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開放大學的學歷是國家承認的么
承認。
國家開放大學前身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這個學歷是國家法律承認的,只不過因是學歷教育的一個新獲取方法,社會上認可度不是很高,可以考慮參加成考或自考,這些的含金量也比它高。
學歷其實就分專科,本科,研究生等之餘是一表,還是二表,還是國家重點,還是說你的受教育的形式如函數,業余,全職,網路,自考,也只是學習形式,之餘你到底是什麼水平,不取決與你的學校和直接的學習形式,取決於你的自身。
(1)青島教育自願公共服務擴展閱讀:
國家開放大學(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實施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
學校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組建,面向全體社會成員,強調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強調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學校有權授予學士學位,由學校向北京市學位委員會申請並獲批後,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
國家開放大學是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辦學網路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沒有圍牆的新型大學。
注冊在籍學生359萬人,其中本科學生105萬人,專科學生254萬人,包括近20萬農民學生,10萬士官學生,6000多殘疾學生。國家開放大學的組建成立,標志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教育部關於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的批復(教發函[2012]103號)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你校《關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國家開放大學的請示》(電校規劃[2011]10號)收悉。
根據《高等教育法》有關規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國辦發[2010]48號)要求,以及專家考察、評議結果,經研究,同意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國家開放大學,學校代碼為51161。
參考資料:網路-國家開放大學
B. 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學校
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公共服務平台,
沒有你的學校,
是有點奇怪。
可能是你的學校改名了。
可詢問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局。
C. 教育部為什麼要建立「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共享中國的教育抄資源吧,很多好老師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跨市跨省教學,開展遠程教育可以更好的使學生得到好的教育機會吧。 至於公共服務是為了落實教育的方針吧,畢竟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沒那麼多財力才 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 再說 中國政府有 組織社會公共建設的職能,包括教育、科學、衛生什麼的。
D. 在青島地區落戶需要什麼手續
去年以來,全國多個地區紛紛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人才引進政策。而作為沿海發達城市的青島,密集發布相關落戶政策,推動非戶籍人口的落戶。
早在2016年初,小周就想申請青島戶口,但是由於自己的大專學歷不達標,積分也不夠,只好放棄。今年3月30日,青島將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小周是新政受益者之一。
除了學歷落戶,青島又完善積分落戶政策,進一步降低積分落戶的門檻,取消申請人員學歷限制,且居住證和繳納社保年限均縮短為1年。即,在以上區域有合法固定住所、持青島市簽發有效的山東省居住證滿1年、在本市就業或創業並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1年、無犯罪記錄的人員,可按《青島市積分落戶辦法》申請落戶。給長期在青島穩定就業和居住的非學歷、技能型常住人口完善了落戶通道。
比落戶「門檻」更重要的,是戶籍的「含金量」。一紙戶口背後,是一場關乎醫療水平、教育資源、就業機會、宜居環境、文化娛樂、發展潛力等在內的系統化大比拼。
青島市政府不僅僅以吸引外來人口入戶為目的,而是更多考量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無論外來人口還是新戶籍人口,都可以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和待遇,他們的就業和基本服務能夠得到保障,這才是青島吸引人才、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
E. 642座城市零門檻落戶 發改委點名支持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新型城鎮化正在穩步推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文件覆蓋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等多個方面。
《任務》指出,2021年將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並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推進新型城鎮化並非一蹴而就。近年來戶籍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從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陸續取消落戶限制,到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再到2020年「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最終到2021年政策明確落地。
