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校園動態
建設馬鞍山二中新校區,是市委市政府著眼新世紀人才競爭,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造福馬鞍山人民的重要決策,也是實現馬鞍山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新校區於2002年6月正式立項,設計評審會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及規劃、教育專家等參加,並於2002年10月通過。2003年7月動工,2004年八月基本建成,9月1日如期開學。其間省教育廳和市四大班子領導來校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解決建設中的問題。新校區佔地240畝,建築總面積5.2萬平方米,位於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江東大道北端東側。
新校區是按照「一核兩軸三區」的思路規劃設計的。核為中心生態核,由教學區中心主廣場和灣溝塘、王白灘水系共同組成。兩軸分別為學術軸和生活軸,由入口廣場、校門、中心廣場、圖書館等序列空間組成校園的學術軸,由學生和 教師生活宿舍向教學中心區引出生活軸,與學術軸相匯於校園中心廣場。三區分別為教學區、文體區、生活區。教學區設於江東大道東側,沿路30米綠化區,保證教學區安靜,精心設計的教學組團渾然一體,形成為大道風景;生活區設於基地東南側,與教學區隔水相望,臨近健康路,向東塘開口,方便師生出入。 馬鞍山二中校園網主幹兆光纖連結,百兆到桌面,校內共布了2800多個信息點。網路設備全部採用思科產品,其中,主交換機為思科6506。配有WEB伺服器、文件伺服器、郵件伺服器、域名解析伺服器、NAS存儲服務、衛星接受伺服器、電子圖書館、校園一卡通等。百兆光纖同電信相聯。學校還通過電信局為教師家庭安裝了寬頻上網服務,實現了家庭、辦公室以、教室、其他教學活動場所一網相聯。學校現有計算機700多台,其中PIV處理器600多台。人機比為3.28:1。
除校園網以外,還有數字廣播系統、有線電線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教師遠程培訓衛星接受系統、天文館、天象館、數字化實驗室(正在建)等,數字化程度在全省中小學中領先。 為推動馬鞍山市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擴大和拓展馬鞍山二中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在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舉辦「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
馬鞍山二中鄭蒲港分校位於馬鞍山長江大橋姥橋出口附近,距市區車程30分鍾,交通便利。總佔地面積約136畝,總投資1.5億元。學校隸屬於市教育局,由馬鞍山市二中領辦。
學校辦學目標和整體思路明確,充分發揮馬鞍山二中優質師資、教育教學資源和管理文化優勢。將分校辦成實驗性、示範性、全寄宿制優質高中,成為馬鞍山市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窗口。辦學模式實行小班化、走班制、選課制教學,寄宿式、封閉式管理,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整體創新。師資配置力量雄厚,委派馬鞍山二中優秀管理幹部就職,教學由馬鞍山二中優秀學科教師擔綱,同時面向全國誠聘優秀教師加盟。
學校於2014年9月1日正式開學,面向全省招收高一新生。百年大計,雛鷹振長翅以翱翔;教育新航,百舸搏大江而揚帆。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鄭蒲港分校將不僅在科教興區版圖上新添一筆重彩,更會為江北新城莘莘學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馬鞍山二中當塗分校是經馬鞍山市教育局批准,與2004年5月30由當塗縣汗青中學正式更名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當塗分校。過去的一年中,當塗汗青中學因在民辦教育工作中成績突出而被授予「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單位」的稱號,汗青中學董事長俞汗青、校長張正平分別被授予「馬鞍山市投資民辦教育先進個人」和「馬鞍山市民辦教育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按照國家「名校辦民校」的教育發展的政策和規劃,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和三位優秀民營企業家聯合創辦當塗分校,按省示範高中標准建設和配備,發揚和拓展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品牌和教育教學優勢,建立一所規范化、高層次的示範性民辦學校。據了解,當塗分校是由馬鞍山市昕源耐火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優秀民營企業家陸啟湖擔任法人,馬鞍山市第二中學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的市優秀專家汪延茂任校長,原汗青中學校長張正平任行政副校長,馬鞍山市第二中學德育處主任、高級教師任甫彬任教學副校長。
