨越。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生產、面向生活、面向農村的服務業,加強重點城區、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四大載體」建設,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升層次。優先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批零住宿餐飲、房地產、社區及家庭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力爭2015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從業人員比重達到40%以上。

(四)海洋經濟。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為主線,深入實施科教興海戰略,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全面提高海洋開發、控制和綜合管理能力,構築海陸統籌、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力爭海洋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四、基礎設施和支撐保障

突破薄弱環節,著力優化結構,提升基礎設施網路化、現代化水平,打造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高效安全的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體系。

(一)能源建設。以調整布局結構和供給結構為主線,以節能減排和提高效率為重點,構建完善綜合能源體系。推進「上大壓小」電源項目建設,加快淘汰落後機組;大力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接納省外來電;穩定省內煤炭生產和老區石油產量,鼓勵建立穩定的省外煤炭供應基地和油氣供應基地。到2015年,煤炭產量繼續控制在1.5億噸左右,原油產量持續穩定在2700萬噸,電力可用裝機容量由目前的6317萬千瓦增加到1.12億千瓦,其中接納省外來電1600萬千瓦以上;燃煤火電所佔比重由目前的92%下降到71%,新能源裝機占省內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14%。

(二)交通建設。加快鐵路、城際軌道和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完善「四縱四橫」鐵路運輸網和「五縱四橫一環八連」高速公路網。加快港口和內河航道建設,推進我省東北亞物流樞紐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繼續推進濟南機場建設,遷建青島機場,提升干線機場功能,推進支線機場新建和改造。加快構建鐵路網路、公路干線網路、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航空運輸、水運網路等有機銜接、優勢互補、立體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到2015年,鐵路營業里程由目前的3840公里增加到6100公里,復線率達到60%,電氣化率達到98%,高速鐵路營業里程358公里;公路通車里程由23萬公里增加到24.5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4285公里增加到6000公里,完成一般國省道升級改造4000公里,新增農村公路12000公里;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內河港口吞吐量達到1億噸;全省開通航空航線達到280條。

(三)水利建設。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為重點,推進現代水利示範省建設,加強工程設施建設,統籌利用客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構建完善綜合水利保障體系。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和膠東調水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引黃濟青改擴建步伐,新建、改建一批水庫和河道攔蓄工程,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水災害防禦體系,加快骨幹河道綜合治理,完善防洪防潮體系,提升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質量和水平。城鄉水資源管理體系,加快建設水資源監測與控制骨幹網路,全面實施取水許可證與水資源論證制度,統籌管理和科學調度全社會用水規模。到2015年,新增供水能力20億立方米,節水10億立方米,基本滿足城鄉用水、工農業用水和環境用水需要。

(四)市政建設。加強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理順管理體制,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構建完善綜合市政服務體系。加快高架、立交、環線、輕軌、地鐵等快速通道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提高水、電、熱、氣等管網覆蓋率和集中供應率。建立健全包括消防、防洪、抗震和人防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提高緊急事件處置能力。

五、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

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奠定堅實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

(一)科技創新。加強重要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發,力爭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重點城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支持黃河三角洲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力爭更多的高新區進入國家級高新區行列。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2%以上。

(二)教育優先。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努力建設教育強省、人力資源強省。基礎教育,以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為重點,著眼於促進教育公平,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學齡前和高中階段逐步實施免費制度;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重點,強化基礎能力建設,鼓勵全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突出特色、提升內涵為重點,優化整合教育資源,重點建設若干所全國一流的高水平大學。堅持教育公益性方向,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到2015年,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基本辦學標准,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和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達到159萬人、89萬人,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提高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40%

(三)人才發展。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打造「人才山東」品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高端人才聚集地和優質勞動力資源富集地帶為目標,培養造就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六支隊伍。調整優化人才結構,打造特色產業人才培育基地,支持重點發展區域、欠發達地區引進發展急需人才,強化對民營經濟的人才支撐,推進人才引進和交流。創新人才機制,健全人才選拔任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形成促進各類人才幹事創業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構建統一規范的人才市場體系,加強人才公共服務。力爭到 2015年,全省人才資源總量由目前的975萬人增加到1380萬人,高技能人才達到200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19%,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43人年。

六、文化繁榮和創新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領力、競爭力和創新力,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用新的理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文化建設。以建設文化強省和增強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創新文化發展模式,加強文化載體和設施建設,推動經濟文化融合發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深入實施各類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壯大文化產業實力,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形成以孔子文化為核心的齊魯文化品牌體系,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到2015年,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翻兩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快文化改革創新,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文化內容形式、文化生產方式、文化傳播方式、文化投融資體制和文化市場管理模式創新,提高文化改革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二)文明山東。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文明風尚,弘揚和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實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工程,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建設「誠信山東」,完善政府信用體系、企業誠信體系和個人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社會誠信環境。

七、和諧社會和公共服務

以擴大供給、提升質量、促進公平、提高效率為主線,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一)民生保障。逐步完善符合國情省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公共服務體系。把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和政府績效考核的優先目標,拓寬就業創業擇業渠道,有效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力爭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以上。加快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逐步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准水平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推動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在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統籌層次和實現制度統一等方面邁出更大的實質性步伐。到2015年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努力滿足城鎮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基本住房需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十二五」期間,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提高殘疾人教育、就業和康復水平。

(二)衛生體育。以全民健康為目標,深入推進衛生、體育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積極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創新,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營運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居民醫療保健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建立健全體育設施體系,發展體育健身市場,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競技體育水平。

(三)社會管理。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全方位推進社會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加強食品葯品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食品葯品安全預警機制,健全覆蓋城鄉、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管理體系,加快建設「平安山東」。

