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孫科

馬鞍山孫科

發布時間:2021-10-03 23:46:42

A. 當塗縣的歷史名人

陶謙
東漢末年當塗人。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
南朝梁當塗人,《千字文》作者。《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詢
隋當塗人。創意造軍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侯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
北宋當塗人,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
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
明當塗人。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
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制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
明當塗人。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璫惡舉,為民眾所敬仰。
蕭雲從
清初當塗人。著名畫家,為明朝名噪一時的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
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徐文靖
清當塗人。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黃鉞
清當塗人。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夏炘
清當塗人。在諸經的研究方面,於《詩》、《禮》的研究造詣尤深。曾國藩看到他寫的《述朱質疑》、《檀弓辨誣》兩本書,十分感慨,認為他是東南一帶的古經學巨匠。左宗棠還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種81卷匯編成集,並為他題寫「景紫堂全書」書名。皇帝以「年屆耄耋,篤學不倦」的諭旨,命武英殿將《易解》刊刻頒發,其餘兩書留下閱覽。左宗棠奏請國史館立傳,奉皇上「學有經術,通知時事」的批示,將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當塗鄉賢祠。
謝循初
當塗人。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端木愷
當塗人。國民黨元老,現代著名法學家,國立中央大學教授,(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 (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周道濟
當塗人。法學家。首位國家法學博士。
周可涌
當塗人。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我國著名的甘蔗學專家。中國甘蔗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楊紉章
當塗人,女,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領導稱贊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吳泰昌
當塗人。《文藝報》副主編,現為文藝報社顧問、編審。兼任中國散文學會、《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顧問,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生導師。已出版評論散文集《夢里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等10餘部,其中《藝文軼話》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另編著《阿英文集》、朱光潛《藝文雜談》等多部著述。
蘇里
當塗人。著名電影導演,作品:《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楊俊
當塗人。被譽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黃梅戲影片《孟姜女》名聲大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朱良文
當塗人。畢業於天津大學建築學系,建築學家。中國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籌建了雲南工學院建築學專業及建築學系。
徐仁
當塗人。古生物學家。中國化石植物生物學研究奠基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大懋
當塗人。熱力渦輪和熱力工程專家。196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凡凡
當塗人。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成虎
當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鷹派人物。畢業於國防大學。現任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少將軍銜。
駱惠寧
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籍貫浙江義烏,出生於安徽當塗。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青海省省委書記。

