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李丹明

馬鞍山李丹明

發布時間:2021-10-03 18:38:33

❶ 求安徽化學競賽復賽試題

2009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安徽賽區)獲獎情況通報(2009-11-06 23:09:38)標簽:雜談

關於中國化學會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安徽賽區)獲獎情況的通報
各市中學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化學會2009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安徽賽區)的競賽已經順利結束。本次競賽共評出一等獎32名(經中國化學會、中國科協審批),二等獎300名,三等獎515名,總計獲獎人數為847名(獲獎同學名單見附件)。
獲獎學生的獲獎證書將直接寄達各位獲獎學生所在學校。

附件:中國化學會2009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安徽賽區)獲獎學生名單 安徽省化學會 安徽省化學競賽委員會 二○○九年十一月三日
中國化學會2009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安徽賽區)
獲獎學生名單

一等獎(32名)
姓名 學校 姓名 學校 姓名 學校
張靖中 合肥一中 蔡達理 淮北一中 朱敏 屯溪一中
譚曉丹 馬鞍山二中 許願哲 安師大附中 譚世鑫 安師大附中
談天宇 合肥一中 塗航飛 蚌埠二中 胡健 安師大附中
李任之 合肥一中 呂亞偉 安師大附中 陶天訓 蚌埠二中
湯毅傑 蕪湖一中 王思偉 合肥一中 湯昊明 淮北一中
崔也澄 安師大附中 趙軼民 安師大附中 鮑雨 銅陵市一中
陳紫縈 銅陵市一中 杜璞 蚌埠二中 陸星宇 安師大附中
黃慶國 淮北煤師院附中 宋正天 馬鞍山二中 陳曉爽 六安一中
孫嘉男 合肥一中 郎珂 銅陵市一中 夏韜 馬鞍山二中
楊磊 馬鞍山二中 馬驁鳴 安師大附中 金濤 合肥一中
李言 蕪湖一中 周乃夫 馬鞍山二中

