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鞍山市振宇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振宇食品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2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H14-食品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包義東
成立時間:2011-02-23
注冊資本: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10767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馬鞍山市花山區天門大道中段1798號2棟
② 馬鞍山市東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馬鞍山市東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2017-03-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馬鞍山市花山區朝輝東方城二區7-203。
馬鞍山市東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500MA2NEJCU1U,企業法人俞忠銀,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馬鞍山市東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建築工程;市政工程;建築裝飾裝修工程;建築幕牆工程;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園林古建築工程;土石方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消防設施工程;金屬門窗安裝工程;建築智能化工程;鋼結構工程;防腐保溫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公路工程;環保工程;城市照明工程;勞動服務;道路清掃保潔服務;批發:金屬門窗、建築材料、裝飾材料、五金交電、傢具、針紡織品、金屬材料、日用百貨、服裝鞋帽、文體用品、辦公用品、鋼材、木製品、玻璃製品、保溫材料、照明器材、環保設備、機械設備、機電產品、礦產品、通訊設備、電子計算機及配件、農產品、肥料、電梯及配件、廚房設備、棉製品、床上用品、窗簾、衛生潔具、陶瓷製品、體育器材、交通防護設施、電線電纜、農業機械設備、水泵、空調設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馬鞍山市東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關於安徽馬鞍山到底會不會發生破壞性大地震呢
馬鞍山處於長江斷裂帶上,但是不在安徽省內的大斷裂帶內,安徽省的地質構造很復雜的。
安徽地跨華北陸塊、秦嶺-大別造山帶和揚子陸塊三個大地構造單元,是古中國大陸重要結合地帶,地質構造復雜,區域性深、大斷裂對全省的構造格架有著明顯的抑製作用。在安徽境內,華北陸塊東以郯廬斷裂帶、南以六安深斷裂為界與大別造山帶相接,揚子陸塊西以郯廬斷裂帶為界與大別造山帶相接,而秦嶺-大別造山帶則夾持於華北陸塊、揚子陸塊之間,經歷了多期離合形成了復雜的復合型大陸造山帶。
目前有地質資料的斷裂活動的區域是六安市-淮南市-宿州市一線的一個構造張性裂縫特徵活動(08年的資料),不過那也是屬於地震液化現象,也只是說有可能代表會發生地震事件,但是具體什麼時間,誰知道呢
雖然說李四光老爺爺預言的4個地震帶已經震了3個了,最後一個華北地震區確實是包括安徽,不過華北地震區還包括5個地震帶呢,安徽只是屬於華北地震區的南界
在我看來馬鞍山發生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有南山礦這個誘發源(人工爆破釋放地質應力),想發生高震級地震的可能性更小了
有興趣可以看下政府的網站
http://eq.ah.gov.cn/ny_content/?zlm=4&ty=152
