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平之戰被坑殺的40萬人遺骨被發現了嗎
將軍嶺下的驚人發現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高平城西北10多公里的永祿鄉永祿村60多歲的農民李珠孩像往常一樣,叫上他的兒子李有多,一起到位於將軍嶺下楊家山的承包地里勞作。手下的鐵鍬
突然鏟出一大堆壘壓交錯的森森白骨。坑越來越大,屍骨也越來越多。眼尖的李有金還在屍骨堆里發現了一串長滿銅綠的刀幣,一數共有17枚。更奇妙的是,他們還看到,在一根粗大的胯骨上還嵌進一個在脊形「鐵頭銅尾鏃」箭頭,顯然是當年惡戰中射入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接到報告後,組成專人迅速趕到高平現場考察,一致認為,將軍嶺屍骨坑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以及規模最大,也是最具文物價值的長平之戰屍骨坑遺址。
空前的慘案傳說千年卻無實證
山西高平,戰國時稱長平,為韓國上黨郡所轄。
相傳公元前260年,秦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向東擴張,首當其沖的就是與之毗鄰的韓國。秦繼佔領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後,又將鋒芒直指橫亘在秦、趙之間的韓國上黨。在當時的戰國七雄中,唯有趙國在國力與軍事實力上能夠與秦抗衡。因此,在強秦看來,欲征服六國,必先擊敗趙國,而欲擊趙,必先佔趙國的側翼,即當時地屬於韓國的上黨。於是,秦昭王派出20萬大軍橫掃「河內」(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北一帶),進襲上黨。趙國派軍隊迎敵。
後來,趙國中了秦昭王的反間計。在長平西部狹長的平川里,40萬趙軍全部成了「瓮中之鱉」;被圍困46天後,主帥趙括在突圍時陣亡,群龍無首,40萬趙軍全部向秦軍投降。
據史書記載,秦軍主將白起殘暴兇狠,嗜殺成性。數十萬趙國戰俘被白起設詐坑殺於今山西高平西北韓王山至丹河一帶。
長平之戰40年後,秦始皇以武力統一中國。盡管趙國等國史籍對長平之戰曾有詳細記載,但「焚書坑儒」之後,六國史籍大多被付之一炬,有關長平之戰的史料也悄然失傳。《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此戰雖有記載,也是匆匆帶過,語焉不詳。歷代對長平之戰遺址所考均無結果,更沒有發現一個有規模的屍骨坑。由此「白起坑趙」便成了只有傳說無實證的一樁歷史懸案了。
1995年10月20日,長平之戰遺址考古發掘活動正式開始。考古人員非常細心地將表土一層層地剝離,經過幾天幾夜的工作,終於將這個寬5米、長11米的屍骨坑全部挖開,他們將這個坑編為將軍嶺一號屍骨坑。考古人員又運有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射線測定法,探測到一號坑的西側,還有一個寬3至4米、長55米的大屍骨坑,他們將其編為二號坑。
發掘工作主要在一號坑進行。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一號坑上層大部分屍骨都清理完畢。僅在這層就挖掘出頭蓋骨60多個,因天寒地凍無法再挖,專家們推測,此坑所埋趙軍官兵屍體至少超過百具。他們分析認為,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不像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當年,秦軍將戰俘屍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屍骨深埋地下。
重要的考古成就
長平之戰一號屍骨坑的發掘,是我國近年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它有力地印證了長平之戰秦軍野蠻屠殺趙國戰俘這一歷史事實。同時,長平之戰的許多疑難問題也得以澄清和解決。
秦之後相當多的史籍在記載長平之戰時,都沿用「白起坑趙」的說法。坑,在古代漢語里具有「活埋」的表意。因此,後來不少史學文章便稱白起「活埋了趙國40萬戰俘」,但誰也說不清這40萬人究竟是怎麼活埋的。長平之戰一號屍骨坑的發掘,對此作了有力的澄清:許多屍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跡,還有的僅有軀干而無頭顱,包括射進人的胯骨中的短箭頭,均說明這些趙國士兵都是被殺死後掩埋的。活埋之說不能成立。
專家們還在坑中發掘出了古代武夫征戰時束腰的衣帶鉤。經鑒定,這些金屬佩飾中只有少量是青銅質的,多數是鐵質。特別是「鐵頭銅尾鏃」箭頭的發現,表明鐵器在當時已經開始用於軍事。
② 風景名勝介紹
風景名勝介紹
中國風景名勝區,中國地大物博,旅遊資源豐富,風景名勝眾多。國務院分別於1982年、1988年、1994年、2002年和2004年先後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截至到2009年12月,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達208處,其中22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一級景點
葛根谷
中國葛根谷位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郪江源地區(鐵佛鄉等鄉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根花谷地,山頂上、山腰林間、山下小溪邊、公路旁都是葛根花的海洋!
