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年斗鄉

馬鞍山年斗鄉

發布時間:2021-10-01 18:21:44

A. 金斗鄉的歷史沿革

金斗鄉1949年為金柱鄉。1953年析設金斗、高坡、帷帳鄉。1958年撤鄉並入幺站公社。1962年析建金斗、黑泥、帷帳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1991年合並置金斗鄉。

B. 山斗鄉的人口

全村2005年底總戶數611戶,總人口2173人,勞動力1210人,常年外出務工700人。 2、產業狀況:農業主導產業是竹、林、茶,農村第二產業主要為農副產品加工業,第三產業主要為旅遊及其相關的服務業。

C.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祖村 祖氏家族來自何方

邢姓,《左傳》上所載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說明得最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們是3000年前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代。當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黃帝子孫。 這個榮耀姓氏的始祖,根據老證,是周公的第4個兒子,由於被封食采於邢而得姓。關於邢氏的這段源流,是詳載於《姓纂》一書。該書指出:「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為衛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當年的邢國,爵位為侯,位置就在現在河北省,邢台縣的西南。這個國家在周代初年雖然有如曇花一現,國祚並不很長,到了春秋時代就被強鄰衛國所並滅。然而,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聲名響亮的邢姓,堪稱永垂不朽。 邢姓的最早發源之地河北邢台縣,在歷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這個地方,在秦朝時被置為信都縣,不久之後楚霸王又將之改為襄國,並且成為「常山王」張耳的王都。南北朝時,石勒又在這個地方建立他的趙國,一直到宋朝之時,才定名為邢台,以迄於今。因此,邢台縣之地一直聲名響亮,來自該地的邢姓人,可以說是與有榮焉。 春秋時代的邢國在被衛國並滅之後,周公的這一支子孫紛紛「以國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遷,仍然在家鄉過老日子,有的則不甘忍受亡國之恥,陸續出奔到其他各地,開創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從河北播遷到了別的地方的。 當周公的邢姓後裔陸續出現於春秋諸國,並逐漸鋒芒嶄露時,位於現在山西一帶的晉國,又出現了另一支以邢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書所記述的:「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采於邢,後以為氏,望出河間」。 春秋時代晉國的韓氏,是一個極為顯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貴為上卿,後後來更進一步與趙、魏兩家分割晉國為三,揭開了歷史上所謂戰國時代序幕。這個顯貴的家族,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則他們的子孫後來由於食采於邢而以地為氏,發展成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組成分子,就實質而言,實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較早出現於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則兩支邢氏的得姓盡管在時間和地點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實際上根本就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發源之地,就是《史記秦本紀》所記載「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個邢丘之地,該地的位置,已知即為今河南省溫縣東方的平邢故城。這項具體的證據,十足顯出了邢氏的源遠流長。 另外,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滿州人、滿州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綜上,古老的邢姓來源有三,其中主要的兩支是黃帝後裔,其具體情況如下:1.出自製禮作樂的周公姬旦的後裔2.出自春秋時的晉國3.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輝的邢氏,在歷史上的表現一直十分優異,以漢、唐之際的漫長時間來說,傑出的邢姓名人就滿載於歷代的史書,三國時有邢貞,太常奉策;北齊有邢峙,國子助教;魏文帝時的邢庸,南北朝時的邢邵,唐乾天年間的邢濟,會昌年間的邢群,真是不勝枚舉。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獻之;清朝有邢謝;當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軍將領邢士第,哲學家邢賁思,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邢新會,等邢姓郡望:河間郡(今河北省河間縣,因地處黃河與永定河之間而得名)。邢姓堂號:北彥堂(指三國時邢顒學問道德比別人好)。現有村為邢氏:位居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薛鎮、-位居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大邢村,村東臨「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的石臼湖。——歡迎邢氏炎黃子孫。河南省開封市杏花營鎮邢堂村。再加一個地方.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五塘頭村.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周村,有一百多家姓邢的.地地道道的邢台人.有絕對的歷史證據.還有安徽省臨泉縣宋集鎮邢庄,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屯子鄉荊寨村,邢氏100多家。