八、生態文明和資源環境(略,文字太長)

http://news.sina.com.cn/o/2011-02-26/033922017169.shtml

『貳』 山東省旅遊條例的第四章 旅遊經營和旅遊活動

第三十三條旅遊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標記、經營范圍、服務項目、價格或者收費標准,制定、提供公平、合理的店堂告示、格式合同等,對旅遊者的有關咨詢作出真實、明確的解答。
旅遊經營者應當向旅遊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旅遊產品和服務項目以及真實的旅遊服務信息,公布旅遊咨詢、投訴電話。
第三十四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依法與旅遊從業人員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並按照規定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
旅遊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工時和休息休假制度,保障旅遊從業人員的休息休假權利;根據行業特點和本企業需要,可以依法申請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和不定時工作制等特殊工時制度。
第三十五條旅遊經營者應當建立旅遊安全責任制度,完善安全防範措施,制定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在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場所設置顯著警示標識,劃定警戒范圍或者作出明確安全提示,採取必要防護措施;發生旅遊安全事故時,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並向當地人民政府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
旅遊景區遊客數量接近遊客最大控制容量時,旅遊景區經營者應當及時發布信息,進行疏導,採取措施控制遊客數量。
第三十六條 旅遊經營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及時提供真實、完整的旅遊業務統計、財務分析等資料。有關部門應當為旅遊經營者提供的資料保密。
第三十七條從事旅遊客運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具有相應資質;運輸旅遊者的車輛、船舶等應當投保法定強制保險並配備具有相應資格的駕駛人員和安全設施、設備。
從事旅遊客運的組織和個人應當按照旅遊運輸合同提供運輸服務,不得擅自變更運輸路線、更換運輸車輛和船舶,禁止超載運行。
第三十八條旅行社應當與旅遊者簽訂旅遊合同。旅遊合同內容可以參照旅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布的示範文本。旅遊者有特殊要求的,旅行社可以與其特別約定。
未經旅遊者同意,旅行社及其導遊人員不得脅迫旅遊者接受約定之外的服務。
第三十九條導遊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旅遊合同安排旅遊活動,不得擅自改變行程,變更旅遊項目或者中止導游活動;不得欺騙、脅迫旅遊者購物和其他消費。
旅遊行程中遇到可能危及旅遊者人身安全的緊急情形時,導遊人員應當向旅遊者作出詳細說明,並在徵得多數旅遊者同意後,調整或者變更旅遊行程,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旅行社;確因客觀情況無法事前向旅遊者說明的,應當事後及時作出說明。
第四十條對旅遊飯店、旅遊景區等旅遊經營單位實行等級評定和復核制度;未被評定等級的,不得使用或者變相使用等級稱謂從事經營活動。
第四十一條旅遊景區經營者應當健全旅遊景區檔案,對旅遊景區的歷史沿革、資源狀況、生態環境、服務設施、經營及建設活動基本情況和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歸檔,妥善保管。
第四十二條旅遊景區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劃和有關規定,設置觀賞、游樂、餐飲、購物、安全等設施、設備以及與旅遊景區環境相協調的標識和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旅遊景區經營涉及公眾安全的特種旅遊項目,其設施、設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法定機構檢驗合格後方可投入運營,並加強維護保養。
第四十三條 依託國家自然資源或者歷史人文資源投資興建的旅遊景區門票價格,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非依託國家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由商業性投資興建的旅遊景區門票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
調整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的門票價格,應當遵循法定程序。調整後的門票價格應當向社會公布,自批准之日起六個月後執行。同一門票價格上調間隔不得低於三年,上調幅度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限額。
旅遊景區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單一門票和聯票,供旅遊者自主選擇。禁止向旅遊者強行出售聯票。
第四十四條政府投資的旅遊景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軍隊離休退休幹部、未成年人、宗教人士及學生等特定對象免費或者優惠開放;城市公園、科技館等公共文化休閑場所應當逐步免費開放。
第四十五條旅遊景區導遊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持導游證從事導游活動,遵守職業道德,文明服務。
第四十六條旅遊經營者有權拒絕沒有合法依據的行政檢查、 收費、 處罰、 強制措施、集資、攤派、無償服務以及考核、評比、達標等;有權拒絕旅遊者提出的違反法律、法規或者社會公德的要求。
第四十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在旅遊景區及其周邊擺攤 、 設點和出租景觀,不得尾隨、糾纏、欺騙、脅迫旅遊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有償服務。
第四十八條旅遊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知悉旅遊經營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
(二)自主選擇旅遊經營者;
(三)要求旅遊經營者按照約定或者慣例提供質價相符的產品和服務;
(四)自主決定是否接受旅遊合同約定以外的服務;
(五)自主決定是否購買旅遊經營者推薦的旅遊商品;
(六)人格尊嚴、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
(七)接受旅遊經營者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要求及時救助,並依法獲得賠償;
(八)對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對違法行為進行檢舉、控告;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四十九條 旅遊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社會公德,愛護旅遊設施,保護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
(二)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三)遵守旅遊秩序和安全、衛生規定;
(四)對旅遊經營者如實告知有關個人信息;
(五)尊重旅遊從業人員的勞動;
(六)遇到不可抗力和突發事件時,配合有關組織和人員做好工作;
(七)配合有關組織和人員協商解決旅行途中發生的糾紛
(八)隨團旅遊不得延誤旅遊行程或者損害其他旅遊者的合法利益;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五十條旅遊者合法權益受到旅遊經營者侵害或者與旅遊經營者發生爭議,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雙方協商;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旅遊、工商行政管理、價格等部門投訴;
(四)依法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

『叄』 求《山東省省直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

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
2004-3-16 10:28:32

魯文明委〔2004〕7號

關於頒布實施《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四大企業、省委省直機關工委文明委,省直有關部門:
1995年省文明委頒發的《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在幾年來各地文明單位建設管理的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規范作用。由於形勢的不斷發展,文明單位建設管理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迫切需要對《條例》進行再修訂。為此,省文明辦根據中央文明委《關於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暫行辦法》,在廣泛徵求各市意見的基礎上,對《條例》作了進一步修訂,並在2004年2月20日召開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設J作會議上書面徵求了省文明委成員的意見,獲得了廣泛認可。現將《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印發給你們,望各地、各部門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2004年3月15日

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
(修訂稿)
(2004年3月15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全省各級文明單位的管理,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根據中央文明委《關於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暫行辦法》,借鑒外省市經驗,從我省實際出發,對1995年省文明委頒發的《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進行再修訂。
第二條 文明單位是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突出成績,群眾認可並經主管部門考核、評選,領導機關批准、命名的單位。
第三條 文明單位的級別分為:全國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市(四大企業、省直機關)級文明單位、縣(市、區)級文明單位。文明單位稱號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綜合性最高榮譽稱號。