中國葛根谷及其附近還有丹參花、桔根花、霍香花、油菜花、芍葯花、牡丹花、向水蘆花(水葫蘆)、四季薔薇、小金花茶等,僅中國葛根谷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葛根面積就超過10萬畝以上,其外圍地區種植葛根的面積更為廣大,三月賞油菜花、葛根綠葉,六七八月賞葛根花,七八月間賞向水蘆花(水葫蘆)、桔根花、霍香花,采地批杷、刺李子,游玉米地,賞山頂南瓜。秋賞野菊。冬賞雪景。
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赤水風景區位於貴州省北部,是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最美的丹霞景觀,同時有瀑布千餘條,色彩絢爛,巍為壯觀,同時,赤水還是恐龍的原始生活區,保存著幾億年前恐龍生活的原始風貌,基林間還有很多恐龍!
瓦屋山
瓦屋山台地,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是中國最美的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方山。有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蘭溪瀑布,山頂垂下幾十條高幾百上千米的瀑布,如銀發一般,更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景觀,堪稱世界自然奇跡!!
山頂平台有11平方公里,更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堪稱世界自然奇跡!
那在水一方的飄逸,更是蜀中一絕,四川學政何紹基說過「巴蜀風光,峨眉山得二三,而瓦屋得六七!」
那雲中飄逸的景像更婉若仙台,山頂的太清宮就是太上老君的居所,至於凌宵寶殿,不知何時修建?遠眺瓦屋山,雄渾而壯觀,不登瓦屋山,不知道中國之幽美!
西嶺雪山
西嶺雪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西嶺鎮,是中國大城市近郊最近的高山,是中國最大的高山滑雪場(滑草場),被譽為中國大城市之肺。成都市區西行50公里,就可以遠眺西嶺雪山,只見遠處天際西嶺雪山白雪皚皚的主峰「大雪塘」(廟基嶺)雪峰無比威武!
峨眉山
中國第一名山,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地級)峨眉山市(縣級)境內,雖然不一定是最美,但卻響譽世界。是中國最出名的山,同時,它也是世界自然遺產!
遠眺峨眉山,同瓦屋山一樣雄渾壯觀,是世界的自然遺產!
二級景點
奧克里堆山
奧克里堆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北部呼侖貝爾市(地級)根河市阿龍山鎮阿烏林場境內,是世界上最幽靜的隱居地(森林氧吧、童話王國)。是揚名世界的大興安嶺的一部分(興安嶺分外興安嶺、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其中外興安嶺位於俄羅斯)。
小興安嶺
小興安嶺位於黑龍江省,它面積廣大,樹木眾多,風景秀美,是理想的超長時旅遊目的地。
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是中國最大森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與東三省交界處,北起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上游額爾古那河,南到通遼西面的西拉木倫河,位於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爾濟山。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主要樹木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
長白山
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撫松縣、安圖縣等縣之間,立於長白山下,跟在富士山下的感覺差不多,依偎在它身旁,很有安全感,長白山就像一個巨人,它偉岸!多麼威武!
白色的山頂石頭,色彩多麼的絢麗。秋葉紅似二月花,在白亮亮的雪山映照下,多麼的迷人!長白山是中國最美麗的火山,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火山之一。
伊犁雪山
伊犁哈薩克族雪山草原風景區是中國最大的風景區之一,它面積廣大,包括了整個伊犁哈薩克蔟自治州,是可以與歐洲阿爾卑斯山區規模相媲美的中國大風景區!
