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遊客進村私挖竹筍,到底挖了多少
清明小長假期間,一則關於「遊客私自挖筍被村民要求高價賠償」的視頻在網路熱傳。關於「遊客挖筍十斤被要價十萬」的傳言也在網路上受到廣泛關注。
據了解,沖突發生在成都市蒲江縣成佳鎮。據成佳茶鄉景區管委會調查結果顯示,被挖的竹筍也並非五六十斤,經當地派出所和鎮村幹部現場查看,約1.5畝竹筍受損,農戶和旅遊公司共同認定竹筍損失在1000斤以上,最終協商由公司賠償1500元。
(1)馬鞍山挖竹筍擴展閱讀:
賠償不能彌補損失村民將尋求法律幫助
對於1500元的賠償,張某認為遠遠不夠。「遊客挖的楠竹竹筍,本來是打算用來建房的,現在完全沒有價值了。」據張某介紹,自家總共種了2.3畝楠竹,被損壞的楠竹竹筍,經濟價值超過萬元。竹筍被損壞後,影響的不僅是當年的收入。
「明年的竹筍是從今年的竹子中長起來的,這樣一來,相當於明年的收入也沒有了。」他說,這片竹林要完全恢復正常生長,前後需要3年時間,這也意味著這片被毀壞的竹林要在2023年才能長出新的竹子。
同時張某表示,旅行團賠償的1500元遠遠不能彌補他的損失,他將尋求法律幫助以討回公道。
糾紛發生以後,成佳鎮人民政府綜合便民服務中心主任羅欣表示,今後將在旅遊區增設提示牌,並倡導遊客文明出行。
㈡ 跪求:怎麼挖竹筍,有什麼竅門
1、來到竹林之後不要著急開挖,先觀察一下竹子的分布情況,那些比較粗大的竹子下面有冬筍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有,也會很老。而那些顏色鮮亮,葉子也比較茂盛的新竹子下面,就很有可能生長著冬筍。
2、竹子這種植物更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因此一般如果尋找竹筍,都要在比較溫暖的環境下尋找。那些曬不到太陽的地方就不用考慮了,基本找不到比較好的冬筍,冬筍一般會在山的下坡部分,陽光比較溫暖,同時也有濕潤的土壤。
3、通過觀察土地來尋找冬筍的分布,在適宜冬筍生長的位置,看看地上有沒有比較違和的起伏,或者是有裂縫的土地,下面都很有可能生長著冬筍。還有一些比較松軟的土地,如果踩上去感覺有尖尖的東西,那肯定是冬筍無誤了。
4、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說,竹林都是有一根主根的,竹子每年都是靠根來繁殖新的竹子,所以新竹子的位置都是母根分支的部分,順其尋找就能找到母根了,母根處生長的竹子往往更大,也更鮮美。
5、綜合來說,挖掘冬筍主要是需要認真觀察的,除了可以通過竹子的分布尋找冬筍,還可以依靠土地和根系來尋找冬筍。
㈢ 遊客挖竹筍遭村民索賠1根1萬,事件經過是怎樣的
沖突發生在成都市蒲江縣成佳鎮。「4月4日,有鄰居給我打電話說在我竹林里挖筍子,問我咋回事。」張某告訴記者,他是被鄰居通知才知道自己的筍被挖了。
張某是成佳鎮同心社區居民,經濟來源依靠種植茶葉和竹子。20分鍾後,張某在前往自己竹林的路上看到有不少遊客模樣的人提著剛剛挖出來的筍子,「有的剝了殼,有的沒剝殼。」張某認出那是自家種植的竹子,「成佳很多人都種竹子,但是種楠竹的這附近就我一家。」
與此同時,張某也心生疑惑,「竹林距離游步道大約有四百米,而且游步道到竹林全是泥巴小路,下雨後很滑,遊客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呢?」幾番詢問之下,有遊客告訴張某,「旅行社說這是採挖竹筍的體驗基地。」對此,張某表示很氣憤,他對此並不知情,竹林現場也散落著旅行社的宣傳單,「有的竹筍都一米多高了,挖了的又不能用。」
張某告訴記者,他種植楠竹有20年左右了,「楠竹的經濟價值高於食用價值,所以有人會挖楠竹的竹筍來吃,但更多的是等它長大後用來建房子。」他還提到,種植這批楠竹是趁著成佳鎮打造鄉村旅遊的風口,打算建一個楠竹亭,用於拓展收入來源。
