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標准

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標准

發布時間:2021-10-10 02:42:08

Ⅰ 就如何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擬定一份領導講話稿

這個是在網上搜的,可以參考一下,結合自己的實際改一下,應該就可以用了:

同志們:
在2012年的元旦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進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三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和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關於農村文化建設的指示精神,總結今年全省農村文化建設的成績和經驗,表彰先進,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在此,我謹代表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向泰安市委、市政府,肥城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門對於會議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在「百千萬」表彰活動中獲得榮譽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藉此機會,我講以下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村文化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一貫高度重視,對加強和改進農村文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決策,要求文化建設更加關注民生需求,更加眼睛向下、重點下移,面向群眾、服務群眾,把基層文化建設提到一個更高位置,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服務網路,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深刻闡述了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強調指出:「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省委九屆十三次全體會議也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文化協調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重點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還對構建「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逐步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前不久,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大學生圍繞農村文化建設開展了調研,指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特別是在農村文化設施利用、有針對性地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創新文化下鄉的方式、加大農村文化隊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姜異康書記、孫守剛部長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們既看到成績進步,更看到差距和問題,認真調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工作指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注入了強大動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光榮任務,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宏偉目標,順應人民群眾對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熱切期待,都要求我們切實增強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把農村文化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齊心協力、發憤圖強,繼續抓住重點、發揮特點、破解難點、打造亮點,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強化措施,真抓實干,切實把全省農村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
二、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文化強省總體戰略的積極推進,全省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健康發展,進入快速、穩定的發展階段。各級對文化建設投入總量增多,向基層文化建設傾斜力度加大,已經建立起從省到市、縣、鄉鎮、村級基層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點,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這骨幹、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文化共享工程建立起互聯網和衛星雙重覆蓋到村的傳輸網路,我省成為全國唯一的「示範省」,並榮獲「文化部創新獎」和「國家十大文化創新工程獎」。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省每年舉辦各類社區文藝匯演4萬多場,3400多個規模較大的文化廣場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5萬多場,國有文藝院團每年送戲下鄉演出1.3萬余場,有效豐富活躍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全省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造了許多農村文化建設的好經驗、好路子。比如,泰安肥城市農村文化志願者遞進培養的經驗,青島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經驗,煙台市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城鄉公共文化普惠共享的經驗,威海市加強農村文化大院規范化建設與服務的經驗,濰坊諸城市構建「兩公里文化服務圈」的經驗,濟南市濟陽縣送戲下鄉、繁榮農村文化生活的經驗,等等,這些都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大力推廣。綜合各地近年來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探索,我感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公益性為主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現階段,我們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這些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群眾必須得到保障的基本文化權益。基本文化權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屬性。在現階段經濟社會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應當由政府來保障、由政府提供免費,或是低於成本、收費很少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共識。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基層進行公益性演出,把文化服務直接送到百姓中間,這些公益性的演出惠及了更多城鄉群眾,發揮了重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與此同時,很多基層文化單位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在文化惠民的同時,給自身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面向基層找對了市場,靈活的體制順應了市場,連出好戲贏得了市場。
第二,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文化服務的過程中,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優先安排涉及農村和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在政策支持、財政投入、組織領導等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同時,各地各部門注重完善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性機制,形成城鄉共建、企鄉共建的良好局面,形成有利於基層文化建設長遠發展的重要補充。
第三,堅持文化建設與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基層文化建設只有同群眾生產生活緊密聯系,根基才更加牢固。在多年基層文化建設中,有的地方把文化建設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結合起來,有的把學科學、學技術與學文化結合起來,有的把文化活動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在寓教於樂中普及科學知識、提高道德素質、增強市場觀念、掌握致富本領,並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當中去,大大拓展了基層文化的內容,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四,堅持重點示範與建立機制相結合。多年來,各地各部門重視發揮重點活動的示範帶動作用,充分調動城市優秀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創造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文化惠民的覆蓋面大大增強,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擴大了高質量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導向示範作用。同時,讓基層文化建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除了靠重點帶動、面上鋪開之外,更要依靠制度來保障,通過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工作機制保證基層文化建設的長期化、規范化。
第五,堅持硬體建設和管理服務相結合。文化設施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載體和平台。搞基層文化建設,必須抓好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硬體條件。當然,光靠硬體建設這「一手」是遠遠不夠的,隨著設施條件的不斷改善,管理服務的課題更加凸顯出來。只有堅持一手抓硬體建設,一手抓軟體管理,才能提高基層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這些年,很多地方、部門重視創新改進文化服務手段,創新載體、創新抓手,想出許多實招、巧招,發揮了很好作用。
以上五個方面的基本經驗,還是初步的,仍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實踐中繼續摸索、繼續積累、繼續完善,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工作的思路和內容,不斷提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更好地推動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突出重點,切實把明年農村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一年。全省文化系統要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條文化建設的主線,深刻把握建設文化強省這一文化建設的主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總體部署,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工作的重點,把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作為基本方向,抓住關鍵環節,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縮小城鄉文化建設差距,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突破。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堅持統籌兼顧,努力在科學規劃和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上狠下功夫。加快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的全面覆蓋,是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必須立足長遠、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布局。一要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把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網路作為各級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納入黨政幹部考核指標。特別要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規范化管理,突出目標量化、分解責任,制訂縣級文化單位、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服務規范,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二要科學規劃和建設。按照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思路,設定目標,科學布局,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三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按照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准、完善服務、改進管理的要求,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建設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城鄉基層閱報欄(屏),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要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類示範區、示範基地、示範項目建設,確保明年取得更大突破。要圍繞打造「15—20分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制定實施方案,明年就要推出首批500個規范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圈。要進一步做好免費開放工作,不斷拓展免費開放的范圍,提升免費開放的標准,完善免費開放的機制,優化免費開放的服務。要積極探索流動文化設施建設,在貧困地區和地廣人稀需要進行流動服務的地方,配備多功能流動文化車,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流動文化服務。四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設施互聯互通。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發揮不同部門文化資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作用,建立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運行機制,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擴展功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不斷提高使用效能。
第二,堅持資源共享,努力在擴大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上狠下功夫。促進文化資源向農村合理流動,是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多提供適合農民群眾實際需要、對生產生活有指導作用的文化產品,多開展農民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著力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擴大基本文化服務覆蓋面。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業余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原則,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建立點面結合、上下聯動的群眾文化活動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深入開展重大節慶文化活動,吸引農民群眾參與,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深入組織開展讀書日、讀書月、讀書節等全民閱讀活動,鼓勵社會各界開展捐贈助讀行動,著力解決農村未成年人的基本閱讀需求。要藉助明年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契機,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同時依託這些優秀傳統資源開展文化活動,推動發展文化產業。二要建立向基層群眾「送」文化的長效機制。根據時代特點和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變化,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制度化、經常化,建立健全「送」文化的長效機制。鼓勵和組織專業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開展群眾性文化培訓、輔導、講座和展演、展示等文化服務,引導和培育各種形式的自辦文化,增強農村文化的造血功能,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三要切實滿足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強對農民工的文化關懷,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服務機制。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特點,以城市社區為載體,將農民工納入社區管理范圍,融入社區文化生活。深入研究農民工的需求特點,引導、支持和鼓勵社區、企業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
第三,實行以城帶鄉,努力在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上狠下功夫。目前,我們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以城帶鄉,拓寬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破除城鄉文化二元結構、實現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要完善城鄉文化幫扶機制。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對農村的文化援助機制,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團體廣泛開展城鄉文化共建活動,採取捐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產品,開展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等多種形式,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二要打造農村文化傳播平台。突出農村文化建設的內容,大力推進優秀文化藝術宣傳推介工程。採取在國家、省級重點新聞媒體、新聞網站開辟專欄、專題、專門頻道,在公共文化場所開辟專門陣地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我省農村優秀文化藝術作品、優秀文藝工作者、文化工作先進典型和重大文化活動。辦好《大眾日報》「大眾文化」專刊、山東衛視「綜藝.十藝節」欄目,與《中國文化報》聯辦「藝彩山東」專刊,與山東廣電網路公司合作創辦「山東文化」專題。組織開展重點劇目宣傳推介活動,與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山東電視台合作,辦好「迎十藝」山東省優秀創作劇目展播。三要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要把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從試點走向普及,為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數字資源。要積極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特別是要大力培養更多的庄戶劇團,盡快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的目標。要大力實施公共文化輔導工程,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第四,加強投入保障,努力在發揮公共財政對農村文化建設支撐作用上狠下功夫。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健全政府投入機制,是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的根本保障。中央《決定》和省委《意見》中包含很多含金量很高的利好政策,希望各市文化部門一定要抓緊梳理研究,結合實際,列出清單,項目化、工程化,變成強有力的工作載體。一是在文化事業投入方面,建立健全同財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機制,保證財政對公共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預算,等等,都需要大家深入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二是2012年起,全省財政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各級政府要安排資金用於支持文化事業發展、文藝創作生產和農村文化建設,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保證一定數量的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等等,希望各級盡快列出單子,積極爭取,搞好對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省委《意見》提出「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制定並落實好相關優惠政策」,也需要我們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四是在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支持性、扶持性政策更多更具體。對這些政策,要逐條加以梳理研究,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變成可操作的項目,積極爭取,用足用活用好。希望各市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不等不靠,不要等人家上門,要主動上門,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匯聚更多的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同志們,農村文化發展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殷切期望,人民群眾熱切期待。讓我們以更加昂揚的風貌,更加積極的作為,抓住機遇,開拓創新,不辱使命,再接再厲,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向一個新水平,為文化強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Ⅱ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摘要

