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民營化政策

公共服務民營化政策

發布時間:2021-10-02 13:07:22

『壹』 求一個關於公共服務民營化論文的提綱

論文寫作,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論文,題目,摘要(中英文),專目錄,正屬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
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
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
不懂可追問
合適請採納
給你一份
供參考

一般的邏輯體系就是前言、理論基礎部分、現狀問題部分、原因部分和對策部分。

『貳』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

優點:政府財政負擔減輕;提升競爭性和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
缺點:服務質量也可能會下降;服務產品價格會提升;政府監督成本增加;處理不當還會造成公共服務的缺失。

『叄』 MPA試題 我國公共服務民營化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克服 請你全面的論述新常態下中國公共管理應對的諸多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在新常態經濟的版帶動下,我國社會的各個領權域都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公共管理工作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新常態下我國的公共管理工作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面臨著諸多嚴峻的考驗.

『肆』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定義是什麼

公共服務的民營化,是指更多地依靠民間機構,更少地依賴政府來滿足公眾的需專求。在產品屬或服務的生產和財產擁有方面減少政府的作用,增進社會其他機構作用的行動。對於公共服務民營化,需要法律對於這種行政管理手段加以確立,並為這種管理模式的轉變奠定法治的前提

『伍』 簡述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的策略是什麼

中國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咨詢專家、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到現在,建設規模日益擴大,發展速度急驟膨脹,但隨之也暴露出「四大症結」,即重新建輕整合、重硬體輕軟體、重管理輕服務、重電子輕政務。
電子政務的「四大症結」使人們充分認識到電子政務不是一個技術項目,而是一場深刻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它將極大地推動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在改進行政管理和服務的同時,必須對行政主體的業務流進行重新設計,對行政機構的結構進行重組,在電子手段的幫助下簡化行政流程,降低而不是增加業務運行的成本。
電子政務需要的不僅是傳統觀念上的硬體和軟體,更需要的是整合硬體、軟體和需求的體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心件」,即整體解決方案!針對電子政務的「四大症結」,我們面臨著「政務鏈」管理理論的諸多課題。一是關於電子政務行為主體的需求問題;二是關於行政機構的運作流程重組問題;三是關於電子政務的管理體制創新問題;四是關於學習借鑒世界各國電子政務的經驗問題;五是關於跟蹤電子政務發展方面的技術,以及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相結合的問題。
現有的行政機構的組織形態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與工業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術經濟環境呼應,已經存在了二百年以上。信息時代的管理要求由傳統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網路模式。行政機構的組織形態也要由金字塔的垂直結構向錯綜復雜的、水平網狀的扁平結構轉變。為此,電子政務的發展應該以行政機構的業務流為主線,與職能轉變相結合,採取以下發展策略。
第一,要重視電子政務的軟環境建設。建立電子政務的標准並推行之,規范信息的共享和保密,做好立法和建規等基本保障工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由於現有的管理機制已不能滿足信息社會的客觀需求,要從根本上消除來自思想觀念、傳統的行政體制等障礙,必須從基礎性工作入手。
第二,要不斷完善電子政務的硬環境,優先發展三個方向。即建立一個開放自由的信息基礎架構,以解決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和利用的問題;在不同行政機構間建立互聯、互通網路,以解決資源共享問題;提供一個業務集成平台,以解決「一站式」的電子化整體服務問題。
第三,要加大電子政務應用的推行力度。電子政務建設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應用體現了電子政務動態的發展過程,沒有應用就沒有發展。有什麼級別的應用,就有什麼層次的發展。這在「數字」城市建設中已經得到了不斷的驗證。
第四,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培訓是應用的基礎,是推動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環節。
第五,要實行「恰到好處」的安全策略。安全措施必須根據系統的實際應用,綜合考慮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權重,以求得適度的平衡。
第六,要運用信息及通信技術來打破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構
建一個電子化的虛擬機關。系統中最珍貴的財產是存儲的寶貴信息,電子政務就是變傳統的管理模式為信息化管理模式。
最後,要高度重視「政務鏈」管理理論的研究,並用於指導電子政務的實踐。同時,電子政務實踐又豐富和發展了「政務鏈」管理理論。
2000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十五」規劃中把「數字福建」作為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來發展,並於2000年12月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的「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由此確定了「數字福建」的實質是信息化的福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作為「數字福建」的核心,電子政務是隨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等各級行政機關的需求發展,圍繞構建三條戰略通道而不斷完善的。2001年的「131」計劃(即一個規劃:數字福建「十五」建設規劃;三個骨幹工程:省政務信息網路工程、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省互聯網交互中心;一項共享政策:省政務信息改造標准和共享政策)和2002年的「339」計劃(三個基礎工程:省級政府公眾信息服務平台、互聯網安全監控中心、分布式基礎資料庫;三類示範工程: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電子公文傳輸系統;九個應用系統:省經濟動員管理、省糧油儲備管理、省環境生態監測、省國土資源管理、省海洋漁業管理、省治安人口管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管理、省文化管理、省計策管理等信息系統)為數字福建開了個好頭。2003年計劃重點實施的「536」工作計劃(即五個電子政務應用項目:電子公文交換系統、政務視頻應用系統擴容、政務網市縣橫向接入網、省政務數據中心、政務信息資源整合;三個企業信息化項目:企業信用系統、身份認證中心(CA中心)、企業信息化應用項目;六個社會信息化項目:省醫保系統聯網、省遠程醫療二期工程、省文化信息二期工程、省農業病蟲害防治系統、省出入境公眾服務管理系統、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網)是福建電子政務向縱深發展的具體體現。
目前福建省各單位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發展極不平衡,尤其是一些核心部門的核心業務應用滯後,已成為制約福建電子政務發展的瓶頸。
因此,當前福建電子政務發展的策略應包括:第一,必須從政治層面的高度來把握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離開堅強的政治領導,經濟的技術的因素將顯得蒼白無力;第二,採取以應用促發展的推進策略,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應當從核心部門核心應用抓起,形成「綱舉目張」、「四兩撥千斤」的電子政務應用擴張效應;第四,應重視高科技人員的培養和使用,形成電子政務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政策和策略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的因素,這對於電子政務的發展也不例外。一切漠視先進生產力、視高科技人才如糞土的觀念和行為,應當堅決根除之。

