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深圳公共服務平台政策

深圳公共服務平台政策

發布時間:2021-10-05 08:00:21

1. 深圳發布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 率先開展商事登記行政確認制

6月18日,深圳正式發布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提出26個領域共計222項改革任務,著力解決一批制約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突出問題。
本輪改革提出在全國率先開展商事登記行政確認制、率先放寬部分領域市場准入、獨立公平競爭審查等十大改革試點。在放寬市場准入方面,推動出台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進一步放寬科技創新、金融投資、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領域市場准入;探索出台鼓勵外商投資的前沿技術領域特別管理措施清單。
此次4.0版提出要打造全市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數據要素交易平台、企業服務平台等十大功能性服務平台,其中將構建統一的企業服務體系,以「深i企」為統一歸口,建立全市統一的市場主體服務平台,實現政策統一發布、訴求統一收集、事項統一辦理。
此外,此次4.0版提出,深圳將推進十大營商環境前瞻性立法。加快推進反不正當競爭、社會信用以及數字經濟、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十大立法,推動立法與產業創新相協調,為新經濟產業有序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2. 深圳發布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

6月18日,深圳正式發布營商環境4.0改革政策,提出26個領域共計222項改革任務,著力解決一批制約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突出問題。
本輪改革提出在全國率先開展商事登記行政確認制、率先放寬部分領域市場准入、獨立公平競爭審查等十大改革試點。在放寬市場准入方面,推動出台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進一步放寬科技創新、金融投資、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領域市場准入;探索出台鼓勵外商投資的前沿技術領域特別管理措施清單。
此次4.0版提出要打造全市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數據要素交易平台、企業服務平台等十大功能性服務平台,其中將構建統一的企業服務體系,以「深i企」為統一歸口,建立全市統一的市場主體服務平台,實現政策統一發布、訴求統一收集、事項統一辦理。
此外,此次4.0版提出,深圳將推進十大營商環境前瞻性立法。加快推進反不正當競爭、社會信用以及數字經濟、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十大立法,推動立法與產業創新相協調,為新經濟產業有序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 重大利好!深圳出台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專項政策

前不久,電哥從相關渠道獲悉了深圳出台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專項政策,最高資助2億元。這樣的專項政策,對於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無疑是一件利好。
《深圳市關於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若干措施》原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搶抓產業智能化發展戰略機遇,推進我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形成技術引領和應用示範的創新發展格局,特製定以下支持措施。
一、增強技術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快產業鏈核心環節突破。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核心領域和重要環節,聚焦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短板,面向全球懸賞任務承接團隊,重點解決前沿技術工程化和關鍵零部件研製等瓶頸問題,按項目總投資40%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2億元。
(二)推動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支持攻關V2X通信技術,機器視覺、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環境感知技術,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等導航技術,演算法設計、處理晶元、操作系統等決策規劃技術,按參與主體項目研發投入的50%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1500萬。
(三)加速產業創新成果轉化。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相關機構設立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圍繞操作系統、視覺系統、車載雷達、人機交互、V2X通信、平台及應用軟體等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關鍵領域開展工程化研究,按項目總投資40%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二、構建協同共享發展生態
(四)加強共性技術協同創新。支持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產學研用合作,鼓勵構建開源開放生態體系,降低共性技術研發成本,鼓勵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製造業)創新中心,對獲得批復的項目按照相關政策予以配套支持。
(五)搭建優質公共服務平台。支持龍頭企業和機構提供產業公共服務,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搭建產品技術測試認證、標准規范研究制定、數據與信息安全評測等公共服務平台,按項目總投資40%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六)支持城市級場景模擬研究。支持承擔單位研究復雜道路的環境建模、模擬驗證、評價測試系統,對開發模擬測試平台的主體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對開放模擬平台供其他單位開展實驗的,根據開放情況給予事後運營補貼。
(七)加強創新成果培育應用。支持自動駕駛應用推廣,對車輛智能化、無人化技術改造的項目,根據運營成果給予實施主體最高500萬元支持。
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八)提升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建設以數據為基礎的無人車輛交通管理系統,充分利用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分析車輛、人流、基礎設施等數據信息,實現車輛軌跡追蹤、人流和車流管控、交通安全預警等智慧決策,實現車輛和交通智能管理。
(九)加大智慧交通投入力度。加緊完善城市道路智能基礎設施,分階段、分區域開展道路設施智能化改造,加快部署智能信號燈、多功能智能桿、V2X路側單元等設備,構建支撐車路協同的道路交通環境。
(十)擴大智能網聯汽車場景規模。在全市范圍內有序開放更多街區、道路、機場、關口、港口作為智能網聯車輛示範應用場景,推動無人化、智能化車輛廣泛應用,鼓勵開展開放場景內自動駕駛計程車、公交、短途接駁、物流配送、清掃車、停車場、高速道路等形式的示範應用,對於示範車輛行駛里程累計達到1000公里的運營主體,根據示範應用效果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十一)創新智能網聯基礎設施市場主體。鼓勵籌建全市統一的新型智能交通運營商,負責數字化智能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壯大。
四、完善產業配套環境
(十二)鼓勵智能網聯車輛開展道路交通測試。在坪山區建設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智能網聯交通測試場,打造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全面融合的測試環境。對我市參與深圳坪山智能網聯交通測試區測試並獲得深圳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通知書的主體減收至少20%的測試費用。
(十三)支持參與制修訂智能網聯汽車標准。鼓勵企業和機構積極開展技術、測試和檢測等標准制修訂,對獲得發布的國際標准、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制訂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十四)加強行業技術交流合作。鼓勵與國內外行業組織、領先企業開展交流合作,搭建高水平的產業合作交流平台,對舉辦展會、高端論壇等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行業帶動力的活動,最高給予300萬元資金支持。
(十五)加大科研人才引育。大力支持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引入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頂尖人才和團隊,根據現有人才政策給予落戶補貼,並將符合條件的人才納入人才住房政策適用范圍;支持智能網聯汽車企業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等平台。
(十六)增強金融資本支持。圍繞智能網聯汽車上下游產業,積極吸引龍頭企業、產業投資基金和投資機構,建立覆蓋全鏈條的資本支持體系。
五、附則
(十七)各責任單位應根據本辦法制定相應的落實措施和操作規程,明確資助、獎勵的條件、標准和程序。
(十八)本政策措施與市級其他同類型政策不得重復享受。獲得本措施規定資助的,各區可按比例給予相應的配套資助。原則上,市、區對同一項目累計資助金額不超過該項目經審計認定支出的50%。
(十九)獲得資助的企業若存在重復申報、弄虛作假、採取手段騙取資金或者違規使用資金等情況的,將按照《深圳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行懲戒。
(二十)本政策措施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有效期5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深圳政府補貼申請都有哪些

