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參考文獻
二十一世紀的鍾聲已經敲響,回首二十世紀,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傳統模式下的生產力的提高在驅動經濟增長和為企業帶來的利潤的同時,卻使我們的地球家園變得千瘡百孔,不堪重負。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該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夠成危害的發展」。
關鍵詞:石家莊市 大氣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為對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紀的鍾聲已經敲響,回首二十世紀,我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傳統模式下的生產力的提高在驅動經濟增長和為企業帶來的利潤的同時,卻使我們的地球家園變得千瘡百孔,不堪重負。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了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該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夠成危害的發展」。這個定義鮮明的表達了兩個基本觀點:
人類要發展,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發展;
發展要有限度,他不應危及後代人的發展。
石家莊市我國華北地區新型的一座現代化工業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總面積15848平方千米,總人口845萬。其交通發達,京廣、石太、石德鐵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匯於此。近年來,石家莊市工業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是他一躍成為全國著名的環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氣污染最為突出:尤其是在風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塵土滿天飛舞,縱橫肆虐,有些區域垃圾泛濫成災。
二、 石家莊大氣污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1.1 石家莊大氣污染現狀
近年來,隨著城市工業的發展,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河北省環境監測總站4月11日隊本周空氣質量檢測表明,石家莊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由於它們直徑很小,且夾雜著細菌,可以被人體吸入體內,引起疾病。同時,由於它們很輕,不宜沉降,總是漂浮在空中,陽光照射在這些微塵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顯得灰濛蒙的,能見度明顯下降。揚塵污染也比較嚴重,特別是雨後就更顯得直觀,汽車擋風玻璃上全是泥水,就連眼鏡片上也滿是泥水。由於少數地區垃圾處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爛,隨風一錘,一股惡臭撲鼻而來,讓人倍覺惡心。工廠排出的廢水、廢氣,也使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的不便。
1.2 石家莊大氣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氣候因素是影響石家莊市大氣質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莊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脈,東、南、北均為遼闊的華北大平原。而與此同時,石家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等特徵。這些特定的地理和氣候因素,是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東南風的作用,石家莊上空的可吸入顆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質隨風西移,當遇太行山脈的阻擋後,又轉向東移,返回原地。而與此類似,當刮西北風的時候,由於太行山脈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風被攔截在山西境內,一些污染物質也無法被颳走,而只能繼續停留在石家莊的上空。
1.2.2 城市建設是影響石家莊大氣質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莊氣體狀態大氣污染源調查表
根據對主要大氣污染的分類統計分析,其主要來源可概括為三大方面:(1)燃料燃燒(2)工業生產過程(3)交通運輸等。根據統計資料,以上三方面產生的大氣污染所佔的比例分別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燒中,燃燒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數量約占燃料燃燒排放總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煙塵、SO2、NOX和CO的數量占燃料燃燒排放比例分別為99%、93%、81%和97%。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氣污染排放量雖僅佔大氣污染總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於排放點比較集中。濃度較高,所以對工礦區或局部的大氣污染較為嚴重。機動車等流動源在交通比較繁忙的街道,如裕華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嚴重污染。
(一)燃料燃燒。在石家莊,天然氣在居民的生活中還沒有普及,煤仍然是人們的首選燃料。而在燃煤市場上,高硫煤仍佔主導地位。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人們不可能放棄廉價的高硫煤而去購買環保型的低硫煤。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同時,由於石家莊地處華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而一些單位為了省錢,實行自給自足的供暖制度,這就增加了煤的燃燒量,使大氣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工業生產過程。近些年來,石家莊紡織工業發展迅速,是我國棉紡織工業基地之一,化學工業也是重點發展部門,有規模較大的華北制葯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煤炭工業亦佔有重要地位。這些性質的工礦企業即使石家莊的重點發展部門,也是污染最為嚴重的企業。而且這些工礦企業大多數集中在市區,如具有相當規模的華北制葯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等。此外,還有一些粉末冶金廠、印染廠也是石家莊大氣污染的主力軍。
(三)交通運輸。近些年來,石家莊經濟發展迅速,交通運輸也隨之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私人轎車的數量急遽增多。但是,交通運輸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的CO,對人體的危害極大,特別是一些柴油大貨車和冒煙車輛,排放的尾氣中夾雜著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物,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據中國科學院王瑋博士介紹,一輛柴油車排放的尾氣中,夾雜的可吸入顆粒物,幾乎是100輛汽油差夾帶的總和,是更嚴重的污染源。而石家莊卻允許柴油車進城,促使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急劇上升。
(四)市政建設。石家莊的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問題,即馬路兩側的人行板道明顯高於路面而且與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馬路上的灰塵不能吹走,而且越積越多,這也是因發揚陳天氣的直接原因。據資料統計,城區揚塵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占總量的40%左右,人們卻對裸露地面,建築工地,拆遷工地以及砂石料場造成的揚塵姑息遷就,始終未能採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本加以治理。此外,工業廢水中的化學成分也極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五)工業布局。石家莊的一些工礦企業大多數集中在城區的東北部,還有一些分布在市區的不同區域。這些工礦企業的分散性是整個城區的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六)綠化。石家莊作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綠化還沒有跟上工業發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內部綠化已基本達標,而整個城區的綠化卻遠遠達不到要求。南二環只是近兩年來才栽了幾批樹,其他地方也還是光禿禿的。
1.2.3 市場失靈。所謂市場失靈是指市場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壟斷實力的存在,生產要素缺乏流動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識和信息等)導致市場經濟作用被削弱的現象。也就是使市場經濟不能實現其理論上的好處的情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說,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個人或一個經濟單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個人和經濟單位行為的直接結果,而沒有得到任何補償的情況。如一個化肥廠對大氣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氣污染所造成的損害。由此可見,市場失靈也導致了大氣污染。
1.2.4 政府政策失靈。政府並不是萬能的,政府決策失靈同樣會產生環境問題。例如:河北省政府打算把石家莊建設成為聞名全國「葯都」,而制葯廠是污染極為嚴重的企業,這個政策導向勢必會對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造成不良的影響。
1.2.5 全民對環境的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環境保護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如對環境問題的潛伏性、長期性、緊迫性和艱難性認識不足,對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不理解,由於市民認識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視,導致他們行為上的不夠積極,不夠配合。如在石市東南部的尖嶺村,本身道路坑窪不平,塵土飛揚,再加上村民自身素質不高,垃圾隨處可見。特別是每逢集市過後,更是滿地狼藉,叫村民和過路人苦不堪言。
三 政府行為對策
在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經濟發展靠市場,環境保護靠政府」的說法已被廣為接受。環境資源配置的失靈,要求政府加大環境保護行政監督力度,採取有效的行政、經濟、法律、教育等手段,發揮其在解決環境問題上的重要作用。入世後,我們的環境管理方式將會受到沖擊,因此,必須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適應新的形勢和環境。
