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典型案例

工商局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1-09-06 04:55:06

A. 無罪辯護的典型案例

北京晚報報道:他叫吳玉民,早在10多年前就被上網追逃,而且他還換了個吳國臣的名字。2011年9月,吳玉民被警方在「清網行動」中抓獲。2013年12月,撫順市新撫區法院判決:吳玉民無罪!
15年前他是國企經理
坐在記者對面的吳玉民,是個飽經滄桑的中年男子。在他的代理律師中國律師司法網首席律師謝通祥介紹之後,吳玉民同意接受記者的采訪。
1996年,漯河市高新開發區石油公司成立,吳玉民在1998年由漯河石化集團任命為高新開發區石油公司的經理。
徹底改變了吳玉民一生的經濟糾紛,正發生在1999年。
倒賣柴油貨款無法回籠。
1999年8月16日,撫順市某經貿公司與漯河市高新區石油公司簽訂聯營協議,雙方約定以合作方式開展經營活動。同進經貿公司負責供貨、解決流動資金,高新區石油公司負責市場銷售,保證資金回籠。
協議簽訂後,吳玉民讓其公司的業務科長李某和上蔡縣石油公司工人徐某前往撫順市檢驗購買的柴油質量,並與同進經貿公司商談簽訂工礦產品購銷合同。2000年1月18日,雙方簽訂了一份工礦產品購銷合同,約定購買柴油300噸,價格為81萬元。由高新區石油公司負責銷售,並於2000年春節前付清貨款。
但是,油拉到漯河後,卻碰到了難題。吳玉民說,當時石化廠被工人鎖了大門,他就通過徐某聯繫上蔡縣石油公司,把油存放在上蔡縣石油公司的油庫。以前高新區石油公司欠徐某30多萬元的油款,徐某就扣了一部分油說要抵賬。其餘的油款,吳玉民收回來30多萬,給了同進經貿公司10萬元,付了工人工資和鐵路接車費用共5萬元左右。
據吳玉民介紹,他其實和同進經貿公司一共做了3筆生意,前兩筆生意都虧了,但貨款都付給了同進經貿公司。這第三筆生意,吳玉民一算,只剩下25萬元,肯定是還不上尚欠的60多萬貨款了。於是,他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大老闆」胡某,試圖做筆煙草生意賺些錢,來還上欠款。
然而,和胡某的交往,把吳玉民推進了萬丈深淵。
挾子討債 非法拘禁被判刑。
吳玉民於2001年被抓獲,並於2002年6月份被河南省長興縣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遠走深圳 為躲追逃換身份。
「我聽說撫順方面在2000年8月份就報案了,說我合同詐騙。但是在我犯非法拘禁罪被抓前,我一直在漯河住著,公安沒來抓我。」吳玉民說,出獄後,曾經的罪犯身份,讓他覺得無顏見人。於是,他離開漯河,跑到深圳打工。 2004年,他聽說自己被上網追逃了,就在網上花3000元買了個惠州的戶口,改名吳國臣。拿到新身份證後,他專門去驗證過,戶口是真的,因為他去惠州辦了港澳通行證和護照。
「之所以買這個戶口,主要是不懂法。」吳玉民說,他當時還不上錢,又被公安上網追逃,害怕撫順公安出於地方保護目的,把他定為詐騙,出於防備心理才隱姓埋名。
2011年9月份,全國公安開展「清網行動」,由於吳玉民經常和漯河老家聯系,撫順公安通過電話找到了他,並到深圳把他抓獲。
吳玉民家人找到了北京謝通祥律師。
了解案情 律師提出28點意見
謝通祥律師善於辦理刑事案件,他成功代理了多起死刑復核案件。在詳細看了案卷並了解案情後,謝通祥律師認為,吳玉民是無罪的。他的辯護詞中,向法院提出了28點意見。
「吳玉民是高新區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員,其行為屬職務行為,不應當承擔任何責任。」謝通祥律師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高新區石油公司是由三個國有法人股東依法出資注冊成立的國有公司,吳玉民在公司存續期間開展經營業務是在履行職務,所有糾紛和債權債務均應當由高新區石油公司承擔。
那麼,在簽訂合同時,吳玉民有無詐騙故意呢?謝通祥認為,漯河市高新區石油公司是經漯河市工商局依法登記注冊成立的國有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履行合同時沒有停止經營,公訴機關也沒有證據證明公司停止經營。高新區石油公司是在和同進經貿公司簽訂合同兩年多後的2001年12月12日被工商局吊銷營業執照,吊銷原因是因為企業改制,這是當時全國國企改制的大環境造成的,並不是因為詐騙犯罪。而且與同進經貿公司簽訂合同後,前兩次的100多萬元油款都已經結清。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吳玉民代表公司簽訂合同時有非法佔有的目。油款是因為吳玉民意志以外的原因沒有收回,吳積極索要油款,還因此被判刑六個月。」謝通祥說,吳玉民沒有「攜款逃匿」的行為,他去廣東時已經身無分文,沒有帶走一分錢油款。而且吳玉民經常與河南省的家人朋友聯系,他在深圳的一個樓里居住了八年,也不存在隱藏。
謝通祥還認為,漯河石化集團作為高新區石油公司的上級單位,負責處理高新區石油公司解散後的遺留問題,包括安撫接收職工、協調債權債務糾紛等。但撫順方面在高新區石油公司解散、吳玉民因服刑而找不到的情況下,並未向漯河石化集團反映情況,而是採取極端手段,告稱吳玉民詐騙。
綜合其他意見,謝通祥律師認為,此案純屬一般經濟糾紛,不但不屬於合同詐騙,甚至連民事上的合同欺詐行為都不構成。
無罪釋放 44歲的年齡從零開始
2013年12月4日,撫順市新撫區法院作出判決。該院認為,吳玉民代表漯河市高新區石油公司與撫順同進經貿公司簽訂合同,並未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從合同的履行情況看,吳玉民在撫順同進經貿公司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後,因油品質量問題無法履行合同,雙方又簽訂了補充協議,並付給同進公司10萬元貨款,後因其做其他生意被騙,在客觀上導致無法履行合同約定的剩餘錢款。但在案發後,徐某經公安機關退還被害人25萬元,吳玉民將所剩38萬余元退還至公安機關和法院。由此可見,雖然漯河市高新區石油公司未能全部履行合同給付貨款,吳玉民還變更身份證信息在他處隱匿,但由此認定吳玉民具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故意,顯然證據不足。此外,吳玉民是以漯河市高新區石油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簽的合同,後來給付徐某的柴油也是抵扣石油公司所欠債務,均不是個人行為。所以,關於吳玉民及其辯護人提出的「不構成合同詐騙犯罪」的辯解,法院予以採納。綜上所述,新撫區法院判決吳玉民無罪。
「無罪是我一直想要的公正結果,這件事困擾我這么多年,導致我家庭破裂、事業毀滅,啥都沒了。」為了這事,吳玉民犯非法拘禁罪坐過牢,還改名到深圳工作,夫妻倆也在2006年離婚。而在2011年被抓後,深圳的公司把他開除,他在廣東的戶口被注銷,在深圳上了多年的社保也沒了。雖然法院最終判他無罪,但是,恢復了「吳玉民」這個身份的他,只能在已經44歲的年紀從零開始。

