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台軍

馬鞍山台軍

發布時間:2021-09-19 11:23:10

A. 馬鞍山有什麼好玩的

馬鞍山新十佳景點
五彩斑爛――採石磯風景區

以採石磯為主體,以長江為紐帶的採石風景名勝區,因絕壁磯石而名聞天下,被列為長江三磯之首。

採石風景區以詩人李白為靈魂,以"翠螺出大江"的壯麗景觀和鎖溪河風光為載體,含翠螺山、荷包山、小九華和採石鎮、小黃洲在內的名勝。景區內的太白樓,四角飛翹,斗拱畫梁,古色古香,與黃鶴樓、岳陽樓、騰王閣並稱為「三樓一閣」。沿石級向上,有聯璧台、燃犀亭、三元洞、三台閣、李白衣冠冢等,像一串串珍珠鑲篏在翠螺山上下,五彩斑爛,美不勝收。人類和大自然的和謁,在這里得到充分的詮釋。
詩魂歸里――青山李白墓園

李白墓園位於市東南20公里的青山下。山巒遙接,蜿蜓起伏,林木蔥郁,泉水潺潺。南齊詩人謝眺稱作「山水都」,曾築室山南。李白生前有「宅近青山同謝眺」的夙願,於是後人將詩仙葬在這里。

太白墓園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園內青翠沁綠,池水泱泱。太白祠飛檐聳脊,雕梁畫棟。廳內聳立一尊李白塑像,側身而立,氣度非凡。廳堂懸有書法家司徒手書「詩無敵」,兩側壁上鑲嵌著的多塊石碑,是現存較早的文物。祠後為李白墓地,墓碑上刻「唐名賢李太白之墓」,四周柳樹婆娑,盪漾著人們對詩人綿綿的思念之情

詩城明珠――雨山湖公園

雨山湖位於市中心,通過雨山河和長江溝通,水域千畝,與佳山和雨山構成山水相依的景觀。四條繁華的街道環湖修築,沿路栽種香樟、銀杏、迎春花和懸鈴木,不僅給城市增色,也使雨山湖成為一顆亮麗的明珠。

雨山湖及南湖、北湖公園到處是掛滿露水的草坪,每一葉小草,彷彿蘊藏著萬語千言。形態各異的小橋、迴廊、亭閣,引導遊人時而凌波賞荷,時而隔岸觀景。湖中一座人工堆築的小島,成為大雁、鷗鷺和鴛鴦的棲息地,鳥兒成群匯集於此,或戲水啁啾,或引吭高歌,完全融入醉人的綠水藍天之中。

將軍遺夢――朱然墓園

朱然墓園位於市區南,為東吳大將朱然之墓,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朱然浙江安吉人,13歲過繼給舅父為子,少年時與孫權同窗共讀。三國爭雄,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漢,生擒關羽,成為統領東吳全軍的將領,官至左大司馬右軍師,終年68歲。

1984年6月,沉睡1700多年的朱然墓被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墓長8.7米,寬3.54米,由墓道、前室、後室等組成,結構嚴謹,布局合理,顯示出古代高超的建築技術。

墓園內有文物陳列廳、仿古兵器館、朱然家族墓陳列廳等。館外群山遙峙,館內綠樹成蔭,三月櫻花爛漫,八月丹桂飄香,是將軍夢幻中的仙境,也是尋幽探古的勝地。

青山竹海――濮塘自然風景區

濮塘自然風景區分黃庄、劍湖和陵軒三個景區。

黃庄景區位於濮塘東北,山高谷深,竹翠樹密,有幽谷和清泉,篁林古道、九龍戲珠、深谷古庵、龍泉壽樹、星湖山村。劍湖景區位於濮塘西南,山水相連,景觀奇特,有劍湖畫舫、綉簾鳥語、鍾鼓奇觀、龍尖攬勝等。陵園景區是進入黃庄的門戶,這里是烈士忠魂安息的聖地,有供人瞻仰、憑吊的烈士塔、烈士墓。整個景區山巒起伏,竹海泛浪,茶園成片。分布在青山和竹海間星星點點的農舍,正滿懷深情地講述著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流光溢彩――節慶廣場

