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鞍山的環境污染
人們一直以為地球上的陸地、空氣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江河湖海。大家都認為世界這么大,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半徑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圍內生活,而佔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范圍內,人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污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空氣污染: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我們若仍然漠視專家的警告,將來一定會落到無半寸凈土可住的地步。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標准,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污染物;未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污染事故,等等。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 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 環境自凈 。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
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編輯本段]環境污染的分類
大氣污染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編輯本段]環境污染的危害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編輯本段]主要的環境污染源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臟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5)礦山廢水、廢渣。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狀污染物、酸雨。
1.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質燃燒產生,其次是來自自然界,如火山爆發、森林起火等產生。二氧化硫對人體的結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管可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痹。短期接觸二氧化硫濃度為0.5毫克/立方米空氣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濃度高於0.25毫克/立方米, 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惡化。長期接觸濃度為0.1毫克/立方米空氣的人群呼吸系統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對金屬材料、房屋建築、棉紡化纖織品、皮革紙張等製品容易引起腐蝕,剝落、褪色而損壞。還可使植物葉片變黃甚至枯死。國家環境質量標准規定, 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於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06毫克/立方米。
2. 氮氧化物(NOx)
空氣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佔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燒的產物 (包括汽車及一切內燃機燃燒排放的NOx) ;其次是來自生產或使用硝酸的工廠排放的尾氣。當NOx與碳氫化物共存於空氣中時,經陽光紫外線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光化學煙霧,它是一種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損害,甚至造成肺水腫。慢性中毒可致氣管、肺病變。吸入NO,可引起變性血紅蛋白的形成並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NOx對動物的影響濃度大致為1.0毫克/立方米,對患者的影響濃度大致為0.2毫克/立方米。國家國家環境質量標准規定, 居住區的平均濃度低於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05毫克/立方米。
3. 粒子狀污染物
空氣中的粒子狀污染物數量大、成分復雜,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質或是其它污染物的運載體。其主要來源於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燒而排出的煤煙、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建築和交通揚塵、風的揚塵等,以及氣態污染物經過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鹽類顆粒物。在空氣污染監測中,粒子狀污染物的監測項目主要為總懸浮顆粒物、自然降塵和飄塵。
4. 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於5.6時, 降水即為酸雨。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也是影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酸度pH<4.9時,將會對森林、農作物和材料產生明顯損害。
5.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主要來源於含碳燃料、卷煙的不完全燃燒,其次是煉焦、煉鋼、煉鐵等工業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人體吸入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而降低血流載氧能力,導致意識力減弱,中樞神經功能減弱,心臟和肺呼吸功能減弱;受害人感到頭昏、頭痛、惡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國空氣環境質量標准規定居住區一氧化碳日平均濃度低於4.00毫克/立方米。
6. 氟化物(F)
指以氣態與顆粒態形成存在的無機氟化物。主要來源於含氟產品的生產、磷肥廠、鋼鐵廠、冶鋁廠等工業生產過程。氟化物對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強烈刺激,吸入高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時,可引起肺水腫和支氣管炎。長期吸入低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會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鈣質減少,導致骨質硬化和骨質疏鬆。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准規定城市地區日平均濃度7微克/立方米。
7. 鉛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於總懸浮顆粒物中的鉛及其化合物。主要來源於汽車排出的廢氣。鉛進入人體,可大部分蓄積於人的骨骼中,損害骨骼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對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損害。引起臨床症狀為貧血、 末梢神經炎,出現運動和感覺異常。我國尿鉛80微克/升為正常值,血鉛正常值小於50微克/毫升。
[編輯本段]環境污染的特點
環境污染是各種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環境污染還受社會評價的影響而具有社會性。它的特點可歸納為:
1、時間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強度隨時間而變化。例如,工廠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和濃度往往隨時間而變化。由於河流的潮汛和豐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會使污染物濃度隨時間而變化。隨著氣象條件的改變會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點的污染濃度相差高達數十倍。交通雜訊的強度隨不同的時間內車流量的變化而變化。
2、空間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進入環境後,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不同污染物的穩定性和擴散速度與污染性質有關,因此,不同空間位置上污染物的濃度和強度分布是不同的。
由上可見,為了正確的表述一個地區的環境質量,單靠某一點的監測結果是無法說明的。必須根據污染物的時間、空間分布特點,科學地制定監測計劃(包括網、點設置、監測項目、采樣頻率等),然後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才能得到較全面而客觀的評述。
3、環境污染與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強度)的關系
有害物質引起毒害的量與其無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間存在一界限(放射性和雜訊的強度也有同樣情況)。所以,污染因素對環境的危害有一閾值。對閾值的研究,是判斷環境污染及污染強度的重要依據,也是制定環境標準的科學依據。
4、污染因素的綜合效應
環境是一個復雜體系,必須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效應。從傳統毒理學觀點來看,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對人或生物體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單獨作用,即當機體中某些器官只是由於混合物中某一組分發生危害,沒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稱為污染物的單獨作用。
②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當這種作用等於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總和時,稱為污染的相加作用。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氣溶膠之間、氯和氯化氫之間,當它們在低濃度時,其聯合毒害作用即為相加作用,而在高濃度時則不具備相加作用。
③相乘作用,當混合污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毒害作用超過個別毒害作用的總和時,稱為相乘作用。如二氧化硫和顆粒物之間、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之間,就存在相乘作用。
④拮抗作用,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污染物對機體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時,稱為拮抗作用。如動物試驗表明,當食物中含有30ppm甲基汞,同時又存在12.5ppm硒時,就可能抑制甲基汞的毒性。
5、環境污染還會不同程度的改變某些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編輯本段]環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個環境污染的實例,可以說都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一聲警鍾。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為了維護人類自身和子孫後代的健康,必須積極防治環境污染。 如果不保護環境,人類將面臨著滅亡.
我國防治環境污染的對策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諸如:成立環境保護部;頒布實施政策法規;制定科技標准;控制、治理污染;保護自然生態;進行環境評價;開展宣傳教育;發展國際合作;進行環境監察等等。政府有關部門在防治環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許多方面的工作,象財政部、化工部、國家海洋局、國務院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都頒發過相關法規和規章。例如: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1次會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行為,規定了 「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罰。再如:2008年2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副省級城市環境保護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頒發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加強防範應對雨雪冰凍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緊急通知》;2008年5月13日環境保護部向各有關地區省環境保護(廳)局頒發了:《關於防範和應對地震災害次生環境污染事件的通知》。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一方面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往往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另一方面要把這種認識轉變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態度積極參加各項環境保護活動,自覺培養保護環境的道德風尚。防治環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與生物科學密切相關的有利用生物凈化來消除環境污染和發展綠色食品等。
生物凈化
生物凈化是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在生物凈化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
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綠色植物能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例如,1hm2(公頃)柳杉林每個月可以吸收60kg的二氧化硫。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滯和吸附大氣中的粉塵和放射性 污染物。例如,1hm2山毛櫸林一年中阻滯和吸附的粉塵達68t;又如,在有放射性污染的廠礦周圍,種植一定寬度的林木,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第三,許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圓柏等,能夠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原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病原菌的數量比鬧市區明顯減少。總之,綠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凈化大氣的作用,特別是森林,凈化作用更加明顯,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的國家,發展林業有著比較優越的條件,我國古代許多地方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但是,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使我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一。因此,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自1978年起,我國先後確立了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為主要目標的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這十大林業工程是:三北(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遼河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和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共規劃造林1.2億公頃。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相當大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步得到改善。
微生物的凈化作用
污染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土壤和水體中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能夠將許多有機污染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凈化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情況不同: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容易分解,如人畜糞尿等;有些有機污染物比較難分解,如纖維素、農葯等;有些有機污染物則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如塑料、尼龍。
農葯的化學性質一般比較穩定,能夠在土壤中殘留較長的時間。農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他們選取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將土壤混合均勻,並等量地分裝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成兩組:一組進行高壓滅菌;另一組作為對照不滅菌。接著,分別向兩組容器內的土壤上噴施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把兩組容器放入溫箱中培養。六周以後,檢測兩組容器中「敵草隆」消失的情況,發現經滅菌處理過的土壤中「敵草隆」只被分解了10%,而對照組土壤中的「敵草隆」則被分解了近50%。科學家們通過多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葯的消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利用微生物凈化污水 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處理時,一方面利用過濾、沉澱等方法,除去工業污水②和生活污水中個體比較大的固體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污水中的多種需氧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和含磷的無機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如圖)。污水經過凈化處理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就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和工廠的冷卻用水。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後,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由於與環境保護有關的事物通常都冠有「綠色」二字,為了突出這類食品產自良好的生態環境,人們將這類食品叫做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開發包括產地的選擇,以及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和儲運等一系列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以便防止和減少污染。例如,農田的大氣、土壤、水質都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標准;包裝時不能對食品造成污染,食品要密封。
