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鞍山風景區的特色
馬鞍山風景區,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6米,是一個由粗獷雄偉的山巒疊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麗多姿的田園山莊及馬鞍山革命抗日遺址組成的自然風景區。其山勢峻峭,峰頂突兀,四周懸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條石鑿的132級的石階小道能通往峰頂,易守難攻,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故為兵家必爭之地。山巔石峰高數十米,東西兩頂相連,成凹形,遠望狀似馬鞍,故名馬鞍山。石峰四面懸崖峭壁,西南角有條石階,狹而陡,似天梯,直達南天門,是通向峰頂的唯一險道。
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1943年冬,淄博抗日戰爭史上有名的馬鞍山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為紀念在保衛戰中獻身的英雄,1945年在博山建立了「馬鞍山抗日烈士紀念塔」。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紀念館、戰斗遺址、怪石林、鍾鼓樓、華光寺等。
馬鞍山抗日遺址於一九七七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被淄博市人民政府確定為淄博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十一世紀初被山東省軍區列為省國防教育基地,2005年底被列為山東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獨特的山水自然景觀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㈡ 有沒有山叫做馬鞍山如果有的話,那馬鞍山在哪個城市
1、甘肅正寧縣馬鞍山
甘肅省馬鞍山位於正寧縣宮河鎮西面3公里的山上。 傳說山形是天神化的,孫行者大鬧天宮時玉皇大帝為了收買他,給他封了個弼馬溫。孫悟空不曉得此為何等職銜,官屬幾品,一問左右才知是個管馬的,是天宮最小最不起眼的官。老孫怒氣難忍,一下甩掉烏紗,回花果山做他的「齊天大聖」去了。這一下,無人管的天馬便得了自由,滿天飛奔,有一匹正沖出南天門的灰馬,看到東南方向有一汪清凌凌的池水,一高興便縱身洗將起來,濺出的小泥點落下來不一會就成了座馬鞍形的山。後來就把這山叫作馬鞍山。沿山道峰迴路轉,穿過碧翠的山腰,走過花葉掩映的山林,來到溝底,眼前豁然亮出一個綠油油、清亮亮的攔溝大壩。清風徐徐,壩中錦鱗飛躍,碧波鱗鱗,水面如綢,似鏡反光,整個山形、草木花葉全倒映水中。天光水色,被點點游魚縱橫穿梭成一幅翡翠色的綾帕。壩里已投放20多萬尾魚苗,最重的已達10多斤。真是旱塬山溝里的「小江南」。遊人尚且流連忘返,當年縱身洗滌的天馬豈能捨得離開
這座山遠看又象一匹高頭大馬。據說很早以前,有人在馬脖子似的山上修莊子時,挖出一根碗口粗的蘆皮條,用刀子割不斷,用斧頭砍不下,卻用一隻冰草葉子一割就斷了。割斷蘆皮條後,裡面鮮紅的血汩汩流個不止,把周圍沖了一條深深的溝壑,人們便把這條溝取名紅溝。從此以後,年年都在長高的馬鞍山就長得慢了,如果不注意,還看不出它在長呢!因為它的總血管被割斷了,它肚子里的金馬駒跑到對面的公雞山去了,所以公雞山比馬鞍山長得高了。 如果來得恰逢其時,就會被馬鞍山的秀麗景色吸引得神魂出竅。走出王錄村旱塬的盡頭,忽然地形一低,便像乘坐上一幅馬鞍形的山。極目四望,梨白桃紅杏粉柳綠。白的無瑕,纖塵不染;紅的冒火,灼灼生焰;粉的紅白相間,如描似畫;綠的油亮,惹人憐愛。也許花草樹木都有一腔迎春的心事要放,才不約而同地先著花後綻葉。這一山一嶺的花海里,一行一行的油松翠柏,一層一層的鵝黃漸綠的柳林,在呼呼山風里,似乎整個馬鞍形都抖鬃揚蹄,急欲騰飛。這活脫脫一幅馬鞍的山型上,乘坐著誰呢?是英姿勃勃的春天,是一個春意盎然的時代。不論是誰,都心曠神怡,脫口而出:「好一個神山!」
馬鞍山是個林場,其實最神奇的是這林場還是「穆桂英」整修成的。在鑼鼓喧天的1958年,由千萬「穆桂英」組成的婦女兵團,來到馬鞍山,修渠打壩,挖坑育苗,栽樹種草,才留下這芳草萋萋、綠樹遮天蔽日的馬鞍山。馬鞍山林場從1958年創辦起,就開始封山治理,育苗造林,幾乎未停止過。國家當年為馬鞍山林場投資7400元,總投入258000個工日。現在總經營面積3500多畝,有各種林木30多萬株,其中各類果樹4萬多株,育苗35畝,有固定資產11萬元。
其實馬鞍山真正的神話還是革命的神話,馬鞍山精神還是紅軍的精神。早在1937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為了策應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以建立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第一軍團政治部主任鄧小平就住在馬鞍山上的王錄村。馬鞍山,又從鄧小平馳騁疆場時騎的那匹神駒身上獲得了靈性,使紅軍精神代代相傳。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馬鞍山村民以飽滿的熱情,沖天的干勁,治山不止,造林不停,硬是用手上脫下的一層層肉皮換來了齊刷刷、平展展的層層梯田,大部分育林地都栽上了樹,經濟林全部予以嫁接,對老品種也進行了改良。杏樹主要有:正寧接杏、曹杏、禮泉梅杏等。桃樹有春蕾、雪桃、正寧肖水桃、白鳳桃、黃甘桃、大久保等。梨樹有蘭州軟兒梨、長把梨、碭山酥梨、香蕉梨、冬梨等。蘋果有惠民、智技富士、北斗、玉林、新喬納金、秦冠等。核桃有綿綿核桃、隔年核桃、薄皮核桃、露仁核桃。還有杏李子、桃李子、美國李子、晉棗、大圓棗等。用材林多以刺槐、中槐、鑽天楊、山楊、椿樹、楸樹、泡桐為主,每年收入都在三四萬元,並會逐年增長,總造價可達百萬元。好呵,馬鞍山!真是天馬風范、天馬精神!祝願天馬抖擻,生機勃勃,天馬騰飛,奔向光輝的未來。