節慶廣場位於市區以南,是集觀賞休閑和防洪於一體的綜合工程。廣場西至湖西南路,東到湖東南路,近1.5平方公里,是我市面積最大,最時尚的廣場。兩岸的木棧道和景觀橋連為一體,形成以水面為中心的多層次的濱河親水空間。華美的建築,寬闊的水面,給人雄偉壯麗之感。

入夜,華燈初放,這里成了色彩的天堂,五顏六色的光柱在這里交匯。天上繁星點點,地下流光溢彩,偶而有流星墜落,似乎融入廣場上斑爛的色彩,綻出無聲的閃亮,使人恍如夢中。

夢里禪語――小九華

小九華是臨江而立的斷崖山丘,位於採石鎮西北,擎天鎮地,山高百丈。相傳地藏王曾在這里住過,古代就有地藏王殿。由於山巒秀美,酷似青陽九華山,人稱「小九華」。原名望夫山,古時一女子在此盼夫歸來,化為巨石,至今,「望夫石」三字依稀可見。

山間寺廟多座,一年四季遊客不斷,香火極盛。這里樹木茂密,野兔在草叢里出沒,百靈在林間歌唱,使人恍如走進夢幻的天地。桂花、金銀花等具有觀賞和栽培價值的植物隨處可見。如果說人與自然存在著韻律關系,小九華就是最美的旋律。

古塔臨風――黃山塔

當塗縣城北的小黃山,又名浮丘山,相傳浮丘公曾在這里牧雞。山上有一塔,故名黃山塔。李白登臨此山,呤出了「送君登黃山,長嘯依天梯」的絕唱。可見,此塔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南宋詩人陸游在詩中也提及此塔:「可憐黃山塔,突兀暮煙里,依然十年前,看我行萬里」。即使浪跡天涯,詩人也不會忘記黃山塔,這濃濃深情實在令人感動。

古時山上有宋離宮、凌歊台、懷古台、誓清堂等。山頂的凌歊台五尺高,相傳是劉裕避暑的地方。黃山塔雖數次重修,仍帶有宋代、明清時期的風格。

黃山塔是地域歷史的文化標象,像一位滄桑的老人,帶著時代的印記,從千年的風雨中一直走到今天。

放飛心靈――盆山度假村

馬鋼盆山度假村位於市東郊,佔地二千多畝,是集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度假區。
度假村四周奇峰羅列,前有西綿山,後有天鵝峰,左有雙鷺溪,右有金雞嶺。金雞嶺流傳著五隻金雞散步,天鵝峰流傳著88盞油燈至今長明的動人傳說,給這里的山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度假村是野生動植物的家園,植物百餘種,野生食用菌有10餘:動物60多種,其中鷺鳥達10餘種。這里山谷幽深,溪水長流,空氣清新,是天然氧吧。紅瓦白牆的庭院式住宅,風味獨特的農家菜,熱情好客的山裡人家,無不向你訴說,來這里度假,是放飛心靈的最好方式。

登高佳處――佳山公園

佳山原名家山,位於雨山湖東,高百餘米,與雨山遙遙想望。相傳是佳郎的化身,而雨山則是他的妹妹。這一對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年輕人,不顧父母親反對,毅然相愛,卻遭殺身之禍。他們的真情撼天動地,天神將他們化為兩座山。人們說,兩山間的湖水是他們的淚水化成。