綠色食品標志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組成,象徵和諧的生態系統。整個標志為正圓形,寓意為保護,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是: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有機化學合成物質;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化學合成物質。1999年,我國生產出七百多種綠色食品,有些已經進入國際市場,並且使一百多萬公頃的農田受到了良好的保護。
總之,開發綠色食品,是我國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產物,是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改變的產物。綠色食品的開發,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編輯本段]全球十大環境污染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西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七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酸雨比番茄汁還要酸,多個湖泊池塘漂浮死魚,湖濱樹木枯萎。
(2)卡迪茲號油輪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國22萬噸的超級油輪「亞莫克?卡迪茲號」,滿載伊朗原油向荷蘭鹿特丹駛去,航行至法國布列塔尼海岸觸礁沉沒,漏出原油22.4萬噸,污染了350公里長的海岸帶。僅牡蠣就死掉9000多噸,海鳥死亡2萬多噸。海事本身損失1億多美元,污染的損失及治理費用卻達5億多美元,而給被污染區域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3)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南坎佩切灣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號平台鑽機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層時,突然發生嚴重井噴原油泄漏,使這一帶的海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4)庫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聖保羅以南60公里的庫巴唐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於世。該市位於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進煉油、石化、煉鐵等外資企業300多家,人口劇增至15萬,成為聖保羅的工業衛星城。企業主只顧賺錢,隨意排放廢氣廢水,谷地濃煙彌漫、臭水橫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過敏症,醫院擠滿了接受吸氧治療的兒童和老人,使2萬多貧民窟居民嚴重受害。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萬公頃,到1983年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積量占同年森林生長量的21%多,先後有80多萬公頃森林被毀。這種枯死病來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亞國家公園,由於酸雨的影響,幾乎每棵樹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樅樹相繼枯死,全州57%的松樹病入膏肓。巴登??符騰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樅、松綠的發黑而得名,是歐洲著名的度假聖地,也有一半樹染上枯死病,樹葉黃褐脫落,其中46萬畝完全死亡。漢堡也有3/4的樹木面臨死亡。當時魯爾工業區的森林裡,到處可見禿樹、死鳥、死蜂,該區兒童每年有數萬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6)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驚世界的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發生。午夜,坐落在博帕爾市郊的「聯合碳化殺蟲劑廠」一座存貯45噸異氰酸甲酯貯槽的保安閥出現毒氣泄漏事故。1小時後有毒煙霧襲向這個城市,形成了一個方圓25英里的毒霧籠罩區。首先是近鄰的兩個小鎮上,有數百人在睡夢中死亡。隨後,火車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霧擴散時,居民們有的以為是「瘟疫降臨」,有的以為是「原子彈爆炸」,有的以為是「地震發生」,有的以為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一周後,有2500人死於這場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這一污染事故中,有15萬人因受污染危害而進入醫院就診,事故發生4天後,受害的病人還以每分鍾一人的速度增加。這次事故還使20多萬人雙目失明。
博帕爾的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慘案。
(7)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蘇聯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組反應堆突然發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嚴重後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雲團隨風飄到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國,瑞典東部沿海地區的輻射劑量超過正常情況時的100倍。核事故使烏克蘭地區10%的小麥受到影響,此外由於水源污染,使前蘇聯和歐洲國家的畜牧業大受其害。當時預測,這場核災難,還可能導致日後十年中10萬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8)萊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爾市桑多斯化學公司倉庫起火,裝有1250噸劇毒農葯的鋼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隨著百餘噸滅火劑進入下水道,排入萊茵河。警報傳向下游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國835公里沿岸城市。劇毒物質構成70公里長的微紅色飄帶,以每小時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經地區魚類死亡,沿河自來水廠全部關閉,改用汽車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蘭,全國與萊茵河相通的河閘全部關閉。翌日,化工廠有毒物質繼續流入萊茵河,後來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後,塞子在水的壓力下脫落,幾十噸含有汞的物質流入萊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11月21日,德國巴登市的苯胺和蘇打化學公司冷卻系統故障,又使2噸農葯流入萊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標准200倍。這次污染使萊茵河的生態受到了嚴重破壞。
(9)雅典「緊急狀態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時,希臘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氣質量監測站顯示,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318毫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准(200毫克/立方米)59%,發出了紅色危險訊號。11時濃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過500毫克/立方米緊急危險線。中央政府當即宣布雅典進入「緊急狀態」,禁止所有私人汽車在市中心行駛,限制出租汽車和摩托車行駛,並令熄滅所有燃料鍋爐,主要工廠削減燃料消耗量50%,學校一律停課。中午,二氧化碳濃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過歷史最高記錄。一氧化碳濃度也突破危險線。許多市民出現頭疼、乏力、嘔吐、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市區到處響起救護車的呼嘯聲。下午16時30分,戴著防毒面具的自行車隊在大街上示威遊行,高喊「要污染,還是要我們!」「請為排氣管安上過濾嘴!」。
(10)海灣戰爭油污染事件
據估計,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公里,寬3公里的油帶,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寬16公里,長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兩國架設浮攔,保護海水淡化廠水源。
❷ 關於垃圾填埋場的詳細資料,能有原版英文的追加20分
介紹了垃圾衛生填埋中二次污染的危害,指出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和填埋操作中為防止填埋釋放物對周圍環境的二次污染所應採取的防滲、收集、處理和利用等措施,探討了在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和填埋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及應著重考慮的方面。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二次污染;衛生填埋
0引言
垃圾衛生填埋由於技術工藝簡單、維護費用低等優點已經被國內外廣泛採用。隨著城市垃圾衛生填埋技術的不斷應用,其二次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填埋場在使用過程中及封場後相當長時間內會產生大量填埋釋放物(滲濾液和填埋氣體),它們對環境的即時和潛在危害很大。如不妥善處理,污染將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會對周圍的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危害。美國的臘芙運河公害事件,就是填埋場二次污染事件,其危害人們至今記憶猶新。國內近些年來垃圾填埋場爆炸事故不斷發生,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填埋場一般離城市較近,隨著城市化范圍的擴大,填埋場帶來的景觀問題也日趨尖銳,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焦點問題之一。因此採取有效措施防治二次污染,使填埋的垃圾及其產物與周圍的土壤、水體隔離,減少其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並妥善進行封場處理,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介紹了填埋場二次污染源及危害,指出了在填埋場建設和填埋操作中為防止和減少填埋釋放物對周圍環境的二次污染所必須著眼的問題及應採取的措施。
1二次污染的來源及危害
1.1垃圾填埋氣
衛生填埋場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機物,它們大多可被微生物厭氧消化、降解,產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氣體。其主要成分為CH4和CO2,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成分如N2、H2S、H2和揮發性有機氣體等。若不採取適當的收集系統對填埋場釋放氣體進行收集,則釋放氣體會在填埋場內累積,並向場外釋放,對周圍環境和填埋場工作人員造成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爆炸事故和火災。填埋釋放氣體由大量CH4和CO2組成,當CH4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5%~15%,易引起爆炸。發生在北京市昌平縣陽坊鎮的填埋沼氣爆炸事件就是其典型代表。
2)地下水污染。填埋釋放氣體中揮發性有機物及CO2都會溶解進入地下水,打破原來地下水中CO2的平衡壓力,促進CaCO3的溶解,引起地下水硬度升高。全封閉型填埋場的填埋氣體的逸出會造成襯層泄漏,從而加劇滲漏液的浸出,導致地下水污染。
3)加劇了全球變暖。CH4和CO2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它們會產生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變暖,而CH4對臭氧的破壞是CO2的40倍,產生的溫室效應要比CO2高20倍以上,而垃圾填埋氣中CH4含量達40%~60%。
4)導致植物窒息。CH4雖對維管植物不會產生直接生理影響,但它可以通過直接氣體置換作用或通過甲烷細菌對氧氣的消耗,從而降低植物根際的氧氣水平,使植物根區因氧氣缺乏而死亡。另外,CH4在無氧的條件下還能促進C2H4的形成。
5)填埋氣中含有致癌、致畸的有機揮發性氣體,其惡臭氣味易引起人的不適。
1.2滲濾液
滲濾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於發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的浸泡而濾出來的污水。滲濾液組分較復雜,對地面水的污染以BOD、COD表徵的有機污染和氮、磷污染為主,滲濾液中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萘、菲等非氯化芳香族化合物、氯化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酯、鄰苯二甲酸酯,酚類化合物和苯胺類化合物等污染物,即使填埋場封閉後,它們對地面水的影響仍將長期存在。滲濾液通過下滲對地下水也會造成嚴重污染,主要表現在地下水混濁,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嚴重,細菌、大腸菌超標。1983年夏季,貴陽市哈馬井和望城坡垃圾堆放場所在地區同時流行痢疾,其原因就是地下水被垃圾滲濾液污染。取樣檢驗表明,大腸菌超過飲用水標准770倍以上,含菌量超標2600倍。哈爾濱市韓家窪子垃圾填埋場附近地下水中鐵含量超過飲用水標准2ö3,錳超標3倍,汞超標29倍,細菌總數超標4.3倍,大腸菌超標410倍。
1.3填埋場封場後的景觀污染
考慮到減少運輸費用,垃圾填埋場通常建在離收集廢物的城市不遠的地方。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當初的填埋場將會被城市發展所包圍。每個填埋場都有一定庫容,當達到使用年限而停止使用時,這些完工的高台狀的垃圾場將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由於填埋場釋放物及封場後的安全問題處理不盡人意,公眾將垃圾填埋場看成是一顆將來人為控制系統失效後會發生爆炸的「定時炸彈」,故許多城市在新填埋場選址時遇到很大阻力,郊區農民拒收垃圾和反對在當地建填埋場的事件也屢見不鮮,有時甚至激化為激烈的社會問題。
2防治與處理
針對垃圾填埋產生的二次污染物,為減少其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應對填埋氣進行收集利用,對滲濾液採取措施減少其產生量並收集處理,對填埋場封場採用合適的封場技術,作好表面覆蓋,盡量做到填埋場釋放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1填埋氣的收集利用
垃圾填埋氣中CH4含量很高,若能採用適當的方法將其收集並加以利用,不僅能產生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還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目前國內外填埋氣利用的主要途徑有:在蒸汽鍋爐中燃燒用於室內供熱和工業供熱;內燃機發電;作為運輸工具的動力燃料;經脫水凈化處理後作為管道燃氣;應用於CO2工業和甲醇工業。填埋氣的利用分為填埋氣的收集、填埋氣的凈化和終端利用3個步驟。國際組織「全球環境基金」在南京、馬鞍山和鞍山開展垃圾填埋場CH4回收與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❸ 一種塑料吹塑成膜的要素
塑料配方設計的基本原則
配方設計的關鍵為選材、搭配、用量、混合四大要素,表面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包含了很多內在聯系,要想設計出一個高性能、易加工、低價格的配方也並非易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作者積多年的配方設計經驗提供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供讀者參考。
1、樹脂的選擇
(1)樹脂品種的選擇
樹脂要選擇與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品種,以節省加入助劑的使用量。如耐磨改性,樹脂要首先考慮選擇三大耐磨樹脂PA、POM、UHMWPE;再如透明改性,樹脂要首先考慮選擇三大透明樹脂PS、PMMA、PC。
(2)樹脂牌號的選擇
同一種樹脂的牌號不同,其性能差別也很大,應該選擇與改性目的性能最接近的牌號。如耐熱改性PP,可在熱變形溫度100~140℃的PP牌號范圍內選擇,我們要選用本身耐熱140℃的PP牌號,具體如大韓油化的PP-4012。
(3)樹脂流動性的選擇
配方中各種塑化材料的粘度要接近,以保證加工流動性。對於粘度相差懸殊的材料,要加過渡料,以減小粘度梯度。如PA66增韌、阻燃配方中常加入PA6作為過渡料,PA6增韌、阻燃配方中常加入HDPE作為過渡料。
不同加工方法要求流動性不同。
不同品種的塑料具有不同的流動性。由此將塑料分成高流動性塑料、低流動性塑料和不流動性塑料,具體如下:
高流動性塑料——PS、HIPS、ABS、PE、PP、PA等。
低流動性塑料——PC、MPPO、PPS等。
不流動性塑料——聚四氟乙烯、UHMWPE、PPO等。
同一品種塑料也具有不同的流動性,主要原因為分子量、分子鏈分布的不同,所以同一種原料分為不同的牌號。不同的加工方法所需用的流動性不同,所以牌號分為注塑級、擠出級、吹塑級、壓延級等。
不同改性目的要求流動性不同,如高填充要求流動性好,如磁性塑料、填充目料、無鹵阻燃電纜料等。
(4)樹脂對助劑的選擇性
如PPS不能加入含鉛和含銅助劑,PC不能用三氧化銻,這些都可導致解聚。同時,助劑的酸鹼性,應與樹脂的酸鹼性要一致,否則會起兩者的反應。
2、助劑的選擇
(1)按要達到的目的選用助劑
按要達到的目的選擇合適的助劑品種,所加入助劑應能充分發揮其預計功效,並達到規定指標。規定指標一般為產品的國家標准、國際標准,或客戶提出的性能要求。助劑的具體選擇范圍如下:
增韌——選彈性體、熱塑性彈性體和剛性增韌材料。
增強——選玻璃纖維、碳纖維、晶須和有機纖維。
阻燃——溴類(普通溴系和環保溴系)、磷類、氮類、氮/磷復合類膨脹型阻燃劑、三氧化二銻、水合金屬氫氧化物。
抗靜電——各類抗靜電劑。
導電——碳類(炭黑、石墨、碳纖維、碳納米管)、金屬纖維和金屬粉、金屬氧化物。
磁性——鐵氧體磁粉、稀土磁粉包括釤鈷類(SmCo5或Sm2Co17)、釹鐵硼類(NdFeB)、釤鐵氮類(SmFeN)、鋁鎳鈷類磁粉三大類。
導熱——金屬纖維和金屬粉末、金屬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碳類材料如炭黑、碳纖維、石墨和碳納米管;半導體材料如硅、硼。
耐熱——玻璃纖維、無機填料、耐熱劑如取代馬來醯亞胺類和β晶型成核劑。
透明——成核劑,對PP而言α晶型成核劑的山梨醇系列Millad 3988效果最好。
耐磨——石墨、二硫化鉬、銅粉等。
絕緣——煅燒高嶺土。
阻隔——雲母、蒙脫土、石英等。
(2)助劑對樹脂具有選擇性
紅磷阻燃劑對PA、PBT、PET有效;氮系阻燃劑對含氧類有效,如PA、PBT、PET等;成核劑對共聚聚丙烯效果好;玻璃纖維耐熱改性對結晶性塑料效果好,對非晶型塑料效果差;炭黑填充導電塑料,在結晶性樹脂中效果好。
3、助劑的形態
同一種成分的助劑,其形態不同,對改性作用的發揮影響很大。
(1)助劑的形狀
纖維狀助劑的增強效果好。助劑的纖維化程度可用長徑比表示,L/D越大、增強效果越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加玻璃纖維要從排氣孔加入。熔融狀態比粉末狀有利於保持長徑比,減小斷纖幾率。
圓球狀助劑的增韌效果好、光亮度高。硫酸鋇為典型的圓球狀助劑,因此高光澤PP的填充選用硫酸鋇,小幅度剛性增韌也可用硫酸鋇。
(2)助劑的粒度
A.助劑粒度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粒度越小,對填充材料的拉伸強度和沖擊強度越有益。例如,不同粒度的20%硅灰石填充對PA6力學性能的影響見表3。
再如,就沖擊強度而言, 三氧化二銻的粒徑每減少1μm,沖擊強度就會增加1倍。
B.助劑粒度對阻燃性能的影響
阻燃劑的粒度越小,阻燃效果就越好。例如水合金屬氧化物和三氧化二銻的粒度越小,達到同等阻燃效果的加入量就越少.