大眾網-大眾日報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

一、發展背景和發展目標

「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主要任務目標順利完成。面向未來,我省的發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416.2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1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49.3億元,年均增長2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8.1萬億元,年均增長2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5.3萬億元,年均增長18.9%。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農業連續8年增產,糧食總產達到4335.7萬噸。製造業強省建設成效顯著,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萬億元以上。服務業規模和質量逐步提升,增加值達到14429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9.1:54.3:36.6。

可持續發展取得新成效。耕地總量實現動態平衡,保有量超過1億畝,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464萬畝,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累計分別下降22.1%、20%和18%,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以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增長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新突破。擁有中科院3個研究所、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29個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綜合性新葯研發技術大平台、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國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學工程落戶山東。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家,居全國首位。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年均增長超過30%。

協調發展呈現新亮點。國務院批復實施《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扎實推進,省會經濟加快發展,突破菏澤成效明顯。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城鎮化率達到49%,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汽車,通自來水率達到90%。

改革開放形成新局面。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4%。資本市場逐步完善,直接融資額五年累計達到2900億元。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不斷完善,財政對「三農」累計投入4718億元,年均增長36.1%。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醫葯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領域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已與國外建立友好城市168對、友好合作關系城市165對,進出口總額累計7036億美元,年均增長19.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賬累計463.9億美元。

民生建設得到新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財政對民生投入累計7004.5億元。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加快、結構優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6個百分點以上,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達到1∶1。城鄉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98.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6%。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歲。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成功舉辦了奧帆賽、殘奧帆賽和第十一屆全運會。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5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15.9萬人,實現城鎮家庭就業動態消零。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別增長10.5%和8.7%。

「十二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有基礎有條件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但國內外發展環境錯綜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轉變發展方式的外部壓力加大、內在要求迫切,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跨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十二五」期間,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以富民強省為目標,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指導原則:

堅持結構調整。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放大消費拉動作用,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堅持創新驅動。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堅持統籌兼顧。把統籌兼顧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方法,統籌經濟與社會、海洋與陸地、城市與農村、東部與中西部、當前與長遠,加快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實現富民與強省的有機統一,共建共享和諧社會。

堅持綠色發展。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加快生態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營造美好家園。

堅持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破除發展障礙,化解發展難題,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增強發展的融合性和開放度,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積極推動國內區域合作,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推動和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一線三點」的工作思路,在各項工作中體現強省建設的內在要求,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著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取得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新成就。

發展目標:

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到2015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48∶4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力爭新農村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海陸資源互補、產業互動、布局互聯,海洋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實現跨越,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教育質量和結構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全社會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社會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平安山東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生態環境優美宜居。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達到25%,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展現生態山東、綠色山東的新形象。

人民生活殷實富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逐步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均期望壽命力爭達到77歲,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

經過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奮斗,使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人民富裕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區域統籌和發展布局

構建產業布局合理、區域發展協調、人口聚集加快、城鎮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

(一)經濟布局。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發展。一是加快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精心組織實施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加快實施國家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經濟改革發展示範區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主體力量,要發揮全省優質資源富集地帶的優勢,努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高端產業聚集區。二是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把黃河三角洲建設成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開發區和環渤海重要的增長區域。三是加快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以加快省會建設發展為龍頭,帶動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建成發展活力充足、產業素質較高、服務功能強大、生態環境優美、社會文明和諧的經濟圈。四是加快建設魯南經濟帶。以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為龍頭,加快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支持菏澤打造魯蘇豫皖邊界區域科學發展高地,把魯南經濟帶建成全省經濟新的增長極。

(二)城鄉布局。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城鄉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一是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科學布局,城鄉互促共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到2015年全省17市建成區人口全部達到50萬人以上,其中超100萬的城市16個,濟南、青島分別達到400萬人和450萬人。二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穩妥引導農民適當集中居住,實行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布局,實現農村社區建設服務全覆蓋,完成8000個村莊整體改造。三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著力點,完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縣域經濟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三)空間布局。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全省國土空間按開發內容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區域,主體功能上分別作為大規模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生產和農村居住、保障生態安全的國土空間。按開發方式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

三、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農業提升。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加快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推進「五個提升」。第一,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和糧食儲備能力建設,確保糧食安全。五年建設高產穩產糧田1000萬畝,新增糧食倉儲庫容500萬噸。第二,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支持生產要素向種養殖大戶集中、優質品種向生產基地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發展規模經濟,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到2015年,蔬菜、漁業、畜牧、果業、苗木花卉等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對農民增收貢獻1500元以上。第三,提升農業裝備規模和質量。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到201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4億千瓦,農機化水平達到85%以上。第四,提升農業生產標准化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准和安全標准,擴大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第五,提升農業產業化層次。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工程,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業生產工廠化、管理企業化、組織規模化。

(二)工業優化。以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為核心,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節能減排水平為重點,深入推進產業調整振興,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產業集聚集約發展,構建以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高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製造業體系。

提升發展傳統產業。按照創新驅動、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綠色發展的要求,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企業技術裝備管理水平,加快實施工業轉方式調結構1000個重點技改項目,全面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力爭2015年,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的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中型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普遍提高到3%以上,山東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分別達到2100個、230件。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優勢領域,以重大建設項目為載體,強化科技人才資金支撐,重點發展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信息、新醫葯及生物、海洋開發及高端裝備製造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

推動產業集中集約集聚發展。圍繞形成規模優勢、增強配套能力,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中度、產業分工層次和整體競爭力,推動生產力集中布局、基礎設施集中配套、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集中管理。加快園區轉型提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區、調整產業結構的先行區和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示範區。到2015年,全省主營業務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集團達到30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200個,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達到80個。

(三)服務業跨越。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生產、面向生活、面向農村的服務業,加強重點城區、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四大載體」建設,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升層次。優先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批零住宿餐飲、房地產、社區及家庭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力爭2015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從業人員比重達到40%以上。

(四)海洋經濟。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為主線,深入實施科教興海戰略,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全面提高海洋開發、控制和綜合管理能力,構築海陸統籌、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力爭海洋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四、基礎設施和支撐保障

突破薄弱環節,著力優化結構,提升基礎設施網路化、現代化水平,打造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高效安全的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體系。

(一)能源建設。以調整布局結構和供給結構為主線,以節能減排和提高效率為重點,構建完善綜合能源體系。推進「上大壓小」電源項目建設,加快淘汰落後機組;大力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接納省外來電;穩定省內煤炭生產和老區石油產量,鼓勵建立穩定的省外煤炭供應基地和油氣供應基地。到2015年,煤炭產量繼續控制在1.5億噸左右,原油產量持續穩定在2700萬噸,電力可用裝機容量由目前的6317萬千瓦增加到1.12億千瓦,其中接納省外來電1600萬千瓦以上;燃煤火電所佔比重由目前的92%下降到71%,新能源裝機占省內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14%。

(二)交通建設。加快鐵路、城際軌道和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完善「四縱四橫」鐵路運輸網和「五縱四橫一環八連」高速公路網。加快港口和內河航道建設,推進我省東北亞物流樞紐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繼續推進濟南機場建設,遷建青島機場,提升干線機場功能,推進支線機場新建和改造。加快構建鐵路網路、公路干線網路、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航空運輸、水運網路等有機銜接、優勢互補、立體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到2015年,鐵路營業里程由目前的3840公里增加到6100公里,復線率達到60%,電氣化率達到98%,高速鐵路營業里程358公里;公路通車里程由23萬公里增加到24.5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4285公里增加到6000公里,完成一般國省道升級改造4000公里,新增農村公路12000公里;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內河港口吞吐量達到1億噸;全省開通航空航線達到280條。

(三)水利建設。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為重點,推進現代水利示範省建設,加強工程設施建設,統籌利用客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構建完善綜合水利保障體系。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和膠東調水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引黃濟青改擴建步伐,新建、改建一批水庫和河道攔蓄工程,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水災害防禦體系,加快骨幹河道綜合治理,完善防洪防潮體系,提升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質量和水平。城鄉水資源管理體系,加快建設水資源監測與控制骨幹網路,全面實施取水許可證與水資源論證制度,統籌管理和科學調度全社會用水規模。到2015年,新增供水能力20億立方米,節水10億立方米,基本滿足城鄉用水、工農業用水和環境用水需要。

(四)市政建設。加強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理順管理體制,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構建完善綜合市政服務體系。加快高架、立交、環線、輕軌、地鐵等快速通道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提高水、電、熱、氣等管網覆蓋率和集中供應率。建立健全包括消防、防洪、抗震和人防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提高緊急事件處置能力。