1、完善政府機構職能,使宏觀與微觀有機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要求幾乎所以政策領域的變革,改變過去各個部門封閉的、分割地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環境政策的做法,把環境保護與其他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結合起來,這樣做既有利於環境本身,又可以提高其他政策的效能,這就要求石家莊市政府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其績效分布如頂圖:
政府要依照此體系,完善機構設置。實行環境質量行政領導負責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對政府及職能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環保法規的各項具體行為進行界定。對違反環保法律、法規或貫徹不力導致轄區環境質量下降的部門、機關給予相應處分,使領導的「烏紗帽」和其所負責的區域環保是否達標掛上鉤。此外,還要給環保部門下放實權,權責明確,才能貫徹有力。
2、搞好監督調查工作,統一布局,分類管理。治理環境污染,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實現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2.1 政府環保部門應切實做好環境的監測調查工作。近日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針對日益嚴重的室內環境污染監督檢疫站。今後,對於類似的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以加強對空氣污染原的監控;實施城市空氣質量周報或日報預報,使社會有關各方及時了解可能出現的空氣污染情況。使一些污染物排放較大的單位和對空氣污染物敏感的人群能預做准備。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並可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及時、准確全面的環境質量信息。同時,政府可以投資興建以監控、信息、檢測等三大系統為核心的環境指揮中心,配備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加強環境監理標准化建設。
2.2 立足現有規律、規章和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規,加強環境執法監督。為使環境保護工作根深蒂固的開展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環境法律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制定一系列相應政策法規完善這一體系(注意既要有綜合性法規,又要對各方面進行明確規定,而且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修改。)在此基礎上實行環境執法監督,以國家環境政策、法律、法規和標准為依據,圍繞國家環保工作重心,結合石家莊環保工作重點,運用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石家莊市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許可權,以石家莊市環保局為主體,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對一切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經濟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動。
3、針對石家莊市大氣污染的幾個主要方面原因採取相應防治措施,強化管理。
3.1 政府應利用經濟手段來治理工礦企業。企業是各種污染物的主要產生者和排放者,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採取切實措施以削減排污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使企業改變觀念,拚棄環境保護部經濟的成見,樹立起重視環境更益於經濟的觀念。宣傳和執行「污染者付費、利用這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對破壞環境和隨意排放污染物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單位,按照污染種類,數量和程度進行罰款或徵收排污費;對排放污染物損壞群眾健康或造成財產損失的排污單位,責令向受害者賠償損失;對利用廢棄物生產的產品給以減免稅收或其他經濟上的優惠;實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予以征稅收費等制度。
3.2 制定嚴格的標准,控制揚塵和廢氣污染。關閉不合格的砂石料場,對於建築工地拆遷工地要求工程承包商在工地周圍加高護屏,並在四周的臨時交通道路上鋪蓋瀝青;對一些非回鎮土要隨時運出市區。要求運貨車加蓋遮篷,以免建築材料散落街頭。各公司要採用現代化的電子過濾塔等先進設備來凈化含油脂灰及有害的二氧化硫的廢氣。化工廠應利用管道將生產過剩中產生的廢煤氣及其他含有臭味的氣體,經過管道輸送到煤站燃燒,變成無害的碳酸氣體和水蒸氣,然後經過高大的煙囪排向高空。制葯廠應建立有害氣體的回收循環裝置,利用回收利用可製成石膏。對工廠和服務性行業制定和執行新的氮氧化合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量標准和燃料的質量鑒定標准。除此之外,政府應加快無燃煤區的建設,將石家莊市中心區(和平路、體育大街、槐南路和倉安路;維明街圍和區域)基本建成無燃煤區,並逐步將整個市區建成無燃煤區。同時,政府應下令,對一些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單位,必須集中供熱。
3.3 利用行政手段削減機動車污染。政府應執行嚴格的地方規章制度,禁止銷售未達國家尾氣排放標準的汽車,淘汰尾氣超標車;安裝電噴和三元催化裝置;加快機動車燃料改造,
使用天然及電力等清潔能源;同時,可以開設電車等無污染車輛。對一些新增公共汽車要購置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清潔型車型,建設天然氣加油站。禁止拖拉機、機動三輪車及非市區牌號的摩托車進入市區。
3.4 政府應嚴格規劃解決石家莊的道路斜坡問題。一方面,在新建道路工程中,盡量避免道路斜坡問題。同時,對一些已形成道路斜坡問題的主幹道,政府可以責令有關部門用花壇取代柵欄,並在道路兩側種上樹,以達到防止塵沙和凈化空氣的雙重功效。另一方面,可以增設灑水車的數量,用灑水車把一些處理過的污水灑在馬路上,一日幾次。
3.5 調整工業布局實現工業布局園區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變不合理的工業布局,在城區實施「優二興三」的產業政策,把工業重心移向開發區,發展工業園區,嚴格執行產業發展導向政策和「三同時」規定。限制一些敏感區域興辦有污染的工業項目,對一些重污染企業要實行搬遷、停產、轉產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擴大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規模。
4. 對城市交通和公共設施警醒合理的規劃管理。
4.1 政府要加大投入。
4.1.1 增加對公共設施的投入。政府可對一些公共設施增加資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園、廣場興建噴泉、消防水池等。在適當的地點開設無車區和商業步行街,以減少汽車的流動量。
4.1.2 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來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資在一個小區設置幾個垃圾投放點,每天定時投放垃圾,同時政府可以投資開發垃圾產業。當然,出路垃圾也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讓企業在生產時就考慮到為減少垃圾創造條件,如減少包裝,或改一次性包裝為重復使用的包裝。對一些自然無法分解的垃圾,可以進行焚燒,但一定要嚴格限制焚燒廠的粉塵和廢氣排放,煙囪要價高,而且要安裝廢氣過濾裝置,把排入大氣的有毒物質減少到最低限度。
4.2 加強城市綠化工作,建立城市立體綠化體系。在石家莊范圍內大規模植樹種草,在搞好垂直綠化的基礎上,實行立體綠化。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變遷,使內綠化已顯得十分重要因為許多新建住宅和辦公樓都有很多污染物質,其中有些會釋放有害氣體或塵粒污染空氣,它們包括許多種燃料、木材、建材、辦公設備、傢具、地毯及化工清洗劑等。另外,植物、寵物或房間空調系統也會帶有細菌,這些細菌會破壞室內的空氣質量。立體綠化就是事室內、地面、樓頂、牆體形成一個立體的綠化網,以阻止細菌黴菌的生長。此外,化學製品應受到限制,如油漆燃料及殺蟲劑等。
5. 廣泛利用宣傳、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的素質和環保意識。環境保護關繫到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保護環境實質就是保護生產力。各地區各部門都要進一步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廣泛普及和宣傳環境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切實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其保護環境的自覺性。(1)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把環境保護法律知識作為幹部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各級政府應把環保業績作為考核政府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讓各級政府把環保提上日程。(2)大中小學要積極開展環境教育。(3)建立公眾才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4)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應當及時報道和表彰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公開揭發和批評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對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單位的個人予以曝光,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5)各級政府可以在居民小區設置宣傳欄,宣傳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充分調動群眾的自覺性。
6.大力發展環保科技,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6.1 積極發展科技興環保企業。我國已經加入WTO,國內所有企業都要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考驗,那種僅憑人力資源、勞動力價格低廉去打開國際市場的辦法是缺乏遠見的,以民眾的低收入額為代價的競爭,其出發點就不對,其可持續性等更值得懷疑。大量增強企業的科技內涵才是做根本的出路。面對環保領域企業數量小多、規模小的特性,大力發展科技型環保企業更是當務之急。政府應加強對環保企業科技化的支持和政策引導。(1)在財政稅收政策上向企業的科技開發行為傾斜,如果通過相應的監督監察機制確證企業投資與技術開發,那麼這種投資的稅收可以減免;如果經過相應的論證,企業投資與某項技術研究可以促進整個地區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那麼可以取得政府的優惠貸款甚至貼息貸款。(2)在環境領域,面向環保企業設立技術研發課題,並有配套的資金保障。(3)選擇有規模、有豐富實踐經驗、具有技術研究基礎的環保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有的放矢發揮最佳作用。
