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圍繞公共服務均等化申論

圍繞公共服務均等化申論

發布時間:2021-09-15 06:11:02

㈠ 什麼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如何做到,有何意義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現代政府追求的目標。從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西方發達國家為克服自由資本主義的弊端,強化政府對公共經濟領域的壟斷地位,推動公用事業等重要行業的國有化,建立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基本實現了公共服務均等化或均質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世界各國政府積極探索國有公共企業私有化、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制等改革舉措。百餘年來,各國為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推動政治文明起了重要作用。
亞洲地區現代化的進程起步時間不一,各國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差別較大。二戰以後,先期實現體制變革和經濟騰飛的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經驗,通過在公共財政、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公用事業等方面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但是,大多數亞洲國家,由於治理理念、政治體制、社會環境、經濟基礎、人口規模以及連年戰亂等因素,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不強,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平不高。20世紀80年代以來,公共管理改革運動席捲全球,亞洲國家中,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較高的國家認真總結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深化公共服務制度安和公共服務方式的變革;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較低的國家,主動借鑒發達國家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念和經驗,努力探尋適合本國特點的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途徑和策略。在探索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中,亞洲國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題,也積累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經驗。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努力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著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一,堅持不懈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始終堅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的基本理念,始終堅持通過改革促進發展的基本路徑。通過改革,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家財政收入連續大幅度提高,為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了堅實的財力基礎。
第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要求政府將維護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以人為本」和「統籌兼顧」,為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國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正義意味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公共服務具有再分配的功能,需要通過均等化的制度設計,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勾畫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的宏偉藍圖。
第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目標的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通過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改善經濟調節、嚴格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職能轉變的要求,突出各自的管理和服務重點;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責,做到權力與責任對等,避免職能交叉重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立了體制基礎。
第五,中國政府在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做了有價值的實踐探索。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確定了「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方針。主要做法是通過改革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調整稅

㈡ 跪求如何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論文 給自己的見解!不要網上的

首先,公共服務均來等化是自一個大的題材,是我國十一五十二五計劃中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話題。寫論文的話,應該從小的方面入手,不如農業灌溉,飲水安全,醫療保險,農業保險等方面,選取一個角度,不要泛泛而談。其次,你應該選取一個地方,看看當地農村的基本問題,公共服務存在著哪些不足之處。而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從管理層面和制度設計層面有哪些的創新。

㈢ 09年廣西公務員申論

您好!中政申論很高興為您解答。加強和改善公共服務和轉變政府職能密切相關,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和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務,所以您會發出「為什麼不能是轉變政府職能」這樣一個疑問,但是從2009年廣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材料本身來看,它所反映的直接問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希望中政申論以上的解析能幫助到您。

中政申論在線系統:http://www.zzshenlun.com/

㈣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路徑探析答辯會出什麼題目

服務目標均等化:均等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基本要求十八屆三全《決定》要求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構建社主義諧社、維護社公平義迫切需要全面建設服務型政府內要求於豐富民精神文化提高全民族科文化素養具十重要意義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首先相概念均等化政策目標要求逐步建立城鄉體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公共文化資源城鄉間、區域間均衡配置縮區間、城鄉間社群體間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差距確保所社員都能夠平等享水平致相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權利特別農村少邊窮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均等化相均等非絕均等目標並意味著公共文化服務簡單平均化差異化其均等化應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意義均等化具保基本托底性質我處於社主義初級階段任何公共文化服務高端化、際化口號都需要謹慎再均等化態發展概念同階段具同標准內容由於我經濟社發展水平平衡公共財政限性等素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期程政府財力相限情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應層、階段進行同階段應該同均等化標准目標目前首先應著重滿足現階段家規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供給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基本前提要全基本統服務標准體系標准化達均等化目標手段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指定期內實現既定目標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制定包括服務范圍、服務項目、保障水平服務質量標准及技術管理等相關規范域廣闊同區經濟發展水平、式等差異較應家標准標准兩層面家強制性標准選擇性標准兩內容家制定統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各實施家統基本標准基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區基本服務標准同建立健全基本服務標准態調整機制

㈤ 高分。題目: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論文指導,寫作方向。

無聊。這也拿來問。幾分多的話都給我算了。真是的。

㈥ 如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一,政府主體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不完善。在我國,政府同時扮演了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專者和監屬督者兩個角色,這使得對基本公共服務缺乏有效的監管,從而容易產生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此外,由於政府長期的導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就導致政府傾向於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到經濟建設領域,而忽略了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從而,制度層面上的不完善造成了我國的基本公共服務無法均等化。
第二,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失衡。這主要體現在地區間失衡,其背後是嚴重的城鄉二元化現象。如社保、教育、醫療等資源集中於大城市,鄉鎮等地區則鮮有覆蓋。
第三,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間公共服務提供失衡,除上述的資源集中於城市外,制度上也更為偏向城市,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其完善程度上遠不及城鎮醫療制度,農民的醫療保障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
未來,我國改善基本公共服務面臨著比此前更為嚴峻的壓力,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會更加激化公共服務的供需矛盾。2012年末,我國超過60歲老齡人口佔比已經達到14.3%,據預測,到2015年會達到16%,到2030年總數會翻一番,這將對我國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產生極大壓力,因此目前實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㈦ 復習公務員考試,對三農問題中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及以上幾個概念區別不清楚。望解釋並理清關系

最好不報班,得平時多准備,隨時准備,多看新聞,社評,中央12台、新聞台、2台等有意義節目,不間斷學習行測,考前一個月買十幾套申論試題(有完整參考答案的),看題後不要多想認真抄襲參考答案,10套後就知道答題的大概方式內容了,不管是什麼話題,答案都在資料里,答題千萬不要有自己的想法進入,只是簡單總結摘抄。

㈧ 如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方法:
第一,堅持不懈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始終堅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的基本理念,始終堅持通過改革促進發展的基本路徑。通過改革,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家財政收入連續大幅度提高,為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奠定了堅實的財力基礎。
第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要求政府將維護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要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以人為本」和「統籌兼顧」,為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國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平正義意味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公共服務具有再分配的功能,需要通過均等化的制度設計,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勾畫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的宏偉藍圖。
第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目標的要求,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通過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改善經濟調節、嚴格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職能轉變的要求,突出各自的管理和服務重點;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門的職責,做到權力與責任對等,避免職能交叉重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立了體制基礎。

㈨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東莞模式」主要側重在什麼的創新與突破

側重解決新莞人在就業、居住、醫療、後代就學、勞動保障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回.
六方面推進答社會建設
●深化思想認識上要有創新
●改善民生福祉上要有新成效
●創新體制機制上要有新突破
●加強社會管理上要有新進展
●夯實社區基層上要有新舉措
●完善責任體繫上要有新局面

閱讀全文

與圍繞公共服務均等化申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