五、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

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奠定堅實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

(一)科技創新。加強重要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發,力爭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重點城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支持黃河三角洲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力爭更多的高新區進入國家級高新區行列。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2%以上。

(二)教育優先。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努力建設教育強省、人力資源強省。基礎教育,以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為重點,著眼於促進教育公平,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學齡前和高中階段逐步實施免費制度;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重點,強化基礎能力建設,鼓勵全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突出特色、提升內涵為重點,優化整合教育資源,重點建設若干所全國一流的高水平大學。堅持教育公益性方向,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到2015年,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基本辦學標准,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和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達到159萬人、89萬人,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提高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40%

(三)人才發展。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打造「人才山東」品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高端人才聚集地和優質勞動力資源富集地帶為目標,培養造就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六支隊伍。調整優化人才結構,打造特色產業人才培育基地,支持重點發展區域、欠發達地區引進發展急需人才,強化對民營經濟的人才支撐,推進人才引進和交流。創新人才機制,健全人才選拔任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形成促進各類人才幹事創業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構建統一規范的人才市場體系,加強人才公共服務。力爭到 2015年,全省人才資源總量由目前的975萬人增加到1380萬人,高技能人才達到200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19%,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43人年。

六、文化繁榮和創新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領力、競爭力和創新力,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用新的理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文化建設。以建設文化強省和增強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創新文化發展模式,加強文化載體和設施建設,推動經濟文化融合發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深入實施各類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壯大文化產業實力,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形成以孔子文化為核心的齊魯文化品牌體系,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到2015年,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翻兩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快文化改革創新,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文化內容形式、文化生產方式、文化傳播方式、文化投融資體制和文化市場管理模式創新,提高文化改革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二)文明山東。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文明風尚,弘揚和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實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工程,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建設「誠信山東」,完善政府信用體系、企業誠信體系和個人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社會誠信環境。

七、和諧社會和公共服務

以擴大供給、提升質量、促進公平、提高效率為主線,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一)民生保障。逐步完善符合國情省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公共服務體系。把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和政府績效考核的優先目標,拓寬就業創業擇業渠道,有效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力爭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以上。加快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逐步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准水平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推動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在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統籌層次和實現制度統一等方面邁出更大的實質性步伐。到2015年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努力滿足城鎮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基本住房需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十二五」期間,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提高殘疾人教育、就業和康復水平。

(二)衛生體育。以全民健康為目標,深入推進衛生、體育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積極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創新,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營運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居民醫療保健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建立健全體育設施體系,發展體育健身市場,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競技體育水平。

(三)社會管理。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全方位推進社會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加強食品葯品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食品葯品安全預警機制,健全覆蓋城鄉、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管理體系,加快建設「平安山東」。

八、生態文明和資源環境(略,文字太長)

http://news.sina.com.cn/o/2011-02-26/033922017169.shtml

Ⅲ 山東省尼山書院怎麼去

公交:

尼山夫子洞站:曲阜k30路;

尼山中學站:曲阜29路/k29路;曲阜k30路。

自駕:手機導航山東省尼山書院即可。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路275號

拓展內容

「尼山書院」建設與服務標准(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充分發揮各級圖書館對公民的教育職能,構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推進全省「尼山書院」建設與服務的標准化進程,特製定本標准。

第二條 本標準是「尼山書院」建設和服務的全省性標准。各地可參考這一標准,結合當地實際執行。

第三條 本標准所指「尼山書院」,是指內設在全省各級圖書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開展國學文獻資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傳播和服務等工作的專業性服務機構。

第四條 「尼山書院」的建設和服務,應遵循以人為本、科學規劃、規模適當、整合共享、經濟適用的原則,充分體現該項工作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第五條 制定和推行該標準的目的,是在全省構建以省圖書館「尼山書院」為龍頭,以市、縣圖書館「尼山書院」為骨幹,以基層「鄉村儒學講堂」為基礎的覆蓋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

