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新公共服務與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務與新公共管理

發布時間:2021-09-18 23:15:03

『壹』 新公共管理與傳統公共行政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簡單來說
傳統行政模來式偏自向執行 也就是行政執行過程 注重內部而忽視整體戰略和方向

而新公共管理偏向結果 注重效率,回報和服務產出 引入了私營部門的競爭機制
相對於傳統行政模式 新公共管理偏向於整體發展的考慮和結果 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運行模式

『貳』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於我國的政府改革有何啟示

新公共管理與新公共服務是當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論發展的兩種代表性流派,
其中新公共管理發展的比較早體系
也較完善,
但是新公共服務著力於對新公共管理批判也存在較大的合理性,
正在引起廣泛關注

『叄』 什麼是新公共服務

新公共服務是一種社會學范疇的理論,它針對傳統模型和現今居於支配地位的管理主義模型提出了重要的、切實可行的替代性選擇方案。當理論家之間的爭論仍將繼續、行政實踐家還在試驗和發掘新的可能性時,已有的貢獻將對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新公共服務的種種觀念與新公共管理和傳統公共行政的諸種觀念區別開來,具體表現如下:
(1)政府的作用就在於幫助公民表達和實現他們的共同利益,而非試圖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駕馭社會。
(2)公共行政官員必須致力於建立集體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觀念,這個目標不是要在個人選擇的驅使下找到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案,而是要創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責任。
(3)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和計劃通過集體努力和協作的過程,能夠最有效地、最負責任地得到貫徹執行。
(4)公共利益源於對共同價值准則的對話協商,而不是個體自我利益的簡單相加。因此,公務員不僅僅要回應顧客的需求,而且更要關注建設政府與公民之間、公民與公民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關系。
(5)政府不應當僅僅關注市場,還應該關注憲法和法令,關注社會價值觀、政治行為准則、職業標准和公民利益。
(6)公共組織及其所參與的網路如果能在尊重所有人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和共同領導的過程來運作,它們最終就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7)與企業家式的管理者視公共資金為己所有的行事方式相比,如果公務員和公民都致力於為社做出有意義的貢獻,那麼公共利益就會得到更好的實現。

『肆』 新公共服務理論與新公共管理理論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觀點如何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不同:
(一)理論基礎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基礎和私營部門的管理方法。經濟學理論是以公共選擇理論中的 「委託-代理」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交易成本理論為重點的。經濟學理論的這些共同特徵是強調市場機制的優越性,提倡政府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場機制去引導公共項目。20世紀以來,隨著信息化、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加劇,對西方國家的私營部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私營部門為了適應環境,很快進行了管理變革,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者認為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不存在本質區別,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營部門還要比公共部門更勝一籌,因此,私營部門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績效管理、戰略管理、目標管理、靈活且具有彈性的組織模式、顧客至上、結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並紛紛被引入公共部門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一個理論基礎是民主公民權理論。公民權被看作是一種包含對社區及其成員的承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新公共服務理論重視民主公民權,實際上是對更加積極和更多參與的公民權的復興。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另一個理論基礎是社區與公民社區理論越來越受到關注。西方社會日益多元化,社區被視為促進統一和利益綜合的重要途徑。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社區的形成和發展。
新公共服務理論的第三個理論基礎是組織人本主義思想。基於傳統的官僚層級制限制了人類活動的視野,不利於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因此,人本主義試圖把公共組織改變為更少的受權威控制和支配的、更利於個人積極性和靈活性發揮以及自我實現、自我滿足的組織。
(二)價值取向不同
新公共管理有眾多不同的名稱,但其核心價值取向是共同的,即市場化是新公共管理的首要價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公共服務組織的運作中,即實現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新公共管理主張用市場的力量改革政府,將市場機制引入公共部門,在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展開競爭,縮小政府規模,提高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效率。新公共管理認為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主要途徑是民營化和合同制。市場化成為新公共管理理論倡導改革、緩解政府壓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另一個價值取向是顧客導向。政府不是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官僚機構,而是由責任感的企業家,公民即為其顧客和消費者。只有以顧客為取向,才能提供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並提高政府服務質量。
新公共服務理論對公民權利更是倍加重視。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在公共組織尊重公民的基礎上,只要通過合作和分享過程來運行,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實現公民權利的手段是公民參與。

