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鞍山到南陵的客車電話是多少
馬鞍山到南陵每天有五趟發車,隨車電話請直接與馬鞍山汽車站聯系就會得到結果。
㈡ 安徽當塗有沒有到江西南昌的長途客車
上海長途汽車客運總站----------黃山
18:40發車
110元
上海巴士高速客運(滬太站)-----黃山
05:30發車
128元
上海南站
黃山風景區
06:28
140元
上海南站
黃山風景區
10:12
140元
上海南站
黃山風景區
17:12
140元
大約運行6--8小時。
㈢ 求馬鞍山當塗縣的情況。經濟人文等。
沒有,只有到馬鞍山的,但是他經過當塗,要不你就直接到馬鞍山,有公交車到當塗。
㈣ 安徽怎麼樣
安徽網路名片
安徽地圖安徽,簡稱「皖」,為中國內陸省份,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中部經濟區;兼跨長江、淮河,是國內南北地理交匯過渡地帶。距東海約300公里,屬近海內陸地區。省會合肥市,清朝後期和民國時期安慶曾為省會。
中文名稱: 安徽
外文名稱: Anhui Province
別名: 皖
行政區類別: 省
所屬地區: 中國
下轄地區: 17地級市,5縣級市,56縣
政府駐地: 合肥
地理位置: 華東腹地
面積: 13.96萬平方公里
人口: 6740.8萬(2008年末)
方言: 北方官話、吳語、徽語
氣候條件: 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型氣候
著名景點: 黃山,九華山,天柱山,西遞,宏村,鳳陽明皇陵,太極洞
省樹: 黃山松(迎客松)
省花: 黃山杜鵑
省鳥: 灰喜鵲
目錄[隱藏]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歷史淵源】省名由來
歷史背景
【安徽氣候】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
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三、春溫多變,秋高氣爽
四、梅雨顯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經濟概況】
【風景名勝】黃山風景區
九華山
天柱山
西遞宏村
鳳陽明皇陵
太極洞
楚皖遺珠
曹操地下運兵道
蕪湖方特歡樂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產】飲食文化
戲劇
歷代名人
新聞出版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歷史淵源】 省名由來
歷史背景
【安徽氣候】 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
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三、春溫多變,秋高氣爽
四、梅雨顯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經濟概況】
【風景名勝】 黃山風景區
九華山
天柱山
西遞宏村
鳳陽明皇陵
太極洞
楚皖遺珠
曹操地下運兵道
蕪湖方特歡樂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產】 飲食文化
戲劇
歷代名人
新聞出版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安徽位於中國東南部,是我國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
面積居華東第 3位,全國第22位。[1]其中:淮河流域6.7萬平方公里,長江流域6.6萬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萬平方公里。[2]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安徽省會合肥市,共有17地級市,5縣級市,45市轄區,55縣。
1.合肥市 區號:0551 郵編:230000 車牌號:皖A
總面積7266平方公里,下轄廬陽區、瑤海區、蜀山區、包河區四區和長豐縣、肥東縣、肥西縣,全市總人口486.74萬。
2.蚌埠市 區號:0552 郵編:233000 車牌號:皖C
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下轄蚌山區、龍子湖區、禹會區、淮上區四區和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全市總人口352.4萬人。
3.蕪湖市 區號:0553 郵編:241000 車牌號:皖B
現下屬三縣(蕪湖、繁昌、南陵),四區(鏡湖、弋江、鳩江、三山)。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26.88萬人。
4.淮南市 區號:0554 郵編:232000 車牌號:皖D
轄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五區和鳳台縣,全市總面積2121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人。
5.馬鞍山市.區號: 0555 :郵編:243000 車牌號:皖E
轄雨山區、花山區、金家莊區三區和當塗縣,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總人口120萬,其中市區面積301平方公里,人口53萬。
6淮北市 區號:0561 郵編:235000 車牌號:皖F
總面積2725平方公里,下轄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三區和濉溪縣,全市總人口213.7萬人。
7.銅陵市 區號:0562 郵編:244000 車牌號:皖G
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下轄銅官山區,獅子山區,郊區三區和銅陵縣(現有傳聞銅陵縣今年將改區),全市總人口75萬
8.安慶市 區號:0556 郵編:246000 車牌號:皖H
轄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三區,桐城市 ,石牌區,懷寧縣,潛山縣,樅陽縣, 宿松縣,太湖縣,望江縣,岳西縣七縣一市一區。全市總人口約610萬,其中市區約75萬人。
9.黃山市 區號:0559 郵編:245000 車牌號:皖J
轄屯溪區 黃山區,徽州區,休寧縣,歙縣,祁門縣,黟 縣
10.阜陽市 區號:0558 郵編:236100 車牌號:皖K
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下轄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三區和界首市、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潁上縣,全市總人口955萬人
11宿州市 區號:0557 郵編:234000 車牌號:皖L
總面積9787平方公里,下轄埇橋區和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全市總人口604.52萬人