它景觀奇特,在草原上突然隆起的雪山,植被氣侯帶垂直分布明顯,山腳是溫帶草原,山腰是亞寒帶針葉林,山頂是寒帶雪原!多麼迷人、多麼壯觀,一派阿爾卑斯風情,一派異國風情!
其他
貴州千瀑萬洞風光 貴州織金洞 貴州龍宮 貴州德江紅水河 貴州興義萬峰林 嶗山 青島海水浴場 棒棰島的高爾夫球場 金石灘高爾夫球場 大梅沙沙灘網球場 婺源 西湖 巴松錯湖 雙龍灣 豫西大峽谷 響水澗 響水峽 麗江玉龍雪山
湖光岩 小格里自然風景區 盤陽河 韶關南水湖 羅平油菜花 大瓦山 仙都 黑山谷 青島葡萄種植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八十四團種植的色素菊花在田間盛開 張家界天門山 涪陵區大木花谷 司空山 望鄉台瀑布 靖西漂亮的鵝泉 黃姚古鎮 方岩 貴州草海 雁盪山 銀子岩溶洞(西遊記拍攝地)(花果山) 江蘇興化油菜花(河道穿入油菜田,船行其中) 金華尖峰山 吉林望天鵝景區 騰格里沙漠月亮湖 喇叭河 新津縣老君山
三級景點
稻城亞丁
仙乃日
央邁勇
夏諾多吉
貢嘎山
海螺溝
黃龍
九寨溝
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
民主鄉十公里畫廊
兩眼寺向水蘆花風景區
陽平小三峽十里畫廊
陽平三清洞
天台山三千畝鐵骨牡丹不下山
回龍鎮小桂林、小古街風光
雙龍鎮萬峰
藍光觀嶺高爾夫球場
芍葯谷余家河谷油菜花
四級景點
海棠灣
三亞灣
大東海灣
崖州灣
荔枝蜜
從化溫泉
瘦西湖
烏鎮
魯鎮
鳴沙山月牙泉
廬山瀑布
天山
天山天池
白頭山天池
西雙版納
秦嶺
老運河風光
灕江
雲台山
伏波山
獨秀峰
疊彩山
廣西紅水河
掛榜山
林家山
猴兒山
煙堡山
安梁山(位於中江縣民主鄉鐵佛村,天門、風門、桑門、中門、花門、大門六峰)
馬鞍山(位於中江縣民主鄉響灘村留家溝)
黃山
五級景點
蘇州園林
溪口
紅海灘
白洋淀
微山湖
洞庭湖
滕王閣
黃鶴樓
嘉峪關
新疆胡楊
石象湖
青海湖
興隆熱帶植物園
米亞羅紅葉
光霧山
銀廠溝
四姑娘山
關山草原
寶雞
八達嶺長城
故宮
南亞奇園
馬嶺河峽谷(興義)
丹霞山
七星岩
小梅沙海灘
鏡花緣景區
漠河
門源油菜花
嶺南第一溫泉
德天瀑布
龍勝梯田
嶺南香蕉種植園
荔波樟江
武隆
武陵峽桃花源
西安驪山
祁連山
九頂山
鎣華山
揚州
蘇州園林
明孝陵石象路
廣州溫泉樂園
番禺百萬葵園
重慶南川金佛山
獨特的雅丹地貌(神秘的羅布泊),
翠雲廊攔馬牆景區
陵水分界洲島:海南最美麗的小島
日月潭
阿里山
三聖鄉
三峽
上海外灘
神農架
蜀南竹海
唐風露天溫泉度假村
天目山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五營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峽桃花源
迪慶
紅原大草原(黃河九曲)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洱海
中國藏南風光
合江佛寶風景區
香格里拉
丫山花海石林
亞龍灣蝴蝶谷
焉支山
浙江楠溪江
中流砥柱
建水燕子洞
丹巴
雞冠山森林公園
克什克騰旗
牛背山
上海魯迅公園的小花
天台山
西昌瀘山
仙女山
閬中古城
錦里
寬窄巷子
北海銀灘
杜鵑湖
狼居胥山
扎龍雙飛
阿爾山
鳳凰古城
江南古鎮
五指山
林芝地區
黃果樹瀑布
③ 中國有哪些禪宗寺廟
中國主要有如下重要的禪宗寺廟
1.少林寺,河南省登封縣少室山下,禪宗祖師菩提達摩道場。
2.山谷寺,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禪宗第三代祖師僧璨道場。
3.四祖寺,湖北省黃梅縣西山,禪宗第四代祖師道信道場。