『伍』 新公共管理的含義(說明什麼是新公共管理)

英國學者E.費利耶(Ewan Felie)等人在《行動中的新公共管理》一書中認為,在當代西方政府改革運動中,至少有過四種不同於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它們都包含著重要的差別和明確的特徵,代表了建立新公共管理理想類型的幾種初步的嘗試。 (1)效率驅動模式 這是當代西方政府改革運動中最早出現的模式,往往被稱為撒切爾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居於支配地位,但目前已經受到了挑戰。這種模式代表了將私人部門管理(工商管理)的方法和技術引入公共部門管理的嘗試,強調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一樣要以提高效率為核心。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包括:強烈關注財政控制、成本核算、錢有所值和效率問題,關心信息系統的完善;建立更強有力的一般管理中心,採用層級管理和「命令與控制」的工作方式,要求明確的目標定向和績效管理,權力向資深管理者轉移;發展正式的績效評估方法;強調對顧客負責,讓非公共部門參與公共物品的提供,以市場為基礎和顧客導向,以及在邊際上進行類似於市場的實驗(准市場);解除勞動力市場的規制,加快工作步伐,採用績效工作制以及短期聘用合同;雇員自我調節權力的減少,權力向管理者的轉移,吸收部分雇員參與管理過程,採用更透明的管理形式;增加更具有企業管理色彩而較少官僚色彩的授權,但更強調責任制;採用公司治理的新形式,權力向組織戰略頂層轉移等。 (2)小型化與分權模式 這種模式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地位日益重要,這與20世紀以來組織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即20世紀前3/4世紀(1900-1975年)組織結構向大型化、合理化、垂直整合等級(科層制)的歷史轉變已走向它的反面,出現了組織發展的新趨勢,包括組織的分散化和分權,對組織靈活性的追求,脫離高度標准化的組織體制,日益加強的戰略和預算責任的非中心化,日益增加的合同承包,小的戰略核心與大的操作邊緣的分離等。這些趨勢既出現在私人部門,同樣也出現在公共部門。這種模式的重要特徵如下:從早期強調以市場為中心向更精緻和更成熟的准市場的擴展,從計劃到准市場的轉變成為公共部門配置資源的機制;從層級管理向合同管理的轉變;較鬆散的合同管理形式的出現;小戰略核心與大操作邊緣的分離,市場檢驗和非戰略職能的合同承包;分權和小型化——公共部門領取薪金者的大量減少,向扁平型組織結構的轉變,組織高層領導與低層職員的減少;公共資助與獨立部門供應相對分離,購買者和提供者分離組織以及作為一種新組織形式的購買型組織的出現;從「命令與控制」的管理方式向諸如影響式管理、組織網路形式相互作用一類的新風格的轉變,對組織間的戰略的日益重視;從標准化的服務向靈活多樣的服務系統的轉變等。 (3)追求卓越模式(In Search of Excellence) 這種模式與80年代興起的企業文化的管理新潮相關——特別是受《公司文化》(Deal和Kennedy著)和《追求卓越》(Petters和Watterman著)兩本暢銷書的影響,也部分反映了那種強調組織文化重要性的人際關系管理學派對公共部門管理的影響。該模式拒絕了理性化的小型化與分權模式,強調價值、文化、習俗和符號等在形成人們的實際行為中的重要性,它對組織及管理的變遷與革新具有強烈的興趣。這種模式可以分為從下而上和從上而下兩種途徑。前者強調組織發展和組織學習(80年代末的「學習型組織」運動是其新近的表現);後者強調將已經出現的東西看作可塑造的、可變化的公司文化,引導一種公司文化的發展,強調魅力的影響或示範作用。追求卓越模式的要點是:在由下而上的形式中,強調組織發展和組織學習,將組織文化看作一種組織發展的粘合劑;強調由結果判斷績效,主張分權和非中心化。在由上而下的形式中,努力促進組織文化的變遷,管理組織變遷項目;重視領導魅力的影響和示範作用(並在新型的公共部門中,應用魅力型的私人部門角色模式,要求更強有力的公司培訓項目);公司口號、使命、聲明和團結的加強,一種明確的交往戰略,一種更具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等。 (4)公共服務取向模式 這是目前最不成熟的模式,但仍展現出無窮的潛力。它代表了一種將私人部門管理觀念和公共部門管理觀念的新融合,強調公共部門的公共服務使命,但又採用私人部門的「良好的實踐」中的質量管理思想。它賦予新型的公共部門——它們既與以往舊的公共組織決裂,又保留了明確的認同感和目標使命——以合法性。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及特徵是:主要關心提高服務質量,強調產出價值,但必須以實現公共服務使命為基礎;在管理過程中反映使用者(而不是一般的顧客)的願望、要求和利益,以使用者的聲音而非顧客的退出作為反饋迴路,強調公民權理念;懷疑市場機制在公共服務中的作用,主張將權力由指派者轉移到民選的地方委員會;強調對日常服務提供的全社會學習過程(如鼓勵社區發展、進行社會需要評估);要求一系列連續不斷的公共服務的使命與價值,強調公民參與和公共責任制等。

