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務院:國發(2015)7號文件精神叫各地政府探索殘疾人從事運營服務,是真還是假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國發〔201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大力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疾人收入水平較快增長,受教育程度穩步提高,康復服務不斷拓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殘疾人生存發展狀況顯著改善。但是,目前我國8500萬殘疾人中,還有1230萬農村殘疾人尚未脫貧,260萬城鎮殘疾人生活十分困難,城鄉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還比較大。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為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完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殘疾人,促進殘疾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融合發展持續推進,讓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生活得更加殷實、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二)基本原則。
堅持普惠與特惠相結合。既要通過普惠性制度安排給予殘疾人公平待遇,保障他們基本的生存發展需求;又要通過特惠性制度安排給予殘疾人特別扶助和優先保障,解決他們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困難。
堅持兜底保障與就業增收相結合。既要突出政府責任,兜底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為殘疾人發展創造基本條件;又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製作用,為殘疾人就業增收和融合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堅持政府扶持、社會幫扶與殘疾人自強自立相結合。既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幫扶,進一步解決好殘疾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又要促進殘疾人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激勵殘疾人自強自立。
堅持統籌兼顧和分類指導相結合。既要著眼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盡快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又要充分考慮地區差異,使殘疾人小康進程與當地全面小康進程相協調、相適應。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幫助殘疾人共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二、扎實做好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
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是解決殘疾人基本生活困難,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的必要基礎。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強化各項保障制度在對象范圍、保障內容、待遇標准等方面的有效銜接,在切實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的同時,解決好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困難。
(一)加大殘疾人社會救助力度。對符合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殘疾人家庭應保盡保,靠家庭供養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單獨立戶的,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對納入特困人員供養范圍的殘疾人,逐步改善供養條件。對納入城鄉醫療救助范圍的殘疾人,逐步提高救助標准和封頂線。精神障礙患者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後仍有困難,或者不能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的,應當優先給予醫療救助。社會救助經辦機構對於殘疾人申請社會救助的,應當及時受理並提供相應便利條件。
(二)建立完善殘疾人福利補貼制度。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補貼標准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殘疾人基本需求相適應,與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相銜接。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電、水、氣、暖等費用優惠和補貼政策。
(三)幫助殘疾人普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落實貧困和重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資助政策,有條件的地方要擴大資助范圍、提高資助標准,幫助城鄉殘疾人普遍按規定加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逐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醫療康復項目。完善重度殘疾人醫療報銷制度,做好重度殘疾人就醫費用結算服務。
(四)優先保障城鄉殘疾人基本住房。將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殘疾人家庭納入城鎮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優先提供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各地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時,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安排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家庭。按照農村危房改造的政策要求,採取制定實施分類補助標准等措施,對無力自籌資金的殘疾人家庭等給予傾斜照顧。到2020年完成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務。
三、千方百計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
促進城鄉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是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的關鍵舉措。要加大幫扶力度,努力幫助每一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城鄉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使他們通過勞動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依法推進按比例就業和穩定發展集中就業。各地要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除創業3年內、在職職工總數不超過20人的小微企業外,對達不到比例要求的嚴格依法征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獎勵。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當帶頭招錄和安置殘疾人就業。完善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資格認定管理辦法,搭建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產品和服務展銷平台,政府優先採購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的產品和服務,培育扶持吸納殘疾人集中就業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通過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補貼、崗前培訓補貼,鼓勵用人單位吸納更多殘疾人就業。