學校高薪聘請知名教師和教學成績顯著的中青年優秀教師執教。所聘教師中,高級教師佔1/3,具有本科學歷的達100%,美術特色班聘請縣知名畫家執教。
學校充分利用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教育教學優勢,由二中派出管理人員,按二中模式並結合分校特點進行科學管理。由二中部分骨幹教師執教並給學生提供優質輔導,共享二中的教育教學資源。每年選拔30—50名(高二年級15名以內,高三年級20—40名)優秀學生到馬鞍山二中就讀,進行強化培養。
學校有健全、科學的規章制度,以法治校。學校嚴格控制班額,每班學生在50人以內,逐步向小班授課制過渡,力爭讓每個孩子都有提高,都有發展。學校設立「獎學金」,獎勵學業優秀的學生,對高考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特別獎勵。
㈡ 2020馬鞍山市雨山區白帆冷飲廠能拆遷嗎
這樣的地方,
早已經在規劃之內,
至於何時施工,
就只能看政府的決定了。
㈢ 為了參加千字文大賽急求李白描寫馬鞍山的詩詞50首(全部)
江上清風樓上月;
詩中才子酒中仙。
太白樓,位於採石磯南面山坡下,又名青蓮祠、謫仙樓,為紀念李白而建。建於唐元和年間,今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年重建。前後三進,主樓三層。樓內有木刻李白立、卧雕像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姚興滎題太白樓
愛國有詩儕杜甫;
報君以士識汾陽。
徐立綱題太白樓。 儕:輩、類。 汾陽:即郭子儀。玄宗時為朔方節度使,平安史之亂,立有功勛。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邵王,尚父。世稱郭汾陽。薦汾陽指李白與郭子儀的情誼,據說郭因罪當斬,李白極力相救,重薦於朝
詩酒神仙,天自夢中傳彩筆;
樓上風月,人從江上拜宮袍。
李璋題太白樓
詩酒神仙,吟魂醉魄歸何處;
江山如畫,月色濤聲共一樓。
太白樓
勝跡畫圖中,莫辜負此日登臨,依山枕渚;
奇才詩酒老,曾記取當年狂放,動地驚天。
太白樓
薦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功,只落得採石青山,供當日神仙嘯傲;
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脫去名韁利鎖,讓先生詩酒逍遙。
太白樓。 喜妃子句:指李白因醉酒作《清平調》被楊玉環誣陷之事
侍金鑾,謫夜郎,他心中有何得失窮通?但隨遇而安,說什麼仙,說什麼狂,說什麼文章身價,上下數千年,只有楚屈平、漢曼倩、晉陶淵明,能彷彿一個胸次;
踞危磯,俯大江,這眼前更覺天空地闊。試憑欄遠望,不可無詩,不可無酒,不可無奇談快論!流連四五日,豈惟牛渚月、白紵雲、青山煙雨,都收來百尺樓頭。
黃琴士題太白樓。 金鑾:唐宮殿名。侍金鑾指李白在天寶年間曾供奉翰林院、待詔金鑾。 謫夜郎:李白於乾元元年被充軍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途中遇赦得歸。夜郎,地名。 屈平:屈原名。 曼倩:東方朔字。 牛渚:安徽採石附近的牛渚山。 白紵:即馬鞍山市北的白紵山
脫身依舊仙歸去;
撒手還將月放回。
捉月台
誰作砥柱中流,激憤一腔忠義;
俯瞰大江東去,開拓萬里心胸。
捉月台
舉杯邀明月;
盪胸生層雲。
問月亭。 舉杯句: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盪胸句:杜甫《望岳》:「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去帆疑峽走;
卷浪駭江飛。
清風亭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清風亭。 蓬萊句:李白詩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蓬萊是仙人的居所;建安骨即建安詩體,由漢魏時曹操父子及「鄴中七賢」所創的詩歌風格
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