1.場地租金補貼:每個月補貼500~2340元,合計2-8萬
2.社會保險補貼:每個月補貼650元,合計2.3萬
3.初創企業補貼:一次性1或1.5萬
4.創業帶動就業補貼:一次性補貼3000元
5.創業無息貸款:15-30萬

5. 互聯網行業可以申報哪些政府扶持項目

省級「互聯網 」專項引導資金。

1、加強專項扶持。統籌相關專項資金設立省級「互聯網 」專項引導資金,重點支持互聯網基礎設施提升、公共平台建設、重點項目孵化、初創企業補助、商業模式創新等相關應用示範。同時,探索創新資金扶持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

2、加大信貸支持。政府出資的融資性擔保公司要加大對「互聯網 」企業的支持力度;對融資性擔保公司開展的「互聯網 」企業擔保業務,省再擔保公司可適當提高再擔保代償比例。支持省內地方法人銀行根據「互聯網 」企業需求,創新金融產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專項貸款,開辟綠色審批通道,採取銀團貸款、「財園信貸通」等方式,支持「互聯網 」重大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重大項目貸款,省級「互聯網 」專項引導資金給予風險補償和貼息支持。

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大力引入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鼓勵各種社會資本以天使投資形式支持商業模式創新。積極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增信等服務,鼓勵通過債券融資方式支持「互聯網 」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互聯網 」企業發行公司債券。

鼓勵「互聯網 」企業上市掛牌,省財政安排資金對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省內企業每戶一次性補助50萬元,對在上海、深圳及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省內企業每戶一次性補助500萬元,上市企業所在地政府也要給予適當補助。



(5)深圳公共服務平台政策擴展閱讀

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做優存量,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著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夯實網路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網路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堅持開放共享。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將互聯網作為生產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開放、共享為特徵的經濟社會運行新模式。

堅持融合創新。鼓勵傳統產業樹立互聯網思維,積極與「互聯網+」相結合。推動互聯網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滲透,以融合促創新,最大程度匯聚各類市場要素的創新力量,推動融合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和新支柱。

