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陳亮

馬鞍山陳亮

發布時間:2021-09-12 18:57:59

『壹』 抗日山的名子由來

圖為學生在抗日山烈士陵園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韓 振攝
汽車蜿蜒前行。遠遠地,望見山頂上一面紅旗迎風招展。再近些,依稀可見,一座高高的紀念碑上,站立著一名威武的戰士,一手高舉紅旗,一手緊握鋼槍,眺望著遠方——那是祖國的海疆,這里的人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70多年前,因為這座碑,成就了這座山;70多年來,在人們的心中,這座山就是一座碑。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是沂蒙山余脈在黃海之濱甩出的一個尾巴,位於今天的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抗戰時期,八路軍115師和濱海軍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冒著槍林彈雨為自己的戰友修建烈士陵園。1634座烈士墓,3576個烈士英名,真實記載了一個個蘇北魯南軍民同仇敵愾、熱血殺敵的抗戰故事。

城西鎮仙修鋪村。綠油油的小麥已經抽穗,村頭上,一兩名婦女正在侍弄菜園。當年打鬼子的事,89歲的劉昌頂老人歷歷在目。坐在小院里,老人的講述把我們帶回了硝煙彌漫的抗戰歲月。
1941年到1944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日子。贛榆地處青島與南通之間,要在此阻止日軍南下北上會合,這項任務的艱巨可想而知。日軍佔領贛榆後,從縣城青口到沿海各村鎮蓋崗樓設據點,封鎖海岸線,圍困沂蒙山區。為了盡快在濱海地區插入敵後,創建新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3月,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在代師長陳光和政委羅榮桓的指揮下,與山東縱隊2旅配合,打響了青口奔襲戰。
有記載:戰斗異常激烈,持續6天5夜,我軍告捷,攻克10多個偽軍據點、擊潰3個團偽軍、繳獲大量糧食衣服槍支彈葯。青口奔襲戰,打破了敵人的海上封鎖,打通了我華東與膠東的聯系,創建了濱海抗日根據地。
劉昌頂和戰友們的任務是打青口、朱堵一帶的日軍崗樓。打仗之前,上級部隊就送來彈葯,子彈少,每人一二十發,手榴彈每人五六十個,纏在身上兩三圈,還要帶上兩天的干糧,死沉死沉的。炸葯有的用布裹起來,有的裝在洋鐵桶里,都是晚上打。
「條件那麼艱苦,共產黨為什麼能打勝仗?」
「為什麼?共產黨依靠群眾,俺熟悉地形,哪高哪低,哪能藏身哪有河,清清楚楚,都是晚上摸黑打。」劉昌頂老人深情地說:「共產黨還有一條好,負傷的、犧牲的戰友,沒有被撂下的。哪怕晚上到敵人陣地上『偷』,也要把戰友的屍體背回來。」

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和濱海軍區決定修建抗日烈士紀念塔。戰士們利用戰斗間隙抬石背土,周邊村莊的石匠們出工出力。日軍「掃盪」干擾,物資短缺,但這都沒能阻止濱海軍民修建紀念塔的腳步。
一天,正在黨校學習的山東縱隊2旅4團團長武中奇,被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肖華召了回來,任務是書寫碑文。沒有大號毛筆,用幾十根苘紮起來,一氣呵成「抗日烈士紀念塔」七個鐵骨錚錚的大字。
雨過天青,白雲悠悠。歷經70多年風雨洗禮的抗日烈士紀念塔,巍然屹立。「天圓地方」的紀念塔,高14米,由大理石砌成。「紀念塔的厚重,無疑是中國人民氣節的厚重!」在剛剛從敵人手中奪回的土地上建塔立碑,這個舉動無疑宣示著不可撼動的意志:保家衛國,用自己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1942年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四軍政委劉少奇來到贛榆大樹村,得知此事,就更加堅信濱海抗日根據地一定能夠壯大。
紀念塔往下走,是用石頭壘成的抗日烈士紀念堂,仿照延安窯洞的樣式,表達當時濱海軍民遠離延安心向黨的革命情懷。紀念堂內,花崗岩石碑上,密密匝匝地刻著先烈們的姓名,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硝煙炮火中奔跑搏殺。
將士同心,生死相守。濱海軍區政委符竹庭將軍墓的南面鑲著他的銅像,那是戰士們用30多公斤子彈殼鑄成的。將軍面容英俊、目光剛毅。這位江西廣昌的「小鬼」,15歲參加紅軍,16歲入黨,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從平型關大捷到創建濱海抗日根據地,屢建奇功。1942年抗日烈士紀念塔落成時,將軍曾說:「假如有一天我犧牲了,請同志們記住,也要將我安葬在這里!」一語成讖,第二年,符竹庭以身殉國,時年36歲。
這是一座16人合葬的公墓,東碑為新四軍軍長陳毅的題詞:「浩氣長存」。西碑為濱海軍區司令員陳世榘的題詞:「英靈千秋」。
1943年3月,新四軍團以上幹部、戰士共51人赴延安學習,途經贛榆小沙東黃海海面,與日軍巡邏艇遭遇,一場木船對鐵艇的海戰打響了。新四軍將士們用手榴彈和駁殼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等16人壯烈犧牲,其中包括田守堯將軍的妻子陳洛連等4位女同志。時年29歲的彭雄犧牲時,同行的妻子得以倖存,當時已有5個月的身孕。
得道多助,正義必勝。山腰上,兩座國際友人的紀念碑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德國共產黨員、戰地記者漢斯·希伯,一位是從侵華日軍戰俘成為八路軍戰士的日本人金野博。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為正義獻身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會被人們銘記。這里何嘗不是他們的故鄉?
一個炮筒造型的紀念碑上,鐫刻著1942年至1943年一年間濱海根據地軍民的主要戰績:參加大小戰斗1128次,擊斃日軍689人,擊潰偽軍6000餘人,繳獲大炮7門、步槍4254支……
刺刀、炮筒、手榴彈、子彈,這些特殊形狀的建築,承載著閃爍寒光的記憶,又透露出抗戰時期獨特的戰爭美學。它們靜靜地講述著一段中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記憶。這些都是歷史,也是昭示歷史進步的教科書。

暖風拂面,紫荊花開。歷經多次整修擴建,抗日山烈士陵園亭塔聳峙、古樸肅穆,已被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陵園管理處副主任陳亮說,每年清明時節,都有蘇北、魯南等地各界民眾20多萬人前來掃墓,憑吊忠魂。
本報采訪小分隊向烈士們敬獻花圈,鞠躬致意。一旁路過的瞻仰者也駐足肅立。
三個青年人正拾級而上。你們從哪裡來?為何而來?中間那位姑娘嫣然一笑,她家就在山下,從小學起,每年迎春花開的時候學校都組織來掃墓,後來出去上大學了,再後來到南京工作了,但只要回到家鄉,就會上山走走,因為,這山上有一種純粹的東西,叫你安靜,能告訴你為理想奮斗,為愛情廝守,是多麼酷的事!
登高遠眺,滿目蔥蘢。昔日光禿禿的山陵建成採摘觀光園,老石匠的後人們正忙著搞石雕賺鈔票。當年小沙東海戰的那片灘塗上,像按了快進鍵似的翻著片兒,出海的漁船已經靠港,石化廠加緊生產,遊艇生產線投產,電子商務園區忙著招商,沿海高速路貫通南北,沿海鐵路一天天延長,城裡鄉里的人們都愛上了廣場舞,全家老少開著汽車去吃喜酒……
很難忘記那一幕:劉昌頂老人拄著拐杖,執意要把我們送到路口,反復念叨,共產黨真了不起,你看,家家住樓房,哪能料到老百姓過得這么美,抗日山上的戰友們要能看到這一切該多好!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飲水思源,繼續奮斗,明天會更好。

『貳』 圓通快遞查詢2723564892在線坐等。前兩天淘寶上顯示了物流信息,今天突然查不到了。

2012-10-06 10:27:47 安徽省馬鞍山市/派件掃描/派件人:陳亮

『叄』 馬鞍山市家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家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7月2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物業管理,綠化養護,城市道路清掃,家政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陳亮志
成立時間:2008-07-29
注冊資本:31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2100002463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姑孰鎮振興路商會大廈