B. 前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2010年查處的侵害消費者權益10件典型案例,上海弘奇永和食品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因

企業無得不分內外,請不要認為外來的都是好

C. 假酒 工商局怎麼處罰

對於假酒,工商局可以沒收、罰款,嚴重者判定為侵犯他人商標權產品,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進行處罰:

第六十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1、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

2、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3、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

4、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3)工商局典型案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九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

(七)摻假、摻雜、偽造,影響營養、衛生的;

違反者衛生部門依據: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並銷毀該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食品安全法》則是特別針對食品領域的法律。根據工商局的分類,酒是食品的一種。所以,遇到假酒問題,消費者完全可以自主選擇適用哪一部法律。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其中,將關於經營者涉嫌消費欺詐的賠償額度大幅提高,不但賠償額度提高到了「三倍」,即「退一賠三」,還規定了消費賠償的「保底金額」500元,即賠償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算。所以,哪部法賠得多,消費者就可以選哪一部。

D. 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典型案件有哪些

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典型案件
一、奇安特電器燃具廠仿冒「松下」注冊商標案。2001年5月,兩名浙江人在香港注冊的「香港松下電器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將其「Paretionic」商標和「香港松下電器」文字標記以許可的方式許可廣東順德市容桂區奇安特電器燃具廠使用。
順德奇安特電器燃具廠隨即在其產品及產品包裝箱、說明書上使用「Paretionic」商標和「香港松下電器」文字標記,並冠以香港松下電器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名稱,在市場上銷售。2002年3月,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接到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投訴後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專項執法活動,查封了涉嫌侵權產品。順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奇安特電器燃具廠的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
二、北京盧溝橋酒廠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案。1995年,北京盧溝橋酒廠生產的「古德牌」、「盧溝橋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稱與北京市牛欄山酒廠所生產的「華燈牌」北京醇酒的商品名稱相同,包裝、裝潢相近似,足以造成消費者的誤認。
1996年春,北京市房山區工商局根據北京市牛欄山酒廠的投訴,依法對北京盧溝橋酒廠仿冒北京市牛欄山酒廠知名商品「華燈牌」北京醇酒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行為進行了調查,認定北京盧溝橋酒廠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三、成都市電信局工程總公司收受回扣案。成都市電信局工程總公司自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在購進行動電話的經營活動中,與供貨方私下串通,暗中約定在談妥基本價格之後每台行動電話再加價1000元至1500元,該工程公司按加價後的價格支付貨款。
供貨方照此價格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按每台行動電話600元至800元暗中支付回扣給工程公司,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成都市工商局對該工程公司做出罰款1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857.843萬元處罰。
四、天王電子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案。2001年,天王電子有限公司在產品簡介中對其天王牌手錶所獲「金橋獎」的評比、頒獎單位及「全國銷售量第一」的統計單位作了不真實的宣傳。河北省保定市工商局根據查證的事實認定天王電子有限公司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天王電子有限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2002年7月,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天王電子有限公司上訴,維持原判。
五、金育電器有限公司侵犯商業秘密案。2001年初,金萊克公司滸關二分廠廠長潘輝跳槽到金育電器有限公司任總經理,組織人員盜用金萊克公司的技術資料,生產與金萊克公司開發的JC302產品相似的PRINCESS牌手持吸塵器。蘇州市工商局依法認定金育公司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行為,責令金育公司停止違法行為。金育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經蘇州市兩級人民法院審理,維持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處罰。
六、海南新大洲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不正當有獎銷售案。1999年2月,海南新大洲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新大洲2000之旅促銷活動的實施方案》,主要內容是新大洲公司於1999年3月15日至9月15日期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新大洲2000之旅」促銷活動,活動獎項設置為超級大獎——歐洲游40名等。海南省工商局經調查認定新大洲公司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E. 滬工商發布11件虛假廣告案例 互聯網公司"上榜"

