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找位老中醫再給我號號脈,聽說江蘇省國醫館有挺多出名的老中醫,都有哪些呢
是挺多的,畢成龍,杜忠濤,戴春海,沈福道等等你可以去他們網站問問
❷ 中醫的號脈如何入門
你說的是中醫的獨特的診病方法——脈診,即切脈,俗稱「號脈」。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朝,其中的診脈方法和理論已相當完備。 早期的切脈方法比較復雜,要切按頭頸、手、足等多處部位的脈動。以後逐漸簡化為只切按手腕部的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在這短短寸許長的脈動部位上,古代醫家做足了文章。他們將腕橫紋向上約一寸長的這段脈動分成了三「寸、關、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關、尺部位分屬不同的臟腑,認為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變。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況,右關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與膀胱。 仔細觀察,大家可以發現:遠端的寸部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與循環系統);中間的關部,對應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的尺部對應腎、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如此,小小的「寸口」,卻儼然成為人體五臟六腑的全息窗口。 僅此還不夠,在切脈的時候,還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去按壓脈搏,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為「沉取」。寸、關、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稱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脈,臨床意義不同。通常,脈浮於外者,病位淺,沉於里者病位深。 切脈時還有許多講究。首先,要求安靜,包括外環境的安靜與醫患兩者心神的安靜。患者在診脈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靜後方可診脈。醫者切脈前一定要靜心,調整呼吸,並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指下,細心切按一分鍾以上。診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時醫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關部,再根據患者身高調整三個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兒則用一指(拇指)診脈,不分三部。 學習診脈,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常脈」。每分鍾跳動70—80次左右,節律規則,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沉,不剛不弱。但正常脈象常隨季節、年齡、性別、體質等會有差異。如春、夏、秋季的脈大多偏浮,而且搏動有力;冬季的脈多沉伏於里。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脈多強而有力,老年人的脈較弱;身材高大的人脈多長,矮小的人脈較短,瘦人脈多浮,胖人脈多沉;飽食後及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多軟弱。如果發現相反脈象,如冬天脈浮、胖人脈浮、瘦人脈沉等,提示脈象異常。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異常脈象。 浮脈,是脈動顯現部位表淺的一種脈,輕取即得,重按反而變弱。一般情況下,提示病邪在表。脈浮而有力者為表實,浮而無力者為表虛。 沉脈,是脈動顯現部位較深的一種脈,輕取不得,重按始見。通常主里證,沉而有力者為里實證,沉而無力者為里虛證。 遲脈,脈來較慢,每分鍾60次以下。多主寒證,因寒可使血流速度減慢。遲而有力者為冷積實證,遲而無力者為陽虛證。 數脈,脈來較快,每分鍾90次以上,來去急促。多主熱證,因熱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數而有力者為實熱證,數而無力者為虛熱證。 細脈,又稱小脈,脈如細線,軟弱少力,但應指尚明顯。是濕證與虛證之象。因濕邪阻滯脈道或氣血虛而不能充盈脈道所致。 洪脈,脈體闊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如洪水。大多主邪熱亢盛的實證。 弦脈,脈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見於有肝膽病、痰飲證、疼痛證的患者。 滑脈,脈來流(滑)利,如盤走珠。是實熱證、痰飲證、傷食證,或妊娠的脈象。 澀脈,脈來艱澀不暢,如輕刀刮竹。為氣滯證、瘀血證、精血虧少證之徵象。 虛脈,三部脈舉按皆無力,隱隱蠕動於指下,為一切無力脈之總稱。是虛證之象,主要為氣虛或氣血兩虛證。 實脈,三部脈舉按皆有力,脈來盛而堅實,為一切有力脈的總稱。是實證之象,提示邪氣實而正氣不虛。 促結代脈,即促脈、結脈、代脈,均為節律異常、有間歇的脈。促脈為脈來急數而有不規則的間歇,促而有力者為陽熱亢盛之證,促而無力者多為氣虛將脫之象;結脈為脈來緩慢而有不規則的間歇,有陰盛、氣結、寒痰、瘀血等多種主病;代脈為脈來緩慢而有規則的間歇,間歇時間較長。為臟氣衰微或氣滯血瘀之證。 脈象還有許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幾種脈象。中醫臨床治病,除瞭望、聞、問診外,切脈也非常重要。唐代名醫孫思邈就說:「夫脈者,醫之大業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為醫者哉?!」