『肆』 當塗縣法院判決書判定8個月後遲遲不能兌現,怎麼辦 答:我在當塗縣法院打了一場官司:原告馬鞍山隆

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伍』 求助「關於公布2016年度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標准化省級示範工程建設項目的通知」文件發布官網(安徽省)

公布2016年度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標准化省級示範工程創建項目的通知
各市工程質監站(局):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標准化示範工程管理指導意見》的有關精神,推動全省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標准化管理工作。各市住建委推薦申報2016年創建施工質量標准化省級示範工程共121項,我站按照《2016年安徽省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標准化管理工作方案》的有關規定,依據各市創建計劃和項目評分排序,同意將合肥萬科森林城A6地塊2#樓等98項工程,列為2016年度施工質量標准化省級示範工程創建項目,現予以公布。
我站將採取隨機抽查方式,加強創建過程監督管理。請創建項目所在地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加強創建工作指導和過程監督檢查。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後,將項目創建情況和是否存在《指導意見》第十九條所列的情況,及時書面報告我站。
特此通知。
附件:
2016年度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標准化省級示範工程創建項目一覽表 <
序號 地區 工程名稱 申報單位 項目經理 建設單位 監理單位 項目總監
1 合肥市26 百利商務中心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孫海龍 合肥市百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安徽省國合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費祥鵬
2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新區二期工程內科病房大樓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王維國 合肥市重點工程管理局 合肥市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王家法
3 合肥瑤海萬達廣場 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侯利忠 合肥瑤海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 浙江文華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袁相忠
4 萬科森林城A6地塊2#樓 江蘇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倪彪 合肥萬科瑞翔地產有限公司 安徽恆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蔡駿
5 合肥高鐵都市花園1-7#樓、社區服務中心及S-23地下室 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 張永紅 安徽滬鐵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 上海天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徐守紅
6 合肥濱湖萬達文化旅遊城 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劉四海 合肥萬達城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方濤
7 蔚藍商務港城市廣場F棟 中國建築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 王道新 合肥富通商務地產有限公司 安徽省科達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秦愛華
8 合肥置地廣場A座工程 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江志平 安徽置地投資(合肥)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廖曉坤
9 合肥市蜀山區方大郢安置點二期工程3#樓 安徽東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張芳 合肥市蜀山區五里墩街道辦事處 武漢科達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姚志富
10 中國鐵建·青秀城A塊地(潤園)一期 中鐵城建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胡迎暉 中鐵房地產集團合肥蜀山置業有限公司 合肥市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浦冬雲
11 北京華聯和平路購物中心 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孫士明 安徽華聯購物廣場有限公司 安徽寰宇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丁軍
12 安糧中心綜合體3#5#-9#樓 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韓立純 安徽安糧置地有限公司 合肥工大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張靜
13 高速·時代公館5#-13#、15#-23#、地下車庫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謝永輝 安徽省高速地產集團合肥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徐盛革
14 合肥市26 正奇金融廣場 安徽華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郭浩瀾 安徽正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合肥康達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杜學亭
15 合肥華潤置地萬象城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鄭吉豐 華潤置地(合肥)有限公司 安徽南巽建設項目管理投資有限公司 陳愛農
16 萬科時代觀邸 安徽中固建設有限公司 徐友蘭 合肥萬科瑞益地產有限公司 合肥工大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朱永樹
17 合肥星泓金融創新城A地塊一標段 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張懷明 合肥星泓金融城發展有限公司 安徽南巽建設項目管理投資有限公司 王春燕
18 信達.天御S1-13地塊1#、2#樓 蕪湖金宇建設有限公司 崔德冰 安徽建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安徽南巽建設項目管理投資有限公司 李潔
19 中國鐵建·青秀城A塊地(潤園)二期11-14# 樓 中鐵十八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馬飛龍 中鐵房地產集團合肥蜀山置業有限公司 安徽南巽建設項目管理投資有限公司 儲誠志
20 華地·金融中心1#、2# 開平住宅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侯軍偉 安徽華地置業有限公司 合肥工大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談新文
21 旭輝鉑悅府一期一標段Y9#樓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劉春園 合肥辰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安徽南巽建設項目管理投資有限公司 吳海濤
22 綠地中心北地塊地下室、購物中心、C座、D座 上海建工七建集團有限公司 陳士新 綠地集團合肥紫峰置業有限公司 上海凱悅建設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胡榮躍
23 信達·公園里一期工程 安徽中固建設有限公司 錢煒 安徽金湖信達置業有限公司 安徽南巽建設項目管理投資有限公司 汪雲
24 文一名門學府10#樓 安徽文一建築安裝有限公司 武奇 安徽文一投資控股集團瑤海置業有限公司 上海容基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陳兆明
25 栢景灣七期逸湖居23#樓 安徽國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束巧玲 安徽置地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吳合兵
26 合肥鳳凰文化廣場-B辦公樓 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 沙榮生 合肥鳳凰文化地產有限公司 江蘇建科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閔建東
27 合肥軌道工程4 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5標段 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 鄭成文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上海天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張建春
28 合肥市軌道交通2號線機電系統(風、水、電、設備區裝修)總承包項目(1-8標)-08標段 中鐵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 王德虎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北京華興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張陳
29 合肥軌道工程4 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二期工程土建施工2標段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 梅長安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北京鐵研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李廷春
30 合肥市軌道交通2號線土建施工TJ02標 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 周明軍 合肥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 上海三維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何志元
31 蚌埠市5 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新院工程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肖景鍾 蚌埠市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上海同濟工程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孫樹虎
32 雙墩新村(清河家園)A04#、A07#、A08#、A10#、A13#、A14#工程 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 吳立武 蚌埠河北新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陳亮
33 淮光村安置房二期工程項目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錢江 蚌埠經濟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 河南卓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宋偉寬
34 大禹家園1-1#~9#樓、2-1#~9#樓、1-1商業、2-1商業、2-2商業、1#地塊地下室、2#地塊地下室、社區中心、幼兒園及小區配套工程 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 獨世軍 蚌埠市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蚌埠市工程建設監理公司 廖永忠
35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綜合樓工程 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李春安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上海同濟工程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孫樹虎
36 蕪湖市10 皖南醫學院8#研究生公寓和11#學生公寓 安徽同濟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黃江桃 皖南醫學院 六安市建工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郭從蘭
37 蕪湖碧桂園天門煙波660#樓工程 南通華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徐志飈 蕪湖晉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廣東國晟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郭田躍
38 海上傳奇花園二期15#樓工程 浙江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徐告鶴 蕪湖萬科信達房地產有限公司 合肥康達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張志剛
39 碧桂園·翡翠灣(無為)三期二標12#樓 南京市住宅建設總公司 陶雷 無為碧桂園德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安徽凱奇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英玉華
40 蕪湖華強R06地塊36班小學工程 安徽華業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丁榮鳳 蕪湖市華強旅遊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蕪湖市正泰工程建設監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胡正喜
41 蕪湖市高新區服務外包園三期 歌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沈小軍 蕪湖新馬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科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張運波
42 蕪湖市10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第二食堂工程 蕪湖市龍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楊世好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天獅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石秀峰
43 中鐵設計廣場一期項目施工總承包工程 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 於本新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中鐵武漢大橋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 何曉光
44 華侖國際(蕪湖)文化廣場(商業部分)二期(酒店、辦公)工程 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儲劉軍 安徽華侖港灣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呂陸叄
45 水質檢測中心辦公主樓、辦公輔樓、門衛和非機動車棚 江蘇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王先華 安徽省江北華衍水務有限公司 江蘇建科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錢小紅
46 淮南市2 永安國際城E7#、E8樓 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孔令明 淮南市華安盛置業有限公司 安徽三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李傳飛
47 中鐵南山院 中鐵四局集團鋼結構有限公司 趙家坤 中鐵四局置業有限公司 中鐵四局集團安徽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李志國