6.2 鼓勵支持環境保護和治理污染方面的科技研究和科技發明並力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果。
6.3 加強同其他地區和國家的聯系與合作。 引進國外投資,彌補資金短缺的現狀;積極開展與其他地區和國家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究與應用新形式的環保理念與技術;聘請國內外知名環境專家參與我市環境整治開發治理工作規劃的制定等等。
㈡ 鄉鎮公共服務參考文獻有哪些
韓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新農村建設.紅旗文稿,2007(17)
劉兆征.我國城鄉基本公共專服務均等化問題探討屬.蘭州商學院學報,2008(5)
遲福林,殷仲義.中國農村改革新起點[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㈢ 論西藏拉薩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西藏環境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摘要:圍繞西藏環境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闡述了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城市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論述了西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和評價標准,並從政策制度、城市規劃、城市發展模式以及發掘民族文化四個層面,提出了實現西藏自然生態環境與城市經濟協調發展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西藏生態保護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
一、西藏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概況
1.區內地理環境現狀與生態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西藏自治區位於我國西南邊陲的青藏高原,地域遼闊(面積達122.84萬km2,約占我國土地面積的1/8,僅次於新疆,位居全國第二)。人口242.7萬,以藏族為主(佔95%以上)。全區轄7個地(市)73個縣(市、區)。[3]西藏高原風光旖旎,那裡有湛藍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氣,悠久燦爛的藏民族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神秘的藏傳佛教,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獨具特色。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草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太陽能資源。西藏主要城鎮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都很低,主要江河的水質都能達標,至今未出現過酸雨和放射性污染,這些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為西藏實施西部大開發,全面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和條件,西藏已成為人們嚮往的聖地。然而,正是由於西藏獨特的地理環境,區內86.1%的土地位於海拔4000m以上,受高寒惡劣自然條件的影響,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壞將很難恢復。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使其成為關系能否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西藏解放後,由於起初人口較少,城市化和工業化水平低下以及國家的種種保護措施使得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保持了較好的狀況。但是近幾年來,隨著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而言質量不高,且有退化的趨勢。經過我們的研究分析西藏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與有限的生態環境承載力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生態環境退化,投資嚴重短缺及環境意識淡薄產生的全部與局部,眼前與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監管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與西藏實際監管能力嚴重滯後的矛盾日益明顯。所以只有切實解決這些矛盾與問題,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才能保證西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使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得以順利實施。
2.西藏城市發展現狀及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城市是社會產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西藏的城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拉薩、日喀則、昌都、江孜等城鎮均屬歷史古城,也曾顯赫一時。但是,長期以來西藏封建農奴制度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過去的城鎮可以說沒有基本的城市設施,加之生產力低下,人口少,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在西藏,現代意義的城鎮是在和平解放以後才發展起來的。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先後四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和有力措施,西藏的各項事業進入了一個發展較快的時期。80年代,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先後投資幾億元,大部分用於城市住房改造,城市擴建,市政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等基礎建設。1984年,中央決定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四川、福建、廣東等9省市為西藏援建43項工程,工程總投資4.8億元,總建築面積23.6萬m2,一座座飯店、賓館以及文化、教育、衛生、通訊、交通、生活等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使高原城鎮的容貌煥然一新。1994年,中央召開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由中央和有關省市為西藏援建62項工程,總投資達23.8億元。[1]目前,該項目已大部分建成並也投入使用。2003年又召開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西藏未來經濟的發展繪制了一張壯麗的藍圖,西藏城鎮的發展也必將進入一種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
隨著西藏經濟的發展,城鎮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2007年,青藏鐵路將要建成通車,西藏總人口將達到250萬到280萬(含外來流動人口在內),盡管西藏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是西藏高原自然條惡劣,人類的生存空間有限,可利用的耕地僅佔全區總面積的0.2%-0.3%,而且面臨著人均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態勢,人口的增加,必將引起人為地對西藏脆弱生態環境的掠奪與破壞。比如: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作為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原先不足20萬人口,目前已增加到47.45萬人,城市人口已達22.39萬人(佔47.19%),已達到了一定的城市化水平。[2]由於拉薩目前還沒有一座現代化的垃圾處理場及污水處理中心,人口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白色」污染物的增加,污水的橫流。人類為了生存,非法地破壞自然資源的現象便會產生,諸如不合理的森林砍伐,非法盜獵野生動物,亂采亂挖自然礦藏等。如何在有限的生存空間中實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穩定、持續發展,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嚴峻課題。
二、西藏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1.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可持續發展」自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現已成為人類共同追求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城市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發展觀,它強調城市在增長的同時更注重城市質量的提高,包括城市的生態結構質量、環境質量、建築美學質量以及精神文化氛圍質量等方面,最終要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均衡發展。西藏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應站在區域經濟整體發展的高度,立足於當前城市發展的現狀,著眼於城市發展的未來,而不應以今天的經濟發展建立在明天的環境質量降低和子孫生活水平降低的基礎上為代價。
現代城市和城鎮都是一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西藏正面臨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社會經濟,縮小與內地差距,迎接新一輪西部開發的歷史任務,因此尤其要重視中心城市和城鎮的發展,使其具備應有的經濟文化輻射中心的地位,從而切實帶動全區的社會發展進步。這一城市的中心地位決定了必須要實現西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實現西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區內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可持續發展強調生態環境的保護,城市建設通過城市規劃和設計,其最終目標是要使自然、城市經濟、人類社會和諧的發展。可持續發展要求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會促進城市社會的持續健康的運行。
再次,實現西藏城市可持續發展是西藏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嚴格的講,西藏的經濟是比較典型的單一結構,是以農牧業為主體的經濟發展,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多元產業和專業化、集約化的社會經濟運作。因而制約著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而區域內城市的發展會產生復雜的分工和交換關系,對經濟的帶動
,
