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型企業的促進措施
1.制定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戰後,日本先後制定了《中小企業廳設置法》、《中小企業基本法》、《新中小企業基本法》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涵蓋了微型企業,從而有力推動了微型企業發展。
2.建立健全相關金融體系。日本先後建立了國民生活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和商工組合中央金庫,形成了對微型企業的金融支持體系。同時,還專門成立「微型企業經營改善資金融資制度」,對融資能力較弱的微型企業提供低利息、無擔保、無保證的融資服務。
3.形成面向微型企業的中介服務網路。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形成了由政府機構、金融機構、行業組織、基金組織和其他社會中介機構分工合作、相互協調、分布廣泛的企業服務網路。微型企業可從中獲得相關的經營診斷、技術指導、人才培育和信息提供等服務。
4.建立公共服務機構。公共服務機構在日本不僅發揮著政府與企業的功能,而且還是政策的主要實施機構。政府通過商工會和商工會議所等機構,落實有關支持微型企業的政策。政府也不斷改善商工會和商工會議所的公共服務設施,提供基本經費和所需的專項補助金,提高公共服務機構服務水平,從而達到促進微型企業發展的目的。 1.建立和健全相關法律體系。美國於1953年出台了《小企業法》,奠定了扶持微型企業的政策基礎。1964年通過《機會均等法》,進一步完善向微型企業提供資金援助的機制。1980年通過《小企業經濟政策法》,規定美國總統每年要向國會遞交有關微型企業的競爭情況報告。之後,美國又陸續通過了多種扶持微型企業的法律法規,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和法律保障。
2.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小企業法》實施後,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正式成立。SBA的主要職能有:制定發展微型企業的基本方針政策;監督微型企業政策落實情況;反映微型企業的需求,維護微型企業的利益;向微型企業發放直接貸款、擔保貸款或特別貸款;為微型企業提供各種業務培訓、信息咨詢、管理和技術指導等服務,從而有效的促進了微型企業的發展。
3.建立貸款及信用擔保體系。1953年,美國實施《小企業融資法》,從而奠定了微型企業融資制度的基礎。截止到2000年,政府累計向微型企業提供的貸款達1617億美元。
4.稅收優惠。美國為扶持微型企業發展,在不同時期對不同類型的微型企業採取不同的稅收減免政策。美國對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有:減少企業新投資稅收;降低企業所得稅率;實行特別科技稅收優惠;企業科研經費增長額稅收抵免;個人所得稅下調25%;資本收益稅調整為20%,等等。美國除採取一般稅收優惠扶持微型企業外,還利用政府訂貨政策在財政上給予微型企業支持。 微型企業在馬來西亞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為此,馬來西亞確立以「微型融資」作為扶助「微型企業」的主要手段,構建一個全面的微型融資框架。根據這一框架,馬來西亞指定一些銀行,以相對優惠的條件,專門向微型企業提供「微型資金」支持。同時,鼓勵這些銀行為企業服務,使各類微型企業能持續獲得充足資金扶持。與此同時,馬來西亞中央銀行也致力於發展面向微型企業的「升級計劃」,為微型企業提供與其成長相適應的資金援助等。
巴西鼓勵微型企業法律的草案規定,給予年收入3.6萬雷亞爾以下的微型企業和開發者在稅收、社會保障和勞動用工等方面予以特殊鼓勵。巴西總統簽署「微型和小型企業法」將於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法律規定,對微型和小型企業徵收一種「超簡單稅」,以此扶持微型企業發展。巴西還積極鼓勵向微型企業提供低息貸款,並採取措施鼓勵微型企業出口。
中國為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支持和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部門已出台多條措施和指導意見,要求商業銀行努力實現小微企業信貸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以及提升小微企業貸款滿足率、覆蓋率。商業銀行也大多結合自身情況通過降低貸款門檻,創新貸款產品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並取得積極成效。然而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不良率的硬性規定以及小微企業不良率較高的經驗教訓,都在束縛商業銀行「大展拳腳」。以2008年的數據為例,截至當年6月末,全國小企業貸款的不良率高達22.2%,比當時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7%。
㈡ 柳州市創新創業配套服務的政策措施有哪些答案
這個可能要去當地政府了解咨詢了的,但是每個地方大體都是差不多的,像申請免息的創業貸款,像一些比較好的創業平台和眾創空間和政府有合作,柳州我不太清楚,但是像一些一線城市,騰訊眾創空間之類的比較好的平台都設有園區,每個地方應該也都會有的,你去問問吧。希望採納謝謝!