第二章 文明單位評選標准

第四條 組織領導有力,創建活動扎實。單位黨組織能夠認真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計劃周全,目標明確,措施具體,」責任落實。領導班子團結協作,作風民主,開拓創新,廉潔勤政,以身作則,在創建活動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單位內部層層落實創建工作責任制,全體員工普遍參與創建活動。積極參加所在地區開展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第五條 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風尚良好。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積極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宣傳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養成教育,加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注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幹部群眾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良好的道德修養,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和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范,有效地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突出抓好誠信建設,單位在社會上有良好的聲譽和整體形象。
第六條 業務工作領先,社會效益顯著。黨政機關和執法部門廉潔高效。依法行政、辦事公道、執政為民,重大決策民主公開,群眾滿意率高。生產經營性單位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開拓進取,誠信經營,科學管理,文明生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同級或同行業先進水平。服務經營性單位工作規范,周到細致,優質高效,業務工作處於全省同行業領先水平。
第七條 學習風氣濃厚,文體衛生先進。重視智力投資,加強對幹部群眾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形成全員學習的良好風尚。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移風易俗工作成效明顯。模範地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現象,圓滿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責任目標,優生、優育、優教成績顯著。落實衛生防疫制度,衛生防疫和群眾保健工作先進。注重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員工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精神風貌健康向上。
第八條 加強民主管理,嚴格遵紀守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實公開辦事制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治安防範網路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治安狀況、公共秩序、工作紀律良好,領導幹部無違法違紀案件,全體員工無嚴重違法違紀案件及刑事案件,單位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一般治安案件發案率和事故率低於省規定指標,無責、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發生,無邪教活動,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第九條 內外環境優美,環保符合要求。內務管理規范有序,內外環境整潔整齊,嚴格執行衛生管理制度,搞好綠化、美化工作,無臟、亂、差現象。環保制度健全,環衛設施完善,認真治理環境污染,環保工作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

第三章 文明單位的評選表彰

第十條 文明單位的評選范圍。符合文明單位標準的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機關及其基層單位,實行獨立核算、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或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的各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事業單位。
第十一條 凡符合文明單位評選標准和評選范圍、自願要求參加文明單位評選的單位,在自查的基礎上,認真填寫文明單位申報表,按申報程序向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申報。
第十二條 文明單位的推薦、評選和考核必須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實行社會公示制度。推薦名單必須經被推薦單位的主管部門同意,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在新聞媒體進行公示無疑義後方可向上級文明委申報。
第十三條 文明單位的評選實行逐級推薦的原則。縣(市、區)級文明單位,必須由鄉(鎮)或相當於鄉(鎮)級的主管部門從申報單位中擇優推薦,由縣(市、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選,由批准機關命名表彰。全國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市(四大企業、省直機關)級文明單位,需在連續兩年獲得或保持下一級文明單位稱號的單位中擇優產生,由各級文明委負責推薦,由批准機關命名表彰。中央、國家機關和國家企、事業駐魯基層單位,省垂直系統在地方的所屬單位按黨的隸屬關系申報評選各級文明單位,申報辦法和考核標准與地方單位相同。
第十四條 文明單位的評選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各系統、各行業可在所屬單位評選、命名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第十五條 省級文明單位實行復查、淘汰遞補制度。對省級文明單位的復查,每年進行一次。復查不合格的,撤銷省級文明單位稱號。新增省級文明單位的申報評選,根據淘汰惰況擇優遞補。原則上,文明單位每5年全部重新申報評選一次。市、縣(市、區)級文明單位的評選周期,由各市、縣(市、區)參照省級文明單位的評選自行確定。
第十六條 對具備標准條件並在創建文明單位活動中做出突出成績,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單位,可及時向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申報,經驗收、考核合格後命名為文明單位。

第四章 文明單位的獎懲

第十七條 凡被命名為文明單位的,由批准機關命名表彰,頒發牌匾,授予榮譽稱號。
第十八條 對各級文明單位和在創建文明單位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物質獎勵。獎勵辦法由文明單位或文明單位主管部門參照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評獎自行確定。
第十九條 文明單位發生違反本條例或其它嚴重損害文明單位聲譽的情況,命名機關將視情節輕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撤銷文明單位稱號的處理。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撤銷文明單位稱號。
(一)領導班子成員中有違法違紀行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二)發生群體性越級上訪事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
(三)因經營原因造成效益大幅下滑或嚴重虧損的;
(四)制銷假冒偽劣商品或不講職業道德、行業風氣不正的;
(五)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人身傷亡的;
(六)出現黃、賭、毒、封建迷信等問題,非法宗教活動得不到有效制止的;
(七)發生刑事案件或治安狀況混亂的;
(八 出現計劃外生育的;
(九)污染治理不達標,衛生面貌差的;
(十)工作平庸,停滯不前,失去先進示範性的;
(十一)申報時隱瞞事實、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的。
第二十一條 被撤銷榮譽稱號的單位,由命名機關公開通報並收回其牌匾。
第一十一條 被撤銷榮譽稱號的單位,不得參加下一年度文明單位的評選。經過認真整改,符合標準的可以參加以後的評選。

第五章 文明單位的管理

第二十三條 各級文明單位的管理,按照誰推薦誰負責的原則,由各級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具體負責。
第二十四條 對文明單位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指導、監督、檢查文明單位創建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好文明單位的評選和復查工作;建立文明單位檔案;總結推廣文明單位的工作經驗;對不符合文明單位標準的行為及時給予批評和幫助,並及時向命名主管機關報告;對問題嚴重的單位,有權向命名主管機關提出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銷其文明單位稱號的處理建議。
第二十五條 文明單位改變單位名稱、變更隸屬關系,要及時向命名主管機關報告備案。重劃、重組、分立、合並的,文明單位稱號自行終止。
第二十六條 上一級文明單位,自然地享有下一級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適用全省各級文明單位的命名。表彰、管理,由各級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組織實施。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施行過程中的問題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肆』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第一章 總則 為了保證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2020年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學院和考生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山東省教育廳及各省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招生工作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章程。

第一條 本章程適用於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招生工作。

第二條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招生工作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程序,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

第三條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新聞媒體、考生及其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章 學院概況