作用是巨大的,工業和社會服務的發展與發達,需要城市的拉動。根據現實情況西藏要走發展新型工業化和服務業的道路必須重視中心城鎮的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最後,實現西藏城市可持續發展是西藏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需要。西藏早期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西藏要發展必須在客觀上打破地域的界限,使各種生產要素在資源配置中自由合理的流動,積極的接受周邊區域的有益經濟輻射。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西藏只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才能促進自身區內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而西藏城市只有處在開放的條件下,才能促進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資料的流動和合理配置,城市的企業才能夠建立復雜多樣的分工協作關系。隨著西藏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發展的進一步完善,西藏城市的開放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我國發達地區城市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2.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衡量指標
城市生態經濟效益是衡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它是社會經濟協調規律的要求,是人口、資源、環境同步進行,均衡發展的結果。城市生態經濟效益就是指城市的經濟效益和城市生態效益的統一。人們在社會勞動過程中既會產生有益的經濟成果,同時也會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環境帶來某種負面影響,產生生態效應。這兩種效益是在勞動過程中同時產生的,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放在同一認識高度,重新優化組合各種資源,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生產資源的有效利用,才能夠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人口、資源、環境是城市生態經濟效益的表現形式,城市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口適度增長,合理利用資源,積極保護環境,這三者任何一項處理不好或者是三者不能協調發展,都不能使城市持續協調的發展。
三、實現西藏生態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加強生態保護宣傳,提高全區可持續發展意識
西藏是我國西部的一片「凈土」,由於特殊的高原氣候環境,其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生態保護工作是一項公益事業,需要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為了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各級政府要把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之中,明確有關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和義務,制定有效環保優惠政策。由於歷史原因和發展水平所致,西藏大多地區鄉村幹部群眾文化水平較低,加上文化交流少,信息較閉塞,對科學技術和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差,加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和意義宣傳不夠,使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產生誤解,甚至把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對立起來。因此,政府要採取措施提高全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喚起更多的幹部和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讓群眾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美好的家園,生態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生產效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動員社會一切有利條件,有能力的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共同參與生態保護事業,為維護西藏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相互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出積極的貢獻。
2.提高城市規劃決策質量,樹立科學的城市發展觀
在中央關心西藏,全國各地支援西藏的大好形勢下,西藏城市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一座座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新城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城鎮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局部的城市「高原反應」現象,產生了一系列城市問題。東部城市的發展模式是否適合西藏地區?如何解決這些前所未有的城市問題?我國東部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資源和發展方面的挑戰,高速的經濟發展再帶來累累碩果的同時也伴隨著環境的惡化,生態破壞和資源的匱乏,許多大中城市和鄉鎮面臨空氣、水、垃圾、雜訊污染等問題,以及土地質量下降,自然資源退化等現實。隨著2007年青藏鐵路通車,必將掀起西藏的新一輪的城市經濟發展。面對現實,我們必須提高西藏城市規劃質量,盡早樹立科學的城市發展觀。因此為了解決西藏城市的不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必須從「決策」源頭控制污染和減少環境破壞,關鍵在於城市發展有關的制度安排和決策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由於決策失誤引起重大環境污染的生態破壞的教訓很多,比如「三江平原農業開發」導致的大規模濕地破壞;片面執行「以糧為綱」的方針,導致濫伐森林及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濫;上世紀80年代制定的支持鄉鎮企業政策。包括「十五小」企業對部分地區的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6]從東部城市發展的教訓中表明,政策、規劃和計劃所產生的影響具有宏觀性,累積性、長期潛在性等特點。如果在決策初期不注意決策的科學和質量,造成的後果往往難以彌補,只有在政策或計劃層次上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才能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可持續原則應作為政策的核心和主體。
3.因地制宜,走生態城市可持續發展道路
現代化的城市不僅需要有完善的城市功能,還需要有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間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隨著我國東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壓力日益增大,形成了城市發展中無限膨脹的城市人口與城市有限土地,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環境惡化之間日漸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國內外提出了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生態城市。生態城市是一種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城市發展模式,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生態城市規劃著眼於「生態導向」的整體性規劃,其實質是從生態學思想出發,把人與自然看作一個整體系統地進行規劃,使城市向更加有序、更加穩定的方向發展。[4]西藏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條件,該區域內城市的發展正處於起步或加速階段,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城鎮污染少,管理運行成本低和環境可塑性強的有利因素,按照「綠色城鎮」理念促進城鎮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統一。我們應該充分吸取國內外城市發展的教訓,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的城市發展模式,避免部分發達地區出現的「大城市病」和「反城市化現象」,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因地制宜,首先建立合理的生態城市建設目標體系,城市的規劃過程應合理協調自然、社會、經濟等諸方面要求,實現城市調控和管理的高效運作。其次,把西藏城市,西部區域以及國家不同層次的規劃相結合,使城市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第三,力求使城市空間體系和生態體系相結合,空間規劃、生態規劃及經濟規劃相結合,尋求最佳規劃方案,以適應西藏城市的長遠發展要求。
4.充分發掘民族文化,為西藏城市的發展提供保障
西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人民是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統一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千百年來,藏族人民以他們的勤勞、勇敢、智慧,開發了雪域高原,並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文化,使其在人類歷史和世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5]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民族文化建設成果喜人,悠久的歷史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在今天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中
,
,博大精深的藏民族文化將會為西藏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精神保障,將直接影響西藏城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城市文化不僅包括藝術和文化,還包括城市成員的生活方式、基本權利、價值系統、傳統以及信仰。城市文化對於其所有成員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影響城市的各個方面。在西藏城市發展中,應該進一步重視藏民族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導向、凝聚、激勵以及約束、輻射作用,使其成為西藏城市的生存和發展基礎,成為建設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城市的典範。
四、結語