D. 程飛的履歷

1984年10月,任利川縣文斗區雙林鄉政府文書;
1987年1月,任利川市文斗區文斗鎮政府文書;
1988年1月,任利川市文斗區文斗鎮團委書記;
1993年11月,任利川市文斗區鞍山鄉黨委副書記;
1995年2月,任利川市文斗區文斗鎮黨委書記;
1997年1月,任利川市元堡鄉黨委組織委員;
1999年2月,任利川市團堡鄉黨委副書記;
1999年11月,任利川市謀道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2年4月,任利川市謀道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2005年3月,任利川市柏楊壩鎮黨委書記;
2006年3月,任利川市發改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2007年1月,任利川市政府黨組成員、東城辦事處書記、主任、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籌建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
2007年11月,任利川市政府黨組成員、東城辦事處書記、主任、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2010年10月,任利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2011年10月,任利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市委政法委書記;
2011年11月,任中共利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湖北利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E. 馬鞍山抗日遺址的歷史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6米,是一個由粗獷雄偉的山巒疊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麗多姿的田園山莊及馬鞍山革命抗日遺址組成的自然風景區。其山勢峻峭,峰頂突兀,四周懸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條石鑿的132級的石階小道能通往峰頂,易守難攻,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故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巔石峰高數十米,東西兩頂相連,成凹形,遠望狀似馬鞍,故名馬鞍山。石峰四面懸崖峭壁,西南角有條石階,狹而陡,似天梯,直達南天門,是通向峰頂的唯一險道。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扼沂蒙山區通往清河區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1941年八路軍佔領此山,並控制周圍地區。在日偽軍對魯中區進行「大掃盪」時,部隊分散活動,馬鞍山成了安置傷病員和家屬的小後方。
1942年11月,日偽軍掃盪沂蒙。1942年11月9日,千餘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發動進攻。當時,山上只有魯中軍區二團副團長王鳳麟、中共魯中區黨委組織科長李成式和抗戰軍屬馮旭臣老人等30餘名傷病員和家屬。經過兩天一夜的激戰,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斃傷敵軍二百餘人。王鳳麟、譚克平等30餘人壯烈犧牲。這就是淄博抗日戰爭史上有名的「馬鞍山保衛戰」。
為紀念在保衛戰中獻身的英雄,1945年博山縣政府在馬鞍山建立了「馬鞍山抗日烈士紀念碑」, 碑通高210厘米,呈六棱形,刻有介紹馬鞍山戰斗的碑文,魯山區專員徐化魯題寫的「氣壯山河」4字、博山縣長毛梓材的《馬鞍山抗日烈士贊》題詞,以及27名烈士姓名。整個紀念園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紀念館、戰斗遺址、怪石林、鍾鼓樓、華光寺等。
1977年12月,省革命委員會公布馬鞍山抗日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政府為紀念碑加築了水泥結構的護碑亭,整修了登上山峰的台階、護攔及山峰的掩體、指揮所遺址。1985年,在主峰的多處懸崖石壁上鐫刻了廖容標、馮毅之、錢鈞、李伯秋、吳瑞林的題詞和詩詞。
改革開放後,淄河鎮投資近百萬元開通了攀山公路,恢復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閣、華光寺等建築,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門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雲閣等景點,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組,將其建成了融革命傳統教育與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馬鞍山風景游覽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已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奇跡盛世出。人們又在山上陸續發現了多處新的自然景觀:2001年在馬鞍山兩側的山樑上發現了100多間石屋和烽火台;在山東峰百米高的懸崖上有一個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浩然正氣,形象逼真,象徵了馬鞍山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的不屈靈魂,被稱之為「英雄魂」;在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個熟睡的大佛,莊重自然,活靈活現,被人們稱之為「三泰卧佛」;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猶如一尊靜坐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泰然自如,線條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F. 馬鞍山介紹資料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與六朝古都南京毗鄰,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眾所周知,萬里長江自天門山起折為北上,「碧水東流至此回」,江南變為江東。馬鞍山由此得名為「江東第一城」。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屬越國和楚國;秦統一時,屬丹陽。馬鞍山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璀璨的文化,歷代名人薈萃。1956年馬鞍山建市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當我們以國家衛生城,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為榮的同時,還要自豪地強調:地處「江東第一城」的馬鞍山還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歷史悠久
馬鞍山地處和縣猿人、湯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處。古人類遺址的中心位置,屬長江流域中華文明搖籃的中心地帶。通過市內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可以把歷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37處文物保護單位和1000多件珍貴的出土文物,准確地展示了馬鞍山地區悠久的歷史。
(一)馬鞍山地區早期遺址豐富多彩,文化信息豐富。
煙墩山、七畝塘、高個山、鄭家等新石器時期遺址表明,馬鞍山地區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發達的農業文明。煙墩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證明了馬鞍山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顯赫。五擔崗、鄧家、船墩、荒廟墩等遺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時期,馬鞍山地區手工業文明已達相當高度,人們開始使用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物品,根據五擔崗遺址出土的文物類別和遺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斷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馬鞍山市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三國的姑孰城和東晉的牛渚誠。
公元222年,三國孫權築城姑孰。347年,東晉鎮西將軍謝尚築城牛渚(今採石一帶)。雖然,這「城」與現代的「市」內涵有別,但是,其軍事地位、政治地位顯赫,且有較大的地域規模(牛渚城達10多平方公里),別處無可比擬。由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城視作馬鞍山城市的源頭。
(三)採石磯為群雄逐鹿之地。