2、香港沙田區馬鞍山
馬鞍山(Ma On Shan),屬於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分。位於烏溪沙的青年營,數十年來都是度假及小學旅行的勝地。現在馬鞍山則是大型住宅所在地。區內同名山峰馬鞍山有兩個山峰,較高的俗稱馬頭頂,高702米,它是新界東部最高的山峰,而副峰為牛押山,六百多米高,兩峰之間形成一條很長的弧線,形如馬鞍,故被稱為馬鞍山。根據王崇熙新安縣志(卷四)亦提及馬鞍山名字源由:「馬鞍山在縣東八十里,枕東洋,形如馬鞍。」
馬鞍山最初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居民從事農業、漁業等傳統鄉村經濟活動。近代日本企業來到這里開采磁鐵礦,使馬鞍山頓時成為工業重鎮,鼎盛時期有幾千個工人在此居住。但到了19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新市鎮發展等事件,開礦成本大增,加上港英政府決定開發馬鞍山為新市鎮,礦場也隨之在1976年結束。現在,經過政府幾十年的努力,馬鞍山成為屋邨、商場林立的大型住宅區。
馬鞍山三寶:
鐵礦:馬鞍山鐵礦藏量估計超過7,000,000噸,1950至70年代開採的鐵礦主要出口至日本。
杜鵑花:香港杜鵑(Hongkong Azalea Rhododendron)於1851年在香港發現,但被誤認作另一品種,直到1930年才以香港命名為新種。花期在四月,花白至淡紅色。僅見於馬鞍山及其他幾處地點。馬鞍山其他品種的原生杜鵑還有毛葉杜鵑(Champion's Rhododendron)、華麗杜鵑(Mrs. Farrer's Rhododendron)、羊角杜鵑(Westland's Rhododendron)、南華杜鵑(South China Rhododendron)和紅杜鵑(Red Azalea)。2006年開始由沙田東—分區委員會、沙田民政事務處、土木工程拓展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馬鞍山民康促進會、九廣鐵路公司、沙田區中學校長會及沙田區小學校長會聯合舉辦「馬鞍山杜鵑花節」,推展杜鵑花成為馬鞍山的地區象徵,活動包括在綠化帶及屋苑種植杜鵑花、攝影及繪畫比賽及展覽等。
黃麖:實為赤麖或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台灣稱為山羌,小型偶蹄目鹿科麂亞科動物,生長於華南地區包括香港,西至印度、巴基斯坦及阿富汗,雄性有小角及獠牙,喜棲息於樹林內及高草叢中,以樹葉和地下根或莖作食物,間中會吃樹皮,獨居,當受驚時或繁殖季節都會發出一種奇怪的叫聲,俗稱鳴鹿(Barking Deer),生性膽小,香港曾有被困的赤麖於圍捕時活活嚇死的紀錄。
3、廣西柳州市馬鞍山
廣西馬鞍山雄峙於柳州柳江南岸,東西走向,長約1500多米,海拔270米。山形東西峰突兀,中間凹,形似馬鞍。登上山頂,回環若襟帶的風光盡收眼底,大有「群山生足下,雲氣漫胸前」之感。唐宋以來,馬鞍山就是柳州名山,是歷代著名游覽勝地。山西側如合掌的「梓 岩」為道教遺址,有梓 帝君神龕和「黑肌而赤脈」的棋盤石,傳說八仙中的漢鍾離和呂洞賓在此對弈,並在岩口留下仙人腳印,岩間有許多題詠刻石,宋朝方信孺「釣台」篆書摩崖、王安中《新殿記》摩崖均立於此。前臨古靈泉背靠梓 岩的靈泉古剎在宋代寺院中稱為「廣右第一」。山北近山頂處儼若廣廈的仙弈岩,面積約300平方米,洞口高朗寬敞,洞內鍾乳石形成的石柱、石幔、石花似人狀物,千姿百態。唐朝柳宗元對此曾有詳細的生動的描述。
4、貴州長順縣馬鞍山
貴州馬鞍山位於長順縣,海拔1444米,地處東經106°22′30",北緯26°12′50",距縣城27公里,馬鞍山腳即廣順鎮。明代前馬鞍山稱為馬嶺,清代改稱天馬山,書寫天馬呈圖,民國以後統稱為馬鞍山。
馬鞍山可作為廣順歷史的見證之一。據《廣順州志》記載: 「《一統志,金築廢司》注引、 《黔記》:明洪武四年酋長密定歸順、罷金築府置金築長官司於斗笠寨,永樂十一年密定子得珠遷於馬嶺(即馬鞍山)之陽,曰壩寨,即今州治也。」可見馬鞍山在當時就很有名氣。
山上原建有碑亭,順北山脊有數百石階,樹木森森,百年茂密。清嘉慶六年二月廿肅武威縣19歲進士張澍到廣順任知州,曾登山考察作記,在其所著的《續黔書》卷六中,有一篇《長壽草》提及馬鞍山。內容如下:
廣順署後即馬鞍山,古樹叢林,虯蟠雲結,而懸崖峭陂,尤饒奇草。鬱郁蔥蔥,要皆神農磨唇之所未嘗,壯武《博物》之所未志也。見有葉舒如梅瓣者,圓莖修枝,枝即抽於葉心,枝各一花,花分五瓣,色深碧,中蕊須猩紅,亭亭倩秀,不與群草伍。問之小隸,對曰「長壽草也」,聳然異之。夫員邱有不死之樹,食之延壽,郭景純遊仙之所詠也,洛陽光明殿前,有長生樹二株,晉華林園植長生樹二株,皆樹也。惟《周髀算經》言「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花。漢武時日支國獻活人草三莖,死孝將草覆面即活.」又《河圖玉版》雲「防風之二臣,以刃自貫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共刃,療以不死之草。是皆奧窟真宅,靈岳名山,乃產此嘉卉,供仙夫之餐。黔蠻鄉也,毒霧淫霖,蒸生野莽,蔓延充塞,道弗難行,每思如雉氏法,刈夷蘊崇之矣。無論無朝虹之垂輪,芳苡之戲鳳,洞冥之燭夜,望舒之隨時,吉雲之飼纖離馬,地日之招三足烏,即卻睡迎涼之葉,護門懷夢之,組輪布帛之英,功德文章之秀:概未之見,顧安得長壽名葩,媲祖州返魂之香,驂瓊苑養神之芝哉?或異域音訛稱偽,未可知也。然聞今廣西柳州,亦有不死之草如茅,食之多壽。此草疑即《山海經》之草雲。