辨證時,脈象常常起決定作用。 如最近治療一位經常反復腹瀉多年的老年患者,就診時大便一日5 6次,水瀉,大便臭味不甚,無膿血,不能進食任何含粗纖維的食品,每日只能吃少量稀飯或爛面條,否則腹瀉次數更多。察其舌淡紅,苔薄白膩。從以上症狀看,似無熱象。但患者之脈甚數(每分鍾124次,有冠心病史,經常心悸,胸悶等症狀)。辨證認為,患者病程很長,脾氣已虛,但夾有火熱之邪,火邪下迫大腸則腹瀉,上擾心神則心悸。故用補氣的黨參等配伍清熱瀉火的黃連(既能瀉大腸火,也能清心火,一舉兩得)治療,七劑後復診,大便減為每日1 2次,心悸症狀改善,心率也有所減慢。 當然,疾病的病因與病理變化是非常復雜的,因此臨床上所見的病脈往往也很復雜,常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脈象並見,如脈浮數、沉遲、滑數、弦澀等。還有脈證相符與不相符的問題,不相符時,就須決定是舍症從脈,還是舍脈從症等。另外,理論上談脈診不難,但實際操作中要確定是何脈、解釋分析脈與病的關系等不是一日之功。古人就說:「脈理精微,非言可盡,心中了了,指下難明。」不經過多年的反復實踐,細心體會,不用心去悟、去比較,是不可能真正把握脈診的。
❸ 中醫是怎麼把脈的
人體的五臟,就是說,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肺、脾,命門,從這個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號脈中左手寸脈能摸到 代表心脈正常 摸不到說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氣的現象
左手關脈 正常為不強不弱 太強說明肝氣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類的病
左手尺脈 太弱 頭上不是頭暈就頭痛或頭腦不清醒,,有時我分不清就說患者頭有問題
右手寸脈 太弱為肺虛 一般有咳嗽現象 太強也不行
右手關脈 太弱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類 太強 左手關脈弱的話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脈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脈理兮,用心細,三法四中要熟記。人脈難,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遲數力為中,擴充各脈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診前,免之新醫,吃脈記,經為一貫用心機,指下回聲診妙記。
浮脈: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中間仔細究,有力惡風見表實,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里有七瓣(浮緊、浮緩、浮滑、浮數、、浮遲、浮虛、浮洪),其中理性要經驗。
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凡。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久病逢時或氣痛。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迢迢自弱類長桿,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似劍長。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藏頭露尾脈中筋,寸尺可憑關不診,澀微動結似相隨,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寸陽見芤血上溢,芤現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自汗陽虛骨蒸深。
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拘不定,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產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有力為痛滯氣侵,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沉滑、沉弦、沉細、沉數、沉遲、沉微,數頭機關勿誤人。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氣不行症痞結,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輕尋無板重采知,元氣耗損精血虛,少年可慮白頭矣。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MOD}長,勞傷微疾真精損,氣喘腹疝,七情傷。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至來三,來往極慢微遲脈,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里冷必定見。緩、結、代、澀居遲類,不究詳細莫輕談。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楊柳裊自然,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緩遲氣血皆傷損,和緩從容為氣安。
結脈:緩一指復又來,結脈肢體記在懷,悲慮積中成郁結,五芤交攻為痞災。(五芤:氣、血、痰、飲、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代是氣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細遲短散何成形,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思虛交愁里積久,不但損血又傷精。
數脈:來往速數脈形,一息六至仔細憑,數脈屬陽熱可知,只把虛實火來醫,實要涼瀉虛溫補,肺病秋深卻畏之。急、緊、弦、滑、動、促都從數脈安排定。