馬鞍山市與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採石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時成為著名的古津渡、古戰場,此地曾發生過數十次戰爭,史冊中載有許多劍影刀光、金戈鐵馬的採石大戰故事。
(四)館藏文物類別齊全。
馬鞍山文物管理部門珍藏著豐富多彩、類別齊全的珍貴文物,其中經過鑒定的珍貴文物1028件(套),這些文物絕大部分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確,文化內涵豐富。其中春秋勾連紋大鐃,三國青瓷雞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誌磚、季扎掛劍圖漆盤等一、二級文物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馬鞍山地區勞動、生息,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使這一地區以太白墓、朱然墓為代表的墓葬,廣濟寺為代表的寺廟,太白樓為代表的樓台亭閣等古文化資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轟動全國。
馬鞍山地區曾先後出土大量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為目前已發掘的300多座三國東吳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結構與墓中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令世人矚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繪畫作品,填補了漢代至三國時期漆器工藝及美術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間,曾引發「三國熱」。此墓的發掘,被列為80年代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二)廣濟寺名冠江南。
位於翠螺山南麓的廣濟寺,又名資福院,始建於三國時間,後毀於戰火。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山門、大雄寶殿和觀音閣,氣勢壯觀,為江南名剎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譽。
(三)黃山塔鎮守市口。
此塔位於寧蕪路東側的黃山之頂,為當塗進入市區的標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劉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後有懷古亭,為武帝避暑離宮,李白有「長嘯倚天梯」詩句贊其雄姿。
(四)謝公宅爭輝青山。
謝公宅位於當塗青山,為南朝宣城太守謝脁故宅。環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謝脁詩、書、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詩,有山水詩祖之稱,李白對其推崇備至,曾明確表示死後要與謝脁結為「異代芳鄰」,留下了文壇千古佳話。
(五)太白墓古樸典雅。
太白墓園位於當塗青山西麓,佔地6公頃。李白逝後初葬龍山,後人遂其「與謝脁為鄰」之願遷葬青山。園前立挺拔的牌坊,園內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蓮池、十詠亭等古跡,其古樸典雅的布局與李白曠達的情懷、浪漫的詩風相得益彰。啟功、趙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書畫大師的題額更使墓園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餘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資料。
(六)謫仙樓輝煌壯美。
謫仙樓,太白樓別稱。因李白人稱「謫仙人」而得名。此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長江三樓一閣」,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美譽,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鍾情。李白祠、清風亭,同風閣等建築與太白樓相互呼應,構成了別具特色的太白樓古建築群。
(七)昭明閣遺跡猶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謚號。蕭統博覽群書,編纂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昭明閣,系昭明太子讀書處,位於慈姥山,原有閣、廳、樓和碑刻,現留殘碑一塊,上刻有昭明讀書的形象。
(八)三元洞臨江欲飛。
三元洞原為採石江邊懸崖絕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間,一僧人依崖造屋,設天、地、水三官神位於內,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後的三元洞,三面臨江,躍躍欲飛。遊人入洞後,可直達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極目遠眺,也可俯視江流。三元洞的有關傳說,折射著中國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價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盡攬。
峨眉亭與三元洞緊鄰,因亭飛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詠其「雙峰秀山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此外,文天祥、趙孟兆頁等人均登亭攬勝,留下佳作名篇。現亭內存碑五塊,元碑《過采江詩》尤為珍貴,郭沫若稱其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跡薈萃。
翠螺山一面臨江、三面環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齋、赤烏井、懷謝亭等文物古跡隨處可見,尤其是與李白有關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韻味。更值得一說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觀十分幽美。長江三磯之首的採石磯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稱,是如今長江下游唯一的岸蝕景觀。歷代文人孟浩然、劉禹錫、王安石、陸游、蘇軾……均到此漫遊。李白曾多次登磯游覽,寫下《橫江詞》、《牛渚磯》等不朽詩章。
(十一)明皇窯遙傳輝煌。
當塗青山有兩座窯場遺址。南窯專制琉璃,北窯專制磚瓦,是明洪武年間為燒制鳳陽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窯場。現此窯已廢,但透過窯址隨處可見的琉璃瓦碎片及斷磚,不難發現其昔日的輝煌。
(十二)古詩文爭奇斗艷
馬鞍山地區的山水為歷代文人雅士推崇備至。著名南齊山水詩人宣城太守謝朓迷戀當塗青山,稱其為「山水都」並築室鑿井,作《治宅》《游山》詩作,當為名人為馬鞍山地區留下的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愛山水,尤其鍾情馬鞍山地區,給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詩文。其中的《登天門山》、《姑孰十詠》、《橫江詞六首》、《夜泊牛渚懷古》等成為千古絕唱,廣為傳誦。李白逝世後,劉禹錫、白居易、賈島、李紳、杜牧、韋庄、梅堯臣、杜荀鶴等一大批詩人即到馬鞍山拜謁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華章佳句。其中劉禹錫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詩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馬鞍山地區已積淀了贊詠李白及其勝跡的詩文1100餘首(篇),楹聯130多幅,各類碎文、序文、祭文數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將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豐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鄉各地。其中太白墓內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華《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墓誌》、劉全白《唐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碣記》和裴敬的《翰林學士李公墓碑》以及范傳正撰寫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為考證李白生平創作與思想提供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採石峨眉亭內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稱之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橫山「石門、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樓內的重修太白樓記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馬鞍山麓的「江東第一城」雖然為當代人所刻,但其社會價值也絕不可小視。