Ⅳ 山東省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的山東省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整潔、優美環境,促進城鎮文明建設,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城市、鎮規劃區范圍內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及相關活動。
第三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應當堅持以人為本,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社會資金為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城鄉規劃、城管執法、公安、民政、工商行政管理、價格、衛生、交通、環境保護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有關的管理工作。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對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工作進行協調、監督和檢查,督促有關單位和個人履行維護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義務。
第六條 城市、縣、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組織編制重要地段景觀、戶外廣告、照明、停車場、集貿市場、環境衛生等專項規劃,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後實施。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實際,編制城鎮容貌標准,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七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實行責任區制度,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責任區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按照下列規定進行劃分:
(一)城鎮道路、廣場、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公共區域,以及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及其他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二)街巷、居民住宅區,由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負責;實行專業物業管理的居民住宅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由物業服務企業負責;
(三)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等單位的管理區域,由本單位負責;
(四)機場、車站、碼頭、停車場、集貿市場、文化、體育、娛樂、公園等公眾聚集場所,由管理單位負責;
(五)鐵路、公路、隧道、河道、水域及沿岸,由管理單位負責;
(六)施工工地由施工企業負責,待建地塊由土地使用權人負責;
(七)臨街商戶、各種攤點周圍由經營者負責。
責任區劃定後,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應當將責任區具體范圍和責任要求書面告知責任人,並與相關責任人簽訂責任書。
責任人應當按照責任書的要求,做好責任區內衛生保潔、清掃冰雪、清除亂貼亂畫等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工作,保證責任區符合城鎮容貌標准和環境衛生標准。
第八條 鼓勵採用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能源,推廣應用數字化城鎮管理模式,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提高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效能和水平。
第九條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公眾媒體,應當加強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意識及公共道德水平。
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享受良好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權利,負有維護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義務,並有權對損害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
對在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城鎮容貌管理
第十一條 城鎮道路兩側建築物需要進行外部裝修或者改建臨街門窗的,應當符合城鎮容貌標准,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有關部門在辦理相關手續時,應當徵求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建築物頂部、陽台外或者窗外擅自搭建鴿舍、棚屋。
第十二條 城鎮主要道路兩側和景觀區域內的建築物、構築物、雕塑和其他設施的所有人、使用人或者管理人,應當保持建築物、構築物、雕塑和其他設施完好、整潔,並按照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時間、標准進行修整、清洗、粉刷。
第十三條 在城鎮道路兩側建築物的頂部、陽台外、窗外,不得堆放、吊掛或者晾曬有礙城鎮容貌的物品。
建築物外走廊、陽(平)台需要進行封閉的,不得超出建築物外牆面,其外型、規格、色彩應當符合城鎮容貌標准。
在建築物外部安裝空調、太陽能熱水器、防盜網、遮陽罩等的,應當符合城鎮容貌標准。
第十四條 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城鎮主要道路兩側的建築物前,應當選用透景圍牆、柵欄或者綠籬、花壇、草坪等作為分界;既有的封閉式實體圍牆應當逐步進行改造。
第十五條 城鎮道路的養護、保潔單位,應當保持道路路面的完好、整潔,每日巡查不少於一次。發現路面損壞時,應當及時組織修復;發現路面有雜物時,應當立即清理。
第十六條 在城鎮道路上設置各種井蓋、溝蓋、雨箅等設施,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和技術規范,並由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採取必要措施,保持其完好、正位。
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對城鎮道路上設置的各種井蓋、溝蓋、雨箅等設施,每日巡查不少於一次。發現或者得知井蓋、溝蓋、雨箅等設施丟失、破損或者移位時,應當立即設立警示標志,並在24小時內補裝、更換或者正位;未及時補裝、更換或者正位的,應當採取避險措施;因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的責任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鎮建立城鎮道路設施綜合巡查制度,對城鎮道路上設置的各種井蓋、溝蓋、雨箅等設施實施統一巡查。
禁止非法收購城鎮道路上設置的各種井蓋、溝蓋、雨箅等設施。
第十七條 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城鎮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等部門編制城鎮道路攤點設置導則,按照合理布局、疏堵並舉、方便市民、整潔有序、規范管理的原則,在廣泛聽取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對允許設置攤點的道路路段、攤點種類、經營時間、保潔要求等作出規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施行。
失業職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根據城鎮道路攤點設置導則申請在城鎮道路上設置攤點的,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予以照顧。
第十八條 在城鎮道路兩側和公共場地不得擅自堆放物料,搭建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臨時堆放物料,搭建臨時性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應當向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後方可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城鎮道路兩側的經營者不得超出門窗或者外牆擺賣商品。
禁止在城鎮道路兩側的護欄、線桿、樹木、綠籬等處吊掛雜物或者晾曬衣物。
第十九條 城鎮道路改造時,沿路設置線桿的產權單位應當按照道路改造標准同步進行線路改造,並自線路改造完成之日起30日內拆除廢棄的線桿。
第二十條 在城鎮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應當保持車容整潔,禁止機動車帶泥上路。
運輸砂石、土方、渣土、混凝土、灰漿等散體、流體物質或者生活垃圾、建築垃圾,應當對運輸車輛採取覆蓋、密閉措施,不得造成泄漏或者遺撒。
第二十一條 城鎮供排水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對供排水管網設施的管理和維護,保證供排水管網設施正常運行。開挖城鎮道路、維修管道、清疏河道或者排水管(溝)所產生的淤泥、污物,栽培或者修剪樹木、花卉、草坪等作業所產生的枝葉、泥土,施工或者養護單位應當及時清理。
第二十二條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應當保持回收場所整潔,對存儲場所採取圍擋、遮蓋等措施,不得亂堆亂放或者焚燒廢舊物品。
第二十三條 施工單位從事現場作業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臨街施工現場周圍設置硬質圍擋;
(二)對車輛進出道路進行硬化;
(三)施工時採取防塵措施;
(四)及時清運渣土等建築垃圾;
(五)保持駛離施工現場車輛的清潔;
(六)按規定排水,不得污染路面;
(七)工程停工、竣工後,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
經批准佔用城鎮道路施工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在批準的路段和期限內進行。
第二十四條 設置戶外廣告牌、牌匾標識、標語牌、指示牌、畫廊、櫥窗、霓虹燈、燈箱、條幅、旗幟、顯示屏幕、充氣裝置和實物造型等,應當內容健康、文字規范、外形美觀、安全牢固,不得遮擋、影響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不得妨礙交通通行。對陳舊毀損、色彩剝蝕,影響城鎮容貌的,設置單位應當及時整修、清洗或者更換;對有安全隱患的,應當加固或者拆除。
第二十五條 設置大型戶外廣告,應當向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廣告設置的位置、規格、色彩及效果圖等資料,經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依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戶外廣告設施空置的,設置者應當臨時設置公益性廣告。
第二十六條 在城鎮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上張貼、張掛宣傳品,或者利用實物造型、懸掛物、充氣裝置等載體設置宣傳品的,應當依法經有關部門批准,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和地點張貼、張掛、設置,期限屆滿後及時撤除。
第二十七條 禁止擅自在建築物、構築物的外牆或者公共設施、路面、線桿、樹木等處進行張貼、塗寫或者刻畫。
建築物、構築物、公共設施、路面、線桿、樹木等的所有者、使用者或者管理者,發現張貼、塗寫或者刻畫的,應當立即進行清理。
第二十八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當在街巷、居住區選擇適當地點組織設置公共信息欄,供有關組織和居民免費發布便民信息,並負責管理和保潔。
第二十九條 城鎮道路照明管理單位,應當保證路燈亮燈率、設備完好率達到國家規定標准。
城鎮主要道路兩側建築物、構築物及公共場所等,應當按照城鎮照明專業規劃的要求設置景觀照明設施。
城市、縣、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不同季節和時段,規定景觀照明設施的開啟和關閉時間。
第三章 城鎮環境衛生管理
第三十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城鎮環境衛生專業規劃和設施建設標准,組織建設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垃圾箱、灑水(沖洗)車供水器、環境衛生車輛停車場和環境衛生作業人員工作休息場所等環境衛生設施。
納入城鎮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的環境衛生設施建設項目,經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定點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建設項目施工。
第三十一條 城鎮新區開發、舊城改造、道路新建和改建,應當依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及城鎮環境衛生專業規劃,配套建設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垃圾箱等環境衛生設施,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所需經費納入建設工程概算。
機場、車站、碼頭等交通集散點和大中型商場、文化體育設施、旅遊景點、飯店及其他人流集散場所,應當按照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准,配套建設公共廁所和其他環境衛生設施。
新建公共廁所,應當建成水沖式或者生態式公共廁所;現有旱廁應當逐步改造成水沖式或者生態式公共廁所。
第三十二條 環境衛生設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對環境衛生設施及時進行維護維修,保證環境衛生設施完好和正常使用。
公共廁所應當免費對外開放,設有明顯標志,並由專人負責保潔。
使用公共廁所,應當自覺維護公共廁所的清潔衛生,愛護公共廁所的設備。