清風亭。 高力土,唐潘州人,本姓馮。少閹,聖歷元年入宮,武則天令給事左右,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以誅蕭岑等有功,累官至騾騎大將軍等要職,安史之亂,隨玄宗入蜀,肅宗時遭流配,後死於途中。傳李白曾令其捧靴。 謝將軍:謝朓,南齊陳郡陽夏人,字玄暉。與謝靈運同族,稱小謝,曾任宣城太守,為蕭遙光誣陷死
紫微九重,碧山萬里;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齊彥槐題李白衣冠冢。 紫微:星座名,三垣之一。 流水句:見司空圖詩:「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意指李白心境瑩亮,志趣清悠
山間明月;
江上清風。
李白衣冠冢
爛醉小天地;
狂吟空古今。
李白衣冠冢
舉杯邀明月;
放眼看青山。
李白衣冠冢
功名飛燕誤;
心跡大鵬俱。
李白衣冠冢
高風大節同千古;
明月梅花共一樓。
李白衣冠冢
偶呼明月問千古;
恰對青山思故人。
李白衣冠冢
明月有情公已去;
青山無約我頻來。
李白衣冠冢
千年醒眼何曾醉;
到處風濤總是詩。
李白衣冠冢
自公一去無狂客;
此地千秋有盛名。
李白衣冠冢
神仙詩酒空千古;
風月江天貯一樓。
李白衣冠冢
老友一生惟子美;
青山千載壓玄暉。
李白衣冠冢。 子美:杜甫字。 玄暉:即謝朓
後身金粟前身月;
對面青山側面江。
李白衣冠冢。 金粟:佛家謂維摩詰之前身為「金粟如來」
樽中美酒長須滿;
檻外長江空自流。
李白衣冠冢
吾輩此中堪飲酒;
先生在上莫題詩。
李白衣冠冢
更上一層,星辰可摘;
不磨千古,詩卷長留。
李白衣冠冢
樓壓驚濤,萬里江天供醉墨;
山臨幽壑,四時風物助詩懷。
李白衣冠冢
一碧江天,憑眺如今摩詰畫;
四時風月,暢懷尤勝少陵詩。
李白衣冠冢。 摩詰:王維字,曾作《輞川圖》,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等。 少陵:即杜甫
天籟風吹,如聞敏捷詩千首;
江濤月涌,想見飄零酒一杯。
李白衣冠冢。 天籟:自然界的聲響,唐陸龜蒙詩:「唱既野芳坼,洲還天籟疏」
才似仙名,詩酒高風傳萬古;
地因人重,江山勝跡播千秋。
李白衣冠冢
如此江山,合作先生詩酒地;
對茲風月,同銷我輩古今愁。
李白衣冠冢
千尺青山,妙句豈惟凌謝朓;
一龕金粟,後身須信是如來。
李白衣冠冢
讒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
快登百尺,一樓風景一樓詩。
李白衣冠冢
對影成三人,賀監遠邀明月;
相知唯一已,謝公近在青山。
李白衣冠冢。 賀監:即賀知章,曾任秘書監,故亦稱賀監。 謝公:指謝朓
此處其題詩,誰個敢為學士敵;
江山曾捉月,我來甘拜酒仙狂。
李白衣冠冢
驚世以文章,無怪才名齊工部;
憂心惟社稷,請看慧眼識汾陽。
李白衣冠冢。 工部:即杜甫。因杜曾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汾陽:即郭子儀
詩界此重新,江上才人休錯過;
酒仙臣自許,醉來天子不能呼。
李白衣冠冢
長歌詠松風,依舊螺山留勝跡;
相期邈雲漢,迄今牛渚憶知音。
李白衣冠冢
有句思謫仙,爭看爐火照天地;
此山騰傲氣,豈憚鼻息吹虹霓。
趙朴初題李白衣冠冢
時代文章,問江底青天,竟無一語;
撫懷今古,看樓頭明月,獨有千秋。
李白衣冠冢
大江淘盡英雄,山經百戰樓仍在;
詩卷長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李承謀題李白衣冠冢
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
採石磯頭明月好,當年猶說謫仙歸。
李白衣冠冢
公昔登臨,想詩境滿懷,酒杯在手;
我來依舊,見青山對面,明月當頭。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萬里大江來倚,翠嶂高樓,月朗風清依舊;
六朝陳跡盡瞻,錦袍遺像,天長地久猶新。
李白衣冠冢
公昔去長沙,笛吹黃鶴樓中,梅花默默;
我今望秋月,帆掛翠螺山下,楓葉紛紛。
李白衣冠冢
詩中無敵,酒里稱仙,才氣公然籠一代;
殿上脫靴,江頭披錦,狂名直欲佔千秋。
李白衣冠冢
莫上層巒,睹江水狂瀾,流不盡英雄涕淚;
聊傾蟻酒,聽秋林落葉,感從來才子飄零。
李白衣冠冢。 蟻酒:酒面有浮沫者,為蟻酒
千秋拜衣冠,嘆犀水無情,醉得酒仙不醒;
一樓好風月,羨螺山有幸,名隨詩聖長存。
李白衣冠冢
唐代久成墟,僅採石一拳,留與謫仙供嘯傲;
謝公差可友,對青山半面,長教詞客仰風騷。
李白衣冠冢
若有人兮,每逢月夜高吟,畫舫與誰乘逸興;
登斯樓也,回憶雪山遺耕,書堂同此駐仙蹤。
李白衣冠冢
勝地喜重新,每當風月勾留,俯瞰長江流檻外;
謫仙猶未遠,遐想精靈來往,定攜彩筆到樓頭。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何許人?只憑江上五言詩,教先生低首;
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使國士揚眉。
