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出來幹嘛的
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出來可以在國家非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機關、社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公共事物管理和服務工作。
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一是具備良好的公共管理能力;二是具有全面的智能化管理技能;三是熟練的商務、公務公文的撰寫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社會調查公關策劃能力。
(1)綏芬河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就業技巧:
隨著我國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和市場經濟競爭的日臻激烈,對就業者的各種壓力勢必愈來愈大,若要在就業競爭中取勝,擁有一定的技巧也是必要的。
1、首先要給自己職業定位。在擇業之前,必須要明確自己「想干什麼和最擅長於做什麼」,整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專業或經驗,制定兩個或二個以上比較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在制定目標時,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要藐視自己,分階段性進行,職位、工資待遇等等均應循序漸進。
2、多渠道捕捉就業信息。有了目標之後,廣泛收集相應的就業信息,尤其是招聘(工)信息,從網路、報刊、廣播電視,從職業中介機構、勞動力和人才交流市場,也可托熟人、親戚朋友、同學,多渠道獲取謀職信息,為自己拓寬就業門路奠定基礎!
3、分析對比,鎖定崗(職)位。從就業信息中,選擇自己的理想職位,然後按此單位招聘(工)要求,與自己現有的能力條件作比較,認真分析自己能否勝任。
在此同時,從網上或通過熟人、電話咨詢等等方式了解該單位的一些基本情況,如單位的性質、從事行業、工作方法和單位的價值觀、經濟效益、工資待遇等等,便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更能准確地鎖定符合自己目標的且「力所能及」的崗(職)位。
4、做好應聘前的必要准備。根據應征崗(職)位寫簡歷,力求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簡易扼要,特出崗(職)位相關的經歷、技能和榮譽,以便順利獲得面試機會。
有計劃地向單位預約面試時間,不同單位約見時間間隔2-3天為宜;溫習應聘職位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鞏固一下專業技巧,避免面試或筆試時不知所措,給人留下「濫竽充數」的印象。
B.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C.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D. 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根據文化產品的分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大致可以分成二類:
一是公益性公共文內化服務,容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特別高,即直接關繫到國家文化主權、文化信息安全或社會穩定,或與國家和民族文化創新、傳承直接相關的文化產品服務。這些文化服務,必須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或由政府直接投入經費加強建設和發展,如中央電視台、中央電台的新聞頻道、國家信息網路、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美術館、紀念館等。
二是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是指其內容意義的「公共性」較低,並且與國家主權、文化信息安全關聯不大、還可以通過培育市場,並通過市場采購獲得的文化產品服務,如娛樂、電影、演出、展覽、美容、健身等。
E. 國家有哪些公共文化服務工程
公益電影
F. 綏芬河口岸發展前景怎麼樣
綏芬河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東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公里,轄區面積460平方公里,總人口16萬。1975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省轄計劃單列市。綏芬河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通過綏芬河可藉助俄羅斯港口打通黑龍江省到日、韓等國家的出海口。綏芬河既是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也是承接我國振興東北和俄羅斯開發遠東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被國家列為全國18個改革開放30周年發展典型地區之一。
近年來,綏芬河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5851」發展戰略為目標,認真落實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始終把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第一要務來抓。
經濟總量不斷放大
2011年,綏芬河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1.7億元,同比增長12%(按現價計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61.5億元,同比增長41.3%;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1.9億元,同比增長18.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21.4億元,同比增長3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4.8億元,同比增長1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5元,同比增長17.8%;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3元,同比增長39%。其中,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省64縣(市)排名第一和第二位。進出口貿易額實現70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口岸過貨達到689萬噸,口岸過客達到98.7萬人次。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充分發揮綏芬河全國最大進口木材集散地的優勢,拉長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聚,使木業「英氣勃發」。此外,發揮口岸和地域優勢,其他工業項目也呈現出長足發展態勢。
2011年,綏芬河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化解產銷矛盾,實施品牌戰略,制定了市級領導跟蹤品牌升級服務工作方案,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立足木材進出口集散地和「進口木材加工復出口」指定口岸等區位和政策優勢,抓實「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兩個切入點,切實做大做強進口木材加工這一支柱產業。引導和扶持部分木材加工企業建立產品研發中心,加快木材加工產業的轉型升級。大亞、聖象、三峽木業等龍頭企業相繼開展技術創新,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申請了企業自己的商標,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應。目前,大亞木業已發展為全省最大的中高密度板生產企業,鑫麟木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實現了經濟效益的穩步增長,曲美傢具、三峽、聚鑫等企業木材精深加工項目的落地生產,正將綏芬河市木材加工業帶上提檔升級的發展軌道。維多寶有限公司的「維多寶」食用菌商標由國家工商局正式批准為馳名商標;烏拉薇妮娜酒業的葡萄酒灌裝、德國耐火材料等一批大項目已啟動建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21.4億元,同比增長3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5.7億元,同比增長27.1%。
綏芬河市縣域經濟發展不僅規模擴大,而且總體結構也得到進一步優化,以木材粗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正向精深加工拓展升級,小規模、高消耗、低效益的發展方式正逐步轉變,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100%,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達100%, 「三廢」治理率不斷提高,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步增強。
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
對外貿易,是綏芬河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渠道。2011年,綏芬河充分利用世界經濟逐步復甦和國際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有利契機,不斷拓寬對外經濟合作領域,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70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對俄進出口貿易約佔全省30%。境外投資項目共計126項,超億元的項目4個,年度新增境外投資企業29家,經濟技術合作項目4項。全年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農副產品、鋼材、鋸材等出口比重提高,進口商品規模日益擴大,煤炭、原油、鋼材的貿易額漲幅均超過100%。
