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評估履約義務是在某一時點還是在一段時間內履行
從業人員主要有三項義務:
一是有自律遵章,服從管理,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義務;
二是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的義務;
三是發現隱患及時報告的義務。
『貳』 社區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社區公共服務系統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政策法規咨詢、信息發布與查詢、網上參保和申報、信訪投訴、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等社會化服務的信息系統。
『叄』 社區服務中心季度工作評估報告怎麼寫
一、評估工作開展情況
11月初,各街鎮對照《關於浦東新區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實施意見的通知》創建要求,以及本單位創建工作方案和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自評;由專家學者、行風監督員組成評估工作第三方,分為6個評估小組對各街鎮進行實地走訪和評估。通過座談、個別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各街鎮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和基層落實情況的成效,以及社區群眾對街鎮促進就業工作的滿意度。
二、評估情況和結論
自2007年初新區開展充分就業社區創建工作以來,各街鎮制定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方案和創建指標,積極開展創建工作。
(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和專項資金保障。各街鎮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促進就業工作的協調機制,研究解決促進就業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協調推進本地區促進就業工作。高橋鎮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促進就業聯席會議,並邀請居(村)委相關人員參加,會議主題明確,務求解決實際問題,確保促進就業聯席會議制度化、實效化。各街鎮都制定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實施意見(決定),並傳達到各部門和居(村)委。浦興路等街道將新區下達的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落實到相關部門和人員,有的還簽訂了責任書,每季度對工作進度進行考核。各街鎮均設立了促進就業專項資金,制定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從事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前期墊資,協管類崗位人員的加班費、高溫補貼、年節獎勵等,部分用於在市、區政策范圍外確實難以實現市場化就業人員的崗位補貼。一些街鎮根據促進就業工作實際需要,在年初經費預算基礎上作調整安排。花木街道、高行鎮落實專項資金600萬元,曹路鎮財政收入的5%用於促進就業工作(就業援助和職業培訓補貼等),保障了促進就業工作的開展。
(二)全面貫徹落實市、區各項促進就業政策,暢通就業信息和援助渠道,優化自主創業環境,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勞動力資源。各居(村)委充分利用《勞動保障》專欄和黑板報,及時公布有關勞動保障政策,通過發放勞動宣傳資料,傳遞相關信息。塘橋街道製作了各種政策告知展板和告示牌,並在社區事務受理中心辦事大廳公告,取得了較好的政策宣傳效果;高橋鎮將市、區各類促進就業政策、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傳達到村(居)委層面,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金楊新村街道就業援助員實行每周一個晚上值班,開通就業保障咨詢電話,解答居民有關問題;川沙新鎮結合地區商業發展和居民區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和扶持發展家政服務、家庭手工業和社區配套服務等創業項目,同時加強創業培訓,鼓勵發展小企業、小商業,實現創業帶動就業。
(三)健全社區就業服務體系,困難人員得到及時的就業援助和托底安置。各街鎮充分發揮鎮級和村(居)委兩級就業援助員以及樓組長作用,及時反映居民的就業動態。三林鎮針對農村地區就業援助員力量較弱的情況,採取村委會與居委會就業援助工作互動的辦法,帶動農村地區的就業工作。不少街鎮利用各類就業項目和托底安置基地落實就業援助和托底安置工作,如浦興路、金楊新村、唐鎮等街鎮都建立了就業援助基地,吸納部分身體素質較差和兩勞釋放人員就業,唐鎮在開展日常就業援助工作的同時,將兩勞人員和外來媳婦作為新重點人群,給予就業援助和安置。社區居民普遍對街鎮就業援助工作的滿意率較高。
(四)充分整合社區內各種就業資源,多渠道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實現社區內勞動力比較充分就業。各街鎮通過加強與社區內企業聯系,對企業吸納就業給予補貼等措施,挖掘企業就業崗位和各種社區就業資源,拓寬就業渠道。滬東新村街道和金橋鎮主動上門與企業聯系,開發就業崗位,多次組織集中招聘會;川沙新鎮對區域內企業解決困難人員就業給予補貼,對意向進駐的企業提出促進就業的要求。滬東新村街道積極探索,加強對流動攤販進行集中管理,為部分「底層群體」自謀職業提供場地,有效緩解市容與繁榮的矛盾。
(五)積極創新促進就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有效緩解社區的就業矛盾。各街鎮結合區域特點和就業形勢,圍繞減少失業、充分就業的工作目標,探索新方法、新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東明路街道針對社區內2030未就業人群進行調查摸底,並採取實施青年創業三年行動計劃、青年就業素質培訓、青年見習、青年就業沙龍、建立就業崗位超市等創新舉措,促進青年就業;周家渡街道通過與部分物業公司簽訂勞務輸出協議,幫助失業人員到外區尋找就業崗位;張江鎮利用張江技能培訓中心的培訓資源,根據企業招工用工需求,開展上崗前培訓和定向培訓,通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金楊新村街道開展「真情相助,真心交流」青年沙龍活動,組織青年家長、成功青年、用工單位、開業指導專家和未就業青年一起座談,幫助他們振奮精神,走向社會。
(六)多數街鎮重視資料、檔案工作。塘橋、浦興路、高東、張江等街鎮各種資料、檔案齊全,會議記錄、工作記錄、失業人員台帳清楚、規范。
綜合上述評估情況,新區關於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已經在各街鎮全面開展。通過創建活動,各街鎮進一步增強了促進就業工作力度,認真落實各項促進就業政策和措施,較好地完成了促進就業各項指標任務,促進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實效。
三、存在問題
(一)社區群眾對各項就業培訓和創業優惠政策的知曉率較低,宣傳不夠深入,宣傳途徑和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上依靠勞動保障專欄和宣傳資料發放,政策宣傳工作未能針對不同群體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
(二)部分街鎮促進就業工作的信息庫、資料、檔案等基礎工作還不夠扎實,跟蹤服務有待加強。街鎮勞動部門對社區內失業人員隱形就業的情況掌握不全,存在部分失業人員一面享受低保待遇,一面隱性就業的現象。
(三)就業援助員(尤其是村委基層的社區就業援助員)素質有待提高。社區居民對就業援助員的不滿意見主要集中在「有些政策講不清,能夠推薦的崗位大多層次條件較差」等方面,部分社區居民和失業人員對就業援助員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滿意度不高。
四、對策建議
(一)從評估情況看,中心城區街道的促進就業工作較邊緣地區的農村好。因此,要根據農村地區的特點,加強農村促進就業工作,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包括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後的農業勞動等。各鎮在招商引資中應注意產業發展與就業的聯動,發展適合本地勞動力就業的產業。
(二)建立街鎮促進就業專項資金的財務報告制度。從評估的情況看,各街鎮促進就業專項資金差距較大,少的幾十萬,多的上千萬。根據《就業促進法》規定,功能區域及街鎮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對街鎮促進就業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實行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規范窗口服務人員和就業援助員的工作。要通過樹立榜樣、典型,總結經驗,形成規范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如接待失業登記應告之相關的培訓和創業優惠政策、公共職介服務等信息;就業援助員登門或者電話訪問應注意詢問內容、技巧等。