④ 馬鞍山遠航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遠航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04月2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進出口貨物海上、航空、陸路國際貨運代理業務:定艙、倉儲中轉等。
法定代表人:魯振東
成立時間:2005-04-28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0318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花雨路99號
⑤ 馬鞍山哪家魚豆腐最正宗
產地:中國安徽渦陽。
歷史:據傳說,300年前創制於一個叫「張綉樓」的村莊,所以,起初得名「綉樓苔干」。又因義門 集稱「廟集」,故又叫「廟集苔干」。苔干製成後一般打包運往各地銷售,開包以後,清香撲 鼻,因此被湖廣和香港客商稱之為「香菜」。這種苔干風味獨特,人們視為珍品。清朝乾隆 年間(公元1736-1795年),已作為「貢菜」進奉皇帝。
特點:苔干是用渦陽縣義門集一帶的秋苔菜莖去皮晾曬而成,具有清香嫩脆的特點。調制:先取出適量苔干,放入溫水內浸泡兩小時,爾後切成二指長的片,拌入蝦米、姜絲、辣椒和 食鹽為咸拌;加入白糖為甜拌。尤其是在數九寒天,餐桌上出現一道碧綠香脆的冷盤——苔 干,頓時會使人感到春意盎然。工藝:苔干收獲後應立即切曬,切曬是苔干生產的關鍵,要經過除葉、削皮、切片、晾曬等工序。 切時要求:刀刀筆直,苔片厚薄、長短一致,根部一端仍相連,便於搭曬。苔片大部分水分 蒸發,萎蔫後就可以扎把上市出售。
蕪湖芝麻香菜
產地:中國安徽蕪湖。
特點: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它是以梗長、葉短、棵壯而白嫩的高桿白菜為主料,配以適量的 細鹽、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和少許防腐劑,採用傳統工藝,經 過晾曬、清洗、切削、脫水、鹽腌、調味、密封等七道工序製成,鮮香嫩脆,爽口開胃,風 味別具。工藝:蕪湖芝麻香菜的醬制方法既講究又簡單,基本沿用了清代中葉所形成的工藝。據清人李化楠 著的《醒園錄》中曾記載,當時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細凈鹽六兩四錢。先將菜 逐葉披開,桿頭厚處撕碎或先切作寸許,分曬至六七分干,下鹽。揉至發萎極軟,加花椒、 小茴、陳皮絲拌勻,裝入壇內,用草塞口極緊,勿令泄氣為妙。復藏勻仰,一月可吃。
濉溪醬包瓜(菜中菜)
產地:中國安徽濉溪。
歷史:濉溪醬包瓜首創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20多年的生產歷史。
特點:清香可口的醬包瓜瓜芯充填有多種味道鮮美的細菜,甜、咸、酸、辣、香諸味俱全。吃起來醬香濃郁,脆嫩爽口,風味獨特。工藝:濉溪醬包瓜選料講究,製作精細,風味別具一格。元昌齋醬品廠選用當地產的優質包瓜為原料。此瓜呈鼓形,色澤青黃,清潤豐滿,而且要求每顆重量五百克至七百五十克,堅持隨采 摘隨加工,不能過夜,以保證鮮嫩。製作時,首先在包瓜的梗處以圓蓋狀切開,挖去瓜瓤,再經過初腌、日曬、醬制等工序,使瓜殼呈琥珀色;然後,篩選取優質杏仁、花生仁、黃瓜、線瓜、豆角、苔子、苤藍、生薑、鹿角菜、陳皮等作為配料,並經過醬制之後切碎作餡,充填於醬好的包瓜殼內。最後將先前切下來的圓瓜皮蓋再蓋上,捆紮為原鮮包瓜的形狀即為成品。生產企業:中國安徽元昌齋醬品廠。
蕪湖腐乳
產地:中國安徽蕪湖。
品種:有紅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風味。紅方腐乳加入紅曲,色澤紅艷,咸辣醇香;糟方腐乳加 入黃酒精,色澤乳白,有濃厚的糟香和氨基酸的復合香味;青方腐乳色澤青白,臭中有奇香, 非常鮮美。新創制的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和多味腐乳都有特異風味。
特點:蕪湖腐乳塊形整齊,色澤艷麗,香味濃郁,味道鮮美,回味悠長。
