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創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專文化理論研究服屬務體系、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Ⅱ 如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文化非營利組織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了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方向、思路和實施路徑,必將大大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動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廣闊空間,切實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福祉。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正確處理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種市場主體和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供給方式和資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為基本特徵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治理結構,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和總體水平。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效路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公共事業領域。這有利於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做法,促進政府自身運作方式的改革,減輕政府壓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效率;有利於發揮社會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改善社會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發整個社會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創造力。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歸根到底是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政府工作重點在於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各級政府保障責任和義務的標准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化,同時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健康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方式,激發文化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方面有許多立足實際、改革創新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寶貴經驗。今後,各級政府還應進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扶持;營造平等准入的發展環境,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業;推動社會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和促進文化類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加強宣傳激勵機制,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輿論氛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有機結合起來,引入市場機制,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格局,全面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和發展動力。
Ⅲ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哪些主要措施
構建現復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制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Ⅳ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在傳播中華文明、豐富百姓文化生活方面取版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產生權了一些新問題,應當引起重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韓鳳芹表示,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所需的費用,是由中央財政與地方政府共同分擔的。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補助資金約50億元,但有些地方上應分擔資金沒有到位,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上打了折扣。
「中央財政將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結合公共文化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情況,更加突出績效導向,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支持機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努力將「政府端菜」變為「群眾點菜、政府買單」。來源:人民日報
Ⅳ 如何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是要以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為主內要內容容,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望採納我的回答。
Ⅵ 創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有哪些內容
一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引入市場機制,激發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二是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運營社會化。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准入、監督和考核體系,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公共文化設施更好發揮效能。
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群眾參與制度化。建立健全群眾能參與、好參與、樂於參與的工作機制,激勵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使群眾自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真正成為公共文化的建設主體和服務主體。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應著眼於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樣化,探索數字服務、流動服務、特色服務等新方式。
Ⅶ 如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助推脫貧攻堅
一是加大文化服務,普惠大眾。繼續實施文化館、圖書館、紅七軍軍部舊址、縣城北新區體育場館等文體設施免費開放;推進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歡樂下基層」、「四進社區」等活動制度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場所等免費或優惠開放。
二是積極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模式,推動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開拓思路,創新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模式,圍繞均等化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引領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尤其是貧困地區傾斜。目前將縣游泳館作為創新公共文化設施管理試點。同時保護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舉辦重大宣傳主題活動,公益性演出每年不少於50場。貫徹落實《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倡導全民閱讀,不斷提升全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三是充分利用文化遺產項目,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利用「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計劃,廣泛動員貧困戶參與傳統手工藝培訓,培養(培育)數名大師級傳承人,十數名省內外知名手工藝品設計師,數十名傳統手工骨幹傳承人,數十名州內知名手工藝品設計者、市場營銷人員,數百個村落傳統手工藝傳承骨幹,在村寨內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紅色遺跡,傳統村落等文化資源,建設一批紅色文化旅遊景區、傳統村落民俗文化旅遊景區、生態文化旅遊景區,將民俗和傳統節日與旅遊深度融合,大力扶持當地群眾發展民宿客棧、民俗表演、旅遊農副產品、手工藝品等旅遊產業;利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文博文化服務向偏遠貧困地區傾斜,積極開展文化扶貧,通過文化宣傳教育開闊思維眼界、提升知識技能,掌握了解國家政策、市場信息,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資訊服務。
四是實施榕江文化「大數據戰略行動」。依託國家、省、州、縣、鄉、村六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路,整合公共文化服務、非遺保護、文物保護、藝術創作等方面的數字資源,藉助公共數字文化終端服務等大數據技術手段,藉助互聯網+文化旅遊宣傳平台創新文化數字資源的傳播和服務手段,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以快捷、方便、准確、安全和共享的數字文化信息資源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強力推進文化脫貧工程。
Ⅷ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