再如,ABS中加入4%粒度為45μm的三氧化二銻與加入1%粒度為0.03μm的三氧化二銻阻燃效果相同。
C.助劑粒度對配色的影響
著色劑的粒度越小,著色力越高、遮蓋力越強、色澤越均勻。但著色劑的粒度不是越小越好,存在一個極限值,而且對不同性能的極限值不同。對著色力而言,偶氮類著色劑的極限粒度為0.1μm,酞箐類著色劑的極限粒度為0.05μm。對遮蓋力而言,著色劑的極限粒度為0.05μm左右。
D.助劑粒度對導電性能的影響
以炭黑為例,其粒度越小,越易形成網狀導電通路,達到同樣的導電效果加入炭黑的量降低。但同著色劑一樣,粒度也有一個極限值,粒度太小易於聚集而難於分散,效果反倒不好。
(3)助劑的表面處理
助劑與樹脂的相容性要好,這樣才能保證助劑與樹脂按預想的結構進行分散,保證設計指標的完成,保證在使用壽命內其效果持久發揮,耐抽提、耐遷移、耐析出。如大部分配方要求助劑與樹脂均勻分散,對阻隔性配方則希望助劑在樹脂中層狀分布。除表面活性劑等少數助劑外,與樹脂良好的相容性是發揮其功效和提高添加量的關鍵。因此,必須設法提高或改善其相容性,如採用相容劑或偶聯劑進行表面活化處理等。
所有無機類添加劑的表面經過處理後,改性效果都會提高。尤其以填料最為明顯,其它還有玻璃纖維、無機阻燃劑等。
表面處理以偶聯劑和相容劑為主,偶聯劑具體如硅烷類、鈦酸酯類和鋁酸酯類,相容劑為樹脂對應的馬來酸酐接枝聚合物。
4、助劑的合理加入量
(1)有的助劑加入量越多越好
具體如阻燃劑、增韌劑、磁粉、阻隔等,加入量越多越好。
(2)有的助劑加入量有最佳值
如導電助劑,形成到電通路後即可,再加入無效果;再如偶聯劑,表麵包覆即可,再加無用;又如抗靜電劑,在製品表面形成泄電荷層即可。
5、助劑與其它組分關系
配方中所選用的助劑在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應不劣化或最小限定地影響其他助劑功效的發揮,最好與其他助劑有協同作用。在一個具體配方中,為達到不同的目的可能加入很多種類的助劑,這些助劑之間的相互關系很復雜。有的助劑之間有協同作用,而有的助劑之間有對抗作用。
5.1協同作用
協同作用是指塑料配方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添加劑一起加入時的效果高於其單獨加入的平均值。
(1)在抗老化的配方中,具體協同作用有:
兩種羥基鄰位取代基位阻不同的酚類抗氧劑並用有協同效果;
兩種結構和活性不同的胺類抗氧劑並用有協同效果;
抗氧化性不同的胺類和酚類抗氧劑復合使用有協同效果;
全受阻酚類和亞磷酸酯類抗氧劑有協同作用;
半受阻酚類與硫酯類抗氧劑有協同作用,主要用於戶內製品中;
受阻酚類抗氧劑和受阻胺類光穩定劑;
受阻胺類光穩定劑與磷類抗氧劑;
受阻胺類光穩定劑與紫外光吸收劑。
(2)在阻燃配方中,協同作用的例子也很多,主要有:
在鹵素/銻系復合阻燃體系中,鹵系阻燃劑可於Sb2O3發生反應而生成SbX3,SbX3可以隔離氧氣從而達到增大阻燃效果的目的。
在鹵素/磷系復合阻燃體系中,兩類阻燃劑也可以發生反應而生成PX3、PX2、POX3等高密度氣體,這些氣體可以起到隔離氧氣的作用。另外,兩類阻燃劑還可分別在氣相、液相中相互促進,從而提高阻燃效果。
5.2對抗作用
對抗作用是指塑料配方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添加劑一起加入時的效果低於其單獨加入的平均值。
(1)在防老化塑料配方中,對抗作用的例子很多,主要有:
HALS類光穩定劑不與硫醚類輔抗氧劑並用,原因為硫醚類滋生的酸性成分抑制了HALS的光穩定作用。
芳胺類和受阻酚類抗氧劑一般不與炭黑類紫外光屏蔽劑並用,因為炭黑對胺類或酚類的直接氧化有催化作用抑制抗氧效果的發揮。
常用的抗氧劑與某些含硫化物,特別是多硫化物之間,存在對抗作用。其原因也是多硫化物有助氧化作用。
如HALS不能與酸性助劑共用,酸性助劑會與鹼性的HALS發生鹽化反應,導致HALS失效;在酸性助劑存在時,一般只能選用紫外光吸收劑。
(2)在阻燃塑料配方中,也有對抗作用的例子,主要有:
鹵系阻燃劑與有機硅類阻燃劑並用,會降低阻燃效果;紅磷阻燃劑與有機硅類阻燃劑並用,也存在對抗作用。
(3)其它對抗作用的例子有:
鉛鹽類助劑不能與含硫化合物的助劑一起使用,否則引起鉛污染。因此在PVC加工配方中,硬脂酸鉛潤滑劑和硫醇類有機錫千萬不要一起加入;硫醇錫類穩定劑不能用於銅電纜的絕緣層中,否則引起銅污染;又如在含有大量吸油性填料的填充配方中,油性助劑如DOP、潤滑劑的加入量要相應增大,以彌補被吸收部分。
6、配方各組分混合要均勻
(1)有些組分要分次加入
對於填料加入量太大的配方,填料最好分兩次加入。第一次在加料斗,第二次在中間側加料口。如PE加入150份氫氧化鋁的無鹵阻燃配方,就要分兩次加入,否則不能造粒。
對於填料的偶聯劑處理,一般要分三次噴入方可分散均勻,偶聯效果好。
(2)合理排布加料順序
在PVC或填充母料的配方中,各種料的加料順序很主要。填充母料配方中,要先加填料,混合後升溫後可除去其中的水份,利於後續的偶聯處理。在PVC配方中,外潤滑劑要後加,以免影響其它物料的均勻混合。
7、配方對其它性能的負面影響
所設計的配方應該不劣化或最小限定地影響樹脂的基本物理機械性能,最起碼要保留原有的性能,最好能順便提高原樹脂的某些性能。但客觀存在的事實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在改善某一性能時,可能降低其他性能,可謂顧此失彼。因此在設計配方時,一定要全面考慮,盡可能不影響其它性能。如高填充配方對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影響很大,沖擊強度和拉伸強度都大幅度下降,加工流動性變差。如果製品對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有具體要求,在配方中要做具體補償,如加入彈性體材料彌補沖擊性能,加入潤滑劑改善加工性能。
下面舉幾個經常受影響的性能。
(1)沖擊性
大部分無機材料和部分有機材料都降低配方的沖擊性能。為了補償沖擊強度,在設計配方時需要加入彈性體。如在填充體系的PP/滑石粉/POE配方,在阻燃體系ABS/十溴/三氧化二銻/增韌劑配方。
(2)透明性
大多數無機材料對透明性都有影響,選擇折光指數與樹脂相近的無機材料對透明性影響會小些。近來,透明填充母料比較流行,主要針對HDPE塑膠袋,加入特殊品種的滑石粉對透明性影響小,但不是絕對沒有影響。
有機材料也對透明性有影響,如PVC增韌,只有MBS不影響透明性,而CPE、EVA、ACR都影響其透明性。
在無機阻燃材料中,膠體五氧化二銻不影響透明性。
(3)顏色性
有些樹脂本身為深色,如酚醛樹脂本身為棕色、導電樹脂如聚苯胺等本身為黑色。有些助劑本身也具有顏色性,如炭黑、碳納米管、石墨、二硫化鉬都為黑色,紅磷為深紅色,各類著色劑為五顏六色。
在配方設計時,一定要注意助劑本身的顏色及變色性,有些助劑本身顏色很深,這會影響製品的顏色,難以加工淺色製品。如炭黑為黑色,只能加工深色製品;其他如石墨、紅磷、二硫化鉬、金屬粉末及工業礦渣等本身都帶有顏色,選用時要注意。還有些助劑本身為白色,但在加工中因高溫反應而變色,如硅灰石本身為白色,但填充到樹脂中加工後就成淺灰色了。
(4)其它性能
塑料的導熱改性一般為加入金屬類和碳類導熱劑,但此類導熱劑又是導電劑,在提高導熱性同時會提高導電性,從而影響絕緣性。而導熱很多用於要求絕緣的材料如線路板、接插件、封裝材料等。為此要絕緣導熱不能加入具有導電性的導熱劑,只能加入絕緣類導熱劑,如陶瓷類金屬氧化物。
8、配方應具有可加工性
配方要保證適當的可加工性能,以保證製品的成型,並對加工設備和使用環境無不良影響。復合材料中助劑的耐熱性要好,在加工溫度下不發生蒸發、分解(交聯劑、引發劑和發泡劑除外);助劑的加入對樹脂的原加工性能影響要小;所加入助劑對設備的磨損和腐蝕應盡可能小,加工時不放出有毒氣體,損害加工人員的健康。
(1)流動性
大部分無機填料都影響加工性,如加入量大,需要相應加入加工改性劑以補償損失的流動性,如加入潤滑劑等。
有機助劑一般都促進加工性,如十溴二苯醚、四溴雙酚A阻燃劑都可促進加工流動性,尤其四溴雙酚A的效果更明顯。
一般的改性配方都需加入適量的潤滑劑。
(2)耐熱性
保證助劑在加工過程中不要分解,除發泡劑、引發劑、交聯劑因功能要求必須要分解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氫氧化鋁因分解溫度低,不適合於PP中使用,只能用於PE中。
四溴雙酚A因分解溫度低,不適合於ABS的阻燃。
大部分有機染料分解溫度低,不適合高溫加工的工程塑料。
香料的分解溫度都低,一般在150℃以下,只能用EVA等低加工溫度的樹脂為載體。
改性塑料配方因加工過程中剪切作用強烈,都需要加入抗氧劑,以防止熱分解發生,而導致原料變黃。
9、塑料配方組分的環保性
具體要求為配方中的各類助劑對操縱者無害、對設備無害、對使用者無害、對接觸環境無害。以前環保的要求范圍小,只是對食品、葯品等與人體接觸要無毒即可。現在的要求高了,與人體間接接觸的也不行,要對環境無污染,如土、水、大氣層等。
(1)人體衛生性
樹脂和所選助劑應該絕對無毒,或其含量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
(2)對環境污染
所選組分不能污染環境。如:鉛鹽不能用於上水管和電纜護套,因為組分會從埋地的上水管、架空的電纜護套經雨淋滲入土壤中,農作物吸收後人食用。
幾種增塑劑DOA、DOP不能用於玩具、食品包裝膜。
鉛、鎘、六價鉻、汞重金屬不能用,污染土壤。
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不能用,產生二惡英,污染大氣層。
10、助劑的價格和來源
在滿足配方的上述要求基礎上,配方的價格越低越好。在具體選用助劑時,對同類助劑一定要選低價格的種類。如在PVC穩定配方中,能選鉛鹽類穩定劑就不要選有機錫類穩定劑;在阻燃配方中,能選硼酸鋅則不選三氧化二銻或氧化鉬。具體應遵循以下原則:
盡可能選擇低價格原料——降低產品成本
盡可能選庫存原料——不用購買。
盡可能選當地產原料——運輸費低,可減少庫存量,節省流動資金
盡可能選國產原料——進口原料受外匯、貿易政策、運輸時間等因素影響大。
盡可能選通用原料——新原料經銷單位少,不易買到,而且性能不穩定。
❹ 垃圾填埋如果處理不好會帶來哪些危害,為了避免這些危害,填埋時應採取哪些措施
1垃圾填埋氣
衛生填埋場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機物,它們大多可被微生物厭氧消化、降解,產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氣體。其主要成分為CH4和CO2,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成分如N2、H2S、H2和揮發性有機氣體等。若不採取適當的收集系統對填埋場釋放氣體進行收集,則釋放氣體會在填埋場內累積,並向場外釋放,對周圍環境和填埋場工作人員造成危害,
❺ 搶救葯太多怎麼排序
一腎二異三阿托~~一、腎上腺素 (副腎素) 本品直接作用於腎上腺素能α、β受體,產生強烈快速而短暫的興奮α和β型效應,對心臟β1-受體的興奮,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作用於骨骼肌β2-受體,使血管擴張,降低周圍血管阻力而減低舒張壓。興奮β2-受體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擴張支氣管,解除支氣管痙攣;對α-受體興奮,可使皮膚、粘膜血管及內臟小血管收縮。臨床主要用於心臟驟停、支氣管哮喘、過敏性休克,也可治療蕁麻疹、枯草熱及鼻粘膜或齒齦出血。注意事項:梵谷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黃中毒、心臟性哮喘、外傷性或出血性休克忌用。
二、異丙腎上腺素(喘息定、異丙基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治喘靈)為β受體激動劑,對β1和β2受體均有強大的激動作用,對α受體幾無作用。主要作用如下:
1.作用於心臟β1受體,使心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傳導加速,心輸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2.作用於血管平滑肌β2受體,使骨骼肌血管明顯舒張,腎、腸系膜血管及冠脈亦不同程度舒張,血管總外周阻力降低。其心血管作用導致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變大。
3.作用於支氣管平滑肌β2受體,使支氣管平滑肌松馳。
4.促進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組織耗氧量。
注意事項:
1.常見心悸、頭痛、頭暈、喉干、惡心、軟弱無力及出汗等副作用。
2.在已有明顯缺氧的哮喘患者,用量過大,易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易致心律失常,甚至可致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顫動。成人心率超過120次/分,小兒心率超過140—160次/分時,應慎用。冠心病、絞痛,心肌梗塞、嗜鉻細胞瘤及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禁用。
3.舌下含服時,宜將葯片嚼碎,含於舌下,否則達不到速效。
4.過多、反復應用氣霧劑可產生耐受性,此時,不僅β受體激動劑之間有交叉耐受性,而且對內源性腎上腺素能遞質也產生耐受性,使支氣管痙攣加重,療效降低,甚至增加死亡率。故應限制吸人次數和吸入量。
三、阿托品(混旋莨菪鹼)為阻斷M膽鹼受體的抗膽鹼葯,能解除平滑肌的痙攣(包括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血管循環);抑制腺體分泌;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壓升高;興奮呼吸中樞。
注意事項:1.常有口乾、眩暈,嚴重時瞳孔散大、皮膚潮紅、心率加快、興奮、煩躁、譫語、驚厥。2.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3.一般情況下,口服極量,1次1mg,1日3mg;皮下或靜脈注射極量,1次2mg。用於有機磷中毒及阿-斯綜合征時,可根據病情決定用量。
四、洛貝林(祛痰鹼、山梗菜鹼、祛痰菜鹼、北美山梗菜鹼)能選擇性地興奮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地興奮呼吸中樞,大劑量也能直接興奮呼吸中樞。 臨床主要用於新生兒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窒息、吸入麻醉葯及其它中樞抑制劑(如阿片、巴比妥類)的中毒,以及肺炎、白喉等傳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注意事項:劑量較大時能引起心動過速、傳導阻滯、呼吸抑制甚至驚厥。
五、尼可剎米(可拉明,二乙煙醯胺、尼可拉明、煙醯乙胺)
能選擇性地興奮延髓呼吸中樞,也可通過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地興奮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當呼吸中樞被抑制時其興奮作用更為明顯。臨床主要用於疾病或中樞抑制葯中毒引起的呼吸及循環衰竭。對肺心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及嗎啡過量引起的呼吸抑制療效顯著,對吸入麻醉葯中毒時的解救效果次之。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少見。大劑量可引起血壓升高、心悸、出汗、嘔吐、震顫及肌僵直,應及時停葯以防驚厥。 用於中樞性呼吸衰竭,但對呼吸肌麻痹所引 起的呼吸抑制無效。
六、利多卡因 (賽羅卡因、昔羅卡因)適用於因急性心肌梗塞、外科手術、洋地黃中毒及心臟導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及室顫。其次也用於癲癇持續狀態用其他抗驚厥葯無效者及局部或椎管內麻醉。還可以緩解耳鳴。注意事項:1、對本品過敏、充血性心衰、嚴重心肌受損、心動過緩、預激綜合征、肝腎功能障礙患者、二及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有癲癇大發作史、肝功能嚴重不全及休克患者禁用。
2、孕婦、乳母慎用。心、肝功能不全者,應適當減量。
3、新生兒用葯易引起中毒。早產兒半衰期約3.6小時,較正常嬰兒長1.8小時。老年人應根據耐受程度和需要而調整用量,大於70歲患者劑量應減半。
4、靜注限用於抗心律失常。對動脈硬化、血管痙攣、糖尿病患者與手指(趾)的麻醉,不宜加用血管收縮劑(如鹽酸腎上腺素)。
5、用葯期間應隨時檢查血壓、心電圖及血清電解質。長期用葯時應監測血葯濃度。
七、多巴胺(3-羥酪胺;兒茶酚乙胺;二羥基苯丙胺)用於各種類型休克,包括中毒性休克、心原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中樞性休克、特別對伴有腎功能不全、心輸出量降低、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補足血容量的病人更有意義。 注意事項 :1.大劑量時可使呼吸加速、心律失常,停葯後即迅速消失。 2.使用前應補充血容量及糾正酸中毒。 3.靜滴時,應觀察血壓、心率、尿量和一般狀況。 4.有惡心、嘔吐、頭痛、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等不良反應。 5.多巴胺輸注時不能外溢。 6.長期或大量輸注時,亦可引起末梢缺血或壞疽。
八、間羥胺(阿拉明)主要激動α受體,升壓效果比去甲腎上腺素稍弱,但較持久,有中等度加強心臟收縮的作用,無局部刺激,供皮下注射、肌注及靜注。可增加腦及冠狀動脈的血流量,①防治椎管內阻滯麻醉時發生的急性低血壓;②用作因出血、葯物過敏、手術並發症及腦外傷或腦腫瘤合並休克而發生的低血壓的輔助性對症治療;③也可用於治療心源性休克或敗血症所致的低血壓。注意事項:
1.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2。連用可引起快速耐受性。
3.不宜與鹼性葯物共同滴注,因可引起分解。
九、西地蘭(毛花洋地黃甙丙 毛花甙丙)為快速強心葯,能加強心肌收縮,減慢心率與傳導,但作用快而蓄積性小,治療量與中毒量之間的差距較大於其他洋地黃類強心貳。口服在腸中吸收不完全,服後2小時見效,經3—6日作用消失。
注意事項::過量時,可有惡心、食慾不振、頭痛、心動過緩、黃視等不良反應。
十、呋塞米(速尿,速尿靈,利尿靈,呋喃苯胺酸,利尿磺胺,腹安酸)1、利尿:作用強大、迅速而短暫。 (1)個體差異明顯,應注意劑量個體化。 (2)利尿作用不受酸鹼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的影響。 (3)易引起低血鉀、低鹽綜合征及低氯性鹼中毒。低血鉀最常見 (4)還促進Ca2+、Mg2+排出,而抑制尿酸排出。 2、擴張血管 : (1) 能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改變腎皮質內血流分布; (2)還能擴張小靜脈,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降低左室充盈壓,減輕肺水腫。 擴血管機制可能與本葯促進前列腺素酶合成,抑制其分解有關。注意事項:(1)可能出現輕微惡心、腹瀉、葯疹、瘙癢、視力模糊等副作用,有時可發生起立性眩暈、乏力、疲倦、肌肉痙攣、口渴,少數病例有白細胞減少,個別病例出現血小板減少、多形性紅斑、直立性低血壓。長期應用可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2)由於能減少尿酸排出,故多次應用後能產生尿酸過多症,個別病人長期應用可產生急性痛風。痛風病患者慎用。 (3)糖尿病患者應用後可使血糖增高;糖尿病患者慎用。盡管其升血糖遠較噻嗪類利尿葯弱,但與降血糖葯合並應用時,仍有使血糖增高的可能。 (4)由於利尿作用迅速、強大,因此要注意掌握開始劑量,防止過度利尿,引起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 (5)肝炎病人服用後,因電解質(特別是K+)過度丟失易產生肝昏迷。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6)長期大量用葯時應注意檢查血中電解質濃度。頑固性水腫患者特別容易出現低鉀症狀,在同時使用洋地黃或排鉀的甾體激素時,更應注意補充鉀鹽。 (7)在脫水的同時,可出現可逆性血尿素氮水平的升高,如果肌酐水平不顯著升高和腎功能無損害時,可繼續使用本品。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8)使用第一個月,要定期檢查血清電解質、二氧化碳和血中尿素氮水平。與其他利尿葯一樣,當治療進展中的腎臟疾患而有血清尿素氮值增加和少尿現象發生時,應立即停止用葯。 (9)能增強降壓葯的作用,故合並用葯時,降壓葯的用量應適當減少。 (10)因結構上是與氯噻嗪結構相似的磺胺型化合物,能降低動脈對升壓胺(如去甲腎上腺素)的反應,並能增加筒箭毒礆的肌鬆弛及麻痹作用,故手術前一周應停用。(11)低鉀血症、超量服用洋地黃、肝昏迷患者禁用。晚期肝硬化患者慎用。 (12)大劑量靜注過快時,可出現聽力減退或暫時性耳聾。不宜與氨基糖昔類抗生素配伍應用,因更易引起聽力減退。 (13)孕婦禁用。小兒慎用。十一、去甲腎上腺素 主要激動α受體,對β受體激動作用很弱,具有很強的血管收縮作用,使全身小動脈與小靜脈都收縮(但冠狀血管擴張),外周阻力增高,血壓上升。興奮心臟及抑制平滑肌的作用都比腎上腺素弱。臨床上主要利用它的升壓作用,靜滴用於各種休克(但出血性休克禁用),以提高血壓,保證對重要器官(如腦)的血液供應。<P> 使用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引起血管持續強烈收縮,使組織缺氧情況加重。應用酚妥拉明以對抗過分強烈的血管收縮作用,常能改善休克時的組織血液供應。
注意事項:1、搶救時長時間持續使用本品或其他血管收縮葯,重要器官如心、腎等將因毛細血管灌注不良而受不良影響,甚至導致不可逆性休克,須注意。
2、高血壓、動脈硬化、無尿病人忌用。
3、本品遇光即漸變色,應避光貯存,如注射液呈棕色或有沉澱,即不宜再用。
4、不宜與偏鹼性葯物如磺胺嘧啶鈉、氨茶鹼等配伍注射,以免失效;在鹼性溶液中如與含鐵離子雜質的葯物(如谷氨酸鈉、乳酸鈉等)相遇,則變紫色,並降低升壓作用。
5、濃度高時,注射局部和周圍發生反應性血管痙攣、局部皮膚蒼白,時久可引起缺血性壞死,故滴注時嚴防葯液外漏,滴注以前應對受壓部位(如臀部)採取措施,減輕壓迫(如墊棉墊)。如一旦發現壞死,除使用血管擴張劑外,並應盡快熱敷並給予普魯卡因大劑量封閉。小兒應選粗大靜脈注射並須更換注射部位。靜脈給葯時必須防止葯液漏出血管外。
6、用葯當中須隨時測量血壓,調整給葯速度,使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7、其他參見腎上腺素。
十二、地塞米松(德沙美松;氟甲強的松龍;氟甲去氫氫化可的松;氟美松;甲氟烯索)抗炎作用及控制皮膚過敏的作用比潑尼松更顯著,而對水鈉瀦留和促進排鉀作用較輕微,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製作用較強。血漿蛋白結合率低,主要作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葯和各類炎症及變態反應的治療。注意事項:
1.較大量服用,易引起糖尿及類柯興綜合征。
2.長期服用,較易引起精神症狀及精神病,有癔病史及精神病史者最好不用。
3,潰瘍病、血栓性靜脈炎、活動性肺結核、腸吻合手術後病人忌服或懼用。
4,其它同本類葯物