(二)大力支持殘疾人多種形式就業增收。建立殘疾人創業孵化機制,殘疾人創辦的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優先享受國家扶持政策,對其優惠提供孵化服務。對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殘疾人,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和社會保險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幫助安排經營場所、提供啟動資金支持。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殘疾人。對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的設施設備、無障礙改造等給予扶持,吸納更多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探索殘疾人駕駛符合國家標準的小型汽車在符合駕駛和運營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提供城鄉社區與地鐵站及公交站點間的短距離運輸服務。
(三)加大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力度。落實好《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把農村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納入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和貧困監測體系,將農村貧困殘疾人生活水平提高和數量減少納入貧困縣考核指標。統籌培訓資源,加強培訓工作,幫助扶貧對象家庭掌握更多實用技術。加大對農村殘疾人扶貧的支持力度,落實好扶貧貸款貼息政策,支持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發展和扶貧對象家庭參與養殖、種植、設施農業等增收項目。組織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參與合作經濟組織和產業化經營,保障殘疾人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流轉合法收益。
(四)切實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和勞動保障監察。加強全國殘疾人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建設。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免費向殘疾人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對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殘疾人自主參加的職業培訓可以按規定予以補貼。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嚴肅查處強迫殘疾人勞動、不依法與殘疾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違法行為,依法糾正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時歧視殘疾人行為,切實維護殘疾人勞動保障權益。
四、著力提升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加強和改進對殘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務,是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有力支撐。要進一步健全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服務能力,為殘疾人融合發展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和更加友好的環境。
(一)強化殘疾預防、康復等服務。制定實施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強化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效控制因遺傳、疾病、意外傷害、環境及其他因素導致的殘疾發生和發展。逐步建立殘疾報告制度,推動衛生計生部門與殘聯信息共享。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逐步實現0-6歲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免費得到手術、輔助器具配置和康復訓練等服務。實施重點康復項目,為城鄉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對基本型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雙向轉診制度,實現分層級醫療、分階段康復。依託專業康復機構指導社區和家庭為殘疾人實施康復訓練,將殘疾人社區醫療康復納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考核內容。
(二)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落實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及後續行動。特殊教育學校普遍開展學前教育,對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給予資助。切實解決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問題,提高殘疾人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學質量。推行全納教育,建立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各地要加大殘疾學生就學支持力度,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殘疾人免費教育;對符合學生資助政策的殘疾學生和殘疾人子女優先予以資助;建立完善殘疾學生特殊學慣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補助政策。制定實施國家手語、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完善殘疾考生考試輔助辦法。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承擔殘疾學生教學和管理工作的普通學校教師的培訓力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制定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政策措施,推動發展以職業教育為重點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
(三)強化殘疾人服務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城鄉殘疾人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實現合理布局。加強殘疾人康復、托養等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各縣(市、區)建成一批殘疾人體育健身示範點,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普及一批適合殘疾人的體育健身項目。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和公園等公共場所對殘疾人免費或優惠開放,鼓勵公共圖書館設立盲人閱覽室,配備盲文圖書、有聲讀物和閱聽設備。各地對殘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便利和優惠。