堅持變革轉型。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促進產業升級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導要素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推動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創新網路化公共服務模式,大幅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堅持引領跨越。鞏固提升中國互聯網發展優勢,加強重點領域前瞻性布局,以互聯網融合創新為突破口,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實現跨越式發展。

堅持安全有序。完善互聯網融合標准規范和法律法規,增強安全意識,強化安全管理和防護,保障網路安全。建立科學有效的市場監管方式,促進市場有序發展,保護公平競爭,防止形成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

6. 深圳:入戶政策不宜再放寬,將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深圳戶籍政策再度引發關注。

2020年深圳兩會期間,有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對在深圳市工作且已繳交社會保險至少達到15年以上(不含因任何原因導致的社保補交)的非戶籍居民,延長入戶年齡至國家法定的退休日期,對這些來深建設者群體,在他(她)們自願且主動提交入戶申請後,希望不設定其他的入戶條件。

近日,深圳發改委回復了這一建議,其中指出,深圳入戶政策目前在國內主要大城市中幾乎最為寬松,且已覆蓋所有群體,不宜再加以放寬。若按照法定退休前不設年齡、繳納社保15年即可入戶的敞口式政策,作為千萬量級人口規模的超大城市,可以預見的深圳戶籍人口增長將面臨失控局面,最終造成人口劇增,公共服務供需矛盾更加尖銳,同時進一步加劇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導致與實現民生幸福城市背道而馳的後果。

誠如回復所言,在主要大城市中,深圳當前的入戶政策已經十分寬松。這一表態只是暫時否定了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並未傳遞出政策收緊的訊息。

而在與戶籍政策緊密相關的公共服務覆蓋方面,深圳發改委提出,下一步將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為非戶籍常住人口在深工作、生活創造更好條件。

2020年年初仍傳遞出寬松落戶信號

正如深圳發改委所說,深圳入戶政策目前在國內主要大城市中幾乎最為寬松。

2016年8月,深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及《深圳市居住登記和居住證辦理規定》三個文件,其中提出將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這也被視作深圳加入城市「人才爭奪競賽」的一個標志。

而除了人才引進落戶之外,深圳的入戶途徑主要還有納稅遷戶、政策性遷戶和居住社保遷戶三大類。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不僅給了人才寬松的落戶門檻,上述《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對父母隨遷、夫妻隨遷和子女隨遷也作出了規定,提出在年度計劃安排額度內,經審批可辦理政策性遷戶。

此外,2017年,《深圳市積分入戶辦法(試行)》正式啟動申請,這是深圳首個單純的積分入戶政策,其特點在於,完全無學歷、技能方面的要求,旨在為長期在深穩定就業和居住的非戶籍人口開辟一條新的入戶渠道。自2017年起,深圳連續三年每年放出10000個積分入戶指標。

得益於過去幾年寬松的戶籍政策,深圳的戶籍人口持續大幅增長,但「人口倒掛」現象仍然嚴重,深圳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343.88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6.8%。

2020年年初,深圳市六屆人大八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了《關於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關於2020年的規劃,報告指出,優化戶籍遷入政策,戶籍人口新增50萬人,其中審批類遷戶指標控制在16.5萬人以內。

結合深圳過去幾年的戶籍人口增長情況來看,50萬人的預期新增目標,意味著深圳仍然在致力於戶籍人口的較快增長。

但2020年2月起,深圳暫停申報全市在職人才引進審批類業務,應屆畢業生接收、人才引進核准類業務則正常辦理不受影響。

對於何時重開的咨詢,深圳人社局不久前回應稱,根據《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精神,為進一步優化人才引進審批類積分入戶方式,目前該局正會同深圳市有關部門修訂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深圳人才引進審批類積分入戶業務,待政策調整完善後開辦,具體開辦時間另行通知。

近幾年深圳戶籍人口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信息)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事實上,戶籍制度之所以備受關注,一個核心的原因在於戶籍上綁定了很多公共服務。

深圳作為超大城市,誠然存在市發改委所說的,如果實施敞口式入戶政策,可能會帶來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尖銳的後果。但按照「十四五」規劃綱要精神,要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鼓勵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提高居住證持有人城鎮義務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務的實際享有水平。

4月13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其中也強調,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鼓勵在人口集中流入城市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位供給,優化事業編制調配、增加教師編制數量等。

這也意味著,盡管超大城市在戶籍制度上仍然保留一定的門檻,但因為存量常住人口數量龐大,同樣需要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供給,以更好地覆蓋常住人口。

