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做好園區企業服務
為企業爭利就是為國家謀利。企業是園區發展的主體,也是經濟建設的主角。支持企業天經地義,服務企業責無旁貸。加強企業服務,應該成為開發區各部門工作永恆的主題。以下內容分析了做好園區企業服務工作的難點與建議,供安徽省開發區參考。
一、做好企業服務工作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於打造國家級開發區品牌。我省及周邊省份的開發區實力都非常強,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要求開發區各部門切實提升自己的工作本領,提升自己的企業服務水平,全面打造國家級開發區的新品牌。
(二)有利於提升園區發展軟實力。軟實力建設更具有競爭優勢,但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業服務工作水平考量著開發區的軟實力建設成果,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對提升園區軟實力,優化投資環境,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有利於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融洽了干群關系,提升了黨員幹部的工作能力。做好企業服務工作,要求各部門走進企業,深入企業,真正了解企業所盼所需,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公共產品。因此,做好企業服務工作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企業服務工作方面的難點堡壘
(一)政企溝通渠道不夠暢通。企業是服務對象,政府是服務主體,要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兩者之間的溝通銜接就顯得特別重要。但現實情況卻是:企業有問題、有建議時,不知道該通過何種渠道向誰反映,或是反映了也會擔心是否會得到滿意的答復;各部門工作人員想要了解企業的相關情況,想要讓企業對部門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或是讓企業參與部門決策,但又不知道怎樣操作才能做到高效可行。這些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溝通渠道不夠暢通,尚未形成良好的政企互動機制。
(二)涉企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當前,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靠制度治理園區、服務企業,才是王道。然而,很多開發區成立以來,除了一些簡單的政策發文之外,涉及園區企業管理的制度建設或是研究的綱領性文件均非常少見,而早些時候制定的一些涉企政策措施,現在也已經不符合實際,但仍舊沒有廢除或調整;一些長期形成的工作程序或慣例看似合理,實則既不合理也不合規,細究之下還存在諸多漏洞。理念落後,思想保守,相關政策、法律依據不完善,以及固守所謂「特事特辦」、「一事一議」的思維方式,對進區企業公平公正發展環境的營造帶來很大負面影響,而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正是企業健康發展最看重的因素。
(三)涉企服務機構體制不夠順暢。目前,很多開發區各職能部門企業服務內容及范圍不大明晰,尚未形成並聯服務協調機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效率。有些管理職能尚未落實到具體部門,有些部門的業務工作可能還存有交叉重疊的問題。另外,開發區管委會作為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還不是一級政府,很多涉企管理職能還保留在政府職能部門,有的開發區雖已升級為國家級,但並未給予充分授權,實際管理中存在著權責不對等的現狀。這些內外體制上的問題,是涉企服務工作改進的巨大阻力,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涉企服務工作的順利推進,需要得到妥善解決。
(四)企業服務考評體系不夠嚴密。企業服務工作成效如何,絕不是政府部門自己說了算的。目前,很多開發區的企業服務工作尚未建立統一的考核監督評價體系,企業作為服務對象暫未能參與到對政府部門工作的考核工作中來。比如,沒有對外公布統一的監督投訴電話,各部門企業服務工作未單獨列入年終考核,企業服務工作總體水平沒有統一評價標准。
三、提升企業服務工作水平的有關建議
(一)搭建政企互聯信息平台。開發區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個綜合性的信息互聯平台。這個平台,就如同溝通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園區內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將自己的各種訴求,包括人力資源需求、融資需求、手續批辦咨詢等,及時傳遞給開發區管委會,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答復;管委會各部門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實現很多方面的功能,比如,發布政策信息、調查研究、徵求意見、手續批辦等。
(二)加強園區涉企工作制度建設。加強制度建設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條件,開發區要重視涉企工作制度建設,使園區內每項服務事項均有章可循;要對園區已制定的涉企制度文件進行重新審視,並進行常態化管理,對其中脫離實際、執行效果差的及時進行調整或廢止;要對園區長期形成的一些不成文的工作規定或工作慣例,從法律角度進行審查,然後按照規定程序制發政府性文件;要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全面公開園區現行的各方面制度管理文件,讓企業和社會公眾了解和參與,使涉企服務工作程序公開透明;要切實加強制度規定的落實工作,做到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努力為廣大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三)推進園區體制機制改革。開發區作為對外開放的主窗口、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理應在改革創新方面走在最前面,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表率和示範。因此,要成立由園區主要領導負責推動的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由各內設機構負責人擔任,同時聘請部分企業代表作為觀察員參與,全面啟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現有體制機制中不合理的部分,建立適應園區生產力發展的新的機制體系;各職能部門負責人要根據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分工組織,及時將所在部門體制機制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最新進展情況向小組匯報工作,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服務管理流程,曬出本部門的服務管理清單,並在整個高新區內部形成並聯服務機制,切實清除「庸、懶、散」等現象,全面提升涉企服務效率;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要積極向上爭取簡政放權,進一步提升園區涉企服務管理的自主性,做到權責一致。
(四)建立企業服務工作監督評價體系。沒有科學的考核監督評價體系,就無法准確判斷涉企服務工作的成效,就無法在園區機關內部形成一種積極的工作動力和壓力。建立企業服務工作監督評價體系,是加強企業服務工作的必然選擇,該體系應包含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兩個方面,既對日常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又對階段性的企業服務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形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建立企業服務工作監督評價體系,首先要出台企業服務監督評價管理辦法文件,用於指導該體系的正常運行;其次要設立企業服務投訴電話和電子郵箱,加強對企業服務部門人員工作的監督管理。
2. 產業園能為企業提供哪些服務
這個要看當地政府的配套。
成熟的產業園,基本上涵蓋了,產業結構相關的上下游企業。
日常經營上,也提供了一站服務。
工商,稅務,能源,運輸,電力,公共基礎設施,還有配套的民生項目,銀行,醫療,教育等。
3.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是什麼意思