李白衣冠冢。 謝宣城:即謝朓。 韓荊州:即韓朝宗,唐京兆長安人。玄宗時官至荊州長史,時稱韓荊州
布鼓過雷門,問何人鐵板銅琶,敢唱大江東去;
欃槍經電掃,仍往日珠簾畫棟,重看明月西來。
李白衣冠冢。 欃槍:慧星的別名
笛吹黃鶴樓中,想當年無限騷情,一曲江城歌古調;
舟泊翠螺山下,慨此日重尋勝跡,千秋風月念斯人。
李白衣冠冢。 翠螺山:在馬鞍山市西南長江邊
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掛席來游,三楚風光攜袖底;
對太白樓一千年明月,舉杯邀問,六朝煙景落樽前。
李白衣冠冢
酒家何處,楊柳依垂,每當月白風清,勝地也應招子美;
潭水依然,桃花無恙,到此神怡心曠,前身或許是汪倫。
李白衣冠冢。 汪倫:唐涇縣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倫具酒以待,白因賦詩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去日苦難留,須臾六十四年,覺浮生仕真若夢,游真若夢;
高風洵寡偶,上下三千餘載,問何人詩可稱仙,酒可稱仙。
李白衣冠冢
丹青不知老將至;
天地常在壯觀間。
劉海粟題李白衣冠冢
江空欲聽水仙操;
壁立直上蓬萊峰。
集句題李白衣冠冢。 水仙操:琴曲名,相傳為俞伯牙所作
對面青山似解人,凡我輩登臨,莫向班門去弄斧;
願把長江當作畫,讓先生痛飲,可能醉後再題詩。
胡書農題李白衣冠冢
此江若變作春酒;
問余何事棲碧山。
黃炎培題廣濟寺,位於採石太白樓西,舊名石磯院,又名資福院,東吳赤烏二年建
㈣ 關於安徽馬鞍山的詩歌
李白在馬鞍山一帶玩過,寫過一些詩句,如《橫江詞六首》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專一風三日吹倒山,屬白浪高於瓦官閣。
其 二
海潮南去過尋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其 三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其 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其 五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其 六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㈤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的二中賦
馬鞍山二中賦(並序)
任爾仲
公元二0一0年十月,歲在金秋。馬鞍山二中正值新跨躍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安徽教育網暨《教育文匯》發起《吾皖名校賦》徵文啟事,誠所謂盛世賦文。汪正貴校長意有所矚,念馬鞍山二中五十年風雨歷程,方成此名校。故當述往事,思來者,銘記前輩創業之艱辛,立業之勞苦;昭示後學教育之神聖,教學之崇高。汪校長始命許會國老師草擬賦文,由郭惠宇副校長,李代貴副校長,王玉平副校長、語文教研組長潘文傑,語文老師昌獻傑,高一理科實驗班同學徐鵬霄組成修改班子,數易其稿,遂有《馬鞍山二中賦》出爐。《馬鞍山二中賦》與合肥南門小學,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所撰賦文,榮獲《吾皖名校賦》專家委員會評審特等獎,幸甚至哉。是以為序。
江東名郡,千年浩氣;皖江門戶,萬古流風。接楚連吳,群山九鼎環一湖;懷古抱今,風雅千載孕詩城。牛渚臨江,望翠螺之斜矗;天門中斷,如雙闕之峭立。山川靈秀,盛唐詩風,與太白共守;江水浩盪,大宋詞韻,和之儀同飲[1]。
河山競秀,校城同輝。丁酉[2]建校,紅霞滿天。墩子山上,蓽路藍縷啟山林;花山北麓,櫛風沐雨開新篇。群星苑裡,曲池瀲灧;後樂亭邊,牡丹爭妍。雛鷹展翅傲長空,七星閃耀[3]引航程。江南獨秀一枝花[4],杏壇遍溢萬里芳。及夫甲申[5]之夏,吾校東遷,重修樓宇,再起廊檐。二水相映,四虹卧波。碧潭煙雨,荷沼清漣。香樟籠翠,松柏凌空。春暉夏幽,惟聞書聲琅琅;秋逸冬韻[6],但見英姿翩翩。崇閽岳峙,喻飛騰之奇景;暮藹欹沉,聞響動乎疏鍾。
若夫詩城勝狀,賦吾二中。歷任校首,重道興學,心系教育,殫精竭慮,代代相傳,景行行止。二三一一,凸顯藝體特長;一體兩翼,構建素質模式[7]。創安徽首家示範,立全國文明標桿[8]。身體力行,弦歌不輟,二中人砥礪廉隅;披肝瀝膽,矢志勿渝,五十載風雨兼程。崇尚科學精神,求真求實求新;追求體育風范,更高更快更強;濡染人文思想,厚德勵學敦行[9]。興基固業,開理念而先河;樹蕙滋蘭,舉創新之大纛。
至若名園流韻,鴻儒雲至。誨人不倦,薪火相傳。黑發染白霜,耕耘三尺講壇;嘔心育英才,呵護萬千桃李。感動校園常在,愛心助學相聞[10]。模範先進明心守道,專家學者枉駕相存。魅力新二中,翹楚緣師德。
二中學子,風神激盪。龍吟鶴舞,鳳翥鸞翔。明德顯才,奉為圭臬; 科技之星,文體之星,希望之星,星光燦爛;奧賽之喜,折桂之喜,建功之喜,喜報頻傳[11]。六藝兼修,據江東而獨秀;英才輩出,成奇偉以誰先?