(四)全面推進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各地要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相關標准和規范要求,對新建、改建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嚴格監管,加快推進政府機關、學校、社區、社會福利、公共交通等公共場所和設施的無障礙改造,逐步推進農村地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對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給予補貼。完善信息無障礙標准體系,逐步推進政務信息以無障礙方式發布、影像製品加配字幕,鼓勵食品葯品添加無障礙識別標識。鼓勵電視台開辦手語欄目,主要新聞欄目加配手語解說和字幕。研究制定聾人、盲人特定信息消費支持政策。
五、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製作用
實現殘疾人普遍小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會支持作用和市場推動作用,調動更加廣泛的社會資源發展殘疾人事業,為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注入持久動力。
(一)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鼓勵和支持社會公眾、社會組織通過捐款捐物、扶貧開發、助學助醫等方式,為殘疾人奉獻愛心,提供慈善幫扶。鼓勵以服務殘疾人為宗旨的各類公益慈善組織發展,採取公益創投等多種方式,在資金、場地、設備、管理、崗位購買、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和規范其健康發展。大力培育「集善工程」等殘疾人慈善項目品牌。倡導社會力量興辦以殘疾人為服務對象的公益性醫療、康復、特殊教育、托養照料、社會工作服務等機構和設施。
(二)廣泛開展志願助殘服務。健全志願助殘工作機制,完善志願者招募注冊、服務對接、服務記錄、組織管理、評價激勵、權益維護等制度,鼓勵更多的人參加志願助殘服務。廣泛開展「志願助殘陽光行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助殘扶貧」、「手拉手紅領巾助殘」等群眾性助殘活動。提倡在單位內部、城鄉社區開展群眾性助殘活動,鼓勵青少年參與助殘公益勞動和志願服務。
(三)加快發展殘疾人服務產業。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殘疾人服務供給模式,更好地滿足殘疾人特殊性、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統籌規劃殘疾人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殘疾人服務中小企業,培育一批殘疾人服務龍頭企業,在用地、金融、價格等方面給予優惠,在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給予扶持,支持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以培育推廣殘疾人服務品牌和先進技術為重點,加大政府采購力度。完善殘疾人服務相關職業設置、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人員職業能力水平評價辦法,加快培養殘疾人服務專業人才。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合殘疾人的康復、托養、護理等保險產品。扶持盲人讀物、殘疾人題材圖書和音像製品出版。扶持發展特殊藝術,培育殘疾人文化藝術品牌。制定殘疾人服務行業管理制度,發揮殘疾人服務行業組織自律監督作用,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四)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以殘疾人康復、托養、護理等服務為重點,逐步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管,實現政府購買服務對擴大殘疾人服務供給的放大效應。
六、加強對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組織領導
(一)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地方各級政府要將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為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內容,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級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切實發揮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職能,及時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級殘聯要進一步履行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為實現殘疾人小康鋪路搭橋。
(二)完善工作保障機制。各級財政要按照支出責任合理安排所需經費,大力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各地要充分發揮公益慈善組織等社會力量作用,形成多渠道、全方位投入格局。有關政策、資金、項目要重點向中西部地區、農村和基層傾斜。各地要將基層殘疾人服務網路納入以社區為基礎的城鄉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增強服務能力。要建立健全殘疾人統計調查制度,完善殘疾人人口綜合信息。推進殘疾人證智能化工作。要高度重視殘疾人工作者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強化職業素質,增強服務意識,更好地服務殘疾人。
(三)強化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加快推進與殘疾人權益保障、殘疾人發展緊密相關的殘疾人教育、殘疾人康復等立法工作,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標准體系。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機制,加強殘疾人法律救助、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建設全國統一的維權熱線、殘聯系統網上信訪工作平台;切實落實主體責任,維護殘疾人合法利益訴求。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形成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和互聯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理念,在全社會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氛圍。鼓勵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積極參與和融入社會,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創共享小康社會。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按照職責和重點任務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開展殘疾人小康進程監測,督促檢查本意見落實情況,重大情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國務院將適時組織專項督查。
國務院
2015年1月20日
⑵ 如何加強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
1、加強殘疾人專項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2、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復服務」。
3、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
4、千方百計促進城鄉殘疾人就業。
5、豐富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
6、全面推進城鄉無障礙環境建設。
7、加強殘疾人公共服務支撐條件建設。
⑶ 國家對殘疾人都有那些照顧
殘疾人可以享受以下優惠:
《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政府有關部門鼓勵、幫助殘疾人自願組織起來從業或者個體開業。」那麼,政府對扶助殘疾人就業有哪些優惠政策呢?
