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體育公共關系發展現狀
社團組織來是多元化公共服源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各地體育社團組織發展迅速,但其在公共體育服務中發揮的作用還不充分.對公共服務模式的轉型和多元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進行思考,分析體育社團在多元化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意義.在實證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建設多元化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視角下,分析我國地方體育社團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提出地方體育社團的發展對策.
B. 我國社會體育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專發展教育、科技屬、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C. 如何共同推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
一、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不僅是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更是促進經濟增長、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我省應及時制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統一指導全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各級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專項方案和年度計劃,提出公共體育服務目標任務,每年集中力量實施一批公共體育服務項目。
二、創新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進,需要社會廣泛參與、群眾共建共享。在省級層面應做好統籌協調和示範引領,建立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參加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推進工作。進一步完善政策,推動體育社會組織規范化、社會化、實體化、專業化建設,發展壯大基層特別是鄉鎮(街道)和社區體育社會組織。加大經費投入,形成長效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體育社會組織依託自身特點和優勢,積極參與公共體育服務。
三、發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支柱產業。把發展體育產業、拉動體育消費作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產業支撐。打破公共體育服務產業領域壟斷,積極發揮市場作用,拓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渠道。設立由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籌資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安排文化產業、服務業、科技、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時,也將體育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加大財稅價格政策支持,研究制定鼓勵群眾體育消費的優惠政策,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推廣醫保健身一卡通等方式,提高群眾體育消費能力。
四、加強城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10分鍾體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服務內涵,大力推進戶外健身營地、體育公園、社區俱樂部等深受群眾歡迎的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採取財政貼補等方式,在確保教學生產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努力推進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
五、廣泛開展城鄉居民群眾性體育活動。省級層面要加強指導,推動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乃至行政村(社區)依託本地實際,打造特色品牌體育活動,影響和帶動小型多樣、喜聞樂見的群眾性健身活動經常開展。重視不同人群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求,特別要重視青少年體育,大力實施《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青少年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推動我省青少年體育工作再上新台階。
六、推進我省公共體育服務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公共體育資源和服務要素協調配置。加強農村全民健身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群眾組織網路和科學健身指導,努力改善農民健身條件。大力促進區域公共體育服務協調發展,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和體彩公益金統籌,推動蘇北地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促進蘇中與蘇北結合部經濟相對薄弱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意見,推動蘇中地區加快崛起。按照現代化建設示範區的要求,推動蘇南地區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七、加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根據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需要,通過內部協調,建好基層公共體育服務組織,配強基層公共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積極拓展鄉鎮和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體育服務功能,推廣縣、鄉兩級統籌和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方式,鼓勵大學生村官、志願者等從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管理工作。
D. 體育場館為什麼要提供公共服務