公共服務平台是為了抄區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針對某類用戶群體一定時期的公共需求,通過組織整合、集成優化各類資源,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各類渠道,以期為此類用戶群體的公共需求提供統一的輔助解決方案,達到減少重復投入、提高資源效率、加強信息共享的目的。
4. 工業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生產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供水方面、供暖方面
2、市政公用配套設施有待提升:道路交通方面、污水處理方面、治安方面、通訊方面
3、生活配套設施嚴重滯後:
4、相關中介配套服務遠離園區:一是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未能擴展到園區;二是勞務、法律、廣告、設計、管理咨詢等中介服務業機構的缺乏,給入園企業拓展生產經營活動帶來制約和影響。
5.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5)企業園區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
6. 什麼是公共服務企業
公共服務是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社會生產過程。公民及其組織的各種直接需求,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生產過程予以滿足。在這些社會生產過程中,通過資源的配置和組合而達到產出。這些社會生產過程就是提供服務的過程(這里所指的服務同產出是否實物形式無關)。在一個社會中,由公民及其組織產生對服務的總需求。這個社會的總服務供給是由民間服務和公共服務兩部分構成的。公共服務只是社會總服務中與民間服務相對的一個部分。假如一個社會生產過程沒有使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是純粹民間行為,屬於民間服務而不是公共服務。政府體現和行使的是公共權力,公共資源則是由國家所有的各種資源和資金。假如一個社會生產過程中有政府以某種方式的介入,如財政資金、產權或特許等,並在某種程度上貫徹著國家意志,那麼就屬於公共服務。譬如,不僅政府和公立機構提供的教育是公共服務,民間教育機構假如有政府特許或者使用了公共資源,那麼也是在提供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一定是公民所需的,能夠使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的,使公民受益的和得到享受的。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
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及其組織。公民的各種直接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組織起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公民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分別表達了公民的經濟需求和社會需求。公民的經濟組織即各種形式營利性的企業,公民的社會組織即各種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這兩種組織形式構成了民間的組織。在中國,目前分別被稱作民營企業和民間組織。政府為滿足公民及其組織的直接需求所開展和介入的活動,即為公共服務。假如某政府機構是在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務對象是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那麼就不屬於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對服務的需求可以是無限的,但卻並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務去滿足所有那些需求。公共服務只須保障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的滿足,而其它部分的直接需求則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去決定。譬如,公共服務應該對每一個公民及其被監護人保證基礎教育的供給和基本社會保障的供給,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會保障可以留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決定。也就是說,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窮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是公共服務的目標,富人則可以通過民間供給機制去滿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務水平和優先事項安排是由該社會的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價值取向、社會經濟體制以及發展戰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公共服務的種類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基礎性公共服務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組織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或者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有某種政府行為介入的基礎性服務,如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等。經濟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或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的生活、發展與娛樂等社會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務,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福利以及環境保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務。
7. 園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有那些
主要有:融資平台、技術研發檢測平台、公共檢驗檢測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環保平台、公共展示平台、行政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方面。
8. 如何構建和運營園區公共服務平台
公共服務平台雖為園區提供的公共服務范疇,但其建設模式可以不拘一格。從實踐來看,主要存在四種模式,分別為政府自建模式、園區自建模式、企業自建模式和共建共享模式。
政府自建模式
作為政府機構,園區管委會利用財政撥款直接參與公共服務平台的構建,我們將其稱為政府自建模式。一些投資規模不大,公共服務性質較強的實體性功能平台,如公共服務中心、技術促進中心、產權交易中心等,比較適合採取政府自建模式。該模式能夠很好的保障平台的公益性,同時也有利於保障平台的順利運營。平台建設完成後,可由政府下屬相關機構自主運營,抑或委託專業化的運營公司進行管理。
園區自建模式
園區開發公司負責籌資和建設公共服務平台是為園區自建模式。該模式一般適用於產業集聚度較高的園區,且由於大量同類企業的積聚產生諸多共性的服務需求。園區自建的公共服務平台,專業性一般較強,能夠實現集中,並貼近服務企業,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
企業自建模式
入園企業自行投資和建設公共服務平台,以及將公共服務平台委託給第三方企業建設和運營,統稱為企業自建模式。此模式一般適用於產業集群尚未形成、資金實力不夠雄厚的產業園區。採取企業自建模式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在公益性上有所缺失,但是在客觀上確實能部分發揮公共服務的作用。
共建共享模式
一些投資數額大、技術要求強的公共服務平台,往往需要政府、園區、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參與建設,建設完成後再共同運營,此種模式可稱為共建共享模式。它一方面可以多方籌措資金,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多方合作,便於整合優質資源,實現平台建設的高效率、低成本、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