截至2019年,全國城市數量為672座,其中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達到30座。換言之,2021年642座城市將全部實現「零門檻落戶」。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逐步放鬆落戶限制的同時,要加快建設補齊公共服務,這也可以有效防止推進過程中城市公共資源出現擠兌。」
可以說,這一份「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任務清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新型城鎮化路徑的發展趨勢。除了政策「分步走」,今年的《任務》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提法。
《任務》指出,2021年將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新華社
「零門檻落戶」時代到來
2021年,除超大、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外,其餘城市將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目前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其中,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Ⅰ型),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共30座。
具體而言,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6座城市,特大城市包括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沈陽、青島10座城市。大城市(Ⅰ型)包括哈爾濱、長春、大連、合肥、昆明、太原、長沙、蘇州、南寧、烏魯木齊、石家莊、廈門、寧波、福州14座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在戶籍制度改革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著不少挑戰。在楊舸看來,將戶籍作為福利的思想觀念亟待轉變。過往上演的城市「搶人大戰」就反映出部分城市將戶籍作為福利的觀念,只有將戶籍制度與就業等政策脫鉤,剝離各類隱形門檻、前置條件與附加條件,「零門檻落戶」才能真正落地。
與2020年相比,今年的《任務》還尤其強調了租購同權。《任務》指出,城市落戶政策要對租購房者同等對待,允許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戶口落戶。
楊舸認為,這一政策與「房住不炒」的關聯頗深。目前,之所以部分地區仍傾向於以住房作為考察標准,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公共資源過於稀缺。例如《任務》強調,2021年要支持有條件地區將未落戶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針對的就是相對稀缺的學前教育資源問題。
「其實,租購同權不算新提法,但執行難度實則不小。一方面,租房憑證的規范化有待加強,另一方面在實際情形下,如租客辦理業務需房東配合提交房產證復印件等,房東可能存在不配合的情況。未來,在租購同權的政策執行過程中,許多細則仍有待調整和完善。」楊舸說。
真正意義上的人口「自由流動」意味著,既要尊重外來人口流入,也要尊重外來人口迴流。對此,《任務》對不同層級城市的協調發展均作出安排。根據《任務》,在城市中,要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在縣城裡,要加快補齊縣城公共服務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產業配套設施短板弱項。
「願意留在大城市的,支持留下來。願意回小城市發展的,也為他們托底。無論人在哪裡,都可以實現安居樂業。」楊舸說。
今年都市圈新點名成都
都市圈發展仍是今年的重點任務。《任務》提出,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曾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對比來看,今年南京「不見了」,而新點名成都。
目前,南京都市圈規劃工作已取得突破進展。近日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同意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要求,《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由江蘇省政府、安徽省政府聯合印發,即將面向社會全文公布。
就成都都市圈而言,去年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消息將眾多目光聚焦於成渝地區。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都都市圈與成渝雙城經濟圈並不沖突,而是相互配合的關系。例如,從外部看西部仍然由「西三角」重慶、成都、西安共同支撐區域發展。從內部看,仍需要核心城市以都市圈為尺度繼續做大做強。
此次除了成都都市圈新被提名,西安都市圈也連續兩年被點名,也可以看出近年推進西部核心城市都市圈發展的力度。
成都都市圈涉及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近年四市GDP總和佔四川省近半壁江山。今年3月,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尹宏表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就是成都都市圈建設。2月《成都都市圈規劃協同工作機制》正式出台,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已在路上。