48 馬鞍山市9 秀山●信達城D地塊14#、17#樓工程 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馬金海 馬鞍山建銀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天翰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李祖榮
49 富馬智贏科技園工程1#、2#研發樓及地下車庫、 3#~11#輕工廠房 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陳傳華 馬鞍山市富馬經開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安徽省恆信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李 曙
50 馬鞍山匯金國際金融中心 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楊 斌 馬鞍山市城發集團置業有限責任公司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王曉琴
51 安糧城市廣場5#~13#、西南地塊車庫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陳醒明 馬鞍山安糧房地產有限公司 馬鞍山華誠建設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孫啟剛
52 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和康復中心綜合樓 馬鞍山市向山建築安裝有限公司 許延海 馬鞍山市市立醫療集團 安徽天翰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許振海
53 馬鞍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浙江省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褚鵬飛 光大江東環保能源(馬鞍山)有限公司 江蘇蘇安電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翟志君
54 馬鞍山綜合客運中心樞紐站工程 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韓健鋒 馬鞍山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 江蘇建科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馬偉楓
55 採石古鎮一期工程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祝 旻 馬鞍山金旅旅遊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天翰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周文傑
56 潤合家園3#樓工程 馬鞍山鋼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章 靜 馬鞍山市城發集團置業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天翰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劉 冰
57 安慶市4 文源·時代鑫城1#樓~6#樓工程 安徽省鴻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蘇曉望 安慶文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合肥市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張桂菊
58 安徽岳西農商銀行合作金融大廈 安徽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 方宗雲 安徽岳西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工大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桂志旺
59 安慶綠地迎江世紀城順安路南地塊工程 上海雲峰建設有限公司 萬紹文 綠地集團安慶置業有限公司 上海新光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王茂林
60 綠地迎江世紀城A-1地塊商業街 上海綠地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朱曉峰 綠地集團安慶置業有限公司 上海新光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王茂林
61 宿州市5 宿州市高新區整體城鎮化安置房(一期) 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鵬 宿州市高新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恆正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王斌
62 中煤礦建總醫院總體規劃及病房樓單體設計 中煤第七十二工程有限公司 韓建明 中煤礦建總醫院 安徽華東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韓同照
63 宿州萬達廣場項目(大商業) 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鄭德祥 宿州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趙俊
64 銀通苑安置區1#地塊3#~8#樓及地庫 安徽雲廈建設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陳龍 宿州市金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宿州市峙恆建設監理事務所 李仁群
65 銀通苑安置區1#地塊1#、2#、9#、10#樓 安徽華俊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賈立志 宿州市金皖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宿州市峙恆建設監理事務所 李仁群
66 阜陽市10 濱河花園一期2#、3# 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胡湘冬 阜陽市安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合肥豐潤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李繼昕
67 阜陽市要素大市場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柴德凱 阜陽市城南新區項目開發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科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陳維紅
68 潁泉碧桂園一期二標段32#、33#樓 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孫康 阜陽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安徽萬博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晏學強
69 阜陽市規劃展示館(五館合一)項目 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岳立明 阜陽市城南新區項目開發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省志成建設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鄭基平
70 恆大綠洲9#、10#樓 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程玉柱 阜陽粵通置業有限公司 安徽國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李天寶
71 阜陽潁泉萬達廣場 中國建築第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郝彥平 阜陽潁泉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高國鵬
72 潁泉碧桂園一期一標段28#、29#樓 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郭春偉 阜陽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安徽萬博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晏學強
73 阜陽市10 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唐郢安置區6#、7#樓 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周軍 阜陽市城南新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合肥工大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梁喜玲
74 名邦 國際花都15#、22#樓 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尚振華 臨泉縣名邦置業有限公司 武漢科達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李世維
75 界首市東城天安路安置區5#、7#樓 陝西建工集團總公司 竇哲文 界首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 安徽盛世建設醒目管理有限公司 紀寶林
76 黃山市2 黃山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茶葉及農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房建工程 黃山市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陳承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黃山雙星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方建華
77 梅林國際二期工程2#樓 黃山市方圓建工有限公司 張水長 黃山市強祥置業有限公司 黃山市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魏明
78 滁州市6 景臣御園 安徽省華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張明清 滁州市華建置業有限公司 馬鞍山中振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王本福
79 滁州市第二小學北校區工程 湖南省衡州建設有限公司 唐億良 滁州市琅琊區教育體育局 馬鞍山市科建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謝松
80 南京兒童醫院滁州分院二期工程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何洪春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滁州市婦幼保健院 江蘇安廈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王培祥
81 明光中學新校區建設項目 中豪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王道家 安徽省明光中學 浙江明康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劉建人
82 華環煙草醇化庫一標 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夏秀兵 華環國際煙草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科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楊承林
83 多金大公館二期 江蘇南通六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趙紅兵 全椒多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安徽科創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朱其芳
84 淮北市2 淮北市杜集區棚戶區改造(東庄安置房)工程 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霍傳星 淮北市東興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淮北市安居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鄧一文
85 淮北市烈山區梧桐南路馬場街安置房(緣山小區)二期工程 中建七局第二建築有限公司 王忠 淮北盛大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淮北市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陳峰
86 銅陵市1 銅陵萬達廣場項目 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李志雄 銅陵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甘邦興
87 宣城市4 宣城市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急診外科綜合樓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 聶崇軍 宣城市人民醫院(宣城市公共重點工程建設局) 安徽恆正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徐有寶
88 宣城市4 宣城萬達廣場項目 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蒙海源 宣城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 上海三凱建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孫昌益
89 宣城市浙江商會大廈 成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葉樟福 宣城市浙江商會等41家單位、會員 馬鞍山邁世紀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汪國方
90 寧國市碧桂園5#、6#、14#樓 沈陽雙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呂勝 寧國市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寧國市建設咨詢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胡大友
91 六安市5 六安市友誼西苑居住小區一標段 安徽華景建設有限公司 陳傳明 六安市金安區安置房建設辦公室 六安市建工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胡發兵
92 振興·中央公館B地塊項目20#~24#樓 安徽振興建設有限公司 王剛 安徽振興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六安市建工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趙紅
93 六安大學科技園核心區一期工程 安徽阜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劉海洋 六安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 合肥工大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彭少余
94 六安市梅花新村安置小區工程 安徽中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宋平安 六安市金裕置業有限公司 六安市建工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胡成田
95 六安市梅園安置小區工程 安徽中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劉長磊 六安中礦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六安市建工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賀傑
96 池州市1 池州市新城明珠小區2-14#~2-23#樓及人防工程 池州市龍輝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徐大平 安徽省池州市天華置業有限公司 湖北亞太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許世文
97 亳州市2 亳州工業園區7#還原小區建設項目二標段 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高金友 亳州金地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方舟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 王志斌
98 蒙城縣中醫院整體遷建一期工程 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於鵬 蒙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蒙城縣中醫院 安徽省志成建設工程咨詢股份有限公司 操守余
2017年2月16日

