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別人對李白在馬鞍山的評價

別人對李白在馬鞍山的評價

發布時間:2021-10-03 17:44:19

㈠ 李白描寫馬鞍山的詩急需

1、《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天門山雄踞蕪湖市北郊長江畔,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而天下聞名。天門山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之並稱。

2、《夜泊牛渚懷古》——唐代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譯文: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游雲。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懷想起東晉謝尚將軍。我也能夠吟哦袁宏的詠史詩,可惜沒有那識賢的將軍傾聽。明早我將掛起船帆離開牛渚,這里只有滿天楓葉飄落紛紛。

3、《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唐代李白

周子橫山隱,開門臨城隅。連峰入戶牖,勝概凌方壺。

時作白紵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當其得意時,心與天壤俱。閑雲隨舒捲,安識身有無。

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攜上清都。

譯文:周先生隱居在丹陽橫山,開門就看到秀麗的丹陽。連綿的山巒圍繞周圍,壯觀的景色勝過仙鄉。有空就寫詩作曲,來了情緒就在丹陽湖上高唱《白紵詞》。丹陽湖水清秀盪漾,遠勝過東海浩盪的感覺,水光山色與菰蒲草共顯嬌嬈。

當你得意之時,心靈與天地融合在一體。任天上雲卷雲舒,看世界人來人往,哪裡還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身不在,痛苦何在?你身懷美玉而不露,心有高才而不顯。如果我們學道成功,就一起攜手游覽仙山瓊閣。

4、《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唐代李白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

譯文:自青蒼色的大江逆流而歸,行至白璧山賞玩秋月。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陰之雪般皎白令人興發。隱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賈買賣人忘記了早晨出發。揚帆再行來到天門山,回頭望去牛頭渚已被掩沒。

大江長啊季風按時吹來,太陽升起夜霧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卻未見面,不能共同欣賞奇景相隔如胡越。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願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5、《橫江詞六首·其六》——唐代李白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譯文:橫江之上經常月暈起風,整日籠罩在風霧中,江里的海鯨東向,百川倒流。波濤大浪一起,聲勢浩大,三山都會被之搖動,橫江水勢湍急,千萬不要輕易渡江,如果輕易而渡,將會有去無回。

㈡ 對李白的評價

各大文人對李白的評價: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

辛棄疾:「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賀知章:「謫仙」(《本事詩》)。

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後》)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楊升庵:李太白為古今詩聖。(《周受庵詩選序》)

(2)別人對李白在馬鞍山的評價擴展閱讀:

李白的著名詩作: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寫詩人在舟中所見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懸著半輪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動著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寫靜態之景;次句是俯視,寫動態之景。第三句寫出發和前往的地點,第四句寫思念友人之情。全詩連用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語言自然流暢,構思新穎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顯示了青年李白的藝術天賦。

【2】《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4】《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㈢ 名人對李白的評價

餘光中:尋李白餘光中: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里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里去

追尋古典的精靈:讀餘光中《尋李白》
中國詩人歷來有寫詠史詩的傳統,面對歷史上的名人或江山形勝而發思古幽情似乎是中國詩人的一個偏好。因此,在中國古代,有名的詩人幾乎沒有沒寫過詠史 詩的,也留下了大量佳句名篇。這一傳統在現代詩中並沒有斷絕,不僅沒有斷絕,而且在一些優秀的詩人筆下得到了發揚光大。其中,餘光中無疑是一個合格的代 表。
他的這首《尋李白》就應該屬於詠史詩的范疇。餘光中將有關李白的歷史記載和野史傳說,以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化成自己的詩句, 詩中有述有論有抒情有感慨,四者結合得渾然無跡。但這首詩的高明之處還在於,餘光中是以李白的詩歌風格在寫李白,如果我們忽略詩歌語言上的古今差異,僅就 其內在神韻看,這簡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話版。
餘光中寫李白的詩一共有三首,除了這首《尋李白》,他還有《戲李白》、《念李 白》。題材雖一,但特色各異,從中可見餘光中對李白其人其詩的仰慕。而余本人的作品亦因此而大有李太白之風。本詩以李白失蹤開篇,以李白乘風歸去終,因 此,尋李白便成為全詩的主調。在淋漓盡致的傾訴中,讓讀者充分領略了作為詩人的李白的不凡的風度、獨特的氣質、飄逸的胸懷、灑落的心神,讓人千載之下,如 獲見之。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情、李白的抱負、李白的奇異、李白的痛飲、李白的失意、李白的永恆的價值,都在這短短幾十行詩中表現了出來。餘光中的奇思妙 想還表現在,他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寫,一方面是詩人李白的世界,一方面是千年之後餘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圓融幻化,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馳騁, 任意揮灑,從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種多層次的美。避免了平面化、簡單化的弊病。
餘光中的作品中也有幽美纏綿的愛情詩,也有低回婉轉的 愛國詩章,但縱觀他的詩歌創作,還是以豪放取勝,這首《尋李白》可為代表。開篇如天外飛仙,突兀而至,神奇而美妙。接著,以一種讓人透不過氣來的語言密 度,順流而下,又曲折往復,構成詩的主體,結尾則飄然遠引,餘音繞梁,讓人一唱三嘆。特別是中間部分,既自由抒展,又迴旋跌宕,其藝術表現手法已達爐火純 青之境。
餘光中是一位民族意識和傳統意識都很強的詩人,他的詠史詩大多在省察傳統,但這種省察是帶著深厚的現代意識的,這使他的 詩,詠史而不泥史,懷古而不復古,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的結合。他曾在《蓮的聯想·後記》中說:「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 族的記憶,等於在對鏡自鑒。這樣子的歷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作解讀《尋李白》的一把鑰匙。