西藏城市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必須精心規劃,以科學的發展觀,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提高全民族素質,以謀求人類、自然、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讓西藏永遠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一片「凈土」。
參考文獻
1.普布次仁.城市化與西藏城鎮發展芻論.中國藏學,1995(3),140~144
2.洛桑江村.拉薩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著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中國民族,2002(10),44~46
3.羅絨戰堆.劉洪平.環保大潮中的西藏發展—小議西藏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西藏研究,1996(3),28~36
4.唐立國.城市化建設新思路——生態城市.生態經濟,2002(4),26~27
5.西珠郎傑.高原文化展新姿.西藏藝術研究,1995(3),4~7
6.西寶.李一軍.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戰略環境評價.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1),104~10
㈣ 旅遊類論文參考文獻
直接下載,注意地址
旅遊景區開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
王建春-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http://www.lw(刪除)23.com/pdf_1(此處)2985ba4-62bc-47(中文)75-b993-0132835f3939/lu(下載)nwen.pdf
景區升級與服務質量管理
楊振之, 魏荔莉, 張丹… - 2009
http://www.huaiyao.org/446303.pdf
[圖書] 旅遊資源開發及管理
王國新 - 2007
http://www.huaiyao.org/377283.pdf
旅遊景區安全容量分析與事故風險評價
羅振軍 -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08
http://www.xjzyaq.com/uploads/soft/200906/44_11184312.doc
㈤ 求一個關於公共服務民營化論文的提綱
論文寫作,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專目錄,正屬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
不懂可追問
合適請採納
給你一份
供參考
一般的邏輯體系就是前言、理論基礎部分、現狀問題部分、原因部分和對策部分。
㈥ 急需和諧社會的參考文獻,和社會建設的參考文獻
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改革開放繼續推進,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思想觀念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這種以社會轉型形式出現的空前社會變革,一方面給我國的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鮮明特徵,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了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其中深層次的矛盾逐步顯現,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日益增多。例如,從社會學視角來看,未富先老問題、社會財富分配和社會風險分配的雙重壓力問題等許多古典現代性問題和當代現代性問題,集中出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不得不同時加以應對;而在發達國家,這兩種問題是先後出現的,因而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從容處理。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長期存在「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後,社會體制和政策不完善、社會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愈益明顯。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和公共服務體系能力不強,也日益成為我們不能不面對的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才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社會創造活力,保持社會安定有序,有效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得更為順利和健康。
解決突出問題的需要
歷史經驗表明,僅有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總量增加,並不能自然實現社會和諧。一些拉美國家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的十年」的教訓,佐證了這一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種種不平衡因素、不協調現象。例如,就業壓力沉重;城鄉、區域、行業之間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農民的社會保障尤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醫療衛生體制落後,上學難、上學貴和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依然存在;文化事業發展滯後;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等等。如果我們只顧經濟增長而忽視社會發展,不僅會加重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經濟發展最終也將難以為繼。
我們追求的發展,應該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發展,是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關於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舉措,就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而提出的,必將指導我們不斷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不斷取得和諧社會建設的新成就。應當強調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偉大事業,對這一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不平衡因素、不協調現象,我們既要有常態感,有一種從事這樣的偉大事業不可能不遇到矛盾和困惑的平和心態;又要有緊迫感,抓緊研究解決如何把社會代價減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在最小范圍。
轉變政府職能的xu要
把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作為重點,也是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的一個強大動力。要真正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就必須建設服務型政府,逐步理順政府、企業和各類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正是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部署。這是因為,各級政府擁有人民賦予的權力,掌握著大量公共資源,處於經濟社會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中承擔著主要責任。反過來說,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的實踐,又會推動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強化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為了推動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與建設服務型政府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決定》明確提出,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當前,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差距大。必須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更加註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社會各種困難群體傾斜,保障這些群眾的基本公共需求。這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級政府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由之路。由於長期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往往更多地是從行使權力的角度來看待施政問題,存在著重權力輕責任、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的實踐,能夠強化政府提供服務和履行責任的意識,推動政府從「權力本位」向「責任本位」轉變,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從偏重行政控制向科學化的公共治理轉變。
㈦ 參考文獻,是政策文件,格式怎麼寫
參考文獻格式:
[序號] 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頁碼.
[序號] 專著作者.書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序號] 論文集作者.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序號] 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序號] 專利所有者.專利文獻題名〔P〕.國別:專利號.發布日期.
[序號] 標准編號,標准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號] 報紙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號] 報告作者.題名〔R〕.報告地:報告會主辦單位,年份.
[序號] 電子文獻作者.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文獻出處,日期.
(7)公共服務設施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一種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號標示。一般來說,引用一次的文獻的頁碼(或頁碼范圍)在文後參考文獻中列出。
格式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頁碼(或頁碼范圍).」。多次引用的文獻,每處的頁碼或頁碼范圍(有的刊物也將能指示引用文獻位置的信息視為頁碼)分別列於每處參考文獻的序號標注處,置於方括弧後(僅列數字,不加「p」或「頁」等前後文字、字元;頁碼范圍中間的連線為半字線)並作上標。
㈧ 社區方向的論文,參考文獻,急!!