『陸』 如何完善公共服務民營化的改革措施

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責任
從2O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其目標在於適當減少政府的規模,收縮政府行動范圍,引入市場化機制,鼓勵民營化,從而提高經濟效率,實現公共服務的最佳供給和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這樣的改革方向自然有其歷史合理性。但遺憾的是,在許多國家的改革實踐中,政府忘記了自己作為保障公共服務提供最終責任人的使命,在鼓勵市場化和民營化的同時,忽視了強化市場監管的職責。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國家在推行自由化、市場化從而縮小政府行動范圍的過程中,也同時削弱了政府制定和執行法令與政策的制度性能力,從而未能適應市場化的發展對政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我國在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改革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方面,醫療、教育和住房的價格高啟,已經超出了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伴隨著成本和價格的攀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卻未見明顯的改進,在很多領域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完善公共服務市場化中政府責任的措施
(一) 提高政府在純公共物品生產和提供中的能力
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認為,公共物品可分為純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純公共物品是指完全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特點的產品,對於純公共物品,其投入大、非營利性的特點,決定了只能由政府加以生產和提供。這就需要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增強純公共物品生產和提供的能力。

『柒』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一個投入大,經濟回報極小的事務工作。所以一旦民營了,存在如下問題:回
優點是更全面答、更民主、更細致周到,效率更高。
缺點是可能會由於資金不足導致半途而廢,貴的服務可能會降下來,但是以前便宜的服務可能大幅度漲價。由於民營化利益大於共享,所以收費問題是比較老火的問題。

『捌』 公共服務民營化形式研究,誰給個提綱寫論文啊

一、 公用事業的原有體制:國有事業單位,或國有公司;

二、 原有體制的弊端:(1)成本;(2)服務質量;(3)壟斷問題;(4)還本付息;(5)投資來源;等等;

三、 政府將公用事業民營化的動機:(1)融資;(2)效率;(3)政績;等等;

四、 公用事業民營化的形式:特許權拍賣,或BOT,或民營企業參股,等等;