張澍所說的長壽草,確是馬鞍山生長,當地人稱「吊蘭花」。1993年據專家考察,認為馬鞍山喬灌木的生態隔層,是國際上至今尋找的研究標本。故此,馬鞍山作為文物保護有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1984年8月1日長順縣人民政府以長政字(1984)42號文公布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湖北石首市馬鞍山
「綉林十景」之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城內龍蓋山與筆架山之間,形如馬鞍而得名。傳說之一:三國時,東吳年輕的大將陸遜,首次領兵與蜀漢交鋒,黃勇病況善戰,智謀超人,一舉攻破了劉備的七百里邊營,取得驍亭夷陵之戰的大勝。殺得劉備敗退白帝城,惶惶不安。陸遜因防曹兵偷襲,不得不率兵回師。他順江而下,星夜兼程,來到曾是吳王之妹投江的石首,於兩峰之空間屯下營來,暫作休整。誰知剛剛停馬解鞍,當夜有「蠻陌」之寇,蜂湧而從背後襲來。陸遜之馬因受驚躥入江中,天黑流急,無法救起,陸遜看到心愛的伴隨自己征戰不懈的戰馬,被滔滔的江水吞沒,一氣之下,把馬鞍和韁鞭亦投入江中,讓它隨馬流去。不料,陸遜離此去後不久,突然一夜之間,風雨大作、雷掣電閃,此地長出了一座淺峰,先現馬頭,後現馬身,再現馬尾,宛如陸遜的那匹戰馬,卧於兩山之間,把那龍蓋山和筆架山連了起來,此後,人們一度把它叫作陸馬山,後雙根據形狀,叫成馬鞍山
傳說之二:明代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張璧是石首人,他曾是就馬鞍山寫過一首詩,詩曰:「蔓出群峰詎可攀,峨然疊嶂倚雲端。(此二句寫山的現狀)舊傳蠻陌曾為冠,記得將軍此解鞍,投轡等閑空歲月,積塵從此起岡山。(此四句寫山形成的傳說 )馬頭流落江南岸,往事多訛問俗難。(此二句疑為訛傳不可考)」
張閣老詩中的意思,是以為此馬鞍山的形成和命名,多有訛傳,難以問俗了。這里的「問俗」恐怕就是指的民間傳說。
6、江蘇省崑山市馬鞍山
在崑山市西北部。因形狀如馬鞍,俗稱馬鞍山。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辟為公園,1936年改名『「亭林公園」,以紀念邑先賢顧炎武(亭林先生)。建國後.建革命烈士墓,辟花圃、動物園,並改名為玉峰山。玉峰山方圓1.5平方公里,海拔80米。萬頃平疇,一峰獨秀,素有「真山似假山」的說法。山上有孽雲峰、老人峰、紫雲岩、試劍石、群求石、鳳凰石諸勝,有棲霞、桃源、抱玉、長陽等洞。峰頂有華藏寺、凌霄塔、文筆峰、玉清亭和妙峰石塔(宋治平石幢),半山有仙鶴亭、半山亭和林跡亭(內有林則徐手書對聯石刻),山下有宋詞人劉過墓及東齋、明文華閣大學士顧鼎臣崇功祠、辛亥革命烈士朱談談紀念碑等。山中產玉石(昆石),潔白晶瑩,玲瓏剔透,是國石佳品,玉峰山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古有唐孟郊、張枯詩及宋王安石和詩,稱「山中四絕」。園中松柏成蔭,奇花異卉有聚八仙瓊花、天竺名種並蒂蓮等。
7、山東淄博市馬鞍山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8米,總面積25平方公里,是集歷史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和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該山山峰奇險,形若馬鞍。峰頂險峻峭立,巍然壯觀,山下淄河奔流,似玉帶繞身。有三泰山,東有卧佛須面,西有端座彌勒佛,巨石形象且從不同方向顯現不同頭像,真乃天作之美。1997年馬鞍山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市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成為淄博市旅遊定點單位;1995年被定為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定為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
馬鞍山風景區屬魯中隆起斷陷地塊,泰沂山脈北麓,淄河流經風景區西南入太河水庫,水質清冽,終年不涸,山區交通便利,辛(店)泰(安)鐵路縱貫風景區。向南有淄河源(泉)路到博山、沂源。向北有香壩路去臨淄,向西有淄(川)幸路。淄川有公共汽車直抵淄河鎮。風景區內以馬鞍山為首,奇峰林立,險峻挺拔,如蓮花山、鹿角峰、九十九頂岳陽山等。這里有清泉終年噴涌,如西股村的神賜靈泉、雙泉村的夢泉、聖水觀的聖水泉、馬鞍山的飲馬泉等。這里峰巒疊嶂,風景秀麗,自然景觀美不勝數。馬鞍山原為齊國邊關重寨,西峰馬尾處建有齊長城遺址和古代兵營遺址。1942年的馬鞍山保衛戰更是震驚全國,抗日英雄威震敵膽的壯舉給該山塗上了一層濃重的悲壯色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保存完好的戰斗遺址,新建的紀念堂、展覽廳、烈士群雕,以及在東峰百米高懸崖上的八路軍頭像"英雄魂",形象逼真,浩然正氣,象徵著在馬鞍山戰斗中犧牲烈士的英勇斗爭精神。
7、安徽省肥東縣馬鞍山
馬鞍山位於店忠路33公里處東側,緊鄰店忠路,面積280畝左右,海拔高度73.4米,東南與巢湖市忠廟鎮接壤,西與四頂山遙遙相對,北依羊羚山,距巢湖水面近在咫尺,離姥山島僅3.5公里之遙,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山上林木蔥蘢,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林木覆蓋率高達80%,生態環境十分優美。白鷺、斑鳩等珍稀鳥類繁多,且常年棲息在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理想的居住場所。馬鞍山林木、林地所有權為肥東縣長臨河鎮湖光村、萬石村所有。山麓現有40多戶村民居住,居住人口120人。
