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
中國教育學百年發展歷程
中國教育學科的百年發展大致分為兩大時期;兩大時期又可根據教育學科發展呈現出的基本狀態和主要特徵分為六個階段。其中出現過三次歷史性中斷和三次大的轉向。
第一階段從1901年到1919年 (或1915年)。他從翻譯、介紹日本學者編寫的教育學始,到國人自己編著教育學呈第一次高潮止。這是直接向日本「引進」以介紹赫爾巴特教育理論為主的發展階段,是近代教育學在中國的初建階段,也是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研究與教育學科建設中斷的開始。
第二階段從1919年到1949年。這是中國教育學界由向日本學習轉為向歐美學習的階段,也是中國教育學界開始形成教育學研究的專門隊伍和代表人物,同時出現結合中國教育實際與問題展開獨立研究的階段。這一階段總體上可稱為積聚和建設的階段。可視為是引進方向的第一次整體轉向。
第三階段從1949年到1957年 (或1956年)。這是教育學界批判杜威、批判解放前國內「資產階級教育思潮」的時期,也是全面引進蘇聯教育學科領域教科書的時期。發生了「引進」方向的第二次整體轉向,由學西方轉向學蘇聯。
第四階段從1957年到1966年。本階段以1958年的「教育革命」為重要事件,出現了教育學作為黨的教育方針、政策解釋和毛澤東有關教育語錄的詮釋的獨特意識形態化的現象。第一次出現的所謂「教育學中國社會主義化」的努力。可稱為教育學科由外學轉為向內樹的第三次大轉向。
第五階段從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教育學領域遭受毀滅性破壞,是十分嚴重的第三次中斷時期。
第六階段從1977年至2000年。總體而言,這一階段學科建設不斷加強,學術觀點趨向多元,學術視野日漸拓展,國際交流日益加強,且形成了教育學科的當代體系。中國教育學科建設因「元研究」的出現而開始進入「自為時期」。這是中國教育學科建設從恢復到繁榮並開始走向獨立化的時期
㈡ 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可以從建國後的四個不同發展階段掌握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歷程:
①建國初期政府對舊教育進行徹底改造。
②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兩種教育制度推行,教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③「文革」時期,教育遭受巨大摧殘。
④粉碎「四人幫」以後,人民教育事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自1977年10月恢復「高考」,中國教育從此恢復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教育從此走進了改革發展的新時代。經過30年的艱辛探索,中國教育事業經歷了治理整頓、改革開放、發展創新三個大的階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也必須看到我國教育存在發展中問題與挑戰。
㈢ 教育的歷史發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話起源說——非科學性
教育的目的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於神或順從於天。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說——第一個正式的教育起源說
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為指導。
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人類社會的教育是對動物界教育的繼承、改善和發展。
英國教育家沛西·能: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根本性錯誤在於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從而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動物類養育行為之間的差別,僅從外在行為的角度而沒有從內在目的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的起源問題,從而把教育的起源問題生物學化。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說——與生物起源說的同質性
美國教育家孟祿: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無意識」模仿不是獲得性的而是遺傳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後天的,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會的。
人類的類本能VS動物的類本能。
(四)教育的勞動起源說——我國和蘇聯
或稱為,教育的社會起源說。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
主要內容:
生產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教育起源於生產勞動過程中經驗的傳遞;
生產勞動過程中口耳相傳和簡單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
生產勞動的變革是推動人類教育變革最深厚的動力。
㈣ 教育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我認為未來教育市場發展的發展方是向是線上線下的結合。近兩年,互聯網的紅利在慢慢褪去,所有互聯網企業和公司都在抓最後一波紅利「下沉市場」,瞄準了五環外的市場和小鎮經濟。近幾年線下的教育機構發展迅猛,很多線下機構都在積極尋求在線轉型。
「線下機構主要是以門店為主,很容易給學生和家長建立信任感,在三四線城市的家長和學生對於純粹的在線學習的認知還是比較弱的。」但當線上線下結合之後,線下機構尋求線上轉型會比較有優勢了。瞄準這個龐大的市場需求,他們可以為線下的機構提供轉型的機會和條件,也是在不斷推廣產品的好時機的
㈤ 簡述社會公共教育機構——幼兒園的發展歷程
歐文於1816年創辦的幼兒學校,最初出現的幼兒教育機構多由一些慈善家、工業家舉辦,實質上不過的慈善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而已,那時的幼兒園叫「性格形成新學園」。 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幼兒園是由德國的教育家福祿培爾創辦的。1837年,福祿培爾在德國勃蘭登堡大膽招收了一批兒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教育學齡前兒童的...組織。在這個組織中,福祿培爾既不對孩子們進行單調的操練,更不體罰。孩子們經常被帶到大自然中去,有時他們一起在花園或室內勞動。他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動手勞作技能和集體活動的能力。在多年的試驗後,福祿培爾提出,這樣的學園應該叫「幼兒園」,從此幼兒園的名稱就被傳播開來了。 中國最早的幼兒園思想出現在維新運動領導人康有為的《大同書》中。後來清政府頒布了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中國第一個系統學制。學制規定了對2~6歲兒童進行教育的蒙養院,最早出現的是武昌模範小學蒙養院(1903年)。除了政府辦的外,外國傳教士和中國私人創辦的幼兒園也出現了。到了1910年,中國幼兒園的學生已達152萬多人。