現階段中國城市社區管理組織路徑的選擇與思考
我國的社區管理是國家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產物。它作為彌補改革中出現的管理缺位,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理論界以及百姓的高度關注。在經歷了近10 年的探索之後,反思其運行軌跡,不難發現,城市社區管理中「政社不分」的情況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街道管理層面,政府的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管理職能集於一身,其直接後果是現有社區管理體制的確立既未明顯減輕政府的社會管理負擔,也未從更深層次上提高廣大居民的民主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社區管理仍舊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政府行為。我們通過對國內外諸多城市的考察、研究、對比發現,社區管理組織不同於政府組織,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而由於國情差異,我們不可能、也沒必要完全照搬國外模式。在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期內,科學地界定政府的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管理的職能許可權,並將二者有機地銜接起來,是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網路式社區管理體系的關鍵所在。
1.理論依據
在我國目前特定的社會管理背景下,採取政府推動下的縱向社區管理組織體系與橫向的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組織同步與協調發展的縱橫相接的網路式社區組織模式,符合現代政府職能轉換與市民組織發展關系理論的基本原則。
當前我國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渡時期。期間,適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需要的政府職能的轉變是實現轉型期平穩過渡的基本保證。
依據政治學家的觀點,現代政治社會中政府的職能主要體現在階級統治、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和社會平衡等四大方面。但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政府職能的結構重心會發生位移,即我們所指的政府職能轉換。一般說來,傳統社會下的政府職能結構的重心是階級統治職能,以後逐漸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社會管理職能和後工業社會的社會服務職能。發生這種位移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增長模式的變換以及公民社會的成長發育。就現代社會發展進程的客觀運行規律而言,在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時期,相對有限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應的是以階級統治為主的政府職能和由政府從屬於公民的一元從屬結構向政府與公民的二元分立結構的轉變;在現代工業社會發展階段,以靠增加投資和勞動力,發展新興產業的外延式經濟增長模式對應的是以社會管理為主的政府職能和政府與公民之間形成的有限制衡、相對獨立的二元結構關系;在後工業社會,以優化產業結構,增加科技含量和服務功能為核心內容的內涵式經濟發展模式則對應著以社會服務為主的政府職能和政府與公民從原先的制衡關系向相互依賴的一體化意義上的一元包容結構的轉化。上述轉換模式體現了現代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但就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比較而言,由於各自進入現代社會時的社會制度、市場發育程度以及採取的經濟發展政策不同,因而前者在社會發展階段和公民組織發育程度上存在明顯的滯後現象:一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制度。它自17 世紀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起至今一直按照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發展經濟,因此,市場發育程度和生產力水平很高。目前,它已走過工業革命的啟動階段、工業社會發展階段進入了現代社會的第三階段——後工業社會;而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制度。由於起步階段落後的封建、半封建生產方式占居主導地位,市場發育程度以及生產力水平都比較低下。近20 年來,在經歷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體制改革之後,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已經步入現代社會的第二階段--工業社會發展階段。二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公民社會已由早期的發生、發展走向成熟。公民社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壯大,由國家和政府強制管理的「公域」日趨縮小,而由公民和社會通過非強制的市場手段加以調節與管理的「私域」越來越大,由此,相對獨立於國家與政府的公民社會得到迅速發展並走向成熟。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公民個人以及政府、企業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全過程均由政府部門進行統籌安排,公民和社會失去了獨立行為的領域。直到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加快市場經濟進程時,公民社會的作用才得以認同。但市場經濟的發展畢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對於大
部分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公民社會尚處在培育、發展階段。三是伴隨著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以及公民社會的發展、成熟,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實現了政府職能結構重心由社會管理職能向社會服務職能的轉換。與社會發展階段、公民社會發育狀況相適應,多數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政府職能仍以社會管理為主。上述情況表明,盡管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因國體、政體以及市場發育程度不同,社會發展存在進程上的「時間差」,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現代社會政府職能的轉變,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具有社會參與意識、參與能力的群眾自治組織的發育與成熟。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尚處在工業社會的發展階段。隨著政府部分社會職能的轉歸和企業社會職能的逐步剝離,社區作為承接載體,在社會事務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社區管理組織的發育與成熟是實現社區工作效益最大化的關鍵所在。從理論上講,社區管理組織是獨立於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社會組織系統,是社區內居民為了達到某種共同目標,自動將其行為彼此協調與聯合起來所形成的社會團體。但從我國目前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仍需要政府具有較強的社會管理職能以及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尚處在培育階段的國情出發,在一定時期內,通過政府的外力推動,採用政府參與的縱向社區管理組織體系與橫向的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組織同步與協調發展的縱橫相接的網路式社區組織模式,符合現代政府職能轉換與市民組織發展關系理論的基本原則。
2.對我國現有城市社區管理體制的分析與思考
2.1 基本評價: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了主導作用,效果顯著。但尚未走出政府職能轉換內循環的老路。
應該說,從社區建設提出至今,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組織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制度上的保證。1998 年7 月,配合國家政治體制改革與政府機構調整,國務院正式賦予新組建的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指導社區管理工作,推動社區建設」的職能,從而在制度上保證了我國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二是將原有的市、區、街縱向城市管理體制引入社區,初步形成了以「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落實」為主要特徵,兼具各地特色的社區建設管理組織方式,如青島市建立了以民政系統為主導的社區管理組織體系,且市、區、街、居四個層次均實行「一把手工程」。石家莊市專門成立了市區工作委員會,負責對全市社區工作的宏觀策劃、政策研究、綜合協調、指導監督等任務。南京鼓樓區委、區政府以社區黨建聯席會和社區建設發展委員會的組織形式,將轄區內有影響的部門和單位聯接起來,通過確立全區的社區建設目標、確定社區建設的重大項目,協調社區建設中的有關問題等方式,實現社區單位的有效整合等。三是確立了街道辦事處在社區管理中的主導地位。以北京市為例,市政府明確提出了「一確立、兩賦予、三分開」的改革思路,即:確立街道辦事處對轄區管理負總責的地位;統攬轄區內的地區性、社會性、公益性、群眾性工作;實現政企、政事、政社分開。四是各地區都在積極探索基層社區組織的制度創新,例如沈陽市去年出台了《關於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強調要在全市普遍建立新型的基層社區組織結構,包括:建立社區黨組織,對不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從事社區服務事業或在民辦非企業和小型民辦企業工作、以及處於離退休、待崗等情況的黨員實行屬地管理;建立社區居民大會或居民代表會議制度;建立社區管理委員會(依法選舉產生的居民委員會);探索建立社區的協商議事機構等。許多城市通過採取選派、招聘、直選等方式,調整居委會人員結構,加強居委會組織制度建設。工、青、婦等社團組織也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將工作的觸角延伸至社區。上述實踐活動表明,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組織的基本架構已經初步形成。