五、 公用事業的定價問題:(1)價格形式:自由定價,協商定價,政府定價,等等;(2)政府的定價程序;(3)定價原則;(4)政府定價的可靠性或法律保證;

六、 民營化公用事業的融資:(1)政府債券;(2)公司債券;(3)外國大型公用事業公司;(4)國內上市公司;(5)國際金融機構;(6)投資基金;等等;

七、 民營化公用事業的產權安排與治理結構:(1)產權安排:獨資,股份制,與政府合資,等等;(2)治理結構:決策機制;政府是否參預董事會;等等;

八、 民營化公用事業的運營:(1)成本管理和財務管理;(2)質量管理;(3)技術管理;等等;

九、 民營化公用事業的問題:(1)特許權拍賣的問題:程序公正問題,等等;(2)企業的問題:服務質量問題,財務問題;(3)政府的問題:政府違約問題,政府幹預問題;(4)公用事業的公益目標與商業目標的沖突問題;等等;

十、 有關民營化公用事業的法律沖突:(1)政府與企業;(2)企業與消費者;(3)金融機構與政府或企業;等等。

『玖』 政府公共服務電子化的策略有哪些

1、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不僅需要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適應涉及黨的工作的方法的變化,而且還需要技術創新,觀念創新,管理和運作。應充分認識到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客觀要求,與時俱進,是加強黨的信息時代和執政能力建設的客觀要求,從加強執政黨本身這個意義上來講 ,建設一個開放的學習態度,是更新他們的舊思想,舊方法的客觀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應轉變觀念,開拓視野和敞開胸襟,了解世界,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建設政府機關電子政務。
2、豐富內容,形成體系
(1)加快建設黨務信息資源體系
信息時代的來臨,進一步凸顯政黨的信息資源系統的建設,是黨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的基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黨務部門,也使黨的建設成為政府機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體系建設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資源系統的建設水平和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系統的整體水平,也決定了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系統在全社會的影響。
(2)加快統一信息交換平台建設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和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推動下,政府成立了自己的網站,它是展示形象、發布信息的窗口,但這個發布信息的形式散,不利黨政務信息綜合管理和查詢使用,必須納入一個統一的公立綜合性門戶網站,使其作為黨委,政府發布信息,公眾信息,各部門,集中 統一發布的窗口,方便公眾查詢、整合各種公共服務,實現在線合作的工作和一站式服務,以充分發揮設備,軟體,電路和其他資源的綜合效益。
3、優化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流程
通過協同各項事務、整合資源和規范業務流程,形成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化辦公,達到優化政府電子化公共服務流程的目的。針對各職能管理機構重疊、中間層次多的狀況,我們首先要優化職能結構,改變使每項職能只有一個職能機構管理,做到機構不重疊、業務不重復。其次,把處理同一個業務所涉及的各個部門整合在一個流程上,實現 跨部門業務流程。
4、加強通信企業合作,跨越「數字鴻溝」
通信企業經濟效益,無論是經濟發達地區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一直都是比較好的。再加上通信企業的發展具有全盤化、全國化的特點,它不是單單局限在某一個地域。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通信企業的資助先建立起平台,等經濟情況好轉之後支付企業的投資。這樣為政企信息化建設的對接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利益。
國家通過政策對部分地區資金傾斜。我們還可以免費給中西部地區的政府一些地區相對成熟的產品使用。結成中西部地區一幫一幫扶對子,提供給中西部地區一些成功經驗和資金,讓他們少走彎路,跨上高速發展的道路。
5、注重人才,安全第一
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不能脫離了大量的信息技術,現在很缺乏了解黨的工作並跨學科的人才。要培養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業務人才和技術素養,以靈活的方式來實現這兩種品質的有機結合,鍛造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專業技術,風格完善的政府機關電子政務人才隊伍建設。政府機關電子政務的安全保密會引起嚴重。一旦出現系統的安全性問題事件,其後果不堪設想。政府機關電子政務建設的安全性,是指有否決權和標記權,絕對不能馬虎。