二等獎(300名)
姓名 學校 姓名 學校 姓名 學校
朱睿智 太和一中 邵偉 六安一中 俞學文 南陵一中
季鵬飛 亳州一中 方舟 合肥一中 黃田斌 銅陵市一中
朱文廣 銅陵市一中 張天天 太和一中 胡尚健 馬鞍山二中
金天雷 六安一中 欒徳祥 亳州一中 王文佳 馬鞍山二中
周騰遠 銅陵市一中 畢文劍 歙縣中學 孫偉成 馬鞍山二中
胡相相 明光中學 劉志強 淮北一中 萬自強 淮北一中
吳凡 馬鞍山二中 李彤 合肥一中 謝亦欣 淮北一中
董登攀 亳州一中 金燚鳴 合肥一中 邵辰 合肥一中
李皓 滁州中學 楊小康 合肥七中 李昂 合肥一中
桂在岳 安師大附中 袁為 六安一中 方涵之 合肥六中
胡欽之 銅陵市一中 吳宇際 合肥一中 張文晴 阜陽一中
路堯 合肥一中 卓晟 滁州中學 姚琪 滁州中學
耿江林 合肥八中 武輝 青陽中學 祁琛 和縣一中
徐航 桐城中學 徐新楓 廣德中學 施光耀 蒙城一中
曹良昭 安慶一中 汪越 屯溪一中 潘睿智 蚌埠二中
王珏 安慶一中 張文 合肥一中 方文翰 懷寧中學
邱劍濤 馬鞍山二中 張猛猛 合肥一中 程姝祺 安慶一中
任明偉 淮北一中 沈浩 合肥168 周如雨 宿城一中
雒超 淮北一中 戴偉斌 馬鞍山二中 萬玉龍 淮北一中
李合璧 淮北一中 方翔 合肥六中 洪偉 合肥一中
王焱林 滁州中學 胡煥祥 合肥168 張書華 青陽中學
陳睿國 合肥八中 饒路路 紅旗中學 李冬冬 啟明中學
高凡 蚌埠二中 申強強 紅旗中學 劉煜東 蚌埠二中
黃世心 安師大附中 劉善贇 青陽中學 胡曉悅 安慶一中
王應超 安師大附中 徐寶函 蚌埠二中 王陽 安慶一中
徐文韜 安師大附中 王浩 銅陵市一中 韓衍雋 安慶一中
秦子屹 淮北一中 劉洋 蚌埠二中 毛子薦 銅陵市一中
姜瑋潔 馬鞍山二中 汪兵 桐城中學 宋文申 銅陵市一中
張熠 合肥一中 李棱橋 安慶一中 孟維嘉 宿城一中
張志剛 淮北一中 易高靖 廣德中學 黃力 歙縣中學
巫建賢 合肥八中 孫丹丹 銅陵市一中 劉鋮 合肥八中
丁兆強 蒙城一中 甘文祥 紅旗中學 嚴照峰 青陽中學
陳陽 銅陵市一中 王詩丹 銅陵市一中 周鵬程 無為中學
胡觀泰 合肥一中 劉洋 銅陵市一中 朱子疏 無為中學
楊帥 阜陽一中 周愷 銅陵市一中 李洋 蒙城一中
俞永澤 蕪湖一中 汪旭冉 合肥八中 李陽 蒙城一中
夏凱悅 安師大附中 張磊 太和一中 周志強 亳州一中
翟耀 合肥一中 陳子豪 蚌埠二中 曹興楓 宿城一中
遲琛 蚌埠二中 吳夢羽 馬鞍山二中 夏祥 當塗一中
張寅 馬鞍山二中 李勇 鳳台一中 趙若愚 淮北實驗高中
郭睿 馬鞍山二中 谷曉陽 合肥六中 李樂樂 合肥一中
柴雙明 安慶一中 茆凱源 合肥168 李宇 合肥168
郝姍姍 安慶一中 孫啟明 阜陽一中 關鑫 蒙城一中
陳詩豪 銅陵市一中 柴先志 全椒中學 武強 亳州一中
程雲笛 淮北一中 王星原 懷寧中學 黃文 安師大附中
方飄凡 合肥八中 胡彬彬 安慶一中 王國棟 宿城一中
阮詩祺 銅陵市一中 王柳 淮南二中 徐志祥 馬鞍山二中
金飛 太和一中 趙棟磊 合肥一中 曹銳 聖泉中學
吳子彧 蚌埠二中 朱子堯 合肥一中 趙文暢 合肥168
黃雙壘 蚌埠二中 魏麟歡 合肥168 顧暢 潁上一中
吳濤 六安一中 陳筱璇 科大附中 鞠建龍 紅旗中學
張偉哲 合肥一中 葛迪 太和一中 劉茂 紅旗中學
陳亞飛 銅陵市一中 牛永揚 臨泉一中 張海軍 天長中學
楊雨暉 馬鞍山二中 黃夢雪 蒙城一中 方芳 滁州中學
馮天嘯 淮北一中 張波 亳州一中 章健 無為中學
郝希聰 馬鞍山二中 趙馨竹 蚌埠二中 吳銳 巢湖一中
范昌瑞 蚌埠二中 柏雪 蚌埠二中 盛化龍 蒙城一中
鮑家坤 安慶一中 楊宗澄 安慶一中 年悅心 蒙城一中
葉明 屯溪一中 姚尚 宣城二中 聞焱焱 固鎮一中
張束光 合肥一中 時俠聖 泗縣新集高中 楊廣德 浮山中學
許方文 合肥168 顧道靜 馬鞍山二中 黃達 安慶一中
嚴嘯 蕪湖一中 李偉 合肥一中 汪桐 安慶一中
段全林 合肥一中 張玄 太和一中 唐迪青 宣城中學
周緯 安慶一中 岳晨陽 太和一中 何平 涇縣二中
周翃羽 安師大附中 馬國力 界首一中 胡旭東 蕪湖一中
杜易 安師大附中 黎榮熙 天長中學 陳毓 南陵一中
周林 銅陵市一中 周文柏 巢湖一中 沈思遠 繁昌一中
楊野 馬鞍山二中 丁哲 蒙城一中 周越 安師大附中
畢垚 歙縣中學 孫文全 安慶一中 胡鵬 銅陵市三中
周策 淮北一中 龐歡 蕪湖一中 張朝暉 蕭縣中學
王奧林 紅旗中學 吳晨 銅陵市一中 王淵博 宿城一中
解曉宇 六安一中 宋望 銅陵市一中 楊帥 宿城一中
詹鵬 歙縣中學 錢萬暉 馬鞍山二中 王成林 宿城一中
葉子醒 合肥一中 庾昂 馬鞍山二中 孫趙億 靈璧一中
尹昭楊 天長中學 李石峰 淮北一中 陳健雄 歙縣中學
鄒可 蒙城一中 馬赫 淮北一中 程傑 歙縣中學
王棟 亳州一中 朱強 合肥八中 吳翔 黃山一中
方昭 安慶一中 王治貧 合肥168 柏德祥 淮南二中
張傳宇 淮北一中 李喆 合肥168 李琛文 淮北一中
徐高偉 合肥六中 王夢青 天長中學 陳志祥 肥東一中
吳楚齊 合肥168 劉路 望江二中 余海 潁上一中
程林松 界首一中 劉鵬 銅陵市一中 王乾龍 臨泉一中
周舟 安慶一中 孔魯 宿城一中 於麒麒 臨泉一中
汪子棟 合肥六中 陳婷 青陽中學 沈傑 紅旗中學
郟琨琪 蒙城一中 江偉 桐城中學 王紀凱 紅旗中學
崔宗鈺 蚌埠二中 畢韌 安慶一中 於學李 明光中學
尹瑞 合肥一中 操哲 安慶一中 胡恆洋 明光中學
何麒 合肥八中 宋祥 馬鞍山二中 王晨曦 和縣一中
張非帆 太和一中 朱珺瑜 淮北一中 石雲帆 和縣一中
鄧衛東 蒙城一中 汪大衛 合肥一中 胡雄飛 巢湖四中
吳現 廣德中學 彭家德 潁上一中 張浩 渦陽一中
劉麗楓 馬鞍山二中 魏偉 渦陽一中 葛飛 蒙城六中
曹天陽 合肥一中 劉子路 蒙城一中 詹可敬 亳州一中
劉寧 臨泉一中 鄭現陽 亳州一中 楊碩 五河一中
李瑞斌 亳州一中 晏瑩 蚌埠二中 張睿婷 蚌埠二中
范慧 蚌埠二中 江濤 銅陵市一中 朱宇航 望江二中
韓玉 安慶一中 徐軍 六安一中 卓郡 太湖中學
洪嘉琪 安慶一中 雷彪 亳州一中 汪倩 懷寧中學
胡捷 安慶一中 賈志洋 蚌埠二中 江聖 安慶一中
鍾玉鋒 銅陵市一中 殷偉剛 蕪湖縣一中 代聲發 安慶二中
三等獎(515名)
姓名 學校 姓名 學校 姓名 學校
黃彬彬 蕪湖一中 殷輝 靈璧一中 高翔宇 蚌埠二中
陶佳勝 銅陵市一中 胡曉珂 歙縣中學 繆金升 桐城中學
劉洋 太和一中 胡建瑋 屯溪一中 李正 桐城天城中學
瞿逸凡 青陽中學 趙浩雨 聖泉中學 鮑蓬 樅陽中學
魯焜 廬江中學 孟庭葦 合肥一中 唐戩 樅陽中學
楊炳玉 亳州一中 李俊傑 合肥168 戴昌彬 安慶一中
陸知已 蚌埠二中 梁端韋 肥東一中 季一瑋 蕪湖一中
齊葉龍 安慶一中 李騰 潁上一中 劉彧 銅陵市一中
任毅 銅陵市一中 王猛 太和一中 凌霄 宿城一中
趙程 濉溪中學(東區) 田付強 紅旗中學 王龍 宿城一中
呂品磊 合肥一中 張齊齊 阜陽一中 姚承志 馬鞍山二中
謝永傑 合肥一中 唐國晨 天長中學 趙垚 舒城中學
張緒歌 合肥168 趙杭 全椒中學 尹永剛 舒城中學
楊萬里 界首一中 丁堯 明光中學 夏朝陽 合肥六中
蔡紅剛 蒙城一中 陳飛 滁州中學 羅堯 合肥八中
鄧明傑 亳州一中 劉明勝 無為中學 周翔宇 臨泉一中
劉文斌 蚌埠二中 孫賢順 和縣一中 韋學健 全椒中學
孫縱橫 蚌埠二中 李冬冬 蒙城一中 闞雅婷 明光中學
葉劉勝 安慶一中 段騰飛 亳州一中 劉軍 炳輝中學
陸正中 安慶一中 孫濤濤 五河一中 歐文祥 貴池中學
劉雲飛 銅陵市一中 梁學滔 五河一中 沈陽 東至二中
吳江 六安一中 王睿 蚌埠二中 黃敏 無為中學
閆冠廷 淮北一中 王子意 桐城中學 徐東方 和縣一中
李聯珠 淮北一中 陳金勝 樅陽中學 王楊 和縣一中
劉旭波 合肥一中 余潤峰 宣城中學 紀言 亳州一中
莫旭辰 合肥一中 孫文韜 郎溪中學 張偉 五河一中
周海霞 合肥六中 謝廣覺 安師大附中 趙林傑 懷遠一中
姚宇航 合肥168 羅祥寶 銅陵市三中 王衡 懷遠一中
陸浩 無為中學 邵劍波 新集高中 蔣蘇童 固鎮一中
蔡獻國 蚌埠二中 秦福明 舒城中學 榮亮宇 蚌埠二中
肖凡 宣城中學 鍾正 六安一中 汪亮亮 懷寧中學
方凌銳 南陵一中 王珅 淮南二中 劉雲飛 安慶一中
劉燦宇 靈璧一中 李憲宇 合肥一中 楊兵 宣城中學
姜濤 無為中學 查瀟渲 合肥一中 王馮傑 涇縣二中