㈢ [原創]如何實現小微企業「管理咨詢+解決方案+軟體系統」三位一體服務
企業信息化不再是簡單地購買一套軟體,正逐漸變成廣大中小企業的共識,特別是老闆。
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在導入信息技術時,更需要重視。小微企業本身的抗風險能力就比較弱,資金也相對不充裕,時間成本往往是非常直接的,經不起折騰。
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講,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管理咨詢,構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在此技術上實現軟體系統的設計,將管理咨詢的成果和解決方案的內容加以落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成功地導入信息化系統。
對小微企業來講,管理咨詢更重要的內容在於如何建立管理體系、建立規范的流程和規章制度、建立檢查考核的標准,其它的,如戰略、人力資料並不是不重要,而是並不迫切。小微企業生存問題是首要解決的,其次才是發展,而且,這種發展也不可能是大跨越的。那些脫離實際,超越自身能力,盲目發展的企業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跑路老闆就屬於這類。
正是基於小微企業在管理咨詢上的特點,這些方面的最佳實踐是可以建議給小微企業的,但並不是直接照搬照抄。這些工作一般的軟體服務公司稍加學習也是可以掌握的。並不需要那些成功大師來做。
把管理咨詢作為導入系統的聯產品,免費地提供給用戶,這是我們的做法,通過溝通,選擇性吸收一些好的經驗,對自身的管理模式與機製做些調整,其實,也不復雜。
利用E/3立體流程規劃設計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流程空洞,無法落地的問題。同時,利用直接的軟體去實現解決方案中所涉及到的任何問題。
E/3 ERP開發做到了一般問題現場解決,至今,還沒有遇到用戶提出的需求無法解決的。
從用戶角度去積累公司的技術、管理與經驗,才能做好企業信息化服務。
現在還僅是以賣賣軟體,特別是管理軟體,那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業績不錯,那也是暫時的,一定會讓用戶唾棄的。0我頂!
㈣ 社會如何推動小微企業發展
完善服務體系,努力為小微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提高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服務水平,加強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一直是近年來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是有關部門努力的目標。這同樣也是小微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良好環境。完善的服務體系是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加快制定適合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由於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在人才、技術裝備、管理水平、抗市場風險等方面處於弱勢地位,其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策是最具效力和影響力的支持。目前,國家、省、市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現有的一些政策很難照顧、扶持小微企業,建議首先將已有的政策認真落到實處,在此基礎上要特別關注勞動密集型企業、產業鏈低端的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和困難,根據我市實際,盡快研究出台專門的鼓勵和扶持政策。
政府加大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的支持力度。目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公平的發展環境,一個統籌協調的保障機制,重點是解決科技型、創新性、成長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歸根結底是要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服務平台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作為落實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鼓勵政策、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工作和重要途徑,通過財政資金補貼、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大對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的引導和支持力度。
建立完善的面向小微企業的全方位服務體系。一是支持創辦小微企業,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鼓勵和支持創業,具有良好的創業氛圍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之一。青島和其他先進地區相比缺少的正是全民創業的熱潮。因此,我們應通過降低創業門檻、放寬准入行業、強化創業指導、鼓勵全民創業等措施,形成政府重視、相關部門支持、社會廣泛參與的創業氛圍。今後應進一步加大向小微企業初創者提供策劃咨詢、手續代理、人員培訓、技術應用、登記注冊等方面的創業指導和服務的力度,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初創階段的突出困難,提高小微企業創辦成功率。
二是為小微企業緩解融資難提供服務。在貸款政策設計上,銀行應考慮到實體經濟與房地產等限制類行業的區別;在資金流向上,可以實現利率差別化,並使放貸更加精細化,更好地減輕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應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不斷加大投融資服務,創新融資服務產品,促進銀保企合作;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不應過分依賴抵押,而是需要從營銷、風控、考核等多方面重新與小微企業需求對接,大力發放信用貸款,開發直接融資工具;積極幫助暫不具備貸款條件的小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尋求有效的融資解決途徑。
三是為小微企業市場開拓提供信息和服務。加強市場信息服務,幫助小微企業及時了解國內外市場變化,及時改進和開發適銷對路產品;促進跨區域合作交流,尋找發展商機,開展協作配套服務。根據小微企業的需求,有選擇地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銷展示會、產品交易會、供求洽談會以及國內外商務考察活動。開展小微企業信息化推進服務,引導社會中介組織大力開展面向小微企業的服務。
四是為小微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優化升級服務。加快重點產業集群、小微企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為小微企業提供設計、研發、質量檢驗檢測等服務;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支持小微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推進小微企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加大對各類小微企業人員的培訓,擴大培訓范圍;推動開展管理咨詢服務,引導小微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快品牌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