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共服務職業道德與技術方法試卷C的答案
《公共服務職業道德與技術方法》試卷C答案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0.5分,共15分)。
1、忠誠意識 、忠誠的行為、忠誠的表現。 2、人民群眾的利益。
3、公民權利、公共利益。 4、「仕者之德」。
5、職務上的不正確作為、職務上的不作為。
6、工程建設正常開展、正常監管、執法活動。
7、場所、其他便利條件。 8、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傳統習慣。
9、自覺性、自律程度。 10、偶然行為。
11、公有財產、經營管理。 12、計劃、實施、檢查、處理。
13、卓越的組織、組織績效。 14、顧客滿意。
15、重組、重新設計。
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A;2、C;3、D;4、A;5、A;6、A;7、B;8、D;9、A;10、D。
三、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C、D;2、A、C、D;3、A、B、D、E;4、A、D、E;5、C、D;6、B、C、D、E;7、A、B、C、D、E;8、A、B、C、D、E;9、A、B、C、E;10、A、B、C、E。
四、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1、B、×;2、B、×;3、B、×;4、B、×;5、A、√;6、B、×;7、A、√ ;8、B、×;9、A、√;10、A、√。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5分,共25分)。
1、(1)忠於黨,忠於國家;(2)服務人民,務實創新;(3)恪盡職守,依法行政;(4)顧全大局,團結協作;(5)清正廉潔,公道正派;(6)誠實守信,品行端莊等。
2、所謂用全面的觀點看政績,就是既要看經濟指標,又要看社會指標、人文指標和環境指標;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總量增長,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既要看經濟發展,又要看社會穩定;既要看「顯績」,又要看「潛績」;既要看主觀努力,也要看客觀條件。
3、第一,公務員職業道德評價是裁判公務員行為與品質的「道德法庭」;第二,公務員職業道德評價是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發生作用的「杠桿」;第三,公務員職業道德評價是營造良好道德環境的有力手段;第四,公務員職業道德評價是培養公務員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
4、盡管目標管理能為組織帶來高效率的管理成果,但是它在公共部門運用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公共服務目標通常難以用量化的標准來衡量,在實行目標管理過程中很難確立精確的組織目標。而一旦盲目追求公共服務目標的量化,則會對公共部門管理活動造成誤導。(2)公共服務的目標並不以效率為唯一導向,還必須考慮政治性後果。公共服務活動中很多目標最終實現可能不是最理性的結果,但卻是最滿意的政治結果。(3)公共服務的有效性需要用程序公正的形式來體現,所以如果單純追求最終成果而忽視程序公正,則會有損於公共部門的合法性基礎。(4)公共部門相對保守的組織文化和行為價值很難接受目標管理的理念。組織領導者能否接受和認可是開展目標管理的關鍵條件,而公共服務者們對目標管理的理解程度同樣制約著這種管理模式在公共部門中的實行。
5、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以顧客和績效為管理導向,通過組織成員參與,運用各種科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改善工作流程來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現代管理模式,其基本內涵主要有:(1)是一種全面的質量管理,所謂全面質量,不僅要重視最終產品的質量,同時也要重視提升工作質量。(2)是一種全體組織成員參與的管理,要求組織各部門和成員積極參與到組織的質量管理活動中,因為組織成員是質量標準的最終執行者。成立質量控制小組是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3)是一種以顧客為導向的全過程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始終強調以顧客的滿意程度作為衡量組織績效的標准,並且要對工作中每一個環節進行質量管理。(4)強調樹立組織的質量價值觀念,在建立質量管理制度的同時,更要求組織成員樹立追求高質量的文化價值。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0分,共20分)。
1、公務員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基本原則:目的性原則;科學性和系統性原則;標准化原則;可操作性原則;時效性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公務員職業道德評價體系的完善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做到自我評價、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以自我評價與內部評價為基礎,結合外部評價,使公務員的職業道德狀況始終處於社會、單位和個人的監督之下,有利於公務員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
2、公共部門選擇管理工具受制於諸多因素,其中不僅有公共服務目標、管理工具自身特性等客觀條件的作用,更有社會文化、選擇者的價值取向等主觀因素的影響,這使不同政府、不同公共部門在選擇公共服務工具方面呈現出不同的偏好。(一)影響公共服務工具選擇的客觀因素主要有公共服務目標、公共服務主客體狀況、公共服務工具自身特徵等。(二)影響公共服務工具選擇的主觀因素主要是社會意識形態和公共部門的價值偏好。
Ⅱ 《公共服務職業道德與技術方法》試卷B的答案
《公共服務職業道德與技術方法》試卷B答案
一、 填空