石濤 亳州一中 王近 潁上一中 戴聰 績溪中學
張燁 蚌埠二中 王友志 太和一中 古晗 繁昌一中
陳夢鵬 馬鞍山二中 胡守新 紅旗中學 朱項陽 銅陵市一中
章敏 歙縣中學 汪士 殷匯中學 方余強 銅陵市一中
葉劍輝 歙縣中學 張醒之 青陽中學 方子健 馬鞍山二中
許飛 淮北一中 管雲豐 青陽中學 周超 六安一中
張鑫 合肥一中 阮政 無為中學 王轅鵬 六安一中
孔橋 合肥一中 楊蒙蒙 亳州一中 肖微 淮南二中
姚勇 合肥168 朱迪 蚌埠二中 李瀟然 淮南二中
李躍 肥東一中 林晨 蚌埠二中 趙琳 淮北一中
王瑋琪 天長中學 鄧滿宇 蚌埠二中 李傑 淮北一中
陳義峰 全椒中學 郝志鵬 懷寧中學 張彬彬 聖泉中學
余中 青陽中學 張有德 宣城中學 李柯 合肥六中
肖政 無為中學 李楊 蕪湖一中 樂語倩 合肥168
劉夢醒 和縣一中 高山 銅陵市一中 張冰欽 太和一中
周雨 巢湖一中 夏開心 蕭縣中學 安全 臨泉一中
張琦 蚌埠二中 王梓 馬鞍山二中 齊俊 阜陽一中
齊帥 蚌埠二中 李秦 當塗一中 王先林 天長中學
吳迪 蚌埠二中 吳一然 休寧中學 漆岳 來安中學
郭聞 蚌埠二中 姚成文 黃山一中 陳鵬 滁州中學
胡劍珅 安慶一中 張磊 聖泉中學 嚴凱 和縣二中
徐龍 宣城二中 王邵東 合肥一中 歐元肖 五河一中
尹超 蕪湖一中 高尚 太和一中 錢文凱 懷遠一中
周子堯 蕪湖縣一中 齊海燕 臨泉一中 鍾蘭雲 蚌埠二中
何帥英 南陵一中 劉暢 紅旗中學 陳智 太湖中學
李鑫 宿州二中 魏徵 城郊中學 潘志翔 安慶一中
陳安 馬鞍山二中 路安業 全椒中學 何宜東 安慶十中
費盟 當塗一中 湯健 滁州中學 王方偉 安慶二中
李嘉俊 歙縣中學 阮文 貴池中學 李丹君 宣城中學
程軍傑 合肥168 楊海東 無為中學 朱昀豐 繁昌一中
吳潁 合肥168 張凱旋 蒙城一中 夏少鵬 宣城中學
冷永強 臨泉一中 肖堯 蒙城一中 吳珂 寧國中學
陳友彬 紅旗中學 王帥 亳州一中 佘蕭寒 郎溪中學
尹暢暢 紅旗中學 羅勖 蚌埠二中 周鵬 旌德中學
張儒 全椒中學 何健 桐城中學 程成 旌德中學
李成 定遠中學 許君 懷寧中學 葉翼斌 涇縣中學
黃湧泉 廬江中學 孫倩 懷寧中學 董成成 廣德中學
盧孝文 蒙城一中 劉彥卿 安慶一中 王鑫 南陵一中
張清 宣城中學 陳峰 宣城中學 汪曉漢 繁昌一中
王金南 馬鞍山二中 劉歡 廣德中學 李碩元 宣城中學
孫昱坤 紅星中學 祝瑋 安師大附中 欒然浩 明光中學
張德安 安工大附中 潘佳偉 銅陵市三中 吳成界 繁昌一中
馮海峰 舒城中學 湯蘇安 銅陵市三中 俞曦敏 繁昌一中
沈灝 合肥一中 黃業 當塗一中 王明貴 萃英園中學
李笑宇 合肥八中 王曉波 六安一中 陳鴻 安師大附中
王天闊 天長中學 劉本俊 六安一中 吳皓 安師大附中
皮新哲 滁州中學 凌展翔 歙縣中學 倪銅 銅陵市一中
傅建平 無為中學 邱偉迪 合肥一中 周祺潤 銅陵市一中
洪祥 和縣一中 楊科揚 合肥八中 許坤鵬 宿州一職高
陳翔宇 蚌埠二中 孫星宇 滁州中學 肖長紅 宿城一中
陳涵 懷寧中學 蔣雪峰 滁州中學 胡舜華 馬鞍山二中
丁寒 蕪湖一中 耿凌 和縣一中 張子杭 靈璧中學
蔡飛 博文中學 牛浩 渦陽一中 田懷宇 碭山中學
蕭靜淵 安師大附中 胡鳳鳴 懷遠一中 丁志文 馬鞍山二中
裴文濤 銅陵縣一中 李琪 懷遠一中 饒崢 宿城一中
王為東 碭山中學 錢志祥 望江二中 竇弘志 馬鞍山二中
陳文俊 馬鞍山二中 陳曄 懷寧中學 魏凱然 馬鞍山二十二中
吳彧弓 歙縣中學 崔壘 安慶一中 何昕 安工大附中
孫博偉 淮北一中 方家裕 蕪湖一中 張彪 舒城一中
王位 太和一中 張與鵬 蕭縣一中 楊弘正 壽縣一中
常鵬 臨泉一中 武玉峰 宿州二中 李哲 祁門一中
趙帥 界首一中 孫文斌 宿城一中 魏廣恩 淮南四中
蔡波 阜陽一中 趙陽 碭山中學 李士里 淮南21中
張炎 阜陽一中 王青晨 鳳台一中 郜業麗 孫疃中學
吳風雲 和縣一中 虞海躍 合肥八中 孫立傑 濉溪中學(西區)
孫飛 巢湖一中 蒯佳林 合肥八中 劉開元 濉溪中學(東區)
方揚 巢湖一中 王玉山 太和一中 吳大賽 臨渙中學
徐佳輝 蚌埠二中 章夢如 滁州中學 伍冠雄 淮北一中
陳世聰 廣德中學 丁琦 廬江中學 陳澤宇 淮北實驗高中
王鴻偉 蕪湖一中 張夢禹 蒙城一中 王韜 淮北實驗高中
王冬 銅陵縣一中 王雷 懷遠一中 劉濤 淮北十二中
張明明 蕭縣中學 沈軍禮 懷遠一中 孔曉鳴 聖泉中學
馬金鳳 蕭縣中學 唐福星 懷遠一中 周山 科大附中
李興 屯溪一中 褚佳義 懷遠一中 段俊祺 合肥七中
劉唱暢 鳳台一中 徐桐 固鎮一中 趙冠龍 合肥168
孫利蘋 鳳台一中 劉露 蚌埠二中 黃榮軍 合肥168
胡丕丕 鳳台一中 曹陽 懷寧中學 徐明天 潁上一中
楊開源 合肥一中 產滔 懷寧中學 王龍飛 太和一中
占智強 合肥168 宋豐志 安慶一中 侯維君 太和一中
孫祥祥 臨泉一中 張仲馳 安慶一中 王玉龍 太和一中
肖電坤 界首一中 湯波 宣城二中 劉中華 臨泉一中
劉麗萍 阜陽二中 開明軒 寧國中學 馬燕飛 臨泉二中
劉奇元 天長中學 張冀偉 涇縣中學 譚冠軍 阜陽三中
汪傑 全椒中學 董升 南陵一中 李鬆鬆 阜南一中
丁磊 鳳陽中學 劉斌 南陵一中 汪園園 明光中學
古應根 無為中學 潘宇 宿城一中 李揚傑 繁昌一中
阮濤 無為中學 續猛 泗縣一中 林鑫 明光中學
許滸 和縣一中 蔣露露 靈璧一中 郭廣飛 利辛二中
何旭 蒙城一中 石偉偉 鳳台一中 洪爽 五河一中
王煜 蚌埠二中 陳傑 合肥一中 翟亮亮 明光中學
劉靜 蚌埠二中 張天 合肥八中 徐照先 鳳陽中學
丁小冰 懷寧中學 李金暘 合肥168 杜言武 定遠二中
陳武陽 安慶一中 徐昶 合肥168 李茹 滁州中學
傅聰 安慶一中 靳培峰 太和一中 江峰 殷匯中學
張煜 銅陵市一中 鄭好 定遠中學 陳佳星 青陽中學
趙一 靈璧一中 王權輝 貴池中學 桂軍敏 貴池中學
常景瑞 馬鞍山二中 楊恆 渦陽四中 錢城 貴池中學
許翀鵬 歙縣中學 謝依方 蚌埠二中 吳凱 蒙城一中
張祝平 歙縣中學 操神送 懷寧中學 汪昌明 貴池中學
楊翌光 屯溪一中 趙璨 樅陽中學 周倫 東至二中
張燈 合肥一中 秦旻 南陵一中 彭思敏 貴池中學
袁立功 合肥一中 李少鵬 南陵一中 胡斌 東至三中
沈陽 合肥168 吳文強 宿城一中 包新宇 貴池中學
陳彪 臨泉一中 程長 歙縣中學 鄭順 東至二中
馮麗婷 天長中學 楊赫 合肥一中 劉澤軍 東流中學
楊帆 明光中學 徐宇清 合肥六中 殷俊 大渡口中學
胥樹林 來安中學 朱曉傑 合肥八中 王偉 仙蹤中學
董夢旭 來安中學 劉美 肥東一中 曹永樂 無為一中
葛鍾書 定遠中學 魏雪婷 潁上一中 徐秋實 和縣二中
王慧 滁州中學 王凱 太和一中 汪琪 含山中學
徐峰 滁州中學 劉玉龍 臨泉一中 韓慧陽 蒙城一中
汪媛慧 無為中學 吳曉燕 天長中學 劉漢興 貴池中學
楊生凱 和縣一中 高天翔 滁州中學 陳爽 蒙城六中
李凱利 亳州一中 占兵 青陽中學 劉偉巍 蒙城二中
何旋 安慶一中 施斌 青陽中學 侯軍 蒙城八中
鄭孝東 蕪湖一中 陳澤志 青陽中學 王星星 利辛一中
王宏 南陵一中 羅敏 青陽中學 劉月紅 利辛二中
程斌 歙縣中學 方敏傑 貴池中學 周開春 明光中學
吳弘雨 歙縣中學 徐曉峰 無為中學 鮑士劍 明光中學
洪康凱 歙縣中學 孟坤 蒙城一中 楊曉禹 五河一中
徐耀東 屯溪一中 秦歡 固鎮一中 劉啟予 懷遠一中
洪振飛 屯溪一中 鄒冉 蚌埠二中 宋鑫 蚌埠一中
黃振興 黃山一中 陶娛 蕪湖一中 劉慕賢 蚌埠三中
萬偉爾 合肥一中 劉同與 馬鞍山二中 馬書琪 蚌埠二中
姚一村 合肥一中 曹傑 歙縣中學 何習文 野寨中學
潘鵬飛 合肥一中 章展鵬 歙縣中學 李文祥 野寨中學
趙明明 太和一中 石一 鳳台一中 董永紅 桐城八中
侯疏影 明光中學 高翔 淮北一中 王淵 太湖中學
朱國濤 來安中學 王羽 合肥一中 葛偉 太湖中學
金雷 來安中學 任長達 合肥六中 黃賢文 宿松中學
王志遠 滁州中學 朱一聰 合肥六中 金佳佳 懷寧中學
方雨康 青陽中學 王定邦 肥東一中 劉鑫 浮山中學
梅晨曦 渦陽一中 曹夢晨 阜陽一中 甘露 安慶一中
甘茜珺 蚌埠二中 塗孟 阜南一中 王君 安慶十中
張怡婷 蚌埠二中 劉旬 定遠二中 楊嘉利 安慶八中
湯明 安慶二中 李歡歡 滁州中學 馬力 合肥一中
朱荻 安師大附中 程立冰 渦陽一中 馬淼 碭山中學
何少康 安師大附中 宋殿武 蒙城一中