(四)充分利用就業援助員隊伍和現有工作基礎,加強對無業失業人員的動態跟蹤調查,掌握社區就業基本情況。針對目前失業登記以戶籍為主,人戶分離較為普遍的情況,就業服務應適時轉向常住人口;同時結合相關就業考核指標,關注外來媳婦的就業問題。
『肆』 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就是要找准切入點、運用結合點、把握著力點,抓住著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影響社會和諧德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一)要加強社會矛盾化解,有力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關制度。按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定期報告、
協調會議、首問負責制等制度,實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要堅
持以人為本,在改革措施出台、管理方式改變、重大項目引進、重要活動舉辦等重大決策之前,充分徵求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增加透明度,減少因決策不當帶來
的社會各方的利益沖突。三是健全完善調處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完善鎮(街)調解中心和村(居)調處工作站的組織體系建設和各項制度建設,運
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形式,及時有力地化解和處理矛盾糾紛,嚴防其升級、激化或轉化。四是建立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不僅
要進行經濟效益評估,看要不要干,而且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看能不能幹五是建立積極預防穩妥處置社會公共危機事件機制。加強預防、穩妥處置。六是健全完善處
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快速有序反應機制,防止和應對群體性突發事件。制定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預案,定期進行修訂和完善,確保處置穩妥有效、協調有序。
(二)要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的整治,實現社會平安和諧。加強社會治安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排查整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改善民生、保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和平安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任務。
(三)要加強和改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人口的有序流動。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隨著新的戶籍管理規定出台,就需要我們探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辦
法。一是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
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以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
為目標,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流動人口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公共服務體系。要逐步完善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體制機制,
努力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親情化服務,人性化管理,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計生服務、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方面與本地居民享有平等
權益。二是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管理的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的
根本要求,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擺上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的重要議程,著力鞏固各級管理體系;完善各級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的服務管理機構,設立定級定編的專
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三是以出租屋為重點,強化暫住登記,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四)解決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的管理服務能力。我國社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深刻社會變革中,社會生活多樣化、多元化、多變化的特徵日益凸
顯,出現了一些新社會組織、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階層。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解決好社會組織管理服務問題,提升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境內社會
組織。對境內社會組織,堅持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的方針,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依法准入、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明確有關部門管理、監督職能,明確社
會組織開業條件、審批程序、職責任務、活動宗旨,規范其行為。
(五)加強基層墓礎建設,全面夯實基層基礎。一是進一步加大平安建設的經費投入。要將平安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投入,以保證綜
治各項工作和平安建設的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完善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配齊配強市區、鎮街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和工作人員,明確責任,確保市區綜治辦和鎮、街
道綜治辦有足夠數量的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鎮(街)綜治工作中心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村(居)綜治工作站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站建設和村(居)
委會、治保會、調解會,以及基層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的建設,確保基層政法綜治組織機構運行正常。
(六)發揮綜治委成員作用,積極推進齊抓共管。要落實綜治委各成員單位工作目標管貴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要建立和完善綜治委各成員單位以及綜治委「五個
專門工作小組」綜治工作述職報告制度、聯絡員制度、平安創建聯系點制度,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促進綜治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增強參與社會治安綜
合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伍』 如何利用社區公共服務平台實現社區服務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陸』 履約能力較好,評估履約能力有限是什麼意思
履約能力較好,評估履約能力有限的意思就是有限制
『柒』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履約服務記錄怎樣寫處理意見
粘人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力約服務記錄主要是寫老年人在生活過程當中的個人行動情況,根據實際來進行分類填寫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