㈣ 李白的墓為什麼在馬鞍山

李白在晚抄年(60歲)病困交加,投奔到馬鞍山當塗的族叔李陽冰門下,一年後就因病故世,所以就在馬鞍山當塗的龍山建墓安葬的。

直到解放後的60年代才被民眾發現,但是棺槨已經遺物,只有一「李墓」的磚石;後經考古界考證才認定馬鞍山當塗的,是古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墓地。

㈤ 李白與馬鞍山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游蹤遺跡一覽表

牛渚·牛渚磯 在市區西南公里濱江處 又稱採石磯
姑孰·姑孰溪 在當塗縣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當塗縣城東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謝公山、謝家山
黃山·陵歊台 在當塗縣城北2.5公里 又名黃江山、浮丘山
天門山 在當塗縣西南15公里長江岸邊 又稱東、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莊區前楊橋南 又稱棗子磯、人頭磯
白壁山 在市區西南濱江三峰處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區慈湖鎮西北2.5公里濱江處 又稱慈姥磯、鼓吹山、貓子山
橫山·石門 距當塗縣城東南30公里 又稱橫望山、隱居山
白 山 在當塗縣城東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龍 山 在當塗縣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傳為桓溫宴遊之處
靈墟山 在當塗縣城東15公里 傳為丁令威得道飛升之處
丹陽湖 在當塗縣城東39公里 古為丹陽、石臼、固城湖
橫 江 天門山下游轉北橫流之江段 又稱楚江、西江
橫江館 在採石鎮濱江津渡處 又稱採石驛、皇華驛
化城寺 在當塗縣城向化橋西禮暴風驟雨坊內 又名萬壽寺
清風亭 唐在化城寺內,明移建謫仙樓後 現亭為粹然亭改建而成
謝公宅 在當塗青山南小市 為謝 築宅
謝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頂 又稱謝氏山亭
謝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謝公宅
謝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為謝 所築
恆公井 在當塗白 山上 又名飲馬泉,為桓溫所築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橋上 俗稱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龍山、採石三處 今尚不能確指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所作詩文一覽表:
1 望天門山 開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懷古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開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天寶七年(748)
4 贈丹陽橫山周處土惟長 天寶九年(750) 一作天寶六年(747)
5 白 辭三首 天寶九年(750) 一作開元十三年(725)
6 題東溪公幽居 天寶元年至九年
7 橫江詞六首 天寶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還後
8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天寶十三年(754)
9 當塗趙少炎粉圖山水歌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十二年(753)
10 登黃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天寶十三年(754)
12 陪族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二年(743)
13 贈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裘歌 天寶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間作
15 姑孰十詠: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天門山 分別作於天寶後期至上元、定應年間(756—762) 從《十詠》中所寫春山、夏蓮、秋澗、凋柳看,並非一時之作
16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寶應元年(762)
17 春日獨的二首 寶應元年(762) 一作開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歸石門舊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十三年(754)
20 覽鏡書懷 寶應元年(762)
21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六年(744)
23 江上秋懷 寶應元年(762)
24 田園言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5 九日龍山飲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7 游謝氏山亭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8 古風其五十九惻惘泣路歧 寶應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臨路歌 寶應元年(762)
30 笑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2 天門山銘 寶應十三年(754) 一作天寶後
33 化城寺大鍾銘並序 天寶年間 有作天寶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天寶十四年(755)
35 春於姑孰送趙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當塗李宰君畫贊 寶應元年(762)