B. 城市的中國情況

城市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城」是指四周圍於高牆,扼守交通要沖,具有防守性質的軍事要點。奴隸社會的城市主要是行政、軍事、宗教、手工業的中心。封建社會的城市不僅是商品市場和貿易的中心,而且開始發展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隨著大工業生產,出現了像上海、廣州 、天津等特大的現代城市。「市」出現很早,最初是作為進行交易的固定場所出現的。秦漢時期,秦漢時,在京都、郡、國乃至大縣城內,幾乎都有官府在指定地區設立並由官府管理的市,與居民所住的里或坊嚴格分開。比如漢長安城西北角的東市、西市。和這種「市」相比作為一級行政區劃的「市」,出現的就很晚了。
自秦朝在全國范圍實行郡縣制以來,我國一直是地域型政區一統天下。古代中國雖然出現過大量城市,但這些城市從來沒有從地域型政區中分離出來,而單獨成為一種類型的政區。民國初年,起源於清末的自治運動斷而復續,成為城市型政區的萌芽。
辛亥革命後,首先是江蘇省參考清末舊制,在民國元年(1912年)將縣治所在地的城廂,以及村莊屯集人口在5萬以上的鎮,均稱為市。市設董事會,為市的行政機關。董事會設總董1人,董事1-3人,均由本市議事會依法定程序選舉。總董相當於市長,綜理一切事務,對外代表董事會,擔任董事會會議時的議長。民國三年,袁世凱停辦地方自治,江蘇等省的市制停止施行。
起源和初期發展時期
中國是世界上人類發源地之一。距今7000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了相當進步的農業經濟。隨著農業的出現,永久性的村落也開始出現。新石器時代,距今8300-4800年的天水大地灣遺址,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台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2006年發掘工作的最新發掘研究成果顯示,大地灣遺址的人類活動歷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萬年。仰韶文化時代,聚落的規模已相當可觀。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面積近30萬平方米,陝西西安半坡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臨潼姜寨遺址,面積為5.5萬平方米。這些村落都已有一定規模,特別是後兩個遺址,在居住區外發現了起防禦作用的壕溝。距今4000至5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生產力有進一步的發展,氏族社會走向解體,部落之間的戰爭也日趨激烈,這時出現了城市的萌芽——城堡。
封建社會前期的發展
自春秋開始,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解體,至戰國時代後期,封建制度最後得以確立。這一時期是社會的大動盪、大分化時期,也是經濟和城市的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
封建社會中期的發展
西漢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城市的分布也以北方為主。東漢末期,北方軍閥混戰,黃淮流域遭到極大破壞。其後雖有魏晉時的短暫統一,但不久北方地區接連受到邊遠地區游牧部落的侵佔,經濟又遭到極大破壞。與此相反,江南地區自孫吳以後,經濟逐漸發展,至唐後期成為中國新的經濟重心。
封建社會後期的發展
從元開始,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就再也未分裂過。元、明、清三代的統一局勢,造就了中國城市發展史上最為雄偉、輝煌的都城——北京。但是,從總體看,隨著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元、明、清時期城市的發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礎上取得全面突破,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如明清時的海禁政策,就阻礙了港口城市的發展。又如,隨著城市商業的發展,南宋都城臨安市中心的商業非常繁榮,已形成中心商業區。然而,元大都乃至明清北京城的規劃卻將皇宮置於全城的中心,並按《考工記·匠人》所述的「左祖右社」的思想布置了天壇和地壇,這種「皇權至上」的布局充分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利用城市規劃來維護其最後的統治。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
北京政府時期,管理國內大城市的是各種形式的市政管理機構,也有少數是警察機構,它們在實際上行使著行政機構的職能,也有著自己的管轄區域,但未能從地域型政區中分離出來,沒有獨立的行政單位與行政區劃。
1917年,在收回天津、漢口的德租界後,內務部在兩地設立了市政管理局;同年,京都(即北京)市政公所成立。但這時的市政公所還不是一級政權機構。民國九年,在地方自治運動蓬勃興起的大背景下,廣東省長陳炯明欲使廣州成為不受舊行政區劃管轄的城市,因此委託孫科起草有關條例,組織現代化市政系統。於是孫科撰成《廣州市暫行條例》並在2月被省署公議通過。這是我國首次以市為行政單位一訂立法規,超出了地方自治的范圍。《條例》第三條規定:「廣州市為地方行政區域,直接隸屬於省政府,不入縣行政范圍。」這條規定宣告了中國第一個城市型政區的誕生。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城市能成為與縣平等的行政區域,廣州市是第一個。汕頭市緊隨其後,於3月成為第二個城市型政區。
北洋政府注意到了這一變化,仿照其例,於同年7月頒布《市自治制》,把全國城市分為特別市和普通市兩種,之後,國內出現了京都(北京)、青島特別市,但全國范圍內正式設市者並不多,更多的是在大城市設立督辦商埠公署,如重慶商埠督辦公署、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等;並在中等城市設立市政籌備處,以此作為城市市政的管理機構。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當年(1927年)5月便設立上海特別市,由於這是南京國民政府通過的第一個特別市條例,因此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直轄(特別)市。6月,國民政府又設立南京特別市,它和上海特別市,均是與省平行、直轄於中央政府的城市型政區。直轄市的出現,與先前廣東省設立的廣州市等省轄市一起,組成了我國城市型政區體系。
隨著特別市和省轄市數量的逐漸增加,為某個市單獨立法的形式已經滿足不了實際的需要,必須有一部統一的市組織法。1928年6月,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通過《特別市組織法》與《市組織法》,並於7月由國民政府公布。規定設立特別市的條件為:
1.中華民國首都。
2.人口百萬以上之都市。
3.其他有特殊情形之都市。
根據這一法規,全國設立了寧、滬、平、津、青、漢、穗七個特別市。
設立市的條件為:隸屬省政府,不入縣政范圍;人口滿20萬以上之都市,依所屬省政府呈請暨國民政府之特許建市。根據這兩條規定,民政府之特許建市。根據這兩條規定,1928年7月至1930年5月前,先後有下列城市成為省轄市:蘇州、杭州、寧波、安慶、南昌、武昌、開封、鄭州、濟南、成都、重慶、沈陽、梧州等。
但這兩部法律在頒行後卻引發了各方批評。市政論者認為該制缺乏自治精神,而且市參議會權力過小,被指為官辦市政;行政人員的批評則側重行政系統。國民政府為此於1930年5月20日將上述兩法廢止,另行制定新的《市組織法》公布施行。市的名稱不再作「特別市」與「普通市」之區分。而於市之地位,則有「直隸於行政院」(院轄市)與「直屬於省政府」(省轄市)之區別。院轄市設立的標准,依照該法第二條之規定,凡人民聚居地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設市,直隸於行政院:(1)首都;(2)人口在百萬以上者;(3)在政治上、經濟上有特別情形者。但符合第一、二兩項之一的,不能是省政府所在地,如果是省政府所在地,則該市隸屬於省政府。
1930年5月,根據新《市組織法》的規定,改組特別市並重新任命市長。南京、上海、天津、青島、漢口5個特別市均去除「特別」二字,直隸於行政院,此後廣州、漢口、天津降為省轄市。抗戰期間,又增加了重慶這一院轄市。
省轄市設立的條件,較以前的普通市略有變更,《市組織法》第三條規定:凡人民聚居地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設市,隸屬於省政府:
1.人口在30萬以上者
2.人口在20萬以上,其所收營業稅、牌照稅、土地稅每年合計占該地總收人1/2以上者。
設市標准較以前提高,引起一些省、市政府的非難,有的城市只能以市政籌備處或市政委員會等形式進行過渡。
從1930年5月至1932年5月,批准設置的省轄市有汕頭、北平、天津、福州、長沙、廈門、昆明、連雲、桂林、貴陽、自貢、西安、衡陽、陝壩(在綏遠)、開封等。
1933年5月,國民政府再度頒布新的《市組織法》,仍分院轄市與省轄市兩種,與此前的法律相比,設立條件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取消了省會不設院轄市的規定。因此,該時期院轄市除原有的南京、上海、北平、青島4市外,又增加了天津、重慶、廣州等市。但當時除重慶外,其他院轄市均在淪陷區。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收被日偽所佔各大城市。東北地區和台灣省在日佔時期建有一些城市,因此,戰後城市型政區的數量比戰前有明顯的增加。1947年7月,《市組織法》再次修正,對院轄市設置的規定基本未變,但在執行中對人口標准有所降低。此時全國共設有院轄市12個: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漢口、廣州、重慶、西安、沈陽、哈爾濱、大連。
台灣和東北這兩個地區,在日佔時期設立的許多城市,約有三分之三以上城市人口不足20萬,於是據新的《市組織法》第三條規定成為設市的主要依據。1945年後批准設置的省轄市有石門、湛江、威海衛、銀川、歸綏、包頭、本溪、撫順、徐州、迪化、西寧、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彰化、台南、嘉義、高雄、屏東、煙台、柳州、南寧、福州、蚌埠、太原、唐山、錦州、營口、鞍山、旅順、通化、安東、四平、吉林、長春、牡丹江、延吉、佳木斯、北安、齊齊哈爾、海拉爾等。 據民政部2011年6月16日發布的《2010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報告》,截止2010年中國(不含港澳台地區)設市城市數量增加到657個。 此後部分城市撤銷、部分城市新增,中國市長協會2013年7月5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2卷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不含港澳台地區)共有658個設市城市。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准不盡一致。聯合國將2萬人作為定義城市的人口下限,10萬人作為劃定大城市的下限,100萬人作為劃定特大城市的下限。這種分類反映了部分國家的慣例。中國在城市統計中對城市規模的分類標准如下: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中國城市按照省級行政區如下:
【直轄市】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省】
安徽省
地級市:合肥、宿州、淮北、阜陽、蚌埠、淮南、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黃山、六安、池州、宣城、亳州。
縣級市:界首、明光、天長、桐城、寧國、巢湖。
福建省
副省級城市:廈門。
地級市:福州、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龍岩、寧德。
縣級市:福清、長樂、邵武、武夷山、建甌、永安、石獅、晉江、南安、龍海、漳平、福安、福鼎。
甘肅省
地級市:蘭州、天水、嘉峪關、金昌、白銀、酒泉、張掖、武威、慶陽、平涼、定西、隴南。
縣級市:玉門、敦煌、臨夏、合作。
廣東省
副省級城市:廣州、深圳。
地級市:清遠、韶關、河源、梅州、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惠州、東莞、珠海、中山、江門、佛山、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
縣級市:英德、連州、樂昌、南雄、興寧、普寧、陸豐、恩平、台山、開平、鶴山、四會、羅定、陽春、化州、信宜、高州、吳川、廉江、雷州。
貴州省
地級市: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畢節、銅仁
縣級市:清鎮、赤水、仁懷、凱里、都勻、興義、福泉
河北省
地級市:石家莊、邯鄲、唐山、保定、秦皇島、邢台、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
省直轄縣級市:定州、辛集
縣級市:藁城、晉州、新樂、鹿泉、遵化、遷安、霸州、三河、涿州、安國、高碑店、泊頭、任丘、黃驊、河間、冀州、深州、南宮、沙河、武安。
湖北省
副省級城市:武漢。
地級市:十堰、襄陽、荊門、孝感、黃岡、鄂州、黃石、咸寧、荊州、宜昌、隨州。
省直轄縣級市:仙桃、天門、潛江。
縣級市:丹江口、老河口、棗陽、宜城、鍾祥、漢川、應城、安陸、廣水、麻城、武穴、大冶、赤壁、石首、洪湖、松滋、宜都、枝江、當陽、恩施、利川。
湖南省
地級市:長沙、衡陽、張家界、常德、益陽、岳陽、株洲、湘潭、郴州、永州、邵陽、懷化、婁底。
縣級市:耒陽、常寧、瀏陽、津市、沅江、汨羅、臨湘、醴陵、湘鄉、韶山、資興、武岡、洪江、冷水江、漣源、吉首。
吉林省
副省級城市:長春。
地級市:吉林市、白城、松原、四平、遼源、通化、白山。
縣級市:德惠、榆樹、磐石、蛟河、樺甸、舒蘭、洮南、大安、雙遼、公主嶺、梅河口、集安、臨江、延吉、圖們、敦化、琿春、龍井、和龍、扶余。
江西省
地級市:南昌、九江、贛州、景德鎮、鷹潭、新余、萍鄉、上饒、撫州、宜春、吉安。
縣級市:瑞昌、樂平、瑞金、德興、豐城、樟樹、高安、井岡山、貴溪、共青城。
江蘇省
副省級城市:南京。
地級市: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無錫、蘇州。
縣級市:江陰、宜興、邳州、新沂、金壇、溧陽、常熟、張家港、太倉、崑山、如皋、海門、啟東、大豐、東台、高郵、儀征、揚中、句容、丹陽、興化、泰興、靖江。
遼寧省
副省級城市:沈陽、大連。
地級市:朝陽、阜新、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鞍山、丹東、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
縣級市:新民、瓦房店、普蘭店、庄河、北票、凌源、調兵山、開原、燈塔、海城、鳳城、東港、大石橋、蓋州、凌海、北鎮、興城。
山東省
副省級城市:濟南、青島。
地級市:聊城、德州、東營、淄博、濰坊、煙台、威海、日照、臨沂、棗庄、濟寧、泰安、萊蕪、濱州、菏澤。
縣級市:章丘、即墨、平度、膠州、萊西、臨清、樂陵、禹城、安丘、昌邑、高密、青州、諸城、壽光、棲霞、海陽、龍口、萊陽、萊州、蓬萊、招遠、榮成、乳山、滕州、曲阜、鄒城、新泰、肥城。
黑龍江省
副省級城市:哈爾濱
地級市:齊齊哈爾、黑河、大慶、伊春、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台河、雞西、牡丹江、綏化。
省直轄縣級市:綏芬河。
縣級市:尚志、五常、訥河、北安、五大連池、鐵力、同江、富錦、虎林、密山、海林、寧安、安達、肇東、海倫、穆棱。
河南省
地級市: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
省直轄縣級市:濟源、鞏義、鄧州、永城、汝州。
縣級市:滎陽、新鄭、登封、新密、偃師、孟州、沁陽、衛輝、輝縣、林州、禹州、長葛、舞鋼、義馬、靈寶、項城 。
陝西省
副省級城市:西安。
地級市:寶雞、延安、銅川、渭南、咸陽、漢中、榆林、商洛、安康。
縣級市:韓城、華陰、興平。
山西省
地級市: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
縣級市:古交、潞城、高平、原平、孝義、汾陽、介休、侯馬、霍州、永濟、河津。
四川省
副省級城市:成都。
地級市:廣元、綿陽、德陽、南充、廣安、遂寧、內江、樂山、自貢、瀘州、宜賓、攀枝花、巴中、達州、資陽、眉山、雅安。
縣級市:崇州、邛崍、都江堰、彭州、江油、什邡、廣漢、綿竹、閬中、華鎣、峨眉山、萬源、簡陽、西昌、康定。
雲南省
地級市:昆明、曲靖、玉溪、麗江、昭通、普洱、臨滄、保山。
縣級市:安寧、宣威、彌勒、芒市、瑞麗、大理、楚雄、蒙自、個舊、開遠、文山、香格里拉、景洪。
浙江省
副省級城市:杭州、寧波。
地級市:湖州、嘉興、舟山、紹興、衢州、金華、台州、溫州、麗水。
縣級市:臨安、建德、慈溪、餘姚、奉化、平湖、海寧、桐鄉、諸暨、嵊州、江山、蘭溪、永康、義烏、東陽、臨海、溫嶺、瑞安、樂清、龍泉。
青海省
地級市:西寧、海東。
縣級市:格爾木、德令哈、玉樹。
海南省
地級市:海口、三亞、三沙、儋州。
省直轄縣級市:文昌、瓊海、萬寧、東方、五指山。
台灣省
台灣當局直轄市: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桃園市。
省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
縣轄市:
(新竹縣)竹北市。
(苗栗縣)苗栗市。
(彰化縣)彰化市。
(南投縣)南投市。
(雲林縣)斗六市。
(嘉義縣)太保市、朴子市。
(屏東縣)屏東市。
(宜蘭縣)宜蘭市。
(花蓮縣)花蓮市。
(台東縣)台東市。
(澎湖縣)馬公市。
【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地級市:南寧、桂林、柳州、梧州、貴港、玉林、欽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來賓、賀州。
縣級市:靖西、岑溪、桂平、北流、東興、憑祥、宜州、合山
內蒙古自治區
地級市: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呼倫貝爾、通遼、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巴彥淖爾。
縣級市:滿洲里、扎蘭屯、牙克石、根河、額爾古納、烏蘭浩特、阿爾山、霍林郭勒、錫林浩特、二連浩特、豐鎮。
寧夏回族自治區
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固原。
縣級市:靈武、青銅峽。
西藏自治區
地級市:拉薩、日喀則、昌都、林芝、山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地級市: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吐魯番、哈密。
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石河子(八師)、五家渠(六師)、阿拉爾(一師)、圖木舒克(三師)、北屯(十師)、鐵門關(二師)、雙河(五師)、可克達拉(四師)。
縣級市:喀什、阿克蘇、和田、阿圖什、博樂、昌吉、阜康、庫爾勒、伊寧、奎屯、塔城、烏蘇、阿勒泰、阿拉山口、霍爾果斯。
【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大陸地區最年輕的直轄市是重慶市,1997年設立。
中國大陸地區最年輕的地級市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2016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山南地區和乃東縣,設立地級山南市;山南市設立乃東區,以原乃東縣的行政區域為乃東區的行政區域。
中國大陸地區最年輕的縣級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可克達拉市。201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可克達拉市掛牌成立。