㈢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守城戰
公元前259年的邯鄲保衛戰。
東漢章帝時,匈奴圍攻耿恭於疏勒城之戰。
南宋時,釣魚城保衛戰。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影響了世界歷史。
三國時,魏吳逍遙津之戰。
南梁,鍾離之戰。
等等。
參見:https://www.hu.com/question/38783121
㈣ 馬鞍山抗日遺址的歷史
馬鞍山,位於淄川區淄河鎮,主峰海拔616米,是一個由粗獷雄偉的山巒疊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麗多姿的田園山莊及馬鞍山革命抗日遺址組成的自然風景區。其山勢峻峭,峰頂突兀,四周懸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條石鑿的132級的石階小道能通往峰頂,易守難攻,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故為兵家必爭之地。 山巔石峰高數十米,東西兩頂相連,成凹形,遠望狀似馬鞍,故名馬鞍山。石峰四面懸崖峭壁,西南角有條石階,狹而陡,似天梯,直達南天門,是通向峰頂的唯一險道。馬鞍山周圍峰巒起伏,山上林木蒼蒼,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縱橫交錯,曾為歷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扼沂蒙山區通往清河區的門戶,戰略位置重要。
1941年八路軍佔領此山,並控制周圍地區。在日偽軍對魯中區進行「大掃盪」時,部隊分散活動,馬鞍山成了安置傷病員和家屬的小後方。
1942年11月,日偽軍掃盪沂蒙。1942年11月9日,千餘日、偽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馬鞍山發動進攻。當時,山上只有魯中軍區二團副團長王鳳麟、中共魯中區黨委組織科長李成式和抗戰軍屬馮旭臣老人等30餘名傷病員和家屬。經過兩天一夜的激戰,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斃傷敵軍二百餘人。王鳳麟、譚克平等30餘人壯烈犧牲。這就是淄博抗日戰爭史上有名的「馬鞍山保衛戰」。
為紀念在保衛戰中獻身的英雄,1945年博山縣政府在馬鞍山建立了「馬鞍山抗日烈士紀念碑」, 碑通高210厘米,呈六棱形,刻有介紹馬鞍山戰斗的碑文,魯山區專員徐化魯題寫的「氣壯山河」4字、博山縣長毛梓材的《馬鞍山抗日烈士贊》題詞,以及27名烈士姓名。整個紀念園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建成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紀念館、戰斗遺址、怪石林、鍾鼓樓、華光寺等。
1977年12月,省革命委員會公布馬鞍山抗日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政府為紀念碑加築了水泥結構的護碑亭,整修了登上山峰的台階、護攔及山峰的掩體、指揮所遺址。1985年,在主峰的多處懸崖石壁上鐫刻了廖容標、馮毅之、錢鈞、李伯秋、吳瑞林的題詞和詩詞。
改革開放後,淄河鎮投資近百萬元開通了攀山公路,恢復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閣、華光寺等建築,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門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雲閣等景點,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組,將其建成了融革命傳統教育與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馬鞍山風景游覽區。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已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奇跡盛世出。人們又在山上陸續發現了多處新的自然景觀:2001年在馬鞍山兩側的山樑上發現了100多間石屋和烽火台;在山東峰百米高的懸崖上有一個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浩然正氣,形象逼真,象徵了馬鞍山戰斗中犧牲的烈士的不屈靈魂,被稱之為「英雄魂」;在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個熟睡的大佛,莊重自然,活靈活現,被人們稱之為「三泰卧佛」;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猶如一尊靜坐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泰然自如,線條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㈤ 誰知道古今中外有名的戰役
1979年-1989年,蘇聯為了奪得西亞地區的資源以及進一步威脅中國及抗衡美國在該地區的勢力,發動了對阿富汗的入侵,戰爭初期蘇軍迅速解決了阿富汗正規軍,但之後的游擊戰使蘇聯深陷泥潭,阿富汗游擊隊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給予蘇軍沉重的打擊,蘇軍在付出慘重的人員傷亡及物質損失後不得不撤出阿富汗;