根據有關規定,對於申請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優先核發營業執照,工商、衛生、公安、房管、勞動、城管、文化等部門減半收取有關規費,並在場地、攤點、攤位等方面提供方便。
殘疾人員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營業收入,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予以免徵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殘疾人從事商業經營的,如營業額較小,未達到起征點的,免徵增值稅。殘疾人員個人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的,免徵增值稅。對農村殘疾人,減免義務工、公益事業費和其他社會負擔。對各類殘疾人工療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批,予以減免稅收和管理費。
盲人就業仍以個體私營和組織起來從事保健按摩為重點,飯店、浴室、保健康樂機構等有按摩業務的服務行業和社會醫療機構的按摩推拿科室,應優先錄用有按摩技術並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盲人按摩人員。
另外,國家對殘疾人福利性事業組織和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實行稅收減免政策。國稅部門對生產銷售供殘疾人專用的假肢、輪椅、矯形器,經批准免徵增值稅;對殘疾人工商戶從事其他經營所取得的應征增值稅的收入,按適用稅率(徵收率)徵收增值稅。地稅部門對殘疾人個體工商戶從事個體經營所得,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對殘疾人員個體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殘疾人個體工商管理費、個體協會會員費予以酌情減免。
殘疾人個體工商戶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原件和復印件、《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副本以及申請減免報告書直接向當地國稅、地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經批准後予以減免。
殘疾人就業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義烏新聞網
2005-05-25
08:26:36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
列印
|
關閉
現行稅收政策法規中,針對殘疾人個體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有:對殘疾人員個人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的,免徵增值稅;供殘疾人專用的假肢、輪椅、矯型器(包括上肢矯型器、下肢矯型器、脊椎側彎矯型器),免徵增值稅;對殘疾人本人為社會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對殘疾人員所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可依法減征個人所得稅;為便利殘疾人行動而特製專為殘疾者使用的車輛,可免徵車船使用稅。
同時,國家還對安置殘疾人員就業達到一定比例的民政福利企業制訂了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增值稅方面:對安置盲、聾、殘、啞「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50%以上(含50%)的民政福利工業企業,其生產增值稅應稅貨物,先征後返還全部已納增值稅;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35%以上,未達到50%的民政福利工業企業,其生產銷售的增值稅應稅貨物,如發生虧損,以不虧損為限,可給予部分或全部返還已征增值稅照顧;屬於小規模納稅人的民政福利工業企業,符合條件的,可按6%的徵收率返還已征稅款。二是營業稅方面:對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35%(含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於營業稅「服務業」稅目范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徵營業稅。三是企業所得稅方面: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的民政部門辦福利工廠和街道辦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暫免徵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⑷ 什麼是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
中公教育來為您服務。
所謂基層社自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包括大學生村官、支教、支農、支醫、鄉村扶貧,以及城市社區的法律援助、就業援助、社會保障協理、文化科技服務、養老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崗位。
2009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關於公布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號),向社會公布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以指導各地做好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工作。這批發布的崗位目錄共分為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基層農業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層文化科技服務、基層法律服務、基層民政、托老托幼、助殘服務、基層市政管理、基層公共環境與設施管理維護以及其他等9大類領域,包括在街道(鄉鎮)、社區(村)等基層單位從事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勞動關系協調、勞動監察、農業、扶貧開發、醫療、衛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體育、普法宣傳、民事調解、托老、養老、托幼、助殘、公共設施設備管理養護等相關事務管理服務工作的50種崗位。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⑸ 殘疾人享受哪些社會福利
《殘疾人保障法》對殘疾人的生活福利作了如下規定:
第四十條 國家和社會採取扶助、救濟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生活。
第四十一條 國家和社會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救濟、補助。
國家和社會對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扶養人、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照規定予以供養、救濟。
第四十二條 殘疾人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殘疾人家庭,應當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
第四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舉辦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養機構,按照規定安置收養殘疾人,並逐步改善其生活。
第四十四條 公共服務機構應當為殘疾人提供優先服務和輔助性服務。
殘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應當給予方便和照顧;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准予免費攜帶。
盲人可以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地鐵、渡船。盲人讀物郵件免費寄遞。
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減免農村殘疾人的義務工、公益事業費和其他社會負擔。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對殘疾人的其他照顧和扶助。