體育抄場館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基礎,它屬於政府提供的基本體育設施,是實現體育公共服務制度化供給的物質前提和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中介。
體育場館的公共服務職能體現為體育場地設施服務、健身指導服務、國民體質監測服務、體育信息服務、體育文化服務、體育組織服務、應急避險服務。體育場館有公共服務標准,公共服務購買制度,以提高大型體育場館的利用率。
E. 公共體育服務如何創新
共享空間的會議室
近年來,上海體育改革不斷創新,體育部門從辦體育向管體育、從小體育向大體育、從體育向「體育+」的轉變。在市級市民運動會和城市業余聯賽的「公轉」下,各區體育局積極「自轉」辦賽。黃浦區體育部做好服務辦賽主體的「店小二」,搭好平台,讓優秀的社會組織和企業紛紛登台唱戲,真正把黃浦區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從「我們辦」變成「大家辦」。
F. 體育設施的國家公共體育設施基本配置標准
一、 市、地「五個一」工程
市、地級應建設一個綜合體育場、一個綜合體育館、一個大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游泳館、一個體育公園(簡稱市、地「五個一」工程)。其中,綜合體育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游泳館可合建為一體。
(一)綜合體育場
基本配置包括標准跑道、標准足球場和田徑場、適量的觀眾看台及附屬配套用房。
跑道為周長400m的標准9道環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層材料採用合成塑膠;田賽場地包括跳遠和三級跳遠、跳高、推鉛球、擲鐵餅和鏈球、撐桿跳高場地;足球運動場地尺寸為105m×68m,可採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宜小於4000平方米。
(二)綜合體育館
要具備多種功能,能開展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等多項體育運動,同時可進行文藝演出、大型集會等文化活動。
體育場地面積50m×25m,面層宜採用木地板。
應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建築面積不宜小於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
體育場地設施不少於12項,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館(籃球、排球、羽毛球綜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築面積8000-12000平方米,室內、外體育場地面積不宜小於5000平方米。
場地設施宜以室內運動項目為主,場地設施相對集中;運動場地面層可採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環保材料。
應當設置衛生間、淋浴室、更衣室、辦公室、體測醫務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
(四)游泳館
基本配置為一個標准室內游泳池和一個准備池。
標准泳池為50m×25m,並應符合國家標准《GB 19079.1-2003體育場所開放條件與技術要求第1部分:游泳場所》有關要求。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
(五)體育公園
建設類型包括郊野體育公園、城市體育公園、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園基礎上改造,添加體育設施。體育設施不少於8項,以戶外運動項目為主。
二、縣(市、區)「五個一」工程
應建設一個田徑場、一個綜合體育館、一個中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室內游泳池、一個體育公園(或健身廣場)(簡稱區、縣「五個一」工程)。其中,綜合體育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游泳池可合建為一體。
(一)田徑場
基本配置包括標准跑道、標准足球場和部分項目的田賽場地、適量的觀眾看台及附屬配套用房。
跑道周長為400m的標准8道環形跑道及100m的10道直道跑道,面層材料採用合成塑膠;田賽場地包括跳遠、跳高、推鉛球、擲鐵餅和鏈球、撐桿跳高場地;足球運動場地尺寸105m×68m,可採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宜小於3000平方米。
(二)綜合體育館
要具備多種功能,能開展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等多項體育運動,同時可進行文藝演出、大型集會等文化活動。
體育場地面積不小於1000平方米。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特點,體育場地面層可採用合成材料、木地板等材料。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小於600平方米。
(三)中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
體育場地設施不少於8項,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館(籃球、排球、羽毛球綜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築面積4000-8000平方米,室內、外體育場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
體育場地設施宜以室內運動項目為主;運動場地面層可採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環保材料。
應適當設置衛生間、淋浴室、更衣室、辦公室、體測醫務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
(四)室內游泳池
基本配置包括一個標准室內游泳和一個兒童戲水池。
標准泳池為50m×25m,兒童戲水池為10m×10m。
應當適當設置衛生間、更衣室、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區及商業服務等附屬配套用房,面積不宜小於400平方米。
(五)體育公園(健身廣場)
體育公園建設類型包括郊野體育公園、城市體育公園,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園基礎上改造,添加體育設施。體育設施不少於8項,以戶外運動項目為主。
健身廣場要有一定數量的體育場地和健身器材。
三、街道體育設施
基本配置為一個室內體育場地為主的小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其中體育設施不少於5項,包括乒乓球室、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其中室內、外體育場地面積不小於500-1000平方米。
體育場地建設應考慮到當地群眾喜好的體育活動,並與文化、衛生等設施相結合。
四、鄉鎮體育設施
基本配置為一個戶外體育健身廣場、一個帶看台的燈光籃球場、一套健身器材,以及其他場地設施。
體育場地建設應考慮到當地群眾喜好的體育活動,並與文化、衛生等設施相結合。
五、社區、行政村體育設施
(一)社區
基本配置為一個建有室外健身設施的多功能健身點,其中室外健身器材不少於10件;也可是一個配備健身器材設施的體育活動室。
(二)行政村
基本配置為一個室外籃球場、兩個室外乒乓球台(或乒乓球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