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有哪些州
安徽有宿州、亳州、滁州、池州。
宿州:
下轄行政區: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滁州:
下轄行政區: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池州:
下轄行政區: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亳州:
下轄行政區: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屬於華東地區,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帶淮,沿江通海,經濟繁榮,教育發達。下轄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等16個地級市。
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過,與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山東、河南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網路-安徽
㈡ 從亳州到馬鞍山要多少小時
火車8個小時內能到!估計汽車也得8個小時,亳州到馬鞍山坐火車73塊錢,凌晨4點的車,汽車估計得150左右!
㈢ 安徽省有哪些市縣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
1、合肥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2、蕪湖
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3、蚌埠
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4、淮南
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
5、馬鞍山
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6、淮北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7、銅陵
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8、安慶
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9、黃山
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10、阜陽
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11、宿州
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12、滁州
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13、六安
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14、宣城
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15、池州
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16、亳州
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3)臨泉到馬鞍山的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安徽省,簡稱「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省會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於東經114°54′至119°37′與北緯29°41′至34°38′之間,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同時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從而孕育出了省內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經濟上屬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和中國中部經濟區,北部和南部分屬中原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區。
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與粵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自21世紀以來,安徽省與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㈣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祖村 祖氏家族來自何方
邢姓,《左傳》上所載的:「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說明得最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們是3000年前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代。當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黃帝子孫。 這個榮耀姓氏的始祖,根據老證,是周公的第4個兒子,由於被封食采於邢而得姓。關於邢氏的這段源流,是詳載於《姓纂》一書。該書指出:「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為衛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當年的邢國,爵位為侯,位置就在現在河北省,邢台縣的西南。這個國家在周代初年雖然有如曇花一現,國祚並不很長,到了春秋時代就被強鄰衛國所並滅。然而,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聲名響亮的邢姓,堪稱永垂不朽。 邢姓的最早發源之地河北邢台縣,在歷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這個地方,在秦朝時被置為信都縣,不久之後楚霸王又將之改為襄國,並且成為「常山王」張耳的王都。南北朝時,石勒又在這個地方建立他的趙國,一直到宋朝之時,才定名為邢台,以迄於今。因此,邢台縣之地一直聲名響亮,來自該地的邢姓人,可以說是與有榮焉。 春秋時代的邢國在被衛國並滅之後,周公的這一支子孫紛紛「以國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遷,仍然在家鄉過老日子,有的則不甘忍受亡國之恥,陸續出奔到其他各地,開創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從河北播遷到了別的地方的。 當周公的邢姓後裔陸續出現於春秋諸國,並逐漸鋒芒嶄露時,位於現在山西一帶的晉國,又出現了另一支以邢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書所記述的:「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采於邢,後以為氏,望出河間」。 春秋時代晉國的韓氏,是一個極為顯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貴為上卿,後後來更進一步與趙、魏兩家分割晉國為三,揭開了歷史上所謂戰國時代序幕。這個顯貴的家族,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則他們的子孫後來由於食采於邢而以地為氏,發展成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組成分子,就實質而言,實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較早出現於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則兩支邢氏的得姓盡管在時間和地點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實際上根本就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發源之地,就是《史記秦本紀》所記載「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個邢丘之地,該地的位置,已知即為今河南省溫縣東方的平邢故城。這項具體的證據,十足顯出了邢氏的源遠流長。 另外,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滿州人、滿州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綜上,古老的邢姓來源有三,其中主要的兩支是黃帝後裔,其具體情況如下:1.出自製禮作樂的周公姬旦的後裔2.出自春秋時的晉國3.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輝的邢氏,在歷史上的表現一直十分優異,以漢、唐之際的漫長時間來說,傑出的邢姓名人就滿載於歷代的史書,三國時有邢貞,太常奉策;北齊有邢峙,國子助教;魏文帝時的邢庸,南北朝時的邢邵,唐乾天年間的邢濟,會昌年間的邢群,真是不勝枚舉。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獻之;清朝有邢謝;當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軍將領邢士第,哲學家邢賁思,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邢新會,等邢姓郡望:河間郡(今河北省河間縣,因地處黃河與永定河之間而得名)。邢姓堂號:北彥堂(指三國時邢顒學問道德比別人好)。現有村為邢氏:位居江蘇省南京市高淳縣薛鎮、-位居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湖陽鄉——大邢村,村東臨「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的石臼湖。——歡迎邢氏炎黃子孫。河南省開封市杏花營鎮邢堂村。再加一個地方.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五塘頭村.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周村,有一百多家姓邢的.地地道道的邢台人.有絕對的歷史證據.還有安徽省臨泉縣宋集鎮邢庄,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屯子鄉荊寨村,邢氏100多家。