雖然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組織的發育成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但就總體而言,以街道管理體制改革作為突破口的現行社區管理體制依舊更多體現的是政府內部職能的轉換。因為街道辦事處作為城市基層政府的派出機構,依據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方針,對基層社會行使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職能,是政府內部職能部門許可權調整的結果。而街道轄區作為操作層面的社區,辦事處同時又代表社區居民行使社區自治管理職能。顯然,街道管理層面的政社合一,職責不清將直接導致街道辦事處的功能錯位。近幾年,不少城市在探索居委會改革道路時,大多把居委會定位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的辦事機構上,委員們享受政府補貼。在居委會管轄的社區內,由於居民自覺參與社區管理動能不足,沒有明確法律地位的社區協商議事會的作用也難以得到有效發揮。我們擔心,長此以往,這種由政府直接管理社區的做法,將失去依靠社區居民開展社區建設的真正意義。
2.2 理性思考:澄清認識誤區,明確職能定位,建立銜接渠道。
2.2.1 城市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管理的區別與聯系。目前,人們在談及城市管理時,誤將它與政府對城市的行政管理等同起來。實際上,城市管理大致包括社會管理、經濟管理、生態環境管理和基礎設施管理等四項內容,其中社會管理既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也包括社區的自治管理。雖然兩者的管理目標都是要實現區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其管理主體和實施手段卻完全不同。城市行政管理的主體是政府,政府對城市的管理主要採用包括政權、法律、政策、紀律等在內的強制性控制方式;而社區自治管理的主體是社區成員,他們對社區的管理主要依賴思想觀念、社會心理等非強制力手段,包括習俗、道德、宗教、輿論等一些具體方式的運用。城市行政管理系統與社區自治管理體系是一種平行互補關系,它們作為社會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將隨著經濟的發展、社區管理體系中居民自管能力的增強,呈現城市行政管理系統趨弱的格局,從而實現政府職能結構重心由社會管理向社會服務的位移。
2.2.2 政府與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相互關系以及各自在社區管理中的職能定位。依據社會機制「三板塊」理論,政府與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之間是一種互補增益的夥伴關系。在現代社會中,政府是以強制(權力運作)方式滿足公共利益的機制,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則是以志願方式滿足公共利益的機制。在社會管理體系中,政府與社區管理組織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社會治安管理為例,維護社會治安秩序,通過「社會管理」與「自我管理」相結合的方式預防犯罪是社區管理組織應盡的責任,但打擊違法犯罪則屬政府的職權范圍。兩者之間的互補關系,維系著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同時,政府作為全體公民利益的代言人,追求的是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作為轄區居民的代表,在不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自助的方式,滿足社區成員多元化的需求。顯然,兩種「服務資源」的有效整合,可以大大增強整個社會承擔社會需求和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
既然政府與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在社會管理系統中的功能與角色不同,科學地界定它們各自的職能許可權就成為實踐的准則。
在社區管理體系中,政府的職能是作為推動主體,通過規劃、資金支持和嚴格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引導社區的發展方向。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職能是作為實施主體,代表當地居民利益,在轄區范圍內行使綜合管理各項社會事務的權利。
2.2.3 在街道行政社區,以具有法律地位的半官方性質的社區委員會為連接紐帶,構築政府與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上下對接、縱橫交織的強大的城市社區管理網路。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管理組織呈現「縱強」、「橫弱」的不對稱發展格局。如果不加大後者的扶持與培育力度,「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目標將無法實現。社區管理組織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制度創新入手。
筆者認為,在社區由政府行政管理向居民自治管理的過渡階段,通過在街道層面組建具有法律地位的半官方的社區委員會,作為溝通政府與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不失為一種理想選擇。所謂半官方的社區管理委員會是指經「社區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由社區內政府、企事業單位、社團法人代表、社會知名人士以及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代表所組成的社區綜合性管理組織,其中,政府代表由街道辦事處主任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職能部門的負責人擔任,主要起溝通制衡作用,即:負責向上級政府部門反映社區的民情民意,向社區轉達政府對社區發展和社區管理的意見和要求,同時對社區管理進行行政督導。社區委員會是非營利性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團組織,有正規的章程、組織結構和自治自主權利。在街道層面組建具有法人地位的半官方的社區管理委員的理由是:_街道雖然是行政社區,但從可操作角度出發,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社區建設操作層。轄區內的單位和居民彼此熟悉,具有實現社區整合的可能性和高於居委會管理資源的地區優勢。_現階段,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推動作用無法替代。我國社區建設的發展是外力推動的結果。雖然,近幾年社區建設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但由於「單位制」尚未解體,有關支持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政策也不到位,因此,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發育和創新能力比較脆弱,還無法完全承擔在社區工作中主體地位的責任。而街道辦事處作為基層政權(區政府)的派出機構,一直承擔著地區社會工作的責任,具有從事社區工作的傳統和經驗,特別是街道辦事處在地區社會事務中負總責的主體地位,使其在社區整合中的能力明顯增強。因此,街道辦事處代表政府參與社區委員會的工作,既可以發揮政府在社區建設中的推動作用,也便於指導和培育居民自治組織,使之盡快成長。_為街道體制逐漸向社區體制轉換奠定基礎。我們始終認為,政府直接參與社區管理只是一種過渡性措施,最終還要將社區管理的權力歸還社區居民自治組織。應該說,當前的政府機構改革給「政社分離」提供了佳機。此時,理性地把社區從政府概念中剝離出來,通過街道層面具有半官方性質的社區管理委員會開展「社區工作」,不僅有利於精簡後的街道辦事處實現「政事、政社」分離,更好地行使政府職責,也為日後街道體制向社區體制的過渡創造條件。_有國內外經驗可供借鑒。近幾年,我們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規劃項目《城市社區發展國際比較研究》課題過程中,通過對國內外城市社區進行實地考察和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發現,在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西方國家,半官方性質的社區委員會已經成為政府介入社區工作的一種有效方式。它作為溝通政府與市民的橋梁和紐帶,在代表居民利益和意見、推動橫向聯合、組織社區資助和互助活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社區多元整合工作中的基本力量。就北京情況而言,西城區月壇街道辦事處已於1998 年6 月率先在街道層面組建了全市第一傢具有法人資格的社團組織——月壇社區建設協會。作為半官方的社區管理組織,該協會正在積極探索替代政府機構行使社區管理職能的有效途徑。可見,通過半官方性質的社區管理委員會實現街道層面城市管理與社區管理的有機結合,從理論和實踐操作上都是可行的。
3.城市社區管理創新體系的基本框架
3.1 按照機構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的原則,健全市、區、街縱向社區建設管理組織體系。
3.1.1 建立具有權威性的市級社區建設領導機構。配合地方政府機構的調整和改革,盡快落實市級社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機構。新建社區建設領導機構應以全國社區指導綱要為依據,結合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本地區的社區建設中、長期規劃並指導實施。政府有責任通過政策扶持、教育培訓和資金引導等多種途徑,把握社區發展方向,引導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同時按照工作職能要求做好相應的督察和組織協調工作。
3.1.2 發揮區級政府資源整合優勢,為社區建設提供財力支持。區級社區管理組織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各成員所具有的不同權力和影響力。區級政府作為基層政權組織,具有街、居組織不具備的區域行政管理和創造財政收入的職能。要充分發揮區政府對轄區各級、各類單位實施行政管理的組織優勢,做好協調工作,實現區域內部的資源共享工作。並創造條件,改善投資環境,鼓勵吸引企業服務社區以擴大稅源,增加稅收,為社區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3.1.3 實行街道辦事處與社區管理委員會「雙軌並行」的管理組織模式。街道辦事處作為區政府的派出機關,除了繼續做好政府賦予的地區行政管理工作之外,應該積極支持與配合社區管理委員會探索社區自治管理的有效途徑。街道辦事處應與社區管理委員會保持密切的合作夥伴關系,定期召開聯席工作會議,就社區發展的重大問題通報情況,聽取意見,確定長期和當前的工作計劃,商討、協調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事宜等。街道辦事處的社區工作職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對居委會主要是指導職能;對政府有關部門則主要發揮統籌協調監督職能。
此外,街道還將代表政府對社區中的福利對象提供社會保障。