十三、氨茶鹼(胺非林、茶鹼乙二胺鹽、茶鹼乙烯雙胺)本品對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鬆弛作用。其作用機理比較復雜,過去認為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cAMP含量提高所致。近來實驗認為茶鹼的支氣管擴張作用部分是由於內源性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釋放的結果,此外,茶鹼是嘌呤受體阻滯劑,能對抗腺嘌呤等對呼吸道的收縮作用。茶鹼能增強膈肌收縮力,尤其在膈肌收縮無力時作用更顯著,因此有益於改善呼吸功能。適用於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等緩解喘息症狀;也可用於心源性肺水腫引起的哮喘。注意事項:
1、本品不適用於哮喘持續狀態或急性支氣管痙攣發作的患者。2、應定期監測血清茶鹼濃度,以保證最大的療效而不發生血葯濃度過高的危險。3、腎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齡超過55歲特別是男性和伴發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持續發熱患者。使用某些葯物的患者及茶鹼清除率減低者,在停用合用葯物後,血清茶鹼濃度的維持時間往往顯著延長。應酌情調整用葯劑量或延長用葯間隔時間。4、茶鹼制劑可致心律失常和(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惡化;患者心率和(或)節律的任何改變均應進行監測和研究。5、低氧血症、高血壓或者消化道潰瘍病史的患者慎用本品。
十四、葡萄糖酸鈣本品為鈣補充劑。鈣可以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促進神經末梢分泌乙醯膽鹼。血清鈣降低時可出現神經肌肉興奮性升高,發生抽搐,血鈣過高則興奮性降低,出現軟弱無力等。鈣離子能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細管的緻密性,使滲出減少,起抗過敏作用。鈣離子能促進骨骼與牙齒的鈣化形成,高濃度鈣離子與鎂離子之間存在競爭性拮抗作用,可用於鎂中毒的解救;鈣離子可與氟化物生成不溶性氟化鈣,用於氟中毒的解救。1、治療鈣缺乏,急性血鈣過低、鹼中毒及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手足搐弱症; 2、過敏性疾患; 3、鎂中毒時的解救; 4、氟中毒的解救; 5、心臟復甦時應用(如高血鉀或低血鈣,或鈣通道阻滯引起的心功能異常的解救)。注意事項:1、靜脈注射時如漏出血管外,可致注射部位皮膚發紅、皮疹和疼痛,並可隨後出現脫皮和組織壞死。若發現葯液漏出血管外,應立即停止注射,並用氯化鈉注射液作局部沖洗注射,局部給予氫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和透明質酸,並抬高局部肢體及熱敷。2、對診斷的干擾:可使血清澱粉酶增高,血清H-羥基皮質醇濃度短暫升高。長期或大量應用本品,血清磷酸鹽濃度降低。 3、不宜用於腎功能不全患者與呼吸性酸中毒患者。4、應用強心苷期間禁止靜注本品。
❻ 雙氧水什麼濃度可以直接排放
化學工業是以石油或天然氣為主要原料,通過不同的生產過程、加工方法,生產各種化工產品、有機化工原料、化學纖維及化肥等的工業。由於其生產過程中所採用原料、工藝及加工方法不同,化工廢水的種類及特點也大不相同。化工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難於生物降解,是比較難處理的廢水。因此,在化工廢水處理中要針對不同廢水的水質與特點,採用不同的處理工藝流程。以下介紹化工廢水或化學工業區綜合廢水處理的應用案例。
1、A/O法處理滌綸廠高濃度有機廢水
某滌綸廠生產過程中產生兩種廢水:一是高濃度有機廢水,COD約為15,000mg/L;二是滌綸工段廢水,COD為2,000一25,000mg/L。
採用如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將高濃度有機廢水經厭氧濾池預處理後,使COD去除50%一60%。厭氧濾池的出水再與滌綸廢水混合成綜合廢水,再經A/O系統處理。既實現了「清污分流",又減少了配水稀釋的倍數。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2、物化-生化組合法處理高鹽分高氨氮有機廢水
某化工廠生產二苯甲酮、苯並三氨唑、對硝基苯胺等化工產品,產生的廢水COD濃度高達8,300mg/L,成分復雜,BOD5/COD小於0.1,難降解。廢水中還含有對微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機物。另外,廢水中的氨氮和鹽分的含量也很高。
該廢水無法直接採用生化處理的方法,需先經物化預處理後,才能繼續進行生化處理。為此,先進行加鹼吹脫氨氮、蒸發結晶除鹽、再經微電解池三步預處理後,才進行後續的生化處理。工藝流程如圖所示。本工藝流程出水COD小於150mg/L,鹽分和氨氮去除率分別達98%和93%。
3、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合成橡膠廢水
某合成橡膠廠產生的工業廢水:COD800mg/L,可生化性較好。因而可直接採用生化法,使出水的COD小於100mg/L。該廠採用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4、厭氧-生物濾池-氧化塘組合處理含醛含酸廢水
某化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含醛含酸的廢水,廢水COD6,000mg/L,pH值1.0,該廠採用厭氧-生物濾池-氧化塘組合處理,使出水COD<100mg/L。所採用的工藝流程如圖4所示。
5、神華蒙西焦化一廠生化水處理2×50m3/h新建工程
神華蒙西焦化一廠生化水處理2×50 m3/h新建工程於2015年建成並投運,處理規模100 m3/h。生化系統主體工藝為針對焦化廢水處理的專利技術SDN工藝,深度處理工藝採用臭氧催化氧化技術+改進型曝氣生物濾池技術(MBAF),最終出水水質達到《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6171-2012直接排放標准,COD、氨氮等指標優於該標准。污水站目前已正常運行1年多,出水穩定達標,並已於2016年通過環保部門驗收。
本工程污水處理系統主要由一級處理段(預處理)、二級生化處理(SDN工藝)、三級深度處理段(臭氧催化氧化+MBAF)組成,工藝流程圖如下圖所示。
6、上海化學工業區水處理綜合服務項目
上海化學工業區是亞洲最大的石化平台之一,於1996 年建成,佔地29.4 平方公里。排水系統根據性質和來源的不同分為四大類,分別是雨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其中雨水和無機廢水因污染較輕、水質較好可以直接排放,而公司運營的污水廠主要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而其中工業廢水佔比更是高達95%,污染負荷極重,且生物可降解性差。自中法水務於2002 年與上海化學工業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實業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上海化學工業區中法水務發展有限公司以來,確保了污水廠自2005 年投運以來出水100%達標,有效的保護了杭州灣的水體環境。
工業水系統部分,工藝流程圖如下所示:
項目優勢:上海化工區的生產型客戶從上游乙烯到下游精細化工, 屬於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在客戶項目選址和可行研究階段,蘇伊士便配合客戶對其擬建項目中上下水的需求進行相關的評估,並對其污染污水進行取樣分析和污水可處理研究;在客戶取得環評後進入項目建設階段,公司對客戶在建設階段的用水和排水以臨時用水和臨時污水處理的服務合同進行約定;在客戶項目建設完工前完成雙方長期服務合同的簽訂。這種根據工業客戶不同發展階段,為其量身定製合適的污水處理方案的服務模式,既有助於選擇最優的工藝方案,也有效的減少了不必要的建設浪費。
7、中石化揚子石化污水升級改造一、二期工程
揚子石化污水處理廠地處南京市大廠區內, 污水廠污水處理達標後外排長江,處理污水來自於揚子石化及揚子-巴斯夫的生產生活廢水。一期項目2000 m3/h ,2011年建成投用;二期項目1400 m3/h,2015年建成。目前兩期項目的出水COD均穩定在50 mg/L,完全實現了達標排放。
揚子石化一期是石化行業第一個採用臭氧+BAF(爆氣生物濾池)工藝的項目,成功解決了石化行業污水深度處理難題,為石化「碧水藍天」項目的深度處理工藝奠定了基調,揚子二期同樣採用了此工藝。臭氧+BAF的工藝最大的特點是不會產生二次污染,處理效果顯著,並且在色度處理方面有著其他工藝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此工藝處理成本低,運行維護簡單,設備穩定性強。
8、山西潞安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項目
項目共分為四個站區,分別為含污水處理系統、回用水處理系統、膜濃縮系統及蒸發結晶系統。目的是處理氣化裝置、合成水處理、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及其他工藝裝置排放的生產污水。為實現零排放,將污水、化水站排污水及循環排污水等進行中水回用處理。中水回用產生的濃鹽水(高含鹽)進一步濃縮蒸發結晶處理。工藝流程圖:
全廠水系統採用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實現了各裝置之間的無縫對接,使全廠水系統的設計達到最優化,噸油品水耗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即勝科在項目上的所有水廠因污水處理後的全部回用而形成了閉式循環系統,達到了液體零排放。盡可能的降低了該煤化工項目的水耗。
9、新疆新業能源1,4丁二醇精細化工甲醇項目
污水處理裝置的處理規模按600m3/h設計,合1.5萬噸/天。污水站出水水質達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02中規定的再生水用作循環水補充用水及城鎮雜用水的水質標准。
項目優點:
(1)處理效果好:新業項目污水處理系統對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是全國第一套達標運行的魯奇爐污水處理系統。該系統對COD、氨氮、總酚、石油類、色度、SS等關鍵指標的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2)系統抗沖擊能力強:首先,污水生化處理系統兩級生化池串聯,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其次,由於生化系統設計停留時間較長,使難降解物質得以充分反應,同時生化池池容較大,內循環及布水效果好,使得污染物在池中得以充分混勻,增加了系統抗沖擊能力。再其次,由於生化系統控制在較高MLSS,可達4000—5000mg/L,也提高了系統的抗沖擊能力。
(3)運行費用低:目前在污水系統出水穩定達標的情況下,運行費用可控制在5元/噸污水以下。當將來新業項目自備電廠投運時,由於用電成本大幅下降,可以預期污水處理運行成本還有大幅下降的空間。
(4)自動化程度高:污水系統用電設備數量大,但通過DCS中控系統與PLC子站通訊,實現了較高的自動化控制水平,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且保證了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
(5)處理流程較長:由於前期設計時考慮比較充分,污水處理系統流程較長,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發現,部分單體可根據需要停止運行,也不會影響污水系統的正常運行。
10、和縣華騏化工污水處理廠A2O+臭氧氧化+BAF處理技術