山頂曾有一寺,抗戰期間被日本人燒毀。後由南京一位施主四處化緣,在原處建「白雲庵」一座,1958年被拆。

佳山四季常青,松樹繁茂,有十多條道路直達山巔。山頂兩則有望景台,可以觀賞日出,也可俯瞰全市。每天清晨,登山者絡繹不絕,歡聲笑語喚醒了沉睡的山巒。

B. 世界上有沒有哪知航母被擊沉

補充下樓上的
我也所知不全,盡量補充
英國:百眼巨人號
美國:重型航母有」薩拉托加「號,輕型的至少四艘以上
日本:
大鷹(輕型航母)1944年8月18日在東所羅門海域被美國潛艇「紅石魚」號擊沉
雲鷹 (輕型航母)1944年9月17日在南中國海被美國潛艇「石首魚」號擊沉
沖鷹 (輕型航母)1944年12月4日在八丈島海域被美國潛艇「東方旗魚」號擊沉
神鷹 (輕型航母)1944年1月17日在黃海被美國潛艇「鍬魚」號擊沉

C. 馬鞍山介紹資料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與六朝古都南京毗鄰,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眾所周知,萬里長江自天門山起折為北上,「碧水東流至此回」,江南變為江東。馬鞍山由此得名為「江東第一城」。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屬越國和楚國;秦統一時,屬丹陽。馬鞍山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璀璨的文化,歷代名人薈萃。1956年馬鞍山建市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當我們以國家衛生城,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為榮的同時,還要自豪地強調:地處「江東第一城」的馬鞍山還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歷史悠久
馬鞍山地處和縣猿人、湯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處。古人類遺址的中心位置,屬長江流域中華文明搖籃的中心地帶。通過市內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可以把歷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37處文物保護單位和1000多件珍貴的出土文物,准確地展示了馬鞍山地區悠久的歷史。
(一)馬鞍山地區早期遺址豐富多彩,文化信息豐富。
煙墩山、七畝塘、高個山、鄭家等新石器時期遺址表明,馬鞍山地區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發達的農業文明。煙墩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證明了馬鞍山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顯赫。五擔崗、鄧家、船墩、荒廟墩等遺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時期,馬鞍山地區手工業文明已達相當高度,人們開始使用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物品,根據五擔崗遺址出土的文物類別和遺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斷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馬鞍山市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三國的姑孰城和東晉的牛渚誠。
公元222年,三國孫權築城姑孰。347年,東晉鎮西將軍謝尚築城牛渚(今採石一帶)。雖然,這「城」與現代的「市」內涵有別,但是,其軍事地位、政治地位顯赫,且有較大的地域規模(牛渚城達10多平方公里),別處無可比擬。由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城視作馬鞍山城市的源頭。
(三)採石磯為群雄逐鹿之地。
馬鞍山市與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採石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時成為著名的古津渡、古戰場,此地曾發生過數十次戰爭,史冊中載有許多劍影刀光、金戈鐵馬的採石大戰故事。
(四)館藏文物類別齊全。
馬鞍山文物管理部門珍藏著豐富多彩、類別齊全的珍貴文物,其中經過鑒定的珍貴文物1028件(套),這些文物絕大部分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確,文化內涵豐富。其中春秋勾連紋大鐃,三國青瓷雞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誌磚、季扎掛劍圖漆盤等一、二級文物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馬鞍山地區勞動、生息,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使這一地區以太白墓、朱然墓為代表的墓葬,廣濟寺為代表的寺廟,太白樓為代表的樓台亭閣等古文化資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轟動全國。
馬鞍山地區曾先後出土大量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為目前已發掘的300多座三國東吳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結構與墓中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令世人矚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繪畫作品,填補了漢代至三國時期漆器工藝及美術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間,曾引發「三國熱」。此墓的發掘,被列為80年代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二)廣濟寺名冠江南。
位於翠螺山南麓的廣濟寺,又名資福院,始建於三國時間,後毀於戰火。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山門、大雄寶殿和觀音閣,氣勢壯觀,為江南名剎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譽。
(三)黃山塔鎮守市口。
此塔位於寧蕪路東側的黃山之頂,為當塗進入市區的標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劉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後有懷古亭,為武帝避暑離宮,李白有「長嘯倚天梯」詩句贊其雄姿。
(四)謝公宅爭輝青山。
