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改變我國社會公共服務事業發展滯後的現狀
的方法來解決中國的人口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
第16屆黨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十六屆三,四,五,六中全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全面解決中國的人口問題,現作出如下決定。
一個清醒的認識全面加強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人口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直是制約我們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中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全國有不到400萬人,提前的時間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壓力,資源,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踐證明,中國堅定不移地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在促進世界人口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中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形勢總體上是好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人口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低生育水平面臨反彈的風險的現實的復雜局面。在二十一世紀的一半將迎來總人口,勞動年齡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在未來十年中,人口慣性增長勢頭依然強勁,總人口仍將800-1000人每年的凈增長,人口的整體素質水平不高,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要求,綜合國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龐大,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社會保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出生性別比偏高,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到社會的穩定,流動性和遷移人口持續增加,對公共資源的分配,並造成了巨大的挑戰;差結構趨於多元化促進社會均衡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總之,人口眾多,人均少的國情,人口沉重的壓力情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關系緊張的情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主要問題,無一例外,面對中國快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密切相關,在人口問題上的任何失誤都會有對經濟的影響,社會發展產生難以逆轉的長期影響。協調的人的全面發展,以解決人口問題,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的戰略選擇國家。全黨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為公眾利益服務,執政為民的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從未來的中國國家高度負責,堅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新時代。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路與
30年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要是:我們必須繼續長長期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計劃生育政策,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並充分發揮的主導作用,把黨和政府在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堅持國家指導與自願,宣傳和教育群眾的利益為導向的管理工作,結合整體推進的分類指導,加強和改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持續改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根據法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堅持以開放,務實的態度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人口與發展,樹立形象的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人口。
「十一五」期間,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合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這是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已經證明了自己多年來,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思路,內涵和途徑。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先投資人的全面發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的合理分布,保障安全的人口,促進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本強國的轉變,促進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地區。農村生產力還不發達,公共事業發展緩慢,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群眾的生育觀念還沒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基層工作發展不平衡,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缺乏有效的手段穩定低生育水平面臨諸多困難,人口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城市和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農村地區,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重中之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總體部署,進一步開放中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情況。
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穩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時期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十一五」 「期間實現這一任務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的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趨勢,到「十一五」期間,總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控制在小於13.6萬人,預計到2020年,總人口控制在14.5萬人左右,總和生育率穩定在更替水平之下。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黨政第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堅定不移地穩定的機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工作團隊,機制,手段和方法,以感動。全面的基層工作,根據法律規定,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利益導向,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教育,經濟等手段,建立健全的法制化管理,自治村(居委會),優質的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一個長期的工作機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主要人口政策和計劃生育利益,社會補體系統。在全國計劃生育作出貢獻的國家應使計劃生育家庭優先分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規劃免費的基礎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建立的一個孩子傷殘死亡家庭獎勵扶助的農村家庭和少生快富「工程,實施家庭獎勵制度的全面實施,長期的回報節育措施,節育手術保險,城市計劃生育夫婦,一次性獎勵制度。計劃生育社會救助的條件下,通過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金,醫療救助以及農村家庭的五保戶支持特困戶生活救助制度,幫助他們就業培訓,合作醫療,扶貧開發,宅基地劃分,改水和衛生設施,沼氣應用,新技術的推廣,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農村規劃,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雙女戶的優惠政策,按照資格的原則,財務管理,資金發放,社會監督的職責劃分,以確保每一個符合條件的對象收到獎??勵扶助,並能享受優惠的政策。