G. 馬鞍山風景區的革命遺址

馬鞍山的主峰上有五個在岩石上鑿出的石坑和石洞,製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守山人內員為了抵容抗山下敵人的攻擊,用來掩藏身體的。掩體內可容納2-3 人,有射擊孔,人在裡面非常安全。東峰上的兩個掩體,下面對著陡峭的天梯,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馬鞍山抗日保衛戰中,王鳳麟副團長就是在這些掩體中指揮作戰,將日軍師團參謀長山田大佐擊斃的。
英雄碾
在馬鞍山東峰的腰部有一處平地,在平地的中央有一盤石碾,該碾除石滾外,碾盤和地座是一塊整體的石頭鑿制而成,碾盤直徑1.5米,高0.7米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是在山上居住的人員用來碾壓糧食的器物。戰爭年代,八路軍和軍屬用石碾軋米及軋制火葯。1942年石碾被日軍飛機炸壞,1999年重新修復。
戰斗指揮所
在馬鞍山主峰的頂端有一處岩洞,洞高2.5米,寬2米,深1.5米,此處視野開闊,居高臨下,在馬鞍山抗日保衛戰中,是王鳳麟副團長的指揮所。

H. 和縣屬於安徽馬鞍山什麼區

和縣直接歸屬馬鞍山市管轄,不屬於其他區管轄。

和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西北岸。東與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南臨蕪湖市鳩江區,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一橋相連。和縣南北長,東西窄,全縣南北最大距離70千米,東西最大距離36.4千米,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