第四條 學院全稱: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學院代碼:14261

第五條 學院辦學層次及類型:全日制普通高職(專科)學校

第六條 學院地址: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學院路1號。

第七條 學院批准成立時間:2009年2月26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第八條 學院基本情況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成立於2009年,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由大眾報業集團舉辦的具有高等學歷統招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專門為文化產業發展培養應用型特色人才的綜合性高等院校。學院以文化創新教育立校,以弘揚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創新文化產業為辦學宗旨,致力於創建「文化發展研究傳承高地,文化產業創新人才培養搖籃」。「明德約禮,博文創新」的校訓彰顯了學院立德樹人的文化靈魂。 學院新校區佔地3060畝,首期516畝建築面積10多萬平方米的校舍已順利建成,現代化教學樓和配套的實訓及生話設施將容納近萬名新生。學院依靠主辦方大眾報業集團雄厚實力保障,依託青島經濟發達的海濱城市優勢,加之地理位置優越,緊靠膠東半島高鐵樞紐中心萊西高鐵站,交通便利,有很強、很深厚的發展潛力。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以文化人,實施「專家治校、文化強校」戰略,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成立了由學界和業界的知名專家教授組成的學科專業發展指導委員會,科學規劃、優化了學科專業的結構布局。同時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合作辦學,「教學研用」融合施教,以崗位定培養目標,實現高端精準特色就業。 「心有境界行則正,腹有詩書氣自華」,我院將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讓校園與課堂成為師生提升素養、增進智慧、培育思想的搖籃。我院將為莘莘學子提供展示靚麗青春才情、放飛夢想的舞台。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九條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成立以學院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討論決定招生工作重大事宜。

第十條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是組織和實施招生及其相關工作的常設機構,具體負責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十一條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紀檢委對招生工作實施監督。

第四章 錄取

第十二條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招生計劃通過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學院招生簡章、學院網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招生對象:參加2020年高考的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及同等學歷者。

第十三條 在高考成績高於同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中,學院按照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投檔比例調閱考生檔案,具體比例由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四條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對考生體檢的要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院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第十五條 在第一志願報考我院的考生滿額情況下,按公布的招生計劃,首先錄取第一志願的考生;在第一志願不滿的條件下,錄取非第一志願考生。

第十六條 我院同意並執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有關加分或降分投檔的政策規定。

第十七條 美術類專業投檔原則、錄取規則按照《山東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院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實施方案》執行。

第十八條 錄取男女比例不限,外語語種不限。錄取結果將按照教育部和各省(市)的有關要求及規定的形式進行公布。考生可登陸我院招生網站查詢。

第十九條 新生入校後,學院將在3個月內按有關規定對考生進行復查,若發現弄虛作假、冒名頂替等違紀行為,取消考生入學資格,不予注冊學籍。

第二十條 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修完全部課程且成績合格,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的普通高等教育專科學歷證書

第二十一條 考生被學院錄取,應按時到院報到。

第五章 其它

第二十二條 新生入校後,學院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進行入學體檢,對體檢不合格的學生,取消入學資格。

第二十三條 學費和住宿費的收取,執行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統一核定的標准。

學院
名稱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學費
元/年

學制





630701

市場營銷

7980

三年

630805

跨境電子商務

7980
10980

三年
三年

630302

會計

7980

三年






650403

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

7980
8800
10980

三年
三年

660201

新聞采編與製作

7980
10980

三年
三年






640101

旅遊管理

7500
7980
12800

三年
三年
三年

640301

會展策劃與管理

8500

三年

600109

鐵路物流管理

7980
9980

三年
三年

600606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9800
11800

三年
三年








560102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8500

三年

560302

電氣自動化技術

8500
11500

三年
三年

560707

新能源汽車技術

8500

三年

610217

人工智慧技術服務

8800
11800

三年
三年

藝術學院

650101

藝術設計

9800

三年

650125

美術

9800

三年

打擊樂學院

650219

音樂表演

48000

三年

580110

樂器製造與維護

48000

三年

舞蹈學院

650207

舞蹈表演

28000

三年

三年

650216

舞蹈編導

28000

國際交流學院

670206

應用日語

8500

三年

住宿費四人間2500元/年·人;六人間1600元/年·人。

第二十四條 根據《山東省高等學院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學生因故退學或受校紀處分開除學籍的,學院應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時間按月計退剩餘的學費和住宿費。學生學習時間按每年10個月計算。學生外出實習一學期以上不需要返校住宿,學院不收取當學期或當學年的住宿費。學生休學或參軍的,可以比照退學規定退還有關費用。休學期間不交納學費、住宿費等費用。休學期滿復學後,按照隨讀年級相關專業的收費標准收取有關費用。對寒暑假期間不離校的學生,學院不加收住宿費用。

第二十五條 我院為在校學生設有多種獎助學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和助學貧困學生。同時,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申請參加學院提供的勤工助學等。

第二十六條 本章程若有與國家有關政策不一致之處,以國家和上級有關政策為准。未盡事宜,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學院不委託任何機構和個人辦理代理招生相關事宜。對以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名義進行非法招生宣傳等活動的機構或個人,學院保留依法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第二十八條 新生入校後,學校在三個月內對新生入學資格進行復查,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取消其入學資格。新生入校後,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進行入學體檢,對體檢不合格的學生,依據上級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九條 學生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者,由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頒發普通高等教育專科學歷證書。

第三十條 本章程由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負責解釋。

學院網址:http://www.sd-wenhua.com

聯系電話:0532-58577777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學院路1號 郵政編碼:266600

註:此招生章程已經省教育廳審核,並在教育部備案,備案詳細內容可參照山東省教育廳網站http://www.sdpec.e.cn 或教育部 「陽光高考」信息平台網站http://gaokao.chsi.com.cn查詢。

『伍』 山東省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報告誰有啊,前段時間再校內上看到過,沒有保存再找就沒有了

