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規劃中怎麼用建築面積大概計算停車位
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公共服務設施)6.0.5.1,配建公共停車場(庫)的停車位控制指標,應符合表6.0.5的規定。
公共中心:車位/100㎡建築面積,(自行車)大於或等於7.5,(機動車)大於或等於0.45。
商業中心:車位/100㎡營業面積。(自行車)大於或等於7.5 ,(機動車)大於或等於0.45 。
集貿市場:車位/100㎡營業場地,(自行車)大於或等於7.5,(機動車)大於或等於0.30 。
(1)控規中公共配套服務設施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設計標准
分為四個等級,車長不大於6米及車寬不大於1.8米的車,規范車與車之間間距為不小於0.5米,車與牆、車位端之間間距不小於0.5米;車長大於6米不大於8米,車寬大於1.8米不大於2.2米的話,車與車之間間距不小於0.7米等。回車路段的相應規范是滿足一輛車一次性回轉的需要。
停小型車為主的停車場,車位尺寸採用2.5~2.7×5~6米的尺寸,單車道回轉車道寬度不小於3.5米,雙車道不少於5米,停車場為安全起見或者可以停中大型車輛,多設置為6米以上。
2004年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考試的場地作圖題就考了一個停車場設計,題目將車位尺寸預設為2.5×5米。雙向回轉車道預設為5米。
真假辨別
1、正規停車位的停車線粗細均勻,線條筆直,看起來很清晰。而『山寨』停車位停車線一般劃得不齊整、不清晰。這是一個辨識的途徑。
2、正規停車位一般布局合理,如果市民看到那些明顯佔用盲道、人行橫道的停車位,基本上可以判斷是違規停車位。
3、正規停車位大多設有字母「P」停車標識牌。如果沒有看到「P」標識牌,就要多留一個心眼,問清楚再停,以免給自己招來「罰款單」。
Ⅱ 小區公共配套面積怎麼算
住宅小區公共配套設施是以小區居住人口為控制指標。通常此類的公共配套(含商業配套)會佔小區總建築面積的5%。
住宅配套設施,指為城鎮居民創造衛生、安全、寧靜、舒適的居住環境而必需的住宅附屬設施。一般分為教育設施、醫療衛生實施、文化體育設施、社區服務與行政管理設施、郵政及市政共用設施、商業服務配套及其他等七大類。
公共服務設施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是與基本居住有關的各種公用管線以及設施,包括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電話、寬頻網路、供暖、雨水處理、污水處理等,這些設施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滿足;
第二類是與家庭生活需求有關的各種公共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行政管理等設施,這些設施是對基本居住需求之上的更高生活需求的滿足。
(2)控規中公共配套服務設施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對於產權歸開發商的配套公建,除國家及地方禁止開發商出售、出租以外,開發商可以出售、出租。但無論配套公建產權歸誰所有,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50條規定,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變配套公建的用途。開發商也可自由處分其權利,將產權歸其的配套公建無償轉讓給全體業主。
住宅區內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地上附著物,指住宅區土地范圍內,不屬於房屋范疇,但又具有使用價值,可產生經營收益的其他地上附著物,如居民停車場、游泳池、網球場等。
此類地上附著物的產權歸屬,關繫到業主是否可以無償使用及經營收益的歸屬,而現行立法不具體,適用法律同樣疑難。
Ⅲ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中控制性指標和指導性指標的區別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築面積分為控制性和指導性指標。為確保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落實,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指標為控制性指標,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不計公共綠地)占居住區總用地的百分比不低於16%。
控制性指標一指居住區在規劃、設計和建設時,必須設置項目的指標。
指導性指標一指居住區在規劃、設計和建設時,可根據標準定位和市場需求實指標。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內容
(1)文化設施
主要指由政府投資(含區文化局和總工會),向社會開放,組織和指導群眾文化活動的公益性文化機構,包括文化科技站、圖書館、青少年活動設施等。
(2)體育設施
主要指向社會開放的公共活動場所。
(3)教育設施
包括高中、初中、小學及幼兒園。在控規中高中、初中及小學要落實,幼兒園一般不落實用地但在圖則上應用符號表示。
中學用地面積一般為3.0ha,小學一般為0.8ha。容積率控制在0.2左右。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主要包括門診所、衛生站、醫院。門診所在居住區一級必須設置,居住小區建議設置,醫院設置,衛生站在居住組團級別必須設置。一般門診所需要落實在用地上,衛生站在中用符號表示。
(5)商業設施
應將商業設施的建築面積指導性指標,通過市場行為進行配置和調節。商業設施的分類宜粗不宜細。餐飲、菜場等對居民有影響的設施不應與住宅結合設置。
(6)行政管理設施
居住區的行政管理設施配套主要包括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居委會、工商管理事務等。這些設施不需落實用地,只需在圖則中用符號表示。街道辦事處多與派出所起布置,其佔地及面積依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規范》規定。
Ⅳ 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那些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
1、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
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
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2、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規定,住宅應具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公共綠地。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公建)應包括:
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類設施。配套公建的項目與規模,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並應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期交付。
設施需求:
(1)教育設施的配套質量需求逐步提高。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對教育設施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於少年兒童比例的持續下降,住區內教育設施的配套面臨資源整合,提升質量、提高配套標准等潛在要求。因此,優化教育設施的資源配置,提高配套標准.提升配套質量是教育設施配套的發展趨勢。
(2}老年設施的配套需求面臨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會對老年設施的需求激增。這就意味著住區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服務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區內養老設施的數量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對養老設施的配套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區服務設施的配套需求不斷增強。社區服務性設施包括基本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各種活動站、服務站、社區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須的基本生活設施,隨著住區老齡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居民對上述設施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Ⅳ 在公共配套設施中核算的設施,需要核算的內容包含些什麼
公共配套設施核算:
(1)屬於非營利性且產權屬於全體業主的,或無償贈與地方政府、公用事業單位的,可將其視為公共配套設施,其建造費用按公共配套設施費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2)屬於營利性的,或產權歸開發企業所有的,或未明確產權歸屬的,或無償贈與地方政府、公用事業單位以外其他單位的,應當單獨核算其成本。除開發企業自用應按建造固定資產進行處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開發產品進行處理。
在公共配套設施中核算的設施,需要核算的內容主要是配套設施建造成本,很多企業將配套設施專門作為一項開發產品核算其成本,然後分攤計入不同開發產品的開發成本項下的公共配套設施費。
Ⅵ 在公共配套設施中核算的設施,需要核算的內容包含些什麼
把會所作為售樓處,理論上是會所的臨時用途,按會所(公共配套設施)核算:(1)屬於非營利性且產權屬於全體業主的,或無償贈與地方政府、公用事業單位的,可將其視為公共配套設施,其建造費用按公共配套設施費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2)屬於營利性的,或產權歸開發企業所有的,或未明確產權歸屬的,或無償贈與地方政府、公用事業單位以外其他單位的,應當單獨核算其成本。除開發企業自用應按建造固定資產進行處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開發產品進行處理。� 按售樓處核算則看其是否能夠單獨作為成本對象進行核算,而分別作為自建固定資產或開發產品核算,兼作售樓處的會所如果屬於(2)類,則無矛盾。但如果無產權,為業主共有則應該核算在公共配套設施費項下。 在公共配套設施中核算的「會所」等設施,需要核算的內容主要是配套設施建造成本,很多企業將配套設施專門作為一項開發產品核算其成本,然後分攤計入不同開發產品的開發成本項下的公共配套設施費。
Ⅶ 小區公共配套設施應該包括哪些
以北京市為例: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實行指標管理的通知》:
一、非規模居住區按以下規定配建公共服務設施,
(一)居住人口3000-5000人的居住組團.按居住小區指標配置托幼園所、衛生站、綜合便民店、居委會、綜合服務站、自行車存車處、居民汽車場(庫)及必要的市政站點,酌情安排第三產業設施。總指標.建築面積每千八1300-1500平方米;
(二)居住人口1.5萬-3萬人之間的居住區.按居住區低限指標(每項100平方米/千人)設置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綜合服務樓和集貿市場.形成擴大小區級購物中心;其餘項目均按小區指標配置。總指標.建築面積每千人2760-3300平方米。
二、地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按以下規定設置:
文化活動中心(建築8000-1萬平方米.用地0.5公頃)、購物中心(建築4萬-6萬平方米.用地2-2.5公頃)和體育場(館)、綜合醫院、敬老院、殘疾人托養所、市政管理機構
以及消防隊(用地0.6公頃)、巡警隊(建築面積1000-1200平方米.用地0.45公頃)、公安交通管理機構(建築2000平方米。用地0.2公頃)、公交場站(建設500平方米。用地0.5公頃左右)地區公園(用地3公頃以上)和公共停車場(用地0.3公頃)等。
總指標:建築面積每千人1000-1200平方來。用地面積每千人1360-1500平方米。
(7)控規中公共配套服務設施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社區配套還有小項目
社區可以配有儲蓄所、銀行分理處、郵政所、郵局以及電話局,社區服務可以配設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服務部、自行車存車處、殘疾人康復托養所等。還有,每4500人應建一處佔地50平方米的公廁,每千人將擁有10平方米的公廁建築面積。
在規劃居住用地時,其居住人口如果達到居住小區級的(1萬至2萬人),其配套公建項目要比居住區級的(4萬至6萬人)配套標准相對低一些,比如教育指標,在居住小區內沒有要求建高中類學校,而在居住區內要求建;文化體育類指標要求有會所以及文化廣場就可以了,金融郵電類沒有要求設置銀行分理處等等。
Ⅷ 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公共配套包括哪些
是指公共服務設施嗎?若是市級公共服務設施請查看《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規范(GB 50442-2008)》,大致包括行政、文化、體育、教育、醫療、商業、金融、社區服務、綠地、市政設施等。
若是指市政公共設施,一般包括供水、燃氣、雨水、污水、供電、通信、郵政、環衛、(供暖)等。
Ⅸ 城市規劃中 關於公共服務設施圖 的表示,具體應該包括哪些設施呢
樓主是個很有復心的人!我說下制我的看法,供樓主參考!
首先要明確自己想要在圖上表達什麼內容:如果重點表達的是C,這張圖名字應該是公共服務設施圖;
如果要表達變電站,水廠一類的U,那麼這張圖應該是叫基礎設施規劃圖;
個人覺得,這是表達內容不同的兩張圖;
至於T,不管是做U圖還是C圖,個人覺得做圖的時候道路都會不可避免的加上的,所以T在這兩張圖上都有表示,但是僅限於簡單的區域連通狀況,詳細的T圖還是在道路專項圖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