12滁州市 區號:0550 郵編:239000 車牌號:皖M
總面積13987平方公里,下轄琅琊區、南譙區兩區和天長市、明光市、鳳陽縣、定遠縣、全椒縣、來安縣,全市總人口440萬人。
13.六安市 區號:0564 郵編:237000 車牌號:皖N
總面積17976平方公里,下轄金安區、裕安區兩區和壽縣、霍邱縣、舒城縣、金寨縣、霍山縣,全市總人口695.5萬人。其中六安瓜片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4.宣城市.區號:0563 郵編: 242000 車牌號:皖P
轄宣州區,寧國市,廣德縣,郎溪縣,涇 縣,旌德縣,績溪縣,全市總人口273.78萬
15.巢湖市.區號:0565 郵編:238000 車牌號:皖Q
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下轄居巢區和無為縣、廬江縣、和縣、含山縣,全市總人口453.06萬人。
16.池州市 區號:0566 郵編:247100 車牌號:皖R
轄貴池區 東至縣,石台縣,青陽縣,全市總人口154.9124 萬。
17.亳州市.區號:0558 郵編:236800 車牌皖S
總面積8522.58平方公里,轄譙城區和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全市總人口576萬人。
[3]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省名由來
安徽於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兩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德)三州,官方文書便簡稱為「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後又成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後從安慶[4]、徽州[5]各取兩個首字,簡稱「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綉河山」,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
歷史背景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都,古壽春(今壽縣)在春秋戰國時曾為楚國首都。
[編輯本段]【安徽氣候】
安徽地處中緯度地帶,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綜合影響下,安徽屬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型氣候。在中國氣候區劃中,淮河以北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的氣候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綜觀而論,安徽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充沛的光、熱、水資源,有利於農、林、牧、漁業的發展。但由於氣候的過渡型特徵,南北冷暖氣團交綏頻繁,天氣多變,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常有旱、澇、風、凍、霜、雹等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氣候明顯。若按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候平均氣溫<10℃為冬季、>22℃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那麼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個月,夏冬各4個月,冬夏長,春秋短。因南北氣候差異明顯,淮北冬長於夏,江南則夏長於冬。季節的開始日期,春夏先南後北,秋冬先北後南,前後約差5—15天,春季差別最大,夏季差別最小。
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
安徽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屬於溫和氣候型。冬季1月平均氣溫在-1~4℃之間,夏季7月平均氣溫為28~29℃左右,年較差各地小於30℃,所以大陸性氣候不明顯。除少數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熱期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間,有南多北少,山區多、平原丘陵少等特點。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別山區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線橫貫江淮丘陵中部。山區降水一般隨高度增加,黃山光明頂年平均雨量達2300毫米。從全國降水量分布圖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較適中,一般年份都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
三、春溫多變,秋高氣爽
4、5月是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過渡時期,南北氣流相互爭雄,進退不定,鋒面帶南北移動,氣旋活動頻繁,天氣氣候變化無常,因此,時冷時暖、時雨時晴是我省春季氣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氣溫上升不穩定,日際變化大,春溫低於秋溫,春雨多於秋雨。3、4、5月三個月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來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個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門一帶春雨甚至多於夏雨。春溫低、春雨多,特別是長時間的低溫連陰雨,對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長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壓盤據外,高空仍有副熱帶暖高壓維持,大氣層結比較穩定,秋高氣爽,晴好天氣多。
9-11月降水量只佔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異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現夾秋旱和秋旱。少數年份,在夏季風撤退和冬季風加強過程中,氣旋、鋒面,帶來的秋風秋雨,對秋收秋種不利。