泱泱二中,意氣昂揚。硎發新刃,風行水上。心惟一念,志在四方;經天緯地,濟世安邦。雲河出澗,其勢汪洋。馳懷五嶽,游目八荒。試看清笛簫鼓,明暮雲之晻靄;秋月庭闈,曉晨光之熹微。風清樂雅,御飄風之婉婉;師善生賢,乘玉軑之恢恢。仰望星空,瓊宇浩渺情正濃;腳踏實地,如沐春風花更紅!胸懷愛國熱忱,兼具國際視野;秉承傳統美德,更顯現代文明;弘揚科學理念,深蘊人文素養。江東俊才,文脈綿長。振長翅以翱翔,搏大江而揚帆!
雄哉!我二中之人,凌碧空之杳緲,挽長纓之奮飛!
壯哉!我詩城二中,立百年之偉業,澤萬里之春暉!
[1] 唐人李白與宋人李之儀皆終老於馬鞍山。
[2] 馬鞍山二中於1957年(丁酉年)建校。
[3]二中原校址門前七位中外歷史名人浮雕。
[4] 上世紀80年代末馬鞍山二中被省教育廳譽為「江南教育一枝花」。
[5] 馬鞍山二中於2004年(甲申年)遷入新址。
[6] 春暉、夏幽、秋逸、冬韻,系校園中四個花苑。
[7]馬鞍山二中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走「以德育為核心、一體兩翼五基地」的辦學路子,構建了「2311」素質教育模式。
[8]1998年安徽省第一所省示範高中在馬鞍山二中掛牌;馬鞍山二中屢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9] 厚德、勵學、敦行,系馬鞍山二中校訓。
[10] 學校每年評選「年度感動校園人物(集體)」;由師生參與的「愛心社」捐資已逾百萬。
[11] 學校每年設有「校園之星」評比;學生中有獲奧賽國際金牌、高考文理科狀元等出類拔萃者。
㈥ 馬鞍山 哪裡有 賣 汽車用 風帆蓄電池的
205國道原水泥廠對邊一排門面里,有一家風帆蓄電池專賣店,可以折舊
查看原帖>>
㈦ 李白描寫馬鞍山的詩急需
1、《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天門山雄踞蕪湖市北郊長江畔,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而天下聞名。天門山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之並稱。
2、《夜泊牛渚懷古》——唐代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譯文: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游雲。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懷想起東晉謝尚將軍。我也能夠吟哦袁宏的詠史詩,可惜沒有那識賢的將軍傾聽。明早我將掛起船帆離開牛渚,這里只有滿天楓葉飄落紛紛。
3、《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唐代李白
周子橫山隱,開門臨城隅。連峰入戶牖,勝概凌方壺。
時作白紵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當其得意時,心與天壤俱。閑雲隨舒捲,安識身有無。
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攜上清都。
譯文:周先生隱居在丹陽橫山,開門就看到秀麗的丹陽。連綿的山巒圍繞周圍,壯觀的景色勝過仙鄉。有空就寫詩作曲,來了情緒就在丹陽湖上高唱《白紵詞》。丹陽湖水清秀盪漾,遠勝過東海浩盪的感覺,水光山色與菰蒲草共顯嬌嬈。
當你得意之時,心靈與天地融合在一體。任天上雲卷雲舒,看世界人來人往,哪裡還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身不在,痛苦何在?你身懷美玉而不露,心有高才而不顯。如果我們學道成功,就一起攜手游覽仙山瓊閣。
4、《自金陵溯流過白璧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唐代李白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
譯文:自青蒼色的大江逆流而歸,行至白璧山賞玩秋月。秋日的月光照在白璧山上,如同山陰之雪般皎白令人興發。隱逸之士停止了夜晚出行,商賈買賣人忘記了早晨出發。揚帆再行來到天門山,回頭望去牛頭渚已被掩沒。
大江長啊季風按時吹來,太陽升起夜霧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卻未見面,不能共同欣賞奇景相隔如胡越。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願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5、《橫江詞六首·其六》——唐代李白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譯文:橫江之上經常月暈起風,整日籠罩在風霧中,江里的海鯨東向,百川倒流。波濤大浪一起,聲勢浩大,三山都會被之搖動,橫江水勢湍急,千萬不要輕易渡江,如果輕易而渡,將會有去無回。