『拾』 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會團體無力或不願提供的,卻又與其公共利益相關的非排他性服務的政府。本文首先論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四個必要性,接著論述了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五個主要任務,最後提出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六個相關措施。【關鍵詞】服務型政府 要求 任務 措施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沖擊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世界性潮流。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對傳統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轉型國家,幾乎都被捲入了這一潮流。在這場重塑政府的革命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行政理念。這種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政府服務應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政府應注重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政府的管理職能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政府行政中應引入市場化模式等。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西方國家的政府行政改革幾乎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而展開的。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中國政府行政改革順應世界潮流的必然選擇。一、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新階段我國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1、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過去數十年,我們一直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與強調以階級斗爭為中心相比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們今天的輝煌成就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又不能片面地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改革的要求說,這又只能是一個過渡。我國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政府有兩個嚴重的誤區:一是政府長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起主導作用;二是不恰當地把本應由政府或政府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產品,如農村公共衛生,推向市場,推向社會。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證明,長期以GDP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忽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社會公平的增長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增長。去年SARS危機反映出我國政府體制中存在的某些具體偏差,進一步要求加強政府改革,加強服務型功能建設。從抗擊SARS當中,我們得出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經濟和社會必須協調發展。光注意經濟、注意GDP是不夠的,要注意社會的全面進步,注意公共醫療衛生和人類的健康。要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民為本,要把人民的健康、社會的進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2、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我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必然選擇。我國市場化改革走到今天,已為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第一,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而且主要是民營企業,政府不應當也不可能再充當經濟建設的主體力量。第二,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是不成功的,日本也好,韓國也好,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政府主導型經濟向市場主導型經濟轉變,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趨勢。第三,政府是市場經濟的服務者而不是審批者,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創造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宏觀調控。為此,從審批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是一個需要盡快解決的重大問題。第四,政府不是國有企業的「婆婆」,也不能充當國有企業的「老闆」,國有資產市場化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正確途徑。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說,我國的市場化改革都對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只有推動政府及時轉變以GDP為中心的經濟管理模式,通過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規政策環境和有序競爭的秩序,加大公共管理力度,保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充分供給,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3、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是解決發展失衡的關鍵。過去的30年,我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失衡,並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從現實的情況看,解決各種失衡問題,需要從多方面治理,但關鍵在於實現政府轉型。這是因為,諸多失衡問題的產生、發展,說到底與政府制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不同時期的方針政策,與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密不可分。相對於其它改革,政府職能轉換嚴重滯後,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解決發展失衡問題,其關鍵是明確政府的職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經濟的范圍,切實把政府工作重點轉變到提供基本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務上來。4、建設 「公共服務型政府」,是新階段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基本目標。在我國現階段政府行使職能中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錯位的問題。越位是指政府在社會經濟事務中不僅是裁判員,也是運動員;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務功能沒有很好的發揮,把有權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緊,而服務職能卻注意得不夠;錯位是指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宏觀調控,而不應去管企業的下崗分流問題,下崗分流是企業自身的問題,解決的主體不應是政府。解決這「三位」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歸位,凡是市場能做的事情就還給市場,企業能做的事情就讓企業自己完成,企業與政府各就其位。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政府在發展經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社會不確定因素的逐步增多,政府就要強化其公共服務的職能。