四、梅雨顯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長為(1954年)達57天,梅雨量超過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發生了百年不黃山遇的洪澇災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於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嚴重乾旱乃至百年未見的大旱。可見梅雨量的多寡與安徽省旱澇災害及農業生產的關系極大。
夏雨集中是季風氣候的特徵之一,是雨帶由南而北緩行的結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漸加大,6、7、8三個月雨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幾乎相當,江淮之間夏雨佔40—50%,淮北大多數地區佔50%以上。夏季是農作物生長旺盛的季節,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對農作物生長有利,但過於集中,雨量過大,則易出現澇災,對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編輯本段]【安徽交通】
公路運輸
公路客車營運班線14857條,其中跨省班線1714條,跨區班線2567條,總營運里程271.671萬公里。高速公路客運異軍突起,零擔和大件、集裝箱貨運滿足了不同的運輸需求。以合肥為中心,城市為樞紐,內聯鄉村,外聯省際的客貨運輸網路初步形成。集裝箱貨運量逐年增長,大件運輸生產初具規模。
自1986年以來,累計投資18791萬元,建成黃山、安慶、蕪湖等地市級汽車客運站14個,建成桐城、金寨、蒙城等65個縣級汽車客運站,建成貨運站20個和社會公用型汽車站65個。使旅客乘車環境、運輸生產條件大為改善。
鐵路運輸
鐵路線主要有京滬線、隴海線、京九線、阜淮線、宣杭線、皖贛線、寧西線、滬蓉線等。
建設西安至南京鐵路,形成橫貫安徽的國家東西鐵路通道,根本提高安徽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建設銅陵至九江鐵路,與沿江既有斷頭鐵路連接,構成貫穿整個長江沿岸的沿江鐵路通道。動工興建京滬高速鐵路(安徽段),形成高速鐵路客運專用通道,逐步實現京滬線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分線進行,根本解決現有京滬鐵路運能不足的矛盾。對既有京滬鐵路(安徽段)進行電氣化改造,增建津浦鐵路淮河復線橋(即津浦鐵路K831線路所至蚌埠站第二線),提高運輸能力和效益;建設寧蕪復線,配合銅九鐵路貫通沿江鐵路通道;建設水家湖—蚌埠復線,局部改造皖贛線和宣杭線,適應蕪湖大橋開通後分流路網運量和新增運量的要求。開展黃山—金華鐵路、安慶—景德鎮鐵路等重要鐵路項目前期工作。
合肥地鐵
◆1號線:南北方向骨幹線,起點位於合肥火車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線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經北二環路,穿過合肥火車站,沿勝利路、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轉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鐵站,之後沿青海路、廬州大道、珠江路至線路終點徽州大道站。線路全長約28.99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全線共設車站25座,全部為地下車站。已於2009年下半年開工,預計2012年底開通運營。
▼2號線:東西方向骨幹線,西起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東側,終點至長江東路與大眾路交叉口西側處。全線長27.20公里。力爭2011年開工,預計2014年底開通運營。
水路運輸
疏浚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達海的水上通道;盡快實施淮河蚌埠復線船閘工程,早日扭轉現有船閘閘底過高造成的礙航、滯航狀況;實施沙潁河復航工程,恢復鄭州—阜陽—淮河的水路運輸;建設蕪太運河,形成蕪湖—太湖—上海的水路運輸捷徑。開展引江濟淮涉及航運問題的相關研究工作。改造蕪湖港現有集裝箱碼頭,增建10萬TEU集裝箱碼頭,構築安徽省集裝箱中心港;建設蕪湖散裝水泥專用碼頭,形成皖南水泥鐵水聯運通道;擴建、改造馬鞍山港9號碼頭,擴大件雜貨和集裝箱吞吐能力;建設池州港泥州港區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貨、件雜貨兼集裝箱作業區;改造安慶港五里廟一期工程和19號、20號碼頭,增加件雜貨、集裝箱和散貨吞吐能力;建設樅陽水泥專用碼頭,構成江北水泥生產基地的運輸配套系統;擴建銅陵港磷礦碼頭和硫礦碼頭,適應銅陵市相關工業企業發展需要。
民航運輸
主要民用機場為:合肥駱崗國際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黃山機場、阜陽機場,另外正在興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和池州九華山旅遊機場。
管道運輸
配合國家西氣東輸工程,建設西氣東輸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設省內支線管道,實現安徽省管道運輸「零」的突破。根據安慶石化工業發展的需要,開展南京—安慶輸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交通樞紐
重點建設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黃山等中心樞紐,抓緊黃山等火車站建設,同步改造建設全省市級公路快速客運站。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9年生產總值達到10052.9億元。安徽省已經成為全國GDP萬億元俱樂部的第14個會員。
安徽方面將2010年GDP增長速度定在了10%以上,同時希望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力爭使全省經濟總量翻一番,即到2015年,安徽省力爭GDP達2萬億元。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黃山風景區
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黃山風景區(Huangshan Mountain)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主峰蓮花峰,海拔1873m。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黃山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 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古今有很多黃山詩詞流傳於世。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九華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安徽九華山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道場,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南境,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范圍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117°,北緯30°。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