和縣華騏化工污水處理廠是和縣與馬鞍山市的重點建設工程,建設規模5000噸/日,佔地23畝,項目投資5048萬,該項目由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融資、設計、建設和運營。
本項目地處安徽省精細化工園區內,園區企業眾多,產業結構復雜,各企業排放的廢水水質各異,大多具有酸度大、色度深、高氨氮、高鹽度、有毒物質含量高、水質水量變化大、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屬典型的有機有毒有害難降解的工業廢水,統一混合後直接處理較困難。為保證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各類企業廢水(主要是工業廢水)在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之前,須各自進行預處理,且預處理排放標准必須達到園區污水處理廠統一納管標准(一般參考《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三級標准)。
由於水量波動大及水質的難降解性,因而在工藝的選取上,考慮了較長停留時間的調節池,採用了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A2O)和新工藝(臭氧高級氧化+BAF)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對來水進行了較為徹底的降解,使園區企業產生的廢水能夠穩定達標排放。其中,處理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標COD≤50mg/L、氨氮≤5mg/L(大多數情況下能穩定在1mg/L以下)、總氮≤15mg/L、總磷≤0.5mg/L 。
11、杭錦旗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30m3/h廢水零排放工程
2015年8月20日,內蒙古久科康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簽訂總承包合同,承建杭錦旗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30m3/h廢水零排放工程,該項目位於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工業園區,設計規模為720 m3/d,投資規模為5000萬。進水組成:年產260萬噸羰基復合肥、120萬噸乙二醇、20萬噸甲醇項目的生活污水、生產污水、生產廢水等經過分質收集與處理後,進入回用水系統進行深度處理,回用水系統產生的濃鹽水作為工程項目的進水進行分鹽零排放處理。
項目工藝流程:調節罐-高密池-砂濾-除碳器-離子交換-DTRO-MVR
項目優勢:經過分鹽,產出高純度工業硫酸鈉和工業氯化鈉;產水水質良好、持續穩定,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 19923-2005)規定的「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標准,不僅實現了該項目化工廢水的「零排放」與結晶鹽的循環再利用,也可以將此工藝技術應用到其他化工廢水的零排放與結晶鹽的循環再利用項目,打造為典型的示範工程案例。
12、寧夏紫光天化蛋氨酸二期中水和循環水補充水項目
該項目設計處理量為5000m3/d,投入使用後,每年可節省新鮮水消耗和減少廢水排放160萬m3。項目為零排放項目,為了提高後端MVR的蒸發效率及節約成本,業主要求對前端膜部分的回收率需達到90%,在復雜的進水水質條件下,經過工程人員的實地考察及對三類廢水各項水質的化驗,制定了主要由二期中水處理裝置、循環水補充水處理裝置組成的處理工序。
本項目從預處理階段,運用了臭氧氧化單元,提高來水生化性;改良超濾系統,添加內循環,使其在進水COD過高的情況下,能夠穩定運行;反滲透系統,採用進水正反向流自動切換設計,進水的方向變換,減小膜系統的結垢傾向;成本控制方面,使用電子阻垢儀,減少了30%—50%的阻垢劑的投加量。
13、安陽化學工業集團終端污水處理站總承包項目
本項目為安陽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終端污水處理站總承包工程。終端污水處理站建設規模為處理污水15000m3/d,由兩套並列的生物處理系統組成,每套生物處理系統中污水依次經過反硝化池、厭氧氨氧化池、亞硝化池、硝化池進行處理,經處理後排水符合《省轄海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准》(DB41/777-2013),並達到以下指標:出水氨氮4月—10月≤8 mg/L、1月—3月和11月—12月≤10 mg/L,COD≤50mg/L,SS≤50mg/L。
本項目水處理站建設規模為處理污水15000m3/d,主要由預處理系統、生物處理系統、污泥處理系統、加葯和消毒系統組成,生物處理採用先進的硝化-反硝化和亞硝化-氨氧化組合工藝,具有節省碳源鹼度、耗氧量少、反應時間短,污泥生成量少等優點。
14、上海金山衛污水廠改擴建工程
金山衛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原有一期工程設計規模為2.5萬m3/d,原有處理工藝為:初沉池+調節池+兼氧酸化+兼氧沉澱+氧化溝+二沉池,污泥經過濃縮後脫水外運或焚燒。
主要工藝路線如下圖:
項目優點:
(1)對廠外生活污水及工業污水進行分離並在場內對工業廢水進行單獨預處理,增加工業廢水水解酸化的停留時間,提高了工業污水的可生化性,減輕了後續生化處理的負擔。
(2)採用膜分離技術,可以將活性污泥全部節流在曝氣池內實現生物富集,實現生物的共代謝作用,從而大大提高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率。
(3)由於膜分離作用,能有效控制泥齡,延長水力停留時間,使世代周期較長的硝化細菌得到有效的繁殖,從而大大提高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率,有效解決目前低溫季節氨氮去除率不足的問題;MBR膜孔徑為微米級,能有效的進行固液分離,出水水質良好且穩定;由於膜的高效截留作用,膜池內微生物濃度較高,容積負荷高,佔地面積小;MBR膜池剩餘污泥產量低,極大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
(4)進水中含有化工廢水,化工廢水的污水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有較大的沖擊負荷。由於膜生物反應器中活性污泥濃度較高,為傳統的3—5倍,微生物種群豐富,生物鏈完備,因此抗沖擊負荷較強,加強了污水處理廠生化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5)臭氧氧化技術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可以根據進水水質靈活改變臭氧投加量,達到去除色的、降解難生化有機物、去除異味的目的。
(6)曝氣生物濾池能適應貧營養性污水的處理,進一度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與臭氧工藝結合在污水深的處理中有良好的業績,兩者功能有效耦合,使出水穩定達標。
15、常熟新材料產業園水處理生態濕地
常熟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新材料、氟化工、精細化工、生物醫葯等產業,園內有化工企業30餘家。化工企業的廢水達到接管標准後排入園區污水廠進行處理,處理後的尾水達到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物排放標准(化學需氧量60mg/l,氨氮5mg/l,總磷0.5mg/l)。
該項目突破性地採用了德國尖端且跨學科的生態濕地工藝。工程包括生態濕地處理中心、高鹽廢水監控調節池、尾水收集管道工程和太陽能電站。經生態濕地再處理達到工業用水標准迴流至園區工業水廠,實現了工業廢水「零排放」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項目列入了「十二五」國家重大水專項太湖流域水環境管理技術集成綜合示範項目中。
本項目的工藝路線為:「調節池-垂直流濾床-生態塘-表面流濾床-飽和流濾床」。項目平面圖 :
項目優點:
該項目的建設填補了國內污水處理廠尾水到地表水之間的生態水處理技術空白,解決國際難題,作為江蘇省首個利用生態濕地處理中心實現化工園區污水資源化與循環利用工程,為實現化工園區工業污水的再生處理和循環利用開辟了新路。
項目具有如下特點:
(1)難降解物質的去除:持久性和難降解的化學物質存在於化工區污水廠的尾水中,因為所有容易降解的化學物質已經被污水廠去除。項目經過兩年多的運營,已經展示出能夠高效處理化工區企業排放的高鹽廢水中的持久性和難降解化學物質。
(2)生態技術:將德國先進的濕地技術本地化,處理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葯劑,可將相當於地表水劣V類的尾水凈化達到地表IV類水,並無二次污染。
(3)循環利用:工業污水廠工業凈化水經濕地中心凈化後進行回用,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生態工業園建設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4)科學研究:配套建設監測中心,為濕地中心的穩定運營提供保障,為科研積累生態數據,構建資料庫和交流平台;
(5)低能耗:無動力的布水系統,太陽能電站建設,能夠大大降低產業園項目的運營費用。
16、化工行業難降解廢水系列項目
四川省聚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雙氧水廢水水質及排放工況資料說明雙氧水生產廢水水量小,沖擊水量較大;雙氧水廢水特性為高濃度CODCr、酸性強、石油類濃度高、少量過氧化氫等污染物質,具有水量較小、水量水質變化大、CODCr高、強氧化殺菌性的特點。結合業主的要求和我公司同類工程處理工藝及處理效果,在本工程工藝設計中,對該生產廢水採用聯合處理工藝,能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實現持續穩定達標排放。經濟、簡便、實用。
❼ 塑料 耐熱溫度
塑料基本知識
一、塑料的定義
塑料是以樹脂為主要成分,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塑造成一定形狀,並在常溫下能保持既定形狀的高分子有機材料。
樹脂是指受熱時通常有轉化或熔融范圍,轉化時受外力作用具有流動性,常溫下呈固態或半固態或液態的有機聚合物,它是塑料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廣義地講,在塑料工業中作為塑料基本材料的任何聚合物都可稱為樹脂。
二、塑料的分類
塑料目前尚無確切的分類,一般分類如下:
1.按塑料的物理化學性能分
熱塑性塑料: 在特定溫度范圍內能反復加熱軟化和冷卻硬化的塑料。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熱固性塑料: 因受熱或其它條件能固化成不熔不溶性物料的塑料。如酚醛塑料、環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選分
通用塑料: -般指產量大、用途廣、成型性好、價廉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工程塑料: -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並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尺寸穩定性,在高、低溫下仍能保持其優良性能,可以作為工程結構件的塑料。如ABS、尼龍、聚礬等。
特種塑料: -般指具有特種功能(如耐熱、自潤滑等),應用於特殊要求的塑料。如氟塑料、有機硅等。