疾脈:快過數者脈名疾,載陽又可陽凶升。
緊脈:數又弦疾和成緊,舉如轉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沉緊逢見腹疼痛。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弦長端直若絲弦,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停食痰氣胸中瘀,婦女滑緩定是胎。
動脈:動脈搖搖數在關,沒頭沒尾豆形圈,動主驚悸心空虛,汗出發熱陰陽參。
促脈:數又止促脈乎,進必無生退可生,促脈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細推求。血、氣、痰、食、飲停留一種治病由。
濡脈:浮取極不力,按之隨手又空空,主病血虛陽虛症,汗多夜間骨熱蒸。憑脈驗證如明鏡,學者用心都精通
❹ 中醫號脈都能號出什麼准嗎
在公元前五世紀,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並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科學性。現代脈象研究證實,脈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臟的功能、血管的機能、血液的質和量。這三方面決定了脈象出現某些形態的改變,即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即脈象。脈象首先可顯示這三方面因素的病變,其次可據其推斷其他的病變。顯然,脈象是有其客觀存在因素的。 心臟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器官,所以脈象首先可反映心臟的病變。如冠心病、心臟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過脈象有所反映。如當冠心病形成的時候,心臟可有停跳現象,這時通過脈象就可發現脈搏停跳。 血管的舒縮運動,反映了血液流動的質、量與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變,如動脈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脈象上。 結脈的脈象特徵是脈搏緩慢、時有停跳且沒有規律。而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等疾病可出現脈搏停跳。 弦脈的脈象特徵是血管緊張度增高,脈體端直、長。弦脈反映出高血壓病,血液流動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脈的脈象特徵是脈象細、位置表淺、無力,即浮細無力。當人體患有胃腸性感冒(不想吃飯、惡心、嘔吐、拉肚子等,攝入不足)、急性胃腸炎,嘔吐時,體液減少,氣血不足,反映在脈象上就可出現濡脈的特徵。 影響因素多難於准確把握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症范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界環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如果在生理的調節范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范圍,就是病態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在這時,經驗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可以較准確地發現病變,而一般的中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診斷失誤。 寸口診法精巧還需四診合參 診脈有寸口診法、人迎寸口診法、張仲景三部診法等,現在常用的是寸口診法。診脈部位是手腕內側,腕後高骨(橈骨莖突)旁,橈動脈搏動處。高骨對應的橈動脈搏動部位是關部,關之前為寸部,關之後為尺部。寸關尺的稱呼,最早見於《內經》,寸口診法發展於《難經》。寸、關、尺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在左手,寸對應心,關對應肝,尺對應腎(腎水)。在右手,寸對應肺,關對應脾,尺對應腎(命門)。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基礎理論的兩大思想觀念。中醫看病是望、聞、問、切四診結合,從整體上來診治疾病,單用一種診斷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體的信息不僅僅表現在脈象上,有的還反映在膚表、聲音、嗅味上等。僅憑脈象是單一的、不全面的,容易產生誤差。四診各有各的特點和獨特的功能,不能以脈診取代其他的診法,而應四診合參,進而提高診斷的准確性。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資料來源於:在公元前五世紀,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並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科學性。現代脈象研究證實,脈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臟的功能、血管的機能、血液的質和量。這三方面決定了脈象出現某些形態的改變,即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即脈象。脈象首先可顯示這三方面因素的病變,其次可據其推斷其他的病變。顯然,脈象是有其客觀存在因素的。 心臟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器官,所以脈象首先可反映心臟的病變。如冠心病、心臟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過脈象有所反映。如當冠心病形成的時候,心臟可有停跳現象,這時通過脈象就可發現脈搏停跳。 血管的舒縮運動,反映了血液流動的質、量與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變,如動脈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脈象上。 