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㈡ 什麼是公共服務
在中國,這是創造性的新事業,也是中國所面對的重大挑戰,從而也就存在著許多未知的和不確定的東西。因此,很有必要明確弄清關於公共服務的含義。公共服務可以有三種含義公共服務的第一種含義:國家是公共服務型國家,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關於國家,有很多定義。在每一個社會中,都存在著社會整體的權力,它是壟斷的和最有權威的,並以強制性力量為依託。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社會整體的權力,是由決策或立法、審判或司法、以及行政執行機構構成的權力體系。本文中所謂的國家,即是指這一社會整體的權力體系。當國家是由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所有的時候,國傢具有公共性質,國家存在的目的和職能,就是為全體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務。在這個意義上,由國家的公共性質所決定,國家體系中的所有機構,如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在這些機構中任職的人們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在中國,這意味著在人大、法院、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國家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上述機構也都是或者都應是公共服務機構。公共服務的第二種含義: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所以其所作所為都是提供公共服務。本文中所謂的政府,是指國家的執行機構。雖然有人將國家稱作廣義的政府,但從邏輯關系和實際運用的角度看,將國家的行政機構或者國家意志的執行機構視為政府將更明確和易於理解。國家是一種社會權力體系,而政府則是一種組織機構;國家確定權力運作的方向和重大決策,政府則負責實施貫徹。政府是國家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的性質決定著政府的性質。當國家權力體系具有公共性質的時候,作為國家主要執行機構的政府應該成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通過貫徹國家意志、執行公共職能、提供公共服務。在這個意義上,各種形式的政府部門和機構都是公共服務機構,政府的各項職能都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政府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在從事公共服務。公共服務的第三種含義:即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有其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並且可與政府的其他職能相區分。在這個意義上,即使在公共服務型國家和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條件下,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所從事的並不都是公共服務,他們中只有部分人才從事公共服務活動。近年來,在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中,通常提到「中國政府的職能應轉變到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這里,公共服務是同其他三項政府職能相並列以示區別的。公共服務:具體、直接、公共性具體的直接的公共服務,是能使公民(包括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的子女)及其組織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社會生產過程。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雖也是公民活動所需的,但那都是間接的,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能夠滿足公民直接需求的,除衣食住行外,有教育、醫療保健、社會關照以及環境等。公共服務是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的社會生產過程。公民及其組織的各種直接需求,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生產過程予以滿足。在這些社會生產過程中,通過資源的配置和組合而達到產出。這些社會生產過程就是提供服務的過程(這里所指的服務同產出是否實物形式無關)。在一個社會中,由公民及其組織產生對服務的總需求。這個社會的總服務供給是由民間服務和公共服務兩部分構成的。公共服務只是社會總服務中與民間服務相對的一個部分。如果一個社會生產過程沒有使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是純粹民間行為,屬於民間服務而不是公共服務。政府體現和行使的是公共權力,公共資源則是由國家所有的各種資源和資金。如果一個社會生產過程中有政府以某種方式的介入,如財政資金、產權或特許等,並在某種程度上貫徹著國家意志,那麼就屬於公共服務。譬如,不僅政府和公立機構提供的教育是公共服務,民間教育機構如果有政府特許或者使用了公共資源,那麼也是在提供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一定是公民所需的,能夠使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的,使公民受益的和得到享受的。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公民及其組織。公民的各種直接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是通過組織起來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公民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分別表達了公民的經濟需求和社會需求。公民的經濟組織即各種形式營利性的企業,公民的社會組織即各種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這兩種組織形式構成了民間的組織。在中國,目前分別被稱作民營企業和民間組織。政府為滿足公民及其組織的直接需求所開展和介入的活動,即為公共服務。如果某政府機構是在為政府本身的需要而工作,其服務對象是政府機關和政府工作人員,那麼就不屬於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對服務的需求可以是無限的,但卻並不能要求由公共服務去滿足所有那些需求。公共服務只須保障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的滿足,而其它部分的直接需求則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去決定。譬如,公共服務應該對每一個公民及其被監護人保證基礎教育的供給和基本社會保障的供給,在此之外的教育和社會保障可以留由民間服務供給機制決定。也就是說,保障社會弱勢群體或者窮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權利是公共服務的目標,富人則可以通過民間供給機制去滿足其更多的或更高的需求。在一個社會中,公民及其組織的基本的直接需求、公共服務水平和優先事項安排是由該社會的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價值取向、社會經濟體制以及發展戰略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公共服務的種類可以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分為:基礎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基礎性公共服務是指那些公民及其組織從事經濟和社會活動、或者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有某種政府行為介入的基礎性服務,如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等。經濟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或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社會性公共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的生活、發展與娛樂等社會性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務,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福利以及環境保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某種政府行為的介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的服務。