在SARS危機之初,政府出現應對機制不健全,某些地方和政府部門工作不力,反映了轉軌進程中政府職能的現狀,即經濟建設的職能比較強,公共服務的職能相當薄弱。SARS危機告誡我們,政府把自己的主要職責放到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方面,才能使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才能夠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30多年改革開放沒有來得及解決的大量社會問題,如仍然在困擾我國社會穩定的貧困問題,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導致的「兩極分化」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明顯滯後,日趨突出的失業問題,農民增收困難、負擔過重、長期背負制度性歧視的問題等,導致相當比例的人民群眾感到就業不安全,收入不安全,養老不安全,社會不安全,構成了政府當前面臨的巨大社會壓力。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就業安全、收入安全、養老安全、健康安全,建設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以弱勢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社會保障網路,完善危機管理制度和危機處理機制,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都是政府應當提供的公共服務產品。二、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任務1、確立社會目標優先於經濟目標的原則,加快完善政府的社會公共管理職能。根據SARS危機的經驗教訓,政府職能轉變目前的重點是:第一,實現從優先於經濟目標向優先於社會目標的轉變,在指導思想上高度關注實踐中突出的重大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和社會重大問題的解決,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前提。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迫切需要解決好失業、收入差距、城鄉差距、社會弱勢群體保障、腐敗等問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第二,建立和完善靈活、有效的社會危機管理機制。從危機預警、各類預案的准備,到危機下的統一、協調指揮機制建設,都應當作為政府的重要公共職能,加快完善。第三,加大對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及基礎設施投入。2、改革投資型財政體制,加快公共型財政體制建設。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現行財政體制存在結構性缺陷,總體上說,還是一個經濟投資型財政體制。社會發展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沒有明顯增加,有的還有所減少;公益性投資項目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教育文化等所佔比例過小。為此,應當加快建立公共型財政體制,構建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制度基礎。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解決社會公正、公平,建立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實行既符合基本經濟制度,又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福利政策,是政府應當而且必須向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公共財政不僅是保障政府公共產品供給的制度安排,也是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風險、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基礎。目前,完善公共型財政體制,應當從解決最緊迫的問題入手:一是要重構國家對公共衛生的責任體制,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公共衛生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統一有效的醫療保障體制。三是重建農村的合作醫療體系,這是一項十分重要且非常困難的緊迫任務。3、適應開放社會和履行公共職能的要求,從封閉型的行政體制向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轉變。SARS危機把公民對社會事務的知情權提到了政府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位置。在現代社會,公共信息與每一個公民的利益直接相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公共信息還有極強的時間性,尤其是突發性事件的公共信息,稍事耽擱都會對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須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讓全社會及時了解公共信息,由此提高全社會應對各類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包括公共信息在內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是面對全社會的,應當向全社會公開。公開政務、公開政情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保障。目前,重要的是要盡快出台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加強政務公開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設。4、從行政控制型體制向依法行政型體制轉變,真正實現法治政府。我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老百姓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權力社會向能力社會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從單向控制的行政體制向協商合作的管理機制的轉變,都是我國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和變化的事情。我國社會關系的日益深刻變化,已對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不僅是政府職能轉換的需要,更是社會生活對國家、對政府提出的現實要求。推進依法行政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從上至下加強政府官員的法律意識教育。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法律問責制。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權,尤其是涉及到關系社會事務的公共權力。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著手逐步實現決策咨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專家參加的咨詢委員會制度。此外,要積極推進行政程序、行政執法和政策評價的法定化。5、從條、塊分割的行政體制向統一、協調的行政體制轉變,真正建立高效政府。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下,不僅某些經濟事務存在條、塊分割的問題,在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諸多社會事務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條、塊分割問題。這說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務,必須徹底克服現行條、塊分割行政體制的嚴重弊端,嚴格實行公共服務的「屬地管理」原則,依法授予地方政府處理突發性事件和各類社會危機的統一指揮協調權力。依法明確界定中央與地方的職責許可權,建立中央與地方的合理分權體制,是我國政府改革的重大任務。我國是一個大國,各地方的情況差異很大。在保證中央政府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應當充分賦予地方處理和解決公共事務、應對突發性事件的事權,並對此做出明確的法律規定。在這方面,我們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課題。例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問題,地方的立法權問題,幹部的管理許可權問題,公眾對政府的監督問題等。 三、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相關措施1、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為全社會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第一,政府應該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不再以投資和形成國有產權為自己的基本職能,而要以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為政府的第一職能。