3.按塑料成型方法分
模壓塑料: 供模壓用的樹脂混合料。如一般熱固性塑料。
層壓塑料: 指浸有樹脂的纖維織物,可經疊合、熱壓結合而成為整體材料。
注射、擠出和吹塑塑料: -般指能在料筒溫度下熔融、流動,在模具中迅速硬化的樹脂混合科。如一般熱塑性塑料。
澆鑄塑料: 能在無壓或稍加壓力的情況下,傾注於模具中能硬化成一定形狀製品的液態樹脂混合料。如MC尼龍。
反應注射模塑料: 一般指液態原材料,加壓注入模腔內,使其反應固化製得成品。如聚氨脂類。
4.按塑料半製品和製品分
模塑粉: 又稱塑料粉,主要由熱固性樹脂(如酚醛)和填料等經充分混合、按壓、粉碎而得。如酚醛塑料粉。
增強塑料: 加有增強材料而某些力學性能比原樹脂有較大提高的一類塑料。
泡沫塑料: 整體內合有無數微孔的塑料。
薄膜: 一般指厚度在O.25毫米以下的平整而柔軟的塑料製品。
此外,工程塑料、增強塑料和泡沫塑料又有其不同的類別,見下表:
工程塑料的分類
類 別 聚 合 物
通用工程塑料 尼龍、聚甲醛、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熱塑性聚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甲基戊烯聚合物、乙烯醇共聚物等
特種工程塑料 非交聯型 聚礬、聚醚礬、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醯亞胺、聚醚醚酮、氟樹脂等
交聯型 聚氨基雙馬來醯胺、聚三嗪、交聯聚醯亞胺、耐熱環氧樹脂等
增強塑料的分類
按增強材料
的外形分類 粒狀增強塑料 如鈣塑塑料
纖維增強塑料 如玻璃纖維或玻璃布增強塑料
片狀增強塑料 如雲母增強塑料
按增強材料
的材質分類 布基、石棉增強塑料 如碎布增強塑料
無機礦物填充塑料 如石英、雲母填充塑料
玻纖增強塑料 如預浸漬料,SMC、BMC等
特種纖維增強塑料 如碳纖維、凱芙拉纖維增強塑料
金屬纖維增強塑料 如鋼絲增強塑料
泡沫塑料的分類
類 別 定 義
硬質泡沫塑料 無柔韌性,壓縮硬度大,應力達到一定值方產生變形,解除應力後本能恢復原狀的泡沫塑料
半硬質泡沫塑料 柔韌性介於硬質和軟質泡沫塑料之間的泡沫塑料
軟質泡沫塑料 富有柔韌性,壓縮硬度很小,應力解除後能恢復原狀,殘余變形較小的泡抹塑料
三、塑料的基本性能
1.質輕、比強度高。塑料質輕,一般塑料的密度都在0.9 ~ 2.3克/厘米3之間,只有鋼鐵的1/8 ~1/4、鋁的1/2左右,而各種泡沫塑料的密度更低,約在0.01 ~ O.5克/厘米3之間。按單位質量計算的強度稱為比強度,有些增強塑料的比強度接近甚至超過鋼材。例如合金鋼材,其單位質量的拉伸強度為160兆帕,而用玻璃纖維增強的塑料可達到170 ~ 400兆帕。
2.優異的電絕緣性能。幾乎所有的塑料都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能,如極小的介電損耗和優良的耐電弧特性,這些性能可與陶瓷媲美。
3.優良的化學穩定性能。一般塑料對酸鹼等化學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蝕能力,特別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學腐蝕性能比黃金還要好,甚至能耐"王水"等強腐蝕性電解質的腐蝕,被稱為"塑料王"。
4.減摩、耐磨性能好。大多數塑料具有優良的減摩、耐磨和自潤滑特性。許多工程塑料製造的耐摩擦零件就是利用塑料的這些特性,在耐磨塑料中加入某些固體潤滑劑和填料時,可降低其摩擦系數或進一步提高其耐磨性能。
5.透光及防護性能。多數塑料都可以作為透明或半透明製品,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類塑料象玻璃一樣透明。有機玻璃化學名稱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作航空玻璃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和保暖性能,大量用作農用薄膜。塑料具有多種防護性能,因此常用作防護保裝用品,如塑料薄膜、箱、桶、瓶等。
6.減震、消音性能優良。某些塑料柔韌而富於彈性,當它受到外界頻繁的機械沖擊和振動時,內部產生粘性內耗,將機械能轉變成熱能,因此,工程上用作減震消音材料。例如,用工程塑料製作的軸承和齒可減小噪音,各種泡沫塑料更是廣泛使用的優良減震消音材料。
上述塑料的優良性能,使它在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廣泛用途;它已從過去作為金屬、玻璃、陶瓷、木材和纖維等材料的代用品,而一躍成為現代生活和尖端工業不可缺少的材料。
然而,塑料也有不足之處。例如,耐熱性比金屬等材料差,一般塑料僅能在100℃以下溫度使用,少數200℃左右使用;塑料的熱膨脹系數要比金屬大3 ~ 10倍,容易受溫度變化而影響尺寸的穩定性;在載荷作用下,塑料會緩慢地產生粘性流動或變形,即蠕變現象;此外,塑料在大氣、陽光、長期的壓力或某些質作用下會發生老化,使性能變壞等。塑料的這些缺點或多或少地影響或限制了它的應用。但是,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和塑料材料研究工作的深入,這些缺點正被逐漸克服,性能優異的新穎塑料和各種塑料復合材料正不斷涌現。
四、塑料的製造和樹脂的合成方法
(一) 塑料的製造
塑料的基礎原料,最初是以農副產品為主,從本世紀20年代起轉向以煤和煤焦油產品為主,從50年代起逐漸轉向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
塑料工業包括三個生產系統:塑料原料(樹脂或半成品及助劑)的生產,塑料製品的生產,塑料成型機械(包括模具)的製造。前兩者的關系可示意如下:
從示意圖中可看出三個生產系統就是塑料工業的三個組成部分,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二) 樹脂的合成方法
1.縮聚反應。單體分子間脫掉水或其它簡單分子鍵合成聚合物的化學反應。可分為均縮聚反應和共縮聚反應。
(1) 均縮聚反應: 帶有兩個官能團的一種單體進行的縮聚反應。
(2) 共縮聚反應: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雙官能團單體進行的縮聚反應。
2.加聚反應。由不飽和或環狀單體分子加成聚合生成聚合物的一種化學反應。反應中沒有水或其它低分子副產物的釋出,而且所生成的聚合物元素成分與原用單體的成分相同。按參加反應的單體種類和聚合物本身的構型,可分為均聚合反應、共聚合反應和定向聚合反應。
(1) 均聚合反應: 一種不飽和或環狀單體分子間進行的聚合反應。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2) 共聚合反應: 兩種或兩種以上不飽和或環狀的單體鍵合的聚合反應。如丙烯脂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由兩種單體製得的共聚物,在聚合物鏈中可以有以下四種排列方式:
交替共聚物 …… -A-B-A-B-A-B-A-B-A-B-A一……
無規共聚物 …… -A-A-B-A-B-B-B-A-A-B-A一……
嵌段共聚物 …… -A-A-A-B-B-B-B-B-A-A-A一……
接枝共聚物 …… -A-A-A-A-A-A-A-A-A-A-A一……
└-B-B-B └-B-B-B
(3) 定向聚合反應: 在聚合過程中,控制反應條件,使單體聚合成具有定向有規則結構產物的反應,即全同立構型或間同立構型的聚合反應。其聚合產物叫做定向聚合物。
五、塑料的成型和加工方法
塑料成型加工是一門工程技術,所涉及的內容是將塑料轉變為塑料製品的各種工藝。在轉變過程中常會發生以下一種或幾種情況,如聚合物的流變以及物理、化學性能的變化等。塑料成型的方法很多,詳細見表
塑料成型方法
成 型 方 法 成 型 方 法
壓製成型 壓縮模塑 層壓 冷壓模塑 傳遞模塑 低壓成型 澆 鑄 靜態澆鑄 嵌 鑄 離心澆鑄 搪 塑 旋轉鑄塑 滾 塑 流延鑄塑
擠出成型 手糊成型 擠拉成型 纖維纏繞成型 注射成型 排氣式注射成型 流動式注射成型 共注射注射成型 無流道注射成型 反應注射成型 熱固注射成型壓延成型 吹塑成型 注射吹塑成型 擠出吹塑成型
拉伸吹塑薄膜 塗 覆 熱熔敷 流化噴塗 火焰噴塗 靜電噴塗 等離子噴塗 發泡成型 化學發泡 物理發泡 機械發泡 二次成型 熱成型 雙軸拉伸
................................
熱固性與熱塑性塑料注射成型條件的比較
工藝條件 熱固性塑料 熱塑性塑料
料筒溫度 塑化溫度低,料筒溫度在95℃以下,溫度控制要求嚴格 塑化溫度高,料筒溫度在150℃以上,溫度控制不嚴格
在料筒中的時間 短 較 長
料筒加熱方式 液體介質(水、油) 電加熱
模具溫度 150一200℃ 100℃以下
注射壓力 100-200MPa 35-140MPa
注射量 注射量較小,料筒前部余料很小 注射量較大,料筒前部余料較多
熱固性塑料的注射成型應用最多的是酚醛塑料。
9.吹塑成型。借氣體壓力使閉合在模具中的熱型坯吹脹成為中空製品,或管型坯無模吹脹成管膜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主要用於各種包裝容器和管式膜的製造。凡是熔體指數為0.04 ~ 1.12的都是比較優良的中空吹塑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熱塑性聚酯、聚碳酸酯、聚醯胺、醋酸纖維素和聚縮醛樹脂等,其中以聚乙烯應用得最多。
(1) 注射吹塑成型。系用注射成型法先將塑料製成有底型坯,接著再將型坯移到吹塑模中吹製成中空製品。
(2) 擠出吹塑成型。系用擠出法先將塑料製成有底型坯,接著再將型坯移到吹塑模中吹製成中空製品。
注射吹塑成型和擠出吹塑成型的不同之處是製造型坯的方法不同,吹塑過程基本上是相同的。
吹塑設備除注射機和擠出機外,主要是吹塑用的模具。吹塑模具通常由兩瓣合成,其中設有冷卻劑通道,分型面上小孔可插入充壓氣吹管。
(3) 拉伸吹塑成型。拉伸吹塑成型是雙軸定向拉伸的一種吹塑成型,其方法是先將型還進行縱向拉伸,然後用壓縮空氣進行吹脹達到橫向拉伸。拉伸吹塑成型可使製品的透明性、沖擊強度、表面硬度和剛性有很大的提高,適用於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的吹塑成型。
拉伸吹塑成型包括:注射型坯定向拉伸吹塑,擠出型坯定向拉伸吹塑,多層定向拉伸吹塑,壓縮成型定向拉伸吹塑等。
(4) 吹塑薄膜法。成型熱塑性薄膜的一種方法。系用擠出法先將塑料擠成管,而後藉助向管內吹入的空氣使其連續膨脹到一定尺寸的管式膜,冷卻後折疊卷繞成雙層平膜。
塑料薄膜可用許多方法製造,如吹塑、擠出、流延、壓延、澆鑄等,但以吹塑法應用最廣泛。
該方法適宜於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醯胺等薄膜的製造。
10.澆鑄。在不加壓或稍加壓的情況下,將液態單體、樹脂或其混合物注入模內並使其成為固態製品的方法。澆鑄法分為靜態澆鑄、嵌鑄、離心澆鑄、搪塑、旋轉鑄塑、滾塑和流延鑄塑等。
(1) 靜態澆鑄。靜態澆鑄是澆鑄成型中較為簡便和使用較為廣泛的二種方法。這種方法常用液狀單體,部分聚合或縮聚的漿狀物、聚合物與單體的溶液,配入助劑(如引發劑、固化劑、促進劑等),或熱塑性樹脂熔體鑄入模腔而成型。
(2) 嵌鑄。嵌鑄又稱封入成型,是將各種樣品、零件等包封到塑料中間的一種成型技術。即將被嵌物件置於模具中,注入單體、預聚物或聚合物等液體,然後使其聚合或固化(或硬化),脫模。這種技術已廣泛用於電子工業。用於這類成型工藝的塑料品種有腮甲醛、不飽和聚酯、有機玻璃和環氧樹脂等。
(3) 離心澆鑄。離心澆鑄是利用離心力成型管狀或空心筒狀製品的方法。通過擠出機或專用漏斗將定量的液態樹脂或樹脂分散體注入旋轉並加熱的容器(即模具)中,使其繞單軸高速旋轉(每分鍾幾十轉到兩千轉),此時放入的物料即被離心力迫使分布在模具的近壁部位。在旋轉的同時,放入的物料發生固化,隨後視需要經過冷卻或後處理即能取得製品。在成型增強塑料製品時還可同時加入增強性的填料。
離心澆鑄通常用的都是熔體粘度較小、熱穩定性較好的熱塑性塑料,如聚醯胺、聚乙烯等。
