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教育安全教育平台
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下設吳興區、南潯區兩區,管轄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三個縣。[1]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於戰國,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歷史人文景觀。自古以來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且有南太湖明珠之稱。2010年六普常人口289.4萬人。[2] 湖州特產有湖絲、湖筆、太湖三寶、太湖百合、湖州雪藕、長興白果、長興板栗、安吉白片、莫干黃芽、顧渚紫筍等。湖州美食有震遠同玫瑰酥糖、丁蓮芳千張包子、張一品醬羊肉、周生記餛飩、諸老大粽子、洗沙羊尾、三絲肚襠、老法蝦仁、雪梨雞絲、干挑餛飩、菱湖雪餃、爛糊鱔絲、藏心魚圓、湖式剪羊肉、長興干挑面、長興爆鱔絲等。湖州工藝品有安吉竹扇、雙林綾絹、善璉湖筆、湖州羽毛扇、長興紫砂壺、長興百葉龍等。湖州是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先行規劃、先行發展」的14個重點城市之一,「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極限運動之都、中國毛筆之都、中國書法城、全國雙擁模範城、浙江省文明城市。
⑵ 網路教育(遠程教育)文憑是國家承認的嗎在全國學信網能查到嗎
承認。能。
網路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函授學歷、自學考試、網路教育的文憑同樣為國家承認學歷,而且學信網終生可查,在文憑用途上也是可以享受統招本科同等學歷。
網路教育畢業後的文憑是國家明文規定的正規學歷,所以一定是國家承認的,而且正式錄取的學生學籍可以在教育部電子注冊。畢業後證書也可以上網查詢。
(2)中國教育與浙江公共服務平台擴展閱讀:
網路教育注意事項:
報名前,應認真閱讀網路教育學院招生簡章,充分了解網路教育的辦學模式,並願意遵守學校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學業。
網路教育學院依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要求,負責對報名者提供的報名資料進行備案。對報名者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包括已經持有的學歷畢業證書是否屬於國民教育系列,不承擔、也無權承擔任何責任。
由於報名時提供了不符合條件的畢業證書等報名資料,所造成的一切後果,均由提供者本人負完全責任。
⑶ 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www.eyun.cn)網站打不開!
你直接在輸入網址的地方輸入圈紅色的ip地址試試
⑷ 浙江省自考服務平台進不去怎麼辦
你可以去嘉興學院成教樓407室自考辦公室,去問下情況,
嘉興報名時間是是5月27日至6月2日才能正常登進去的,您注意下這個報名時間,不在這個時間是進不去,也報不來的。
自考全稱「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為完善我國高等教育體系,貫徹憲法「鼓勵自學成才」的有關規定,對自學者進行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自學考試制度繼承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傳統,並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創造了以國家考試為主導、以個人自學為基礎、輔之以社會助學的現代教育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一項創舉。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鼓勵全民學生、終身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自考畢業證書樣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國家實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經考試合格的,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
國務院《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國發[1988]15號,第二條: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對自學者進行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與西方高等教育形式類似)
⑸ 為什麼我的畢業證書在中國教育網站上查不到呢
個人認為如果在地方官方教育網站上查詢到,那麼就可以了,有些自考或者成考的文憑在中國教育網是查詢不到的。。。。
第二個問題還是問問當地公務員考試的相關部門准些。。。
⑹ 浙江教育平台
在線聽課件時,可以同時打開幾個章節的,我的是打開一節課聽夠三分鍾以上就可以得分,你看一下你的上面有沒有提示超過180秒才計分,如果是這樣,你只要打開一個窗口聽夠3分鍾就會加分。
⑺ 浙江省全國學籍號如何查詢
一、浙江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網址如下:https://xjglpt.zje.gov.cn/logon.action
(7)中國教育與浙江公共服務平台擴展閱讀:
學籍編碼規則
對於有身份證號的學生:G+身份證號。
對於沒有身份證號的學生:J+按身份證號編碼規則生成的數字(6位學校所在地區劃碼+8位出生日期+3位順序碼+1位校驗碼)。
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於2012年秋季學期實現全國聯網並試運行。該系統將為每名中小學生建立全國唯一的、跟隨一生的學籍編號,從小學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繼續教育。
並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學生轉學、升學等動態跟蹤管理,對解決農村「控輟保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留守學生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