眼瞧著自家竹林的楠竹竹筍被毀壞,張某決定報警,卻被導游阻攔了下來。「導游說按市場價賠償就行了,不報警。但我想了下要報警,讓警察更公正地處理。」執意之下,張某報了警。最後經政府及派出所協調,賠償了1500元。而在此前網路流傳的視頻中顯示,遊客現場挖的竹筍大約為五六十斤。
(3)馬鞍山挖竹筍擴展閱讀
繼續生長要再等兩年: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挖取竹筍1000多斤,判定賠償1500元,張某認為,這個賠償是遠遠不夠的。「遊客挖的200多棵楠竹竹筍,本來是打算用來建房、建樓,現在來看就完全沒有價值了。」據他介紹,自家竹林里總共種植了2.3畝楠竹,被破壞的楠竹竹筍,經濟價值已經過萬。
而這一挖,影響的不僅是當年的收入,「明年的竹筍是從今年的竹子中長起來,相當於這一塊明年的收入也沒有了。」他告訴記者,這片竹林完全恢復正常生長,前後總共需要三年,這也意味著這片被毀壞的竹林要在2023年才能繼續生長了。
㈣ 現在農村裡的野生竹筍,為什麼都沒人去挖了
以現在的社會狀況來看人們的生活水平的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追求也會有所不一樣,不管是平常的生活質量還是日常的消費水平都得到了劇烈上升。相信大家在兒時的時候一定吃過野生竹筍吧,野生竹筍香甜可口可以用來做鹹菜也可以當做燉料在當初可是人們眼中的美味佳餚,但是在現在又有多少人願意去採取呢?
二、野生竹筍生長地方所影響。
在日常的生活中相信大家都了解退耕還林吧,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大多數農村都已經實現了退耕還林。以前到採摘野生竹筍的地方還有一條捷徑的小路,但是對於現在來說完全沒有任何道路滿山斬遍了雜草,到野生竹筍生長的地方去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也會導致野生竹筍沒人挖的現象發生。
㈤ 官方通報遊客私挖竹筍,處理結果如何
官方通報遊客私挖竹筍,處理結果是損失了超過一千斤的竹筍,賠償了一千伍佰元。其實我覺得這個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景區的管委會,畢竟是要發展旅遊業,可能更多的會維護遊客的利益。根據派出所和村鎮幹部的查看,這里的村民大約一畝半的竹筍都受到了損害,質量大約在1000斤左右,但是最終的賠償卻只有1500元。
三、賠償一千五百元。最終官方給出了判決,村民的一千金竹筍受損,但是卻只賠付了一千五百元,可能遊客還覺得不值,但是想想,這一千伍佰元對於遊客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村民來說,可能一年就這么一點收入了。所以也希望以後出去旅遊的時候,能帶著自己的素質,做一個文明的遊客。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㈥ 挖筍有什麼技巧
技巧一
尋找筍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尋找青鞭,也就是尋找竹子露出地面的地下莖,必須是發青,發綠的青鞭。當然前提還必須是成年的竹子,否則無論你是綠的發亮,還是綠的發黑,都不會有筍的。
技巧二
尋找冬筍的第二種方法根據筍穴來尋找冬筍。往年挖完筍的地方會有一個筍穴,而挖去筍的地方再長筍的機率是很大的。所以看到往年的筍穴,不妨留意一下,很可能會有筍。
技巧三
最後一種方法是看竹子的叉枝。地下鞭在叉枝垂直方向,找到地下鞭80至120厘米位置就有筍。用這種方法就要求竹子必須是壯年竹,且竹葉茂盛。一般在四五十,五六十公分就有筍了。
技巧四
要順鞭掏筍,即必須找到屬於這根竹子的主鞭,主鞭兩側冬筍多,它身體強壯,全身披著黃金甲,側芽突突地隆起。一般竹鞭生在竹子尾部彎曲方向一側60度的扇面范圍里,竹鞭與第一節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找到竹鞭後,那就順著竹鞭挖進去,很快就能掏到冬筍了。