謝公宅位於當塗青山,為南朝宣城太守謝脁故宅。環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謝脁詩、書、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詩,有山水詩祖之稱,李白對其推崇備至,曾明確表示死後要與謝脁結為「異代芳鄰」,留下了文壇千古佳話。
(五)太白墓古樸典雅。
太白墓園位於當塗青山西麓,佔地6公頃。李白逝後初葬龍山,後人遂其「與謝脁為鄰」之願遷葬青山。園前立挺拔的牌坊,園內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蓮池、十詠亭等古跡,其古樸典雅的布局與李白曠達的情懷、浪漫的詩風相得益彰。啟功、趙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書畫大師的題額更使墓園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餘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資料。
(六)謫仙樓輝煌壯美。
謫仙樓,太白樓別稱。因李白人稱「謫仙人」而得名。此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長江三樓一閣」,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美譽,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鍾情。李白祠、清風亭,同風閣等建築與太白樓相互呼應,構成了別具特色的太白樓古建築群。
(七)昭明閣遺跡猶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謚號。蕭統博覽群書,編纂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昭明閣,系昭明太子讀書處,位於慈姥山,原有閣、廳、樓和碑刻,現留殘碑一塊,上刻有昭明讀書的形象。
(八)三元洞臨江欲飛。
三元洞原為採石江邊懸崖絕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間,一僧人依崖造屋,設天、地、水三官神位於內,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後的三元洞,三面臨江,躍躍欲飛。遊人入洞後,可直達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極目遠眺,也可俯視江流。三元洞的有關傳說,折射著中國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價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盡攬。
峨眉亭與三元洞緊鄰,因亭飛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詠其「雙峰秀山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此外,文天祥、趙孟兆頁等人均登亭攬勝,留下佳作名篇。現亭內存碑五塊,元碑《過采江詩》尤為珍貴,郭沫若稱其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跡薈萃。
翠螺山一面臨江、三面環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齋、赤烏井、懷謝亭等文物古跡隨處可見,尤其是與李白有關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韻味。更值得一說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觀十分幽美。長江三磯之首的採石磯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稱,是如今長江下游唯一的岸蝕景觀。歷代文人孟浩然、劉禹錫、王安石、陸游、蘇軾……均到此漫遊。李白曾多次登磯游覽,寫下《橫江詞》、《牛渚磯》等不朽詩章。
(十一)明皇窯遙傳輝煌。
當塗青山有兩座窯場遺址。南窯專制琉璃,北窯專制磚瓦,是明洪武年間為燒制鳳陽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窯場。現此窯已廢,但透過窯址隨處可見的琉璃瓦碎片及斷磚,不難發現其昔日的輝煌。
(十二)古詩文爭奇斗艷
馬鞍山地區的山水為歷代文人雅士推崇備至。著名南齊山水詩人宣城太守謝朓迷戀當塗青山,稱其為「山水都」並築室鑿井,作《治宅》《游山》詩作,當為名人為馬鞍山地區留下的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愛山水,尤其鍾情馬鞍山地區,給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詩文。其中的《登天門山》、《姑孰十詠》、《橫江詞六首》、《夜泊牛渚懷古》等成為千古絕唱,廣為傳誦。李白逝世後,劉禹錫、白居易、賈島、李紳、杜牧、韋庄、梅堯臣、杜荀鶴等一大批詩人即到馬鞍山拜謁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華章佳句。其中劉禹錫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詩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馬鞍山地區已積淀了贊詠李白及其勝跡的詩文1100餘首(篇),楹聯130多幅,各類碎文、序文、祭文數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將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豐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鄉各地。其中太白墓內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華《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墓誌》、劉全白《唐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碣記》和裴敬的《翰林學士李公墓碑》以及范傳正撰寫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為考證李白生平創作與思想提供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採石峨眉亭內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稱之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橫山「石門、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樓內的重修太白樓記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馬鞍山麓的「江東第一城」雖然為當代人所刻,但其社會價值也絕不可小視。