據了解,此次曝光的多個廣告案例中,除虛假或貶低他人等違法行為外,還違法使用絕對化用語。違法使用絕對化用語的廣告案件已經成為僅次於虛假廣告的第二大廣告違法行為,2016年被處罰款合計2209萬元,占廣告案件罰沒款總量的25%。此次曝光的「澳佳寶」廣告,則是違反《廣告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典型案例,即在普通商品廣告中違法使用預防或治療疾病的用語、與葯品或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此類違法廣告常見於保健食品、普通食品或化妝品等商品廣告中,多發於網購平台,是第三大廣告違法行為。

佳歲(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在屬於普通食品的營養補充劑廣告中,含有食品或其主要成分可以預防、治療相關疾病的內容,如「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成人關節炎輔助治療」等用語,同時還宣稱「澳佳寶是澳洲排名第一的膳食營養補充劑品牌」,均構成違法使用禁止性用語的廣告違法行為,被依法處罰款34.66萬元。

此外,此次曝光的8件違法廣告案例涉及互聯網媒介,互聯網廣告已成為廣告執法的主要內容。據統計,2016年本市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廣告案件數和罰沒款分別占總量的63%和54%,同比分別增長64%和126%,2016年全市監測互聯網廣告155萬條,占監測總量60%,本市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目前在查的廣告案件中,互聯網廣告佔85%。2016年9月1日施行的《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首次將推銷商品或服務的付費搜索內容確定為互聯網廣告。此次曝光的網路和搜狗平台的付費搜索廣告案例,相關平台作為廣告發布者,均未有效履行廣告審查的法定義務,致使虛假違法廣告產生。

如,網路在線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軟體技術分公司作為互聯網付費搜索廣告的發布者,未能有效履行法定義務,發布未經審查的南浦婦科醫院、徐浦中醫醫院、安平醫院、川沙天獅門診部等醫療機構廣告,並且相關搜索關鍵詞所指向的是上述醫療機構不具備資質的醫療服務內容。當事人被依法處罰款2.8萬元,相關醫療機構亦因違法醫療廣告被依法處罰款共4.6萬元。

北京搜狗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承接某自然人冒用上海海博搬場公司名義發布「海博搬場」廣告(經查證,該公司已在廣告發布的9個月前注銷),後又將搜索關鍵詞和相關廣告內容修改為「大眾搬場」,構成虛假廣告。當事人作為互聯網付費搜索廣告的發布者,未能有效履行法定義務,明知、應知廣告虛假仍然發布,被依法處罰款1.03萬元。

上海市工商局表示,上海廣告市場秩序總體穩定可控,但虛假廣告、違法使用絕對化用語廣告等違法行為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企業缺少對廣告法律的重視和了解,而相關行政處罰記錄可能對企業信用帶來不利影響。上海市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對包括自媒體在內的互聯網廣告給予高度關注,嚴格執行《廣告法》和《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各項規定,強化廣告監管執法,嚴厲查處虛假違法廣告。

F. 有哪些消費者維權的經典案例

消費者維權的經典案例:

【案例一】 

隱瞞信息誤導消費者: 

2017年初,消費者荊某、陳某在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購買汽車與該公司發生爭議。經查,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將本屬免費辦理的業務交由某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代為辦理,收取消費者墊款服務費計22201元。

西安市工商局灞橋分局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認定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提供服務中,隱瞞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22萬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汽車銷售服務糾紛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消費者在遇到問題,不能得到經銷商和廠商回應時,可以通過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 

【案例二】 

冒用「蘋果」商標經營:

2017年初,消費者趙某在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購買蘋果電腦1台,後在處理售後服務問題中發現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商標侵權行為。經查,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蘋果」商標注冊商標所有人授權的情況下,將「「蘋果」商標作為經營標志和宣傳使用,違法經營額計34038元。

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依據《商標法》的有關規定,認定其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責令其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行為,並作出罰款75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未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既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也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 

【案例三】 

經營者不享有單方解釋權:

2017年4月,高陵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某商貿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發現該公司經營場所內張貼的店堂告示上含有「以上信息最終解釋權歸屬某商貿有限公司」話語,涉嫌違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禁止性規定,依法對其立案調查。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二條第(六)項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使用店堂告示的,不得「規定  經營者單方享有解釋權或者最終解釋權」。 

【案例四】 

利用格式條款強制消費:

2017年7月,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消費者馬某購買汽車過程中,利用格式條款,強制馬某購買其指定的價值7000元的裝飾材料及服務,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從中獲利3500元。

西安市工商局雙生分局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有關規定,認定該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行為屬於利用格式條款強制消費行為,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過程中,對於經營者強制消費、變相強制消費和添加不合理條件的經營行為,應拒絕交易。已經達成交易的,應通過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投訴舉報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案例五】 

不兌現返現獎勵承諾:

2017年6月份,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向西安市工商局閻良分局轉交案件線索,反映天貓店鋪某專賣店在上一年「雙11」促銷奶粉期間,不兌現返現獎勵承諾問題。經查,該專賣店承諾「雙11當天付款最高前30名獎勵3000元-100元不等的現金」。

但在兌付獎勵時僅對前15名消費者兌現承諾。在未徵得其餘15名獲獎消費者同意情況下,改用店鋪積分進行獎勵。最終,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並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點評: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商品時,要認真甄別,保留相關票據。在經營者不兌現承諾時,要及時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 

【案例六】 

價格信息誤導消費者:

2017年2月9日,山西遊客趙某在臨潼旅遊期間,在某土特產店購買了價值6468元的中葯材「鐵皮石斛」,後感覺「鐵皮石斛」價格太高,通過「12315」投訴舉報電話向西安市工商局臨潼分局進行投訴。

經查,該土特產店銷售人員銷售時故意未將「鐵皮石斛」價格說清楚,導致趙某將「每克10元」的價格誤認為是「每根10元」,購買600多克,並將「鐵皮石斛」打成粉狀,付款6468元。

西安市工商局臨潼分局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認定該土特產店故意不說清楚所提供的商品價格的行為,屬於隱瞞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行為,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並作出警告、罰款19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七】

馬鈴薯生長異常農戶受損:

2017年,蘭陵縣種植戶張先生從經銷商張某處購買土豆種7000公斤,2月中旬起壟覆膜種植於11個地塊計49.3畝。4月27日起,該品種生長開始出現異常,遂找經銷商協商。

種植戶認為是土豆種質量問題,經銷商認為是種植過程消毒不徹底,雙方爭執不下,協商陷入僵局。2017年5月,種植戶撥打12315投訴電話,要求經銷商賠償經濟損失。

蘭陵縣工商局、消協協調農業部門出具了鑒定報告。經協調,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經銷商賠償種植戶損失43000元。

【案例八】

天價內衣無效果:

蒙陰縣消費者李女士於2017年3月份,在蒙陰縣某化妝品店花17460元購買兩套「梵依漫」美體內衣,穿著後發現沒有其商家所說的宣傳效果,要求退貨。

經調查,消費者李女士反映情況屬實,商家確實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的問題。經調解,商家認識到錯誤並同意為李女士退貨,將李女士消費的17460元退還。