㈥ 李白的簡介及李白與馬鞍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回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答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一、李白與馬鞍山之李白詩文遺跡釋考 。。。二、李白與馬鞍山之歷代碑序賦記輯注
三、李白與馬鞍山之歷代詩歌詞曲輯注 。。。四、李白與馬鞍山之當代李白研究文選

㈦ 能詳細給我講講李白在馬鞍山都發生過什麼歷史事情嗎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游蹤遺跡一覽表

牛渚·牛渚磯 在市區西南5公里濱江處 又稱採石磯
姑孰·姑孰溪 在當塗縣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當塗縣城東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謝公山、謝家山
黃山·陵歊台 在當塗縣城北2.5公里 又名黃江山、浮丘山
天門山 在當塗縣西南15公里長江岸邊 又稱東、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莊區前楊橋南 又稱棗子磯、人頭磯
白壁山 在市區西南濱江三峰處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區慈湖鎮西北2.5公里濱江處 又稱慈姥磯、鼓吹山、貓子山
橫山·石門 距當塗縣城東南30公里 又稱橫望山、隱居山
白 山 在當塗縣城東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龍 山 在當塗縣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傳為桓溫宴遊之處
靈墟山 在當塗縣城東15公里 傳為丁令威得道飛升之處
丹陽湖 在當塗縣城東39公里 古為丹陽、石臼、固城湖
橫 江 天門山下游轉北橫流之江段 又稱楚江、西江
橫江館 在採石鎮濱江津渡處 又稱採石驛、皇華驛
化城寺 在當塗縣城向化橋西禮暴風驟雨坊內 又名萬壽寺
清風亭 唐在化城寺內,明移建謫仙樓後 現亭為粹然亭改建而成
謝公宅 在當塗青山南小市 為謝 築宅
謝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頂 又稱謝氏山亭
謝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謝公宅
謝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為謝 所築
恆公井 在當塗白 山上 又名飲馬泉,為桓溫所築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橋上 俗稱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龍山、採石三處 今尚不能確指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所作詩文一覽表:
1 望天門山 開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懷古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開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天寶七年(748)
4 贈丹陽橫山周處土惟長 天寶九年(750) 一作天寶六年(747)
5 白 辭三首 天寶九年(750) 一作開元十三年(725)
6 題東溪公幽居 天寶元年至九年
7 橫江詞六首 天寶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還後
8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天寶十三年(754)
9 當塗趙少炎粉圖山水歌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十二年(753)
10 登黃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天寶十三年(754)
12 陪族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二年(743)
13 贈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裘歌 天寶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間作
15 姑孰十詠: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天門山 分別作於天寶後期至上元、定應年間(756—762) 從《十詠》中所寫春山、夏蓮、秋澗、凋柳看,並非一時之作
16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寶應元年(762)
17 春日獨的二首 寶應元年(762) 一作開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歸石門舊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十三年(754)
20 覽鏡書懷 寶應元年(762)
21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六年(744)
23 江上秋懷 寶應元年(762)
24 田園言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5 九日龍山飲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7 游謝氏山亭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8 古風其五十九惻惘泣路歧 寶應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臨路歌 寶應元年(762)
30 笑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2 天門山銘 寶應十三年(754) 一作天寶後
33 化城寺大鍾銘並序 天寶年間 有作天寶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天寶十四年(755)
35 春於姑孰送趙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當塗李宰君畫贊 寶應元年(762)

㈧ 其他人對李白都有哪些評價

詩人的評價: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殺,唯吾獨憐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

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於天才得李太白,於地才得杜子美,於人才得王摩詰。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句句皆合聖教。(徐增)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袖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餘光中)

