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特色小鎮如何借力旅遊地產
特色小鎮可持續內涵的核心
特色小鎮並不是簡單的工業園區或者服務業集聚區。作為「非鎮非區非園」,它更是一個產業的聚落空間、聚集區,包含著「產業、小城鎮、人群、文化」的融合發展。比如阿里巴巴領軍的雲計算企業所集結的杭州雲溪小鎮、廈門集美汽車小鎮,他們都是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通過發展、融合文化、旅遊、社區功能最後所形成的創新創業發展平台。
特色小鎮」與傳統的產業園區和工業園區有本質區別,是以產業為核心,項目為載體的特定生產、生活、生態區。
特色小鎮建設與一般的產業園區、景區開發流程類似,主要分為規劃咨詢、要素導入、EPC建造和後期運營四個階段,但由於融合了生產、生態和生活等多個方面,因此在項目的頂層設計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須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國土空間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中國首批127個特色小鎮的省級區域分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特色小鎮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內容顯示,首批127個特色小鎮分布在31個省級行政區,均為已經修建好並在當地發揮了吸納人口、提供就業、拉動經濟作用的建制鎮。人口多的浙江、四川、山東、江蘇擁有了7-8個特色小鎮,分為第一集團;第二集團是廣東、陝西、湖南、福建、湖北、貴州、安徽。
產業特色
特色小鎮作為地區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在產業選擇上應緊緊與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時尚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聯系。
選址特色
追求產城融合的功能目標。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建設特色小鎮,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既聚集市場主體,又強化生活功能配套與自然環境美化。在構築產業生態圈的同時,保護生態,留住鄉愁,形成人們稱道嚮往的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
氛圍特色
以人為本是特色小鎮的底色。建設特色小鎮需要有宜居宜業的特色環境,來打動人、吸引人,讓小鎮居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建設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
文化特色
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一個優秀的特色小鎮絕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和街區環境上,也往往要以發展一個或多個當地特色產業為根基,並著力在各個方面挖掘產業的文化附加值。
住建部下發的《關於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將小鎮類型分為工業發展型、歷史文化型、旅遊發展型、民族聚居型、農業服務型和商貿流通型。如果按照這一分類將127個特色小鎮分類後發現,旅遊發展型、歷史文化型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
這類的開發模式(旅遊+文化)是我國探索經驗比較豐富的,但是否足夠「特色」還需要觀察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而且,擔負著產業升級重任的工業發展型,擔負著產業融合任務的農業服務型,加起來僅占據了26%的比重,說明了在首批特色小鎮的選擇過程中對「產業」的要求尚未放在第一位。
特色小鎮發展趨勢
特色小鎮的市場化
特色小鎮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根本立足點在市場化運作。市場化是特色小鎮良性運行的成功之路。是要通過市場化競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著力構建有效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推進市場化的改革」。特色小鎮建設也應該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轉變政府主導的習慣性思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特色小鎮特色產業的產生和形成,要順應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從「大浪淘沙」的市場化競爭中產生,不是靠政府的「指點江山」,也不是靠官員的「慧眼獨具」。而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特色小鎮的智慧化
未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對於大部分特色小鎮而言,融入網路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一代科技的智慧化改造,將是一種可預見的趨勢。而在當前新型城鎮化加速的情況下,特色小鎮的智慧化建設,也被認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新型智慧小鎮是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未來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發展形式。
特色小鎮的平台化
特色小鎮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台包括了研發服務、技術服務、咨詢服務、設計服務、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檢測服務、創業服務、信息服務等眾多內容,這些都是特色小鎮平台化的重要內涵。特色小鎮平台建設應以服務為導向,搭建一個有機融合政策、資本、商業的創新創業平台。
特色小鎮的生態化
綠水青山已經成為寶貴的資源,藉助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生態優勢也能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休閑旅遊、特色農產、傳統文化等在特色小鎮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保護好生態,可以進一步放大特色小鎮在上述領域的發展潛力,也符合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戰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