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桐城的文化
桐城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質的資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資源。桐城有各種不可移動文物500多處,其中重點地面文物130多處。桐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也很豐富。
以「六尺巷」為代表的眾多的民間故事與傳說,數千首民間歌謠,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撥子》、《十番鑼鼓》等民間音樂作品,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和民間諺語,以及彩繪、編織、雕刻、刺綉、紙扎等民間工藝等。
詩歌方面,僅明清時期桐城能詩者便達千餘人,其中女詩人近百家。再如書畫,僅安徽省博物館編輯的《安徽書畫家》一書,便收錄桐城歷代書畫家130多人。方以智、胡宗緒等更是才華橫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學以及書畫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1)馬鞍山市桐城在籍幹部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桐城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區為大別山東段余脈,重巒疊嶂,挺秀爭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傾降平緩;東南部平原阡陌縱橫。
水文:桐城境內河道交織,形成大沙河、掛車河、龍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匯入菜子湖,經樅陽閘注入長江。地表徑流量年均9.7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約1.3億立方米。
氣候:桐城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由於地形差異和季風活動的影響,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加,物候反映明顯。
B. 桐城名人
關於桐城(解放前桐城包括現在桐城和樅陽兩地)的名人
范
增(前277~前204)
西漢居巢(今桐城)人
方以智
姚范
(清代著名文學家)
戴名世(桐城派)
劉大櫆(桐城派)
方苞
(桐城派)
姚鼐
(桐城派)
曾國藩(非桐城人,但自稱師從上面兩位,並公開亮出「桐城派」的招牌)
陳獨秀
胡適
張英
(父子宰相-父)
張廷玉(父子宰相-子)
左光斗
姚瑩
吳樾
(「投向清廷第一彈」)
朱光潛(美學大師)
吳汝綸(著名教育家,創辦桐城學堂-進桐城中學前身)
方維儀
李公麟(宋畫第一)
嚴鳳英(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女俠)
黃鎮
(外交家)
艾雯
(著名作家)
費玉清(本名張彥亭,祖籍
安徽桐城
,出生在台北。)
張菲
(綜藝大哥大)
胡一虎(鳳凰衛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
慈雲桂(1917-1990)中國計算機之父
張廷玉:中國清代大臣。字衡臣,號研齋。
安徽桐城人
C. 桐城市孔城鎮晴嵐村幹部拿開發商的錢,不管老百姓的利益,利用糧田給開發商出土
如果你反應的問題屬實,請附帶證據向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反映。
D. 桐城市處級幹部名單
縣級市正處級書記人大主任市長政協主席。副處級市委常委,人大副主任黨組成員,政府副市長和黨組成員。政協副主席和黨組成員。
E. 幹部的進與退,讓人三尺有何妨
幹部的進與退,讓人三尺有何妨?
2014-11-20 08:23:11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南柯一夢
人民網(603000,股吧)合肥11月19日電 11月16日下午,合肥市東至路香樟雅苑小區門口,63歲的小區保安趙宗偉因拒絕一名中年女司機從出口逆向進入小區,與女司機發生爭吵並被罵為「看門狗」,後趙宗偉倒地身亡。據悉,這位女司機是安徽省教育廳一科級幹部。(11月19日,人民網)
近日,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造訪位於安徽桐城市西南一隅的「六尺巷」,這里因清朝時期兩戶權勢赫赫的官宦之家在這里爭奪宅地而後一方主動退讓,並出有「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打油詩而得名。隨後,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廉政文苑欄目發表《讓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啟示》,意即告誡我們的黨員幹部,為官當知進與退。
然而,同樣是發生在安徽的另一件事情,卻讓為官者汗顏。一名安徽省教育廳科級女幹部,不按照正常規矩逆向駕車進入生活的小區,被小區保安攔下,卻引來幹部的惱羞成怒,與保安爭吵,罵保安是「看門狗」,後保安倒地身亡。且不說保安的身亡與女幹部是否有直接關聯,單就幹部不遵守文明公約,不按規矩出入生活小區這一點,就讓人對這樣的幹部具備的素質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至於隨後女幹部與保安發生爭吵,並爆出「看門狗」這樣的不雅言詞,那更是不符合一個幹部的身份。也許保安在阻止女幹部逆向進入小區的時候說了一些過激的言語,導致女幹部爆粗口,但把人罵作「看門狗」,誰的心裡也不會好受。保安也是一份正當的職業,也有屬於自己的權力,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一個人,他們與其他人之間都是平等的,不應該被歧視,更不應背上「看門狗」這樣的罵名。
仔細分析女幹部的言行,隱約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傲慢和無理,更有一種擁有公權高人一等的感覺,完全沒有一點幹部應該有的修養和謙卑。為官之道,不是要假借公權體現權勢和地位,而是要躬身於群眾中,為民服務。而失了為官之道,異化公權,無所敬畏,將是對幹部隊伍形象的極大破壞。就以報道中的女幹部來說,自身不遵守規矩,在罵出「看門狗」的言詞時,心中的底氣恐怕不只是來源於她是業主,更是來源於她所依傍著「身份」。
但是,這「身份」不是拿來為己所用的,而是要為民所用的。要是我們的女幹部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懂得如何進與退,在已經發生逆向行車的情況,與保安和氣交談,自己將車倒回去正向駛入小區,那也不會是什麼麻煩事。縱然保安在勸說的過程中,言詞可能不當,使得女幹部感覺憋屈,但作為一個國家幹部,這點事情,讓人三尺又何妨呢?