4.東山寺,湖北省黃梅縣東山,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道場。
5.南華禪寺,廣東省韶關市,禪宗第六代祖師、南宗祖師慧能道場。
6.南嶽般若寺(福嚴寺),湖南省衡山擲簸峰下,南嶽系祖師懷讓道場。
7.凈居寺,江西省吉安縣青原山,青原系祖師行思道場。
8.臨濟寺,河北省正定縣臨濟村,臨濟宗祖師義玄道場。
9.十方密印寺,湖南省寧鄉縣溈山;棲隱寺,江西省宜春市仰山,分別為溈仰宗祖師靈佑和大弟子慧寂道場。
10.普利院,江西省宜豐縣洞山;荷玉寺,江西省宜黃縣曹山,分別為曹洞宗祖師良介和大弟子本寂道場。
天童寺,浙江省寧波市,曹洞宗正覺禪師道場,日本曹洞宗奉之為祖廷。
11.雲門寺,廣東省乳源縣,雲門宗祖師文偃道場。
12.清涼寺,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法眼宗祖師凈慧道場。
13.永安寺,江西省武寧縣黃龍山,黃龍宗祖師慧南道場。
14.楊歧寺,江西省萍鄉縣楊岐山,楊歧宗祖師方會道場。
15.雲岩寺,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虎丘派祖師紹隆道場。
16.徑山寺,浙江省杭州市徑山鎮,徑山派祖師宗杲道場
④ 柳州 的歷史名人 優美景色 古老習俗 特色名吃
旅遊勝地首推:世界四大歷史名橋之一-程陽風雨橋;
柳州的名人:
一代文豪柳宗元
柳侯公園內有柳侯祠、柳侯墓,這是柳州人民為紀念一千多年前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柳宗元而興建的。
柳宗元 (773 一 819) 字子厚,唐代河東 ( 今山西省永濟縣 ) 人,世稱柳河東。又因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政績卓著又死於此地,世人又稱柳柳州。他少年時勤奮讀書,才華煥發,寫的文章已很有名氣。永貞元年 ( 公元 805 年 ) 他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集團。被提升為掌管禮儀等政務的禮部員外郎。改革的措施包括打擊宦官的專權和藩鎮的驕橫,罷免貪官污吏,取消一些苛捐雜稅等等。但是這場為改革腐敗政治而進行的斗爭卻被保守勢力扼殺了。改革派首領王
叔文被殺,王伾被逼死,柳宗元和詩人劉禹錫等八名革新人物分別被貶逐邊州任司馬,歷史上稱為 " 二王八司馬事件 " 。
柳宗元被貶永州 ( 今湖南永州市 ) 長達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了許多詩文,表達他對生活的熱愛,寄託憂國憂民的情懷,抨擊愚昧落後的思想和社會現象。其中有諷刺社會黑暗和勸誡世人的《黔之驢》等寓言,有謳歌勞動人民和揭露暴政的《捕蛇者說》等傳記,有對當地山水自然景物描繪精細優美的游記《永州八記》,有反映農民疾苦的《田家》等詩篇,還寫下了一些批判 " 天命 " 、 " 君權神授 " 迷信思想的哲學論文。
公元 815 年,柳宗元調任柳州刺史。到了柳州,他登上城樓,眺望奇妙秀麗的山山水水,懷念遭貶的同僚、感慨國難民艱,心情沉重,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這時他體弱多病,來到偏僻落後的少數民族聚居地,精神並不頹唐。他吟詠詩句 :"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 。決心為柳州百姓操心辦實事,不讓歲月空度。他懷著深厚的同情和親切感,深人觀察了解少數民族的生活風習。在詩篇里作了生動的描繪,如《柳州峒氓》 :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圩人。