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必須有政府介入,但卻並不一定須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與手段是多樣的,其所依託的組織機構也是多種形式的。譬如,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可以是公共行政機構,即正式的政府機構,可以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如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在中國稱作事業單位;也可以是具有公共性的民間服務組織。 所謂公共性的民間組織,是指私人企業和各種形式的社會組織,如非營利組織和社區組織等。私人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共同特性是非政府,它們都不屬於公共組織。但是,如果有了政府行為的某種介入,如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合同承包、無償資助或者優惠貸款、共同投資等方式介入了民間組織的活動,那麼這些私人和社會組織在保持其民間性質的同時還具有了一定的公共性,成為貫徹國家意志、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工具。在實現公共服務的整個過程中,政府必須承擔最終責任,保障公共服務的提供和績效,但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卻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選擇和組合。公共服務不同於公共行政公共服務不同於公共行政,但卻屬於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是有政府行為介入的一種服務機制,而公共行政則是以政府為主體的一種權力機制。公共服務可以使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如教育和醫療保健。公共行政則是規范公民開展社會活動的行為以及公民的其他間接需求。公共服務可以由公民根據個人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選擇,公共行政則要求公民必須接受。公共服務涉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公共行政則是自上而下的等級式的。公立學校和公立醫院等是專門的公共服務機構,政府則是專門的公共行政機構。公共管理則涵蓋公共服務和公共行政,包括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管理。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公共服務可分為一般公共服務與具體公共服務。如果國家的性質與職能是為全體公民及其共同利益服務,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那麼所有的國家公職人員和政府工作人員,不論其所從事工作的內容和形式如何,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所有使用了國家公共權力和國家公共資源的社會過程都屬於公共服務。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公共服務。具體的公共服務則是依其內容和形式而定的。具體公共服務分為直接公共服務和間接公共服務。間接公共服務是指為滿足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如未成年子女)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間接需求而不是直接需求、使用了國家權力和國有資源的社會活動過程,如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直接公共服務則是為滿足公民生存、發展、生活以及從事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某種直接需求的、有國家權力、政府行為和國有資源介入的社會生產過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
㈢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路徑選擇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關鍵在於推進政府轉型,完善公共財政制度,推進以事業單位為重點的改革。
推進政府轉型,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將基本公共服務職能放在服務型政府職能轉變的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一是努力促使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職能復位。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群眾對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迫切要求政府加快職能轉變,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履行好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特別是要針對當前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及時有效地開展相關改革,讓政府在公共就業、義務教育、公共衛生、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公共安全、公共環境等方面做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使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從越位、錯位、缺位回歸原位。二是注重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務的效率與效果。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基礎上,要改革當前政府中存在的公共服務意識淡薄、供給制度安排與設計短缺、提供主體單一、受眾面較窄、整體水平與質量較低等一系列不足,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效率與效果。三是切實轉變政府管理方式。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堅持政事分開,政企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等原則,讓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切實履行其宏觀調控等職責。要依據大部制改革的決策、執行、監督相分離原則,進一步調整政府機構設置,合理界定政府職能,打造以人為本的服務型政府,形成科學完整的公共服務能力。尤其要利用現代電子政務等政府管理技術手段,強化政府內部的協調,減少行政審批層次,讓人民群眾享受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務。