F. 桐城女村幹部社保公式
具體位置我知道在我家附近呵呵具體位置是桐城市南山路長安新村小區斜對面你走到了同安路與南山路交叉口再往裡面走大概100米就到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G. 我是安慶地區懷寧縣人能在桐城市辦理二代身份證嗎
可以
目前,安徽、山東、陝西、重慶、安徽、吉林、河北、廣東、廣西、青海、貴州等多地出台新政,明確可在全省內或省內試點地區異地辦理身份證。
離開戶籍地的群眾異地申請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有以下步驟:
第一步,本人到居住地公安機關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點申請,填寫《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登記表》,繳納證件工本費。其中,申請換領的交驗居民身份證,申請補領的交驗居民戶口簿或居住證。
第二步,異地受理點受理居民身份證換領、補領申請後,及時將受理信息傳送至申請人戶籍地公安機關,戶籍地縣級公安機關及時審核簽發。
第三步,居住地公安機關接到經審核簽發的制證信息後,在法定時限內完成製作與核驗發放,申請人憑領證回執到受理點領取證件。換領證件的,領取新證時應當交回原證。
H. 我朋友關在安徽桐城看守所,能不能告訴我桐城看守所的作息時間
高牆電網,犯人到裡面要做工。
做的是搓二極體每天要搓7公斤的二極體。一般快手的話從早上6點開始搓要搓到下午2點。慢的要到4點。。如果偷懶做不完。還要被管教幹部拉出去懲罰棍子打屁股。。
進看守所,第一步先要進過度號。意思是讓你先適應看守所的環境。過一般15天做把你掉到固定號。。
每個號房一般關30人。號房裡面有20個平方。號房高8米。裡面有兩個大吊扇。牆角還有長虹彩色電視機。
早上6點起床。起床信號是音樂《回家》可以去聽看看起床後刷牙洗臉。一般十五分鍾。然後幹部來點名。好了後開始做工。就在房間做。然後8點半防風 我也不詳細說了。
中午10點半吃飯。飯菜還好,一個星期二頓水上漂。下午3點半防風 晚上5點半吃飯。然後洗澡。然後6點半幹部點名。7點看電視。,看電視3個一般。做整齊。腿子盤好。按照三固定。9點半打鋪睡覺。然後雙人值班。
號放裡面的等一天24小時不熄滅。在押人員必須穿統一馬夾。不多說了。希望大家不要進去。裡面就是兩個字 挨揍。
假如你哪天朋友進去了。無論他犯的是什麼事。一定要找關系。如果不找關系在裡面一定會受苦。而且很苦。畢竟坐牢嘛。在看守所找個幹部給他3。2千幫忙照顧一下。那你的朋友可以在裡面做個老大。看守所裡面叫《值日員》意思就是號房裡面他最大。
I. 桐城歷史傑出人物
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籍貫安徽桐城人,生於江蘇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禮部右侍郎。
方苞自幼聰明,4歲能作對聯,5歲能背誦經文章句,6歲隨家由六合遷到江寧舊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歲隨父回安徽桐城參加科舉考試。24歲至京城,入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為「江南第一」。大學士李光地稱贊方苞文章是「韓歐復出,北宋後無此作也」。方苞32歲考取江南鄉試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進士第四名。時母病回鄉,未應殿試。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發,方苞因給《南山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為死刑。在獄中兩年,仍堅持著作,著成《禮記析疑》和《喪禮或問》。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康熙皇帝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作皇帝的文學侍從,後來又移到養蒙齋編修《樂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遷翰林院侍講學士。雍正十一年,提升為內閣學士,任禮部侍郎,充《一統志》總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穎》副總裁。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書房,充《三禮書》副總裁。乾隆四年,被譴革職,仍留三禮館修書。乾隆七年,因病告老還鄉,乾隆帝賜翰林院侍講銜。從此,他在家閉門謝客著書,乾隆十四年病逝。年82歲,葬於江蘇六合。
軼事趣聞
一:
方苞幼年時聰穎過人,四五歲能對對子、誦章句,七歲讀《史記》,十歲開始讀經書古文,皆能背誦。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時值鄉村五月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頭一個拔秧的農夫一邊用稻草捆秧,一邊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聽了,佇足田頭。農夫見是一小孩站在這里,口裡又念了剛才的一句,笑著問方苞:「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認真尋思,自言自語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舉目前望,見不遠處的竹林里,幾個婦女正把竹筍投入竹籃里,他眉毛一揚,自信地點點頭,高聲對道:
「竹籃裝筍母摟兒。」
農夫驚喜不已,誇方苞真是個「神童」。
二:
康熙微服私訪,在駱馬湖鎮上的茶館里結識了歐陽宏,引入驛館里吃酒傾談。聊至「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銳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
康熙見其神色,大驚,想到「這個面目醜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著這個「洗馬」的題目說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連忙把張廷玉叫來,把話岔開了。康熙和張廷玉通過聊天方式,考察這個歐陽宏的學問,發現其「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麼事都有獨到的甚至是驚人的見解。」康熙心中暗贊:「好一個鴻學大儒啊,比起高士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年齡大了點兒,不然的話,朕倒要啟用他了。」
後來還是啟用了。康熙發現,這個歐陽宏原來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獲罪,廢為平民,流落民間。康熙發現後,不拘一格,將其以布衣身份錄入上書房。能在上書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數,人以宰相身份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