鵝毛御臘縫山蹋罽( ji ,毛制氈),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山裡人用竹葉包著鹽巴,荷葉包飯當趕圩充飢之用,禦寒穿的是鵝毛、皮毛縫制的衣服 ; 雞骨卜卦問年成好壞,逢天旱就拜水神。這一切都使他感到新奇。由於語言不通,他產生到峒氓中去生活和學習語言的念頭,以消除與他們的隔膜。
到柳州第二個月,柳宗元就修復孔廟,在修廟《碑記》里強烈地表達了他發展地方文化教育的心願。他很有學問,又開導人們讀書識字,柳州的文化風氣大為開放。今湖南一帶的讀書人也往往不遠下里,到柳州拜他為師。在提高民眾文化知識的同時,他還要改革阻礙生產的落後習俗。當時柳州還有迷信巫神的陋習,生病就請巫師宰殺大小牲口祭神,病不好就認為是神不讓活了,就絕食等死。由於人口死亡率高,耕牛缺乏,田地丟荒,柳宗元就用佛教戒殺生的觀點和醫葯知識去開導他們。還有一種惡習:窮人借高利貸,到期還不起以至利錢超過本錢時,就永世淪為奴婢。柳宗元作出規定:因負債淪為奴婢的人,凡能出錢還債的就可以贖身,拿不出錢的可按勞役時間計算報酬,報酬跟債款相抵,就取消奴婢身份。這樣做解除了許多被壓迫被奴役人們的痛苦。桂北、桂東北各州效仿他的做法,一年內就解放了上千負債奴婢。柳宗元在《童區寄傳》中,熱情贊揚十一歲的柳州壯族牧童區寄,機智勇敢地戰勝了用暴力將自己抓去賣為奴隸的兩個強盜,深刻地揭露了當地掠賣奴婢的丑惡社會現象。
柳宗元在柳州十分重視植樹。他親手在城西北邊種了兩百株柑桔,還寫了《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詩: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 滋味還堪養老夫。
他表示種柑桔不學東吳時丹陽太守李衡那樣,只為自己子孫留產業,而是為地方公共利益。也是為了象屈原一樣,欣賞桔樹的堅貞不移的性格。在《種柳戲題》中,他很風趣地寫道:「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在江南岸也組織人力種上竹子三萬竿,開菜地百畦,墾田若干畝。
當時居民迷信鬼神,不敢破土打井,用水要到河邊取,岸陡難走,刮風下雨,更是苦不堪言,柳宗元便用公款招工鑿井,既解決了用水困難,也破除了迷信陋習。時遇大旱,按朝廷規定,他也曾到大龍潭去祈神求雨,這並無意提倡迷信,只為了履行一個地方長官的職責。但這種把因旱災引揮的社會矛盾引向 " 天意 " 去的做法,卻是不足取的。
經過幾年的辛勤經營,柳州城的面貌有了很大變化,人口增加了,城廓街道修整一新,新建房屋,處處可見,添了新渡船,池塘園林整潔,豬牛雞鴨肥壯。跟柳宗元剛到柳州時那種 " 到官數宿賊滿野,縛壯殺老啼且號 " 的混亂情況相比,人們生活安定多了。
柳宗元熱愛柳州人民,也熱愛柳州山水自然風光。他游覽了柳江和附近的山峰,寫下了兼有地理志和游記特色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他寫了鵝山、駕鶴山、屏山、大龍潭等,他登上馬鞍山、立魚蜂,對仙弈岩等名勝作了生動細致的描繪。他還在城南門外柳江邊修築了宜於觀景的東亭,把一塊荒廢地修成環境優美的風景區,他把自己的憂患心情融入柳州奇特的山水景觀描寫之中,寫出燴炙人口的詩篇。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元和十四年 ( 公元 819 年 ) 十一月八日,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人們遵從他的遺囑,將他的靈樞停放在他生時喜愛的羅池邊上。他為官清廉,死後孤兒寡婦生活艱難,喪葬費用還是在世好友幫籌措的。他的靈樞運回長安萬年縣。柳州人在原停靈樞處修建他的衣冠墓,又在羅池旁修建羅池廟 ( 現稱柳侯祠 ) 來紀念他。到了宋代,柳宗元被追封為文惠侯,元朝時又被封為文惠昭靈公,並由柳州路長官主持重建柳侯祠,祠中保存的柳宗元石刻象,至今已有七百年了。