說明:每一等級獎項各名次由上向下單列排列,第1列完成轉第2列,即第2列首位名次在第1列末位之後,第2列完再至第三列

❷ 。什麼唱歌明星名字裡面含有丹字。(三個字)

宋丹丹,王珞丹,顏丹晨,,李斯丹妮!

❸ 姓李的女孩2010陽歷6月21日11點04分起什麼名字好聽

李佳叮(97分) 李娜婕(77分) 李婕凝(81分)
一樓:李晨(80分) 李雅馨(85分) 李曉慶(96分) 李珊(80分) 李穎慧(96分) 李姝嫻(99.5分)
二樓:李雙雙(96分) 李雙兒(96分)
三樓:李欣然(86分)
六樓:李茵娜(71分)
七樓:李倩萍(90分)
八樓:李丹明(80分)
李姝嫻,這個名字最好

❹ 遠方的家的非系列節目

說明:以下分別列舉早期《遠方的家》各集的首播日期、劇集主題、主持人、出鏡記者與嘉賓等信息。最初:主持人+嘉賓(記者時無),後來:主持人+記者
福州是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美味的小吃、古老的街道和深厚的文化,幾天下來,你就會明白,為社么勤勞富足的福州人把自己的家鄉稱為幸福之州,有福之州。 (遠方的家 2010年 第1期)
2010-12-01 大隱之地,有福之州【李紅】【亞楠】(嘉賓:喻舟&林懋達&陳風&可可)
2010-12-02 巔峰體驗—穿越極限(上)【李紅】(嘉賓:何旭東&費宣&金飛豹)
2010-12-03 巔峰體驗—穿越極限(下)【李紅】(嘉賓:何旭東&費宣&金飛豹)
2010-12-04 帶著孩子去旅行【曾湉】(嘉賓:葉亦芃&班馬&韋伶&班未未)
2010-12-06 挑戰駱駝峰 雪落半脊(上)【李紅】(嘉賓:孫斌&胡季生&周干&小熊)
2010-12-07 挑戰駱駝峰 雪落半脊(下)【李紅】(嘉賓:孫斌&胡季生&周干&小熊)
2010-12-08 京藏徒步行【王端端】(嘉賓:王興斌&黃偉&王煒&周羽佳)
2010-12-09 地道北京味兒【劉芳菲】【楊暘】(嘉賓:譚烈飛&張成鴻&朱力安)
2010-12-10 京劇大師與北京美食【王端端】(嘉賓:崔岱遠&范梅強&馬龍)
2010-12-11 國子監街【李紅】(嘉賓:舒乙&高彥&李丹)
2010-12-14 淘最上海之小吃篇【曾湉】【晨瀾】(嘉賓:黃奕&謝迦翔&林音倫)
2010-12-15 品味上海【曾湉】【晨瀾】(嘉賓:黃奕&謝迦翔&林音倫)
2010-12-16 玩轉浙江慶元【曾湉】【周雪梅】(嘉賓:黃杯)
2010-12-17 王靜的雪山之旅【王端端】(嘉賓:曹喜蛙&王靜&楊浪濤&挪亞)
2010-12-20 北京的中西味道【王端端】【楊暘】(嘉賓:雪鴻&娜蒂&阿方索)
2010-12-21 樂游天津【王端端】【全希西】(嘉賓:楊議&曹瀚天)
2010-12-22 吃美食 看民俗 逛古城【王端端】【雯卿】(嘉賓:可樂)
2010-12-23 成都古巷的美食【王端端】【邵璐&亞瓊】(嘉賓:麥建玲&邵璐)
2010-12-24 體驗特色雲南【王端端】【劉莎&李婷婷】(嘉賓:楊聰&楊榮譽)
2010-12-27 我的旅遊我做主【王端端】(嘉賓:喻舟&李陟&洪鋼&唐欣)
2010-12-28 窮游看世界【王端端】(嘉賓:喻舟&蔣敏&張廣柱&王鍾津)
2010-12-29 成都「牛」味大搜索【王端端】【周文輝&邵璐&亞瓊】(嘉賓:麥建玲&邵璐)
2010-12-30 走玩古街 吃在大理【王端端】【劉莎】(嘉賓:楊聰&楊榮譽)
2011-01-03 玩轉浙江慶元【曾湉】【周雪梅】
2011-01-04 走進貴州過苗年【王端端】【王靜】
2011-01-05 京城台灣味【王端端】【楊娟】
2011-01-06 舒乙帶您游北海【李紅】【張天陽】(嘉賓:舒乙&劉耀忠&王鑫)
2011-01-07 雲南怒江過佳節【王端端】【田川】
2011-01-10 探奇浙江臨安【曾湉】【王瑤潔】
2011-01-11 彝人製造西南美食游【王端端】【譚文穎&劉佳&袁子軒】(嘉賓:彝人製造)
2011-01-12 雪韻泉趣俏民俗 塞外古城張家口【曾湉】【李瑩】
2011-01-13 玩轉德勝門 旅遊沾喜氣【曾湉】【羅希】
2011-01-14 麗江美食行【王端端】【朱曉揚】
2011-01-17 樂游水城蘇州【王端端】【晨瀾&彭祖】
2011-01-18 天目湖美食自駕游【王端端】【朱曉揚&趙時】
2011-01-19 冬遊貴陽【王端端】【劉珅】
2011-01-20 冬天到吉林去玩雪【王端端】【廖伊梵】
2011-01-21 溫州慈溪美食游【王端端】【朱曉楊&李偉】
2011-01-24 揚州南京美食游【王端端】【朱曉楊&付琰】
2011-01-25 快樂去常州【曾湉】【袁子軒&孫付芸】
2011-01-26 冬遊煙台樂趣多【王端端】【廖伊梵】
2011-01-27 聞香識古鎮—浙江江山廿八都【王端端】【譚文穎&項鑫】
2011-01-28 蘇州上海美食行【王端端】【陳晶晶&朱曉楊】
2011-01-31 美麗湖州之旅【王端端】【王瑤潔&聞強】
2011-02-02 新派年夜飯 美味大拜年【王端端】【李瑩&羅希&周文輝&楊娟&王瑤潔&聞強】
2011-02-04 走進貴州過苗年 雲南怒江過佳節【曾湉&王靜&田川】
2011-02-05 雞鴨魚肉過大年【曾湉】【楊娟&劉珅&周文輝&邵璐】
2011-02-06 快樂走四方 尋味小籠包【曾湉】【雯卿&全希西&晨瀾&楊娟】
2011-02-09 走進貴州過苗年 雲南怒江過佳節【曾湉】【王靜&田川】
2011-02-10 雞鴨魚肉過大年【曾湉】【楊娟&劉珅&周文輝&邵璐】
2011-02-11 快樂走四方 尋味小籠包【曾湉】【雯卿&全希西&晨瀾&楊娟】
2011-02-14 賞丹霞 逛瑤寨 暢游廣東韶關【王端端】【蔡麗娜】
2011-02-15 暢游古城安徽亳州【王端端】【周雪梅】
2011-02-16 逛南京秦淮燈會—快樂元宵節【李紅】【周雪梅&李響】
2011-02-18 太湖明珠—浙江長興【王端端】【吳志斌&李珊】
2011-02-21 南雄始興客家游【李紅】【蔡麗娜】
2011-02-22 暢游北京湖廣會館【曾湉】【劉佳&李瑩】
2011-02-23 暢游歷史名城徐州【王端端】【周雪梅】
2011-02-24 暢游電影《非誠勿擾2》外景地【王端端】【彭祖&吳丹】
2011-02-25 親近大草原 體驗那達慕【王端端】【王靜】
2011-02-28 魅力五邑僑鄉行【王端端】【閻康樂】
2011-03-01 濰坊民俗之旅【王端端】【劉阿龍&陳丹娜】
2011-03-02 感受別樣海島風情【王端端】【彭祖&吳丹】
2011-03-03 暢游日本北海道【王端端】【羅希】