第三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損壞環境衛生設施或者改變環境衛生設施用途,不得擅自拆除、遷移環境衛生設施。確需拆除、遷移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提出拆除、遷移方案,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實施,並依法進行重建或者給予補償。
第三十四條 城鎮道路、公共場地的清掃保潔責任人,應當按照作業規范和環境衛生標准要求,定時清掃、保潔。每日首次清掃保潔作業,應當在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嚴禁將樹葉和垃圾掃入下水道、綠地和河溝內。
第三十五條 城市建成區內不得飼養雞、鴨、鵝、兔、羊、豬等家禽家畜和食用鴿。依法從事教學、科研或者其他特殊活動的除外。
飼養寵物不得影響環境衛生。養犬人攜犬出戶,應當用束犬鏈(繩)牽領,並隨身攜帶清除犬糞用具,及時清除犬糞。
第三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地吐痰或者便溺;
(二)亂扔果皮、紙屑、煙蒂、口香糖、塑料袋、飲料瓶(盒)等廢棄物;
(三)不按照規定傾倒垃圾、污水或者糞便;
(四)不按照規定從事燒烤經營;
(五)在露天場所、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枝葉、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
(六)其他損害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 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地點、時間等要求,將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場所。廢舊傢具等大件垃圾應當按照規定時間投放到指定的收集場所。
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回收利用制度。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回收利用的區域、時間,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確定並公布。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的分類要求,將生活垃圾裝入相應的垃圾袋內,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場所。
第三十八條 垃圾產生者應當按照規定繳納生活垃圾處理費。生活垃圾處理費應當專項用於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嚴禁挪作他用。
第三十九條 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未接入污水處理系統的糞便,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組織收集、運輸。單位產生的生活垃圾,由單位負責收集、運輸,或者委託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作業服務單位收集、運輸。
生活垃圾應當運送到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生活垃圾處理場進行處置。
第四十條 從事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處置經營活動,應當向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取得經營許可證後,方可進行經營。
第四十一條 單位食堂和飲食業經營者產生的餐廚垃圾,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單獨收集和處置,或者委託有關專業單位收集和處置,不得排入雨水、污水排水管道、河道、公共廁所或者與其他垃圾混倒。
對工業垃圾、醫療垃圾、電子垃圾等各類危險、有毒有害垃圾,應當實行定點收集,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不得投放到生活垃圾容器中或者隨意丟棄。
第四十二條 施工單位處置建築垃圾和運輸單位運輸建築垃圾,應當向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取得建築垃圾處置核准後,方可處置、運輸建築垃圾。
運輸建築垃圾的車輛,應當隨車攜帶建築垃圾處置核准證件,按照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時間、路線、數量,將建築垃圾運送到指定的處理場所,不得擅自丟棄。
施工單位不得將建築垃圾交給個人或者未取得建築垃圾處置核準的運輸單位運輸。
第四十三條 居民進行房屋裝飾裝修活動產生的建築垃圾,應當按照物業服務企業或者社區居民委員會指定的地點堆放,並承擔清運費用。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社區居民委員會應當及時委託環境衛生專業單位,將居民裝飾裝修房屋產生的建築垃圾運送到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場所處置。
第四章 執法監督
第四十四條 城市、縣、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度和過錯追究制度。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應當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對執法人員加強教育、培訓、監督,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第四十五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單位和個人提出的涉及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方面的行政許可申請事項,除當場可以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外,應當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書面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四十六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主動出示行政執法證件,遵守法定程序,做到公正、文明執法,並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不依照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程序進行行政執法;
(二)對應當受理的舉報、投訴不予受理或者對已受理的舉報、投訴不予調查處理;
(三)打罵、威脅或者侮辱當事人;
(四)故意損壞、擅自處理或者侵佔當事人物品;
(五)以吃、拿、卡、要等方式刁難當事人。
第四十七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應當建立投訴、舉報受理制度,設置、公布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違法行為投訴、舉報電話和電子信箱,並對投訴和舉報及時進行調查處理。
對投訴、舉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執法人員違法行為的,接到投訴、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規章已作出處罰規定的,按照其規定執行;法律、法規、規章未作出處罰規定的,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責任區的責任人未按照規定要求做好責任區內衛生保潔、清掃冰雪、清除亂貼亂畫等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工作的,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給予通報批評。
第五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進行勸導、告誡,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
(一)超出建築物外牆面對建築物外走廊、陽(平)台進行封閉,或者其外型、規格、色彩不符合城鎮容貌標準的;
(二)違反城鎮容貌標准在建築物外部安裝空調、太陽能熱水器、防盜網、遮陽罩等的;
(三)城鎮道路兩側的經營者超出門窗或者外牆擺賣商品的;
(四)在城鎮道路兩側的護欄、線桿、樹木、綠籬等處吊掛雜物或者晾曬衣物的;
(五)擅自飼養雞、鴨、鵝、兔、羊、豬等家禽家畜或者食用鴿,影響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的;
(六)養犬人攜犬出戶未及時清除犬糞的;
(七)隨地吐痰、便溺或者亂扔果皮、紙屑、煙蒂、口香糖、塑料袋、飲料瓶(盒)等廢棄物的;
(八)不按照規定傾倒垃圾、污水或者糞便的;
(九)不按照規定從事燒烤經營的。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理、拆除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逾期未清理、拆除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的,可以按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在建築物頂部、陽台外或者窗外擅自搭建鴿舍的,處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二)在城鎮道路兩側建築物的頂部、陽台外、窗外堆放、吊掛或者晾曬有礙城鎮容貌的物品的,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三)未及時清理路面雜物或者補裝、更換井蓋、溝蓋、雨箅等相關設施的,處以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四)未經批准擅自在城鎮道路兩側或者公共場所堆放物料,影響城鎮容貌的,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五)對運輸砂石、土方、渣土、混凝土、灰漿等散體、流體物質或者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的車輛,未採取覆蓋、密閉措施,造成泄漏或者遺撒的,按照污染道路面積及污染程度處以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但罰款總額不得超過3萬元;
(六)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或者個體經營者亂堆亂放或者焚燒廢舊物品的,對單位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七)施工單位違反施工現場作業管理規定,未在臨街施工現場周圍設置硬質圍擋、未對車輛進出道路進行硬化、施工時未採取防塵措施、未及時清運渣土等建築垃圾、未保持駛離施工現場車輛的清潔、未按規定排水致使污染路面、工程竣工或者停工後未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的,處以1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八)未經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影響城鎮容貌的,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九)未經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城鎮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張貼、張掛宣傳品,或者利用實物造型、懸掛物、充氣裝置等載體設置宣傳品,影響城鎮容貌的,處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十)擅自在建築物、構築物的外牆或者公共設施、路面、線桿、樹木等處進行張貼、塗寫、刻畫的,處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清除或者拒不接受處理的,可書面通知通信企業暫停其在張貼、塗寫、刻畫中標明的通信號碼的使用;
(十一)在露天場所、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枝葉、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的,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不符合城鎮容貌標准、環境衛生標準的建築物或者設施,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有關單位和個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未改造或者未拆除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強制拆除,並可處以1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損壞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設施的,當事人應當恢復原狀;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非法收購井蓋、溝蓋、雨箅等設施的,由公安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阻礙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部門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在實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城市、縣、鎮,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按照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實施。
第五十五條 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照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程序進行行政執法的;
(二)對應當受理的舉報、投訴不予受理或者對已受理的舉報、投訴不予調查處理的;
(三)打罵、威脅或者侮辱當事人的;
(四)故意損壞、擅自處理或者侵佔當事人物品的;
(五)以吃、拿、卡、要等方式刁難當事人的;
(六)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1995年5月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山東省實施〈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辦法》(魯政發[1995]49號)同時廢止。