(4) 搪塑。搪塑是模塑中空製品的一種方法。模塑時將塑料糊倒人開口的中空模內,直至達到規定的容量。模具在裝料前或裝料後應進行加熱,以便使物料在模具內壁變成凝膠。當凝膠達到預定厚度時,倒出過量的液體物料,並再行加熱使之熔融,冷卻後即可自模具內剝出製品。搪塑用的塑料主要是聚氯乙烯。
(5) 旋轉鑄塑。該法是將液態物料裝入密閉的模具中而使它以較低速度(每分鍾幾轉到幾十轉)繞單軸或多軸旋轉,這樣,物料即能借重力而分布在模具的內壁上,再通過加熱或冷卻達到固化或硬化後,即可從模具中取得製品。繞單軸旋轉的用於生產圓筒形製品,繞雙軸或靠振動運動的則用於生產密閉製品。
(6) 滾塑(旋轉成型)。類似於旋轉鑄塑的一種成型方法,不同的是其所用的物料不是液體,而是燒結性乾粉料。其過程是把粉料裝入模具中而使它繞兩個互相垂直的軸旋轉、受熱並均勻地在模具內壁上熔結為一體,而後再經冷卻就能從模具中取得空心製品。
滾塑使用的有聚乙烯、改性聚苯乙烯、聚醯胺、聚碳酸酯和纖維素塑料等。
(7) 流延鑄塑。製取薄膜的一種方法。製造時,先將液態樹脂或樹脂分散體流布在運行的載體(一般為金屬帶)上,隨後用適當方法將其固化(或硬化),最後即可從載體上剝取薄膜。
用於生產流延薄膜的塑料有:三乙酸纖維素、聚乙烯醇、氯乙烯和乙酸乙烯的共聚物等,此外某些工程塑料如聚碳酸酯等也可用來生產流延薄膜。
11.手糊成型。手糊成型又稱手工裱糊成型、接觸成型,是製造增強塑料製品的方法之一。該法是在塗好脫模劑的模具上,用手工一邊鋪設增強材料一邊塗刷樹脂直到所需厚度為止,然後通過固化和脫模而取得製品。手糊成型中採用的合成樹脂主要是環氧樹脂和不飽和聚酯樹脂。增強材料有玻璃布、無捻粗紗方格布、玻璃氈等。
12.纖維纏繞成型。在控制張力和預定線型的條件下,以浸有樹脂膠液的連續絲纏繞到芯模或模具上來成型增強塑料製品。這種方法只適於製造圓柱形和球形等回轉體。常用的樹脂有酚醛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玻璃纖維是纏繞成型常用的增強材料,它有兩種:有捻纖維和無捻纖維。
13.壓延。將熱塑性塑料通過一系列加熱的壓輥,而使其在擠壓和展延作用下連結成為薄膜或片材的一種成型方法。壓廷產品有薄膜、片材、人造革和其它塗層製品等。壓延成型所採用的原材料主要是聚氯乙烯、纖維素、改性聚苯乙烯等。
壓延設備包括壓延機和其它輔機。壓延機通常以輥筒數目及其排列方式分類。根據輥筒數目不同,壓延機有雙輥、三輥、四輥、五輥、甚至六輥,以三輥或四輥壓延機用得最多。
14.塗覆。為了防腐、絕緣、裝飾等目的,以液體或粉末形式在織物、紙張、金屬箔或板等物體表面上塗蓋塑料薄層(例如.0.3毫米以下)的方法。
塗覆法最常用的塑料一般是熱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醯胺、聚乙烯醇、聚三氟氯乙烯等。
塗覆工藝有熱熔敷、流化噴塗、火焰噴塗、靜電噴塗和等離子噴塗。
(1) 熱熔敷。用壓縮空氣將塑料粉末經過噴槍、噴射到預熱過的工件表面,塑料熔化、冷卻形成覆蓋層。
(2) 流化噴塗。預熱的工件浸入懸浮有樹脂粉末的容器中樹脂粉末熔化而粘附在表面上。
(3) 火焰噴塗。將流態化樹脂通過噴槍口的錐形火焰區使之熔化而實現噴塗的一種方法。
(4) 靜電噴塗。利用高壓靜電造成靜電場,即工件接地成正級,塑料粉末噴出時帶有負電荷,則塑料靜電噴塗到工件上。
(5) 等離子噴塗。用等離子噴槍使流經等離子發生區的惰性氣體(如氬氣、氮氣、氦氣的混合氣體)成為5500 ~ 6300℃的高速高能等離子流,卷引粉狀樹脂以高速噴射至工件表面熔結成塗層。
15.發泡成型。發泡成型是使塑料產生微孔結構的過程。幾乎所有的熱固性和熱塑性塑料都能製成泡沫塑料,常用的樹脂有聚苯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脲甲醛、酚醛等。
按照泡孔結構可將泡沫塑料分為兩類,若絕大多數氣孔是互相連通的,則稱為開孔泡沫塑料;如果絕大多數氣孔是互相分隔的,則稱為閉孔泡沫塑料。開孔或閉孔的泡沫結構是由製造方法所決定的。
(1) 化學發泡。由特意加入的化學發泡劑,受熱分解或原料組分間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氣體,使塑料熔體充滿泡孔。化學發泡劑在加熱時釋放出的氣體有二氧化碳、氮氣、氨氣等。化學發泡常用於聚氨脂泡沫塑料的生產。
(2) 物理發泡。物理發泡是在塑料中溶入氣體或液體,而後使其膨脹或氣化發泡的方法。物理發泡適應的塑料品種較多。
(3) 機械發泡。借機械攪拌方法使氣體混入液體混合料中,然後經定型過程形成泡孔的泡沫塑料。此法常用於脲眠甲醛樹脂,其它如聚乙烯醇縮甲醛、聚乙酸乙烯、聚氯乙烯溶膠等也適用。
16.二次成型。二次成型是塑料成型加工的方法之一。以塑料型材或型坯為原料,使其通過加熱和外力作用成為所需形狀的製品的一種方法。
(1) 熱成型。熱成型是將熱塑性塑料片材加熱至軟化,在氣體壓力、液體壓力或機械壓力下,採用適當的模具或夾具而使其成為製品的一種成型方法。塑料熱成型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為:
模壓成型 採用單模(陽模或陰模)或對模,利用外加機械壓力或自重,將片材製成各種製品的成型方法,它不同於一次加工的模壓成型。此法適用於所有熱塑性塑料。
差壓成型 採用單模(陽模或陰模)或對模,也可以不用模具,在氣體差壓的作用下,使加熱至軟的塑料片材緊貼模面,冷卻後製成各種製品的成型方法。差壓成型又可分為真空成型和氣壓成型。
熱成型特別適用於壁薄、表面積大的製品的製造。常用的塑料品種有各種類型的聚苯乙烯、有機玻璃、聚氯乙烯、ABS、聚乙烯、聚丙烯、聚醯胺、聚碳酸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熱成型設備包括夾持系統、加熱系統、真空和壓縮空氣系統及成型模具等。
(2) 雙軸拉伸。為使熱塑性薄膜或板材等的分子重新定向,特在玻璃化溫度以上所作的雙向拉伸過程。拉伸定向要在聚合物的玻璃化溫度和熔點之間進行,經過定向拉伸並迅速冷到室溫後的薄膜或單絲,在拉伸方向上的機械性能有很大提高。
適合於定向拉伸的聚合物有:聚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偏二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某些苯乙烯共聚物。
(3) 固相成型。固相成型是熱塑性塑料型材或坯料在壓力下用模具使其成型為製品的方法。成型過程在塑料的熔融(成軟化)溫度以下(至少低於熔點10-20℃)。均屬固相成型。其中對非結晶類的塑料在玻璃化溫度以上,熔點以下的高彈區域加工的常稱為熱成型,而在玻璃化溫度以下加工的則稱作冷成型或室溫成型,也常稱作塑料的冷加工方法或常溫塑性加工。
該法有如下優點:生產周期短;提高製品的韌性和強度;設備簡單,可生產大型及超大型製品;成本降低。缺點是:難以生產形狀復雜、精密的製品;生產工藝難以控制,製品易變形、開裂。
固相成型包括:片材輥軋、深度拉伸或片材沖壓、液壓成型、擠出、冷沖壓、輥筒成型等。
17.二次加工。成型後的塑料製品或型材,按需要進行的再加工,例如機械加工、連接、修飾等。下表列出了塑料二次加工的方法。
塑料二次加工方法
分 類 加 工 方 法
機械加工 鋸、剪、沖、車、刨、刮、銑、鑽、磨、拋光、噴砂、揉面、螺紋加工等
激光加工 裁斷、打孔、刻花等
連 接 焊接 熱風、加熱工具、激光、旋轉摩擦、振動摩擦、高頻、超聲、感應等
粘結 溶劑、溶液、熱熔等
機械 螺釘、彈簧夾、彈簧插銷、鉚接、鉸鏈等
表面裝飾 塗料塗飾、溶劑增亮、塗覆、印刷、彩繪、燙印、真空鍍膜、噴鍍、電鍍等
六、塑料的用途
塑料巳被廣泛用於農業、工業、建築、包裝、國防尖端工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等各個領域。
農業方面:大量塑料被用於製造地膜、育秧薄膜、大棚膜和排灌管道、魚網、養殖浮漂等。
工業方面:電氣和電於工業廣泛使用塑料製作絕緣材料和封裝材料;在機械工業中用塑料製成傳動齒輪、軸承、軸瓦及許多零部件代替金屬製品;在化學工業中用塑料作管道、各種容器及其它防腐材料;在建築工業中作門窗、樓梯扶手、地板磚、天花板、隔熱隔音板、壁紙、落水管件及坑管、裝飾板和衛生潔具等。
在國防工業和尖端技術中,無論是常規武器、飛機、艦艇,還是火箭、導彈、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和原子能工業等,塑料都是不可缺少的材料。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塑料的應用更廣泛,如市場上銷售的塑料涼鞋、拖鞋、雨衣、手提包、兒童玩具、牙刷、肥皂盒、熱水瓶殼等等。目前在各種家用電器,如電視機、收錄機、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等方面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塑料作為一種新型包裝材料,在包裝領域中已獲得廣泛應用,例如各種中空容器、注塑容器(周轉箱、集裝箱、桶等),包裝薄膜,編織袋、瓦楞箱、泡沫塑料、捆紮繩和打包帶等。
七、塑料工業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早在19世紀以前,人們就已經利用瀝青、松香、琥珀、蟲膠等天然樹脂。1868年將天然纖維素硝化,用樟腦作增塑劑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塑料品種,稱為賽璐珞,從此開始了人類使用塑料的歷史。1909年出現了第一種用人工合成的塑料-酚醛塑料。1920年又一種人工合成塑料-氨基塑料(苯胺甲醛塑料)誕生了。這兩種塑料當時為推動電氣工業和儀器製造工業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到20世紀20、30年代,相繼出現了醇酸樹脂、聚氯乙烯、丙烯酸酯類、聚苯乙烯和聚醯胺等塑料。從40年代至今,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石油資源的廣泛開發利用,塑料工業獲得迅速發展。品種上又出現了聚乙烯、聚丙烯、不飽和聚酯、氟塑料、環氧樹脂、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醯亞胺等等。下表表示各種塑料的發現及工業化年份。
主要塑料品種的工業化歷史
工業化年份 熱 塑 性 塑 料 熱 固 性 塑 料
1868 硝酸纖維素(1833) 1909 酚醛樹脂(1872) 1919 酪素塑料(1897) 1926 苯胺甲醛樹脂(1892) 1927 醋酸纖維(1865) 醇酸樹脂(1901) 1929 聚醋酸乙烯(1912) B8醛樹脂(1918) 1931 聚丙烯酸甲酯(1880) 1935 乙基纖維素(1913) 1936 聚氯乙烯(1872) 193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932) 1936 聚乙烯醇縮醛(1928) 1938 聚苯乙烯(1839) 1938 聚醯胺66(1935) 1939 高壓聚乙烯(1933) 三聚氰胺樹脂(1935) 1939 聚偏氯乙烯(1933) 1941 不飽和聚酯樹脂(1937) 1943 聚四氟乙烯 (1938) 聚硅氧烷(1931) 1947 環氧樹脂(1934) 1948 聚丙烯腈(1893) 1948 臘丁苯(ABS)樹脂 1948 聚三氟氯乙烯(1934) 1953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1941) 聚氨酯泡沫塑料(1947) 1954 低壓聚乙烯(1952) 1957 聚丙烯(1954) 1958 聚環氧乙烷(1859) 1958 聚碳酸酯(1956) 1958 氯化聚醚(1950) 1959 聚甲醛(1926) 1960 聚鄰(間)苯二甲酸二丙烯酯(1946) 1962 乙丙塑料 1963 聚醯亞胺(1959) 1965 聚苯並咪唑(1959) 1965 聚苯醚(PPO)(1964)
1965 聚礬 1965 聚甲基戊烯(TPX) 1969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1973 聚丁烯
還有多的只是沒有辦法弄上去了你可以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