『陸』 南宋採石磯之戰的南宋領軍人物是誰

虞允文(1110~1174)
中國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壽(今屬四川)人。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毅然把散處沿江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組織起來,挫敗金軍渡江南侵的計劃,贏得了採石大捷(見採石之戰)。金海陵王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鎮江)阻截。金軍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乾道三年(1167),召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四川名將吳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樞密院事,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五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秋,再度赴四川綜理軍政事務,後病死。在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謚忠肅。而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斗心,從此不再打算收復中原。但虞允文的報國事跡仍廣為人傳頌,名留青史。毛澤東亦曾在《續通鑒紀事本末》批道「偉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虞允文曾為唐書及五代史加註,並著有詩文十卷,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內外志十五卷,傳頌於世。

『柒』 無欲景寒風,繁木彬消融.我欲乘風去,世事竟無終.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虞允文(1110~1174)
中國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壽(今屬四川)人。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毅然把散處沿江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組織起來,挫敗金軍渡江南侵的計劃,贏得了採石大捷(見採石之戰)。金海陵王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鎮江)阻截。金軍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乾道三年(1167),召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四川名將吳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樞密院事,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五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秋,再度赴四川綜理軍政事務,後病死。在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謚忠肅。而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斗心,從此不再打算收復中原。但虞允文的報國事跡仍廣為人傳頌,名留青史。毛澤東亦曾在《續通鑒紀事本末》批道「偉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虞允文曾為唐書及五代史加註,並著有詩文十卷,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內外志十五卷,傳頌於世。
白馬書生虞允文--十一——身世綜述
虞允文身材雄偉,身高六尺四寸,換算過來,在當前幾近2米,這在文人中無疑是非常讓人矚目的。史稱虞允文:"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虞允文早年以文學入仕,到了中晚年,抓住了機會,在宋金風雲中,大展才華,終成一代名相,千古流芳,毛澤東在讀《宋史·虞允文傳》時評價說:「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紹興和議以後,高宗、孝宗兩朝的將相們,對於和戰,爭論不休,個人主張不一,同樣是主戰,虞允文、辛棄疾顯然要比張浚謹慎;同樣是和,陳康伯、陳俊卿、史浩、湯思退又不一樣。陳康伯更偏重於戰和,而陳俊卿、史浩則偏於守和,湯思退則是毫無原則的求和。同樣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主張也不一,典型的如陳俊卿,早年比較有進取心,到後來,意見則經常跟虞允文相左,所為偏於保守。虞允文入柄中樞以後,正如我前面所說的,宋軍並沒有過硬的實力與很好的機會進行大規模的北伐,取得全面的實質性的勝利。然而虞允文極力主張恢復,原因何在?我想陳亮的一席話, 也許可以表明虞允文的心跡,這段材料,不見於《宋史》,而是《永樂大典》引錄於《元統一志》,鄧廣銘先生曾撰考證其真偽,發表於1996年第二期的北京大學學報上,這段話是陳亮跟虞允文說的,陳稱:「故相張魏公薨已數年,老將在淮上唯李顯忠 ,又多疾;在關西唯吳拱,又地遠;自余文臣諸子鄧,是肉食可鄙之流;禁衛諸軍鄧,是海鮮啖飽之輩,公忠貫日月,採石之勛已著,而規恢之任在公一身,若遷延歲月,而不是究是國,何以系中原之望?何以雪祖宗二百年之辱?何以副上宵旰之託?當丞相有可治之時而不能為,則後之人安能為此哉!」。陳亮點出了虞允文所面臨的形勢與困難,強調了了他身上的責任。
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是奏疏類散文,採石一役,虞允文作《江上軍事第一剳子》、《江上軍事第二剳子》、《江上軍事第三剳子》、《奏還汪應辰知衢州詞頭疏》,充分顯示其膽略忠勇,明代學者張時泰將虞允文比為岳飛,實非過譽。後來虞允文入川為川陝宣諭使,虞允文作《論用吳璘以圖恢復疏》、《論鞏州未下可憂疏》、《論營田之利弊》等奏疏。隆興元年,虞允文又有著名的《論今日可戰之機有九疏》,分析天下時局,對比敵我雙方,希望孝宗無為因循,盡力戰備,抓住可戰之機,勵行可戰之實,文章首先說堅持抗戰,收復中原,是「天地之大經,《春秋》之大義」,接著從宋金雙方君主是否英明、政權是否鞏固、國內是否安定、民心向背、地利、天時、人才等九方面進行論述。乾道三年,虞允文出為四川宣撫使,作《論明良交感惟信與誠疏》、《謝賜御書漢崔寔政論疏》、《論西蜀草木之妖、措置水旱盜賊之備疏》等。虞允文著述頗豐,楊萬里《虞公神道碑》說他終生好學,「食必觀書,為文立成,不雕而工」。虞允文著有《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唐書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議》二十三卷、《內外製》十五卷、《詩文集》十卷、監修《續會要》三百卷,《宋詩紀要》收錄其詩兩首,《宋代蜀文輯存》收錄其文八十五篇。虞允文另外還有兩篇早年之作比較有名,一是《辨鳥賦》,一是《誅蚊賦》。虞允文為至孝之人,母親去世以後,又伺候父親七年,他作《辨鳥賦 》,以鳥烏私情,傳人間至孝,文章情真意切,摧肝裂膽,有李密《陳情表》之感人力量。《誅蚊賦》以蚊蚋為毒人間,喻金「逞威於河內」,主張除惡務盡,「不復使無用之物,無窮之毒,存於世間」。
虞允文不僅詩文出色,還是一很有成就的書法家。明代書法家吳寬評論說:「虞忠肅手帖,詞語詳雅,氣象雍容。」,明代文藝評論家王世貞也說:「《停雲館帖》第六卷,為南宋名臣書,如虞雍公之儼雅,皆有可采。」虞允文的書法,筆致含蓄,於奇崛處見儼雅;情趣天成,於不經意處顯功夫,在宋代書壇是比較有個性的,他傳世的墨跡有《適造帖》、《鈞堂帖》等。
虞允文有三個兒子,直秘閣虞公亮,知開州虞公著,長寧武寧守虞杭孫。一共有八個孫子,其中虞剛簡最有名,最後官職為利州路提刑,曾與魏了翁講學蜀東門外,「蜀人師尊之」,曾孫虞應龍時任太常寺主薄知雷州,修學校,興水利,甚得治譽。虞珪「知連州,亦以文學知名」,子虞汲,「其文清而醇」,「教授於諸生中」,「以翰林院編修官致仕」,汲子虞集,官至奎章閣學士,與楊載等並稱為「元代四大家」,詩文名冠一時。