技巧五
一般冬筍往往長在竹子的竹鞭兩側,因此,特別要注意竹鞭分叉的地方。挖裸露在地面上的翹青鞭筍要選擇2-3年的老青鞭順著它往下掏挖,一般都能挖到鞭筍。竹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鞭。筍出鞭下降中期,以及上升中後期。子鞭無力,可順挖到主鞭,其竹筍往往生長在分叉處。茂盛竹尤其如此。
技巧六
如發現竹園里的土壤有裂痕,說明冬竹筍在土壤中膨脹成長,地下肯定有大貨。順鞭扒開地被物,在可能生筍的位置尋找裂痕,冬竹筍在土壤中膨大時,迫使土壤產生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的裂痕,淺的可以遇見嫩青、黃筍尖。用鋤頭挖時感覺鬆脆而有彈性,腳踩時松軟有彈性。
(6)馬鞍山挖竹筍擴展閱讀
尋找竹筍技巧:
1、竹鞭方向判斷。竹筍都是跟著竹鞭走的。竹鞭走向我們可以依據竹子最下面一節的枝條長向與竹鞭走向平行這一規律來判斷。
2、是否有筍判斷。地下是否有筍一般都是根據地面情況來判定的。如果地面上有裂縫的,則裂縫下面很有可能有竹筍。如果土質特別疏鬆地方有隆起的,隆起部位很有可能就是筍尖位置。像這些地方都是重點需要確認的地方。
3、開挖的時候注意不要傷到竹鞭就好。挖筍最好是把竹筍底部與竹鞭用鋤鋤斷後將竹筍拿出,這樣對竹鞭好。如果竹筍有一截留在地里,它會慢慢腐爛,容易出現壞竹鞭問題。
㈦ 遊客私挖當地村民竹筍被索賠,當地作何回應
關於遊客挖取農戶竹筍引發糾紛一事,經成佳茶鄉景區管委會調查:4月4日,某戶外旅遊公司組織150名遊客到我景區徒步游。途中遊客進入成佳鎮同心社區3社一楠竹林挖竹筍。該竹林業主張某發現竹筍未經同意遭大面積挖采,遂上前阻止並報警。
經派出所和鎮村幹部現場查看,約1.5畝竹筍受損,農戶和旅遊公司共同認定竹筍損失在1000斤以上,最終協商由公司賠償1500元。
(7)馬鞍山挖竹筍擴展閱讀
事件起因:
4月4日,四川成都,有網友爆料稱,帶遊客到成佳鎮遊玩,採挖竹筍後村民要其高價賠償。網友稱,約採挖竹筍五六十斤,希望稱重後按市場價賠償,但有村民要求,挖一根竹筍賠償一萬元。
事發後,記者了解到,與當地村民爆發沖突的為成都一個戶外旅行團,當天這個旅行團是前往成佳鎮採茶途中,團內遊客看到竹林里生長有竹筍,在沒有經過村民的允許情況下進行了採挖。
而村民則表示,有些竹筍被連根掰斷,希望協商賠償,對此有網友評論道,這分明不是采,而是「偷」,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由旅行團賠償村民1500元。
㈧ 挖竹筍技巧
首先看竹葉顏色的狀況,一般挖竹筍,首先得先觀察竹葉的顏色,通過竹葉的顏色來判斷底下有沒有竹筍,如果竹葉是青綠色的,底下有筍的幾率比較大,可以用木鏟輕輕在周圍挖掘一下,如果竹葉不是青色,顏色黃黃的,那麼底下一般沒有竹筍。
然後沿著竹子的路徑找竹筍,冬筍一般都是長在竹子的徑路上,比較成熟的筍子都能看到筍牙,但比較嫩的筍子,一般可能只會有一個快要開裂的小土包,那麼只要順著竹子的徑路去找,一根徑路上面有可能都可以找到好幾個筍子。
其次觀察竹筍的方向,一般竹子頭朝哪邊,哪邊就有筍子,再判斷一下哪邊的樹葉相對比較密集一點,也可以朝那個方向去挖筍。
最後就是挖筍時從竹筍兩邊挖,這樣挖的話最大程度不會損傷竹筍,也要注意將鋤頭平著地面去挖,不要垂直去挖,垂直去挖容易將筍子挖壞,可以從兩邊,用鋤頭平著慢慢剝開上面的土層,直到看清楚竹筍大致模樣,再用勁去挖。
㈨ 挖竹筍的方法
1、首先看土壤裂痕。竹筍在土壤中膨大時,迫使土壤產生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的裂痕,淺的可以遇見嫩青、黃筍尖。腳踩時松軟有彈性,用鋤頭挖時感覺松軟,當然也可以結合主鞭的方向尋找筍的位置。