G. 有行政執法典型案例分析嗎

你看那個合適

案例分析題1 李某對開除學籍的處分能否提起行政訴訟?
某高校學生李某,在考試中嚴重違紀被發現,學校因此對他作出了開除學籍的處理決定。但實際上李某一直沒有離校,仍與其他同學一樣在學校學習,學校也同樣收取李某的學費及其他同學須交的費用,而且每年給李某注冊。但到畢業時,學校以李某已被學校開除為由,拒絕發給李某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李某不服,向主管教育機關提起復議,主管教育機關審理後維持了學校的決定。李某因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請問:
(1)李某提起行政訴訟,應以誰為被告?為什麼?
(2)人民法院能否受理李某的行政訴訟請求?為什麼?
【參考答案】
(1)李某起訴應以某高校為被告,訴其拒發證書的具體行政行為。因為高校是我國法律、法規授權頒發學位證書的特定行政主體,依法享有行政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是行政訴訟適格被告。本案雖經教育主管機關復議,但復議並未改變學校的決定,因此,依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是被告。
(2)能受理。依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的規定,行政管理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頒發證照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高校是我國法律、法規授權實施高等學歷教育並代表國家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學歷資格證明)的行政主體,其行為性質是具體行政行為。管理相對人對此種行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依法應予受理。
案例分析題2 區法院有權受理此案嗎?
某市北區罐頭廠被位於南區的市衛生局委託的人組成的負責北區衛生檢查的衛生檢查隊查出8噸不符合衛生標準的蘋果罐頭。衛生檢查隊便以市衛生局的名義對該廠罰款2萬元,市衛生局知情後,對該廠作出責令停產2個月的處罰決定,因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罐頭廠要求聽證的要求被駁回。該廠不服,以衛生檢查隊和市衛生局為被告向北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請問:北區人民法院是否有權受理此案?為什麼?
【參考答案】
北區人民法院對此案無管轄權。衛生檢查隊的處罰決定是基於市衛生局的授權,其法律後果應由市衛生局承擔。據《行政訴訟法》第17條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故,本案原告應向該市衛生局所在的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案例分析題3 秦某能提出行政訴訟嗎?
秦某經合法程序被小官莊村民選舉為村主任。2001年9月9日一大早,泥溝鎮黨委、政府通知他去鎮政府開會。會上,鎮黨委、政府以未完成「三提五統」、農業結構調整不力為由,暫停了他的村委會主任職務,且當場收繳了村委會的公章。接著,鎮黨委、政府指定了村委會負責人,並通過高音喇叭向小官莊村村民宣布。
秦某被停職後閉門10多天,逐條研究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他意識到自己是村民民主選舉出來的村主任,任何組織和部門都無權撤他的職。隨後,秦某多次去找鎮領導為自己申辯未果,又多次去台兒庄區人民法院狀告鎮政府,但區法院均未作答復。無奈,秦某把「狀子」遞到了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中級法院指定嶧城區人民法院審理此案。
原告訴稱,被告未經法定程序撤免原告村主任職務的行為違法,請求法院判決撤銷被告免除原告村主任職務的違法決定,恢復原告的村主任職務,並要求被告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償自停職以後減少的工資等正常收入損失。被告泥溝鎮政府庭前提供了答辯狀、交換了有關證據,並稱停止原告村委會主任職務的決定是鎮黨委做出的,原告起訴鎮政府沒有法律依據。且本案屬於行政機關內部的人事任免行為,不屬人民法院受案范圍。
請問:
(1)本案的行政主體是何者?
(2)本案停職決定是否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
(3)市中級法院能否直接管轄本案並自行審理?
(4)設原告在二審期間提出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5)對開庭前交換的證據雙方沒有爭議的,可否不經庭上質證作為定案依據?
(6)原告在一審中無正當理由未提供而在二審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
(1)本案的行政主體是鎮政府。鎮黨委不是行政主體,根據「誰主體、誰被告」的規則,其不能成為本案被告。
(2)本案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本案雖表現為人事任免,但並非行政機關的「內部行為」。因為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行政機關,也不是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或內設機構,村委會與鎮政府是兩個不同的法律主體。鎮政府依法無權任免村委會主任,村委會的領導成員只能由村民選舉決定。
(3)可以管轄並自行審理。《行政訴訟法解釋》第32條規定,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受理後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自行審理。
(4)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行政訴訟法解釋》第71條第4款規定,當事人在第二審期間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5)可以作為定案依據。《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第35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在庭前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6)不予接納。《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第7條第2款規定,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無正當理由未提供而在二審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接納。
案例分析題4 該案第三人是誰?
1998年3月21日晚,S市南關區居民馬某與李某兩家因馬某家響動太大影響鄰里休息發生糾紛。李某與其妻前往馬家詢問引起爭吵,進而發展到毆斗。毆打中馬某持菜刀致李某左腿膝關節處受輕微傷,傷口縫合4針,李某為此住院21天。事後,南關區公安局某派出所以公安機關的名義給予馬某罰款150元的處罰,並責令其賠償李某全部經濟損失的80%,即204元。馬某對處罰和賠償不服,向上級公安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請問:
(1)本案的復議機關是誰?為什麼?
(2)第三人是誰?為什麼?
【參考答案】
(1)本案的復議機關是S市公安局。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5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人,可以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復議。本案中對馬某作出罰款150元的處罰的,不可能是南關區某公安派出所,而應是該派出所以南關區公安分局的名義作出的,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也應由南關區公安分局承擔,所以本案的復議機關是南關區公安分局的上級機關S市公安局。
(2)本案的第三人應是與被申請復議的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本案李某是馬某違法行為的受害者,公安機關對馬某的處罰裁決直接影響到對李某合法權益的保護。因此,李某與被馬某申請復議的公安機關處罰決定有利害關系,經復議機關批准後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復議。
案例分析題5 是否應受理甲乙兩人的訴訟?
1999年11月,甲、乙兄弟倆到某縣百貨大樓購買衣服,在挑選衣服時,甲不小心將衣服掉在地上,並脫落了兩個衣扣,遭到售貨員的責罵,並要求甲、乙賠償100元,甲、乙兄弟倆氣憤不過,與售貨員發生了爭吵,這時大樓的服裝部經理金某出來,不由分說,打了甲一記耳光。甲、乙二人推拉著金某要去找總經理評理,在推拉中將一節櫃台擠壞,金某的眼鏡也被摔壞,並因此使商店停業一小時,後來縣公安局的人員出面才平息了這場爭吵。縣公安局根據以上情節,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甲、乙二人處以拘留7天。甲、乙二人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市公安局作出維持縣公安局處罰決定的裁決。甲、乙二人仍不服,在收到復議裁決的第二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公安機關的裁決。請問:
(1)人民法院是否應受理甲、乙二人訴訟?
(2)該案應由何地人民法院管轄?