採石磯之戰
水調歌頭 聞採石磯戰勝 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窗。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南宋著名詞人張孝祥的這首水調歌頭,是聽說採石戰勝後,有感而發,詞句氣勢豪放。採石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本文要提到的虞允文就是採石之戰的直接指揮者。
金國自從完顏亮發動政變獲得皇位後,加速了漢化的進程。完顏亮認為金國已經接受了漢文化,南北已經沒有區別,所以應該由他來統一中國。他首先將都城由會寧遷往北京,隨後又積極營建開封,准備遷都於此,並在次發動南征,當然金國在軍事上的准備也很充分。而南宋這邊,因為已經有近二十年沒有戰爭了,所以缺乏對戰爭的心理准備。雖然不時傳來金人要南征的消息,但統治階級始終未予重視,直到金使王全,高景山來祝賀宋高宗的生日,並提出了要求宋割讓淮南的領土要求。南宋朝野才覺察到戰爭將要爆發了,忙不迭的布置兵力防禦。又召開全體政府官員的會議,南宋方面決定派成閔率五萬軍隊防守湖北,按照正常的思維,在江南建都的朝代,必要要守住湖北上游,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此時人微言輕的虞允文卻反對這樣分散兵力,他認為金兵主攻的方向會是淮南,所以應當將軍隊布置在江西一帶,如果上游告急,則馳援湖北,如果淮南有變,則可以調動守淮。宰相陳康伯雖然贊同虞允文的主張,但成閔的軍隊還是全部駐防到了武昌。
而完顏亮的思路恰好和虞允文的猜測吻合,金兵60萬分三路,一路攻陝南,一路取荊襄,這兩路都是偏師,而完顏亮自己親率主力直取淮南。南宋負責守江淮的是宿將劉錡,但年老卻重病在身的劉錡已不復當年之勇,吃飯都只能餐以白粥,只能命令副將王權指揮作戰。王權畏敵如虎,不戰自逃,劉錡也無法取勝,劉錡率軍退到揚州。兩淮全部失守。金兵在江北准備渡江,南宋政權岌岌可危。和以往宋金戰爭不同,這次完顏亮南征,軍紀嚴明,秋毫無犯,這也顯示出了完顏亮的志在必得。
看到武將們連連失利,南宋方面又派出葉義問督視兩淮軍事,虞允文也獲得機會參謀軍事。宋取代五代後,就崇文抑武,大多數時候是文官統兵,而文官真正懂得軍事的很少,又都瞧不起武將。所謂士大夫不知糧谷,不曉兵甲就是對文官們的真實寫照。所以兩宋外戰歷來敗多勝少,就是這個原因。這個葉義問也代表了宋朝的士大夫。葉讀到劉錡的戰報,不知劉錡所言的金兵又添生兵中的生兵為何物。更可笑的是,葉義問在沙洲上挖了深一尺的溝,沿著溝里插了一些樹枝為鹿角,葉還說,金兵渡江就用這個阻擋。老百姓們看到,哈哈大笑,都說吃肉的人見識也不比我們吃糠的人高啊。結果一夜漲潮,溝全部添平,樹枝也全被沖走。和這些不識糧谷,不知兵甲的士大夫相比,同是書生的虞允文在採石的表現簡直讓人叫絕。
此時和葉義問同樣受命的虞允文先到瓜洲去探望了病中的劉錡,劉錡因為病重,向允文提出交出制置和招討二印。虞允文正色對他說,國家已經這樣,老將軍難道就這樣辭職嗎?說得劉錡慚愧不已。此時虞允文接到了葉義問的命令,派他催促李顯忠接替王權,又讓他去採石犒賞軍隊。虞允文風風火火趕到採石,王權已經走了,李顯忠還沒到。王權的敗兵三五成群,星散分布,而且都解下馬鞍,捲起甲衣,坐在路旁.而金兵就在對面。看到敵我雙方的情況,虞允文的隨從勸他回建康去。一瞬間,虞允文想起了去年出使金國時,自己和金國接待人員比試射箭,自己一箭中的的情景。腦海里又浮現出了徽、欽二帝以及國仇。 虞允文知道自己是來勞軍的,沒有督戰之責,如果選擇回去,也無可厚非。但眼前軍情緊急,允文知道,如果等李顯忠來,肯定來不及了。自己不能因為沒有責任就離開。於是他毅然選擇了指揮採石之戰的重任。他隨即招集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人,對大家說,如果敵人過江,你們就是跑掉也沒有用,現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我們應該死中求生,而且國家養你們這么久,難道就不能為國而戰。眾將都說,主要是沒人主持,允文說:「李顯忠還沒到,我領大家在此拚死一戰。」將士們受到鼓舞,決心奮勇和金軍一戰。
虞允文率軍隊趕到長江邊上,望見長江北岸已建起了高台,兩邊搖著兩面深紅色的旗,兩面五彩旗,中間樹起一個黃色的車蓋,完顏亮傲然坐在下面。偵察的人說,前一天,完顏亮已殺了白馬和黑馬祭天,與軍士們約定,第二天渡過長江,到玉麟堂吃早飯,先過江的人賞給一兩黃金。當時,金軍有40萬,馬匹的數量是部隊人數的兩倍,而宋軍才有一萬八千人。虞允文開始部署,先命令將領們排列成大的陣式,按兵不動,把戈船分作五隊,其中兩隊沿著東西江岸運行,一隊停駐在江的中間,裡面埋伏精兵,等待交戰,另兩隊藏在小港里,防備意外的事情出現。他剛指揮布置完畢,敵軍已經在大聲呼叫,完顏亮手持小紅旗,指揮數百艘戰船渡江而來,一會便有七十艘抵達南岸,直接向宋軍發動進攻,宋軍向後退卻了一些。虞允文進入戰陣中,拍著時俊的背說:「你的膽略是四方有名的,再向後退,就是女人和孩子了,時俊馬上揮舞雙刀出陣,宋軍拚死力戰。江中間的宋軍也用海鰍船沖擊金船,金兵所用的舟,底闊如箱,行動不穩,且不諳江道,皆不能動,結果船隻或沉入江,或半浮水面。天色已晚,但金兵仍然不退。這時恰好有一支潰散的部隊從光州來到,虞允文交給他們軍旗和戰鼓,讓他們從後面轉出來,金軍懷疑是增援部隊到了,這才退走。收兵回營後,因為宋將蔡甲,韓乙貪生怕死不率戰船出擊,兩個被虞允文各打了一百鞭子。又犒賞了有功的將士,允文因為賞罰分明,所以得將士死力。完顏亮那邊,也把沒有戰死,而退回的金兵全部殺掉。
雖然初戰告捷,但虞允文很清醒,知道金兵還會再來,於是把戰船拉往上游地區,又在楊林河口部署兵力。結果又一次擊退了金兵的進攻。完顏亮不能取勝,於是給王權寫了一封信,勸王投降。允文接受信後說,這是反間計,虞允文回書完顏亮,告訴他,王權因為不戰而逃已經被法辦,現在的統帥是李顯忠,和去年出使金國的虞允文一起抵抗你。完顏亮看到採石無懈可擊,於是只好率軍去了瓜洲,准備從那裡渡江。
李顯忠終於趕到了採石,虞允文估計到完顏亮會從瓜洲那裡渡江,於是和顯忠商議,派李捧率軍一萬六千去京口。隨後,虞允文也趕到了鎮江,先探望了病中的劉錡,劉錡拉著允文的手說:「疾何必問!朝廷養兵三十年,大功乃出書生手,我輩愧死矣!」
此時鎮江方面,集結著楊存中和成閔的二十萬大軍。為了震懾金兵,虞允文讓宋兵駕駛著車船在江面上游弋,車船在江面上回轉如飛。金兵感到震驚,雖然完顏亮故作鎮靜,但金兵軍心開始動搖。完顏亮不顧客觀情況對他極為不利的現實,強要軍隊強渡長江。完顏亮的部下門意識到渡江是一條絕路,於是在耶律元宜的帶領下,縊殺完顏亮於瓜洲渡。金兵大隊北退,都向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顏褒歸順。南宋政權又一次化險為夷。一度准備逃跑的宋高宗趙構評價允文說,允文忠出天性,是朕之裴度。毛澤東在評價虞允文時說,壯哉虞公,千載一人。採石之戰作為宋朝十三出戰功之一名載史冊。
客觀評價採石之戰宋軍取勝的原因
1虞允文臨危不亂,指揮出色,出色地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
2金兵不習水戰,而宋軍的強項恰在此處
3金國內亂,完顏褒即位,金兵士氣低下
4梁山泊水乾涸,金國准備南征的船隻無法順流南下,只好臨時征調一些民船,又小又舊無法與南宋的大船對抗。
290多年後,明太祖從淮西取江南,就是先派常遇春奪取採石的。可見採石戰略地位的重要。歷史不能假設,但如果不是虞允文,而是換了個葉義問那樣的書獃子,金兵可能就渡江成功了,過江後,再有了馬,南宋的腐敗軍隊肯定會重演兩淮潰敗的一幕。所以說,說虞允文挽救了南宋,是再造南宋的功臣,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完顏亮死後,金兵北退,金國主動派人求和,表示一切過失全是完顏亮造成的,希望能維持紹興和約。虞允文上表要求北伐中原,此時,南宋政權內部,主戰派佔了上風,要求北伐的呼聲很高,而同時,完顏褒剛即位,政權不穩,境內的契丹人又造反,應接不暇。從後面的歷史來看,這是一次僅次於紹興十年那次機會的最好時機。但已經被金人嚇破了膽的宋高宗,選擇了觀望,隨後又內禪,將皇位傳給了養子孝宗。作為南宋方面,失去了這次機會是非常可惜的。

『捌』 以少勝多大敗金兵的宋朝宰相

虞允文(1110—1174),南宋隆州仁壽(今屬四川眉山市仁壽縣)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紹興進士。紹興三十年(1160)使金,見其大舉運糧造船,歸請加強防禦。次年,以參謀軍事犒師採石(今安徽當塗境內),適主將罷職,三軍無主,而金完顏亮正擬渡江,遂毅然督戰,大破金軍。三十二年,任川陝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陝西數處州郡。乾道五年(1169),為相,任用胡銓、王十朋。八年,再任四川宣撫使,在
蜀年余病死。

中文名: 虞允文
別名: 虞彬父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四川
出生日期: 1110年
逝世日期: 1174年
職業: 軍事家,丞相
主要成就: 以少勝多大敗金兵