1980年-1988年,兩伊戰爭。在美國的挑撥離間下,撒達姆發動了對伊朗的 全面戰爭,雙方互有攻守,戰爭歷時8年, 造成超過100萬人的重大傷亡及巨大的財產損失。伊拉克的國力開始衰退,當年全球 數一數二的富國地位不復存在。
1990年-1991年,海灣戰爭。 剛剛結束了8年殘酷戰爭的伊拉克人民在還沒有弄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的情況下又被推入新的戰爭旋渦…… 90年8月2日,撒達母發動了對主權國家科威特的入侵,在聯合國譴責決議被無視後, 由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對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部隊及伊拉克本土軍事設施展開打擊,至2月28日,科威特全境光復。此戰伊拉克損失10萬餘人及無數武器裝備,而多國部隊僅僅是傷亡300多人的代價,現代戰爭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伊拉克長達14年的經濟制裁開始,伊拉克人民的苦難也從此開始,直到今天……
1992年-1993年,南斯拉夫內戰,因種族仇恨而導致的戰爭是人類的悲哀,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與滅絕在這里成了家常便飯。戰爭導致國家的分裂,斯偌文利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馬奇頓宣告獨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不復存在。
1998年-2000年,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的邊境戰爭。
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美國借口南 科索沃問題,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 糾集北約部隊發動對南聯盟的空襲。結果,南聯盟屈服,撤出 科索沃,美國奪得在巴爾乾地區的控制權,俄羅斯進一步被擠壓出該地區。
2001年, 在911恐怖襲擊後美國迅速反應,發動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攻擊,在反塔利班武裝的支持下, 美英盟軍推翻塔利班政權,並成功扶植 阿富汗新政府。 至此,美國在西亞的戰略進一步成功, 直接將 武裝力量 插進 中國及俄羅斯的後院……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盟軍同樣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對 伊拉克的進攻,料想中的伊頑強抵抗沒有出現, 伊拉克軍及撒達母政權迅速瓦解,撒達母時代終結……美國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奪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㈥ 馬鞍山好不好如題 謝謝了
安徽省馬鞍山市 馬鞍山市位於中國安徽省東部,地處我國中部地區、長江下游南岸。1956年10月建市,現轄花山、雨山、金家莊三個區和當塗縣,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總人口124萬,其中建成區面積6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60萬,2004年全市人均GDP2.13萬元。經過馬鞍山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把一度曾經污染嚴重的鋼鐵工業城市,逐步引向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良性發展軌道。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已成為安徽省五大旅遊城市之一。 馬鞍山市是一座具有江南山水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市區雨山湖周圍九山環繞,形成了"九峰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麗景色,呈現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四季花香,丹青錦綉的美麗景觀,是中國國家級園林城市。 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跡眾多。傳說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泗水亭亭長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馬鞍山旅遊資源豐富。位於市區西南古鎮採石,是馬鞍山名勝古跡集萃之地。翠螺山突兀江畔,採石磯絕壁臨江,集"雄、奇、險、秀"於一體,風景奇幽,被譽為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同時又是古代的江防要塞、關津渡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來,無數騷人墨客在此流連忘返,留下許多不朽詩篇。李白、劉禹錫、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漫歌賦詩。