西安都市圈也在穩步推進,此前圍繞西安曾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等多個概念。當下「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已寫進陝西「十四五」規劃,並劃定西安都市圈「一核一軸、兩翼三區、多組團」發展格局。據了解,《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正在推進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批復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都市圈在今年繼續被強調,且放在表述的第一順位。2020年福州首次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丁長發表示,這表明福州初步具備了發展都市圈的基礎。今年1月,《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通過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劃定了都市圈的具體范圍。
丁長發告訴記者,近兩年對於福州都市圈的大力推動,需要結合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理解。在「十四五」規劃中,此前「海峽西岸城市群」的表述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首次提出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群」,新提法則強調了粵、閩、浙三省之間的合作與協同。
「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大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之間,還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超級城市作為支撐。」丁長發表示,福州都市圈意在不斷提高福州首位度。
此前,福建擁有三座強市,包括省會福州、經濟規模最大的泉州、高新產業發展相對優勢的廈門,共同支撐起福建作為全國GDP第七大省的地位,目前福州都市圈發展率先得到有力支持。
「福建也在全力支持福州申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隨著福州都市圈發展的下一步目標。」丁長發表示,當下福州要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立穩腳跟,「仍需在科教基礎、營商環境、高新產業發展等方面下功夫、補短板。」
F. 人才交流中心的檔案管理費如何收取
按照國家規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全國取消收取人事關系及檔案保管費、查閱費、證明內費、檔容案轉遞費等名目的費用,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要提供免費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本公共服務。
按照規定,免除的只是檔案管理費,而人事代理的其他服務屬於額外外包服務,沒有減免,但這項服務可以自由選擇
檔案管理費是支付檔案管理所付出的勞動力的費用。主要包括用於檔案封裝保存的裝訂、檔案盒等文具費;人員經費、場地費、日常運營這三大支出。2016年起全國將取消檔案管理費,人事檔案屬於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的公益服務,產生的管理費用理應由國家財政承擔。
2014年8月11日,新華社播發評論,指出專家估算全國每年收取數十億元檔案保管費,收費依據和去向存疑。
2014年8月13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最遲到2016年,各地都不得再收取檔案費。[
2014年12月27日,河南省已有多地暫停了對檔案費暫停收取。
自2015年1月1日起,五部門表示取消起流動人員檔案管理費
G. 青島網上太多的學歷提升,那家機構正規呀
的確網上太多,很難判斷,可以到青島紫峰報名大廳。
可以實地考察啊,就近選擇,畢竟學歷提升是需要本人信息的,考試也有國家統一考試和學校組織考試,不可能網上報個名就拿畢業證的。
電大,成教,自考,全日制,至於哪個好,要看你具體情況。
如果是高中應往屆畢業生,年齡不大,那麼首選全日制了,畢竟是正兒八經讀大學,畢業後除了畢業證外還有《擇業通知書(就業報到證)》,以後當兵入伍、參加公招、事業編制招考、特崗教師招考等機會更多。其餘的幾種都屬於非全日制性質,主要針對在職成年人提升學歷的,沒有《擇業通知書》不能參加直招士官、不能參加特崗教師招考、公務員招考要求全日制學歷的也不能報考。
電大和成教簡單些,自考難度大。
根據你自身情況選擇吧。
H. 642座城市零門檻落戶!發改委點名支持福州、成都、西安都市圈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新型城鎮化正在穩步推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文件覆蓋了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等多個方面。
《任務》指出,2021年將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落實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並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推進新型城鎮化並非一蹴而就。近年來戶籍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從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陸續取消落戶限制,到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再到2020年「督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最終到2021年政策明確落地。
截至2019年,全國城市數量為672座,其中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達到30座。換言之,2021年642座城市將全部實現「零門檻落戶」。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逐步放鬆落戶限制的同時,要加快建設補齊公共服務,這也可以有效防止推進過程中城市公共資源出現擠兌。」