201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1-02-12 11:06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1年2月12日在山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山東省省長 姜大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一五」時期,山東的發展進程極不平凡。在中共山東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總要求,堅持積極作為、科學務實的工作基調,攻堅克難,奮力前行,「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全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這是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全省生產總值接連突破2萬億和3萬億,去年達到39416.2億元,年均增長13.1%,人均生產總值由「十五」末的24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49.3億元,年均增長2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279.1億元,年均增長2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11.6億元,年均增長18.9%;進出口總額1889.5億美元,年均增長19.6%;實際利用外資累計463.9億美元。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這是人民生活水平較快提高的五年。財政對民生投入累計達到7004.5億元,2010年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總額的51%。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發展,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趨於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946元、6990元,年均分別增長13.2%、12.2%。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50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10萬人。解決了52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近400萬戶農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廣大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這是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五年。消費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投資結構逐年改善,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趨於協調。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傳統產業調整振興成效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5.2%;服務業發展提質增量,增加值所佔比重比「十五」末提高4.3個百分點。「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這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十一五」時期新開工鐵路項目18個,新增運營里程438公里、在建3151公里,相當於100年來山東鐵路通車里程的總和;新增高速公路1122公里,通車里程達到4285公里;港口吞吐量由「十五」末的4.1億噸提高到9.2億噸,機場客運量由986萬人次提高到2237萬人次。覆蓋全省的「五橫兩縱」500千伏主網架已經形成, 新增可用電力裝機容量2707萬千瓦,海陽核電一期開工建設。158座大中型水庫和388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面完成,南水北調和膠東調水工程進展順利,治淮東調南下續建主體工程全面完工。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對全省經濟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
--這是城鄉面貌發生明顯變化的五年。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積達到20.5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污水集中處理率由49%提高到8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58%提高到80%;森林覆蓋率達到22.8%。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行政村通油路比例達到99.2%,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新建農村戶用沼氣186.8萬戶。統籌城鄉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重要成果。注重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和力度,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十一五」前半期,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堅持在發展中相機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近兩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我們堅決貫徹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各項決策部署,迅速制定實施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21條政策措施,啟動了8546個重大項目建設,採取鼓勵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遏制了增速下滑,實現了經濟企穩回升。去年以來,我們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與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成為全國少數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的省份之一,發展的協調性和內生動力增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進一步鞏固。
(二)堅定不移地推進轉方式調結構,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五年對「三農」財政投入累計4718億元,年均增長36.1%。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著力培植高效特色產業,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去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867億斤,實現連續八年增產;農產品出口達到127.1億美元,年均增長13%。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兼並重組,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五年累計完成技改項目3.7萬項,技改投資2.6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利潤年均分別增長24.2%和24%。推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突出支持十大重點領域,著力培育「四大載體」,去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4429億元,年均增長13.4%。旅遊業總收入突破3000億元。下氣力推進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22.1%、20%和18%,省控59條主要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進程中,全省耕地面積保持在1.15億畝。
(三)堅定不移地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堅持把促進區域發展與培植產業優勢結合起來,區域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今年1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也是我省在一年多時間內獲國務院批準的第二個國家層面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起步順利、開局良好,全區投資、進出口、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扎實推進,省會建設發展步伐加快。重視扶持欠發達地區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去年地方財政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70個,其中過30億元的11個。
(四)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先後組建了山東鋼鐵集團、山東重工集團、山東海洋投資公司、山東海運公司、泰山財產保險公司,國有企業的規模、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推動民營經濟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4%。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財稅體制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取得新的進展。銀行、證券、保險業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去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突破4萬億元,貸款余額、直接融資、保費收入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實施「深化日韓、提升東盟、突破歐美、拓展非洲」的全面開放戰略,加強與台港澳地區的經貿合作,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引導企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著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外貿進出口實現快速恢復性增長;圍繞轉方式調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我省對外合作空間。去年外貿出口突破1000億美元。
(五)堅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和創新。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抓好大學生、城鎮困難家庭和返鄉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由2005年的808元提高到1510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覆蓋到36%的縣、1065萬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標准增加到290元,農村低保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於1200元。建立了價格上漲與困難群眾生活補貼和保障標准聯動機制。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穩步實施,最低工資標准年均上調18.4%。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城市社區衛生覆蓋率分別達到99.6%和98.7%,115個縣(市、區)實施了基本葯物制度,開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建立健全了覆蓋各教育階段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素質教育取得階段性成果,制定實施了全省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深化平安山東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食品葯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安全生產連續九年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

(六)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和創意山東計劃,大力培育骨幹文化企業,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去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230億元,是2005年的2.4倍。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省博物館新館和省檔案館新館等重點文化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全省廣播電視有線網路整合任務基本完成。成功舉辦一系列大型展會,創作生產了一批文化藝術精品。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我省體育健兒在北京奧運會、第十一屆全運會、第十六屆亞運會上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七)堅定不移地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群眾和輿論監督。五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34件,制定政府規章41件,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4970件。「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省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政府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政府公信力、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堅持不懈反腐倡廉,嚴厲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認真做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人口計生、婦女兒童、慈善、殘疾人、老齡事業持續發展,氣象、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五年來,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參與下,集中力量辦成辦好了一系列大事。對口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實現了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一個美麗、和諧、羌族文化特色鮮明的新北川展現在世人面前。戰勝嚴重滸苔災害,成功舉辦了奧帆賽、殘奧帆賽。舉全省之力籌辦第十一屆全運會,取得了辦賽服務和競賽成績雙豐收。圓滿完成了北京國慶60周年慶典和上海世博會參展的各項任務。這些都充分彰顯了齊魯兒女顧全大局、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和海納百川、推陳出新、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必將形成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強大力量。
五年來的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只要我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持之以恆地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落到實處,就一定能夠保持工作的正確方向。只要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宏觀經濟政策,結合山東實際不斷增強工作指導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就一定能夠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只要我們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一定能夠保持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只要我們把富民和強省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就一定能夠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只要我們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看準的事情咬住不放、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夠每年辦成幾件大事,推動各項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親切關懷的結果,是中共山東省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開拓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魯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駐魯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和參與山東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總結五年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業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基礎不牢,農田水利設施依然薄弱,農業現代化水平總體不高;物價上漲預期加強,資源、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已成為推動價格上漲的長期性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務艱巨,產業轉型升級面臨諸多制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以及人才支撐能力不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還不夠快,消費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能源資源消耗總量偏大;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腐敗現象還時有發生。上述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不僅影響當前經濟運行,還會制約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
從今年開始,我們已進入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委會精神,省政府編制了《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做好今後五年的工作,對於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打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基礎至關重要。縱觀國際國內環境,我們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這些都為我們緊緊抓住並充分用好戰略機遇期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一五」以來的發展,我省經濟已具相當規模,產業體系更加完備,跨越提升的物質技術基礎更為堅實;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科學發展的動力更為強勁;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全面提速,我省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我們完全有能力推動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階。「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以富民強省為目標,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要始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果。實施擴大內需方針,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格局。今後五年,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左右,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十二五」期間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取得重大進展。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突出農業做優、工業做強、服務業做大,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高效安全的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體系。到2015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48:4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新口徑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十二五」期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與經濟發展同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力爭五年城鎮新增就業500萬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600萬人以上。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努力做到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構築起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網」,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的目標。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住房需求。深入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基本葯物制度,全面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和服務,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十二五」期間教育、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撐作用要顯著增強。強化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發展包括民辦教育在內的各級各類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重要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發,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完善「以用為本」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人才競爭優勢基本形成,進入人才強省前列。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築牢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發揮文化資源富集優勢,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推動經濟文化融合發展。到2015年,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產業增加值翻兩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十二五」期間城鄉、區域發展要更加協調。統籌經濟與社會、當前與長遠、海洋與陸地、城市與農村、東部與中西部發展,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一體化,構建產業布局合理、區域協調發展、人口聚集加快、城鎮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力爭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新農村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海洋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魯南經濟帶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實力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間綠色發展模式要基本形成。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強化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加快生態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加重視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搞好土地綜合整治和礦產資源保護。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達到25%,讓山東的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加清新,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十二五」期間改革開放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制度環境,突破改革重點和難點,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邁出重大步伐。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期間,全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9%,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各位代表,經過五年不懈奮斗,到「十二五」末,全省生產總值將突破6萬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500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山東將成為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完備的省份,成為人民群眾幸福感普遍增加、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的省份,成為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省份,成為城鄉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的省份,一個文明、富足、開放、和諧的山東將在我國東部沿海蓬勃崛起。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到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全力抓好抗旱保豐收和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兩項關系全局的緊迫任務,確保「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左右,外貿進出口增長10%左右,實際利用外資穩定增長,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 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綜合兼顧了需要和可能。一方面,保持適當的發展速度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穩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為調整結構創造寬松環境,引導各方面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來。提出城鄉居民收入均增長10%左右,這是近年來的最高預期。提出這一目標,一方面是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居民收入、勞動報酬增長與經濟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兩個同步」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順應了廣大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實現這一目標是不容易的,各級政府必須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優化需求結構,完善消費持續增長機制,保持投資合理適度增長,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
擴大消費需求。一是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繼續增加政府用於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支出,加大對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民的補貼力度。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企業工資監控和工資保證金等制度,逐步增加