(3)誰是本案的被告?
(4)原告起訴是否有舉證的義務?
【參考答案】
(1)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甲、乙二人的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有關條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公民對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甲、乙二人的訴訟符合以上規定,所以,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本案中復議機關沒有改變原縣公安局的行政行為,所以,該案應由某縣人民法院管轄。
(3)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所以本案應以某縣公安局為被告。
(4)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所以,原告不負舉證義務,但人民法院有權要求包括原告在內的當事人提供或補充證據,當事人不得拒絕。
案例分析題6 法院的裁定是否正確?
某縣退休理發師李某,退休後為發揮一技之長,自備房屋,自籌資金,購買了一切理發設備,在取得了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健康證後向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工商營業執照。縣工商局既不頒發,也不拒絕,雖經李某多次詢問,但縣工商局遲遲不作處理。數月後,李某對縣工商局置其合法申請於不顧的行為不服,起訴到縣人民法院。請問
(1)根據行政訴訟法,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的基本標準是什麼?
(2)選擇:該案中縣工商局的具體行政為系①作為;②不行為;③可訴;④不可訴。
(3)判斷分析:該縣人民法院接到李某的起訴後,認為是否頒發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局自由裁量行為,法院無權干涉,並以此為由,裁定不予受理。法院的這種裁定是正確的嗎?
【參考答案】
(1)我國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規定主要確定了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三條基本標准:①作為受案范圍的行政行為必須是具體行政行為;②作為受案范圍的行政行為必須是行政訴訟法規定可向法院起訴的具體行政行為;③相對人認為具有可訴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
(2)該案中縣工商局的具體行政行為系不作為。可訴。
(3)我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李某認為符合條件,向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營業執照,縣工商局雖未作出拒絕的行政決定,但對李某的合法申請置之不理,遲遲不作答復。李某對此種作法不服引起行政糾紛,根據本法有關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即李某有權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因此,只要符合起訴條件,法院應當受理。該縣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頒發執照是行政機關職權范圍的事,無權干涉,這顯然違背了本條的規定。
根據本案事實,縣法院應當受理李某的起訴,同時應判決工商局在一定期限履行其法定職責。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
案例分析題7 劉某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劉某與他人發生糾紛,訴至法院後,法院經審理作出裁決,要求劉某賠償對方當事人經濟損失。劉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劉認為法院處理有錯誤,拒不履行法院的判決,被法院拘留15日。
請問:劉某是否可以對法院或其審判人員提起行政訴訟?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所謂行政訴訟是基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不服行政機關的處理決定而引起的訴訟。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這就是說:首先,只有行政機關才能作為被告,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不在行政機關的范圍之內;第二,法院對案件依法做出裁判,不是具體行政行為,而是行使國家審判權的行為;第三,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機關而不是個人。所以說,任何人都不能對法院或其審判人員提出行政訴訟。如果劉某認為法院的處理不當,則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在法院決定進行再審之前,必須履行法院的判決。
案例分析題8 趙某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趙某接到某市政府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的勞動教養決定書後,立即提出復議申請。但該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在長達四個月的時間里未對趙某的申請進行復議。
請問:趙某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不服勞動教養處理決定的行政案件,屬於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除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法院起訴的外,既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訴,也可以直接起訴。另外還規定,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機關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在本案中,趙某先向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申請復議,復議機關在規定的期限內未作出決定,而趙某又未在復議滿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故趙某的起訴期限已過,趙也就喪失了起訴權,所以法院對此案將不予受理。如果趙某認為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所作出的決定確有錯誤,可以向有關的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或其上級機關申訴。
案例分析題9 誰能充當行政訴訟原告?
某居民區共有居民480戶,一年中gong發生入室盜竊40餘起,縣公安局決定向每戶居民徵收治安費100元,由居委會代收。因絕大多數居民不服公安局的決定,居委會便向市公安局申請復議,經復議,市公安局將縣公安局的決定改為,治安費按每月每人1元的標准收取。之後仍有350戶居民不服復議決定,准備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他居民認為掏點錢買平安也值得,居委會考慮到和公安局的關系,不再出面。請問:
(1)在上述事例中,誰能夠充當行政訴訟原告?
(2)起訴時應以誰為被告?
(3)可向何地法院提起訴訟?
(4)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訴訟中有無第三人,若有,請指出;若無,請說明理由。
(5)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如何解決人數眾多給訴訟帶來的困難?
【參考答案】
(1)該居民區的全體居民和居委會都可以充當原告。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凡是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都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全體居民和居委會都可以提起訴訟,即可以充當原告。
(2)應以市公安局為被告。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護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據此,應以市公安局為被告。
(3)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所以,向縣公安局所在地法院和向市公安局所在地法院起訴均可。
(4)由於居委會和其他130戶居民與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所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他們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5)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因此,若350戶居民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時,可以推選出代表進行訴訟。