目錄

個人簡介
人物生平自幼好學
採石大捷
經略四川
力主北伐
詩詞文賦
傳世丹青
史籍記載
子孫後代
虞允文墓地理概況
歷史沿革
歷代守護
個人簡介
人物生平 自幼好學
採石大捷
經略四川
力主北伐
詩詞文賦
傳世丹青
史籍記載
子孫後代
虞允文墓 地理概況
歷史沿革
歷代守護
展開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原籍四川仁壽,宋亡後為避戰亂,遷居崇仁二都(今江西省崇仁縣石庄鄉)。南宋大臣,抗金名將。 虞允文身材雄偉,身高六尺四寸(近兩米),史稱其「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年以文學入仕,到了中晚年,抓住機會,在宋金風雲中,大展才華,終成一代名相,千古流芳。 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間進士,仕至潼川府路轉運判官。虞允文幼時聰明,七歲即能提筆作文。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歷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紹興二十八年,改任秘書丞,開始到朝廷任 虞允文塑像
職。不久兼任國史院編修官,歷吏部員外郎、兼右司員外郎。紹興三十年(1160),以守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借工部尚書銜任賀金正旦使,回朝後任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紹興三十一年(1161),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毅然把散處沿江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組織起來,挫敗金軍渡江南侵的計劃,贏得了採石大捷。金海陵王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鎮江)阻截。金軍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採石之戰」是南宋唯一的一次擊敗金軍渡江的戰役,在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次年,虞允文任川陝宣諭使,與吳璘共謀進取,收復陝西州郡數處。 乾道三年(1167),召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四川名將吳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樞密院事,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五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秋,再度赴四川綜理軍政事務,後因病於淳熙元年(1174)二月辭世,享年65歲。其墓在四川仁壽縣於丞鄉。 淳熙四年(1177),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謚「忠肅」。而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斗心,從此不再打算收復中原。但虞允文的報國事跡仍廣為人傳頌,名留青史。 毛澤東亦曾在《續通鑒紀事本末》批道「偉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自幼好學
虞允文自幼勤奮好學,《宋史》稱其「六歲誦九經,七歲能屬文」,讀書於「瑞竹園」(仁壽縣城東面)。紹 連環畫《虞允文》
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及第,獲委任為通判彭州,權知黎州、渠州。時秦檜當權,允文一如同四川書生皆不獲重用。秦檜死後,終於獲得中書舍人趙逵推薦,就任秘書丞,官至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採石大捷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省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 採石之戰
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原來負責督軍的主帥李顯忠還未趕到,虞允文見形勢危急,親自督師,向當時軍心散漫的士兵演說:「若金軍成功渡江,你們又能逃往哪裡?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於死裡求生?何況朝廷養兵三十年,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這番演說成功把士兵團結起來,並大大振奮了軍心。他並隨即把散處沿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統合起來,以1.8萬兵力與15萬金軍決戰於採石磯,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 隨後,金海陵王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省鎮江市)阻截。金軍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
經略四川
虞允文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被委任為川陝宣諭使,並與大將吳璘商議收復中原的大業,再次北伐中原,曾收復陝西六郡。可惜在宋孝宗即位後,因誤信奸臣史浩、湯思退的讒言,要求前線宋軍退兵,以致功敗垂成。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允文被召回臨安,任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在乾道三年(1167年)四川名將吳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樞密院事,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五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大力提拔賢良之士,如:胡銓、周必大、王十朋、趙汝愚、晁公武、李燾等人。乾道八年(1172年),改任為左丞相兼樞密使,但他隨即要求鎮撫四川,以圖光復大業,同年秋,授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職務,封為「雍國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總理軍政事務。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時間里,不斷籌劃由四川出師北伐,以圖光復中原,最終積勞成疾,淳熙元年(1174年)以病卒。 在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謚忠肅。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斗心,從此不再打算收復中原。但虞允文的報國事跡仍廣為人傳頌,名留青史。毛澤東亦曾在《續通鑒紀事本末》批道「偉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 虞允文曾為唐書及五代史加註,並著有詩文十卷,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內外志十五卷,傳頌於世。
編輯本段力主北伐
虞允文身材雄偉,身高六尺四寸,換算過來,在當前幾近2米,這在文人中無疑是非常讓人矚目的。史稱虞允文:「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 虞允文
紹興和議以後,高宗、孝宗兩朝的將相們,對於和戰,爭論不休,個人主張不一,同樣是主戰,虞允文、辛棄疾顯然要比張浚謹慎;同樣是和,陳康伯、陳俊卿、史浩、湯思退又不一樣。陳康伯更偏重於戰和,而陳俊卿、史浩則偏於守和,湯思退則是毫無原則的求和。同樣的人,在不同的階段,主張也不一,典型的如陳俊卿,早年比較有進取心,到後來,意見則經常跟虞允文相左,所為偏於保守。 虞允文入柄中樞以後,宋軍並沒有過硬的實力與很好的機會進行大規模的北伐,取得全面的實質性的勝利。然而虞允文極力主張恢復,原因何在?我想陳亮的一席話, 也許可以表明虞允文的心跡,這段材料,不見於《宋史》,而是《永樂大典》引錄於《元統一志》,鄧廣銘先生曾撰考證其真偽,發表於1996年第二期的北京大學學報上,這段話是陳亮跟虞允文說的,陳稱:「故相張魏公薨已數年,老將在淮上唯李顯忠 ,又多疾;在關西唯吳拱,又地遠;自余文臣諸子鄧,是肉食可鄙之流;禁衛諸軍鄧,是海鮮啖飽之輩,公忠貫日月,採石之勛已著,而規恢之任在公一身,若遷延歲月,而不是究是國,何以系中原之望?何以雪祖宗二百年之辱?何以副上宵旰之託?當丞相有可治之時而不能為,則後之人安能為此哉!」。陳亮點出了虞允文所面臨的形勢與困難,強調了了他身上的責任。