柳宗元關心民生而改革腐敗政治的抱負雖然未能實現,但他意志堅強,一生奮斗不息,在艱難困厄的境遇中,以卓越的才華和巨大的努力創造出光輝的業績,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柳州八賢
(編者註:柳州歷史上名人輩出,因篇幅有限,僅列柳州八賢作一簡單介紹。)
柳州八賢,是明代柳州在學術、文藝、軍政等方面出現的一批較有影響的人物,他們為柳州的歷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周琦,字廷璽,成化年間進士。他學識廣博,敢於直言。在南京任戶部員外時,上書批評時政弊端,受到人們的贊揚,著作有《東溪日談》、《儒正篇》。
戴欽 (1493 —— 1524) ,字時亮。官至刑部郎中,是 " 刑部十四才子 " 之一,他才思敏捷,擅長詩文,著有《鹿原集》、《玉溪存稿》。他性格剛直,因堅持勸諫皇帝糾正錯誤,在天安門內午門前受廷杖重傷致死。魚峰山麓有他的墳墓。
金勉學,字竹甫。嘉靖進士。為官清廉,敢於揭發權貴的胡作非為。遭到奸臣嚴嵩之子嚴世蕃的嫉恨誣陷,憤而辭官回家。後來,朝廷為了表彰他的清廉,在柳州 ( 今柳新街西頭 ) 為他建 " 廉憲 " 牌坊。
徐養正,字吉夫。嘉靖進士。,官做到工部尚書。因揭發嚴嵩的黨羽被罰受廷杖、貶官。任雲南學政時,親自講課,很有名氣。調南京任職期間,不願與嚴世蕃同流合污,告假回鄉。
張翀( 1502 —— 1568 ),字子儀,號鶴樓。因彈劾嚴嵩專權,被嚴刑拷打。受刑時,仍呼喚身邊被打昏迷的同伴:「蘇醒、蘇醒 ! 大丈夫臨死也要保持剛直的氣概,不可受人可憐 ! 」後官至刑部左侍郎。他與嚴篙斗爭的事跡被寫進傳奇戲曲《鳴鳳記》中。著作有《鶴樓集》、《渾然子》,大龍潭有他的石刻題詩。今柳東鄉油榨村背張翀墓是柳州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明墓。( 張 翀 墓:柳州市郊柳東鄉油榨村蜈蚣嶺上,埋藏著曾以凜然大氣與奸相嚴嵩斗爭而被稱為明代八賢之一的張翀的遺骨。張翀墓建於明萬曆九年( 1581 年),是柳州歷史上形制等級最高的墓葬之一。從底坡至墓位標高 35 米,自一級墓合起至墓座的神道長 90 米,寬 30 米,一二級墓台的神道兩旁,分立有石獅、石羊、石虎、石馬和執笏翁仲(石人),第三墓台上分立石龜一對。右石龜上馱高約 2 米的 「 皇明御祭碑 」 一方,近墓兩側另有石龜一對。墓體高近 2 米,墓徑 6 米,全用石料砌成,墓頂球形頂戴。墓碑題 「 明故刑部侍郎兼都察御史嘉議大夫顯考鶴樓張公之墓 」 。張 翀 墓曾多次被盜掘,墓座及各種石雕構件已有殘破遺缺。近年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維修,已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佘立,佘勉學次子。曾做過兵部左侍郎。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萬曆皇帝派軍隊支援朝鮮,中朝軍隊聯合作戰,取得戰爭的勝利。佘立以監軍身分參加了這次戰爭,得到朝廷厚重的賞賜。
「柳州八賢」之中,還有在廣東做知府時「有惠政」的孫克恕和在貴州做督學後任四川巡撫的龍文光。