2011-03-04 行走晉中 品讀古城【王端端】【周雪梅】
2011-03-07 百龍舞賓陽【王端端】【李瑩&高楓】
2011-03-08 體驗特色雲南【王端端】【劉莎&李婷婷】(嘉賓:楊聰&楊榮譽)
2011-03-09 天南海北的旅遊大餐【王端端】【項暉&小虎&劉菲&葉子吟】
2011-03-10 香港美食游【王端端】【付琰&朱曉楊】
2011-03-11 魅力哈爾濱【王端端】【瀟月】
2011-03-15 浙東名鎮游【王端端】【楊娟&江鋒】
2011-03-17 南京杭州美食游【王端端】【婧欣&馨研&朱曉楊&趙時】
2011-03-18 雲南布朗族民俗游【王端端】【劉莎】
2011-03-21 羅平山水田園之旅【王端端】【周雪梅】
2011-03-22 香格里拉非常游【王端端】【覃玫】
2011-03-23 大山中的時裝秀【王端端】【楊及千&王靜】
2011-03-24 玩賭石 走邊關 七彩德宏風情游【王端端】【劉莎】
2011-03-25 尋訪東方魚皮部落【周雪梅】
2011-03-28 黑河非常規之旅—體驗鄂倫春族狩獵文化【孫天笑】
2011-03-29 古徽州尋寶記【王端端】【蔡麗娜】
2011-03-30 八方絕技耀神州【王端端】【李瑩&覃玫&彭祖&吳丹&周文輝&邵璐&項暉&周雪梅&蔡麗娜&楊娟&江鋒】
2011-03-31 賞心樂事游遂昌【王端端】【李瑩】
2011-04-01 民族風情之旅【曾湉】【王靜&劉珅&劉莎&彭祖&吳丹&蔡麗娜】
2011-04-04 聞香識寧波【王端端】【楊娟&劉晶媛】
2011-04-05 逛詩城 尋李白 暢游馬鞍山【王端端】【田川】
2011-04-06 海南陽光生活【王端端】【丁子吟】
2011-04-07 訪彝寨 轉邛海 走涼山【王端端】【譚文穎】
2011-04-08 訪烏鎮 逛新市 品美食【曾湉】【朱曉楊&趙時】
2011-04-11 茶花時節 閑游巍山【曾湉】【楊及千】
2011-04-12 尋找女兒國—瀘沽湖【王端端】【譚文穎】
2011-04-13 訪隆中 尋古城 樂行襄陽【王端端】【袁子軒&楚旋】
2011-04-14 夢回水鄉 找尋美味【王端端】【付琰&朱曉楊&李偉】
2011-04-15 賞龍脊梯田 訪黃洛瑤寨【王端端】【彭祖&吳丹】
2011-04-18 尋夢「桃花源」【王端端】【梁韾&李瑩】
2011-04-19 美在梨鄉 樂在米倉【王端端】【楊娟】
2011-04-20 春遊踏青婺源行【王端端】【李瑩】
2011-04-21 暢游永嘉楠溪江【王端端】【楠楠&朱曉楊】
2011-04-22 張家港 俏江南【王端端】【王瑤潔】
2011-04-25 地心之旅 重慶武隆【王端端】【田川】
2011-04-26 跟著乾隆下揚州【王端端】【蔡麗娜】
2011-04-27 尋養生 覓長壽 游鍾祥【王端端】【周雪梅】
2011-04-28 四海訪名師 絕活大揭秘【王端端】【雯卿&蔡麗娜&袁子軒&孫付芸&譚文穎&項鑫&李瑩&高楓&周雪梅&李響&劉阿龍&陳丹娜】
2011-04-29 神州各地特色游【王端端】【彭祖&吳丹】
2011-05-02 南北小吃大薈萃【王端端】【蔡麗娜】
2011-05-03 南陽政商文化體驗游【王端端】【田川】
2011-05-04 尋找揚州十二娘【王端端】【蔡麗娜】
2011-05-05 南陽石頭記【王端端】【田川】
2011-05-06 黔風古韻 魅力花溪【王端端】【王瑤潔】
2011-05-09 春江水暖到海安【王端端】【譚文穎】
2011-05-10 觀馬術 游農家 春遊江陰【王端端】【李瑩】
2011-05-11 劍門蜀道 尋夢三國【王端端】【楊娟】
2011-05-12 探訪北方漁獵民族【王端端】【周雪梅】
2011-05-13 游皇陵 品帝王 走讀鍾祥【王端端】【周雪梅】
2011-05-16 尋包骨真身 探驚奇綿山【王端端】【周雪梅】
2011-05-17 快樂旅途 動物拾趣【王端端】【彭祖&吳丹】
2011-05-18 西南民族風情游【王端端】【覃玫】
2011-05-19 人傑地靈畢節游【王端端】【孫遜&梁韾】
2011-05-20 望謨布依民俗游【王端端】【孫天笑】
2011-05-23 水游江南 樂在其中【王端端】【彭祖&吳丹】
2011-05-24 游韻味黃陂【王端端】【吳丹】
2011-05-25 巴蜀尋奇景 風光在險峰【王端端】【田川&楊娟】
2011-05-26 山泉佛玉 趣游鞍山【王端端】【田川】
2011-05-27 走進神秘的槍手部落—岜沙【王端端】【劉珅】
2011-05-30 美麗鄉村別樣游【王端端】【李瑩】
2011-05-31 在紅土地上撒野【王端端】【梁韾】
2011-06-01 體驗禪修文化【王端端】【蔡麗娜】
2011-06-02 揚州慢生活【王端端】【蔡麗娜】
2011-06-03 端午登蘭舟 長歌楚地游【王端端】【大丹】
2011-06-06 布依人家 望謨風情【王端端】【孫天笑】
2011-06-07 美食美景齊相映【王端端】【王瑤潔】
2011-06-08 江南四季尋魚鮮【王端端】【譚文穎】
2011-06-09 雲南鎮沅發現之旅【王端端】【吳泓甫】
2011-06-10 峨眉尋武記【王端端】【田川】
2011-06-13 跟著電影去旅行【王端端】【閆康樂&吳丹&彭祖&梁韾&周雪梅&聞強&王瑤潔】
2011-06-14 自駕穿越巴基斯坦【王端端】
2011-06-15 天然養生保長壽【王端端】【周雪梅】
2011-06-16 紅山赤水走黔北【王端端】【梁韾】
2011-06-17 尋包骨真身 探驚奇綿山【王端端】【周雪梅】
2011-06-20 游神奇貴州 賞民族風情【王端端】【劉珅&孫天笑】
2011-06-21 八閩四地訪高人【王端端】【瀟月】
2011-06-22 妙曼普洱尋好茶【王端端】【吳泓甫】
2011-06-23 景芝古鎮酒飄香【王端端】【王京京】
2011-06-24 訪文化遺產 游秀美泰順【王端端】【曉童】
2011-06-27 黟縣古村詩畫游【王端端】【蔡麗娜】
2011-06-28 桂林興安 清涼一夏【王端端】【田川】
2011-06-29 成語之都邯鄲行【王端端】【王瑤潔】
2011-06-30 夏日到宜賓來看「海」【王端端】【韓蕊】
2011-07-01 清涼過一夏 暢爽游東山【王端端】【王靜】
2011-07-04 傳奇天門山之旅【王端端】【李瑩】
2011-07-05 神秘侗寨走通道【王端端】【劉必晟】
2011-07-06 策馬遊仙境 大美喀納斯【王端端】【田川】
2011-07-07 秦皇福地 消夏之都【王端端】【吳丹】
2011-07-08 自駕中原尋「非遺」【曾湉】【彭祖】