D.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教研成果

學校現有高中教學班50個,學生2714人。舉辦有「安徽省理科實驗班」、「文科實驗班」「中新友好實驗班」、「志誠名師網校」、開展有AFS項目、新加坡留學項目等對外交流教育項目,參與舉辦成功學校、當塗分校和馬鞍山二中實驗學校。其中理科實驗班每年面向全省招生40名。我校第一屆省理科實驗班已有14位同學保送至北大、清華等名牌高校,各學科競賽成績名列全省第一。2003年,我校開始步入國際教育的舞台,引進外教資源,創辦了「中國·紐西蘭友好實驗班」,每年面向全省招收100名學生。2004年高考又寫下了學校辦學新紀錄,單單被北大、清華這兩所學校錄取的學生就有13位,我校每年高考本科達線率穩定在95%以上,其中重點高校錄取達60%。近十年中,累計向全國高校輸送合格新生3000多名,他們當中有伍健、王亞偉、張文靜、秦敏、姜韜、馮沁雪等六位安徽省高考文理科狀元。我校參加國家、省級學科競賽獲一、二等獎的人數近400人次,他們中有奧林匹克金牌和理論特別獎得主周沛等。另有一批學生他們有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有的個人演唱錄製成光碟公開發行,鋼琴、手風琴、二胡達到10級的學生累計達到30多人,還有一些學生達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他們多次打破省、市中學生運動會記錄。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使二中的學生形成了富於理想、個性活潑、視野開闊、善於合作、敢於創新的特點,在大學學習和工作中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學校辦學成果豐碩,先後榮獲國家級表彰21項和省級表彰20項,被省教育廳贊譽為「城市中學一枝花」。
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先後有伍健、王亞偉、秦敏、姜韜、馮沁雪等5位省高考文、理科狀元,近百名學生保送進入國內外名校;參加國家、省級學科競賽獲一、二等獎800多人次,其中有國際奧林匹克金牌和理論特別獎得主周沛;作為省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學生除取得田徑類優異成績外,還多次獲得健美操、武術、定向越野、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賽的好成績;秉承「厚德、勵學、敦行」校訓,堅持辦好校報校刊《群星報》《雛鷹》、校園電視台、廣播站、英語角、中學生業余黨校、二中文化講壇、校園文化藝術節、「感動校園人物(集體)」評選表彰等一系列活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獨具特色的育人環境使二中學子具有了視野開闊、個性活潑、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的特點。 馬鞍山二中堅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文化興校三大戰略,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高考再創輝煌,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2015年高考,馬鞍山二中各類考試人數984人。文理科650分以上90人,600分以上434人。藝體類報名10人,全部達二本線。
◆馮沁雪同學以卷面708分的突出成績勇摘安徽省理科狀元。
◆馮沁雪同學、張欣妍同學包攬馬鞍山市(市區和三縣)文理科狀元。
◆五位同學進入全省文理科前十名。馮沁雪(第1名)、湯宇琛(第8名)等兩位同學進入全省理科前十名;張欣妍(第4名)、章旻慧(第7名)、王芷晨(第8名)等三位同學進入全省文科前十名。另,周捷同學(第25名)進入全省文科前三十名。
◆據統計,今年錄取北大、清華有望突破10人,繼續保持在全省領先水平。
◆林子窈同學已保送至清華大學。
◆芮慈同學成為2015年安徽省唯一一位「一本上北大」的博雅生。
◆五位同學2014年提前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新人才實驗班,他們是:邵帥、趙子瑞、張拙成、許藍天、陳炎煒。
◆孫嘉明同學公費留學至新加坡國立大學。
◆祝林東同學順利通過「空軍招飛」選拔。這是馬鞍山二中在「空軍招飛」工作上零的突破。
◆陳世豪、葉恩銘、畢成偉等同學分別特招至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
◆2015屆競賽成績喜人。國家一等獎獲得者2人,分別是:林子窈同學(已保送至清華大學)、王馮元同學(已簽約清華大學);國家二等獎3人,分別是:芮慈、張樂洋、張志遠;國家三等獎4人,分別是:沈子揚、曹旭晨、汪已森、沈劍鋼;省級一等獎共計24人次。
◆首屆縣域生成績喜人。45位來自三縣的二中學生,全部達二本線以上,達線率100%;達一本線以上41人,達線率91.11%。650以上15人,600分以上33人。徐先糧同學獲得省數學競賽一等獎。