『陸』 60歲以上老人在山東免費乘公交,如何看待這一個政策的出台

你好,60歲以上的老人在山東免費乘坐公交,我認為這一個政策的出台應該被點贊,應該給政府做的這項惠民政策鼓掌。讓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坐公交這是好事,也值得推廣到全國各地,同時希望以後這項政策能對動車和地鐵適用,讓老人享受到更多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

對於出台這樣的政策我們是支持和理解的,年輕人並不會覺得這是不公平。如果在公交車上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也應該主動讓坐,關愛老人人人有責。我們是文明和諧社會,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感謝黨和國家,感謝有這么好的政策,讓我們享受到了民主和自由。

最後我認為出台這樣的政策要保證能具體的落實,不能讓老人空歡喜一場,比如在老人坐公交車的時候不同的司機以其他理由收費,那麼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失去了老人對執政者的信任。


『柒』 山東省委.省府 03年25號文

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
魯發[2003]25號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今年省委工作會議和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的部署,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從我省實際出發,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和目標任務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層次和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實現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現實需要,是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全省綜合經濟實力的戰略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的發展,採取推進縣級綜合改革、實施強縣帶動戰略、支持欠發達縣進行改革開放試點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省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2年,全省縣域經濟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省總量的75.5%,完成財政收入佔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佔4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72.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佔68.9%,有15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域經濟已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保持社會 穩定的重要力量,對全省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省縣域經濟發展與先進省相比,與實現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強縣不強、弱縣較弱的問題比較突出。現階段,我們正處於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縣域經濟發展既面臨傳統優勢弱化、競爭壓力增大的嚴峻挑戰,也面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新機遇。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順利實現「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從學習鄧小平理論,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求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重大意義,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統籌規劃,開拓創新,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實現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縣域經濟發展的全局,按照省委工作會議確定的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幹事創業,艱苦奮斗,堅持深化改革與加快發展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藉助外力與啟動內力相結合,經濟手段與組織措施相結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全面增強縣域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提升代化經濟結構,基本形成發達縣率先發展、中等縣加速崛起、欠發達縣跨越式趕上的新格局,全面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全省上下要統一認識,形成合力,切實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生產,抓好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的收入,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經濟國際化和城市化進程。在工作指導上,突出抓好30個經濟強縣和30個經濟欠發達縣,促強扶弱帶中間,推動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

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過5年的努力,使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經濟結構明顯優化,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財政狀況明顯好轉,群眾收入明顯增加,城鄉面貌明顯改變,各項事業進一步發展,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到2007年,縣域經濟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2年翻一番,絕大多數縣(市、區)地方財政自給有餘,爭取有20個左右的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已經進入全國百強的縣(市)要爭取位次前移。

二、切實把握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

1.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縣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要深刻認識「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切實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強解決好「三農」問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要認真落實《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魯發[2003]6號),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優質農產品區域布局,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各具特色的優質高效農業產業區(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要大力發展切實代表農民利益的各種經濟合作組織,使農民在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環節中享受利益。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引導農民按標准化組織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准和檢測檢驗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高度重視發展農村路、水、電、醫、學,大力發展林業和畜牧業,搞好環境綠化,加強污染治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要高度重視保護耕地,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改善生產條件,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正確處理好調整結構與保護糧田的關系,處理好增加農民收入與糧食生產之間的關系,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要把加快工業化進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低、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結合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建設,積極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發揮比較優勢,努力培植壯大支柱產業和優勢企業,提升產業層次,延長產業鏈,形成具有縣域特色的工業結構。有條件的地方,經省政府批准,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科學定位,突出特色,辦好工業園區,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加快向園區聚集,避免重復投資和設施浪費,使園區成為推進工業化的主要載體、高新技術的孵化區、城市建設的新區。堅決制止低水平、消耗高、浪費大、污染嚴重的項目建設。

第三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要加快市場體系建設,繁榮城鄉貿易。積極培植生產要素市場,健全和完善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充分發揮當地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推廣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改造傳統服務行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信息咨詢、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2.創新體制和機制,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活力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要把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作為根本動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國有資產從一般競爭性領域中退出的步伐,今明兩年基本完成縣鄉國有、集體企業改制任務,促進鄉鎮企業健康發展。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積極引導內外資參與縣域企業的改制、重組,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參與農業開發,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於縣鄉機構改革的有關規定,加大縣鄉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力度。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全面清理編外人員,嚴格執行行政事業單位機構和人員編制,減少財政供養人員,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減輕財政負擔。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完善各項配套改革措施,嚴格治理「三亂」,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在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范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糧食市場,實現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