完善公共財政制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相當大的規模,基本財力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用於解決當前基本公共服務供求等一系列社會矛盾。要大力推行公共財政制度,讓廣大群眾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一是確立公共財政投入重點領域與范圍。要有效整合財力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把公共財力更多地向市場機制無法調節或不便調節的公共服務領域傾斜,加大對公共就業、義務教育、公共衛生、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公共安全、公共環境等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領域的投入力度,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二是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推進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對財力薄弱地方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規模和力度,理順省級以下財政管理體制,強化主要承擔基本公共服務職責的市縣層級的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公共財政能力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相匹配。三是推進預算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公共財政,讓各政府層級的基本公共服務都納入公共財政預算,使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制度化、正常化。四是改革現行稅制,拓寬地方政府財源。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縣級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是供給人民群眾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務,但當前的許多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縣政府缺乏相應的財政收入來源,沒有足夠能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要改變當前的稅收征管政策,讓地方政府有更多的稅源,以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能力,保障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㈣ 城市公共服務有哪些
公共服務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就業崗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福利體內系,促進教育、科技、文化、容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服務還包括政府管理,如經濟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發布公共信息等。
目前在我國公共服務包括四大類:一是基礎性的公共服務,如基礎設施、水、電、公路、電信等;二是經濟性的公共服務,如規劃與計劃的制定,規范的監督,宏觀調控,資金的動員與分配等;三是社會性的公共服務,包括教育、衛生、科技、文化、人口等;四是安全性的公共服務,如國防、警察、消防等,用以維護整個社會安全與穩定。通過提供公共服務,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均等地享受發展和改革的成果。
㈤ 公共服務類都有哪些專業 哪個專業好
目前學計算機 還是挺不錯的好就業,計算機分很多專業如平面設計,UI設計,互聯網營銷,電競,動漫,都是非常好就業的專業哦,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㈥ 公共服務有哪些特性
第一,壟斷性
即社會公眾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只能在公務員那裡得到和實現。一般說來,某回一政府機關的職責答和其公務員提供的公共服務是相對固定的,其他機關和其他人無法替代。無論社會公眾願不願意,都沒有選擇或者要求更換服務提供者的餘地。
第二,非盈利性
即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在提供公共服務這一「產品」時,不得有任何盈利的動機和行為,不得向被服務者收取費用。社會公眾在享受公共服務時,也有充足的理由拒絕交納費用,因為作為納稅人的社會公眾是通過稅收的方式交納這筆「費用」的,這些「費用」集中起來形成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國家又通過工資的形式把財政收入分解支付給了公務員,只是納稅與享受公共服務之間產生了時間與空間的分離。
第三,非排他性
即公務員提供的任一種公共服務,社會公眾都有資格享受。公務員在為某一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時不得拒絕或者拖延他人依法享有相同公共服務的要求,某一社會公眾在享受公共服務時也不得排斥或者阻礙他人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務。
第四,多樣性
由於國家機構和公務員的數量多,又居於不同層級,每一個公務員提供公共服務的態度、水平、能力和方式方法等不同,公務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就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徵。
㈦ 公共服務是什麼
人類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而人的發展取決於一個國家(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狀況。因此,基本公共服務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內容。教育承擔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功能,是直接影響人類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提高人力資本存量、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教育有助於促進社會流動,促進社會整合與社會公平。義務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義務教育公平體現著個人成長的起點和未來發展機會的公平。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造福於人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對於個人來說,健康具有重要的本體性價值,是衡量人的素質的主要指標。從社會角度講,健康構成一個社會人口素質的基礎。投資於健康就是投資於未來經濟發展,社會擁有了健康就是擁有了「財富」。基本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和「減震器」,構建規范穩定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有助於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質量,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㈧ 公共服務的類別
按照工程專業屬性還可以分為:國防工程、公用設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
㈨ 如何完善公共服務
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也是提升內整個社會幸福感的容重要途徑。醫療衛生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人們的健康,因此,確保人們在適當優惠條件下公平合理地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醫療衛生投入的加大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不僅改善了醫療衛生條件,還減輕了人們的醫療負擔,特別是對廣大農民。此外,住房保障服務、勞動就業服務、社會管理服務、公共文化與體育服務以及城鄉基礎設施等其他公共服務也會對人們的幸福感產生影響。
(9)公共服務的選擇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的完善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經濟水平直接決定公共服務支出規模,政府應結合我國地區性經濟差異情況,對不同區域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平衡全國的資源分配。
同時,加強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從社會地位、生活質量、安全保障等方面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加大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的「兩免一補」力度,提高義務教育的水平,提升社會的基本教育水平,從而提高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滿足,提升居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