Ⅳ 2020山東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文物

一、知識鏈接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政黨的精神旗幟。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一)文化對人的影響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
任何一種文化都會影響人的成長,但只有先進的、優秀的文化才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
(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①發展文化事業,要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在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礎上,提升國民素質。
②發展文化產業,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在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礎上,使之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
(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①要努力弘揚中華文化,推進中華文化創新發展,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
②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注重國家形象塑造,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國際話語權;
③要加強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提煉與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台和載體,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和傳播渠道。
(三)文化創新的途徑: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
(1)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Ⅵ 求《山東省省直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

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
2004-3-16 10:28:32

魯文明委〔2004〕7號

關於頒布實施《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的通知

各市、縣(市、區)、四大企業、省委省直機關工委文明委,省直有關部門:
1995年省文明委頒發的《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在幾年來各地文明單位建設管理的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規范作用。由於形勢的不斷發展,文明單位建設管理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迫切需要對《條例》進行再修訂。為此,省文明辦根據中央文明委《關於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暫行辦法》,在廣泛徵求各市意見的基礎上,對《條例》作了進一步修訂,並在2004年2月20日召開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設J作會議上書面徵求了省文明委成員的意見,獲得了廣泛認可。現將《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印發給你們,望各地、各部門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
2004年3月15日

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
(修訂稿)
(2004年3月15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全省各級文明單位的管理,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根據中央文明委《關於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暫行辦法》,借鑒外省市經驗,從我省實際出發,對1995年省文明委頒發的《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進行再修訂。
第二條 文明單位是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突出成績,群眾認可並經主管部門考核、評選,領導機關批准、命名的單位。
第三條 文明單位的級別分為:全國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市(四大企業、省直機關)級文明單位、縣(市、區)級文明單位。文明單位稱號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綜合性最高榮譽稱號。

第二章 文明單位評選標准

第四條 組織領導有力,創建活動扎實。單位黨組織能夠認真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計劃周全,目標明確,措施具體,」責任落實。領導班子團結協作,作風民主,開拓創新,廉潔勤政,以身作則,在創建活動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單位內部層層落實創建工作責任制,全體員工普遍參與創建活動。積極參加所在地區開展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第五條 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風尚良好。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積極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宣傳教育,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養成教育,加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注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幹部群眾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良好的道德修養,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和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基本道德規范,有效地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突出抓好誠信建設,單位在社會上有良好的聲譽和整體形象。
第六條 業務工作領先,社會效益顯著。黨政機關和執法部門廉潔高效。依法行政、辦事公道、執政為民,重大決策民主公開,群眾滿意率高。生產經營性單位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開拓進取,誠信經營,科學管理,文明生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同級或同行業先進水平。服務經營性單位工作規范,周到細致,優質高效,業務工作處於全省同行業領先水平。
第七條 學習風氣濃厚,文體衛生先進。重視智力投資,加強對幹部群眾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形成全員學習的良好風尚。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移風易俗工作成效明顯。模範地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現象,圓滿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責任目標,優生、優育、優教成績顯著。落實衛生防疫制度,衛生防疫和群眾保健工作先進。注重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員工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精神風貌健康向上。
第八條 加強民主管理,嚴格遵紀守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實公開辦事制度,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治安防範網路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治安狀況、公共秩序、工作紀律良好,領導幹部無違法違紀案件,全體員工無嚴重違法違紀案件及刑事案件,單位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一般治安案件發案率和事故率低於省規定指標,無責、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發生,無邪教活動,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
第九條 內外環境優美,環保符合要求。內務管理規范有序,內外環境整潔整齊,嚴格執行衛生管理制度,搞好綠化、美化工作,無臟、亂、差現象。環保制度健全,環衛設施完善,認真治理環境污染,環保工作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

