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糧食收儲工作有哪些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
在糧食收儲工作過程中主要的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
(一)糧食進倉環節
1、防止粉塵積累達到燃爆極限;杜絕危險場所火源,增強通風糧堆自燃;電器線路設有安全的防護裝置。
2、防止倉房倒塌,建設或者設計的時候嚴格按照相關文件實施。
(二)糧食儲藏過程中
1、控制磷化氫氣體的濃度,隔絕氧氣和嚴禁火源,防止火災。
2、所有相關人員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文件規則甄選,防護器材必須達到要求和妥善管理與放置。
3、建立嚴格的熏蒸備案制度,相關人員需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進入倉房。
4、禁止夜間、大風大雨等特殊情況下進行施葯,按照制度嚴格執行。
(三)糧食出倉的安全防護
1、加強糧油進出倉管理,制定工作方案和應急救援預案,明確安全進出倉房防護措施。
2、指定現場作業安全負責人,指導和監督全程現場作業。
3、相關人員做好安全措施進行作業,比如佩戴安全帶、安全帽等防護裝備,必須派出專業人員進行安全監護。
B. 公共服務事項就是便民服務事項嗎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
C.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3)糧食行業公共服務事項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D.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包括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四方面內容。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理解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要注意三個基本點: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E. 關於糧食行業的職業,進來詳細看
做大的糧食貿易需要進入中糧、華糧等大型集團學習鍛煉;
做一般的糧食商販也要與哪些大糧商有關系才行,他們可以委託你收購;
小糧食商販可以通過收農戶糧食賣給加工企業,但是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另一方面風險很大。你與當地的糧販和種植大戶相比,基本沒有什麼競爭力。
其實,很多糧販都是糧食行政部門領導或員工的親戚,或者是地方流氓無賴,他們有很多是靠著關系吃國家保護價和市場價之間的差額的。
所以,最可行的就是,能到大的糧食貿易企業去工作,或者到糧食加工企業做采購也可以了解情況。
F. 屬於公共服務事項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內,發展教育、科技、文化容、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G. 什麼是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具體內容,越詳細越好!
公共服務是指由法來律授權源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主導者。
公共服務的社會實踐由來已久,它從最初的社會民間和宗教組織零星的自發行動,發展和演化為以政府為主的公共組織系統的自覺行動和法定職能,期間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務實踐活動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於公共服務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務實踐的客觀原因;道義、慈善是公共服務的價值基礎;公民與國家關系是公共服務的基本依據;團結與凝聚社會是公共服務的追求目標;以需求促進供給是公共服務的經濟動因。
H. 糧食加工行業准入規則
第一條 為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規范農產品流通秩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農產品市場准入工作的意見》(川辦發〔2010〕2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農產品主要是指蔬菜、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等初級農產品。
本辦法所稱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是指對經過認證或檢測、符合國家、省、市質量安全衛生指標要求的農產品准許進入市場經營和對未經認證或經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禁止進入市場經營銷售的管理制度。
第三條 農產品市場准入的范圍重點在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連鎖店等。
第四條 凡進入我市銷售的上述農產品,應當隨附下列五項中的任意一項證明材料:
(一)農產品生產單位或村民委員會、鄉鎮政府、縣(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的產地證明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合格證明或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出具的自律性檢測合格證明;
(二)由畜牧獸醫部門出具的動物及動物產品產地檢疫合格證明;
(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及獲得農業、畜牧、商務、檢驗檢疫部門共同認可的出口農產品示範區資格等質量安全認證有效證書復印件,以及近一年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證明;
(四)對於進口的農產品應具有我國政府認可的出入境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生證書;
(五)對未取得相關證明的農產品,除農民銷售自種自養的農產品外,實行入市登記、現場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進入市場銷售;檢驗不合格的,禁止在市場銷售。
第五條 法律、法規規定禁止銷售的農產品不得上市銷售。同一產地、同一產品連續3次抽檢不合格的,其產地所在縣(區)種植的相應農產品6個月內禁止進入市場銷售。
第六條 市場開辦者應配備相應人員和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進行驗證、檢測,沒有建立檢測室的應委託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測。
驗證、檢測的結果應在市場內顯著位置進行公示。
市場應當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流通檔案。
第七條 市場經營者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在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設置公示牌,標明攤位號、品名和來源等信息;
(二)銷售的預包裝的農產品必須在包裝、標識等方面符合國家或行業有關農產品質量標志管理規定;
(三)建立規范且與產品實物相符的購銷台賬,詳細記載產品種類、來源、數量、時間、運輸單位,並保存2年以上。
第八條 賓館、酒樓、食堂等餐飲服務單位應該購買符合本辦法要求的農產品,並做好購買台賬記錄。
第九條 農產品生產者應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攀枝花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操作技術標准》的要求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符合要求的農葯、獸葯、魚葯及添加劑,發現不合格農產品,應當及時銷毀,不予上市銷售。
第十條 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行為,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第十一條 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儲藏(保鮮)、銷售等各個環節登記制度,及產地准出和質量追溯等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 縣(區)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市場准入工作。
縣(區)人民政府應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第十三條 各縣(區)政府、市級相關部門應把農產品市場准入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第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相關部門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第十五條 各職能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可按照本辦法,制定相應實施細則。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至2012年12月31日有效。
I.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9)糧食行業公共服務事項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