功效:桂花腐乳芳香馥郁,具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芝麻腐乳香濃味鮮,能補中健身,抗 病延壽;多味腐乳由於加入多種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種味感,頗為消費 者喜歡。工藝:先將豆腐切成小方塊,壓去一些水分,置於室內竹籠中,撒上經過人工培植提純的毛黴菌種, 加蓋保溫,讓其發酵。當豆腐塊發霉,腐面上的白絨毛長至二、三厘米厚時,裝入壇中,配 以輔料,倒入配製好的鹽水(每一百毫升水加食鹽二十克)浸漬,鹽水以淹沒最上層豆腐塊 一、 二厘米為適度。再用濕泥密封壇口,讓其融去菌毛,繼續發酵,促使大豆蛋白進一步分 解為氨基酸,使輔料的鮮香味汁滲透進腐乳坯塊中。數月之後,即成熟為腐乳。發酵期越長, 質量越好,味道越美。裝壇時,加入不同輔料,又製成了多種風味的腐乳。
胡玉美蠶豆辣醬
產地:中國安徽安慶。
歷史:胡玉美蠶豆辣醬已有一百多年生產歷史。據史料記載,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徽州醬 販胡兆祥挑著一副醬壇子進了安慶城與舅家甘姓合夥在安慶北門外南庄嶺開設了「四美醬 園」。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胡兆祥的長子長齡、次子長傑繼承父業,製造元缸醬、 醬油、醬麻油等出售,這就是「胡玉美」的雛型。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胡家獨資在 安慶商業中心四牌樓開設「胡玉美醬園」。蠶豆辣醬原是四川特產,川中、川東一帶幾乎處 處生產,尤以郫縣豆瓣和重慶的金鉤豆瓣最為有名。胡家慕名三次派人入川,把川醬生產工 藝學到手,接著按照長江下遊人們的口味,創造性地生產出源於川醬,別於川醬,具有自己 獨特風味的蠶豆辣醬。經過幾十年的慘淡經營,到辛亥革命前,以振風古塔為商標的「胡玉 美」蠶豆辣醬這一後起之秀擠進了名產行列。與當時以「山城」為商標的四川重慶豆瓣醬並 駕齊驅,名噪一時。特點:成品胡玉美蠶豆辣醬為鮮艷的絳紅色,味道鮮美,稍甜而帶微辣,富有營養。功效:可開胃助消化,是理想的佐餐小菜和調味品。工藝:原料選擇時,蠶豆必須選擇粒狀飽滿成色最好的。紅辣椒要鮮紅肥碩、肉厚糖多、辣味小的。 種曲選用寧波綠色的醬油曲精。紅曲用福建古田紅曲。製作過程是:浸豆、脫殼、漂豆、蒸 豆、拌面和種曲、制曲、後期發酵、加辣椒醬、再經過一定時間的存放,即為成品。獎項:在1910年至1929年,胡玉美蠶豆辣醬先後參加了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漢口「南洋商品 勸業展覽會」、安慶「安徽商品陳列展覽會」、上海「西湖博覽會」,共獲得九枚銀質、銅質 獎章。
敬亭綠雪
產於敬亭山,歷史悠久,品質獨特,為茗中珍品, 明清時代列為貢茶.
琴魚
涇縣琴溪盛產琴魚,龍鰭果腹,長不盈寸別具鮮味,古為貢品. 至今本地人於盛產季節仍按傳統技法精製上市.是佐茶珍品.
葛
葛根可制澱粉,亦可供葯用,有發汗,解熱等功效.
芮(玉)棗
雙仁棗,果大,肉厚,皮薄,核小,雙仁,味甜鮮嫩,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山核桃
產於中國山核桃之鄉、中國元竹之鄉━寧國市,殼堅肉脆, 味 香濃,營養豐富, 極具滋補作用.
安徽著名特產。主產於黔縣海拔350-700米的深山河谷之中。香榧是我國稀有的土特產品,主要分布在皖南和浙西地區,而皖南山區以黔縣產品最為稱著。其品種資源極為豐富,冠於全國。常見品種有小圓榧、圓榧、木榧、小米榧、長榧、轉筋榧、羊角榧等。此外,還有不少是優良的孤株品種,其中甲溪村一株「和尚榧」的產品曾在歷史上作過貢品。香榧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炒熟後香脆可口,為人們所愛食,商品價值很高。冷榨的榧子油呈淺黃色,是著名的食用油。榧仁入葯,有潤肺、化痰、止咳、消痔、驅蟲等功效。
⑥ 馬鞍山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朱然公園,朱然博物館,市政廣場,節慶廣場,濮塘度假村。採石磯,雨山湖公園。
網上結伴小心一點,看準了,最好再帶一個朋友或家人,相互有個照應,注意自我保護。玩的開心
⑦ 馬鞍山採石磯大腳印背景故事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
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朱元鄣攻打採石,誰先登上採石磯者為先鋒官。
大將常遇春,勇不可擋,他手持寶劍,拔開不斷射來的飛箭,用竹篙在江上一撐,縱身躍上採石磯,殺死驚魂未定的元兵,沖入敵營,元軍望風披靡,立即潰散而逃。常遇春登上採石磯留下了千載不滅的腳印,這就是採石磯古跡中著名的:大腳印!