2. 公共服務半扇門堵的只是民心嗎
機場、車站安檢口,旅客排成長隊;醫院掛號口、取葯口,患者、家屬摩肩接踵;銀行網點窗口、水電氣交費口,市民列隊翹首……在「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的當下,與「馬上就辦」「只跑一次」等政府辦事方式相比,一些公共服務行業卻「風光依舊」:「開半扇門、關半扇門」,開一半窗口,關一半窗口,讓前來辦事的群眾止步於「一米線」前。
以此類推,包括水、燃氣、銀行、電信服務等都是如此。只要有開放競爭的環境,商家為了爭取客戶,自然會拼盡全力,做好窗口服務,自然是其中重要一環,沒有誰敢輕易怠慢,把客戶推到競爭對手那一邊。
可見,壟斷,才是這些公共服務窗口問題的源頭。要想讓這些窗口單位真正回歸服務本位,視民眾為「上帝」,就必須引入競爭。
中國的市場化改革經歷了這么多年,固然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在許多涉及民生的服務行業,管制依然較多。雖然近幾年也引進了一些競爭,例如電信引入了虛擬運營商,但是效果微乎其微,壟斷依然是主流。
中央政府一再強調,國有企業特別是自然壟斷行業要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而將改革向深入推進,破除壟斷,激發市場活力,才能真正為民眾創造更為優質的公共服務環境。
3.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
優點:政府財政負擔減輕;提升競爭性和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
缺點:服務質量也可能會下降;服務產品價格會提升;政府監督成本增加;處理不當還會造成公共服務的缺失。
4. 當前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經濟發展緩慢。
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基礎設施不完善。
5. 現在的公共服務存在哪些問題
(一)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個別單位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的傾向,對黨建工作責任制執行不力,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意識不強,「一崗兩責」落實不到位。二是少數同志不願意做黨務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經濟工作及業務工作上,對黨建工作只是應付、被動地去做,對黨建工作組織不力,抓得不緊。三是個別單位黨的組織形同虛設,基本沒有黨組織的單獨活動,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為所代替,而支部活動則被幹部職工活動所代替。(二)組織教育活動不經常。部分基層黨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不夠全面,沒有將組織教育納入支部重要議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輕學習的現象地區。特別是個別單位對組織生活制度抓得不實,流於形式。在抓黨員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對黨員的集中學習,缺乏對科學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養的教育,使得一些黨員對政治學習興趣不濃,導致業務理論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觀念陳舊落後,宗旨意識有所淡化。(三)抓中心議大事能力不強。主要是對什麼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準,分不清哪些是重大問題,哪些是一般問題,該管的沒管住,該放的沒放開,大事議不透,小事議不完。片面認為,黨支部就是研究表彰獎勵、黨員發展、經費開支等問題,未能將年度工作計劃、貫徹上級重大決策、階段性重大工作同經濟工作齊抓共管,直接造成了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的分離脫節。(四)黨員先鋒意識「淡化」。一些基層黨組織不注重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致使個別黨員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有的黨員黨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於普通群眾,只顧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觀念;有的黨員工作缺乏熱情和積極性,得過且過,工作上不求進取,少數黨員只繳納黨費不參加組織生活;有的黨費也要催繳,還有的甚至連黨費也不願意按規定標准繳納。這些個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影響工作的健康發展。對此,必須認真加以改進和解決。(五)黨員幹部教育管理「虛化」。一些基層黨組織制度不完善,管理鬆懈,支部組織生活不健全,「三會一課」制度堅持不好,個別支部存在著行政會、業務會與支部會兼顧開,支部大會不規范不嚴肅;在對黨員管理結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業務工作開展得好壞,作為評價全年工作成績的主要依據,而對政治表現、自身綜合素質等難以實施准確的評價考核;有的黨務工作者從未經過系統的培訓,黨務知識懂得不多,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較落後,管理缺乏力度。
6.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找准切入點、運用結合點、把握著力點,抓住著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影響社會和諧德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一)要加強社會矛盾化解,有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關制度。按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定期報告、
協調會議、首問負責制等制度,實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要堅
持以人為本,在改革措施出台、管理方式改變、重大項目引進、重要活動舉辦等重大決策之前,充分徵求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增加透明度,減少因決策不當帶來
的社會各方的利益沖突。三是健全完善調處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完善鎮(街)調解中心和村(居)調處工作站的組織體系建設和各項制度建設,運
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形式,及時有力地化解和處理矛盾糾紛,嚴防其升級、激化或轉化。四是建立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不僅
要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看要不要干,而且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看能不能幹五是建立積極預防穩妥處置社會公共危機事件機制。加強預防、穩妥處置。六是健全完善處
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快速有序反應機制,防止和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制定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預案,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處置穩妥有效、協調有序。
(二)要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的整治,實現社會平安和諧。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排查整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改善民生、保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和平安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任務。
(三)要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人口的有序流動。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隨著新的戶籍管理規定出台,就需要我們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辦