C. 馬鞍山的名人有哪些(教一下)

陶謙:東漢末年當塗人。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當塗人。《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當塗人。創意造軍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侯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當塗人.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潘黼:明當塗人。官至江西按察使。會修律令,留為議律官。

陶安: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制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謚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邢珣:明當塗人。官至江西右參政。邢因堅持正義,抨擊權臣巨璫惡舉,終被罷官。

蕭雲從:清初當塗人。畫家,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徐文靖:清當塗人。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黃鉞:清當塗人。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戶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夏炘:清當塗人。在諸經的研究方面,於《詩》、《禮》的研究造詣尤深。曾國藩看到他寫的《述朱質疑》、《檀弓辨誣》兩本書,十分感慨,認為他是東南一帶的古經學巨匠。左宗棠還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種81卷匯編成集,並為他題寫「景紫堂全書」書名。皇帝以「年屆耄耋,篤學不倦」的諭旨,命武英殿將《易解》刊刻頒發,其餘兩書留下閱覽。左宗棠奏請國史館立傳,奉皇上「學有經術,通知時事」的批示,將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當塗鄉賢祠。

夏炯:清當塗人。治諸經註疏之學,以及六書音韻學等。尤其對程朱理學,闡述精闢,對當時的學術界影響很大。
學使羅椒生看罷他的文集後,稱贊它「博洽精核,世罕倫匹」。內務部咨請清史館為他立傳,並將他列入鄉賢祠奉祀。

夏燠:清當塗人。在音韻學方面十分精通,對各種口型發出的語音解析度極高。寫成《四聲切韻表詳校》行世,在音韻學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夏燮:清當塗人。特別注重諸經研究,在《禮》的研究上造詣尤深。精於音韻學的研究。曾國藩視他為左右手。侍郎胡肇智贈給他一首詩,其中有「筆下能為萬人敵,案頭惟有一琴橫」之句,可謂他儒雅一生的寫照。內務部咨請清史館將夏燮立傳入鄉賢祠奉祀。

徐靜仁:當塗人。實業家。去上海創辦溥益紡織公司,首創萬綻紗廠一條龍生產法。投資創辦大有晉鹽墾公司。任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董事。與聶雲台等共建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與張謇合辦大豐鹽墾公司,參與籌建大生六廠、大生八廠、中南銀行等。應張謇之聘出任南通紡織管理處處長。任財政部鹽務署長。選大生紡織、鹽墾諸公司董事長。創建鎮江弘仁醫院。