案例分析題10 此案是否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劉某系河南省洛陽市某區人,1992年到廣州市白雲區打工,1994年劉某因有嫖娼行為被廣州市越秀區公安分局行政拘留5天。在拘留過程中,劉某因心臟病突發死亡。劉某的父親對此不服,欲提起行政訴訟。問:
(1)本案是否屬於行政訴訟案受案范圍?為什麼?
(2)劉的父親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嗎?為什麼?
(3)如果劉的父親能提起行政訴訟,他可以向哪個法院提起?
【參考答案】
(1)本案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因為行政訴訟法規定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而本案屬於拘留行為。
(2)劉父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因為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3)劉父可以向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以及洛陽市某區人民法院中的任何一個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H. 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的案例

一、 消費者汽車維保 4S店使用拼裝機油案

【案例簡介】

溫嶺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對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現場發現該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部分保養、維修車輛的實際更換機油使用量不足整瓶的情況下,未告知客戶機油使用量的真實情況,而以整瓶結算費用,多餘的機油則被回收、拼裝成整瓶後重新入庫按新品予以再次銷售。

【案例點評】

本案中,當事人在實際更換機油使用量不足整瓶的情況下,本應按實際機油使用量與消費者結算費用,卻未告知消費者真實信息,並以整瓶的機油使用量為單位向消費者收取費用,實屬謊報用工用料的違法行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 「千足金」金不足 消費投訴「一賠三」

【案例簡介】

2014年4月份,消費者陳女士在台州臨海某珠寶店花了4908元,購買了一副千足金手鏈,事後卻發現其購買的是足金首飾,而不是千足金首飾。與店家協商不成後,陳女士向臨海市12315中心投訴。經法定機構檢測,鑒定結果成色是足金、黃金含量為99.00%,而不是含量為99.9%的千足金。

【案例點評】

該案中珠寶店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的銷售行為屬於典型的消費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該消費欺詐行為,按照「新消法」退一賠三規定,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啟動「訴轉案」,以行政剛性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 全省首例違反新消法 侵害個人信息案

【案例簡介】

2014年3月17日,杭州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在對杭州某家裝公司經營場地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現場有部分樓盤業主名單。

進一步調查發現:當事人為了推廣公司的家裝業務,提高公司業績,該公司業務員從市場圈內朋友處收集了已銷售某樓盤部分業主名單,名單內容包括業主姓名、所買樓層號碼、聯系電話等,且當事人所得業主名單信息均未經業主同意或授權。

【案例點評】

當前消費者個人信息被濫用現象日益嚴重,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行為時有發生。案件中當事人在未經消費者同意或授權的情況下,通過不正當的方式收集業主名單信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屬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

四、 串通設計師給回扣 櫥櫃企業受處罰案

【案例簡介】

2014年4月,金華市工商局在開展家裝服務和家居建材商品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項行動中,發現市區某從事櫥櫃銷售的傢具用品店通過串通設計公司的設計師誘導消費,以達到拓展市場份額目的。

【案例點評】

案例中部分家裝企業在經營中通過串通設計公司的設計師,採用財物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商品,以達到拓展市場份額目的,通過設計師開展誘導消費,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和購物成本。此類現象一度成為了家裝服務行業的潛規則。

五、 微信虛假促銷 水果店受處罰案

【案例簡介】

2014年12月紹興某水果連鎖零售企業為吸引人氣,通過微信平台等宣傳方式,發布「瘋狂車厘子」廣告,其內容稱只要任何人完成「下載活動APP客戶端、點擊我要分享、積滿29個贊」,就可以優惠價格購買該種黑色櫻桃。

廣告吸引參與者上萬人,然而完成「集贊換禮」三個步驟的消費者到該公司總店,欲以承諾優惠價格購買櫻桃時,被告知必須購買充值一定金額的預付卡作為購買前提。

【案例點評】

微信廣告、微信朋友圈銷售商品是一個新興事物。「集贊換禮」則是一種向不特定人群發布的懸賞廣告。

依據《合同法》第十五條規定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經營者在履行過程通過隱瞞事實和隱藏設置條件誘使消費者訂立合同的行為,構成合同違法行為,理應依法處罰。

I. 我是一個天貓商家、遇到了職業打假人因為我詳情裡面有最字,投訴到了我們當地工商局,

新廣告法實施來後,虛假或誇大源宣傳的處罰起點就是20萬。你最大的失誤是不應該簽字,目前的情形,最好的應對就是在工商詢問時端正態度,咬定出現違法宣傳是因為對新法規不了解造成的,而並非惡意欺瞞消費者,且產品本身也不是偽劣產品。只要職業打架人不是與工商部門里外勾連,估計不超過2萬就能協商解決。如果工商執意下了20萬罰單,最好雇律師打行政復議的訴訟官司。一方面要用法律程序手段拖延時間,最重要的是要把以打假為名行訛詐商戶的行為曝光出去,工商執法實際成了破壞市場經營秩序的幫凶,期間要找當地媒體通報及向紀檢部門(軟環境辦公室)反映,向工商部門施加些壓力,在行政訴訟官司判決前,還會存在協商解決的機會。即便行政復議、一審、終審都輸了,這20萬罰款交得也值了,這樣典型的案例報道權當做廣告宣傳