3.突出抓好「三個亮點」,努力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堅持對外開放,擴大招商引資,是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後勁、提高縣域經濟發展層次的關鍵所在。要選准主攻方向,抓住日韓及歐美產業轉移的有利機遇,全方位開展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要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突出重點,以更大的膽略、更靈活的辦法,拓展招商思路,廣開招商渠道,在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上實現新的突破。要充分發揮現有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提高加工製造能力和對外貿易水平,多元化、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

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要按照省里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要求,消除一切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廢除一切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歧視性政策,清除一切落後的管理手段和行為,在市場准入、監督管理、發展政策上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膽,政策上放寬、放活,工作上放手、放開,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內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使民營經濟在縣域經濟中唱主角。

科技和人才是提高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要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對先進實用技術的引進、開發和推廣力度,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強化科普教育,加強科技推廣應用體系建設。堅持自主創新與有選擇引進並重,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積極探索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具體措施。加強人才建設,著力培養和引進一大批在縣域經濟中用得上、留得住、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各類人才。鼓勵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或以技術入股、合作攻關等方式開展高新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和經營活動。引導和鼓勵機關幹部、事業單位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到基層領辦企業。

4.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搞好縣域經濟必須堅持的重要指導方針。要圍繞推進城鄉一體化,科學合理地利用縣域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益,增強城鎮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當前,要把集中發展縣城和1-2處中心鎮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點,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縣城要與所在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與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規劃相銜接,實現發展規劃統籌、基礎設施共享、產業互補配套和資源高效配置,形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與區域中心城市相配套的衛星城。

要把統籌城鄉就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省、市、縣三級政府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資金,並引導社會力量,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動人口管理,健全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加快城鎮化進程,在城市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農業人口,可按當地規定在就業地或居住地登記戶籍,並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盡的義務。

加大農村社會公共事業投入,各級政府每年新增加的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公共事業。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以各種形式進入社會事業領域。調整和優化農村中小學布局,合理配置農村教育資源,鞏固農村基礎教育,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在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同時,支持各縣(市、區)辦好1-2所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和2-3個重點特色專業,有條件的可興辦高級技工學校。著力抓好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搞好鄉鎮衛生院和計生站等現有衛生設施的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搞好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控制人口增長。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路子。

5.簡政放權,為縣域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需要有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各級、各部門都要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為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積極營造務實高效的服務環境、誠信法治的市場環境、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和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進一步建立健全權責統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和完善縣級政府的社會管理權、公共服務權、市場監督權等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切實精簡各類會議、文件和檢查、評比。今後,省里一般不組織大規模的評比、檢查,確保基層集中精力抓經濟工作。

擴大縣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按照「能放都放、權責統一」和「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的原則,將投資項目的決策權下放給各類投資主體。除國債項目、財政預算內項目、統借統還國外貸款項目以及國家限制類項目外,其他項目不再審批。

要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對各級出台的收費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凡違背國家和省現行規定的一律取消;保留的收費項目要進一步降低收費標准,並適當降低省、市集中比例。今後凡是國家沒有明確規定的,省里原則上不再出台新的收費項目。

全省各類金融機構要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要加大對縣域投資主體的接信額度,各金融組織在市、縣(市、區)設立的分支機構在當地吸收的資金(含郵政儲蓄),應主要用於支持縣域經濟的發展。人民銀行要繼續發揮支農再貸款的政策導向作用,積極引導農村信用社發放農業貸款。農村信用社改革要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按照國家改革試點的要求,探索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農村金融組織,發揮其在縣域經濟發展中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在民間借貸比較活躍的地區,允許貸款利率浮動。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利率不上浮。創新信貸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積極支持市、縣(市、區)按市場運作方式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推動銀企合作。省企業信用擔保業務、省高新技術投資要向發展縣域經濟傾斜。

進一步完善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門領導班子地方黨委協管機制,省垂直管理部門在縣(市、區)、鄉(鎮)的延伸機構黨的關系實行屬地管理,其領導幹部的任免,主管部門要事先徵求並充分尊重所在縣(市、區)、鄉(鎮)黨委的意見。服務、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是垂直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責。垂直管理部門要自覺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地方黨委、政府要支持垂直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做好本職工作。

6.努力維護社會穩定,為縣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

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是推進縣域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維護社會穩定的極端重要性,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大力加強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穩定工作。要按照「重心下移,強化基層,落實責任」的方針,抓基層、抓基礎、抓隊伍,明確責任,落實任務。要及時排查調處化解各種矛盾。本著抓早、抓小、抓苗頭的要求,及時發現矛盾和問題,力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要大力推進「平安山東」建設。扎實有效地開展「平安市」、「平安縣」、「平安鄉鎮」、「平安村莊」等建設活動,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治安防範體系建設,完善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處置預案,防止影響全局事件的發生。堅決打擊敵對勢力、敵對分子的滲透破壞活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嚴重經濟犯罪活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和保障措施,防止重大惡性事故發生,保障國家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7.加強縣鄉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要以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改進作風和增強團結為重點,切實把縣級領導班子建設成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強領導集體,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甘於奉獻、勇於拼搏、求真務實、能夠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幹部隊伍。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弘揚幹事創業的進取精神,把政治可靠、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特別要選准配強縣(市、區)、鄉(鎮)黨政正職。進一步優化領導班子結構,提高班子中熟悉經濟工作成員的比例。要督促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帶領群眾奔康致富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保持領導班子的相對穩定,領導班子成員原則上要任滿一屆。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和改進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經常性考察,把考察結果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職務級別調整以及獎懲的重要依據。對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實行一年一考核,對實績特別突出的縣(市、區),每年由省給予獎勵,5年進行一次表彰。對工作不力的,及時進行調整。

對於特別優秀的國家公務員,經考核批准,可提前晉級。

從2004年起,縣(市、區)、鄉(鎮)兩級財政要按國家規定標准將鄉鎮編制內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工資足額列入預算,並保證及時發放。工資發放確有困難的,由省、市兩級財政通過轉移支付逐步幫助解決。

三、推動經濟強縣增創發展新優勢

經濟強縣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確定30個基礎條件好、經濟實力強、帶動作用大的縣為全省經濟強縣。經濟強縣要放眼國際經濟發展全局,立足自身優勢,瞄準全國先進水平,放開手腳抓發展,能搞多快搞多快,在全省率先全面實現小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30個經濟強縣發展的指導目標為,以2002年為基數,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二三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比例達到93%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

1.賦予經濟強縣更大的發展自主權。在國家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指導下,經濟建設項目的投資決策權由投資主體自主決定。在規定的編制總數范圍內,經濟強縣可根據實際需要,自主調整、設置縣級行政機構,不要求上下對口。