可以說,這一份「十四五」開局之年的任務清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新型城鎮化路徑的發展趨勢。除了政策「分步走」,今年的《任務》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提法。
「零門檻落戶」時代到來
2021年,除超大、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外,其餘城市將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目前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其中,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Ⅰ型),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共30座。
具體而言,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6座城市,特大城市包括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沈陽、青島10座城市。大城市(Ⅰ型)包括哈爾濱、長春、大連、合肥、昆明、太原、長沙、蘇州、南寧、烏魯木齊、石家莊、廈門、寧波、福州14座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在戶籍制度改革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著不少挑戰。在楊舸看來,將戶籍作為福利的思想觀念亟待轉變。過往上演的城市「搶人大戰」就反映出部分城市將戶籍作為福利的觀念,只有將戶籍制度與就業等政策脫鉤,剝離各類隱形門檻、前置條件與附加條件,「零門檻落戶」才能真正落地。
與2020年相比,今年的《任務》還尤其強調了租購同權。《任務》指出,城市落戶政策要對租購房者同等對待,允許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戶口落戶。
楊舸認為,這一政策與「房住不炒」的關聯頗深。目前,之所以部分地區仍傾向於以住房作為考察標准,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公共資源過於稀缺。例如《任務》強調,2021年要支持有條件地區將未落戶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針對的就是相對稀缺的學前教育資源問題。
「其實,租購同權不算新提法,但執行難度實則不小。一方面,租房憑證的規范化有待加強,另一方面在實際情形下,如租客辦理業務需房東配合提交房產證復印件等,房東可能存在不配合的情況。未來,在租購同權的政策執行過程中,許多細則仍有待調整和完善。」楊舸說。
真正意義上的人口「自由流動」意味著,既要尊重外來人口流入,也要尊重外來人口迴流。對此,《任務》對不同層級城市的協調發展均作出安排。根據《任務》,在城市中,要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在縣城裡,要加快補齊縣城公共服務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產業配套設施短板弱項。
「願意留在大城市的,支持留下來。願意回小城市發展的,也為他們托底。無論人在哪裡,都可以實現安居樂業。」楊舸說。
今年都市圈新點名成都
都市圈發展仍是今年的重點任務。《任務》提出,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曾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對比來看,今年南京「不見了」,而新點名成都。
目前,南京都市圈規劃工作已取得突破進展。近日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同意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要求,《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由江蘇省政府、安徽省政府聯合印發,即將面向社會全文公布。
就成都都市圈而言,去年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消息將眾多目光聚焦於成渝地區。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成都都市圈與成渝雙城經濟圈並不沖突,而是相互配合的關系。例如,從外部看西部仍然由「西三角」重慶、成都、西安共同支撐區域發展。從內部看,仍需要核心城市以都市圈為尺度繼續做大做強。
此次除了成都都市圈新被提名,西安都市圈也連續兩年被點名,也可以看出近年推進西部核心城市都市圈發展的力度。
成都都市圈涉及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近年四市GDP總和佔四川省近半壁江山。今年3月,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尹宏表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就是成都都市圈建設。2月《成都都市圈規劃協同工作機制》正式出台,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已在路上。
西安都市圈也在穩步推進,此前圍繞西安曾提出「大西安都市圈」「西咸都市圈」等多個概念。當下「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已寫進陝西「十四五」規劃,並劃定西安都市圈「一核一軸、兩翼三區、多組團」發展格局。據了解,《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正在推進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批復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都市圈在今年繼續被強調,且放在表述的第一順位。2020年福州首次躋身萬億GDP城市行列,丁長發表示,這表明福州初步具備了發展都市圈的基礎。今年1月,《福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通過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劃定了都市圈的具體范圍。