❺ 我兒子生辰八字農歷2000年11月初1,結合生辰八字取名,小名及全名,姓李

景炫 怡軒 峰斌 紫軒,俊聰,逸傑。楓斌。

❻ 求文檔: 裸析方六岳詩歌《月夜憶家》,不少於1000字。

清末民初無為州城(今無為縣城無城鎮)人方澍,字六岳。清末民初時期在安徽頗具影響的詩人。方六岳生於無為縣福路口鐵匠崗張村。(亦有傳後成長於無城南園)少有才名。自記事後,目睹清廷腐敗、列強入侵。方六岳懷著一腔愛國之情,發憤讀書,力志報國。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舉人,名震鄉里。曾任李鴻章幕僚,兼東館塾師。後外放浙江鹽政大使。僅一年即辭職,後從教,在紫蓬山(今屬肥西縣)坐塾。民國後任中學教員。善能文,尤工詩。攀著直插天聳的銀屏萬級石階,迎著青色的天空,面對遠處無為城西南隅的芝山,北對萬里無垠的巢湖。由龍興寺地藏殿想到青陽九華山之金地(西方,我國五行之說中,西方屬金)藏,進而感到此佛教之地生來賦有的智慧和業緣,應為禮種「優曇」(梵語,無花果樹一種,意為瑞應或瑞花。見《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傳》),修慧業之地。於是興然撰聯:「萬磴聳空青,面芝阜,背巢湖,天插銀瓶橫北斗;九華浮遠翠,禮優厚,修慧業,佛居金地比南山。又由此而感故國已去,國體變更,塵寰滄桑、六道輪回,復撰聯:問故國、幾經滄桑,擾擾塵寰,盡消受、一龕燈火;嘆眾生、無邊苦惱,紛紛來去,最分明、六道輪回。」
途經白湖時,晚清後桐城派詩人方六岳有《白湖即興》詩雲:「長湖逐浪白鷺鳴,漁翁撒網網清明;岸上農婦鐮金谷,一湖春秋一耕耘。」寄託了詩人對清平世界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嚮往。
方澎歸居故里「綉溪草堂」,後被推為勸學所長,服務桑梓,直至謝世。其詩文現存有《濡須詩選》、《嶺南吟稿》、《紫蓬山志》、《巢湖志》等。刻苦砒礪,博覽群書。除了學習傳統文化外,他還刻苦研究西洋學術文化,探討富國強兵之策,推崇學以致用。且喜讀西歐文學作品,以了解異國風土人情,歷史掌故。 在讀萬卷書的同時,方六岳還遍歷名山大川,廣交南北賢達。與《三字經》注家李丹叔、兩湖名家《書目答問》著者張之洞、陸蘭孫以及《廿四史演義》和《幼學瓊林》等書作者蔡東藩等,交往甚契,時常把酒論國是,鴻雁遞家常。 晚年積極接受新思想的影響,始終與進步人士保持接觸。1913年3月中旬,客寓安慶期間,曾與陳獨秀、方倫叔、徐鐵華等,時集「飲酒閣」長歌賦酬,縱論國計民生。當時無為縣有方六岳、盧樂山、程幼伊、盧秋浦和李從龍等,號「芝山五子」,經常聚首唱和,切磋詩藝,增進學識與友誼,聲名傳於省內外。
方六岳曾在清末本城塾師湯左廷門下受業。在老芝城景福寺中有湯左廷所撰楹聯:「結成香國因緣,幾世從修,還本來面目;參破禪林法界,一塵不染,現真個頭陀」。(註:香國乃佛國名。據《維摩詰經》載,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界一切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
方家世代書香,方後高謹遵祖訓,有儒雅之風,又宅心仁厚,即使身處逆境,依然不改初衷,在右派難友中廣受尊敬。方後高 (1933年生於無為縣)談及曾祖方六岳,為清末孝廉,名詩人。當時清朝名將聶士成在山海關下修一茅亭,欲求一副能與山海關匹配的楹聯,方六岳得知後,即撰「題山海關聶軍門士城新築茅亭聯」:「乘三軍講武余閑,蒔雜花數本,種寒菜滿畦,天末唱刀環,九塞澄清靖桴鼓;是萬里長城盡處,坐遼海高峰,問秦時明月,樽前語羌笛,一亭春好占榆關。」同鄉重臣李鴻章曾來山海關,囑隨從幕僚,各擬一聯以進,均不愜意。忽見方六岳聯,喜甚,尤為賞識,乃贈以三百金。李鴻章聽說作者是無為人,更有同鄉之感,於是一回京即派專人禮聘方六岳至其府邸擔任其長子李伯行的塾師。六岳後人每津津樂道其事,知不虛妄也。此聯一出,即傳遍天下讀書人。被名報人嚴獨鶴先生譽為天下第一名聯。儒生方六岳被李鴻章譽為「皖城狂生」。......方六岳在李府教書幾年,因看不慣京中惡習,堅辭教職;又因李鴻章愛才心切,薦官浙江鹽務史,亦不習慣官場迎來送往,終負笈歸里,擇地無城綉溪西畔,建寓所兼塾館名「綉溪草堂」,自號「綉溪遺叟」。
「浮翠山房」過去就在縣城西南隅,綉溪公園南側,是方澍的故居和塾館。原建築今部分猶存,但已成民宅。有花廳、學屋、屋室,皆有方澍自寫楹聯。花廳聯「浮雲蒼狗,譬時局以翻瀾,泡影幻乾坤,我自忘機羨魚鳥;翠黛妝螺,銜遠山兮半形,綉溪好風月,天開美景賽蓬瀛。」意說,白雲蒼狗時局亂,翻滾波瀾虛幻機,泡影無情俗浮塵,自鳴忘擾賞蟲魚。忘卻計較巧詐心,自甘恬淡無爭與。青綠翠黛芝山影,螺形山巒蓬瀛徐。因為花廳住室走廊微小,有狹長而低的坐卧用具。花廳一壺酒,高歌引長嘯,方澍不免花廳自鳴聯「半榻隱城闉,每從杯酒余閑,數世界名流,我輩是如何人物;一庭好花月,且喜塵氛不到,盡草廬歌嘯,此間有無限風光。」
花廳的側邊就是方澍教授學生之處,即塾館,楹聯「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倒樽前。」長江上游,從四川奉節縣至湖北宜昌市一線,重岩疊嶂,無地非峽,就其中最險者三處,稱為「三峽」。三峽所指,歷來說法不一,歷代說法不一,今以矍塘峽、巫峽、西陵峽為三峽。方澍性情好癖,閑雲野鶴,特立獨行,吟詩作對之孤鴻世外人。遂自聯雲「此地獨少佳趣,但山間明月,江上清風,便是天然詩料;先生果何許人,有世外孤鴻,雲中野鶴,也能狀以癖情。」
方澍的居室有他自寫楹聯「學仲蔚、小隱蓬蒿,任他蠻觸紛爭,好將蠹簡作田,管城作耒;緬陶潛、高居栗里,聽彼風塵擾攘,只得裁花為服,剪葉為冠。」明代俞允文,字仲蔚,年十五,作《馬鞍山賦》,長老異之。嘉靖中為諸生,年未四十,即棄舉子業,專力於詩文書法,著有《仲蔚集》。晉代大詩人陶潛,字淵明曾居住在今江西九江市的南陶村西之「栗里」。《莊子·則陽》中有「蠻觸紛爭」典,指由於細小之事而引起爭端。「管城」是筆的別稱,亦作「管城子」,曲出韓愈《毛穎傳》。「耒」為原始的翻土工具,形如木叉。風埃昏暗世污濁,歸野陶潛避紛塵。不為細小引爭端,隱學仲蔚詩書寧。後來,在浮翠山房的廳堂里,懸掛有清末無為才子丁菊痴挽山房主人方澍聯「憶公跌宕少年揚,長揖傲王侯,豪氣博、台海榆關以外;惟我獨深文字感,騷壇失詩伯,吟魂戀、芝山綉水之間。」(《挽方公六岳聯》)方澍曾在台島及渝關一帶做過官。榆關一在河南中牟縣南,一指山海關。行為跌宕無檢束,詩壇詩伯領騷壇。後王鶴天也有聯「一代詩名儕五嶽,十分春色到雙溪。」
塾館開學後,本縣、鄰縣青少年慕名投其名下的絡繹不絕。方六岳治學嚴謹,注重學術、品德與氣節的教育,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故深受學生喜愛。學生中尤以後被胡適稱為創辦中國白話報的「開山老祖」的李辛白天資最為聰穎,勤奮好學,因而特別受到方六岳的鍾愛。一日,方六岳將自己的舊作《綉溪歌》抄給學生閱讀:「澄波起夕陽,一碧風波盪;轂紋細細生,水禽沒淺浪。劃然雙鏡平,小橋通溪漲;揮手送斜陽,坐邀明月上。月光倒水長,玉蟾才一丈;溪邊老圊家,開門對溪望。」李辛白拜讀之餘,深受感染和啟發,遂作《呈六岳師》一首:「輕煙漠漠雨疏疏,如此湖山畫不如。添取草船環翠閣,人間哪必有西湖。」方六岳看後十分欣賞,定為范詩,叫學生傳誦。