天柱山
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為中華歷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臨天柱山封號「南嶽」。道家將其列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禪宗的發祥地之一,傳說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師曾在此弘揚佛法,寺院有一座覺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經不為遊人所開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對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敘。
天柱山屬花崗岩峰叢地貌,地質遺跡豐富,是全球矚目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重要地段,還擁有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森林公園、中華十大名山等稱號。2005年9月,經專家評審,國土資源部批准天柱山為國家地質公園,面積135.12平方公里。
西遞宏村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縣縣城11公里。該村始建於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獨出機抒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並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統看全村,就象一隻昂首奮蹄的大水牛,成為當今"建築史上一大奇觀"。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民間故宮"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築,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造型獨特並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村"。
鳳陽明皇陵
明皇陵位於中都城西南7公里處,陵墓中安葬著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兒的遺骨。朱元璋出身貧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繼去世。朱元璋年僅10餘歲,無力大辦喪事,僅以「被體惡裳,浮掩三明皇陵尺」之禮,安厝親人。20多年後,朱元璋受封吳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繕父母陵寢。洪武二年,他下詔在家鄉興建中都城,同時詔諭因舊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罷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營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總體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內有護所、祭祀設施;又在陵前豎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雙成對的石像生。
太極洞
。
㈤ 了解安徽馬鞍山
安徽省馬鞍山市
馬鞍山城市名有著不同尋常的來歷。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表達了對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無限感慨。
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明清府治隸屬不變。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東臨石臼湖與江蘇溧水縣和高淳縣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宣城縣接壤。至蕪湖市區30公里;北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毗連,具有臨江近海,緊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優越地理位置。馬鞍山市最北點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點在黃池鎮水陽江中心航道線上,最西點為江心洲與和縣之間長江主航道中心線,最東點處於石臼湖中心線。全市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6公里。
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現轄三區一縣。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萬人,經40多年發展與建設,馬鞍山已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為人口達125萬人、國內生產總值371億元、市區面積354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其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先後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等榮譽稱號,馬鞍山市已成為揚子江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馬鞍山主要旅遊景點:採石風景區 ·雨山湖 ·採石磯 ·濮塘風景區 ·朱然墓 ·丹陽湖 ·李白墓園 ·太白樓 ·盆山度假村 ·林散之藝術館 ·甑山禪林 ·金柱塔 ·太白碑林·三元洞 ·青山風景區·小九華·澄心寺·江東第一橋——葉家橋 ·青蓮書院 ·朱然陳列館 ·三台閣 ·馬鋼盆山度假村
㈥ 從馬鞍山到涇縣怎麼走途徑哪些地方坐大巴客車花多少時間
大巴基本上一個小時一班,最早的八點十分,但要注意,下午就沒有了,最遲的12點,途徑當版塗,蕪湖,南陵,權一路代客,所以最少要花三個小時,以前是三十五一張票。
你也可以從馬鞍山坐到蕪湖,長途汽車站去涇縣的汽車很多,50分鍾一班。
祝你旅途愉快!