奚侗:當塗人。史學家。對中國古典哲學、文學很有研究。所著《莊子補注》4卷414條,人稱「解庄自郭氏以下殆無有善於此者」。《老子集解》2卷,以老子傳本頗有異同而校核是非。其對老莊之研究,頗受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欽佩。

謝循初:當塗人。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端木愷:當塗人。法學家(紐約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 (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周道濟:當塗人。法學家。首位國家法學博士。

周可涌:當塗人。甘蔗學專家。中國甘蔗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楊紉章:女 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領導稱贊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吳泰昌:當塗人。《文藝報》副主編,現為文藝報社顧問、編審。兼任中國散文學會、《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顧問,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生導師。已出版評論散文集《夢里滄桑》、《我親歷的巴金往事》等10餘部,其中《藝文軼話》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另編著《阿英文集》、朱光潛《藝文雜談》等多部著述。

蘇里:當塗人。電影導演 作品:《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楊 俊:當塗人。被譽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黃梅戲影片《孟姜女》名聲大振。湖北省黃梅戲劇院院長。

朱良文:當塗人。建築學家。中國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負責籌建了雲南工學院建築學專業及建築學系。

徐仁:當塗人。古生物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大懋:當塗人。熱力渦輪機和熱能工程專家。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科技委副主任。我國第一位獲論文工程博士學位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李淑錚:女 當塗人。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全國人大中國—歐洲議會友好小組主席,任中國—朝鮮友好協會會長。

