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其本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措施與體現。城市治理和管理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重要載體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過去的幾年間,我國近三百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
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鄭州、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讓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利,鄭州要對標世界一流,走在全國前列。鄭州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透露,鄭州正在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數字政府」建設總體方案,瞄準2018年建成全國一流、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總體目標,以提升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能力為重點,通過建設十大工程,努力在2020年實現「六個一」發展目標,建成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一、提出「六個一」發展目標
根據正在制定並徵求意見的方案,鄭州提出了到2020年智慧城市建設要實現的「六個一」發展目標:
「一圖全面感知」——建成全面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環境、網路空間的感知網路體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社會運行態勢;
「一號走遍鄭州」——建成電子公共服務體系,個人通過身份證號+生物識別、企業通過社會信用代碼+數字證書可以辦理各類公共服務事項;
「一鍵可知全局」——建成基於大數據、信息共享和人工智慧的決策輔助體系,在一個地方滑鼠一點即可獲取所需的來自全市各部門、各系統的所有數據,並能提供各類定製化決策支撐報告;
「一體運行聯動」——在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的各領域通過信息化手段建成反應快速、預測預判、綜合協調的一體化城市運行管理體系,實現市區聯動、部門聯動、軍地聯動;
「一站創新創業」——通過數據開放平台和大數據交易平台,釋放數據紅利,打造成基於開源數據的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提升數字化產業經濟活力;
「一屏智享生活」——融合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提供的與市民生活相關的各類服務,建設一體化市民服務平台,市民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可方便快捷獲得高品質生活服務。
二、重點推出「十大工程」
據悉,圍繞「六個一」目標,鄭州將重點推進高速寬頻網路工程、全面感知體系工程、城市大數據工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工程、智慧公共服務提升工程、智慧公共安全體系工程、智慧城市治理優化工程、智慧產業發展工程、網路安全保障工程、標准規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
其中,智慧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將以貫穿服務市民和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為主線,優化整合各級各部門服務內容,建成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和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民生服務體系,包括構建新型衛生管理和醫療服務模式、建設面向社會需求的教育智慧服務體系、建立智慧社區公共服務平台、打造智慧氣象服務新模式、構建口岸智能化便捷化通關體系等等,市民和企業服務體驗和便利程度將極大提升。
三、創新推動「數字政府」建設
作為河南省「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鄭州將通過改革和創新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建立以大數據驅動政務創新的政府信息化建設新模式,依託「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實現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可100%網上申報,行政審批事項平均審批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50%以上,推進至少500個事項實現全城通辦,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鄭州將實現100項高頻服務眨眼辦,申請人刷臉眨眼後即完成申請;自助終端機提供超過100項政府服務;100項服務主動推送辦理;每一項便民舉措,全年必須完成100萬次的業務量,才算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同時,鄭州將建設全市統一政府移動應用APP,實現政務服務貼身隨行,整合超過500項服務內容,下載量超過100萬次。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斷推進,隨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隨著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和「數字中國」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這不僅推動了傳統意義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進,更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金鵬信息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⑵ 智慧城市包括哪些方面
從概念上來說,智慧城市就是把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融合在一起,將城市信息化推向更高階段。它基於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社交網路等工具和方法,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和智能融合的應用。智慧城市將成為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城市提升的新引擎,達到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感、企業經濟競爭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體現了更高的城市發展理念和創新精神。有專家指出,伴隨著網路帝國的崛起、移動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及創新理念的廣泛普及,知識社會環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繼數字城市之後信息化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
從內容上來說,智慧城市包含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應用、智慧服務、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內容。其中與百姓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的智慧應用主要體現在交通、電網、物流、醫療、食品系統、葯品系統、環保、水資源管理、氣象、企業、銀行、政府、家庭、社區、學校、建築、樓宇、油田、農業等諸多方面,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可以想見。
智慧城市的發展一般會經歷這樣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智慧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包括物聯網建設、雲計算中心建設等等,實現數字化,才能談智慧化的問題。從服務性來說,城市管理、城市公共設施、基礎服務設施的數字化最為關鍵;第二階段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融合階段,將不同領域的城市基礎服務信息實現互聯和互通,藉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務;第三階段是智慧城市的內生發展階段,實現更透徹的感知、更廣泛便捷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城市服務。
目前,對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讀也經常各有側重,有的認為關鍵在於技術應用,有的認為關鍵在於網路建設,有的認為關鍵在人的參與,有的認為關鍵在於智慧效果,而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先行城市則更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創新。總之,智慧城市絕不僅僅是智能城市,或者說是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應用,它還包括人的智慧參與、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等內涵。
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城市是美國的迪比克市。2009年,該市利用物聯網技術,在一個有六萬居民的社區里將各種城市公用資源(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等)連接起來,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以做出智能化的響應,更好地服務市民。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戶和商鋪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其中包括低流量感測器技術,防止水電泄漏造成的浪費。同時搭建綜合監測平台,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個城市對資源的使用情況一目瞭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個人和企業公布這些信息,使他們對自己的耗能情況有更清晰的認識,對可持續發展有更多的責任感。