㈧ 關於描寫四季景色的文章。。
我喜歡雨,無論什麼季節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
春天,樹葉開始閃出黃青,花苞輕輕地在風中擺動,似乎還帶著一種冬天的昏黃。可是只要經過一場春雨的洗淋,那種顏色和神態是難以想像的。每一棵樹彷彿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的葉子,簡直就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棱鏡。這時,整個大地是美麗的,小草像復甦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里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別有一番風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熱烈而又粗獷。天上聚集幾朵烏雲,有時連一點雷的預告也沒有,當你還來不及思索,豆粒的雨點就打來了。可這時雨也並不可怕,因為你渾身的毛孔都熱得張開了嘴,巴望著那清涼的甘露。打傘,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凈,可光頭澆,洗個雨澡卻更有滋味,只是淋濕的頭發、額頭、睫毛滴著水,擋著眼睛的視線 ,耳朵也有些癢嗦嗦的。這時,你會更喜歡一切。如果說,春雨給大地披上美麗的衣裳,而經過幾場夏天的透雨的澆灌,大地就以自己的豐滿而展示它全部的誘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飾地敞開了。花朵怒放著,樹葉鼓著漿汁,數不清的雜草爭先恐後地成長,暑氣被一片綠的海綿吸收著。而荷葉鋪滿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雨點,和遠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響曲。
當田野上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顯得端莊而又沉思了。這時候,雨不大出門。田野上幾乎總是金黃的太陽。也許,人們都忘記了雨。成熟的莊稼地等待收割,金燦燦的種子需要曬干,甚至紅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後曬甜。忽然,在一個夜晚,窗玻璃上發出了響聲,那是雨,是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卻閃著光;田野是靜的,但雨在傾訴著。頓時,你會產生一脈悠遠的情思。也許,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在收獲已經在大門口的時候,多麼需要安靜和沉思啊!雨變得更輕、也更深情了,水聲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會陪伴著你的夜夢。如果你懷著那種快樂感的話,那白天的秋雨也不會使人厭煩。你只會感到更高邈、深遠,並讓凄冷的雨滴,去純凈你的靈魂,而且一定會遙望到在一場秋雨後將出現一個更凈美、開闊的大地。
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妝了,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但在南國,雨仍然偶爾造訪大地,但它變得更吝嗇了。它既不傾盆瓢潑,又不綿綿如絲,或淅淅瀝瀝,它顯出一種自然、平靜。在冬日灰濛蒙的天空中,雨變得透明,甚至有些乾巴,幾乎不像春、夏、秋那樣富有色彩。但是,在人們受夠了冷冽的風的刺激,討厭那干澀而苦的氣息。當雨在頭頂上飄落的時候,似乎又降臨了一種特殊的溫暖,彷彿從那濕潤中又漾出花和樹葉的氣息。那種清冷是柔和的,沒有北風那樣咄咄逼人。遠遠地望過去,收割過的田野變得很亮,沒有葉的枝幹,淋著雨的草垛,對著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凈利落的木刻。而近處池畦里的油菜,經這冬雨一洗,甚至忘記了嚴冬。忽然到了晚間,水銀柱降下來,黎明提前敲著窗戶,你睜眼一看,屋頂,樹枝,街道,都已經蓋上柔軟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還亮。這雨的精靈,雨的公主,給南國城市和田野帶來異常的蜜情,是它送給人們一年中最後的一份禮物。
啊,雨,我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力,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這世界是活的,是有歡樂和淚水的。但在北方乾燥的城市,我們的相逢是多麼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綠色,能把你請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