編輯本段詩詞文賦
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是奏疏類散文,採石一役,虞允文作《江上軍事第一剳子》 、《江上軍事第二剳子》、《江上軍事第三剳子》、《奏還汪應辰知衢州詞頭疏》, 充分顯示其膽略忠勇,明代學者張時泰將虞允文比為岳飛,實非過譽。後來虞允文入 川為川陝宣諭使,虞允文作《論用吳璘以圖恢復疏》、《論鞏州未下可憂疏》、《論 營田之利弊》等奏疏。隆興元年,虞允文又有著名的《論今日可 虞允文作品
戰之機有九疏》,分析天下時局,對比敵我雙方,希望孝宗無為因循,盡力戰備,抓住可戰之機,勵行可 戰之實,文章首先說堅持抗戰,收復中原,是"天地之大經,《春秋》之大義",接著 從宋金雙方君主是否英明、政權是否鞏固、國內是否安定、民心向背、地利、天時、 人才等九方面進行論述。乾道三年,虞允文出為四川宣撫使,作《論明 相關書籍
良交感惟信與誠疏》、《謝賜御書漢崔寔政論疏》、《論西蜀草木之妖、措置水旱盜賊之備疏》等 。 虞允文著述頗豐,楊萬里《虞公神道碑》說他終生好學,"食必觀書,為文立成, 不雕而工"。虞允文著有《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唐書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議》二十三卷、《內外製》十五卷、《詩文集》十卷、監修《續會要》三百卷,《宋詩紀要》收錄其詩兩首,《宋代蜀文輯存》收錄其文八十五篇。虞允文另外還有兩篇早年之作比較有名,一是《辨鳥賦》,一 是《誅蚊賦》。 虞允文為至孝之人,母親去世以後,又伺候父親七年,他作《辨鳥賦 》,以鳥烏私情,傳人間至孝,文章情真意切,摧肝裂膽,有李密《陳情表》之感人 力量。《誅蚊賦》以蚊蚋為毒人間,喻金"逞威於河內",主張除惡務盡,"不復使無 用之物,無窮之毒,存於世間"。
編輯本段傳世丹青
虞允文不僅詩文出色,還是一很有成就的書法家。明代書法家吳寬評論說:"虞忠肅手帖,詞語詳雅,氣 虞允文作品
象雍容。"明代文藝評論家王世貞也說:"《停雲館帖》第六卷 ,為南宋名臣書,如虞雍公之儼雅,皆有可采。" 虞允文的書法,筆致含蓄,於奇崛 處見儼雅;情趣天成,於不經意處顯功夫,在宋代書壇是比較有個性的,他傳世的墨跡有《適造帖》、《鈞堂帖》等。
編輯本段史籍記載
《宋史》卷三八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二·虞允文傳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父祺,登政和進士第,仕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轉運判 虞允文像
[1]官。允文六歲誦《九經》,七歲能屬文。以父任入官。丁母憂,哀毀骨立。既葬,朝夕哭墓側,墓有枯桑,兩烏來巢。念父之鰥且疾,七年不調,跬步不忍離左右。父死,紹興二十三年始登進士第,通判彭州,權知黎州、渠州。 秦檜當國,蜀士多屏棄。檜死,高宗欲收用之,中書舍人趙達首薦允文,召對,謂人君必畏天,必安民,必法祖宗。又論士風之弊,以文章進必抑其輕浮,以言語進必黜其巧偽,以政事進必去其苛刻,庶可任重致遠。且極論四川財賦科納之弊。上嘉納之。 除秘書丞,累遷禮部郎官。金主亮修汴,已有南侵意。王綸還,言敵恭順和好。湯思退再拜賀,置邊備不問。及金使施宜生頗泄敵情,張燾密奏之。亮又隱畫工圖臨安湖山以歸。亮賦詩,情益露。允文上疏言:「金必敗盟,兵出有五道,願詔大臣豫思備御。」時三十年正月也。十月,借工部尚書充賀正使,與館伴賓射,一發破的,眾驚異之。允文見運糧造舟者多,辭歸,亮曰:「我將看花洛陽。」允文還,奏所見及亮語,申言淮、海之備。 除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三衙管軍以宦寺充承受,允文言:「自古人主大權,不移於奸臣,則落於近幸。秦檜盜權十有八年,檜死,權歸陛下。邇來三衙交結中官,宣和、明受厥鑒未遠。」上大悟,立罷之。 金使王全、高景山來賀生辰,口傳亮悖慢語,欲得淮南地,索將相大臣議事。於是召三衙大將趙密等議舉兵,侍從、台諫集議。宰臣陳康伯傳上旨:「今日更不問和與守,直問戰當如何。」遣成閔為京、湖制置使,將禁衛五萬御襄、漢上流。允文曰:「兵來不除道,敵為虛聲以分我兵,成其出淮奸謀爾。」不聽,卒遣閔。七月,金主亮徙汴,允文復語康伯:「閔軍約程在江、池,宜令到池者駐池,到江者駐江。若敵兵出上流,則荊湖之軍捍於前,江、池之軍援於後;若出淮西,則池之軍出巢縣,江州軍出無為,可為淮西援,是一軍而兩用之。」康伯然其說,而閔軍竟屯武昌。 九月,金主命李通為大都督,造浮梁於淮水上。金主自將,兵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十月,自渦口渡淮。先是,劉錡措置淮東,王權措置淮西。至是,權首棄廬州,錡亦回揚州,中外震恐。上欲航海,陳康伯力贊親征。是月戊午,樞臣葉義問督江、淮軍,允文參謀軍事。權又自和州遁歸,錡回鎮江,盡失兩淮矣。 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軍臨採石,而別以兵爭瓜洲。朝命成閔代錡、李顯忠代權,錡、權皆召。義問被旨,命允文往蕪湖趣顯忠交權軍,且犒師採石,時權軍猶在採石。丙子,允文至採石,權已去,顯忠未來,敵騎充斥。我師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權敗兵也。允文謂坐待顯忠則誤國事,遂立招諸將,勉以忠義,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眾曰:「今既有主,請死戰。」或曰:「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將安避?」 連環畫《採石磯大捷》
至江濱,見江北已築高台,對植絳旗二、綉旗二,中建黃屋,亮踞坐其下。諜者言,前一日刑白黑馬祭天,與眾盟,以明日濟江,晨炊玉麟堂,先濟者予黃金一兩。時敵兵實四十萬,馬倍之,宋軍才一萬八千。允文乃命諸將列大陣不動,分戈船為五,其二並東西岸而行,其一駐中流,藏精兵待戰,其二藏小港,備不測。部分甫畢,敵已大呼,亮操小紅旗麾數百艘絕江而來,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軍,軍小卻。允文入陣中,撫時俊之背曰:「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兒女子爾。」俊即揮雙刀出,士殊死戰。中流官軍亦以海鰍船沖敵,舟皆平沉,敵半死半戰,日暮未退。會有潰軍自光州至,允文授以旗鼓,從山後轉出,敵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勁弓尾擊追射,大敗之,僵屍凡四千餘,殺萬戶二人,俘千戶五人及生女真五百餘人。敵兵不死於江者,亮悉敲殺之,怒其不出江也。以捷聞,犒將士,謂之曰:「敵今敗,明必復來。」夜半,部分諸將,分海舟縋上流,別遣兵截楊林口。丁丑,果至,因夾擊之,復大戰,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聞。既而敵遣偽詔來諭王權,似有宿約。允文曰:「此反間也。」仍復書言:「權已置典憲,新將李世輔也,願一戰以決雌雄。」亮得書大怒,遂焚龍鳳車,斬梁漢臣及造舟者二人,乃趨瓜洲。漢臣,教亮濟江者也。 顯忠至自蕪湖,允文語之曰:「敵入揚州,必與瓜洲兵合,京口無備,我當往,公能分兵相助乎?」顯忠分李捧軍萬六千往京口,葉義問亦命楊存中將所部來會。允文還建康,即上疏言:「敵敗於採石,將徼幸於瓜洲。今我精兵聚京口,持重待之,可一戰而勝。乞少緩六飛之發。」 甲申,至京口。敵屯重兵滁河,造三閘儲水,深數尺,塞瓜洲口。時楊存中、成閔、邵宏淵諸軍皆聚京口,不下二十萬,惟海鰍船不滿百,戈船半之。允文謂遇風則使戰船,無風則使戰艦,數少恐不足用。遂聚材治鐵,改修馬船為戰艦,且借之平江,命張深守滁河口,扼大江之沖,以苗定駐下蜀為援。庚寅,亮至瓜洲,允文與存中臨江按試,命戰士踏車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回轉如飛,敵持滿以待,相顧駭愕。亮笑曰:「紙船耳。」一將跪奏:南軍有備,未可輕,願駐揚州,徐圖進取。亮怒,欲斬之,哀謝良久,杖之五十。乙未,亮為其下所殺。 初,亮在瓜洲,聞李寶由海道入膠西,成閔諸軍方順流而下,亮愈怒。