丁長發告訴記者,近兩年對於福州都市圈的大力推動,需要結合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理解。在「十四五」規劃中,此前「海峽西岸城市群」的表述不再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首次提出的「粵閩浙沿海城市群」,新提法則強調了粵、閩、浙三省之間的合作與協同。
「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大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之間,還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超級城市作為支撐。」丁長發表示,福州都市圈意在不斷提高福州首位度。
此前,福建擁有三座強市,包括省會福州、經濟規模最大的泉州、高新產業發展相對優勢的廈門,共同支撐起福建作為全國GDP第七大省的地位,目前福州都市圈發展率先得到有力支持。
「福建也在全力支持福州申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隨著福州都市圈發展的下一步目標。」丁長發表示,當下福州要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立穩腳跟,「仍需在科教基礎、營商環境、高新產業發展等方面下功夫、補短板。」
I. 青島地鐵到潮海開通了嗎
9月5日下午,即墨區區長、青島藍谷管理局局長呂濤做客民生在線,圍繞「堅持普惠共享、提升民生福祉」主題與廣大網友進行交流。網談結束後,即墨區政府於12日對網談現場未答完的問題進行了集中答復,就市民關心的即墨區教育、規劃、建設及交通等問題做出了一一解答。
拆遷
即墨溫泉街道四個村將改造
即墨區政府表示,根據《青島藍谷社區建設領導小組關於對溫泉街道辦事處啟動東四舍、西四舍、山裡、南黃埠村莊改造請示的批復》(青藍谷社建組【2018】3號),批復同意溫泉街道南黃埠村、東四舍村、西四舍村、山裡村啟動村莊改造,四個村莊均在改造范圍之內。
鰲山水泊村明年啟動拆遷
即墨區政府表示,水泊社區將根據安置區建設和村莊實際情況,於2019年適時啟動拆遷工作。
即墨東關片區將進行改造
即墨區政府表示,為改善中心城區東部片區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即墨中心城區東部片區改造指揮部,擬對中心城區東部片區村居進行改造,擬改造范圍為:東關街以東、藍鰲路以南、國道G204以西、墨水河以北的圍合區域(不含佳和醫院、東方花園小區及東方花園西魯鷹汽修廠小區、劉若拙墓、水文站),共涉8個村莊,1個居委會。
根據《關於積極推進舊城區社區改造的實施意見》(即政發2017﹝17﹞號)要求,目前,潮海街道辦事處組織各村、居委會正在徵求群眾改造意願和對補償方案的意見。
交通
地鐵16號線東起藍色矽谷
根據《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地鐵16號線東起藍色矽谷,向西途經藍村鎮南泉社區至紅島區域,16號支線經南泉區域至膠州新機場。具體建設計劃需青島市統籌安排,我區目前正積極對接青島市地鐵辦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地鐵11號線暫無延伸計劃
網友提問「地鐵11號線為什麼不能建到田橫島。」即墨區政府表示,地鐵建設屬於國家審批項目,前期線路整體規劃需逐級審批,目前暫無延伸計劃。
國際博覽中心北部區域正在建設公交場站
即墨區政府表示,針對青島國際博覽中心北部區域通公交問題,目前青島交運集團公司正在建設公交場站,待公交場站建設完成後將新開或調整公交線路覆蓋三盛國際海岸、逸景灣、養生谷、尚溪地等小區,更好的服務該區域居民出行。
教育
藍谷將迎來一大波中小學教育資源
即墨區政府表示,前期,青島二中擬與相關企業合作在藍谷建設分校,並在溫泉街道進行了選址。之後因青島二中方面原因,學校建設事宜擱置。目前,藍谷正在與一家中外知名上市教育機構進行洽談,擬引進它們的優質教育資源,在原選址位置建設一所12年制學校。
此外,為滿足藍谷居民的教育需求,藍谷根據《青島市市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准及規劃導則》進行中小學規劃布局,已引進青島第19中學、嘉峪關小學藍谷分校、山東大學附屬學校等,下步將繼續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力度,改善現有的辦學條件,進一步提升藍谷的教育服務能力。
北航青島校區年底前開工建設
即墨區政府表示,北航科教新城一期計劃年底開工建設,2020年一期工程完工並交付使用。目前已完成概念規劃、重點區域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方案徵集及專家評審工作、一期建築單體方案概念設計,正在進行一期建築單體方案設計。
醫療
青島藍谷醫院年底前開工
即墨區政府表示,藍谷設有大型配套醫院,即青島藍谷醫院,同時掛「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藍谷)」的牌子,選址位於青島藍谷核心區山大南路以南,鳳凰山以北,滹沱山以西,規劃路以東。醫院總佔地面積約300畝,其中一期佔地面積約127畝,二期佔地面積約173畝。
醫院主要建設醫用大樓、科研教學基地、綜合辦公場所等設施,計劃總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其中一期約10萬平方米,規劃床位600張,三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二期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規劃床位900張,計劃2025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已經簽訂青島藍谷醫院項目共建協議書和開發投資合作協議,擬於12月底前開工。
商業
青島國際陸港將引進大型商業綜合體
即墨區政府表示,為建設成為產業集群、配套完善、宜游宜居、產城融合發展的「陸港新城」,國際陸港共規劃三處大型商業綜合體。
一是計劃在原南泉工業園區域引進國內知名奧特萊斯,打造以銷售國際國內著名品牌折扣商品為主,集購物、休閑和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目前正在與項目方進行洽談;
二是將在跨境電商小鎮核心區規劃眾創空間、電商總部聚集區、社區文化中心、配套商業區、人才公寓等功能板塊,目前已與項目方進行多次對接;
三是計劃在城際軌道交通配套基地發展文化休閑、商業、娛樂、健康養生等城市綜合服務。
藍谷引進利群、利客來等商業綜合體
即墨區政府表示,青島藍谷在濱海公路以西,泰安街南北兩側各規劃建設一個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引進了利群商業綜合體、利客來商場,有望明年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