2.擴大經濟強縣的分配自主權。經濟強縣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物價指數和財政增長情況,經報批可以酌情減免農業稅,加大重點企業扶持力度,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水平。

3.省里在安排建設用地使用指標分配上向經濟強縣傾斜。

4.將經濟強縣的縣城駐地、經國家和省批准建設的重要園區納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設網路規劃,加快建設步伐。

5.鼓勵經濟強縣進一步加大利用外資力度,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對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總額達到一定規模的,按不同檔次由省、市給予獎勵。

6.簡化出國審批手續。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人員實行一次審批、一年內多次出國有效的辦法。省、市主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為縣級領導幹部和有關人員出國考察、招商引資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

7.對經濟強縣實行動態管理,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調整。

四、加大扶持力度,幫助欠發達縣快速發展

加快欠發達縣發展,是欠發達縣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期盼,是促進全省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責任。選擇30個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發展潛力大的欠發達縣給予重點幫扶。欠發達縣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畏難情緒,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選准路子,著力抓好資金、人才、項目的引進和勞動力、產品輸出,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30個欠發達縣(以下簡稱欠發達縣)發展的指導目標為,以2002年為基數,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力爭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二三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比例達到85%左右。

1.在國家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指導下,欠發達縣實行更加開放。靈活的政策,營造適合欠發達地區特點的發展環境,探索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

2.省、市財政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加大向欠發達縣傾斜的力度,並制定相應政策,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從2003年起5年內,欠發達縣按現行財政體制,每年繳入省、市財政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收入比上年增長部分,由省、市財政全額返還。

3.國家和省對交通、通信、能源、環保、流通、旅遊、農業、林業、水利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投資重點向欠發達縣傾斜。

適當降低欠發達縣重點項目的縣級配套資金比例。

4.鼓勵欠發達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從2003年起5年內,對引進省外項目的,按實際到位資金和形成的固定資產,由省、市財政對有功人員給予獎勵。

5.省和有關市、縣、大企業共同出資設立省級擔保資金,今年內達到3億元規模,今後5年每年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專項用於支持欠發達縣重點經濟建設項目的貸款擔保。

6.制定實施穩定和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以多種方式向欠發達縣流動。穩定欠發達縣現有人才,為其發揮才能、幹事創業提供有利條件。鼓勵留學回國人員和國內本科以上優秀畢業生到欠發達縣工作,根據本人意願,其人事關系可放在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從2003年起5年內,到欠發達縣工作的留學回國人員,其工資由省財政給予一定補助;到欠發達縣工作的本科以上優秀畢業生,其工資由欠發達縣所在市財政給予一定補助。

7.積極支持欠發達縣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務培訓和勞務輸出。加大對欠發達縣職業培訓的扶持力度,支持欠發達縣每縣辦好1-2所職業中專或1-2所職業技術學校,所需費用由省里給予一次性補助。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欠發達縣勞動力市場建設,發展勞務輸出組織,建立健全管理服務體系,擴大欠發達縣勞務輸出規模。今後5年內,每個欠發達縣每年轉移農村勞動力佔全部農村勞動力的比例要達到3%以上。省內大中城市招用外地工人要優先安排欠發達縣輸出的勞動力。

8.支持欠發達縣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從2003年起5年內,國家和省組織的重大展銷會、展覽會,優先推薦、安排欠發達縣參加,所需攤位費由省、市兩級財政給予支持。

9.省、市共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欠發達縣中小學危房改造、鄉鎮中心衛生院建設。幫助欠發達縣的每個鄉鎮發展一所重點中小學,並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扶持力度,徹底解決九年制義務教育學生的輟學問題。大中城市教師、醫生下鄉服務,對口支援農村教育、衛生工作,優先安排到欠發達縣。

10.欠發達縣經批准可以進行以公開選拔的方式確定政府領導班子成員人選的試點。

11.省級領導與欠發達縣建立聯系制度。由省里統一組織力量聯系欠發達縣,進行調查研究,指導欠發達縣工作。

省直有關部門分別幫扶1個欠發達縣,由1名副廳級幹部帶隊,組成強有力的工作組,一幫5年。

12.加大幹部交流力度。從省直有關部門選調部分德才素質好、文化層次高的年輕幹部到欠發達縣掛職。從省直部門和其他地區到欠發達縣交流任職的,工資及福利可仍在原所在地發放。

13.30個經濟強縣與30個欠發達縣對口幫扶,開展經濟協作,興辦合作項目。制定優惠政策引導東部地區向欠發達縣進行產業轉移,尤其是興辦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經濟強縣要積極接收欠發達縣幹部培訓學習和掛職鍛煉。

14.由省、市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在省、市黨校和行政院校專門開設針對欠發達縣的縣、鄉黨政領導幹部培訓班,5年內輪訓一遍,所需經費由省、市兩級財政承擔。

五、加強對縣域經濟發展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調查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解決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有效的領導協調機制,省里成立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指導全省縣域經濟的發展。從有關部門選調精幹人員組成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

強化責任,嚴格考核。各市黨委、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的要求,盡快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落實措施,各縣(市、區)要嚴格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明確任務,落實責任,一抓到底,干出成效。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有關力量,對30個經濟強縣、30個欠發達縣未來5年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逐縣進行測算,並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體系,跟蹤考核,督促檢查。要加強對縣級領導班子廉潔勤政建設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杜絕統計數字虛報瞞報、弄虛作假和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

附:

1.30個經濟強縣名單

2.30個欠發達縣名單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1:

30個經濟強縣名單

榮成市 文登市 鄒城市 龍口市 臨淄區 膠州市

壽光市 膠南市 即墨市 章丘市 招遠市 兗州市

萊州市 歷城區 平度市 淄川區 周村區 蓬萊市

肥城市 萊西市 諸城市 新泰市 桓台縣 乳山市

曲阜市 萊陽市 廣饒縣 滕州市 鄒平縣 青州市

附件2:

30個欠發達縣名單

武城縣 寧津縣 莒南縣 平原縣 陵 縣 平邑縣

費 縣 無棣縣 東平縣 嶧城區 惠民縣 沂南縣

蒼山縣 東阿縣 梁山縣 汶上縣 嘉祥縣 莘 縣

陽信縣 慶雲縣 山亭區 曹 縣 東明縣 鄆城縣

冠 縣 成武縣 單 縣 巨野縣 定陶縣 鄄城縣

閱讀全文

與山東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