㈤ 馬鞍山到阜陽臨泉不走高速哪條路進怎麼走
1.馬鞍山市內駕車方案
詳情1) 從起點向東南方向出發,沿花山路行駛15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馬濮路2) 沿馬濮路行駛120米,過西社約230米後左轉進入江東大道北段3) 沿江東大道北段行駛2.7公里,右轉進入葛羊路4) 沿葛羊路行駛970米,右轉上匝道5) 沿匝道行駛70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G2052.沿G205行駛4.2公里,直行進入G4.沿G4211行駛25.0公里,在鳳凰山立交橋從板橋汽渡出口離開進入劉村立交橋
全路段收費4.沿劉村立交橋行駛55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S0015.沿S001行駛9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G2056.沿G205行駛800米,左轉進入X1017.沿X101行駛430米,在天保橋右轉8.行駛20米,右前方轉彎9.行駛190米,從入口進入G4210.沿G42行駛14.5公里,朝合肥/六合/浦口區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11.繼續沿G42行駛330米,朝合肥/全椒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12.繼續沿G42行駛107.7公里,過高場地直行進入G40
全路段收費13.沿G40行駛50米,朝六安/蚌埠/G3/G40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14.繼續沿G40行駛6.5公里,過沙興庄朝六安/淮南/信陽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15.繼續沿G40行駛40.1公里,朝銅陵/淮南/安慶/阜陽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16.繼續沿G40行駛290米,朝淮南/阜陽方向,稍向右轉
全路段收費17.繼續沿G40行駛1.1公里,直行進入S17
全路段收費18.沿S17行駛64.9公里,直行進入S12
全路段收費19.沿S12行駛108.2公里,過阜陽南收費站約150米後朝阜陽市區/G105方向,稍向左轉
全路段收費20.繼續沿S12行駛60米,左轉進入G105
全路段收費21.沿G105行駛12.0公里,直行進入淮河路22.沿淮河路行駛5.6公里,直行進入環島23.沿環島行駛30米,在第1個出口右前方轉彎進入南京路24.沿南京路行駛1.8公里,左後方轉彎進入清河西路25.沿清河西路行駛3.2公里,直行進入S10226.沿S102行駛49.5公里,過小常庄約290米後稍向右轉進入光明南路27.沿光明南路行駛980米,過劉庄約230米後右前方轉彎進入環島28.臨泉縣內駕車方案
詳情
㈥ 安徽有多少個縣
61個縣(含縣級市)45個區,截至2016年,安徽有16個地級市、個縣級市、44個市轄區、54個縣、1個國家級新區。
1、合肥市: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
2、淮北市: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3、亳州市: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4、宿州市:埇橋區、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
5、蚌埠市: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6、阜陽市: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7、淮南市: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
8、滁州市: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9、六安市:金安區、裕安區、壽縣、霍山縣、霍邱縣、金寨縣、舒城縣
10、馬鞍山市:花山區、雨山區、金家莊區、當塗縣
11、巢湖市:居巢區、含山縣、和縣、無為縣、廬江縣
12、蕪湖市: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13、宣城市: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14、銅陵市: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銅陵縣
15、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16、安慶市: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懷寧縣、桐城市、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17、黃山市:屯溪區、徽州區、黃山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6)臨泉到馬鞍山的擴展閱讀:
一、安徽位置區域: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
二、安徽民族:
1、安徽省屬少數民族散居省份,55個少數民族成分俱全,其中回族、滿族、畲族為我省世居少數民族,現有少數民族人口約50萬人。
2、其中,回族人口較多,約佔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3%,居全國第9位。少數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狀分布,沿淮淮北相對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各市、縣(市、區)均有少數民族。
㈦ 安徽有哪些縣
安徽的縣有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壽縣、鳳台縣、含山縣、當塗縣、鳳陽縣、明光市、天長市、定遠縣、來安縣等等共54個縣。
1.肥東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東望南京,南濱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有「吳楚要沖、包公故里」之譽。
2.肥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縣,因位於合肥之西而得名。有「淮軍故里、改革首縣、花木之鄉、巢湖明珠」之美譽。
3.長豐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境北部。東與定遠縣、肥東縣接壤,北與淮南市交界,西與壽縣、肥西縣毗連,南與合肥市廬陽區、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為鄰。
4.廬江縣,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鄰巢湖市、無為縣、樅陽縣、桐城市、舒城縣、肥西縣,毗鄰水域包括巢湖和長江。介於東經117°01′—117°34′、北緯30°57′—31°33′之間,總面積2348平方千米。
(7)臨泉到馬鞍山的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實行省、縣二級管理,今安徽境內碭山、蕭縣仍屬江蘇省,其餘60個縣仍屬安徽省。
民國3年(1914年),碭山、蕭縣屬江蘇省徐海道;長江以北屬淮泗道、安慶道,江南屬蕪湖道。
民國21年(1932年),實行首縣制;10月10日,實行行政專員督察區(專區)制。
抗日戰爭期間,省境建政根據地分屬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偽、汪偽政權時期,今省境分屬淮海省、安徽省。
解放初期,長江以北分屬皖西邊區、江淮邊區、豫皖蘇邊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長江以北地區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設皖北、皖南行署區兩個省級行政區。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合並成立安徽省政府,並將省會設在合肥。
1955年4月14日,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員會中斷。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復辦公。
1983年,安徽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合肥、蚌埠、安慶、淮南、蕪湖、馬鞍山、淮北、銅陵8個地級市。
1987年-2000年,增設黃山、滁州、阜陽、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個地級市。
2011年8月,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國務院分兩次批復同意安徽省銅陵、安慶、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參考資料:網路-安徽
㈧ 馬鞍山有到臨泉的車嗎(阜陽市臨泉縣)票價多少在哪個車站謝謝
臨泉的老車站,早上5點左右一班車,票價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