1、 政治性、示範性、強制性
2、 公共產品、公共服務
3、 法律的明確授權
4、公正、正直的行為、端正的作風
5、一種支持、一種約束
6、品行正派、舉止端莊
7、加重處分
8、彈性化、易變通
9、道德原則、道德規范、道德宣傳、道德原則
10、穩定的、即時的
11、公共服務、內容特徵
12、費根堡姆、《全面質量管理》
13、績效水平
14、信息化技術、信息化理論
15、無縫隙政府
二、單項
1、B 2、A 3、D 4、A 5、C 6、C 7、C 8、A 9、D 10、B
三、多選擇
1、ABD 2、BCE 3、BCE 4、ABCD 5、ABD 6、ABDE 7、ACE 8、CE 9、ABD 10、ACD
四、判斷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
1 一是要嚴格按照法律授權履行法定的公共服務職能;二是要嚴格依據法定程序提供公共服務;三是要自覺接受法律的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2 首先,工作失誤表現為沒有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和義務,而玩忽職守表現為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和義務,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制度不執行、有規章不遵守等。其次,導致發生嚴重結果的原因不同。工作失誤,是公務員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由於制度不完善,具體政策界限不清,管理上存在弊端,以及由於公務員素質水平不高,缺乏工作經驗等原因,是在積極工作中的失誤,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而玩忽職守,則是違反工作紀律和規章,嚴重官僚主義,對工作極端不負責任等行為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最後,玩忽職守主要是公務員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對履行職責的怠慢,採取消極的、不作為的態度對待工作,從而致使嚴重後果的發生。而工作失誤的情況是,公務員有積極履行工作的態度,雖然在客觀上也有履行不正確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並不是因為本人的玩忽職守造成的。
3 首先,有利於轉換政府職能,減輕公共財政負擔。其次,有利於提高運作效率,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最後,有利於改善社會福利,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4 內涵為行政機關或公務員為了獲取某種利益或者推卸責任,用虛假事實誤導、欺騙領導和公眾,使之信以為真,造成不良後果的行為。
表現為在向上級匯報工作或者向下級通報公務時,謊報成績,隱瞞事故或問題;在接受有關部門或者單位的調查、取證或者質詢時,偽造、編造、更改數據或有關證明材料,隱瞞事實或出具虛假證明、報告或偽證;隱瞞應當迴避的親屬關系;隱瞞國家規定必須申報的財產和收入或其他應向組織匯報的事項;向公眾通報有關事項時,以虛假、欺騙的手段編造事實,錯誤引導公眾,因而造成不良後果的行為。
5 內涵為可以用流動的、靈活的、彈性的、完整的、透明的、連貫的等詞語來形容的組織形態,無縫隙組織是行動快速並能夠提供品種繁多的、用戶化和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組織,它以一種整體的而不是各自為政的方式提供服務。
特徵:一是在組織結構上,打破傳統層級制的結構限制,對組織結構中的工作專門化和部門化進行重構,設定開放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二是在組織職能上,運用職能交叉的團隊代替彼此隔離的專業部門,實現組織服務者和顧客之間的「零距離」的人性化交流,減少服務程序的中間環節;三是在組織功能上,能根據顧客的需要靈活地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
六---
1 大局是對外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對內堅持改革、發展、穩定。
公務員要自覺地在這個大局下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做到不利於大局的話不說,不利於大局的事不做,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水平,善於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方向,用好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發展全局。
2、作為一名公務員,任何腐敗行為的開始都是思想道德的淪陷,因此,要想規范公務員的行為,就必須要加強思想教育,使其在思想深處築起防腐反腐的防線和決心,教育中要緊緊抓住黨風教育,廉政教育為主題,選取公務員違法違紀典型案例額進行警示教育,其次加大公務員紀律教育的宣傳力度,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倡導全社會的輿論監督,其次鏟除丑惡現象滋生的土壤,使公務員公務行為透明化。第三,加強監管措施,合理利用媒體的力量規范公務員的公務行為,第四,加大查處力度,對於公務員的不文明行為,要加大查處力度,維護法律規章制度的威嚴,警示公務員要對違法違紀行為敬而遠之,最後,完善相關制度,提高違法違紀行為危險值,倡導全社會的文明公務行為。
Ⅲ 《公共服務職業道德與技術方法》試卷(B)答案
我剛寫了。一.填空
1.道德規范 行為准則
2.忠於黨、忠於祖國
3.任務 職責
4.政治清醒 正氣在身 為政以廉 潔身自好
5.信息化技術 信息化理論
6.目的 手段
7.價值觀 追求利益
8.勒索性 脅迫性
9.高消費娛樂活動
10.社會輿論 傳統習俗
11.自我評價 內部評價 外部評價
12.客戶評價
13.執行能力 應變能力
14.公共服務質量 公眾滿意程度
15.意識基礎 實現方式和途徑
二.單項選擇
1.A
2.B
3.D
4.A
5.B
6.C
7.B
8.A
9.C
10.D
三.多項選擇
1.BCD
2.ABDE
3.BD
4.