⑹ 殘疾人救助政策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全文http://www.gov.cn/banshi/2005-08/04/content_20235_3.htm
第十八條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並根據實際情況減免雜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殘疾學生就學。
第十九條殘疾人教育,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實施:
(一)在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時,加強身心補償和職業技術教育;
(二)依據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採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入學和在校年齡,可以有適度彈性。
第二十條殘疾人教育,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第二十一條國家舉辦殘疾人教育機構,並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捐資助學。
第二十二條普通教育機構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實施教育。
普通小學、初級中等學校,必須招收能適應其學習生活的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普通高級中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高等院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拒絕招收的,當事人或者其親屬、監護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責令該學校招收。
普通幼兒教育機構應當接收能適應其生活的殘疾幼兒。
第二十三條殘疾幼兒教育機構、普通幼兒教育機構附設的殘疾兒童班、特殊教育學校的學前班、殘疾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家庭,對殘疾兒童實施學前教育。
初級中等以下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高級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的教育班和殘疾人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實施高級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職業技術教育。
第二十四條政府有關部門、殘疾人所在單位和社會應當對殘疾人開展掃除文盲、職業培訓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勵殘疾人自學成才。
第二十五條國家有計劃地舉辦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專業,在普通師范院校附設特殊教育班(部),培養、培訓特殊教育師資。普通師范院校開設特殊教育課程或者講授有關內容,使普通教師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識。
特殊教育教師和手語翻譯,享受特殊教育津貼。
第二十六條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和扶持盲文、手語的研究和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和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和供應。
第二十七條國家保障殘疾人勞動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勞動就業條件。
第二十八條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採取優惠政策和扶持保護措施,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使殘疾人勞動就業逐步普及、穩定、合理。
第二十九條國家和社會舉辦殘疾人福利企業、工療機構、按摩醫療機構和其他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集中安排殘疾人就業。
第三十條國家推動各單位吸收殘疾人就業,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做好組織、指導工作。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一定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並為其選擇適當的工種和崗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具體比例。
第三十一條政府有關部門鼓勵、幫助殘疾人自願組織起來從業或者個體開業。
第三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應當組織和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和其他形式的生產勞動。
第三十三條國家對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和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實行稅收減免政策,並在生產、經營、技術、資金、物資、場地等方面給予扶持。
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確定適合殘疾人生產的產品,優先安排殘疾人福利企業生產,並逐步確定某些產品由殘疾人福利企業專產。
政府有關部門下達職工招用、聘用指標時,應當確定一定數額用於殘疾人。
對於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的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優先核發營業執照,並在場地、信貸等方面給予照顧。
對於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應當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幫助。
第三十四條國家保護殘疾人福利性企業事業組織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自主權,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在職工的招用、聘用、轉正、晉級、職稱評定、勞動報酬、生活福利、勞動保險等方面,不得歧視殘疾人。
對於國家分配的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殘疾畢業生,有關單位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接收;拒絕接收的,當事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責令該單位接收。
殘疾職工所在單位,應當為殘疾職工提供適應其特點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第三十五條殘疾職工所在單位應當對殘疾職工進行崗位技術培訓,提高其勞動技能和技術水平。
第三十六條國家和社會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努力滿足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十七條殘疾人文化、體育、娛樂活動應當面向基層,融於社會公共文化生活,適應各類殘疾人的不同特點和需要,使殘疾人廣泛參與。
第三十八條國家和社會採取下列措施,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圖書等形式,反映殘疾人生活,為殘疾人服務;
(二)組織和扶持盲文讀物、盲人有聲讀物、聾人讀物、弱智人讀物的編寫和出版,開辦電視手語節目,在部分影視作品中增加字幕、解說;
(三)組織和扶持殘疾人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舉辦特殊藝術演出和特殊體育運動會,參加重大國際性比賽和交流;
(四)文化、體育、娛樂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顧。有計劃地興辦殘疾人活動場所。