㈦ 從蕪湖發車到海門的客車經過當塗嗎
G7284
15:32 - 16:16
中轉站: 南京南站
D5446
18:13 - 21:22
全程約: 5小時6分鍾
蕪湖
44分鍾
在蕪湖站乘坐G7284次列車 , 在南京南站下車
35分鍾
從南京南站至南京站
3小時9分鍾
乘坐D5446次列車 , 在海門站下車
38分鍾
從海門站至海門
海門
㈧ 蕪湖市南陵縣有客車到連雲港嗎
樓主你好:
我是蕪湖人,我幫你解答:
在南陵汽車西站乘坐汽車到蕪湖馬飲客運站下車,然後乘坐蕪湖到連雲港的汽車,如果時間來不及乘坐10、20路公交車到火汽車站公交車站下車過馬路就是蕪湖長途汽車站乘坐蕪湖到連雲港的汽車【10路空調車上車兩元,普通車上車一元,20路上車一元】
線路:10
全程公里:13.2公里
起訖站:火車站—馬飲客運站
首末班時間:5:30—20:00
經過站點:
火車站、火(汽)車站、世紀花園、公路局、五一小區、赭山公園、廣濟寺、中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中江橋北、中江橋南、奧林匹克公園、星頤廣場、中醫葯高專、第四人民醫院、烏霞山路、中央城、馬場村、安師大新校區、花津南路口、峨山東路、馬飲客運站
線路:20
全程公里:11.5公里
起訖站:馬飲客運站—火車站
首末班時間:6:00—19:00
經過站點:
馬飲客運站、弋江嘉園首末站、南塘湖路、師大附小、弋江嘉園二期、大工山路、元寶塘、瑞豐商博城南、新興鑄管、瑞豐商博城東、蕪湖師范學校、西洋湖、段家園、神山口、聯盛廣場、火(汽)車站、火車站
㈨ 馬鞍山有幾個縣
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有3個縣,分別是當塗縣、含山縣、和縣。
1、當塗縣
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 地處安徽東部、長江下游東岸。東臨博望區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隔江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及宣城市接壤;北與雨山區毗連。
2、含山縣
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地理位置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皖中東部、巢湖之濱。含山自唐武德六年(623年)置縣以來,已有1380 多年歷史,是春秋吳楚故地,素有吳頭楚尾之稱。
3、和縣
古名歷陽,安徽省馬鞍山市下轄縣。地處皖東、長三角地區的邊緣,皖江開發的最前沿,向為江淮水陸之要沖。東南與蕪湖市裕溪口緊連,南與無為縣接壤,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一橋之隔,東面緊靠長江,隔江面對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
(9)馬鞍山市當塗至南陵客車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吳、越、楚
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
2、丹陽
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3、當塗
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4、太平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
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5、當塗縣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
6、馬鞍山礦區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7、馬鞍山市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
8、新馬鞍山市
2011年0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
2012年09月05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塗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㈩ 當塗到南陵的車是幾點
1、T7777次 10:24 - 11:06 全程約: 4小時
2、K101次 15:58 - 16:34 全程約: 4小時
3、K104 15:58 - 16:34 全程約: 4小時
4、K1191 23:08 - 23:46 全程約: 4小時
5、K155 18:19 - 19:13 全程約: 4小時
6、K161 23:43 - 次日00:30 全程約: 4小時
7、K224 19:23 - 20:00 全程約: 4小時
8、K221 19:23 - 20:00 全程約: 4小時
9、K25 16:49 - 17:36 全程約: 4小時
10、K346 22:41 - 23:31 全程約: 4小時
11、K347 22:41 - 23:31 全程約: 4小時
12、K434 16:40 - 17:24 全程約: 4小時
13、K431 16:40 - 17:24 全程約: 4小時
14、K45 02:40 - 03:21 全程約: 4小時
16、K505 21:38 - 22:17 全程約: 4小時
17、K554 21:25 - 22:07 全程約: 4小時
18、K551 21:25 - 22:07 全程約: 4小時
19、K568 20:49 - 21:26 全程約: 4小時
20、K569 20:49 - 21:26 全程約: 4小時
。。。。。。
太多了,你上網路地圖查查吧會有滿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