還揚州,召諸將約三日濟江,否則盡殺之。諸將謀曰:「進有渰殺之禍,退有敲殺之憂,奈何?」有萬戴者曰:「殺郎主,與南宋通和歸鄉則生矣。」眾曰:「諾。」亮有紫茸細軍,不臨陣,恆以自衛,眾患之,有蕭遮巴者紿之曰:「淮東子女玉帛皆聚海陵。」且嗾使往,細軍去而亮死。 丙申,敵人退屯三十里,遣使議和。己亥,奏聞。召入對,上慰藉嘉嘆,謂陳俊卿曰:「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詔免扈從,往兩淮措置。允文至鎮江,奏收兩淮三策,不報。 明年正月,上至建康。尋議回鑾,詔以楊存中充江淮、荊襄路宣撫使,允文副之。給、舍繳存中除命,於是允文充川陝宣諭使。陛辭,言:「金亮既誅,新主初立,彼國方亂,天相我恢復也。和則海內氣沮,戰則海內氣伸。」上以為然。允文至蜀,與大將吳璘議經略中原,璘進取鳳翔,復鞏州。金治兵爭陝西新復州郡,蜀士欲棄之,允文持不可。 孝宗受禪,朝臣有言西事者,謂官軍進討,東不可過寶雞,北不可過德順,且欲用忠義人守新復州郡,官軍退守蜀口。允文爭之不得,吳璘遂歸河池,蓋用參知政事史浩議,欲盡棄陝西,台諫袁季、任古附和其說。允文再上疏,大略言:「恢復莫先於陝西,陝西五路新復州縣又系於德順之存亡,一旦棄之,則窺蜀之路愈多,西和、階、成,利害至重。」前後凡十五疏,且移書陳康伯,康伯牽於同列,不能回也。上將召允文問陝西事,執政忌其來,以顯謨閣直學士知夔州,尋又命奏事。 隆興元年入對,史浩既素主棄地,及拜相,亟行之,且親為詔,有曰:「棄雞肋之無多,免鋃心之未已。」允文入對言:「今日有八可戰。」上問及棄地,允文以笏畫地,陳其利害。上曰:「此史浩誤朕。」以敷文閣待制知太平州,尋除兵部尚書、湖北京西宣撫使,改制置使。 時朝廷遣盧仲賢使金議和,湯思退又欲棄唐、鄧、海、泗,手詔謂唐、鄧非險要,可置度外,允文五上疏力爭。思退怒,即奏曰:「此皆以利害不切於己,大言誤國,以邀美名。宗社大事,豈同戲劇。」上意遂定。思退陽請召允文,實欲去之也。允文上印,猶以四州不可棄為請,乞致仕。詔以顯謨閣學士知平江府。思退竟決和議,割唐、鄧。 二年,金兵復至,思退貶,上悔不用允文言。陳俊卿亦薦允文堪大用,除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乾道元年,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是秋,金遣完顏仲有所議,偃蹇不敬,允文請斬之,廷有異論,不果。會錢端禮受李宏玉帶,事連允文,為御史章服所論,罷政,奉祠西歸。 三年二月,召至闕,除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吳璘卒,議擇代,上諭允文曰:「吳璘既卒,汪應辰恐不習軍事,無以易卿。凡事不宜效張浚迂闊,軍前事,卿一一親臨之。」即拜資政殿大學士、四川宣撫使,尋詔依舊知樞密院事。歸蜀一月,召至闕,不數月復使蜀。太上賜御書《聖主得賢臣頌》,上又為之制跋,陛辭,復以所御雙履及甲胄賜焉。 過郢,奏築黃鷹山城。過襄陽,奏修府城。八月至漢中,又往沔陽。九月,至益昌。先被手詔戒九事,洎至蜀,悉奉而行,尤以軍政為急。又奏閱實諸軍,第其壯怯為三,上備戰,中下備輜重,老者少者不預。汰兵凡萬人,減緡錢四百萬。汰去兵有勞績者,置員闕處之。興、洋義士,民兵也,紹興初以七萬計,大散之戰,將不授甲,驅之先官軍,死亡略盡。命利帥晁公武核實,得二萬三千九百餘人。又得陝西弓箭手法,參紹興制為一書,俾將吏守之。以馬政付張松,奏依舊制分茶馬為川、秦司。 初在樞府,蕭遮巴以刷軍中人為言,允文嘗奏諭三衙撫存之。至是,金、洋、興元歸正人二萬,遮道訴系縲之苦,允文分給官田,俾咸振業。欲結敵將姜挺、白沂,遵御札募鞏人王嗣祖結外蕃以圖金人,又得蕃僧六彪者偕往,竟無成說。時邛、蜀十四郡告飢,荒政凡六十五事,劍倅獻羨錢五萬,卻之。 五年八月,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允文多薦知名士,如洪適、汪應辰。及為相,籍人才為三等,有所見聞即記之,號《材館錄》。凡所舉,上皆收用,如胡銓、周必大、王十朋、趙汝愚、晁公武、李燾其尤章明者也。上以兵冗財匱為憂,允文與陳俊卿議革三衙雜役,汰冗籍,三軍無怨言。 六年,陳俊卿以奏留龔茂良忤上意,上震怒甚,俊卿待命浙江亭,兩日不報。允文請對,極論體貌之道,疊拜榻前,遂命判福州。 詔以范成大為祈請使,為陵寢故。金不從,且諜報欲以三十萬騎奉遷陵寢來歸,中外洶洶,荊、襄將帥皆請增戍。允文謂:「金方懲亮,決不輕動,不過以虛聲撼我耳。」遂奏止之。朝論紛然,允文屹不動,敵卒無他。 自庄文太子斃,儲位未定。允文上疏,且屢懇陳。七年正月,上兩宮尊號,議始定,下詔皇第三子恭王惇立為皇太子,皇子愷以雄武、保寧軍節度使判寧國府。皇太子尋尹臨安。侍衛馬軍司牧地舊在臨安,允文謂地狹不利芻牧,請令就牧鎮江,緩急用騎過江便。三軍有怨語,其後言者以此為言。 胡銓以台評去,允文奏留之經筵。銓薦朱熹,上問允文識熹否?允文謂熹不在程頤下,遂召熹,熹不至。檢鼓院以六條抑上書人,允文力言不可,從之。 會慶節,金使烏林答天錫入見,金主婿也,驕倨甚,固請上降榻問金主起居,上不許,天錫跪不起,侍臣錯愕失措。允文請大駕還禁中,且諭之曰:「大駕既興,難再御殿,使人來且隨班上壽。」金使慚而退。 上以僕射名不正,改為左、右丞相。八年二月,授允文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梁克家為右丞相。允文嘗舉克家自代,上不許。是月,以病乞解機政,又薦克家靖重有宰相器,至是始同相,手詔付允文曰:「朕方欲武臣為樞密,曹勛如何?」允文謂勛人品卑凡,不可用。既而以張說簽書樞密院事,右正言王希呂與台官交劾之。上怒希呂甚,手詔「與遠惡監當。」允文繳回,上益怒。梁克家曰:「希呂論張說,台綱也,左相救希呂,國體也。」上怒稍解,卒薄希呂之罰。 四月,御史蕭之敏劾允文,允文上章待罪。上過德壽宮,太上曰:「採石之功,之敏在何許?毋聽其去。」上為出之敏,且書扇制詩以留之。允文言之敏端方,請召歸以辟言路。上謂其言寬厚,命曾懷書之《時政記》。 上命選諫官,允文以李彥潁、林光朝、王質對,三人皆鯁亮,又以文學推重於時,故薦之,久不報。曾覿薦一人,賜第,擢諫議大夫。允文、克家爭之,不從。允文力求去,授少保、武安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進封雍國公。陛辭,上諭以進取之方,期以某日會河南。允文言:「異時戒內外不相應。」上曰:「若西師出而朕遲回,即朕負卿;若朕已動而卿遲回,即卿負朕。」上御正衙,酌酒賦詩以遣之,且賜家廟祭器。 九年至蜀。大軍月給米一石五斗,不足贍其家,允文捐宣司錢三十萬易米,計口增給。立戶馬七條,括民馬,奏選良家子以儲戰用。初,北界有寇鄰者,擁眾數萬在商、虢間,允文秉政日納款,迨至蜀,復遣人致書允文,不報,羈縻之而已。既而鄰謀覺,金密遣人捕之。葉衡奏聞,允文上疏自辨,因請納祿,不報。 上嘗謂允文曰:「丙午之恥,當與丞相共雪之。」又曰:「朕惟功業不如唐太宗,富庶不如漢文、景。」故允文許上以恢復。使蜀一歲,無進兵期,上賜密詔趣之,允文言軍需未備,上不樂。 淳熙元年薨。後四年,上幸白石大閱,見軍皆少壯,謂輔臣曰:「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尋詔贈太傅,賜謚忠肅。 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以文學致身台閣,晚際時艱,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焉。嘗注《唐書》、《五代史》,藏於家。有詩文十卷,《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內外志》十五卷,行於世。 子三人:公亮、公著、杭孫。孫八人,皆好修,唯剛簡最知名,嘉定中,召不至,終利路提點刑獄。
編輯本段子孫後代
虞允文有三個兒子,直秘閣虞公亮,知開州虞公著,長寧武寧守虞杭孫。一共有八個孫子,其中虞剛簡最有名,最後官職為利州路提刑,曾與魏了翁講學蜀東門外," 蜀人師尊之",曾孫虞應龍時任太常寺主薄知雷州,修學校,興水利,甚得治譽。虞珪"知連州,亦以文學知名",子虞汲,"其文清而醇","教授於諸生中","以翰林院編修官致仕",汲子虞集,官至奎章閣學士,與楊載等並稱為"元代四大家",詩文名冠一時。
編輯本段虞允文墓
地理概況
虞允文墓,別名丞相墳,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西,距縣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 里。緊鄰黑龍灘風景區,是黑龍灘旅遊區支線景點。虞允文墓先為樂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後樂山、眉山分家後,成為眉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陳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