和縣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和縣猿人、霸王祠、天門山、陋室等4個歷史文化景點入選中小學教科書。和縣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畫派的傑出代表戴本孝、「當代草聖」林散之、我國首枚奧運金牌獲得者許海峰等都是和縣的驕傲。

和縣生態環境良好,山水資源豐富,擁有雞籠山—半月湖、香泉旅遊區兩個4A級景區,霸王祠、天門山等5個3A級景區。此外,還有南梁昭明太子蕭統沐浴療痾的「天下第一湯」香泉等眾多歷史人文景觀,是中國最佳溫泉度假旅遊示範縣。

(8)馬鞍山年斗鄉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周朝屬揚州之邑,春秋、戰國屬楚。秦贏政元年,置歷陽縣,屬九江郡。漢屬淮南國,晉屬揚州淮南郡。唐為和州,轄歷陽、烏江、含山三縣,其中歷陽縣轄39個鄉和西梁山鎮,宋沿唐制。明直屬南京。清屬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後,改和州為和縣,直屬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愛國民主縣政府,11月,和、含分開。1949年1月成立和縣民主政府,後改為和縣人民政府,屬巢湖地區。12月,劃歸南京市管轄。1950年春,仍歸巢湖地區。

1952年,屬蕪湖地區。1958年,和縣與含山縣合並成立和含縣,劃歸馬鞍山市。1959年4月仍歸蕪湖地區,5月,和含縣劃開。1965年,隸屬巢湖專區管轄。2011年劃歸馬鞍山市,現和縣屬安徽省馬鞍山市,轄9個鎮,85個村委會、30個社區居委會。

中國共產黨組織在和縣建立較早,1927年4月,中共和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同年5月,由於反革命逆流波及至縣,境內一些共產黨員仍然以各種形式,堅持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抗日戰爭時期,和縣黨組織逐步恢復建立起來。

自1938年9月開始,先後建立和含臨時前委、和含全縣委、和江中心縣委、和含工委、江和全工委、和含中心縣委。1942年,在和含境內,建立擁有1000人槍的含和獨立團,1943年,擴建為3000人武裝的含和支隊,七師參謀長孫仲德兼任支隊人和政委,馬長炎任副支隊長。

同時,在和含中心縣委的基礎上,相繼建立了和含地委、和含專員公署。從而使這塊根據地逐漸鞏固、發展,成為集聚革命力量的一塊基地,又是溝通新四軍第二師和第七師的重要通道。1945年9月,和含根據地黨政幹部遵照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含和支隊的掩護下,安全撤離和縣抵達蘇北。

1946年7月,在蕪湖成立中共和含工委,由王訓友任書記,聯系和含地區沒有北撤的黨員和幹部,恢復革命力量。1947年10月,彭醒夢任中共和含工委書記,並組建和含支隊,積極配合華東野戰軍南下先遣支隊,進入和含地區。

1948年6月,南下先遣支隊在和縣南鄉司常庄附近,全殲國民黨安徽省保安第六團,打開了和含地區的斗爭局面。1949年2月,人民解放軍抵達長江北岸,約計35000人,分駐在烏江至裕溪口長達60公里的沿江地區。

同年4月上旬,為掃清渡江戰役的障礙,三野三十軍九十師二七〇團,參加進攻西梁山敵軍陣地。朱慕萍團長親自指揮主攻,光榮犧牲。

1949年4月23日,和縣全境解放。中共和縣縣委下轄7個區委、42個支部。7月,屬江全縣、臨江縣管轄的原和縣地域全部劃歸和縣。全縣共建7個區,1個直屬鎮,75個鄉鎮。