『陸』 新公共管理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區別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內涵1、建立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2、借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來版管理政府權3、以市場為調節機制,優化社會資源配置4、以目的為導向,建立有效的責任機制與績效評估體系新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論基礎與以往的行政理論有很大的區別。如果說傳統的公共行政以威爾遜、古德諾的政治—行政二分論和韋伯的科層制論為其理論支撐點的話,新公共管理則以現代經濟學和私營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公共管理是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公共事務是公共管理的起點,決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態勢。近年來,國內學界對公共管理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總體上看,公共管理對我們還是一個新課題,公共管理學科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

『柒』 怎樣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論與新公共服務的理論爭辯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
新公共管理理論是相對於傳統管理理論而言,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價值觀審視去和研究公共行政的現實和未來發展。其基本特徵是在公共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和私人企業的管理方法,如對公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造、下放管理權力、增加透明度、政府業務合同外包、政府績效評估等。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私營部門的管理理論作為理論支撐,體現了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格局,成為了西方國家主導性的政府公共行政實踐方式;解決西方社會現實問題的產物,也是對公共管理時代要求回應的產物,具有發展運用的現實基礎;反映政府職能定位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民主行政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趨勢。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
新公共服務是在以往各種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真正的以公民為本位的政府運作模式。新公共服務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權利、民主程序、公平和公正、回應性等理念。它強調「公民優先」,在此基礎上明確區分了「顧客滿意」和「公民滿意」原則,表達了一種對民主價值的全新關注。主張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標而非副產品、在思想上要具有戰略性,在行動上要具有民主性、為公民服務,而不是為顧客服務等。

『捌』 新公共服務的概念

「新 公 共 管 理 」運動的興起,有力地推動了西方國家
的公共行政改革,為西方國家的政府擺脫財政危機、管理
危機和信任危機起到積極作用。然而,「新公共管理」確有
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如市場化取嚮往往導致公共利益的
背離,顧客服務導向常常致使公民價值的喪失,等等.雖
然「新公共管理」運動正方興未艾,但一直以來,公共行
政理論家和實踐者們都在進行不懈地努力,試圖尋求「新
公共管理」的替代模式。一些學者對「新公共管理」的首
要原則「掌舵而不是劃槳」提出質疑,認為從劃槳到掌舵
的轉化仍然沒有明確究竟「誰是船的主人」。美國學者肯恩
和斯泰弗思在《政府是我們的》一書中做出明確地回答:
政府的主人是它的公民川.也就是說,公共管理要把公民
放在首位,而不僅是從劃槳向掌舵的簡單的功能轉換,而
這個理念也正是「新公共管理」所忽略的東西。美國著名
公共行政學家羅伯特·丹哈特提出用「新公共服務」的概
念來代替「新公共管理」121.本文正是以「新公共服務」的
概念為基礎.首先通過將「新公共管理」與舊公共行政進
行比較,闡明「新公共管理」的相對於官僚體制的進步性,
以及其本身仍存在的局限性,然後尋求「新公共服務」理念成立的理論基礎,最後詳細闡述「新公共服務」不同於舊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特徵。當前,「新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仍佔主導地位

閱讀全文

與新公共服務與新公共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