第二,調節市場經濟。政府調控經濟的最基本職能就是利用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實際上是短期和中長期兼顧、供求平衡和結構優化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兼顧。第三,宏觀調控職能,用「有形的手」糾正市場失靈。第四,全面承擔改革成本,不要把改革的成本轉嫁給市民、農民和企業。在民營企業逐步成長足以取代國有經濟以前,國有經濟不必急於退出競爭性、盈利性行業。但從經營競爭優勢上說,競爭性、盈利性行業還是以逐漸民營化為好,政府不必與民爭利。政府逐步從競爭性行業抽身出來,把注入這一經濟領域的公共資源力量轉到提供公共產品和社會服務上來,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2、集中解決最突出的經濟社會問題。當前我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為此,第一,要為農民工提供最基本的人身權利保障,建立有效機制,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等相關問題。我國目前有1億左右的農民工,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分布在各大城市,主要由公安機關對口管理,不僅沒有享受到任何社會保障,而且經常遭受人身權利的侵害。這是我國當前社會最大的隱患之一。各級政府必須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緩解這種矛盾。第二,各級政府要強化就業服務職能,關注城鎮待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許多社會學專家對城鎮待業青年進行了心理分析,認為這部分群體的違法犯罪傾向最高。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也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對家庭和社會心理的沖擊很大。政府必須在解決這些問題上有所作為。第三,建立最基本的救濟體系,為城市下崗職工提供有效保障。目前,雖然各級政府已經重視和開始建立城鎮救濟體系,但是由於資金短缺和措施不到位,許多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事實上處於無人過問的境地。第四,要嚴格保護居民的財產權。近幾年來,在城市建設中的房屋拆遷產生了相當尖銳的矛盾,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主要表現在沒有一個合理的補償機制,居民的財產權受到侵害。應當抓緊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規范的法律文本,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第五,建立社會危機的預警機制和責任機制。我國當前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而這一階段保持社會穩定是關繫到鞏固改革成果、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由中央政府統籌規劃,建立系統的社會預警機制,明確地方政府在防範和化解危機中的責任。3、注重並建立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表達機制。目前中國社會分化與失衡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盡管已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社會失衡加劇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遏制。從目前的情況看,還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要扭轉這種趨勢,國家就必須承認社會利益高度分化的現實,承認不同的社會群體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並保護其權利,要為不同群體表達自己的利益以及為追求自己利益施加壓力做出制度性安排,充當規則的制定者和沖突的裁決者,要特別關注和保護弱勢集團。4、加強政務公開。政府公共服務的對象是社會、是老百姓。建立公開、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務置於社會和老百姓的監督之下。在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制中,應當逐步提高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在現代社會,公民的知情權比什麼都重要,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公民的知情權與政府信息公開化,是公民管理國家事務的基礎,離開了知情權,公民參與國家事務就是一句空話。公民不了解政府信息,官員便有可能進行暗箱操作;沒有信息透明,官員便可能營私舞弊,公民便可能受欺騙,也無法對政府進行監督。目前,要抓緊建立政府決策項目的預告制度和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基礎上的政策聽證制度。適應開放社會和履行公共職能的要求,從封閉型的行政體制向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轉變。目前,重要的是要盡快出台信息公開的相關立法,盡快將公民的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化這兩項內容寫進憲法。5、加快由投資型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轉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失衡和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行財政體制存在著功能上的錯位和缺陷。主要表現在將財政資金過多地運用在投資國有企業形成國有資產上,以及過多地投資於基礎領域和競爭性行業,而在解決就業、社會保障、義務教育等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過少。這種情況,已嚴重地損害了黨和政府在廣大百姓中的形象。事實上,我國的財政總收入在總量上已經達到很大的規模,如果形成公共服務型財政的話,許多社會矛盾問題都不難解決。要下決心改革投資型財政體制,並通過逐漸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型財政體制。6、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現代市場經濟,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需要有法可依。因此,從行政控制型體制向依法行政型體制轉變,需要建立法治的政府,守法的政府。我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老百姓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權力社會向能力社會的轉變,從國家社會向公民社會的轉變,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從單向控制的行政體制向協商合作的管理機制的轉變,都是我國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和變化的事情。我國社會關系的日益深刻變化,已對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務的相關立法,進一步明確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不僅是政府職能轉換的需要,更是社會生活對國家、對政府提出的現實要求。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權,尤其是涉及到關系社會事務的公共權力。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著手逐步實現決策咨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專家參加的咨詢委員會制度。此外,要積極推進行政程序、行政執法和政策評價的法定化。當前,我國的改革面臨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挑戰,這是一個更為深刻、更為復雜的改革新階段。經濟轉型要求構建現代產權關系,社會轉型需要形成新的社會利益整合機制。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廣大百姓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夠為他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廣大百姓越來越期望建設一個公開、透明和沒有腐敗的政府。在這個特定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對政府的職能和責任重新定位,需要對政府權力進行有效監管。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民營化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