㈥ 簡述學前教育發展歷程
80年代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目標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體發展方向轉變。
60年代,美、日、蘇等國在冷戰和「知識爆炸」等因素的壓力下,都以高、新、難等原則進行中小學課程改革,教學內容逐級下放。
尤其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關於兒童早期智力發展的觀點,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加強早期智力開發成為美、蘇、日、德等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傾向於把早期教育誤解為早期智力開發,導致"智育中心",忽視學前兒童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
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和人文主義教育觀的復歸,80年代以來,各國教育工作者都呼籲要糾偏。
由於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社會也要求高層次的人才,成人仍對幼小的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
在兒童很小的時候,人們就對他們進行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如計算、閱讀、體操、芭蕾、鋼琴、健美、武術等方面的教育。
這種單一的技能技巧訓練有著明顯的片面性,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無視兒童的興趣,強制行事,過於正規和嚴格,給幼兒個性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因此,各國教育專家認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兒的特點,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仍然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們主張讓兒童通過自然經驗、社會交往和游戲等方式自發地、自主地去學習。
各國學前教育事業在戰後雖然有較大發展,但一般說來,正規的學前教育機構如幼兒園和保育學校等仍難以滿足社會上的各種不同需要。許多國家學前教育機構的辦學形式日益多樣化和靈活化。
發展特點:
1、幼兒教育從縣城向農村延伸,入園(學前班)幼兒成倍增長,從單一的縣幼兒園發展到各鄉鎮中心學校的學前班。
2、幼兒教育逐步走向正規化、規范化、科學化。
1981年10月,國家教育部頒布《幼兒園教育綱要》,11月初提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通過游戲、體育活動、課堂教學、勞動、娛樂活動和日常生活等7種教育手段來完成的。
3、重視和加強硬體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為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縣財力緊缺的情況下,採用政府投入為主,同時向企業、社會各界、幹部家長多方籌資,逐步改善辦園條件。
4、突出重點,辦好示範。
㈦ 100教育的發展歷程
2014年2月,100教育獨立品牌正式發布,100.com官方網站上線 。
2014年4月,推出免費強化班,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20140406期《對話》節目,專題采訪100教育負責人劉豫軍。
2014年8月,在第二屆中國民辦教育節上,100教育發布K12(基礎教育)戰略。
2015年1月,100教育巨資並購環球網校和逢考必過。
2015年3月,100教育發布「心」型品牌商標,以提升學習效果為己任,公布「輕松上課,高效學習」的教學理念。
2015年6月,100教育發布「雲私塾」個性化教學系統,實現學生高效學習。
2015年10月,100教育發布研發兩年多的在線教學產品,推出初高中「一對一輔導專家」。
㈧ 教育的歷史發展分為那幾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麼特點
一、時期: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代教育。
1、古代教育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2、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是教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與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對。歐美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7 世紀英國革命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教育。中國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19 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教育。
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二、教育特點:
1、古代教育特點:
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近代教育特點:
以大機器生產為背景,科學技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普及義務教育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8)公共教育服務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㈨ 什麼是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是指政府供給或政府和私人部門聯合供給的教育單位,是准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