戴扶青(1908年生於無為)少年時得宗祠資助,曾在縣城晚清舉人方六岳門下讀書,學成後在當地辦鄉學。
原「清代無為州衙」(民國元年,即一九一二年始改縣。原址在二府地,即原大江電影防火牆和老城中心菜市場一帶。清代咸豐年間毀於兵燹,旋即在十字街東重建。抗日戰爭中被毀,現在的無為飯店東部即為原址。)曾有方澍撰贈新任知州章維藩之聯:「地重米襄陽,至今綉水清泠,如見冰心映秋月;家鄰包孝肅,共此巢湖灌注,須教鐵面帶春風。」米芾是襄陽(湖北襄樊市)人,故世稱「米襄陽」。米公祠現國中只有兩座,另一座在米芾故鄉湖北襄樊市樊城西南隅。宋代米公祠及寶晉齋中所藏,早已俱毀。現存建築是清代在原址六畝田畔重修的。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在祠內建成圖書館,由縣勸學所(相當於教育局)所長方澍兼任館長。一九四九年後圖書館有擴大,後米公祠即在圖書館大院內。近年米公祠又加修繕擴建。一九八一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3年,鄉人公推方六岳因為桑梓文化教育效勞之力,就任勸學所所長,不久組織參觀團往江浙觀摩,次年在無為首設圖書館為民眾服務。
無城西門內有個「劉園」聯:「垂柳碧胡鬖鬖,庭院日長消宿酒;曲橋紅艷艷,園林春去惜余花。」(鬖鬖下垂貌,行吟扶手杖。杯酒醉心綠,隔夜猶酒意。)為方澍所撰,是劉體乾的公館和花園,通稱「劉家花園」。劉體乾,是清末四川總督劉秉璋之侄,曾任海關道,雄於資財,當時稱「西劉」,與其叔「東劉」,並稱無城「二劉」。園於抗日戰爭中廢毀,原址今為縣汽車運輸公司所在地。...... 1926年,北伐軍團長陸學文來無為拜方澍為師,住西門留園,後得上峰密令,將前清四川總督劉秉璋在無為劉公館家藏《古今圖書集成》四千餘冊,命士兵用大布袋捆裝,劫往上海。消息付出,無為地方人士一致要求方澍出面打電報追還原物。不久陸學文復電,允許作為私人禮物歸還。方澍遂派高子欽去上海領回,陳列於縣圖書館之內。
1926年3月,方澍七十壽辰,由王鶴天、李辛白領頭發起為方公祝壽。李辛白此時任北京大學出版總主任,特地從景德鎮定購壽碗一千隻作為壽禮。該碗底部打一「壽」字,外面印有李辛白書的「古稀大慶」四字,下署「民國乙丑年年小陽日蟺綉溪夫子七十千秋贈品——受業李辛白敬獻。」壽誕那天,本縣、鄰縣及遠道而來的祝壽學生四十多人,宴罷都贈給壽碗作紀念。
方澍壽誕前夕,方府根據民風土俗辦了五桌「暖壽」酒。開席前,方澍端坐上方,諸學生行了叩拜託。禮畢,李辛白臨時提議王鶴天(1879—1943,早年名活天,後名鶴天,字汝通。祖居無為城裡,父鼎臣,執教塾館,為人剛毅正直,素為鄰里稱頌。王鶴天幼時隨父破蒙,穎悟過人。青少年時代立雪於古文學大師方六岳門下,受到方公道德學問的良好熏陶,奠定了學識和品格上的優良基礎)獻壽聯。王鶴天略一沉吟,即脫口而出一聯《祝六岳七十大壽聯》:「一代詩名齊五嶽,十分春色到雙溪。」頓時贏得滿堂喝彩。
1930年1月,方六岳不慎感受風寒,病生逝世,終年74歲。此後,李辛白經常前往草堂看望老師遺屬。李辛白曾作《過先師綉溪草堂》詩:「綉溪溪畔柳絲絲,人去堂空燕子知。一路斜陽半城水,白頭誰與話兒時?」
無為米公祠「拜石亭」即為晚清浙江鹽運使,甲科舉人方六岳手書,爾今亭雖不存而亭匾尚在。(註:米芾知無為軍期間(900多年前),為官清廉,勤政愛民,勤於書法,酷愛賞石。米芾離任去世後,後人為紀念米公,於米公軍邸的米芾的書房「寶晉齋」故處建造「米公祠」,將「石丈」立於「墨池」南側。徽宗南渡,「米公祠」毀於兵燹,「石丈」沒於土中。時至清朝嘉慶年間,朱君麟將「石丈」移至公廨(官署),並建「拜石亭」一座。三字。)
清代廬江劉聲木《萇楚齋隨筆》中《李太白酒樓聯語》:
昔登太白酒樓,見一聯雲:「我輩此中惟飲酒,先生在上莫吟詩。」嘆其運化之妙,雲雲。語見嘉興吳澹川明經文溥《南野堂筆記》中。聲木謹案:此聯不特語妙,實亦閱歷有得之言。無為常曙東茂才師必森告予雲:「光緒某年,同邑方六岳孝廉澍,偕友人七八人,應江南鄉試,阻風採石。燕子磯上有一寺,中有一樓,專供奉唐李太白神位。孝廉偕友人登山入寺,放言高論,又平日自負詩篇書法皆佳,自攜筆硯往題。適寺中有新堊之壁,題詩其上,墨瀋淋漓,字大如拳。詩後復有記,謂千載後必有知音者。寺僧心雖甚惡之,然無如之何也。不意正筆飛墨舞之際,忽一老僧自後出,睥其詩字,笑謂之曰:『方先生自謂詩佳,無人能識,我想太白先生在上,必能識得先生詩也。』孝廉聞之怫然。同人皆謂無故受僧人揶揄,共為不平,終亦無如之何也。」雲雲。乃知太白酒樓一聯,真不為無見,誠喚醒痴人之妙諦也。
在無為季氏宗譜《先大父雲亭公行略二十世》涉及「邑中孝廉方君六岳」:
大父雲亭公,諱光義,即煥。柳塘公次子也。幼勤學,不荒於嬉,鄉先輩無不以大器目之。成童後,丁母艱兼遭兵燹,遂棄舉子業,佐曾祖治家務,先意承志,族黨以孝稱。公昆仲三人,伯大父早世,與季大父同居,友於甚篤。析爨時,房產器具悉聽自擇。有卜式風。公自有恨書未成,嚴庭訓。雖避亂他方,寄身檐下,猶攜吾先考口授之,先考始獲早年入泮。同治初,我族續修家乘,眾推曾祖為總理,公代其勞三年蕆厥事。曾祖去世,公克繼前徽,凡修祠宇、挑祖塋、厘祭產、散學費諸端,非止任勞任怨,且解私囊,至今口碑載道。其於整家規和鄰里排解紛難,猶其淺焉者也。公性朴實,喜勤儉,不愛繁華。先居州城之東隅,後恐家人染市井習,移居故里,村名「課芸荘」。基五畝許。周圍土牆竹園,樹木業雜,開塘養魚,耕田治食。草屋數十間,名其左曰:「小月當書屋」,右曰「耕讀草堂」,邑中孝廉方君六岳屢過其廬,額之曰:「修然塵壒」。公暇時,好植名花修竹。每當盛開時,集名流賞花醉月,博奕行吟,極一時風雅之盛,而與齊瀛仙、翟梅溪、沈冶台、湯左廷諸前輩往來最蜜。皆題公之怡景園,玉照圖詩。甚伙客去後,課諸孫讀。於鰲及長,兄承尤殷,黎明呼而起,卽授讀。亦自手不釋卷,至夜靜無倦色。鰲輩偶惰,率領游戲園中,以舒其志。並談古典,使之樂聞。其教法之善有如此。公性好施與,岳父於公彬故後,祧孫敬謙。貧不能娶,公贈幣焉。岳母鄭年老無依,公迎養之,及歿葬於宅之東阜。長姊適謝,老而貧,公給薪米,具棺木養生送死,至老弗哀,其高誼又如此。公有知人之鑒好善惡,惡雖未形於色。而里中子弟每因公之喜怒,勉為良善。公之懿行,鰲誠難道其萬一。謹卽所知述之簡末。
孫男嗣熬謹述
方六岳氏還拜撰並書《無為季氏三房分之大房分家譜序》與《渭清先生行述二十四世》:
《季氏譜序》:惟孝格天,感鬼神,開金石,召風雷,其大者。史傳所紀,亘古為昭。其次,和雍翔洽於一家,厚德蒸被於一鄉一邑。嘉祥懿美遠貽予子孫,以無疆之休而可以保世滋大,況幽光爵而愈久其發揚,眾愈奇發而為金章紫綬。八騶凄戟昡赫,庸俗人之耳,目一時而已。所以報仁孝者猶淺,必有文章才雋。魁壘之士,問世之英,拔出一時,或台或丘,或先或後,傳令名光宗族文苑藝林,觥觥不朽以彼易,此孰得孰失?與吾濡季氏系出魯季友,姬姓之後。舊譜所雲:始出齊魯,宦遊中州,歷漢唐迄宋,有圖南公者為宋刺史,隨高宗南渡,過金陵,止全椒,過濡須。劉氏欲起義,旅規復汴京,招致刺史合謀進取,既至劉氏敗,遂留。吾濡須土,田廣袤而腴沃,風氣質良,人民樸厚,有終老之志。故以圖南公為濡須始始遷祖,自是厥後,亦葉代興,枝條暢茂。數傳而後有元禮、子成、庭椿三孝子相繼而出,又數傳而尾孫、叔房二詩人接踵而生。至前清而大正、岩山諸公,眾以三孝子名世,或稱三孝子、二才子,先後六孝子紀之志,垂祀之郡、縣、鄉,賢言者嘖嘖歡羨,以於議吁盛矣,偉矣。自圖南至於今,閱七八百年,其中雲礽代嬗,瓜衍椒聯,推吾濡巨族。蓋族大則人眾,人眾則居散,居散則情離,而欲疏者親之,離者合之,此歐、蘇諸君子所為,兢兢究心於譜學也。古者氏族,掌於官天府版,籍稽民數而已,生卒年月不繁焉。宋以後譜學始大發明,賢人君子得以伸區區敬之心者,重賴有此季氏譜,盈篇累篋,幾於等身。其先世厘為三分,力易施工。亦易蕆三分告成,匯為全牒。分者以別支,全者以合脈,法至善也。夫世風涼薄,兄弟鬩牆,操戈同室矣。且抑聞季氏八世同居,其和睦祥善之氣,溫藹敦厚之誼,流風余韻,延及子孫。所以孝子才人一門,競垂文章,潤色輝映。千秋信乎,「明德之後,必有達人。」吾知始遷之圖南公陰德,醞釀非偶然者,故卿相可以代興,孝子才人不可以世及。觀於季氏,為之歡美不置矣。頃漸東老友攜舊譜末征序於余,余系其族人士踴躍,激勸勤始勤終,因述其概略如此。