(7)馬鞍山東振擴展閱讀
採石磯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南接著名米鄉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陳運和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里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 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⑧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校園動態
建設馬鞍山二中新校區,是市委市政府著眼新世紀人才競爭,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造福馬鞍山人民的重要決策,也是實現馬鞍山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新校區於2002年6月正式立項,設計評審會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及規劃、教育專家等參加,並於2002年10月通過。2003年7月動工,2004年八月基本建成,9月1日如期開學。其間省教育廳和市四大班子領導來校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解決建設中的問題。新校區佔地240畝,建築總面積5.2萬平方米,位於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江東大道北端東側。
新校區是按照「一核兩軸三區」的思路規劃設計的。核為中心生態核,由教學區中心主廣場和灣溝塘、王白灘水系共同組成。兩軸分別為學術軸和生活軸,由入口廣場、校門、中心廣場、圖書館等序列空間組成校園的學術軸,由學生和 教師生活宿舍向教學中心區引出生活軸,與學術軸相匯於校園中心廣場。三區分別為教學區、文體區、生活區。教學區設於江東大道東側,沿路30米綠化區,保證教學區安靜,精心設計的教學組團渾然一體,形成為大道風景;生活區設於基地東南側,與教學區隔水相望,臨近健康路,向東塘開口,方便師生出入。 馬鞍山二中校園網主幹兆光纖連結,百兆到桌面,校內共布了2800多個信息點。網路設備全部採用思科產品,其中,主交換機為思科6506。配有WEB伺服器、文件伺服器、郵件伺服器、域名解析伺服器、NAS存儲服務、衛星接受伺服器、電子圖書館、校園一卡通等。百兆光纖同電信相聯。學校還通過電信局為教師家庭安裝了寬頻上網服務,實現了家庭、辦公室以、教室、其他教學活動場所一網相聯。學校現有計算機700多台,其中PIV處理器600多台。人機比為3.28:1。
除校園網以外,還有數字廣播系統、有線電線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教師遠程培訓衛星接受系統、天文館、天象館、數字化實驗室(正在建)等,數字化程度在全省中小學中領先。 為推動馬鞍山市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擴大和拓展馬鞍山二中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在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舉辦「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
馬鞍山二中鄭蒲港分校位於馬鞍山長江大橋姥橋出口附近,距市區車程30分鍾,交通便利。總佔地面積約136畝,總投資1.5億元。學校隸屬於市教育局,由馬鞍山市二中領辦。
學校辦學目標和整體思路明確,充分發揮馬鞍山二中優質師資、教育教學資源和管理文化優勢。將分校辦成實驗性、示範性、全寄宿制優質高中,成為馬鞍山市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窗口。辦學模式實行小班化、走班制、選課制教學,寄宿式、封閉式管理,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整體創新。師資配置力量雄厚,委派馬鞍山二中優秀管理幹部就職,教學由馬鞍山二中優秀學科教師擔綱,同時面向全國誠聘優秀教師加盟。
學校於2014年9月1日正式開學,面向全省招收高一新生。百年大計,雛鷹振長翅以翱翔;教育新航,百舸搏大江而揚帆。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將不僅在科教興區版圖上新添一筆重彩,更會為江北新城莘莘學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馬鞍山二中當塗分校是經馬鞍山市教育局批准,與2004年5月30由當塗縣汗青中學正式更名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當塗分校。過去的一年中,當塗汗青中學因在民辦教育工作中成績突出而被授予「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的稱號,汗青中學董事長俞汗青、校長張正平分別被授予「馬鞍山市投資民辦教育先進個人」和「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按照國家「名校辦民校」的教育發展的政策和規劃,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和三位優秀民營企業家聯合創辦當塗分校,按省示範高中標准建設和配備,發揚和拓展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品牌和教育教學優勢,建立一所規范化、高層次的示範性民辦學校。據了解,當塗分校是由馬鞍山市昕源耐火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優秀民營企業家陸啟湖擔任法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的市優秀專家汪延茂任校長,原汗青中學校長張正平任行政副校長,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德育處主任、高級教師任甫彬任教學副校長。
學校高薪聘請知名教師和教學成績顯著的中青年優秀教師執教。所聘教師中,高級教師佔1/3,具有本科學歷的達100%,美術特色班聘請縣知名畫家執教。
學校充分利用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教育教學優勢,由二中派出管理人員,按二中模式並結合分校特點進行科學管理。由二中部分骨幹教師執教並給學生提供優質輔導,共享二中的教育教學資源。每年選拔30—50名(高二年級15名以內,高三年級20—40名)優秀學生到馬鞍山二中就讀,進行強化培養。
學校有健全、科學的規章制度,以法治校。學校嚴格控制班額,每班學生在50人以內,逐步向小班授課制過渡,力爭讓每個孩子都有提高,都有發展。學校設立「獎學金」,獎勵學業優秀的學生,對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特別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