E. 馬鞍山採石磯的大腳印是誰踩的有多大為什麼要踩

常遇春

字伯仁,回族,安徽懷遠人。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里塑造了一個光彩回照人的常遇春,而答歷史當中的他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戰功僅在次於徐達。1355年,參加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破集慶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

在1356年2月,採石磯大戰中,元兵守將蠻子海牙借地利擊退義軍的數次沖擊,這時常遇春乘一艘小船,左手持盾,右手揮戈冒著亂箭直沖而上,沖到跟前時一躍而上,刺死守磯頭目老星卜喇,左沖又突如入無人之境,這時義軍一涌而上擊潰蠻子海牙部。這一戰常遇春名聲大振,此謂常將軍力拔採石磯,採石磯現在有一個「大腳印」的景點,據說是常遇春登岸時用力過猛留下的。

F. 馬鞍山濮塘軍訓基地作文

我的家鄉華容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馬鞍山新區是華容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她座落在內華容縣城關之西,是華容容縣政府大樓的所在地。新區的環境優美,景色宜人,不多說了,咱們一起來走進這風景如畫的馬鞍山新區吧。
首先,我們去人民廣場,參觀參觀九龍柱吧。九龍柱,顧明思義,就是九根雕刻的柱子,每根柱子上的龍都栩栩如生,那張牙舞爪的樣子,好像隨時都會飛走似的。
在九龍柱的東邊,是一座假山,假山的前面是一條小溪,小溪兩邊翠柳成蔭,柳絲像一條條綠色的綢帶,在微風中飄動。
再向北望去,一座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大樓,這就是縣政府大樓。從台階拾級而上,就可以到大樓的正門。在台階上還有幾個水池,裡面還有不小金魚呢!
西邊有一個噴泉,噴泉被花壇簇擁著,花壇里有各種各樣的灌木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其中有活化石——銀杏樹呢!
每當春天到來時,全城的風箏高手便來到這里,這時,這里便成了風箏的展覽館,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風箏一齊在空中飛翔,形成了一幅別具一格的畫面。
這里還是鍛煉身體的好地方,每天早晚有許多人們在這里鍛煉身體。

G. 馬鞍山採石磯大腳印背景故事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

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朱元鄣攻打採石,誰先登上採石磯者為先鋒官。

大將常遇春,勇不可擋,他手持寶劍,拔開不斷射來的飛箭,用竹篙在江上一撐,縱身躍上採石磯,殺死驚魂未定的元兵,沖入敵營,元軍望風披靡,立即潰散而逃。常遇春登上採石磯留下了千載不滅的腳印,這就是採石磯古跡中著名的:大腳印!