D. 狼山的古跡名勝

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唐代高僧鑒真第三次東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風,北宋時狼山才與陸地漲接。狼山名勝古跡眾多,法堂內陳列著藝術珍品十八高僧瓷磚壁畫。拾級而上,金剛殿、大悲殿、藏經樓、三賢祠、葵竹山房,直至山顛的大觀台、圓通寶殿、千年古塔、大聖殿櫛比鱗次,加上星羅棋布、如珠寶串綴「平倭碑」、「白雅雨烈士墓」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墓」以及康熙御書碑亭等令人目不暇接。 北麓園在狼山北坡的懸崖之下,這里山石奇絕,峭壁兀立,有鬼斧神工之妙!狼山的峰、岩、洞、石屬此處最負盛名。
進狼山門,即為法乳堂,原為廣教寺的「大雄寶殿」,又稱釋迦殿。堂內三面瓷磚壁畫是中國自東漢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畫像,為當代著名畫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側拾級向上,是一座七級四面的實心磚塔,稱幻公塔。紀念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一983年)狼山廣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內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撫台平倭碑》,記載明代抗擊倭寇的史實。塔西首為紫琅園,原為「三仙閣」,現辟為餐廳。
再上,路右側為白雅雨烈士墓。白雅雨是南通人,愛國學者,李大釗的老師,辛亥革命時領導灤州起義,後壯烈犧牲。山東南坡萬松嶺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盪長江,江南福虞兩山隱約可見。其上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登上狼山之巔,即見廣教寺的主體建築群,廟門前大觀台,視野開闊,山水田野盡收眼底。廟門兩側有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進門就是萃景樓,是座兩層小樓,昔日為戲樓。據戲劇界人士說,這樣完好的「寺院舞台」,在中國也屬罕見。穿過萃景樓,迎面就是圓通寶殿,內供大勢至菩薩,佛像高達4.5米,是狼山寺廟中最大的佛像。兩側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後的支雲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高35米,五級四面為南通三塔之一(另兩塔為市內的文峰塔和光孝塔)。
塔後就是著名的狼山大聖殿。狼山大聖為唐代的釋僧迦,他南遊江淮,為民醫病、治水,深受愛戴。唐中宗尊他為國師,乃一代高僧。殿內大聖菩薩身披龍袍,法相庄嚴;兩旁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內終年青煙裊裊,香霧氤氳。山下東南麓有唐代駱賓王墓;駱賓王是「初唐四傑」之一的著名詩人。曾隨揚州刺史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流亡南通。與駱墓並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屬金應和清《五山全志》編纂者劉南廬的墓,三墓稍上還有朝鮮愛國詩人金滄江之墓。
狼山南暢北幽,北麓以山為屏而構園,懸崖陡壁上題刻甚多,稱題名坡。園內崖下為曲流溪水,西部臨水巨石,近代著名書畫家吳昌碩題為「大磊落磯」。至今尚留有張春所建的「趙繪沈綉之樓」和「林溪精舍」、「語梅樓」等建築。還有松巔閣、海月岩、鵓鴣岩、夕陽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跡。
再往北至花園路城山路口是中國天主教十二大朝聖地之一的「狼山天主堂」,由民國上海三大建築設計師潘世義在民國二十五年建造,是南通第一座近現代派哥特過度風格建築,教堂內懸掛著「愛國老人」馬相伯和「草聖」於右任的題詞,天主教第一位中國籍主教、著名教育家、慈善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愛國者——朱開敏的墓穴也安葬在此。
江邊黃泥山與馬鞍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崢嶸崛兀的山石,斧砍刀般的懸崖,雄視大江開闊的視野,使它格外為遊人所垂青。龍爪岩在黃泥山的西首,這一帶三面江水環抱,一壁青山屏立。這里也更是欣賞夕陽晚霞絕佳之處。 天主教會於南通城內早在清朝中葉就已經開教,並且興旺發達,但是狼山周圍卻尚無天主教信徒。在一百多年以後,據傳一個居住狼山北麓,名叫黃齊詩的富農找到南通本堂許神父(法籍),述說起其夫人常年患病,久治不愈,多方拜山進香問仙,也無結果。心灰意冷之際,遠房一位奉教親友贈送了一幅聖母聖像勸其恭敬祈求,必得恩佑。不日黃夫人在自家屋前看見狼山之巔出現一華麗婦人踏雲顯現,手捧玫瑰花瓣散落於屋前湖泊之畔後消失,其著實驚呆,躲入屋中竟發現華麗婦人與遠房奉教親人贈送的聖母聖像極為相似,大呼驚嘆聖母娘娘顯靈,不日就頑疾痊癒,全家感恩。此次即為還願而來,獻上顯聖的湖泊和周圍一大塊土地以供教會所需。由於當時狼山西南五六里處的「聖彌額爾堂」正面臨了江岸坍塌朝不保夕的危險,許神父隨即將教堂播遷於此,建於湖泊的正東側,時年1925。
當時由於正值新教區籌劃成立,兼任通海兩地總鐸的朱開敏神父將親赴羅馬接受庇護十一教宗(又譯教皇)的親自祝聖,成為天主教一千八百多年歷史上首批六位中國籍主教中的第一位,所以對教堂的定位未有明確,而依然奉「聖彌額爾總領天神」為新堂主保,加上當地佛教民眾對教會的認知不足和經費等問題,所以新教堂不大,風格也和一般民居建築無異。1927年,朱主教歸國赴任,任命國籍邱神父接任南通總鐸。邱神父目睹前來狼山朝山進香士女,四時不絕,而教堂門雖常設,除數大瞻禮外,無人過往拜堂,不禁悲從中來。在邱神父到海門主教公署向朱主教稟告狼山堂由來現狀後,朱主教極其重視,令神父在堂中供一露德聖母像,懇求聖母賞賜中華公教教務發達,教外者奉教識主,使該處千萬朝山進香士女能認識真正天上母皇,而冀一破迷信,並在各堂區行祭聖事時呼籲信友往狼山朝拜聖母。教友們聞主教號召,前往朝聖者日見有人。其中因病而求狼山聖母得愈者更不乏其人,因此往狼山拜聖母信眾日增月盛,「狼山聖母堂」也由此得名。朱主教深感狼山聖母施恩之眾,意願他處信友也能同沾恩澤,遂發起故鄉上海信友前往狼山朝拜聖母。
到1931年,狼山本地信佛貧婦許江氏也因聖母顯聖而疾病痊癒,她大發宏願,舉債奉獻三十銀元,請上海朝聖團購買渾身聖母像一尊,以壯聖堂瞻觀。其他教友聞風興起,並得到上海大通公司工友的量力添助,向法國購買。該聖母像的造型獨特,是露德聖母和無玷聖母的結合,據稱是聖母發顯黃齊詩之妻、許江氏等人時的樣子。狼山聖母像運到當天,朱主教親抵狼山舉行了盛大的祝聖開幕典禮。堂外廣場,周邊馬路,各地朝聖信友人山人海,有數萬之眾。上海輪船公司也專門開通航班,驅一千五百客輪船兩艘,接送上海教友。堂內彌撒接連不斷。當朱主教親行五六品主教大禮彌撒時,大聲疾呼:「此堂太小,根本不足以容眾,望全國教胞,通力合作,能使本山早建大堂,讓朝聖之眾有所蔭庇,安心敬拜。聖母既然引人來此瞻拜,亦必感動人心,玉成善舉,望在場教友懇切祈禱。」狼山作為一個朝聖地的地位已經形成。1933年,朱開敏主教率第二批准備領受牧職的國籍主教以及中華朝聖團赴羅馬朝聖時,向庇護十一教宗當面提出了頒賜狼山朝聖「全大赦」特恩的申報請求,在經過教廷傳信聖部的嚴格調查考證後,教宗欣然頒賜「凡聖母月、玫瑰月及諸聖母瞻禮日赴狼山朝聖得全大赦」的詔書,並定狼山堂為「求賜中華聖教廣揚之專門聖地」。由此,狼山堂正式在教會內成為了我國的一大朝聖地,前後不足十年。一處教胞絕跡之佛教盛行地能繼而成為聖教朝聖地,全賴狼山聖母特別眷愛及朱主教睿智籌劃和全國信眾熱心虔誠。隨後,朱主教前往法國露德聖地,在露德聖母顯聖聖山上取出白石一塊運送回國,作為以後狼山新堂奠基祭台聖石之用。
1936年,為狼山新堂建設奉獻已達三萬銀元,朱主教考慮此經費雖遠不能蓋一堪比徐家匯的豪華大堂,但狼山堂狹小擁擠,一遇天氣突變,朝聖人群躲雨之處都沒有,這樣的情況已經將近十年,長期以往實在不忍。但狼山的地位今非昔比,所以朱主教對新堂設計建設格外重視,不敢妄自動工。為此,他想起了上海土山灣工藝大師潘克恭之子,上海法租界首席測繪師潘世義先生。潘世義是我國第一批留學海外的才子,在巴黎大學專研建築學,曾在法國學術界被譽為最傑出的東方設計師,與朱家也素有往來。前些年剛和朱主教的舅舅「愛國老人」馬相伯合作,在上海建設了「息焉堂」,其風格獨特,設計嚴密,後來被評為上海二十二處最優秀的歷史建築。對於狼山堂這樣擁有重要宗教含義的教堂,請他出山設計督造是最合適不過的。為此,朱開敏主教親赴上海拜見潘世義先生,與他商談了關於狼山新堂興建的事宜,潘世義知情後言明分文不取,義務全程親自打造聖地新堂。當年四月初,潘世義便將新堂設計圖紙送達海門主教公署,並把設計理念全數向朱主教闡明,月底便在狼山老堂北側三十米處開工興建。當時潘世義考慮到建設難度和地質情況,選擇了大堂和鍾樓分開建造,先砌大堂再蓋鍾樓。在夯實完鍾樓地基準備豎樁時,潘公和上海匯利鶴記建築廠工程隊黃冬生和陸工頭跳到牆腳柱底中放置一枚聖母顯靈聖牌和聖女嬰德聖牌,豈料懸置當空的三千磅大柱當頭砸下,情急之下用手推此千鈞之柱,三人竟毫發無傷。第二天當放置第二柱的時候,又有鐵匠工作其下,大柱又斷索砸下,鐵工得而閃避,大險。當時在場幾十人見此前後兩事,皆為出生入死之刻不容緩之際,但都能化險為夷,出險入夷,大聲高呼狼山聖母的特助護佑。
1937年,在歷時一年之後,大堂全部竣工。因中日抗戰的時代背景,一向極有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的朱開敏主教,選擇了五月九日這個當年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國恥日作為開堂典禮日,寓意明朗,主教全心將中國的命運和前途奉獻給狼山聖母,期望我國國民勿忘國恥,復興圖強。當天觀禮朝聖賓客教胞數萬甚眾,光上海公教進行會(含蘇州)成員在教友領袖、滬上大實業家陸伯鴻的帶領下便有四千餘人。南通城內的旅館,狼山鎮上的香店,到處都住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朝聖徒,對當時南通這個城內居民才數萬有餘的邊遠小縣來講,盛況空前,禮佛拜山進香士女第一次被公教朝聖信友給蓋過。狼山的形象也為之改變,以前作為蘇東佛教重鎮,現在更是全國天主教的朝聖之地,名聲大振。從此,海外信眾也紛紛慕名而來,尤其以法、意、比、加、美等國人士最為積極,其中不乏著名政商人士。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戰時期,一位曾經擔任過朱開敏主教國際聯絡秘書的外國神父,將其在南通朝聖時拍攝下來的一段錄像,作為表明中國是個文明國度,愛好和平,其宗教自由社會和諧的國家形象片,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不斷播放,以爭取中國抗戰最需要的國際援助,而南通也就此步入國際舞台。
在狼山新堂開堂典禮當天,除了中央政府、省、市各級政商紳學團體和全國兄弟教區發來賀電外,國家立法院長(類似國會下議院議長)、國父中山先生之子孫科致信祝詞,國家監察院長(類似國會上議院議長)於右任「草聖」送來對聯掛於祭台兩側,著名教育家、「愛國老人」、朱主教的舅舅馬相伯也親書題字。其能在如此經費緊張,時間短暫內建設成這樣的藝術瑰寶,實在不易,潘世義先生勞苦功高,闕功甚偉。
由於天主教會內部對朝聖地本堂有著嚴格的要求,一旦拆除或搬遷,其全大赦資格自動取消。所以在新堂落成前,朱主教再次向羅馬聖部提出申請,教宗庇護十一再次呈文批復,並且頒賜他的「宗座遐福」給新落成的狼山新堂。新落成的狼山堂正式命名為「狼山露德聖母堂」,但本堂瞻禮卻出乎常理的是12月8日的「無玷聖母節」,這也是許江氏所奉獻的那尊供奉在祭台上方的狼山聖母像的緣故吧。狼山堂也作為中心教堂,管理南通總鐸區25座教堂中的:永興鎮的領報堂、七匡頭的天神堂、張芝山的伯多祿堂、三圩頭的亞納堂、李觀音堂的聖嬰堂、唐家閘的若瑟堂以及三十里的安多尼堂七個會口。此後我國經歷了抗戰的蹂躪,而狼山新堂因在建造時注入的愛國情愫,也成為江蘇愛國信友心中對國家命運祈求的中心。八年來不顧日偽威脅,朝聖人群依然每年不減,更流傳出了一篇著名的愛國禱詞:「童貞瑪利亞,我們主教、神父、教友全體都趕赴到你腳前來求你保佑我們於大難中。天上的母後,你的聖教會的子女們,正在向凶惡的黑暗勢力搏鬥,你在天上要照顧我們,堅定我們每人的信德,使我們加強忍耐,孝順天主,至死忠於主的工作,依靠你大能的庇佑,我們定能戰勝凶惡的敵人。茲向你誠心誠意的許願,候將來由你的德能使暴風雨平息,和平、光明、幸福的日子到來後,我們就歡欣鼓舞地去狼山謝恩,慶祝你給正義的勝利。」抗戰勝利的那一天,朱開敏主教率領海門教區全體神父、修女趕赴狼山,舉行了盛大的五六品主教大禮謝天主彌撒,慶祝八年對日抗戰的勝利。
1951年,海門教區成立及朱主教等首批國籍主教祝聖二十五周年銀慶,海門、上海、南京、蘇州等教區為朱開敏主教進行了隆重盛大的紀念慶祝,海門教區也在當年五月的第一主日舉行了將海門教區奉獻給狼山聖母的盛大儀式,教宗庇護十二也給這個著名的朝聖地頒賜了他的「宗座遐福」,並准許狼山聖母像舉行加冕儀式,佩戴皇冠。著名愛國教會音樂家、主教侄子朱希聖先生譜寫了旋律動聽、節奏優美、後來傳唱大江南北的《狼山聖母歌》作為該堂的專屬朝聖歌曲。至此,聖教會對我國近三十處聖堂頒賜了「全大赦」特恩和十二個朝聖地進行了認可呈文,其中海門教區擁有「全大赦」的教堂共四處之多,而狼山更是這十二大朝聖地之一。(海門教區的四個全大赦教堂因歷史及自然原因,目前只有狼山聖母堂在正常使用,其餘僅留有廢棄的啟東曹家鎮聖女小德勒撒堂,該堂為原全國第六大教堂,建築精美堪比佘山大殿。)朱開敏主教並積極籌款興辦眾多知名的學校(小學117所、初中27所、高中7所及南通農業專科學校)及醫院、施診所、安老院、孤兒院等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大大促進了所在地區的社會文明進程,在全國廖若晨星。作為一個新興的國籍教區,原本地瘠民貧,但能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內有如此傲人成績,遠東罕至。 1960年3月22日,九二高齡的朱主教在海門主教公署內蒙主寵召,離開塵世,葬於海門教區四大教堂之一的天朴袁公所「聖墓」之內(天朴袁公所已在六十年代末因海門運河開河而拆除)。耶穌會總會長及全體神職在香港為其舉行了盛大的追悼紀念會,於斌樞機在台北多福堂聯合各地在台主教進行接連三天的大禮追思彌撒,並為朱主教啟動「封聖」申請。教宗若望二十三聞訊通電全球教會,贊其一生功勛並祝福其家屬,並對朱主教傾注畢生心血的狼山聖母堂再次頒賜了「宗座遐福」。
文革中,狼山教堂被工廠佔用,除教堂主體建築有幸保留外,其餘全部拆除。文革後,狼山教堂的面積大大縮小,土地被周圍單位和居民劃分,來之不易的朝聖地的珍貴資源也就此逐漸埋沒在了故人們的記憶中,慢慢成為了一段遠去的歷史。最近,因南通市委市政府開始對該處人文景觀的重視,已經再次逐漸恢復起在中國天主教內應有的崇高地位,這顆天主教界的掌上明珠又迎來了新的春天。 狼山風景區每年還會定期舉辦菊花展,菊花是南通的市花。
余秋雨在1992年出版的《文化苦旅》中提到過狼山。《狼山腳下》是余秋雨游覽狼山後的感想。作者因為狼山的名字不似江南其他地方的那麼風雅,而對狼山產生興趣,前來游覽。其中提到了駱賓王墓及張謇等南通歷史文化名人。
2011年,泰斗級國畫大師、文化部老藝術家書畫社社長陳大章來南通考察,在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發展和文化藝術大使、現代國寶「中華龍壺」創始人季漢生陪同下觀賞了狼山風景,陳大章回京後專門繪畫了狼山勝景圖,並在畫上提作了「碧落明珠耀江海,百波灧瀲滌潮頭」經典詩句。