I. 馬鞍山最著名的什麼地方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 採石-馬鞍山旅遊景點 採石磯,又名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絕壁臨江,水湍石奇,被譽為「天下第一磯」。「採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於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間,這里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 雨山湖-馬鞍山旅遊景點 雨山湖位於馬鞍山市中心地帶,通過雨山河與長江溝通,水域面積1087畝,1959年開辟為城市公園,與臨近的佳山和雨山共同構成了馬鞍山城市景觀中山水相依的特色。 整個馬鞍山市的中心區依雨山湖而建,四條繁華的城市街道環湖修築,沿路栽種的香樟、銀杏、迎春花和懸鈴木不僅給雨山湖增色,而且成為整個城市的綠肺。一年四季,這里秋冬有皚皚白雪覆壓香樟紅葉;初春 濮塘-馬鞍山旅遊景點 濮塘風景區位於長江之濱,江南重鎮馬鞍山市東郊的濮塘風景名勝區以其質朴天工,古老久遠的瑰麗風景與位於馬鞍山市西郊的採石磯太白樓交相輝映,構成了馬鞍山市獨特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吸引著四面八方,古往今來的文 青山-馬鞍山旅遊景點 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勢崢嶸,峰巒遙接,岩壑靈秀,蜿蜓起伏,林木蔥郁,泉水潺潺。史載南齊詩人、?宣城太守謝跳酷愛其勝,謂之「山水都」,曾築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生前既愛青山風景,又謝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謝眺」的夙願,一心想與謝眺結為異代芳鄰。 李白逝世後,原葬龍山東南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 朱然墓-馬鞍山旅遊景點 朱然墓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關三國時期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大、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朱然墓位於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安民村林場境內,1984年6月市紡織廠基建時發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普查隊對墓葬進行了發掘。發掘資料證明,墓主為三國東吳左大司馬 小九華-馬鞍山旅遊景點 小九華位於馬鞍山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古鎮)風景區的必經之地。山高百丈,周圍15里。相傳,地藏王曾到這里住過,留下許多神奇傳說。早在古代這里就建有地藏王殿,輝宏壯觀,遊人不絕,千百年來,每逢農歷正月十五,七月三十,進香者絡繹不絕,由於山巒秀美,香火機盛,酷似百里外的青陽九華山,所以人稱「小九華 林散之藝術館-馬鞍山旅遊景點 林散之藝術館是我國草書大家,有當代草聖之稱的林散之先生的作品陳列館。 林散之先生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一生酷愛山林,早年受益於書畫大師黃賓虹,他每遇山水佳境,必登臨、吟詠、圖貌之,得寫生畫稿八百餘幅,詩作二百餘首,尤精於書法。他六十歲起始作狂草,卻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譽海內外,有一代宗師之譽。先生生前曾十 丹陽湖-馬鞍山旅遊景點 丹陽湖,古稱「巨浸」,舊名「南湖」,又稱「西蓮湖」。《太平府志》載:丹陽舊多紅楊,一望皆丹,故曰丹楊,楊與陽同音,遂稱丹陽湖。 丹陽湖位於當塗縣城東南部,與石臼湖相通,東南角為江蘇高淳縣境。古丹陽湖原為江南著名的大澤,大致成湖於二三百萬年前,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約在春秋前期,古丹陽湖逐步解體,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唐時,丹陽湖還 澄心寺-馬鞍山旅遊景點 澄心寺位於橫山南麓十保山西側,前身隱居院,因南朝齊梁間「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此隱居而聞名。澄心寺建於當年陶宏景讀書堂故址。這里有關陶宏景遺跡甚多,其中陶宏景煉丹遺址「丹灶寒煙」是姑孰八景之一。到了宋代,橫山的修練道學者已不見繼者,佛教卻在這里悄然興盛起來。門庭替換,名山易主,宋嘉祐八 江東第一橋——葉家橋-馬鞍山旅遊景點 葉家橋橫跨丹陽河,連接薛津、新市,是歷史上當塗至溧水官道上重要橋梁青條石結構,5孔拱橋,長44米,高8.5米,寬8米。? 葉家橋建於明弘治年間,清代和民國年間普3次重修。工藝精細,氣勢磅礴,素有「江東第一橋」之稱。據記載,葉家橋為當地葉員外所建。大橋竣工之際,貌美如花,心地善良的葉員外獨生女,為免除老你之憂,為保大 甑山禪林-馬鞍山旅遊景點 甑山距縣城東7.5公里,壁立百仞,群山環供侍立,「尊重如袍笏貴人」。 