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和提升社區文化品牌建設
一、讓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風尚
文化品牌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定鼎門社區文化品牌的創立作為社區標志性形象,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社區堅持走品牌化建設之路,經過挖掘、提煉、開發、整合 ,把定鼎門社區文化資源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在提升社區知名度的同時,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社區文化品牌重在建設。社區文化的建設以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為主題。因此,要把推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和社區文化建設「居民化」放在第一位,脫離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而盲目發展社區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按照社區不同的地域特點,人口結構、地理位置推出相應的文化品牌,開展和家庭文化、校園文化、科技文化、青少年教育、老年文化等相結合文化活動,把社區居民充分吸引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
(二)社區文化品牌重在參與。社區文化是全體社區成員在實踐活動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一種公共文化。凡是為社區文化建設獻力獻策的社區居民,都應該享受到社區文化帶來的精神愉悅。生活中,社區成員積極參與社區文化的建設與維護並在所得的文化成果中受益。特別是洛龍區現在屬於城市區,要更好地利用進城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等文化生活缺乏,卻又急需文化生活的群眾,要通過社區文化品牌 ,將轄區內的老年人、青年人、本社區、異鄉人揉合起來,形成一個具有多方位、多元素的文化俱樂部。
(三)社區文化品牌以人為本。群眾文化隊伍可持續發展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因人制宜的根據群眾意願開展活動。在社區文化平等中面對生活在社區中的全部個體,無論你擅長戲曲還是愛好攝影,在社區文化建設中都應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社區是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使文藝人才有用武之地,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路徑
(一)完善陣地建設,提升文化服務力。定鼎門社區根據群眾學習的願望開展 「零點學堂」就是「零起點、零費用、零區域」。「零起點」是指不管你懂不懂音樂,會不會唱歌,只要感興趣都可以參加;「零費用」是指參加聲樂學習的居民實行零收費,老師也是由社區志願者擔任,當然也是零報酬;「零區域」是指通過近四年的發展和宣傳,目前學員已經超出了社區的范疇,其他社區,辦事處,甚至臨近城區的居民也慕名參加。零點學堂活動開展四年來,共培訓居民7000餘人次,先後組建了社區舞蹈隊、模特隊、太極隊、書畫班等文體隊伍,並多次參加洛陽市社區鄰里節、網路春晚演出,收到群眾的好評。
此外,按照社區文化建設的工作要求,積極指導各類文體團隊和文藝骨幹,建立了文藝人才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為繁榮社區群眾文化夯實基礎。
(二)豐富活動載體,擴大文化影響力。各社區以組織開展各類節慶文化活動為契機,充分整合利用學校、共建單位等文化資源,使社區文化活動更具有新意和廣泛性,吸引更多人群參與其中。在當前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涌現了很多積極分子,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具有相當專業的藝體水平,他們不但積極參與活動,而且承擔了培訓與組織的任務,起到了很好的領頭作用。通過他們的參與與努力,很多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顯著提高了水平,出現了一些專業化與品牌化的項目。像社區組織了夕陽紅老年藝術團體、戲曲票友等,他們自創節目,自編自導自演,不但在社區中活動,還走出社區,展示了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風采。此外,還通過與居民的共娛共樂,使社區文化品牌更深入人心。
三、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新發展
塑造社區文化品牌是對群眾文化發展的要求,也是對群眾文化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群眾文化活動向群眾提供了精神文化享受,通過「一社一品」以更清晰的角色、更經常的頻率、更持久的影響力讓群眾參與到精神文明建設中。
(一)強化品牌意識 社區文化是公益性文化,政府是社區文化的建設主體。社區文化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強化品牌意識。群眾文化品牌是一種價值認同、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應親切具有吸引力。我們做為基層文化者,首先要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要善於挖掘本地資源,來培育品牌、扶持品牌、打造品牌。只有有了較強的品牌意識,才會積極創建具有相當規模並有廣泛影響力的群眾文化活動。
(二)強化隊伍建設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區特色、素質較好、文化業務知識較為全面的文化隊伍,是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進一步發展社區文化的迫切要求。社區文化建設不能光依靠自己的人員,應採取多種形式充實力量,如建立社區文化人才儲備,吸收社區所屬單位的文藝愛好者及離退休人員積極參與,壯大業余文化人才隊伍。與社區文化志願者聯系,以自願、義務的方式服務社區文化活動。吸收相關專業大學生投身社區工作,建立一支適應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需要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增強社區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進社區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三)強化創新意識 社區文化品牌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社區文化建設目前來說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建設過程中,要結合本社區實際敢於創新,不斷探索社區文化建設新路子,讓社區文化得到社區成員的普遍認同和廣泛參與,使社區文化活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可以實行「群眾文化群眾自己辦」為載體,充分發揮社區文化資源的優勢,立足社區,面向群眾,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發展繁榮社區文化的新路子,讓群眾在「文化共享」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參與」上各顯其能。
社區文化是現代和諧社區建設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群眾性品牌文化的基礎。只有真正讓群眾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享受,才能提升社區文化品質,讓社區文化品牌成為社區居民家門口的精神文明。
⑵ 什麼叫「群眾文化品牌」
活動是群眾文化的生命力,是聯系群眾的橋梁。群眾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的認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富有感染力和創新力的公共文化活動品牌
⑶ 近年來,天聞數媒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有哪些
天聞數媒與文化部緊密合作
⑷ 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將更豐富了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韓鳳芹認為,實行免費開放,是中央財政解決公共文化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一項具體舉措,有利於推動公共文化機構苦練內功,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實行免費開放,進一步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形成了一批優秀服務品牌,也帶來了博物館、圖書館經營方式的多元化。近年來,國內涌現出「復興之路」「海昏侯墓文物展」「陝西古代文明」等一批精品主題展覽。去年,多家博物館聯合央視推出的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取得了8億人次收看的轟動效應,拉近了文物和觀眾的距離。百集文物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在電視和網路上持續熱播,為觀眾奉上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來源:人民日報
⑸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抄象有襲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從傳統上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主要是一種人文倫理厚重的文化。這其中有大量的優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好好地繼承和發揚。同時,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科學文化是相對缺乏的。
(5)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品牌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器物層次、制度層次和精神層次。服務於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的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相應地全面考慮到不同層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在制度層次上,要形成良好服務方式以及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有效的科技傳播和普及的機制。在精神層次上,要把握好公共科學服務的內容,普及科學知識,提倡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念。
⑹ 公共文化設施有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館、紀念館、劇院、體育場、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
一、圖書館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二、博物館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三、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含有較多文化內涵為主要建築特色的較大型的場地,在城市區域開辟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活動的場所。文化廣場亦屬於市民廣場,是市民廣場中體現更多文化特徵的廣場。有著更多文化內涵的市民廣場被稱為文化廣場。
四、劇院
劇場可以指:劇場 (建築),為表演場所的劇場;劇場 (藝術),為表演藝術形式或藝術流派的劇場;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劇場,有時又稱劇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築體構成的表演場所,亦可作為表演場所的總稱。
劇院通常指室內的表演場所,而劇場則同時適用於戶外廣場及室內建築。劇場也可指電視台播放電視劇的欄目,譬如鑽石獨播劇場等。
五、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各類青年宮、少年宮、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青少年活動營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概稱。
中國青少年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各類青少年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實踐課堂,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是專門面向青少年開展實踐教育、社會教育和校外活動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⑺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7)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品牌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⑻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⑼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即鼓勵、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