J. 惡性消費侵權案件的典型案例

統計顯示,預付卡消費已逐漸成為服務消費投訴的熱點。2008年市消保委共收到消費者有關預付卡的投訴4049件,比2007年的3554件同比上升了14%。工商部門12315熱線所受理的消費者申(投)訴同時顯示,有關此類預付費式消費的問題一直呈上升趨勢。主要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經營者銷售消費卡後突然停業關門,不知去向;店方易主,接收者拒絕消費者繼續使用原消費卡,且不負責退還卡內儲值余額;經營者為促銷,一味宣傳消費卡的優惠折扣,不提使用限制和范圍,消費者購卡後使用時發現優惠幅度「縮水」;經營者借售卡之機,向消費者推銷劣質商品。
從消費者反映的情況來看,預付性消費投訴大量集中在美容美發、健身、洗浴、洗染、餐飲等服務行業。投訴的問題主要反映企業變更店名後拒絕履行約定、營業終止後消費者無法得到退款、違反約定、降低服務質量、不兌現承諾、攜款「蒸發」等。
預付性消費
【案例1】盛吉寶利士更名後用卡難
自2008年11月以來,消保委陸續收到29位消費者投訴,反映他們在上海海蘭雲天花園式浴場辦理了「充值消費卡」,該浴場於2008年10月初重新裝修後更名為「阿狄麗娜國際會所」,當他們再次前往店內消費時,卻被告知原消費卡不能繼續使用,必須再充值1000元更換新卡。原本只需支付20元或38元浴資的基本洗浴項目也被取消了。據消保委調查,上海盛吉寶利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自2007年9月起經營管理上海海蘭雲天花園式浴場,2008年初對浴場進行裝修,重新開張後更名為阿狄麗娜國際會所。在此期間,公司的注冊信息未發生變化。最終,經消保委調解,公司同意免費為消費者轉卡或調換等額浴資券。
【案例2】翔虹雅美發卡換東家要加錢
高小姐等5名消費者向消保委反映,他們在上海翔虹雅美容美發有限公司辦理了美容美發卡。該美容店於2008年10月重新裝修後改換門庭,從原來加盟的一家美容美發有限公司改為加盟另一家美容美發有限公司。當消費者持原來辦理的美容美發卡到店內消費時,卻被告知原卡需再充值才能轉卡繼續使用。經消保委調解,最終上海翔虹雅美容美發有限公司同意為消費者免費轉卡。
【案例3】柯達沖印店「優惠承諾」不優惠
高小姐等5名消費者向消保委反映,他們在上海翔虹雅美容美發有限公司辦理了美容美發卡。該美容店於2008年10月重新裝修後改換門庭,從原來加盟的一家美容美發有限公司改為加盟另一家美容美發有限公司。當消費者持原來辦理的美容美發卡到店內消費時,卻被告知原卡需再充值才能轉卡繼續使用。經消保委調解,最終上海翔虹雅美容美發有限公司同意為消費者免費轉卡。
【案例4】吉谷商貿提貨時水果變茶葉
高小姐等5名消費者向消保委反映,他們在上海翔虹雅美容美發有限公司辦理了美容美發卡。該美容店於2008年10月重新裝修後改換門庭,從原來加盟的一家美容美發有限公司改為加盟另一家美容美發有限公司。當消費者持原來辦理的美容美發卡到店內消費時,卻被告知原卡需再充值才能轉卡繼續使用。經消保委調解,最終上海翔虹雅美容美發有限公司同意為消費者免費轉卡。
友情提醒
購買預付卡謹記5點
為了預防消費者利益受損,工商部門特別發出「3·15」消費預警,希望消費者在選購預付卡時多加謹慎。工商局有關負責人提醒說,廣大消費者在進行此類預付消費時,務必牢記五點:
一是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購買預付卡,金額較大的更要謹慎,不可貪圖高折扣而忽視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
二是在辦卡前要考察經營者的信譽和經營狀況,盡量選擇證照齊全、規模大、信譽好、經營時間長的經營者;
三是在購買消費預付卡時,事先詳細了解卡的使用范圍、期限、功能、退款條件等細節,不可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最好簽訂書面協議;
四是對一些金額大、時效長的卡,定期核對消費記錄和金額,以防卡內余額「不明」缺失;
五是辦卡時勿忘索要發票、保留相關協議,以備發生消費糾紛時投訴有據;一旦遇到商家攜款潛逃,涉嫌經濟詐騙的,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法律專家也同時呼籲,要加快立法進程,盡早制定規范預付卡經營行為的地方性法規,建立起預付卡的登記備案制度,並通過第三方監管、行業保證金、強制性保險、股東連帶責任等做法,加強對預付卡的風險控制。
相關行政部門則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市場的監管力度,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監督預付卡經營行為,及時查處違法行為,調解處理消費糾紛。他們提議,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多管齊下」,發揮出行業自律、行政監管、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作用,推動預付卡消費模式逐步走向規范,讓消費者獲得真正價廉物美而又有信譽保證的商品和服務。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典型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