禪林最初興建於唐代,是一座禪宗叢林式的寺院有屋99間半,是當塗遠近聞名的古寺之一。歷史上時有興廢。清光緒年間,住持僧啟聖重修。 爆發後,遭日寇破壞,屋毀大半。「文革」期間,遭到徹底毀壞。1987年始,慈禪法師住持,四處奔走 金柱塔-馬鞍山旅遊景點 金柱塔,位於姑溪河入長江口岸,為六角七層寶塔,建於明朝前期。 那時當塗常患洪災。風水家認為,姑溪河水逆向西流,於水性地脈不宜,需建寶塔以鎮水口。縣令章嘉楨在發動民眾築圩治水同時,決定建塔。限於財力三年無果。萬曆十七年,縣城四條巷發現宋理宗時的窖金,嘉楨請求郡守陳壁,割金之半建塔。先購得新城圩民田為塔基,累土成阜而名 青蓮書院-馬鞍山旅遊景點 青蓮書院是墓園後區的主要建築,面積達300多平方米,門前匾額"青蓮書院"是當代書法家范曾憑吊李白墓時的墨寶。書院內珍藏有唐代李白墓墓磚,及省市級書法名家書法作品,長期舉辦書法作品展覽銷售 太白碑林-馬鞍山旅遊景點 全國新建碑林中的精品---太白碑林,九九年以來馬鞍山市政府、當塗縣政府投資一百五十多萬元興建了太白碑林,現已正式對外開放。 太白碑林建築由支南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朱良文教授領銜設計。風格採用江南園林式,迴廊環水而建,亭台榭閣,古樸典雅,造型別致,均有典型的徽派特色。碑林內芳草萋萋、水波盪漾、石山古拙、林木青翠、景緻怡人 李白墓園-馬鞍山旅遊景點 位於市區東南20公里處的青山腳下。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勢崢嶸,峰巒遙接,岩壑靈秀,蜿蜓起伏,林木蔥郁,泉水潺潺。史載南齊詩人、 宣城太守謝跳酷愛其勝,謂之「山水都」,曾築室山南。唐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生前既愛青山風景,又謝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謝眺」的夙願,一心想與謝眺結為異代芳鄰。 李白逝世後,原葬 朱然陳列館-馬鞍山旅遊景點 朱然陳列館位於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從馬鞍山火車站廣場乘坐10路車可以抵達。 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盆山度假村-馬鞍山旅遊景點 馬鋼盆山度假村位於馬鞍山市東郊濮塘風景區內,因四周丘巒重疊,群峰環繞,形似盆狀,故名盆山。 盆山度假村距市區14公里,佔地2000餘畝,此處水碧山青,林木蔥郁,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度假村設有室外卡丁車場、高爾夫球、跑馬場、射箭場、垂釣、彩彈野戰、燈光網球場、斗雞、斗馬、保齡球館、乒乓球館、羽毛球場、棋牌室、司 採石磯-馬鞍山旅遊景點 採石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的核心景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平生涉歷山川,跡遍天下,惟百年不忘採石。曾多次登臨吟詠,在這里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 太白樓-馬鞍山旅遊景點 太白樓位於古鎮採石磯西南一公里處,面臨長江,背依翠螺山,濃蔭蔟擁是一座金壁輝煌,宏偉壯麗的古建築。與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江西的騰王閣並稱「長江三樓一閣」,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太白樓原名謫仙樓。? 舊志載,始建於唐元和年間,因記載過簡,不得其詳。目前能夠確認興建較早的時間為明正統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 三台閣-馬鞍山旅遊景點 三台閣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長江名閣,始建於明崇禎年間,後毀於戰火。20世紀末得以重建。建成後的三台閣高五層約3O米,閣體呈方形,琉璃覆項,飛檐翹角,氣勢恢弘。 登臨三台閣,可南望天門中斷,西眺大江奔流,東睹古鎮採石,北看九華風光。三台閣已成為採石硯風景區乃至馬鞍山的新亮點。 三元洞-馬鞍山旅遊景點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採石硯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為江南天然勝景之一。 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僧人定如雲游,悅此清幽絕俗,遂率眾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於此而得名三元洞 另有民間傳說,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會考,途經採石忽遇狂風驟雨,幸得神仙保佑,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年斗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