E. 2戰期間中國城市的mp25一般是多少

城市

(地理學名詞)
編輯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城」主要是為了防衛,並且用城牆等圍起來的地域。《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內為之闊」。「市」則是指進行交易的場所,「日中為市」。這兩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嚴格地說,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一個區域作為城市必須有質的規范性。
中文名稱
城市
外文名稱
City,Urban
別 名
城,市
行政區類別
一級、二級、三級行政區
所屬地區
省、自治區
下轄地區
區,縣,鎮(市直管鎮)
別 名
城市聚落
出 處
《管子·度地》
包 含
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
目錄
1 定義
2 形成
3 發展
▪ 簡史
▪ 規模
▪ 城市列表
▪ 軼事

定義
編輯
1、經濟學

一線城市-廣州(50張)
Hirsh:城市是具有相當面積、經濟活動和住戶集中,以致在私人企業和公共部門產生規模經濟的連片地理區域。

Button:城市是一個坐落在有限空間地區內的各種經濟市場——住房、勞動力、土地、運輸等等——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網路系統。
2、社會學管理圖冊
Bardo & Hartman:……按照社會學的傳統,城市被定義為具有某
些特徵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會組織形式。
人口相對比較多,密集居住,並有異質性;至少有一些人從事非農業生產,並有一些是專業人員;
城市具有市場功能,並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規章的權力;

直轄市-上海(50張)

城市顯示了一種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個人並非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為人所知,這就意味著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 並不真正相識的人中間發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種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會聯系」,更多的是合理的法律。
3、地理學

中國城市(22張)
Ratzel:地理學上的城市,是指地處交通方便環境的、且覆蓋有一定面積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結合體。

4、城市規劃學
《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准》: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在中國,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
5、辭源
《辭源》一書中,城市被解釋為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方。

形成
編輯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
烏魯木齊
形式。城市的起源從根本上來說,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兩種類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後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類型的城市多見於戰略要地和邊疆城市,如天津起源於天津衛;而因「市」而「城」則是由於市的發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場後有城市的形成,這類城市比較多見,是人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本質上是人類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城市的形成,無論多麼復雜,都不外乎這兩種形式。
早期,人類居無定所。隨遇而棲,三五成群,漁獵而食。但是,在對付個體龐大的兇猛的動物時,三五個人的力量顯得單薄,只有聯合其他群體,才能獲得勝利。隨著群體的力量強大,收獲也就豐富起來,抓獲的獵物不便攜帶,找地方貯藏起來,久而久之便在那地方定居下來。大凡人類選擇定居的地方,都是些水草豐美,動物繁盛的處所。定居下來的先民,為了抵禦野獸的侵擾,便在駐地周圍紮上籬笆,形成了早期的村落。