尤其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多次登磯游覽,寫下《橫江詞》、《牛渚磯》、《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一帶至今還流傳著李白"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動人傳說。如今這里已建成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太白樓、李白衣冠冢、然犀亭、三元洞、赤烏井等眾多景點。 距離市區20公里的青山腳下,是"詩仙"李白長眠之處。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勢崢嶸,峰巒遙接,林木蔥郁,泉水潺潺。史載南齊詩人、宣城太守謝眺酷愛其勝,謂之"山水都",曾築室山南。唐詩人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曾有"宅近青山同謝公"的夙願。李白逝世後,原葬於龍山之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李白墓遷至青山西南。歷代慕名前來憑吊者絡繹不絕,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1954年李白墓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0年代以來,馬鞍山出土了大量的古墓葬和古遺址,從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古遺址不一而足。三國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所有這些都反映了馬鞍山具有久遠的歷史文化淵源。 位於市區東郊的濮塘風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景區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木綠綉,飛泉叮咚,環境幽謚,野趣盎然,為休閑度假的勝地。竹海、古樹、清泉、鍾鼓並稱濮塘"四絕"。古銀杏歷經千載滄桑,仍虯枝鐵干,濃蔭如蓋。鍾鼓地踏地而聞鍾鼓聲,奇異而譎怪。500多年前發掘的玉乳泉,至今仍能清洌甘甜、源遠流長。現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 為紀念詩仙,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旅遊事業,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自1989年起,每年農歷重陽節,馬鞍山舉辦國際吟詩節。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內外遊客來馬鞍山旅遊觀光。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已成為安徽省五大旅遊節慶活動之一,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旅遊局和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承辦。我們竭誠歡迎海內外各界朋友來馬鞍山參加"國際吟詩節",觀光旅遊。 馬鞍山市被譽為"江南魚米之?quot;,物阜民豐,盛產優質大米、油料、棉花等農產品,是長江鰣魚、刀魚、金毛蟹等名貴水產品的主要產地,歷史悠久的採石磯茶干、採石磯酒深受中外遊客的青睞。 馬鞍山市概況 區號:0555 郵編:243000 位置: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東北部與江蘇省南京市接壤,南與蕪湖相鄰,距南京、蕪湖的距離皆為42公里。 區劃:轄花山區、雨山區、金家莊區和當塗縣。 馬鞍山坐落在淄川區淄河鎮,重巒疊嶂,氣勢雄偉,主峰海拔618米,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風景名勝區。 馬鞍山風景迷人,文化底蘊豐厚。相傳其原為天上一匹青龍駿馬,因嚮往人間的自由,棄仙入俗,化石為山。春秋戰國時期,馬鞍山為齊魯分界線,古長城遺址清晰可見。山上建有玉皇閣、華光寺、鍾鼓樓等,從殘存的石碑記載可知明崇禎四年曾重修過,有人考究其初建於唐宋年間。據說,當時山上香火旺盛,方圓百里善男信女都來朝拜,但因戰火連連,屢遭塗炭,現在山上的建築是1992年重修的。 馬鞍山之所以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還是因那次名震齊魯的抗日保衛戰。因地勢險要,該山多為兵家必爭之地。1942年11月9日,日寇為了卡斷我魯中通往魯南、膠東等地的交通要道,調動了一千多兵力向我馬鞍山根據地發起瘋狂進攻。而我守山將士連老人、傷病員在內才30餘人,武器彈葯也極少,但英雄們在王鳳麟副團長的帶領下,與敵人進行頑強的拼搏。最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毅然跳崖殉國,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民族之歌!解放後,政府先後撥款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馬鞍山戰斗展覽室、烈士群雕等,並在高聳入雲的石崖上雕刻了曾在此戰斗過,後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廖容標、錢均將軍等人的題詞。