深圳在這方面有一些不錯的基礎和表現。譬如,在義務教育領域,深圳使用公辦學校學位安排來深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對未能安排在公辦學校而在民辦學校就讀的,實行政府購買學位的政策,確保隨遷子女在深享受到公平的免費義務教育政策。

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完善居住證制度,鼓勵根據實際擴大公共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標准,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等。

此次深圳發改委的回復也指出,下一步,深圳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增加公共服務資源供給,穩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為非戶籍常住人口在深工作、生活創造更好條件。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能夠實現公共服務按照常住人口配置,使外來人口到城市居住、生活的成本有所降低,實際上跟戶籍制度改革的作用相似。

(作者:王帆)

7. 國家給深圳特區什麼優惠政策

1、 一般行業
A、 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由30%減按15%徵收;3%地方所得稅免徵。
B、 生產型外商投資企業在依照稅法規定2年免徵、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期滿後,對認定為產品出口的企業的年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企業產品產值70%以上的,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認定為先進技術型企業,在依照稅法規定免徵、減征企業所得稅期滿後,延長3年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C、 經認定的出口型企業,減半繳納其工業用地"土地使用費";經認定的先進技術型企業,減半繳納土地使用費5年。

D、 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超過500萬美元,經營期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二年和第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E、 深圳經濟特區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特區內生產並銷售的產品,免徵工業環節的增值稅。《關於加強深圳經濟特區地產地銷稅收管理問題的意見》(1997年)

2、 集成電路產業

A、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自認定之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生產的集成電路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增收增值稅後,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集成電路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

B、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生產性設備,內資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報經國家稅務總局批准,其折舊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三年。

C、 深圳市設立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比照從事港口、碼頭等能源、交通建設企業的稅收優惠,即經營期在15年以上,經企業申請、稅務機關批准,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D、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可按當年銷售凈額的15%提取研發費用。所提取的研發費用當年未使用完的,余額可結轉下一年度,實行差額補提。當年企業的開發投入超過提取金額的,可據實列支。

E、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進口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F、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引進集成電路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與儀器,除國務院國發[1997]37號文件規定的《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G、 投資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或集成電路線寬小於0.25um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 按鼓勵外商對能源、交通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進口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H、 對經認定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引進集成電路技術和成套生產設備,單項進口的集成電路專用設備與儀器,除國務院國發〔1997〕37號文件規定的《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I、 規劃建設首期面積3至5平方公里的深圳市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經認定進入產業園區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市政配套費和土地開發費。

J、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引進的國內外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在深圳市購買商品住宅的,其購買一套商品住宅的房款可以抵扣其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應稅所得額,可採取先征後補的辦法。

K、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所需的國內外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及其家屬落戶深圳,不受進入深圳戶口指標限制,免交城市增容費。

L、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視同軟體企業,享受軟體企業的有關稅收政策。

3、 軟體產業

A、 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的軟體產品,2010年底以前按17%的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軟體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徵收入,不予徵收企業所得稅。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將進口的軟體進行轉換等本地化改造後對外銷售,其銷售的軟體可按照自行開發生產的軟體產品的有關規定享受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

B、 新創辦軟體企業經認定後,自獲利年度起,企業所得稅實行"兩免三減半";國家規劃布局內的軟體企業,或省、市政府確定的重點軟體企業,實行"五免五減半",其中第三至第五年已交的減半徵收的企業所得稅,由市財政給予補貼。

C、 軟體生產企業的工資和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D、 對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體生產企業,如當年未享受減免稅優惠的,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E、 對軟體企業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含軟體)及配套件、備件,除列入《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的商品外,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F、 鼓勵軟體企業通過GB/T19000-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CMM認證等國際資質認證。凡通過CMM-2級以上國際資質認證的,市外貿發展基金給予支持。

G、 設立軟體企業孵化器。對於進入孵化器的新創軟體企業,政府在科技專項經費中安排資金補貼。

H、 從事軟體工作的軟體系統分析員和系統工程師,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大專以上學歷並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或有重大發明創造的軟體開發人員,准予其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深圳落戶(不分隨遷或工作調動),免交城市增容費。

I、 企事業單位購進軟體,凡購置成本達到固定資產標准或構成無形資產,可以按照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內資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資企業,報由國家稅務總局批准;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資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准,其折舊或攤銷年限可以適當縮短,最短可為2年。