第三章 文明單位的評選表彰

第十條 文明單位的評選范圍。符合文明單位標準的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機關及其基層單位,實行獨立核算、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或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的各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事業單位。
第十一條 凡符合文明單位評選標准和評選范圍、自願要求參加文明單位評選的單位,在自查的基礎上,認真填寫文明單位申報表,按申報程序向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申報。
第十二條 文明單位的推薦、評選和考核必須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實行社會公示制度。推薦名單必須經被推薦單位的主管部門同意,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在新聞媒體進行公示無疑義後方可向上級文明委申報。
第十三條 文明單位的評選實行逐級推薦的原則。縣(市、區)級文明單位,必須由鄉(鎮)或相當於鄉(鎮)級的主管部門從申報單位中擇優推薦,由縣(市、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選,由批准機關命名表彰。全國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市(四大企業、省直機關)級文明單位,需在連續兩年獲得或保持下一級文明單位稱號的單位中擇優產生,由各級文明委負責推薦,由批准機關命名表彰。中央、國家機關和國家企、事業駐魯基層單位,省垂直系統在地方的所屬單位按黨的隸屬關系申報評選各級文明單位,申報辦法和考核標准與地方單位相同。
第十四條 文明單位的評選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各系統、各行業可在所屬單位評選、命名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第十五條 省級文明單位實行復查、淘汰遞補制度。對省級文明單位的復查,每年進行一次。復查不合格的,撤銷省級文明單位稱號。新增省級文明單位的申報評選,根據淘汰惰況擇優遞補。原則上,文明單位每5年全部重新申報評選一次。市、縣(市、區)級文明單位的評選周期,由各市、縣(市、區)參照省級文明單位的評選自行確定。
第十六條 對具備標准條件並在創建文明單位活動中做出突出成績,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單位,可及時向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申報,經驗收、考核合格後命名為文明單位。

第四章 文明單位的獎懲

第十七條 凡被命名為文明單位的,由批准機關命名表彰,頒發牌匾,授予榮譽稱號。
第十八條 對各級文明單位和在創建文明單位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物質獎勵。獎勵辦法由文明單位或文明單位主管部門參照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評獎自行確定。
第十九條 文明單位發生違反本條例或其它嚴重損害文明單位聲譽的情況,命名機關將視情節輕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撤銷文明單位稱號的處理。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撤銷文明單位稱號。
(一)領導班子成員中有違法違紀行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或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二)發生群體性越級上訪事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
(三)因經營原因造成效益大幅下滑或嚴重虧損的;
(四)制銷假冒偽劣商品或不講職業道德、行業風氣不正的;
(五)發生重大責任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人身傷亡的;
(六)出現黃、賭、毒、封建迷信等問題,非法宗教活動得不到有效制止的;
(七)發生刑事案件或治安狀況混亂的;
(八 出現計劃外生育的;
(九)污染治理不達標,衛生面貌差的;
(十)工作平庸,停滯不前,失去先進示範性的;
(十一)申報時隱瞞事實、弄虛作假騙取榮譽的。
第二十一條 被撤銷榮譽稱號的單位,由命名機關公開通報並收回其牌匾。
第一十一條 被撤銷榮譽稱號的單位,不得參加下一年度文明單位的評選。經過認真整改,符合標準的可以參加以後的評選。

第五章 文明單位的管理

第二十三條 各級文明單位的管理,按照誰推薦誰負責的原則,由各級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具體負責。
第二十四條 對文明單位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指導、監督、檢查文明單位創建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好文明單位的評選和復查工作;建立文明單位檔案;總結推廣文明單位的工作經驗;對不符合文明單位標準的行為及時給予批評和幫助,並及時向命名主管機關報告;對問題嚴重的單位,有權向命名主管機關提出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銷其文明單位稱號的處理建議。
第二十五條 文明單位改變單位名稱、變更隸屬關系,要及時向命名主管機關報告備案。重劃、重組、分立、合並的,文明單位稱號自行終止。
第二十六條 上一級文明單位,自然地享有下一級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本條例適用全省各級文明單位的命名。表彰、管理,由各級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組織實施。
第二十八條 本條例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施行過程中的問題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Ⅶ 山東省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為人民服務是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今年,要在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的基礎上,下氣力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
第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把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使更多的公共資源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眾傾斜,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確保政府機構改革中要求取消、下放、轉移的事項落實到位。加快推進行政問責的制度化、規范化,加大對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問責力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第二,切實搞好政務公開。提高政府信息公開水平,堅持「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圍繞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事項,擴大主動公開信息量。建立健全社會熱點跟蹤機制,及時回應群眾呼聲,增強公開的針對性。強化政府決策公開,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決策前要採取各種有效形式,徵求和聽取群眾意見,決策後要及時向社會公開。要向社會公布行政職權目錄和運行流程,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抓好政府門戶網站、省(市)長信箱、政府服務熱線等平台建設,更好地方便群眾辦事。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范行政行為,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加強政府立法和行政復議應訴工作,對群眾提出的與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有關的申請和投訴事項,依法予以受理,不推不拖,做到事事有迴音,件件有結果。
第四,努力加強政風建設。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強化服務和公僕意識,虛心向群眾學習,熱心為群眾服務。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要狠抓工作落實,提高公信力和執行力。大力精減會議和文件,提倡視頻會議和網上辦公。自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和各種鋪張浪費現象。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營造學習氛圍,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
第五, 認真搞好反腐倡廉。堅持廉潔從政、從嚴治政,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教育,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提高制度執行力。 繼續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肅查辦腐敗分子。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 政協民主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強化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把政府工作置於人民群眾監督的陽光之下。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艱巨繁重,責任重大光榮。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不斷奪取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更大勝利!

閱讀全文

與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