前清光緒甲午科舉人浙江鹽大使方澍六岳氏拜撰並書 民國丁已年十月吉日
《渭清先生行述二十四世》:人生末季,其上者以機智干謀致通顯,次亦勤奮能事博名譽。阜室家鄉黨稱之,官司信任之,遠近無間言,是即庸中佼佼者矣。下焉者,德薄能鮮,疲恭自敗,而不能令不受命。悠悠忽忽,既無志以求自立,復無片長末技以瞻其身。嗚呼!是天下之敝人而已矣。季子藻元,幼從巡警教練所畢業。前清宣統元年,任本縣警務公所廵長,三年升充本所稽查兼全縣災民戶口調查員。是年十一月,遞升本縣一區巡官。民國元年,改充城區區員,二年升充一區區長。嗣於五年一月,經李巡按使依新官制,改委縣警佐咨部注冊,兼辦城區分駐所事務。而民國元年,於一區廵官差內,曾辦本縣沿江永成堤等處搶險工程。事竣,派駐黃雒河防緝幫匪,獲要匪有功。四年一月,於城區區長差內,經本縣各公團以辦事得力臚列成績陳縣,轉詳內務部,核給二等三級警察獎章。是年,縣委查屠宰稅得力,又由縣詳前廵按使,核給三等獎章。查辦事竣,即充屠宰稅徵收委員,今仍兼斯差。五年四月,本縣組織警備隊,委充隊長。八月撤消,仍供原差。七年一月一日,縣委兼代警備隊長。以上歷有成勞,遇事敢為無少退,葸鄉父老稱其勤。能上下和輯,遠近無怨謗。況生際亂世,人情萬變,處置相安,桑梓平悅。吁!亦難矣。時正年力富強,力興未艾,立名譽,長室家,吾未易測其所至也,今其族譜將蕆事,余為贅言,因臚序其事。贊曰:繄造物之造萬物兮,以人為最靈。人有巧拙靈蠢兮,斯富貴貧賤之分形。渭清生而機警兮,能同座而無忤。短小而精悍兮,鄉黨悅其善處。金躍冶而稱良兮,錐處囊而脫出。純鉤之劍,不可以苴履;跅馳之馬,無銜勒之善術。惟中材自繩以就範兮,斯無施而不可。御軍士而無讖嘩兮,足以克敝而致果。藩虎兕而阱蛟螭兮,縱橫進退之權其在我。卜他年擁牙璋而專聞兮,壯軍容如荼火。父老希望有成兮,謂摻券其如左。
前清甲午科舉人浙江鹽大使方樹六岳氏撰
濡須,今安徽巢湖市無為縣之區域也。經數次多方尋根問祖,於當地宗親處尋劉氏光裕堂露字型大小族譜一份,此譜於民國十年六修,全卷分24冊。譜序由清光緒恩科舉人、浙江鹽大使、姻親方澍(方六岳)所書。
在邢容欽遺著《無為舊聞瑣話》有《秋浦文章六岳詩》:
清末孝謙方六岳、盧秋浦,名士也。六岳諷詠詩什,噴玉唾珠;秋浦灑翰陳敘,奮藻摛英,俱稱於時。故有「秋浦文章六岳詩」之譽。......六岳詩集未梓行,而民間傳抄甚多。據方時生君雲,縣圖書館藏有抄本。方時生君,六岳之孫也。陡溝小學許謀成校長有家藏抄本之說,惜未親睹。余亦曾有手抄殘本,字跡粗劣,不知何人所抄,已毀於「文革」中。....《無為古今對聯》有方六岳《挽兒媳雙亡聯》:「孀媳昔無依,三載孤燈憐隻影;亡兒今有泮,一輪明月照雙魂。」《題陳氏書房聯》:「東井星常聚;南洲榻尚懸。」
清末民初的無為著名詩人方六岳(名澍)就著有《濡湏詩選》(二卷)和《嶺南吟稿》(四卷)。
《友聲吟集》十六期發表了他《濡湏詩選》中的兩首詩:「東風吹雨復吹晴,一路梅花馬上迎。向晚波光吞遠樹,隔江山色壓孤城。高樓見月思兒女,異地逢人亦弟兄。一片歸心流水急,乍聞鄉語便關情。」(《鋼城道中》)「故人家在水雲鄉,風景蕭然天一方。遠近山懸濃淡碧,早遲稻吐淺深黃。農夫荷笠歌秋雨,牧子垂鞭唱夕陽。向晚獨行村落外,涼煙淡月助詩狂。」(《過故人庄》)。
在《嶺南吟稿》中有《啖荔枝》:「增城掛綠世所奇,稟精受氣維震離(2)。時方落實置監守,達官乃為口腹私(3)。一顆價值千銅錢(4),同心之合五色絲。我正客粵況難得,過此以往誰復知(5)。居湖五月荔枝熟,捆載而來西山陲(6)。牟尼光搖露沆瀣,瓊瑤彈綴風離披(7)。紅雲吞吐齒激激,赬虯大小珠壘壘(8)。單裹玉膚薄羅滑,香凝冰骨星球垂。初似貧人望屬饜,粗糲一飽甘如飴(9)。郡中佳植細品次,獲此便足他何為(10)。扶荔宮中長荊棘(11),百株遷地同枯萎。守吏坐株且數十,視人如草良可嗤。厥後紛紛傳驛堠(12),紅塵飛騎爭走馳。楊家妃子一展笑,道旁暍死悲枕屍。不詳之木此為最(14),賈害何異傾城姿(15)。即今鐵艘駛江海,一日千里貢玉墀(16)。猶言遠物不足寶,嗜好淡泊真忘飢。東坡願作嶺南人,我亦北望歸遲遲。
【注釋】
(1)方澍:清末人,著有《嶺南吟稿》。
(2)震離:均八卦名,震象雷,離象火。兩句意思:增城掛綠是世間珍稀品,因為它稟受南方炎熱氣候之故。
(3)兩句說,當果實可以摘采時,便有人監守著,這是達官貴人為自己的口福私利。
(4)千銅錢:一千枚銅錢,當時相當一兩銀子的價值。
(5)兩句說:當時我正在廣東作客,難以得到掛綠,錯過了這個時機,以後誰知能否再有機會得到呢?
(6)兩句說:在潮州五月間正好荔枝成熟,在西山那邊載有許多荔枝。
(7)牟尼光、瓊瑤彈:俱荔枝名。瓊瑤彈小如彈丸而無核,有梅花香,出程鄉(今梅縣)山中。露沆瀣:《楚辭.屈原.遠游》:「含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注引《陵陽子》:「冬飲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
(8)紅雲:指荔枝。吞吐齒激激,描寫人們吃荔枝的情景。赬虯:赤色的龍。指荔枝。
(9)饜:滿足,粗糲:粗米。兩句意思:好似貧窮的人,有粗米飯吃便滿足了。
(10)郡中:一郡之中。這兩句的意思:品嘗潮州佳品已滿足了,何必追求其他。
(11)扶荔宮:評注見嶺南荔枝詞(三)
(12)厥後:以後。全句:以後各朝代紛紛使用驛站,斥堠,馳馬飛奔運送荔枝。
(13)這兩句的意思:楊貴妃一笑,不知多少人暴死於路旁。
(14)不祥之木:這里指荔枝。作者未能認識上述悲劇系統治階級貪婪所引起的,反而怪責荔枝,是倒果為因的說法。
(15)賈害:自招災禍。這句的意思同上句一樣,認為傾城姿是自招災禍。
(16)鐵艘:指現代輪船。玉墀:玉石台階。這里指皇帝宮殿。
(17)北望歸遲遲:向北遙望家鄉,遲遲不願歸、暗示對荔枝的留戀。
附《嶺南荔枝詞(三)》(譚瑩)(1):扶荔宮中扶荔生(2),武皇移種自多情(3)。奇花異果原難得,扶竹扶桑枉並名(4)。【注釋】(2)《三輔黃圖》:「漢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宮,自交趾移植百株於庭,偶一株稍茂,然終無果實」。(3)武皇:漢武帝。(4)《丹鉛總錄》:「此荔生日,扶荔者亦若扶竹扶桑雲。」荔枝的珍奇美味,引起漢代帝皇的喜愛,漢武帝浩費大量人力物力移植於長安,終無結果。這首詩對此加以諷刺。

❼ 爸爸姓李,媽媽姓成,是個男孩,取什麼名字既大氣又好聽啦

寶寶取的名字:李丹明
取自名句:千古丹心明日月;一身正氣寫春秋。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李丹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