4、 物流

A、 在全市六大物流園區設立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業,其新增建設用地地價按優惠20%計收;筍崗物流園區項目按商業、倉儲各50%計算,其他五個物流園區項目按商業25%、倉儲75%計算;物流配送項目地價可以分期支付,最長期限為3年。商貿流通企業的大型冷庫、配送中心的用電可按工業用電標准支付電費。

B、 被認定為重點物流項目的企業將在土地、用電等方面享受優惠,並在辦理立項、建設等相關手續過程中可使用"綠色通道",實行快速審批。

5、 金融

A、 總部或地區總部在深圳的金融機構新購置辦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標准在專項資金中一次性給予補貼。

B、 教育部門在金融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支持,市、區教育部門應當安排其子女就近就讀重點學校。外籍人士子女經主管部門批准,可優先在深圳的國際學校和部分其他學校學習。
C、 在深圳經濟特區設立的中外合資或外資銀行經營期在10年以上、投資總額超過1億元,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二、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從事金融業務取得的收入從開業之日起可享受5年免徵營業稅。
6、 創業投資

A、 創業投資機構對《創業資本投資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指南》確定的項目進行投資,累計投資額超過其注冊資本或者出資總額70%並且其中不低於30%投資於創始型企業的,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

前款規定的累計投資額,包括創業投資機構自計算時前5年內已經從被投資企業退出變現的投資額;創業投資機構的投資額,按投入時的實際數額計算。
B、 創業投資機構可以按當年總收益的5%提取風險補償金,用於補償以前年度和當年投資性虧損;風險補償金余額可以結轉下年度,但其總額不得超過創業投資機構當年年末凈資產的10%。

C、 創業投資公司投資於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和其他技術創新產業的投資額,超過其全部已投資額的70%的,經市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享受深圳市的相關優惠政策。

D、 從2000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科技三項經費每年安排2000萬元,作為支持出國留學人員來深創業資金。該專項資金的主要用途:一是建立、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留學生創業園;二是對留學回國人員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貸款優惠貼息。

E、 對留學人員來深從事科學研究及投資、興辦各類實業的,實行下列鼓勵政策:

從事科研工作,其研究課題經市科技局認定屬於高新技術項目的,可獲一次性科研啟動經費10-15萬元人民幣;

興辦評估、咨詢、顧問等中介服務機構獲第三產業的,各主管部門應積極支持。留學人員投資領域,除國家禁止行業外,其他行業適當放寬。

以專利、非專利技術成果入股的形式投資的,其技術成果作價可占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經市科技局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作價金額可達注冊資本的35%。合作雙方另由約定,可按約定執行。

F、 鼓勵創業投資,培育創業投資市場。鼓勵海內外投資者在我市設立創業投資機構。在我市注冊的創業投資機構,凡符合我市創業資本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導向的項目,累計投資額超過其注冊資本或者出資總額70%並且其中不低於30%投資於創始型企業的,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有關優惠政策。對符合政府導向的高新技術項目尤其是種子期項目,市科技發展資金採取多種形式與創業投資機構匹配投入。建立擔保代償金和再擔保制度,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設立的擔保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

G、 通過"廠房再造、產業置換"擴大軟體和科技孵化器的空間。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區政府和相關企業(單位)以不低於1∶2的比例進行配套,將現有舊廠房改造為軟體園和科技孵化器。
H、 扶持孵化器發展。經市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予以最高300萬元的資助,主要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公共服務平台、網路通訊、專業實驗室設備儀器等共享設施建設。市政府出資建立專業化生物孵化器。

I、 市政府從科技三項費用中安排一定金額作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專項資金,一次性無償資助通過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每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資助額為其總投資額的20%,最高為300萬元人民幣。

J、 通過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自認定之日起由市財政參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政策給予補貼。

K、 根據實際情況,科技企業孵化器公用服務設施,按有關制度規定報稅務機關批准後可實行加速折舊,以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更新和改造。

L、 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為入孵企業辦理調干調工、畢業生分配、入戶、出國赴港澳等手續方面享受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優惠。

7、 公用事業

政府鼓勵社會資金、境外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建設公用設施,從事公用事業特許經營。