開發台灣的名宦楊廷理
清代咸豐年間的《噶瑪蘭廳志》中有《重定噶瑪蘭全圖偶成》,詩作很清楚地昭示後人:噶瑪蘭分疆設治的歷史帷幕從此展開。而親手徐徐拉開這幅歷史帷幕的,正是這位詩作者、開發噶瑪蘭的一代名宦楊延理。在台灣噶瑪蘭(今宜蘭)的開發歷史上,不能不提及此人。宜蘭市昭應宮內至今奉祀著楊延理的木像。
楊延理(1747—1813),字清和,一字半緣,號雙梧,晚年自署更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拔貢。他的一生事業與台灣的歷史密不可分。自乾隆五十一年升台灣府同知,後曾三任台灣知府,其間又或升或降任過台澎兵備道、噶瑪蘭通判等多種職務,時跨乾嘉兩朝,任期很長。在噶瑪蘭(今宜蘭)開發歷史上,楊延理樹立了一座歷史的豐碑。
噶瑪蘭即今台灣東北部的宜蘭。東向臨海,三面環山。蘭陽溪水,穿境入海,形成三角形蘭陽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清廷雖擁有台灣,但對東部及東北部未收入版圖,不設官治,未能積極開發,聽任自由發展。嘉慶元年,福建漳浦人吳沙率領漳、泉、粵三籍移民開墾溪北地區。嘉慶十一年又有阿里史流番潘賢文開發溪南地區。在籌辦開蘭設治之前。噶瑪蘭地區人口已增至6萬多人。人事糾紛日多,政治形勢復雜。土著人與客民,以及漳泉粵三籍人士之間經常發生紛爭,甚至械鬥。反清勢力也在此地盤踞。乾隆五十二年楊廷理北征至這一地區時,即發現問題復雜,於是開始了從建議到實施將噶瑪蘭收歸版圖、沒治派官管理的長期不懈努力。
楊廷理上向皇帝及督撫當面陳述開發意見,不放過任何機會促成此事;下至親自以台灣知府、空銜候補知府開辦委員等身份多次深入其地,勘察丈量,調查民番,設計章程、繪制輿圖等等。他寫有《議開台灣後山噶瑪蘭節略》一文詳述自乾隆、嘉慶年間噶瑪蘭開發設治的經過及曲折。收入版圖之事拖延多年,是因各級官員多為昏庸腐敗之流,以為噶瑪蘭不過彈丸之地,不予重視,再加上地方上的重重阻力,致使開發噶瑪蘭的進程一再拖延。楊延理滿懷激憤而言:「認真招忌,不遺力則招怨,怨忌日集,蜚語可畏。」但楊延理不改初志,忍辱負重。「竭盡心力,利盡歸公,怨盡歸己。」嘉慶十六年(1811年),噶瑪蘭廳設置,楊延理實現了多年的理想,並由此樹立起一座令世人敬仰的千古豐碑。當地紳民稱之為「開蘭名宦」,在他生時為其立祿位牌,卒後為設楊公祠,這是中國人「有德於民民祀之」的傳統。《噶瑪蘭廳志》、《宜蘭縣志》、《台灣通史》、《台灣一百名人傳》等都為楊延理立傳。20世紀50年代,宜蘭文獻委員會還專門編纂了《開蘭名宦楊延理特輯》以資紀念。
楊延理的著述、詩作在生前曾先後輯刊9集。道光十六年(1836年),楊廷理之子楊立亮請友人許喬林據各種原刻本重加編校為《知還書屋詩鈔》10卷,《東瀛紀事》1卷,有乾隆五十五年初刊及道光十七年重刊本。《議開台灣後山噶瑪蘭節略》1卷,其他尚有奏摺、散文、碑記等。
楊延理對故鄉柳州的情感是極為深摯的。他的家就在西來寺前,稱東園。園中有「知還書屋」、「擁書樓」,種花蒔草,疊山於池。楊延理的別號「雙梧」,即因園中親手種植的梧樹而得,足可見其對家園的情感了。楊延理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離開柳州後,一別27年,只是在嘉慶九年(1804年)春回來過一次。直到辭世前,他還作有《人至,詢東園近狀,感作》一詩:「群道雙松高百尺,主人久出好言歸。靜傳天籟來層漢,老作龍鱗大數圍。竹進新泥疏補密,花合宿雨瘦添肥。此心早似忙巢燕,差容身輕上下飛。」可以真切地感覺到楊延理盼望返回家鄉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