結脈的脈象特徵是脈搏緩慢、時有停跳且沒有規律。而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等疾病可出現脈搏停跳。 弦脈的脈象特徵是血管緊張度增高,脈體端直、長。弦脈反映出高血壓病,血液流動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脈的脈象特徵是脈象細、位置表淺、無力,即浮細無力。當人體患有胃腸性感冒(不想吃飯、惡心、嘔吐、拉肚子等,攝入不足)、急性胃腸炎,嘔吐時,體液減少,氣血不足,反映在脈象上就可出現濡脈的特徵。 影響因素多難於准確把握 人體大致有28種脈象,每一種脈象都是對人體機能的反映,都有所對應的病症范圍。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縮變細了,血流會減慢;天熱了,血管舒張變寬了,血流會加快,脈象就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哪怕是外界環境微不足道的變化,在脈象上都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如果在生理的調節范圍內,是正常的脈象;超過生理范圍,就是病態的脈象。有了干擾,脈象有時就不準確可靠。在這時,經驗顯得尤其重要,診脈技藝高超、經驗豐富的中醫大夫可以較准確地發現病變,而一般的中醫大夫就可能診斷不清,甚至診斷失誤。 寸口診法精巧還需四診合參 診脈有寸口診法、人迎寸口診法、張仲景三部診法等,現在常用的
❺ 中醫怎樣號脈
醫脈_基礎知識
我手枕高骨關脈前面寸尺脈浮沉取左手寸脈主腸關脈主肝膽尺脈主膀胱腎右手寸脈主肺與腸關脈脾胃尺脈腎與命門
寸關尺寸陽尺陰浮陽沉陰結合浮沉遲數我體陰陽表寒熱致清結合力力力實力虛看脈形短余短足陰陽表寒熱虛實清結合部位看所體現脈臟器部屬於何臟斷病
知道些我再些脈象再重新組合臨床脈象組合起浮遲浮數浮浮細同沉脈沉短沉力沉數都需要我結合起細細析
舉例左寸沉短力寸關平脈
首先左寸主病位短主足力主足脈足導致病呢功能主血搏輸送血液全身足首先導致腦供血足現暈記憶力減退健忘全身力每懶洋洋
左尺脈見沉數沉主證主陰數主熱證病位腎與膀胱腎與膀胱熱現便黃熱手腳發熱腰膝酸軟盜汗等症狀
再寸脈浮數尺脈沉細寸脈主陽數
主熱浮脈主陽尺陰細足結合起陰虛制陽陽浮於病必暈用葯補陰潛陽治
再要實踐我周圍我朋友親我都作實習象每都條件練才績我剛始看幾十
看完比看哪哪錯總結慢慢熟練診脈候定要綜合析部臟器每臟器功能都現寒熱表陰陽虛實哪些毛病另外切莫持診診病古四診合參道理
脈診簡單
需要辨
1
力力--辨陽氣足足
2
脈體--辨陰血足足
3
脈位浮沉--辨陽氣表
已
足夠辨證
脈浮:陽氣表攻邪(力)或者陽氣足(力),或者夏陽氣行表;
脈沉:陽氣攻邪(力)或者陽氣足(力),或者冬陽氣行
脈浮陽氣足(力)者氣收斂發散外;
脈沉陽氣足(力)者氣外散能歸本位
辨證要點其實:
1
能量少(足足);
2
能量向(升或降)
《萬病至簡論》所論六經實質致
總論
論----
者
部論:左手侯陰血
右手侯陽氣
或謂:左手侯能量儲存
右手侯能量製造
左手【寸】【關】肝【尺】腎陰
運血
肝藏血
血精華入腎陰
右手【寸】肺【關】脾【腎】腎陽
肺運氣
脾氣
腎陽化精氣
男陽
氣盛
故右手脈盛於左手脈
陰
血盛
故左手脈盛於右手脈
--男脈
婦右脈強於左脈
作何論
服葯前
辨證用陽度
能收斂
寸尺浮
服葯
辨證陽氣助
加快運化
寸尺沉
同見
兩手關脈強
右關脾胃
主能量吸收加強【脾主運化】
左關肝脈
主能量收藏加強【肝主藏血】
前提重要
否服葯
同證
辨證意義完全同
陽要
於能降
寸脈位於【表】
陽位
收斂沉降順
取
陽要
於能斂
尺脈位於【】
陰位
收斂固密順
重取
陽要
於能運
關脈位於【】
位
鼓盪滑暢順
輕取
簡言
兩
間--現代社佳財富【能量】結構
謂:橄欖形
辨證運用------
首辨能量足足
再辨能量否收藏
【相火否歸位
陽明降與否
升降調與否】
能量足否
脈管
力力已
必詳論
相火者
根於腎
先發於肝
故
相火位者
肝脈必弦兼緊力【氣攻象】
相火歸位兼能量充足者
肝脈雖弦
柔節律象
【猶軍怒自威】
越用力按
反彈力越盛
【猶太極高手
表面柔
內剛勁
敵強我愈強】
用陽者
寸脈必浮
相火位者
寸脈亦浮【陽氣斂散故】
何區別
短用陽者【說
運
用神等等】
短靜養休息寸脈即歸於收斂
相火位者【期陽散
類於用陽】
短靜養寸脈亦收斂
相火根於腎
則相火位者
尺脈偏浮
【
腎水母
肝木
敗家揮霍夠用
必須調用母親存款】
若靜坐
寸脈仍浮
即陽明降
相火位
即推斷:失眠夢
情緒焦躁
眼乾喉癢耳鳴--脈知
寸脈浮
同尺脈亦浮
相火位即確診疑
尺脈浮期陽氣外散確鑿證據
左手尺脈【腎陰】者
絕經
閉經
斷經
輕者
經量少
右手尺脈【腎陽】者
陽痿
性冷淡
孕
流產
痛經
手足冰冷
抑鬱症
失憶症
肌力
尿頻
其餘根據所屬臟腑功能類推
至簡者
論臟腑
陽虛諸證推斷即
摘自網路文庫
❻ 有看中醫不用把脈的嗎
中醫四診只是其中一種診病方式,還有辯症治治療也是可以的,因為在中醫中因果關系還是存在的,比如,通過五官可以看出五臟的毛病,而這個是不需要把脈的,只是把脈更確實一點,也可以發現其他內在的問題
❼ 號脈,真的有嗎是誇大,還是真實的
存在必然有其的道理,致於真假取決於號脈者的經驗。如果你是學醫的你應該堅信甚至創新,如果不是學醫的了解即可,專注於一,做好自己專業的。
❽ 馬鞍山市人民醫院有中醫嗎
老市裡那有個中醫醫院,收費也不貴
❾ 中醫的號脈有什麼作用
脈診又稱切診,是醫生用手指對患者身體某些特定部位的動脈進行切按,體驗脈動應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別病症的一種診察方法。脈診是一種理論性極強,操作極為細致的診病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醫家扁鵲、王叔和、張景岳、李時珍等人及各時期的脈學專著,對於脈理辨析,臨證經驗互相印證,頗為實用。
脈診有其一定的原理 、方法,正常脈象、病理脈象都有相應的特徵、機理、臨床意義,也正因為如此,脈診才得以流傳。脈診確實「玄」,因為它需要悟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悟出其中的深邃,我想這也是它的精華所在。
如果你認為中醫的號脈只是故弄玄虛的騙人把戲,那隻能說明你不懂中醫,不懂脈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