8. 深圳人才政策調整背後:大城市人口競爭將轉向公共服務「擴容」

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揭曉,迅速有城市調整了戶籍及人才政策。
5月底,深圳市人社局宣布,對2021年9月1日及之後新引進人才不再受理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對2021年9月1日及之後新引進入戶並在深圳全職工作的35歲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補貼政策。這或意味著,未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落戶深圳,將不再享受15000元和25000元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補貼。
此前幾天,深圳還發布《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和《居住社保積分入戶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擬將人才落戶的學歷底線要求由大專調整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積分入戶基本年限由5年調整至10年,老人隨遷將子女入深戶時間要求由8年調整為15年等,也引發廣泛關注。
時間回到幾年前,深圳率先給落戶大學生發放補貼,並將人才直接核准落戶的門檻降至大專學歷,這一套「組合拳」曾拉開了全國重點城市的「搶人」大幕,引起了諸多城市跟隨效仿。
觀察人士指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那麼,此次深圳率先收緊入戶政策和提高人才補貼標准之後,是否又代表著一次轉向?其它城市會否跟進深圳的做法?作為過去10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城市,深圳此番提高入戶門檻,未來10年城市的人才爭奪格局是否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重點城市離規劃人口「上限」還有多遠?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達到1756萬。由於深圳最新版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尚未出台,暫無法得知當前與2035年預期的人口目標之間還有多大的「差額」空間。但是,深圳此前曾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口發展預期目標為1480萬。如今實際情況已大大超出預期,這或是深圳此番收緊入戶政策的主要背景。
一些城市或面臨著與深圳類似的處境,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達1868萬,對比10年前增加了598萬,增量僅次於深圳。廣州曾在《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草案中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要控制在2000萬人左右,同時按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目前來看,廣州還剩下132萬增量空間。
深圳、廣州兩個一線城市之外,包括成都、西安、鄭州、杭州、長沙、武漢、蘇州等在內的新一線城市,對比2010年新增人口均超過了200萬人。這些新一線城市,還剩下多大的人口增量空間?
常住人口首次跨過2000萬門檻的成都,曾在其《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草案中提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即未來15年,成都人口還可新增206萬,而過去10年成都人口增加了582萬。
鄭州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260萬,首次超過武漢,成為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2020年,鄭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在匯報《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時透露,基於城市定位,規劃測算到2035年鄭州人口將會達到1800萬。對比來看,鄭州還有540萬的人口增長「余額」,年均可增加36萬,但是對於鄭州而言,1800萬或許並不完全是一個人口上限約束值,也可能是需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5月31日,杭州發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500萬人左右,服務管理人口規模2000萬人左右。按當前杭州1194萬常住人口計,則還有306萬的人口增長空間。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以各地國土空間規劃中2035年人口目標作為依據,一些城市可能希望人口增速有所放緩,從而一定程度收緊戶籍制度;但像鄭州、武漢等城市,未來還將有較大人口增長空間,特別是鄭州,有著河南全省近億的人口腹地。
他繼而指出,接下來新一線城市的戶籍、人口政策並不會一刀切,而更可能是「分城施策」。
大城市面臨增加公共服務挑戰
常住人口規模直接影響一國或一個區域內的基本公共服務人均財政投入等指標,而一些重點城市人口數據對比2019年出現大幅增加,這意味著此前人口數量被低估,相應地,城市公共服務資源需求也有必要重新測算。
以深圳為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政策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深圳已是國內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調整人口政策也是希望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公共服務配置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有序,「應該看到深圳的特殊性,它面積僅2000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空間使公共服務供給受限」。
深圳教育局此前曾解釋過新增高中學位存在「落地難」問題,主要就包括用地選址難、土地整備慢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深圳收緊了入戶政策,但對本科以上學歷且符合一定年齡條件的人士仍然敞開了戶籍大門,可以預見,深圳常住人口仍會繼續增加。王梅也表示,除了要補齊存量人口公共服務缺口,還要應對未來新增人口的需求,深圳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
不只是深圳,諸多常住人口達到千萬級體量的城市,都或多或少都有類似挑戰。尤其是按照新型城鎮化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精神,城市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公共服務,將是改革的大勢所趨。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共服務的建設在方向上明確了要增加供給,但在技術上,例如城市預留用地等方面還有短板,通過提高落戶門檻適當緩解矛盾,可以理解,但不應該是長期趨勢。
陸銘同時表示,深圳提醒了其它大城市,應該盡早注意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特別是在城市用地方面,盡早預留適應未來人口增長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空間。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不僅僅是滿足人口增加後的客觀需求,包括教育、醫療等在內的綜合配套,將可能越來越多地成為就業吸引力之外,另一個影響「搶人」成效的關鍵因素。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周仲高向記者表示,他在調查中發現,優質公共服務的供給對人口吸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口集聚動因正由父代的「經濟動力」(獲得較高經濟收入和發展機會等)轉向子代的「社會動力」(獲得更優質的教育條件和成長機會等),城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務將成為人口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9. 深圳政府有哪些補貼項目