法。一是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
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以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
為目標,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流動人口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
努力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人性化管理,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生服務、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方面與本地居民享有平等
權益。二是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的
根本要求,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擺上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重要議程,著力鞏固各級管理體系;完善各級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的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定級定編的專
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三是以出租屋為重點,強化暫住登記,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四)解決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的管理服務能力。我國社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深刻社會變革中,社會生活多樣化、多元化、多變化的特徵日益凸
顯,出現了一些新社會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階層。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解決好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境內社會
組織。對境內社會組織,堅持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的方針,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依法准入、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明確有關部門管理、監督職能,明確社
會組織開業條件、審批程序、職責任務、活動宗旨,規范其行為。
(五)加強基層墓礎建設,全面夯實基層基礎。一是進一步加大平安建設的經費投入。要將平安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投入,以保證綜
治各項工作和平安建設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完善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市區、鎮街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和工作人員,明確責任,確保市區綜治辦和鎮、街
道綜治辦有足夠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鎮(街)綜治工作中心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村(居)綜治工作站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站建設和村(居)
委會、治保會、調解會,以及基層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建設,確保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運行正常。
(六)發揮綜治委成員作用,積極推進齊抓共管。要落實綜治委各成員單位工作目標管貴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要建立和完善綜治委各成員單位以及綜治委「五個
專門工作小組」綜治工作述職報告制度、聯絡員制度、平安創建聯系點制度,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綜治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增強參與社會治安綜
合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7. 不良公共服務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分析了解不良公共服務產生的原因,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從根源上杜絕不良行為的發生。公務員不良公共服務行為的各種表現,這既有公務員自身的原因,也有制度設計缺陷等深層次的問題。
第一,公共權力的分解被部門固化,導致綜合協調難
法理上,國家的公共權力應該由國家統一支配和行使。但在現代國家政治制度下,國家公共權力應該而且必須分解給國家的各組成部門,即將國家公共權力這一整體分成它的各個組成部分,而現實中往往將這種「分解」當成了「分化」,把統一的公共權力變成了分裂的權力,人為地將相互聯系的公共權力割裂開來,把本單位、本部門的權力「獨立起來」。
同時這些部門又會想盡一切辦法特別是通過制定部門規章制度的方式將到手的公共權力進一步固定化和強化,容不得任何單位、部門插手自己的「領地」,哪怕是其上級主管部門。如在一些政府文件中,我們經常看到「經機關審核」、「經機關批准」的條文,試想,如果作為政府組成部門之一的機關不予審核和批准,政府文件莫非不是要成為一紙空文?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協調」、「踢皮球」等怪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制度不健全,程序不透明,權力運行缺乏有效監督
總體來講,我國國家公共權力的相關法律法規正逐步完善中,但還很不配套,還遠沒形成一整套既相互銜接又協調統一的國家公共權力法律法規體系,法律法規之間也還存在不少「瑕疵」,即法律「打架」現象較為突出。
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在法律的授權和加強行政管理的借口下又制定了一系列的部門管理制度,多數是提高了公共服務的「准入門檻」和變相增加了不少限制條件,復雜化了辦事程序和手續。所有這些規章制度絕大多數是不公開不透明的。沒有起碼的了解,社會公眾就不可能對公務員實施有效而嚴格的監督。這樣,主動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公務員手中,公務員的言行就能決定社會公眾公共服務能否成功。
第三,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為人民服務意識淡化
由於官本位思想的作祟,個別部門和公務員過分看重手中的權力,把人民賦予自己的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
不少單位和公務員仍習慣於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定式來思考和實踐現階段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活動,模糊了自身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能定位和角色定位。由於權力對人格的腐蝕作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在一些部門和公務員的思想和行動中被淡化了。
第四,公務員自身素質能力不高,加劇和惡化了不良公共服務行為
國家公共權力為社會公眾的公共服務,都是通過每一位公務員具體的個體行為表現出來的。
公務員自身素質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決定其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決定著公共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認可程度。通常情況下,素質和能力低下的公務員提供的公共服務是得不到社會認同的。直接與公務員打交道的社會公眾不僅會對當事人作出否定評價,而且會通過否定公務員本人從而否定其所在單位乃至整個國家的公共服務。
第五,個人收入差距過大造成公務員心理失衡
公務員個人收入雖有國家財政保障,但地區之間、同一省市發達與落後區縣之間、部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卻是十分巨大而明顯的。
有人作過比較,發達的東部與欠發達的西部省區,公務員收入差距在幾倍以上。如在條件艱苦的貧困地區,公務員工作壓力大,難度也大,責任不比其他地方輕,付出的努力和艱辛不比其他地方少,但收入差距卻明顯過大。這就使一些公務員長期在失衡的心理狀態下工作,很容易將自己手中那點提供「公共服務」的權力用來謀私,以此平衡自己的心態和滿足不至於落人後的虛榮心。
8. 我國公共服務需求存在哪些問題
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錯位」現象突出。
政府公務員為民服務意識淡薄。
政府活動的績效亟待改善。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不高。
政府的回應能力有待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