隨著人口的繁盛,村落規模也不斷地擴大,獵殺一隻動物,整個村落的人傾巢出動顯得有些多了,且不便分配,於是,村落內部便分化出若干個群體,各自為戰,獵物在群體內分配。由於群體的劃分是隨意進行的,那些老弱病殘的群體常常抓獲不到動物,只好依附在力量強壯的群體周圍,獲得一些食物。而收獲豐盈的群體,不僅消費不完獵物,還可以把多餘的獵物拿來,與其他群體換取自己沒有的東西,於是,早期的「城市」城市便形成了。
《世本·作篇》記載:顓頊時「祝融作市」。顏師古注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這便是「市井」的來歷。與此同時,在另一些地方,生活著同樣的村落,村落之間常常為了一隻獵物發生械鬥。於是,各村落為了防備其他村落的侵襲,便在籬笆的基礎上築起城牆。
《吳越春秋》一書有這樣的記載:「築城以衛君,造郭以衛民。」城以牆為界,有內城、外城的區別。內城叫城,外城叫郭。內城裡住著皇帝高官,外城裡住著平民百姓。這里所說的「君」,在早期應該是獵物和收獲很豐富的群體,而「民」則是收獲貧乏、難以養活自己、依附在收獲豐盈的群體周圍的群體了。
人類最早的城市其實具有「國」的意味,這恐怕是人類城市的形成及演變的大致過程。學術界關於城市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一是防禦說,即建城郭的目的是為了不受外敵侵犯;
二是集市說,認為隨著社會生產發展,人們手裡有了多餘的農產品、畜產品,需要有個集市進行交換。進行交換的地方逐漸固定了,聚集的人多了,就有了市,後來就建起了城;
三是社會分工說,認為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一個民族內部出現了一部分人專門從事手工業、商業,一部分專門從事農業。從事手工業、商業的人需要有個地方集中起來,進行生產、交換。所以,才有了城市的產生和發展。
台北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隨人類文明與進步發展起來的。農耕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伴隨工商業的發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開始傳播。其實在農耕時代,城市就出現了,但作用是軍事防禦和舉行祭祀儀式,並不具有生產功能,只是個消費中心。那時城市的規模很小,因為周圍的農村提供的余糧不多。每個城市和它控制的農村,構成一個小單位,相對封閉,自給自足。
學者們普遍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是工商業發展的產物。如13世紀的地中海沿岸、米蘭、威尼斯、巴黎等,都是重要的商業和貿易中心;其中威尼斯在繁盛時期,人口超過20萬。工業革命之後,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了,由於農民不斷湧向新的工業中心,城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絕大多數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這不僅是富足的標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徵。
隨著城市的林立而起,其象徵力便沒了以往的深刻而吸引人,這似乎也暗合了「道」,也許城市與鄉村本就無本質上的區別,正像是人的安居樂所與勤奮工作一樣,順其自然(生產力的發展)而交替著自身的位置。
城市對人類文明進程是如此的重要。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應當成為每個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未來城市應倡導低碳、節能、便利;倡導人際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使每位市民、每位來訪者都充分享有現代文明帶來的豐碩成果。

發展
編輯
在農業經濟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城市發展非常緩慢,重要的城市均為具有政治統治作用的都城、州府等。
18世紀後,工業化進程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的發展。

城市產生與發展的基本動力——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城」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為商業的概念,即商品交換的場所。而最原始的「城市」(實際應為我們現存的「城鎮」)最初城市中的工業集聚,也是為了使商品交換變得更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銷售)而形成的。在城市中直接加工銷售相對於將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城市中來交換而言,則正是一種隨著工業城市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商業變革。城市包括城市規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這幾方面所發生的變化,都必然地會對城市的商業活動帶來影響,促使其發生相應的變革。城市經濟學對城市作了不同能級的分類,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1]
按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和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來看,城市分為集市型、功能型、綜合性、城市群等類別,這些類別也是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任何城市都必須經過集市型階段。
集市型城市:屬於周邊農民或手工業者商品交換的集聚地,商業主要由交易市場、商店和旅館、飯店等配套服務設施所構成。處於集市型階段的城市在中國主要有集鎮。
功能型城市:通過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優勢產業的集中,開始發展其特有的工業產業,從而使城市具有特定的功能。不僅是商品的交換地,同時也是商品的生產地。但城市因產業分工而形成的功能單調,對其他地區和城市經濟交流的依賴增強,商業開始由封閉型的城內交易為主轉為開放性的城際交易為主,批發貿易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這類型城市主要有工業重鎮、旅遊城市等。
綜合型城市:一些地理位置優越和產業優勢明顯的城市經濟功能趨於綜合型,金融、貿易、服務、文化、娛樂等功能得到發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強,從而使城市的經濟能級大大提高,成為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經濟中心和貿易中心(「大都市」)。商業由單純的商品交易向綜合服務發展,商業活動也擴展延伸為促進商品流通和滿足交易需求的一切活動。這類城市在中國比較典型的有直轄市、省會城市。

簡史
城市是社會分工和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城」是指四周圍於高牆,扼守交通要沖,具有防守性質的軍事要點。奴隸社會的城市主要是行政、軍事、宗教、手工業的中心。封建社會的城市不僅是商品市場和貿易的中心,而且開始發展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隨著大工業生產,出現了像上海、廣州 、天津等特大的現代城市。「市」出現很早,最初是作為進行交易的固定場所出現的。秦漢時期,秦漢時,在京都、郡、國乃至大縣城內,幾乎都有官府在指定地區設立並由官府管理的市,與居民所住的里或坊嚴格分開。比如漢長安城西北角的東市、西市。和這種「市」相比作為一級行政區劃的「市」,出現的就很晚了。
自秦朝在全國范圍實行郡縣制以來,我國一直是地域型政區一統天下。古代中國雖然出現過大量城市,但這些城市從來沒有從地域型政區中分離出來,而單獨成為一種類型的政區。民國初年,起源於清末的自治運動斷而復續,成為城市型政區的萌芽。
辛亥革命後,首先是江蘇省參考清末舊制,在民國元年(1912年)將縣治所在地的城廂,以及村莊屯集人口在5萬以上的鎮,均稱為市。市設董事會,為市的行政機關。董事會設總董1人,董事1-3人,均由本市議事會依法定程序選舉。總董相當於市長,綜理一切事務,對外代表董事會,擔任董事會會議時的議長。民國三年,袁世凱停辦地方自治,江蘇等省的市制停止施行。
起源和初期發展時期
中國是世界上人類發源地之一。在中國最早出現城市萌芽的是距今4000至5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生產力有進一步的發展,氏族社會走向解體,部落之間的戰爭也日趨激烈,這時出現了城市的萌芽——城堡。而在城市出現以前,在7000年至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了相當進步的農業經濟。隨著農業的出現,永久性的村落也開始出現。新石器時代,距今8300-4800年的天水大地灣遺址,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台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2006年發掘工作的最新發掘研究成果顯示,大地灣遺址的人類活動歷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萬年。仰韶文化時代,聚落的規模已相當可觀。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面積近30萬平方米,陝西西安半坡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臨潼姜寨遺址,面積為5.5萬平方米。這些村落都已有一定規模,特別是後兩個遺址,在居住區外發現了起防禦作用的壕溝。
封建社會前期的發展
自春秋開始,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解體,至戰國時代後期,封建制度最後得以確立。這一時期是社會的大動盪、大分化時期,也是經濟和城市的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

封建社會中期的發展
西漢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城市的分布也以北方為主。東漢末期,北方軍閥混戰,黃淮流域遭到極大破壞。其後雖有魏晉時的短暫統一,但不久北方地區接連受到邊遠地區游牧部落的侵佔,經濟又遭到極大破壞。與此相反,江南地區自孫吳以後,經濟逐漸發展,至唐後期成為中國新的經濟重心。