㈨ 馬鞍山的名人算不算李白

沾點邊吧,至少,李白到過馬鞍山很多地方,也留下了不少詩篇。

附: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游蹤遺跡一覽表

牛渚·牛渚磯 在市區西南5公里濱江處 又稱採石磯
姑孰·姑孰溪 在當塗縣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當塗縣城東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謝公山、謝家山
黃山·陵歊台 在當塗縣城北2.5公里 又名黃江山、浮丘山
天門山 在當塗縣西南15公里長江岸邊 又稱東、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莊區前楊橋南 又稱棗子磯、人頭磯
白壁山 在市區西南濱江三峰處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區慈湖鎮西北2.5公里濱江處 又稱慈姥磯、鼓吹山、貓子山
橫山·石門 距當塗縣城東南30公里 又稱橫望山、隱居山
白 山 在當塗縣城東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龍 山 在當塗縣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傳為桓溫宴遊之處
靈墟山 在當塗縣城東15公里 傳為丁令威得道飛升之處
丹陽湖 在當塗縣城東39公里 古為丹陽、石臼、固城湖
橫 江 天門山下游轉北橫流之江段 又稱楚江、西江
橫江館 在採石鎮濱江津渡處 又稱採石驛、皇華驛
化城寺 在當塗縣城向化橋西禮暴風驟雨坊內 又名萬壽寺
清風亭 唐在化城寺內,明移建謫仙樓後 現亭為粹然亭改建而成
謝公宅 在當塗青山南小市 為謝 築宅
謝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頂 又稱謝氏山亭
謝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謝公宅
謝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為謝 所築
恆公井 在當塗白 山上 又名飲馬泉,為桓溫所築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橋上 俗稱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龍山、採石三處 今尚不能確指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所作詩文一覽表:
1 望天門山 開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懷古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開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天寶七年(748)
4 贈丹陽橫山周處土惟長 天寶九年(750) 一作天寶六年(747)
5 白 辭三首 天寶九年(750) 一作開元十三年(725)
6 題東溪公幽居 天寶元年至九年
7 橫江詞六首 天寶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還後
8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天寶十三年(754)
9 當塗趙少炎粉圖山水歌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十二年(753)
10 登黃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天寶十三年(754)
12 陪族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二年(743)
13 贈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裘歌 天寶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間作
15 姑孰十詠: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天門山 分別作於天寶後期至上元、定應年間(756—762) 從《十詠》中所寫春山、夏蓮、秋澗、凋柳看,並非一時之作
16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寶應元年(762)
17 春日獨的二首 寶應元年(762) 一作開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歸石門舊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十三年(754)
20 覽鏡書懷 寶應元年(762)
21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六年(744)
23 江上秋懷 寶應元年(762)
24 田園言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5 九日龍山飲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7 游謝氏山亭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8 古風其五十九惻惘泣路歧 寶應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臨路歌 寶應元年(762)
30 笑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2 天門山銘 寶應十三年(754) 一作天寶後
33 化城寺大鍾銘並序 天寶年間 有作天寶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天寶十四年(755)
35 春於姑孰送趙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當塗李宰君畫贊 寶應元年(762)

㈩ 李白和馬鞍山有什麼關系

一是馬鞍山系李白一生中多次游歷之地和終老之鄉,詩人與此地的關系千絲萬縷,應該進行研究和探討,其詩文也值得探驪和鑒賞,沒有這些研究與探驪,整個李白研究便大不完整;二是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由於儒家溫順敦厚的教條始終處於被崇尚和占統治的地位,故而李白研究遠不如杜甫研究,一直顯得薄弱和滯後。現在,在學術研究領域,這些束縛沒有了,厚積薄發,於是便不斷出現新的浪潮。而由於李白墓在青山是千古以來文人嚮往之地,故其時時成為研究浪潮的發源地和旋流中心,也就不足奇怪。三是李白詩歌藝術成就確如唐代當塗縣令李陽冰所說:「自三代以來,風騷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與欠。」不唯如此,李白在詩歌和其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同樣可稱為「千載獨步」。著名已故學者裴斐教授《在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大會暨馬鞍山李白紀念館新館開放典禮上的講話》有一段精彩的表達。他說:李白是我國歷史上個性最鮮明的詩人,是同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聯系最緊密的詩人。同時他也是全面繼承了我們民族文化遺產的詩人。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夠超越自己的時代和民族,成為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的偉大詩人。李白的鮮明個性,其顯著的特點就在於思想解放,熱愛人生,積極進取,對於追求理想有獨特的熱情。所以我覺得李白的思想性格是非常符合我們今天時代精神的。這大概也是近年來李白研究特別活躍、李白紀念活動特別興旺的一個重要原因。

閱讀全文

與別人對李白在馬鞍山的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