(7)馬鞍山台軍擴展閱讀

採石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陳運和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H. 馬鞍山的節日習俗

每年的春節都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春節期間也出現來許多想像力豐富的習俗和詞彙。孩子平時要把碗打壞了,總免不了挨罵,但是春節期間就不一樣了,說是「歲歲平安」。類似這樣討吉利的話還有很多很多。 比如說,吃年夜飯時,滿桌的菜餚有一樣不可以動筷子吃,那就是一條整魚。不準吃的原因是要討個吉利——年年有餘。有的人家還在這盤魚的身上,放一兩根蒜,說是精打細算;而年夜飯上的圓子大家都要吃,這叫團團圓圓。 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燃放在門口的鞭炮屑,不準清掃,這叫紅紅火火;大年初一到人家拜年時,大多數人家都會給來拜年的泡一杯糖水,這杯糖水還必須得喝,說是甜甜蜜蜜;在喝了糖水後,還要吃上幾塊糕,叫高高興興,步步高升。 春節期間,許多人家從年三十晚上開始就不許關燈睡覺,有的還要把大門開著,說是迎接貴人和財神。大年初一,記者在當塗的農村看到,一位老人把一頭老黃牛牽著到處走,他對圍觀的人說,今年是牛年,這叫金牛來獻瑞,好運永相隨;摸摸牛的嘴,生活有滋味;握握牛的角,日子過得好;拍拍牛的背,稱心又如意;捏捏牛的腿,前途有作為

滿意請採納

I. 馬鞍山抗日遺址的歷史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6米,是一個由粗獷雄偉的山巒疊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麗多姿的田園山莊及馬鞍山革命抗日遺址組成的自然風景區。其山勢峻峭,峰頂突兀,四周懸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條石鑿的132級的石階小道能通往峰頂,易守難攻,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故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巔石峰高數十米,東西兩頂相連,成凹形,遠望狀似馬鞍,故名馬鞍山。石峰四面懸崖峭壁,西南角有條石階,狹而陡,似天梯,直達南天門,是通向峰頂的唯一險道。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扼沂蒙山區通往清河區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1941年八路軍佔領此山,並控制周圍地區。在日偽軍對魯中區進行「大掃盪」時,部隊分散活動,馬鞍山成了安置傷病員和家屬的小後方。
1942年11月,日偽軍掃盪沂蒙。1942年11月9日,千餘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發動進攻。當時,山上只有魯中軍區二團副團長王鳳麟、中共魯中區黨委組織科長李成式和抗戰軍屬馮旭臣老人等30餘名傷病員和家屬。經過兩天一夜的激戰,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斃傷敵軍二百餘人。王鳳麟、譚克平等30餘人壯烈犧牲。這就是淄博抗日戰爭史上有名的「馬鞍山保衛戰」。
為紀念在保衛戰中獻身的英雄,1945年博山縣政府在馬鞍山建立了「馬鞍山抗日烈士紀念碑」, 碑通高210厘米,呈六棱形,刻有介紹馬鞍山戰斗的碑文,魯山區專員徐化魯題寫的「氣壯山河」4字、博山縣長毛梓材的《馬鞍山抗日烈士贊》題詞,以及27名烈士姓名。整個紀念園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紀念館、戰斗遺址、怪石林、鍾鼓樓、華光寺等。
1977年12月,省革命委員會公布馬鞍山抗日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政府為紀念碑加築了水泥結構的護碑亭,整修了登上山峰的台階、護攔及山峰的掩體、指揮所遺址。1985年,在主峰的多處懸崖石壁上鐫刻了廖容標、馮毅之、錢鈞、李伯秋、吳瑞林的題詞和詩詞。
改革開放後,淄河鎮投資近百萬元開通了攀山公路,恢復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閣、華光寺等建築,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門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雲閣等景點,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組,將其建成了融革命傳統教育與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馬鞍山風景游覽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已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奇跡盛世出。人們又在山上陸續發現了多處新的自然景觀:2001年在馬鞍山兩側的山樑上發現了100多間石屋和烽火台;在山東峰百米高的懸崖上有一個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浩然正氣,形象逼真,象徵了馬鞍山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的不屈靈魂,被稱之為「英雄魂」;在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個熟睡的大佛,莊重自然,活靈活現,被人們稱之為「三泰卧佛」;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猶如一尊靜坐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泰然自如,線條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台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