一、產品創新研發類:
1、創客創業資助(最高50萬);
2、創業資助(最高100萬);
3、留學人員來神創業前期補貼(一等100萬、二等50萬、三等30萬,最高500萬);
4、科技保險項目保費資助(不超過會出費用50%,最高50萬);
5、知名工業設計獎項(根據獲獎級別50萬、10萬、5萬不等);
6、國際化拓展獎勵(不超過支出的30%,最高300萬);
7、應用及創新獎勵、設計開發及模式創新類(不超過支出費用的30%,最高300萬)。
二、設備、軟體、品牌推廣投入類:
1、小微企業培育資助(不超過實際支出費用的50%,最高60萬元);
2、企業信息化建設資助(不超過項目總投資額的30%,最高75萬元);
3、企業國內市場開拓資助(不超過實際支出費用的50%,最高50萬元);
4、企業品牌提升(按上年度投入的30%給予資助,最高200萬元,最多可連續3年獲得資助);
5、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示範(按購買(銷售)價格的30%獎勵,最高1000萬元);
6、國家級質量品牌榮譽獎勵(每個獎勵100萬元);
7、重大項目獎補(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額20%,最高5000萬元);
8、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最高100萬元,企業信息化建設類最高200萬元,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最高300萬元,省級以上兩化融合最高200萬元);
9、上市公司本地改造提升(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額20%,最高5000萬元);
10、技術裝備及管理智能化提升(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額20%,最高2000萬元);
11、工業設計重大活動資助(不超過實際支出費用的50%,最高200萬元);
12、產業鏈垂直整合(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額20%,最高1500萬元);
13、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專項(按項目固定資產額一定比例,最高1500萬元);
14、循環經濟示範專項(按項目固定資產額一定比例,最高1500萬元);
15、高端論壇和展會扶持(按照費用全額資助,最高300萬元);
16、會展業財政資助(最高200萬元)。
三、研發費用投入類:
1、技術攻關(最高1000萬元);
2、孔雀團隊(平均2000萬元,最高1億元);
3、研究開發資助(按上年研發投入的一定比例,上年公示最高1000萬元);
4、原創文化創意項目研發資助(不超過項目投資50%,最高200萬元);
5、科技創新券(最高中型企業20萬元、小型10萬元、微型5萬元、創客個人1萬元);
6、深港創新圈(不超過研發投入50%,最高200萬元);
7、國際科技合作(不超過研發投入50%,最高100萬元);
8、高新入庫培育*(按上年研發投入的10%,最高300萬元,入庫企業出庫時可疊加享受研發費用10%的補貼,最高300萬元);
9、基礎研究學科布局(最高300萬元);
10、基礎研究自由探索(最高50萬元);
11、軟科學研究(最高50萬元);
12、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不超過總投資30%,最高1000萬元);
13、工業強基工程建設(不超過2年投資額的10%,最高500萬元);
14、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配套資助(按照國家資助額度的50%給予市級配套資助,最高1000萬元,國家和市級資助總額不超過項目投資總額的50%)。
四、銀行貸款類:
1、小型微型企業銀行貸款擔保費資助(單筆貸款額在800萬元(含)以下,每年每家企業最高30萬元;單筆擔保額小於500萬元(含)的貸款給予實際發生的擔保費100%的補貼;500-800(含)萬元的貸款給予擔保費80%的補貼);
2、銀政企合作(貸款不超過1000萬元,貼息比例按基準利率計算,最高貼息100%);
3、委託貼息轉貸(借款期限1-2年,最高貼息500萬元);
4、高技術產業化,貸款貼息方式(貼息年限不超過3年,貼息額度為貸款利息總額的70%,最高1500萬元);
5、企業技術改造財政無息轉貸款(一般最高500萬元借款,不超過2年,投資超過5000萬元最高3000萬元借款);
6、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貼息(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70%,不超過3年,最高貼息500萬元);
7、文化創意企業貸款貼息(貸款期限0.5-2年,最高貼息200萬元)。
五、股權融資類:
1、股權投資(上年度公示最高1000萬元);
2、天使投資引導(獲得實際現金投資額的2%,最高50萬元);
3、高技術產業化、股權資助方式(股權投資+直接資助,合計最高3000萬元;股權投資原則上為合作機構股權投資資金的50%,最高1500萬元)。
六、試產推廣類:
1、科技應用示範(最高500萬元);
2、首套產品示範應用,軟體和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產品首次銷售合同實際到賬額30%,最高300萬元);
3、國家工業強基工程推廣應用(不超過總投資額50%,最高500萬元);