財稅收入大幅攀升
2011年綏芬河市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2億元,同比增長19%。國地兩稅收入增加明顯。去年年初以來,綏芬河市財稅部門密切配合,通過多種辦法強化稅收源頭控制,同時強化與房產、土地等部門的協同管理,多項措施並舉,保證了財稅增收的幅度。2011年綏芬河市金融服務有序開展,金融形式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各項存款余額預計實現102.5億元,比年初增長3.8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52.5億元,比年初增長14.22億元。
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2011年綏芬河市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綏芬河醫療保險實現城鎮人口全覆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省級「標准化合格學校」達標率100%,醫葯衛生服務網路實現全覆蓋。經過努力,綏芬河市被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授予「全國文明城市」和省級「三優」文明城市先進市榮譽稱號,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全國衛生城」、國家級全民健身活動組織獎和省級「雙擁模範城」等稱號。
教育事業全面均衡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二是狠抓學校安全工作,構建平安和諧校園。三是大力發展職業和民辦教育,促進全市各類教育均衡發展。
醫療衛生事業再上新台階。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全省醫改監測評估18個縣級市排名第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41%。疾病預防控制進一步加強,2011年全市無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和流行。
文化發展展現新亮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100%覆蓋,基層文化站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度在加強,文化產業的培育工作順利推進。
勞動和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2011年,綏芬河市社會保障能力繼續提高,養老保險覆蓋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醫療保險政策實現城鎮人口全覆蓋。
園區建設取得新突破
園區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載體,亦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黑龍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貿易、保稅物流和加工三大產業,全力做大貿易、流通、市場和財源,以充分發揮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在拉動黑龍江及整個東北地區對外貿易方面的引擎作用,努力打造中俄邊境最大的外向型產業園區。目前,綏芬河綜合保稅區一期已正式通關運營,二期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畢,將於今年底封關運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已有國內外75家大企業入區落戶。
綏芬河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已形成以木材加工、食品製造、服裝加工、現代物流為主的產業園區,正逐漸成為拉動黑龍江省地產品出口的進出口加工基地。由於國家首次批準的合作區面積5平方公里已開發建設完畢,目前,綏芬河市結合實際,擬將合作區新增規劃面積擴大到16.5平方公里,擴區後的區域范圍被確定為黑龍江省省市共建的重點產業園區。總體規劃思路是以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動,以鐵路向區內延伸為依託,充分挖掘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強力推進「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戰略部署,打造面向東北亞、服務黑龍江的現代產業集群,努力把園區建設成我省對外開放的先導區、政策試驗區、產業示範區。
開發開放不斷深入
綏芬河因口岸而興,亦因口岸經濟社會得以快速發展。2011年,綏芬河市在沿邊口岸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抓住一切有利契機,拓展開發開放新局面,取得各項重點工作新突破。
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申辦工作。已經編制完成了《綏芬河建設國家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發展規劃》、《綏芬河市建設國家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可行性研究》、《綏芬河國家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實施方案》,近期國務院將批准黑龍江省包括綏芬河市在內的18個沿邊縣市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標志著綏芬河市試驗區申報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支線機場建設。2011年11月初,民航東北局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赴綏芬河召開了綏芬河機場選址初審評審會。經過專家初審和討論,確定綏芬河機場建設首選場址為東寧縣綏陽鎮柳毛河西場址。近期將邀請國家民航局來綏芬河市召開機場選址復審會議。
謀劃綏滿產業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推進牡綏地區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目前國家發改委根據這一精神將出台綏滿產業帶發展規劃。
全國發展改革試點中小城市申報工作。根據國家推進全國第三批中小城市改革試點的精神要求,編制起草了綏芬河市的申報材料並上報國家發改委,已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
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城市工作。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配合黑龍江省環境保護科學院專家組完成了申報西部生態文明示範試點工程示範市各項評分指標的填報及申報材料及項目的編制工作,編制完成了綏芬河市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實施規劃。目前已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批准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市。
深入實施「5851」戰略。充分發揮綏芬河在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中的節點和樞紐作用,進一步提高綏芬河沿邊開放層次、縣域經濟的總體實力和水平。綏芬河市針對「5851」的12個重點發展方向,共謀劃儲備了130多個項目,總投資額為540多億元,召開了「5851」項目推介會,全年「5851」戰略實現招商引資全口徑到位資金48億元,共有11個億元以上投資項目開工建設,新興產業城、東北亞文化縮影、購物天堂、金融重鎮、國際口岸、綜合保稅區等推進組已分別到上海、深圳、湖南、浙江、江蘇等南方經濟發達地區以及韓國、日本進行了招商推介。
G.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抄象有襲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從傳統上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主要是一種人文倫理厚重的文化。這其中有大量的優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好好地繼承和發揚。同時,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科學文化是相對缺乏的。
(7)綏芬河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器物層次、制度層次和精神層次。服務於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的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相應地全面考慮到不同層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在制度層次上,要形成良好服務方式以及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有效的科技傳播和普及的機制。在精神層次上,要把握好公共科學服務的內容,普及科學知識,提倡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念。
H.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8)綏芬河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I.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