對於我國來說,應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我國信息化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階段,並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歷程,正確地理解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刻內涵。2013年,中國已有上百個城市宣布建設智慧城市,覆蓋了部分東中西部地區。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盡享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食品葯品管理、數字生活等所帶來的便捷服務。(
⑶ "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包括哪些
1、夯實智慧基礎設施
通過建設高速寬頻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同時推進智能交通、智能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高度一體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
2、實施智慧運行
通過加強物聯網、雲計算、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在城市運行中的應用,實現智慧城市運行監測和智能安保應急,提高政府精準管理能力,使城市運行更加安全高效。
3、開展智慧服務
通過實施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金融、智能社區、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應用,使城市服務更加及時便捷,有效提高市民的滿意度,真正將城市發展的成果惠及大眾。
智慧服務是智慧城市的普惠基石。
一要整合政務資源,促進業務協同,提供優質的智慧政務服務;
二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普及共享;
三要打通分散獨立的各類社保系統,提高為民服務效率;
四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實現醫療管理與服務的全程智能;
五要智慧化管理社區多種元素,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4、發展智慧產業
基於重點領域的智慧應用體系,全面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在自主創新、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是國內主要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長期目標。
(3)智慧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擴展閱讀:
在過去的城市發展過程中,由於科技力量的不足,這些子系統之間的關系無法為城市發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來,藉助新一代的物聯網、雲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的方式。
可以將城市中的物理技術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成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礎設施,使城市中各領域、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顯現出來,就好像給城市裝上網路神經系統,使之成為可以智慧決策、實時反應、協調運作的「系統之系統」。
智慧的城市意味著在城市不同部門和系統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業,更合理的利用資源、做出最好的城市發展和管理決策、及時預測和應對突發事件和災害。
智慧城市總體目標智慧城市總體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城市智慧型產業優勢,集成先進技術,推進信息網路綜合化、寬頻化、物聯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務、文化教育、醫葯衛生、城市建設管理、城市交通、環境監控、公共服務、居家生活等領域建設。
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質量,努力改變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將城市建設為一個基礎設施先進、信息網路通暢、科技應用普及、生產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務完備、生態環境優美、慧及全體市民的智慧城市。
⑷ 你在感受或參與智慧城市中,最大的困惑是什麼
現如今,智慧城市建設已然成為我國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隨著新型城鎮化與兩化融合的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低功耗廣域網、工業4.0、PPP融資模式、政府購買服務等新機會、新模式、新理念的出現,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即將進入黃金發展期。然而,熱潮背後也同樣存在一些影響智慧城市建設的突出問題,建設方式過於單一,無法整合各方面資源合同發展,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不夠徹底等。只有合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收獲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
關鍵詞:智慧城市 大數據 物聯網 新模式 理性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243-01
一、引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關於實施信息惠民工程的工作部署,經國務院同意,《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於2014年8月正式發布,這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第一份系統性的文件。2016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智慧城市」首次寫進國家政府工作報告,相關政策文件也層出不窮,李克強總理在國內、國際的會議中多次提及智慧城市
⑸ 什麼是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
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意味著從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出發,創新供給模式和供給機制,推進結構調整,提高供給質量,有效滿足社會需求。
報告《城域開放眾創空間:創新2.0時代智慧城市建設新路徑》提出,開展基於創新2.0的開放眾創和智慧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政府2.0的服務轉型,推進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報告還以共享單車、導航軟體應用等案例為加快政府2.0轉型,推進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建設智慧社會進行了論述。
政府2.0通過開放數據推動各方參與眾創可以更好解決社會治理難題。比如高德、網路等商業導航移動應用,通過互聯網企業的創新應用開發和眾多司機智能手機導航應用,在整個城市空間創新了基於實時交通流量數據的交通社會化參與調控模式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又如讓綠色出行回歸城市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正是依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通過企業、社會、政府共同參與眾創共治解決城市難題,不僅是一個商業創新、更是一個社會創新,也是「五位一體」智慧城管服務轉型的生動詮釋,更是創新2.0時代群眾路線的新探索,新網路、新數據環境下依託城域開放眾創空間構建智慧社會解決城市治理難題的一個典型樣本。
共享單車的出現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由於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的缺陷、配套公共服務、相關制度與管理的缺失等原因,導致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人流密集地塞滿了共享單車等問題。這不是共享單車的錯,也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更需要面向創新2.0的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側改革。
我們需要思考,城市精細化管理、制度供給和公共服務是否還存在不足與錯位,城市是為車而建還是為人而生,交通疏堵關鍵在「堵」與「限」還是在服務與管理,城市是否是人本尺度和以人為本,為人行、騎行和社會交往提供了足夠空間,政府是否在城域開放眾創空間營建中發揮了應有作用?我們如何基於創新2.0推進開放眾創、社會共治,讓城市出行與交往空間更加美好?
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需要政府2.0的服務轉型。眾創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眾創發展中去持續解決,在創新2.0時代技術、社會以及管理與制度的互動中去解決,通過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眾創和共治去解決,如同共享單車這樣的眾創所已經解決的問題一樣。在城域開放眾創空間營建過程中,公共服務與制度供給的完善、社會治理的精進、智慧社會的建設也絕非一日之功。推動以社會為舞台的開放眾創,需要構建面向創新2.0的「政用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政府在其間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實現面向創新2.0的政府2.0服務轉型。創新2.0時代的人民政府一定是城域開放眾創空間營建者、創新生態賦能者、智慧社會培育者。
⑹ 智慧城市包括哪些方面
1、智慧社區
智慧社區涵蓋社區內部和社區周邊的各項服務,社區內主要包括智慧家庭、智慧物業、智慧照明、智慧安防、智慧停車等基礎設施服務,社區周邊主要包含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家政、智慧能源等民生服務。
交通領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設管理全過程進行管控支撐,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
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