5.ABD
6.CD
7.ABDE
8.ABCDE
9.ABE
10.ABC
四.判斷題
1.錯
2.對
3.錯
4.錯
5.對
6.
7.錯
8.對
9.對
10.對
五.簡答
1.P63
2.P186
3.P144
4.P93
5.P222
六.論述題
1.P
2.P2
Ⅳ 「公共服務能力的基本特徵」
1)公共服務是一復種大眾化的服制務
作為政府來講,它提供的公共服務首先是一種大眾化的服務;
2)公共服務是一種基本服務
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說城市裡面的供水、供氣、供電、公共道路、交通等等。這些都是關繫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務,當然也包括公共安全、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這些也屬於基本服務的范疇。這是它的第二個特徵,它是一種基本服務。
3)公共服務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公共服務是由政府和公共部門來提供的,它不像企業,提供一種服務、提供一種產品,就是為了賺錢。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它不是為了賺錢,它提供的是一種非營利性的服務。
這是公共服務的三大特徵,大眾化的服務、基本服務、非營利的服務。
Ⅳ 公共服務能力的定義
什麼是公共服務能力呢?簡單地說,公共服務能力就是公共服務主體能否意識到公共服務客體版的需求並權及時提供公共服務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如何。確切地說,公共服務能力是指公共服務主體為生產和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以滿足公共服務客體的公共服務需求而具備的技能、技術和技巧。公共服務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公共服務主體在整個公共生活過程當中是否能夠真正承擔並辦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務事項。
Ⅵ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有什麼基本意義
首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和諧社會是誠信社會。社會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服務型政府是誠信政府。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政府是社會誠信的表率。正人先正己,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曾經發生的陝西鎮坪縣發現華南虎消息發布失實的「周老虎事件」,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誠信失信問題的個案。基層公務員在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中,應當首先帶頭做到誠實守信,公正辦事,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道德缺失、造假販假、坑人害人等失信現象及時加以規范引導或依法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基層公務員只有不斷提高社會綜合服務能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誠信體系,才能實現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市場經濟也是誠信經濟。如果基層公務員的綜合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社會誠信原則就可能遭到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就沒有保障,那麼我們的社會也就根本沒有和諧可言。
其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應對各種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的能力,必須不斷提高重大社會突發事件發生後的緊急搶險、醫療救助、救援安置、善後處理等服務能力。
近年來,社會突發事件頻發,重大責任事故較多。從非典肆虐、蘇丹紅泛濫、哈葯質量問題,到火災事故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質量問題,社會突發事件從公共衛生安全領域到生產安全領域再到食品安全領域不時發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基層公務員必須要不斷提高應對社會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公共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以及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提高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公共服務能力。盡管非典讓我們知道怎樣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明白如何對付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礦山事故和交通事故讓我們懂得怎樣抓好安全生產,但僅有這些現成經驗是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突發事件發生後的服務能力,才能做到遇事不驚,方寸不亂,確保社會和諧與穩定。
再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基層公務員必須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成就與經驗告訴我們,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創新是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靈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公共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後,新一輪的農村改革發展又為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的不斷創新提出新的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事物,基層公務員必須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能力上不斷創新,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不斷探索,改變原來由政府單一承擔公共服務的模式為調動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努力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使公共服務由簡單的最低生活保障型逐步向高級的社會福利型過渡,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最終實現「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宏偉目標。
Ⅶ 公共服務能力測試就是公共基礎知識嗎
公共服務能力測試不等於公共基礎知識哦,兩者是不一樣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