2、在晴天的上午,在已全墾過的竹林地內發現有小小圓圈並呈黑色濕潤狀態的地方,多半能找到筍。因為筍在夜間蒸發了一定的水分,當然這樣的前提是筍夠大,而且接近於地表。當然在開墾過的竹林地里尋筍時候,由於土層過於松軟,裂縫往往是一條線,千萬不能放過。既然講了裂縫的問題,回到理論,土層太硬,或者太松軟裂縫很小,只有在土層不太松軟的情況下往往裂縫明顯。有時候出筍的土層上有小石頭或者硬物,其出現了起翹的現象,那證明下面有筍在頂了。
3、找到子鞭,但是子鞭無力,可順挖到主鞭,其筍往往生長在分叉處。
4、挖退筍孔筍,竹能夠計劃生育,當筍太多時候能退筍,退筍孔往往是主鞭的所在,前一年退筍孔,少數鞭重新生長出筍。也可以順挖尋找,但是幾率非常小。因為當年出筍後,此鞭的出筍位置往往不在附近了,可以結合去尋找竹筍位置,如果是開山順挖的話,工程量比較大。
㈩ 求: 山上挖冬筍厲害的高手,怎麼才能看出哪塊地才有筍指點挖筍技巧
1、技術要點
(1)開穴挖冬筍
從10月中旬開始,在孕筍竹株的周圍仔細觀察,一般地表泥塊松動或有裂縫,腳踏感到松軟的地下,可能有冬筍,用鋤頭開穴挖取。
(2)沿鞭翻土挖冬筍
先選擇竹株枝葉濃密,葉色深綠的孕筍竹,從第一盤枝指引的方向,判斷去鞭方向是一致或者比較接近的,可以先在基部附近淺挖一下,找出黃色或棕黃色的壯鞭,再沿鞭翻土找到冬筍而進行採收利用。
(3)全面翻土挖筍
結合冬季鬆土施肥,對竹林進行撫育墾復,中翻20 cm左右,切忌大塊翻土,以防鞭根損失和折斷,翻土時見有冬筍,則可一次性挖掘。
冬筍採收的鄉土經驗
冬筍
(1)「先看毛竹竹葉偏向那邊後挖鞭,碰到芽頭尖,嫩鞭追後老鞭向前牽」在12月底(農歷),在竹葉發黑又帶黃葉的大年竹周圍找竹鞭,挖到帶有尖筍芽時,如碰到嫩鞭往後追,老鞭向前挖一定有冬筍。
(2)「老鞭開叉追新鞭,追到十八步邊」追老竹鞭到頭時,往往有新發竹鞭,從發鞭起點開始追,到第18節(一般80 cm左右時,就有冬筍。
(3)「找不到鞭,春筍洞邊」指找不到竹鞭的時候,可追挖春筍筍穴內的竹鞭,一般在往年出春筍的附近往往就有冬筍。
(4)「開枝低,竹枝粗,雙開叉竹筍多」意思是指開枝低、竹枝又粗,最下層竹枝雙開叉的大竹,往往長得筍多。
(5)「下山鞭,鞭長、節長、筍少,上山鞭,鞭短、節短、筍多。
(10)馬鞍山挖竹筍擴展閱讀:
1、開胃健脾。
竹筍獨有的清香,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痞納呆之病症。
2、增強機體免疫力。
竹筍中植物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很高,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3、清毒消痰。
竹筍味甘,性微寒,所含脂肪、糖分含量低,孕期上火或是咳嗽痰多的孕媽媽吃竹筍有助於清熱解毒,消痰止咳。
4、靜心散熱。
竹筍被譽為人體垃圾的「清道夫」,在夏天孕媽媽尤其適合食用竹筍,因為竹筍對孕期手足心熱、心煩氣躁症狀等有輔助治療功效。
5、寬胸利膈、通腸排便。
竹筍甘寒通利,其所含有的植物纖維可以增加腸道水分的貯留量,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壓力,減少糞便粘度,使糞便變軟利排出,用於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6、降「三高」。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的特點,富含植物纖維,可降低體內多餘脂肪,消痰化瘀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症,且對消化道癌腫及乳腺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7、激發腦的潛能。
竹筍的皮和切口處出現的白色粉狀物質是一種叫做酪氨酸的蛋白質結晶。在體內,酪氨酸被輸送到腦部,是激發抗壓意欲和腦的潛能所必需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