封建社會後期的發展
從元開始,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就再也未分裂過。元、明、清三代的統一局勢,造就了中國城市發展史上最為雄偉、輝煌的都城——北京。但是,從總體看,隨著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元、明、清時期城市的發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礎上取得全面突破,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如明清時的海禁政策,就阻礙了港口城市的發展。又如,隨著城市商業的發展,南宋都城臨安市中心的商業非常繁榮,已形成中心商業區。然而,元大都乃至明清北京城的規劃卻將皇宮置於全城的中心,並按《考工記·匠人》所述的「左祖右社」的思想布置了天壇和地壇,這種「皇權至上」的布局充分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利用城市規劃來維護其最後的統治。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
北京政府時期,管理國內大城市的是各種形式的市政管理機構,也有少數是警察機構,它們在實際上行使著行政機構的職能,也有著自己的管轄區域,但未能從地域型政區中分離出來,沒有獨立的行政單位與行政區劃。
1917年,在收回天津、漢口的德租界後,內務部在兩地設立了市政管理局;同年,京都(即北京)市政公所成立。但這時的市政公所還不是一級政權機構。民國九年,在地方自治運動蓬勃興起的大背景下,廣東省長陳炯明欲使廣州成為不受舊行政區劃管轄的城市,因此委託孫科起草有關條例,組織現代化市政系統。於是孫科撰成《廣州市暫行條例》並在2月被省署公議通過。這是我國首次以市為行政單位一訂立法規,超出了地方自治的范圍。《條例》第三條規定:「廣州市為地方行政區域,直接隸屬於省政府,不入縣行政范圍。」這條規定宣告了中國第一個城市型政區的誕生。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城市能成為與縣平等的行政區域,廣州市是第一個。汕頭市緊隨其後,於3月成為第二個城市型政區。
北洋政府注意到了這一變化,仿照其例,於同年7月頒布《市自治制》,把全國城市分為特別市和普通市兩種,之後,國內出現了京都(北京)、青島特別市,但全國范圍內正式設市者並不多,更多的是在大城市設立督辦商埠公署,如重慶商埠督辦公署、淞滬商埠督辦公署等;並在中等城市設立市政籌備處,以此作為城市市政的管理機構。

民國廣州汕頭(2張)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當年(1927年)5月便設立上海特別市,由於這是南京國民政府通過的第一個特別市條例,因此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直轄(特別)市。6月,國民政府又設立南京特別市,它和上海特別市,均是與省平行、直轄於中央政府的城市型政區。直轄市的出現,與先前廣東省設立的廣州市等省轄市一起,組成了我國城市型政區體系。
隨著特別市和省轄市數量的逐漸增加,為某個市單獨立法的形式已經滿足不了實際的需要,必須有一部統一的市組織法。1928年6月,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通過《特別市組織法》與《市組織法》,並於7月由國民政府公布。規定設立特別市的條件為:
1.中華民國首都。
2.人口百萬以上之都市。
3.其他有特殊情形之都市。
根據這一法規,全國設立了寧、滬、平、津、青、漢、穗七個特別市。
設立市的條件為:隸屬省政府,不入縣政范圍;人口滿20萬以上之都市,依所屬省政府呈請暨國民政府之特許建市。根據這兩條規定,民政府之特許建市。根據這兩條規定,1928年7月至1930年5月前,先後有下列城市成為省轄市:蘇州、杭州、寧波、安慶、南昌、武昌、開封、鄭州、濟南、成都、重慶、沈陽、梧州等。
但這兩部法律在頒行後卻引發了各方批評。市政論者認為該制缺乏自治精神,而且市參議會權力過小,被指為官辦市政;行政人員的批評則側重行政系統。國民政府為此於1930年5月20日將上述兩法廢止,另行制定新的《市組織法》公布施行。市的名稱不再作「特別市」與「普通市」之區分。而於市之地位,則有「直隸於行政院」(院轄市)與「直屬於省政府」(省轄市)之區別。院轄市設立的標准,依照該法第二條之規定,凡人民聚居地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設市,直隸於行政院:(1)首都;(2)人口在百萬以上者;(3)在政治上、經濟上有特別情形者。但符合第一、二兩項之一的,不能是省政府所在地,如果是省政府所在地,則該市隸屬於省政府。
1930年5月,根據新《市組織法》的規定,改組特別市並重新任命市長。南京、上海、天津、青島、漢口5個特別市均去除「特別」二字,直隸於行政院,此後廣州、漢口、天津降為省轄市。抗戰期間,又增加了重慶這一院轄市。
省轄市設立的條件,較以前的普通市略有變更,《市組織法》第三條規定:凡人民聚居地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設市,隸屬於省政府:
1.人口在30萬以上者
2.人口在20萬以上,其所收營業稅、牌照稅、土地稅每年合計占該地總收人1/2以上者。
設市標准較以前提高,引起一些省、市政府的非難,有的城市只能以市政籌備處或市政委員會等形式進行過渡。
從1930年5月至1932年5月,批准設置的省轄市有汕頭、北平、天津、福州、長沙、廈門、昆明、連雲、桂林、貴陽、自貢、西安、衡陽、陝壩(在綏遠)、開封等。
1933年5月,國民政府再度頒布新的《市組織法》,仍分院轄市與省轄市兩種,與此前的法律相比,設立條件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取消了省會不設院轄市的規定。因此,該時期院轄市除原有的南京、上海、北平、青島4市外,又增加了天津、重慶、廣州等市。但當時除重慶外,其他院轄市均在淪陷區。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收被日偽所佔各大城市。東北地區和台灣省在日佔時期建有一些城市,因此,戰後城市型政區的數量比戰前有明顯的增加。1947年7月,《市組織法》再次修正,對院轄市設置的規定基本未變,但在執行中對人口標准有所降低。此時全國共設有院轄市12個: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漢口、廣州、重慶、西安、沈陽、哈爾濱、大連。
台灣和東北這兩個地區,在日佔時期設立的許多城市,約有三分之三以上城市人口不足20萬,於是據新的《市組織法》第三條規定成為設市的主要依據。1945年後批准設置的省轄市有石門、湛江、威海衛、銀川、歸綏、包頭、本溪、撫順、徐州、迪化、西寧、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彰化、台南、嘉義、高雄、屏東、煙台、柳州、南寧、福州、蚌埠、太原、唐山、錦州、營口、鞍山、旅順、通化、安東、四平、吉林、長春、牡丹江、延吉、佳木斯、北安、齊齊哈爾、海拉爾等。

規模
據民政部2011年6月16日發布的《2010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報告》,截止2010年中國(不含港澳台地區)設市城市數量增加到657個。[2] 此後部分城市撤銷、部分城市新增,中國市長協會2013年7月5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2卷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不含港澳台地區)共有658個設市城市。[3]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准不盡一致。聯合國將2萬人作為定義城市的人口下限,10萬人作為劃定大城市的下限,100萬人作為劃定特大城市的下限。這種分類反映了部分國家的慣例。中國在城市統計中對城市規模的分類標准如下: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澳門

城市列表
中國城市按照省級行政區如下:[4]

【直轄市】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省】
安徽省
地級市:合肥、宿州、淮北、阜陽、蚌埠、淮南、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黃山、六安、池州、宣城、亳州。
縣級市:界首、明光、天長、桐城、寧國、巢湖。
福建省
副省級城市:廈門。
地級市:福州、南平、三明、莆田、泉州、漳州、龍岩、寧德。
縣級市:福清、長樂、邵武、武夷山、建甌、永安、石獅、晉江、南安、龍海、漳平、福安、福鼎。
甘肅省
地級市:蘭州、天水、嘉峪關、金昌、白銀、酒泉、張掖、武威、慶陽、平涼、定西、隴南。
縣級市:玉門、敦煌、臨夏、合作。
廣東省
副省級城市:廣州、深圳。
地級市:清遠、韶關、河源、梅州、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惠州、東莞、珠海、中山、江門、佛山、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
縣級市:英德、連州、樂昌、南雄、興寧、普寧、陸豐、恩平、台山、開平、鶴山、四會、羅定、陽春、化州、信宜、高州、吳川、廉江、雷州。
貴州省
地級市: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畢節、銅仁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孫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