第三十九條國家和社會鼓勵、幫助殘疾人進行文學、藝術、教育、科學、技術和其他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勞動。
第四十條國家和社會採取扶助、救濟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一條國家和社會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多種渠道給予救濟、補助。
國家和社會對無勞動能力、無法定扶養人、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照規定予以供養、救濟。
第四十二條殘疾人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殘疾人家庭,應當鼓勵、幫助殘疾人參加社會保險。
第四十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舉辦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養機構,按照規定安置收養殘疾人,並逐步改善其生活。
第四十四條公共服務機構應當為殘疾人提供優先服務和輔助性服務。
殘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應當給予方便和照顧;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准予免費攜帶。
盲人可以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地鐵、渡船。盲人讀物郵件免費寄遞。
縣級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減免農村殘疾人的義務工、公益事業費和其他社會負擔。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對殘疾人的其他照顧和扶助。
⑺ 什麼是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
所謂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農、支醫、鄉村扶貧,專以及城市社區的法律屬援助、就業援助、社會保障協理、文化科技服務、養老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崗位。
2009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關於公布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號),向社會公布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以指導各地做好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工作。這批發布的崗位目錄共分為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基層農業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層文化科技服務、基層法律服務、基層民政、托老托幼、助殘服務、基層市政管理、基層公共環境與設施管理維護以及其他等9大類領域,包括在街道(鄉鎮)、社區(村)等基層單位從事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勞動關系協調、勞動監察、農業、扶貧開發、醫療、衛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體育、普法宣傳、民事調解、托老、養老、托幼、助殘、公共設施設備管理養護等相關事務管理服務工作的50種崗位。
⑻ 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屬於政府雇員嗎
基層公共服務崗位不屬於政府雇員
公共服務崗位和事業編制的區別:
1、基層社版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權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農、支醫、鄉村扶貧,以及城市社區的法律援助、就業援助、社會保障協理、文化科技服務、養老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崗位。
2、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3、行政編制,體制內的也包括了事業編制。公共服務崗位目前來說不存在編制這個說法,是近些年來國家興起的,主要一方面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國家公益服務領域能過廣泛推開。
4、國家鼓勵公共服務,但就目前來說,政治地位離事業編制還是有較明顯的差距的。
⑼ 政府購買基層公共服務崗位是什麼性質
屬於公益性質。
公益性崗位應具有以下特點,即:政府購買崗位或支持、引導多渠道出資,符合公共利益,適合安置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從我省再就業工作實際出發,我們認為,凡是由政府出資或政策扶持,社會籌集資金,企業出資,符合公共利益,政府可調控安置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管理和服務類崗位都可確定為公益性崗位。各市可以根據上述精神,結合實際進一步明確公益性崗位的范圍。
公益性崗位這項就業援助制度的對象是指大齡下崗失業困難人員,特指男性年滿50 周歲、女性年滿40周歲,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國有及縣以上集體企業下崗職工、關閉破產企業需要安置的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且失業1年以上的其他城鎮失業人員,要經縣級以上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認定,並在領取的《再就業優惠證》上予以註明。
(9)基層殘疾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政府購買的種類
政府購買大致有兩種:
(1)從居民那裡購買勞務;
(2)從企業或公司購買商品。
因此,這種公共支出包括工作人員和武裝人員的薪資支付和購買各種公用物資的開支。但各種轉移支付不能包括在政府購買項目之內,因為它不是政府為了購買目前的商品和勞務而支出的款項。 政府用所購買的這些商品和所僱用的這些勞動組合起來,生產各種各樣的公共物品(公共教育、警務和消防、國防等)。
由於公共物品通常不是在市場上按價格出售的,從而國民收入計算者採取了一個簡單的演算法,即一件公共物品,生產它時花費了多少貨幣單位,它就值多少貨幣單位。所以政府購買的總值,就是所有公共物品的總值。
西方經濟學家也認為,沒辦法表明這個演算法是「正確」的,但也沒人提出更好的計算方法。政府購買是西方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財政支出政策的重要內容,它的擴大和減少,有助於克服蕭條和消除通貨膨脹。
⑽ 什麼是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
所謂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包括大學生村官、支教、支農、支醫、鄉村扶貧,以及城版市社區的法律援助、權就業援助、社會保障協理、文化科技服務、養老服務、殘疾人居家服務、廉租房配套服務等崗位。
2009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下發《關於公布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號),向社會公布第一批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目錄,以指導各地做好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工作。這批發布的崗位目錄共分為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基層農業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基層文化科技服務、基層法律服務、基層民政、托老托幼、助殘服務、基層市政管理、基層公共環境與設施管理維護以及其他等9大類領域,包括在街道(鄉鎮)、社區(村)等基層單位從事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勞動關系協調、勞動監察、農業、扶貧開發、醫療、衛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體育、普法宣傳、民事調解、托老、養老、托幼、助殘、公共設施設備管理養護等相關事務管理服務工作的50種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