近年來,淄河鎮政府又投資百萬元,開通了攀山公路,在山上修建了凌雲閣、仰鷹台等十多處景點,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組,美化了四周環境,將其建成融革命傳統教育和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更令人感到高興和驚奇的是,最近人們又在山上發現了三處自然景觀:一處是在山東峰的石崖上有一個十餘米高的八路軍頭像,浩然正氣,形象逼真,象徵著馬鞍山戰斗中烈士的不屈靈魂,被人們稱之為「英雄之魂」;一處是在馬鞍山正南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個熟睡的大佛,泰然自若,活靈活現;一處是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猶如一尊靜坐修行的彌勒佛,神情專一,莊重自然……這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近城郊而絕塵囂,入山地而不閉塞。馬鞍山以如此豐厚的內涵和神韻吸引著眾多的遊客,一年四季,遊人如織。 馬鞍山因盛產H型鋼被譽稱為「鋼城」
㈦ 馬鞍山抗日保衛戰敵酋參謀長是誰
當時任命葉劍英為總參謀長,左權為副總參謀長,而因為特殊原因,葉劍英當時並沒有行使總參謀長職權,由左權行使總參謀長職權吧。
百團大戰中左權犧牲後,任命騰代遠負責總參謀長職務吧。 O(∩_∩)O哈!希望可以幫到你
㈧ 馬鞍山風景區的介紹
馬鞍山風景區位於淄博市淄川區東南部的淄河鎮,因其形似馬鞍而得名,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主峰海拔618米。
馬鞍山風景區屬魯中隆起斷陷地塊,泰沂山脈北麓,淄河流經風景區西南入太河水庫,水質清冽,終年不涸,山區交通便利,辛(店)泰(安)鐵路縱貫風景區。向南有淄河源(泉)路到博山、沂源。向北有香壩路去臨淄,向西有淄(川)幸路。淄川有公共汽車直抵淄河鎮。風景區內以馬鞍山為首,奇峰林立,險峻挺拔,如蓮花山、鹿角峰、九十九頂岳陽山等。這里有清泉終年噴涌,如西股村的神賜靈泉、雙泉村的夢泉、聖水觀的聖水泉、馬鞍山的飲馬泉等。這里峰巒疊嶂,風景秀麗,自然景觀美不勝數。馬鞍山原為齊國邊關重寨,西峰馬尾處建有齊長城遺址和古代兵營遺址。
馬鞍山以1942年那場氣壯山河的抗日保衛戰名揚神州大地,山上有廖容標、錢鈞等開國將軍撰文或題詞紀念的大型摩崖石刻,由遲浩田上將為抗戰紀念館(碑)題寫的館名,是人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聖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保存完好的戰斗遺址,新建的紀念堂、展覽廳、烈士群雕,以及在東峰百米高懸崖上的八路軍頭像「英雄魂」,形象逼真,浩然正氣,象徵著在馬鞍山戰斗中犧牲烈士的英勇斗爭精神。
該山又是齊、魯古國的分界,多為兵家必爭之地,山上存有中國發現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齊兵營遺址,又有屹立2500年的齊長城遺址,是中國齊文化的博物館;山上的明清時期建造的玉皇殿以及各朝代道長的住所、古丘、石冢還為世人見證著。這里還是魯中道家的發源地,為這座抗日名山增添了濃厚的人文底蘊。
其山山勢峻峭,峰頂突兀,自然景觀壯麗多姿,風景區南部的三泰山東有卧佛須面,西有端坐彌勒佛,巨石形象且從不同方向顯現不同頭像,又有天梯、南天門、步雲橋、七星岩、佛光崖等多處景點,俯瞰是蜿蜒秀麗的淄河水、波光粼粼的太河水庫,水天一色,山水相映,處處襯出馬鞍山的雄偉奇秀。
這里植物品種繁多,是一個天然植物園,早春金黃遍山間,五月花開白如雪,深秋似火紅滿山,寒冬冰凌掛翠枝,景區周圍就是該鎮的林果、蔬菜基地,每年出產大量的無公害瓜果蔬菜,使整個景區呈現出「花繁果碩、山峰奇險、川流清秀、英烈悲壯、兵營幽古」的特有神韻。
㈨ 二戰中的各戰事發生時間
時間表如下:
1939年
9月1日 德國進攻波蘭
9月3日 英、法對德宣戰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月4日 日本政府聲明不參與歐洲戰爭
9月5日 美政府聲明美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
9月8-28日 華沙保衛戰
9月12日 同盟國在阿貝維爾城召開第一次最高軍事會議
9月17日 蘇聯紅軍越過蘇波國界,進駐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11月1-2日 蘇聯最高蘇維埃決定接受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加入蘇聯,並與烏克蘭、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並
11月4日 美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
11月30-1940年3月12日 蘇芬戰爭
1940年
2月24日 德最高統帥部批准進攻法、比、荷的作戰計劃
4月9日 德軍侵入挪威和丹麥
5月10日 德軍侵入比利時和荷蘭
5月10日 英國張伯倫下台,丘吉爾組閣
5月14日 荷蘭軍隊投降
5月26-6月3日 英、法軍隊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時軍隊投降
6月10日 義大利對英法宣戰
6月14日 德軍攻入巴黎
6月18日 戴高樂將軍號召進行抵抗並組織"自由法國"運動
6月22日 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
7月19日-8月19日 義大利軍隊進攻北非
7月16日 希特勒下令准備"海獅戰役"
7月31日 德國軍政領導人會議決定準備發動對蘇戰爭,並增加到180個陸軍師
8月13日 德空軍開始集中轟炸英國-不列顛空戰
9月27日 德、意、日在柏林簽訂三國協定