現階段,社區管理委員會作為街道辦事處的並行機構,其性質為半官方組織。其主要職能一是統籌規劃:根據全國社區建設指導綱要和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要求和指導,結合社區自身實際情況,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對社區發展和社區管理作出統一規劃,確定社區發展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與任務。二是組織協調:依據確立的目標、任務,利用靈活有效的機制和手段,通過招標、競標等方式落實任務責任者。同時負責協調社區內外各相關部門關系,保證社區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三是監督調控:以管理職責為依據,以相關的法規和協議合同為准則,對社區管理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使其符合社區管理的目標和要求。
雖然,目前街道辦事處與社區管理委員在並行運作過程中,可能暫時存在一定的職能交叉,但從長遠發展趨勢來看,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派出機構所行使的政府行政管理許可權終會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而日益縮小,而社區委員會作為政府與市民進行聯系的橋梁與紐帶,將替代街道辦事處全面行使對社區的綜合管理職能。這一階段可能尚待時日,但它卻代表著社區組織的發展方向。
3.2 組建真正意義上的橫向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網路。
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組織的變革主要由三部分內容構成:
(1)建立和完善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制度。
(2)按照議事層與執行層相分離的原則,對居民委員會組織進行改造。應該重新確認居委會在社區建設中的議事地位,而將其辦事職能從中分離出去,交由社區工作者承擔。改造後的居委會成員應由轄區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知名人士、社會工作者、政府高級管理人員、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代表、業主委員會代表以及居民中有聲望並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的人員等經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居委會委員除了主任外,其他成員工作以社會兼職為主,在自願的基礎上,義務為居民服務。考慮到居委會幾十年的工作慣例,還不能一步到位,可以在現有社區服務管理委員會、居民議事會或顧問團的基礎上,逐步實現過渡,即暫時實行居委會與上述組織的「雙軌運行」機制,待社區工作者隊伍成熟或運行機制完善之後,再將議事組織通過選舉轉換為符合法律程序規定的居民委員會,現有居委會組織則轉換為社區工作辦公室,由職業的社區工作者承擔具體的工作任務。
(3)建立社區工作辦公室。它是居委會試行議事層和執行層分離後,專司由居委會委派、承擔社區具體工作職能的辦事機構。社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由社區工作者組成。他們必須符合招聘條件,通過競聘方式,由居委會根據工作需要聘任。社區工作者作為職業,其收入所得:一是通過與政府簽訂契約合同,由政府支付勞務報酬,二是社會捐贈,三是服務收費。
除了上述綜合性社區管理組織外,還要在社區建立黨支部,實行黨員登記制度,以便充分發揮包括在職黨員在內的全體黨員在社區中的先鋒模範作用。共青團、婦聯、少先隊等組織,也要積極探索組織管理與屬地化管理相結合的新辦法,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其成員實行民主化管理。
改革後的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組織,由於合理地劃分職能許可權,將不同的責任按照其事務性質交由不同的組織和部門承擔,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居委會的行政工作模式,有利於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的進程。新的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組織組建之後,將形成以社區黨支部為領導核心,居民代表大會決議,居民委員會議事,社區工作者辦事,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中介組織、居民群眾廣泛參與,各司其職,恪盡職守的社區管理新格局。
㈨ 求!關於高速公路管理_國內外學問者研究現狀!加參考文獻!急急急!
高速公路管理國內外學問者研究現狀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是經濟運行的命脈,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條件。1984年12月破土動工、1988年10月建成通車的全長18.5公里的滬嘉(上海祁連山路—嘉寶南門)高速公路,是我國大陸建成通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打破了中國大陸高速公路零的記錄。此後,高速公路建設捷報頻傳,成渝、滬寧、京滬、京珠、西臨(西安一臨憧)等高速公路相繼通車,連霍國道主幹線、西南出海快速大通道等「兩縱兩橫三個重要路段」全部通車,我國高速公路網越織越密。這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政府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客貨運輸、方便出行等公共服務要求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高速公路的公共服務職能和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深入的認識和重視,建設速度與通車里程迅速增加,至2005年底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己達4.1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二位,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的發展歷程。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公路網的整體技術水平,優化了交通運輸結構,對緩解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然而,勿庸置疑的是,盡管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在近十幾年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決定其是否能更好地承擔和發揮其公共服務職能的管理模式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至今國家尚未對全國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作出統一規定和統籌規劃,各地區都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摸索著進行管理。由於各地情況不同,特別是籌資渠道不同,由此產生出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也各有不同。從高速公路的經營管理模式分析,有的是高速公路管理局,有的是高速公路集團公司;從高速公路行政管理模式分析,有的是重慶式的統一管理,有的是交通、公安部門的獨立執法;從交通路政管理與經營管理關系分析,有的是內部式,有的是派駐式,有的是相互獨立式。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發展初期都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隨著全國高速公路的發展以及高速公路網路的初具規模,已越來越多地暴露出其地區局限性和條段局限性,既不利於政府對整個高速公路行業的統籌指導和管理,也不利於本地區高速公路的發展,影響了不同省際高速公路的相互連接、協作配合,影響了高速公路網路功能的充分發揮。
當前我國高速公路管理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尤其是體制上存在的種種矛盾或不合理現象,從根本上說是對高速公路管理的特殊性、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構成與運作的有機協調性、評價比較的科學性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認識不一致所造成的。因此,對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理論研究甚為重要,只有對其進行全面和充分的研究,掌握其基本規律,才能更好地用理論指導實踐,使高速公路管理走向規范化、科學化。隨著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快速發展和高速公路的聯網,對高速公路的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適應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高速管理體制,形成高效、科學的高速公路路網管理模式,保證高速公路的聯網暢通、快速,充分發揮高速公路的功能,己經引起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參考文獻
[1]白宗孝.交通改革與發展[M].陝西: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
[2]都恩崇.高速公路管理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3]范咀華等.現代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仁[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6
[4]李華、劉瑞.國民經濟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5]高永峰.對我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思考[M].內蒙古: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3.6.
[6]高速公路叢書編委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7]國家高速公路規劃網[Z],交通部,2004.1.2
[8]周國光.高速公路經營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9
[9]公共經濟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7
[10]黃世玲.交通運輸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11]吳明先.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與管理模式[D].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2.9.
[12]徐平濤.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現狀與對策[J],黑龍江:黑龍江交通科技.2002..12
[13]楊盛福.高速公路建設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