4、工業設計創新攻關成果轉化應用(不超過項目實際支出50%,最高300萬元);
5、新產品新技術示範應用推廣(按照項目總投資的20%給予資助,最高800萬元);
6、市場准入認證(全額資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7、高技術產業化,直接資助方式(股權投資+直接資助,合計最高3000萬元,直接資助根據第三方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確定,評估通過的,資助項目總投資20%,最高1500萬元;不通過的不予以直接資助)。
七、成長規模類:
1、企業管理咨詢資助(中型企業按照支出費用的40%資助、小微企業50%,最高30萬元);
2、改制上市培育資助(1、擬在境內上市的民營及中小企業,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最高50萬元,已完成上市輔導100萬元;2、對已在境外成功上市的民營及中小企業最高80萬元);
3、「新三板」掛牌資助(最高50萬元,創新層加30萬元);
4、鼓勵分離設立工業設計企業資助(最高100萬元);
5、電子商務示範獎勵(1、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和示範基地,獎勵100萬元;2、省級電子商務領域示範企業、示範基地,獎勵50萬元);
6、重點工業企業擴產增效(上一年度新增工業增加值增量的3%予以獎勵,最高500萬元);
7、電子商務集成創新(不超過項目投資的50%,最高200萬元);
8、電子商務交易平台規模獎勵:(1.自營交易平台:上年度收入10億元(含)-100億元,獎勵100萬元;100億元(含)以上的,獎勵200萬元
2.第三方交易平台:上年度收入1億元(含)-10億元,獎勵100萬元;10億元(含)以上的,獎勵200萬元,可按營收規模分梯度申請,每家企業最多200萬元)。
八、創新載體建設類:
1、工業設計中心(已認定:近2年授權專利10項以上;設計人員40人以上,本科/技師/高級職稱佔60%以上;近2年收入均1億元以上;
未認定:成立2年以上;設計人員30人以上,本科/技師/高級職稱佔60%以上;近2年工業設計收入均1000萬元以上,占總收入50%以上;
1.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獎勵300萬元;
2.省級在市級獎勵基礎上再獎勵100萬元,合計400萬元;
3.國家級在市級獎勵基礎上再獎勵200萬元,合計500萬元)。
2、企業技術中心組建及提升(成立3年以上,技術中心建立運作2年以上;佔地200平米以上,設備原值600萬元以上,60%以上集中在場地內;未來/戰略新興/其他產業連續2年收入總額1億元以上,納稅500萬元以上,授權專利1項發明或5項實用新型或5項軟著(建築業連續2年收入總額15億元以上,納稅3000萬元以上,1項國家級工法或5項省級工法;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20%,總額最高800萬元,其中組建項目最高500萬元,提升項目最高300萬元);
3、工程實驗室(場地500平米以上;近2年銷售收入均1億以上;研發設備原值500萬以上;實驗室不少於20人,專職不少於15人;上年度研發費用1000萬以上,或者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不低於5%,最高獎勵500萬元);
4、發改委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場地300平米以上;近2年銷售收入均5000萬以上;研發設備原值300萬以上;專職不少於15人;上年度研發費用500萬以上,或者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不低於10%;項目總投資1000萬以上。最高獎勵500萬元);
5、國家和省計劃項目配套(已獲得國家和省科技計劃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及其深圳分支機構的重大項目配套支持;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公共技術平台等創新載體建設項目的配套支持。不超過1比1,3000萬-1000萬)。
九、產業載體空間類:
1、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不超過實際支出50%,最高100萬元);
2、個人創客(最高50萬元);
3、創客空間(最高500萬元);
4、創客服務平台(不超過實際支出30%,最高300萬元);
5、品牌公共服務(不超過實際支出30%,最高200萬元);
6、科技企業孵化器(不超過實際支出50%,最高300萬元);
7、工業設計示範園區認定(國家級最高50萬元,省市級最高20萬元);
8、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國家級80萬元;省或市級50萬元,疊加最高80萬元)。
十、優秀人才引進類:
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
(一)國家級領軍人才和孔雀A類人才,補貼300萬元;
(二)地方級領軍人才和孔雀B類人才,補貼200萬元;
(三)後備級人才和孔雀C類人才,補貼160萬元;
(四)補貼分5年等額發放。

閱讀全文

與深圳公共服務平台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