10月12日 德軍進攻羅馬尼亞
10月28日 義大利進攻希臘
2月18日 希特勒簽署關於對蘇戰爭的第21號命令(「巴巴洛薩計劃」)蘇德戰爭開始
1941年
1月22日 英軍佔領托布魯克(北非)
2月9日 德國宣布吞並盧森堡
4月13日 蘇日中立條約簽訂
4月17日 南斯拉夫軍隊投降
4月21日 希臘軍隊投降
6月22日 德國法西斯侵入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6月28日 德軍佔領明斯克
7月10日-9月10日 斯摩棱斯克保衛戰
8月14日 英美簽訂大西洋憲章
8月29日 德意就在歐洲建立「新秩序」發表宣言
9月8日 德軍包圍列寧格勒
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保衛戰
10月19日 英國軍事生產工人全國會議通過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協議
10月30-1942年7月4日 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
12月5日 蘇軍在莫斯科轉入反攻
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2月19日 希特勒任德軍最高統帥
1942年
1月1日 26國《同盟國宣言》於華盛頓簽訂
5月4-8日 珊瑚海海戰
5月5日 日軍佔領菲律賓群島
5月5日 日軍佔領瓜達爾卡納群島
6月4-7日 日本艦隊在中途島戰敗
7月17-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8月12-15日 英蘇首腦在莫斯科會談
10月23日 英國在阿拉曼開始進攻
11月13日 英軍進入托布魯克
1943年
1月13日 德國宣布總動員
1月14-26日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談
2月8-14日 蘇軍解放庫爾斯克、克拉斯諾達爾、頓河羅斯托夫、伏羅希洛夫格勒
3月21日 英美軍開始進攻突尼西亞
5月12-13日 德「非洲」集團軍群在突尼西亞投降
7月10日 英美陸戰隊在西西里島登陸
7月24-25日 義大利法西斯政府被推翻,墨索里尼被捕,巴多里奧政府建立
9月8日 義大利宣告投降。德軍佔領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各省
11月20日 慘烈的兩棲作戰-塔拉瓦
11月22-26日 開羅會議
11月28-12月1日 德黑蘭會議
1944年
6月6日 英美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6月13日 德國V-1飛彈首次射擊英國本土
6月15日 美軍在賽班島登陸
6月23-24日 蘇軍在白俄羅斯開始進攻
7月18日 日本東條英機內閣辭職,小磯國昭組閣
8月15日 盟軍在法國南部登陸
8月26日 美英事實上承認戴高樂政府
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登陸
10月24-25日 美日艦隊菲律賓海戰
12月16-25日 德軍在阿登反攻
1945年
2月4-11日 雅爾塔會議
2月8日 盟軍在萊茵河地區開始進攻
2月19-3月17日 美軍和日軍在硫磺島交戰
4月1日 美軍佔領沖繩島
4月12日 美國羅斯福總統逝世
4月16日 蘇軍開始進攻柏林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處死
4月29日 德軍在北義大利投降
4月30日 希特勒自殺
5月2日 蘇軍佔領柏林
5月8日 簽署德軍無條件投降書
6月5日 蘇、美、英、法宣告德國戰敗,由四大盟國掌握德國最高政權
6月24日 莫斯科舉行勝利閱兵式
6月26日簽署聯合國憲章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會議
8月6日 美國原子彈炸毀廣島
8月8日 蘇軍對日宣戰
8月9日 原子彈轟炸長崎
8月14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4日 蘇中簽訂友好同盟條約
9月2日 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東京灣內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甲板上簽署正式投降書
9月23日 日本正式向中國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
㈩ 馬鞍山風景區的革命遺址
馬鞍山的主峰上有五個在岩石上鑿出的石坑和石洞,製成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守山人內員為了抵容抗山下敵人的攻擊,用來掩藏身體的。掩體內可容納2-3 人,有射擊孔,人在裡面非常安全。東峰上的兩個掩體,下面對著陡峭的天梯,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馬鞍山抗日保衛戰中,王鳳麟副團長就是在這些掩體中指揮作戰,將日軍師團參謀長山田大佐擊斃的。
英雄碾
在馬鞍山東峰的腰部有一處平地,在平地的中央有一盤石碾,該碾除石滾外,碾盤和地座是一塊整體的石頭鑿制而成,碾盤直徑1.5米,高0.7米建於清朝咸豐年間,是在山上居住的人員用來碾壓糧食的器物。戰爭年代,八路軍和軍屬用石碾軋米及軋制火葯。1942年石碾被日軍飛機炸壞,1999年重新修復。
戰斗指揮所
在馬鞍山主峰的頂端有一處岩洞,洞高2.5米,寬2米,深1.5米,此處視野開闊,居高臨下,在馬鞍山抗日保衛戰中,是王鳳麟副團長的指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