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如何查詢
依據《關於加強建築市場資質資格動態監管完善企業和人員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導意見》,建築企業對於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的管理情況以及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是動態監管的重要內容。電子資質證書的應用有助於資質管理部門實現信息化監管:不同於僅憑企業報送資料進行資質申請與年檢核定的認證工作,通過同步電子資質證書所對應工程項目的相關信息,資質管理部門能夠實現對於市場主體資格的動態管理,完善市場准入清出制度。
不難發現,建築企業資質證書的電子化,能夠實現資質證書管理以及資質應用規范的優化,對於證照使用管理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電子證書的應用不僅意味著發證流程的透明化、行政成本的最小化,還意味著偽證假證的無處藏身,以及行業誠信體系的建立。隨著2017年9月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首張電子證書在江蘇省的誕生,各資質證書的電子化試點工作正逐步開展。期待越來越多地區加快電子化建設步伐,早日應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建築管理再升級。
2. 陝西省建設工程招標信息一般在哪裡查詢
一般政府官方發布渠道,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地級市很多。政府指定網路媒介,發布有關招投標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行政許可、行政處理決定、市場監管和服務的相關信息等。如果平時使用比較少要查詢信息不多,可以在地區級網站查看。再有就是去一些招標信息網站上查,比如中國招標網、多多中標這些網站。基本上各行各業的標訊都覆蓋到了,比如多多中標每天大概能更新十萬條最新的標訊,還是很全的。
3. 省市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負責對——信息系統集成資質進行審批和管理。A.三、四級;B.本行政區域內的三、四級
A
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機構管理辦法(試行)第四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從事三、四級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機構審批、授權、監督和管理;
4. 怎麼查詢自己的二級建造師證有沒有掛出去,要是掛出去了怎麼知道掛了多長時間了
1,打開各省的建設廳官方網站或者是各省份的二級建造師管理平台版,不同省份二級建造師管理權平台不一樣,以湖北省為例,二級建造師個人注冊信息查詢就是在建設廳官方網站上有鏈接窗口,可以進入查詢。
2,查找個人管理窗口,也就是建造師個人版,能夠看到裡面的注冊及相關的信息;
3,輸入個人管理密碼,密碼多為二級建造師初始注冊時設置的密碼,如果不清楚自己的注冊密碼,可以聯系當時辦理初始注冊申報的人,或者是電話咨詢建設廳進行重置密碼。
5. 陝西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的總體思路是: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西部經濟強省、構建和諧陝西為基本目標,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部署。突出資源保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土地資源管理以保護耕地和集約用地為重點,礦產資源管理以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為重點。按照「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的思路,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礦業權市場,依法管理好國土資源。努力提高全省國土資源系統管理服務水平,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一、土地資源
1.土地資源狀況
2006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顯示,至2006年10月31日全省土地總面積20579459.87公頃。其中農用地18482057.69公頃,占總面積的89.8%(其中:耕地4058235.37公頃,占總面積的19.7%;園地703724.92公頃,占總面積的3.4%;林地10346510.24公頃,占總面積的50.3%;牧草地3070500.23公頃,占總面積的14.9%;其他農用地303086.94公頃,佔1.5%);建設用地805457.58公頃,占總面積的3.9%(其中:交通用地63910.75公頃,占總面積的0.3%;居民點工礦用地701073.84公頃,占總面積的3.4%;水利設施用地40472.99公頃,占總面積的0.2%);同2005年相比各類土地增減幅度不大,主要是耕地減少0.2%,園地增加0.1%,林地增加0.3%。
2.建設用地審批情況
全省年內新增建設用地4956.4249公頃,其中佔用耕地3051.6622公頃。單獨選址用地1320.0817公頃,佔26.6%,分批次建設用地3636.3432公頃,佔73.4%,比2005年增加了47.4%,其中以工礦倉儲用地和住宅用地為主,工礦倉儲用地1240.3609公頃(佔34%)比2005年增加66%,住宅用地1180.4655公頃(佔32.5%)比2005年增加96.5%,公共建設用地544.4772公頃(佔14.9%)比2005年增加71.2%,公用設施用地170.7309公頃(佔4.7%)比2005年增加78.8%,商服用地154.9626公頃(佔4.2%)比2005年減少26.6%。
2006年土地徵用總面積2491.1261公頃,農用地2227.3983公頃,耕地1883.3631公頃,其中耕地佔征地總面積的75.6%。征地總費用170736.3199萬元,安置農業人口41178人。
3.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情況
2006年全省進一步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確保了全省耕地佔補平衡,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2006年土地開發復墾和整理共增加土地9682.37公頃,比2005年增加了17%,其中農用地增加7044.39公頃,比2005年增長1.2%。建設用地為59.78公頃,總投資額28758.33萬元,比2005年的30987.28萬元減少了7.2%。土地開發增加土地面積為6022.80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為4765.73公頃,建設用地面積為8.68公頃。投資額17226.76萬元。土地開發平均投資為2.86元/平方米。
土地整理增加土地面積為2127.49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818.42公頃,建設用地面積為51.10公頃,投資6612.55萬元。土地整理平均投資為0.88元/平方米。土地復墾增加土地面積為1532.08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460.24公頃,投資4919.02萬元。土地整理平均投資為3.21元/平方米。
二、礦產資源
1.礦產資源狀況
陝西省地質成礦條件優越:陝北蘊藏優質鹽、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產;關中有煤、鉬、金、非金屬建材、地熱等礦產;陝南產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及各類非金屬礦產。
2.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6年地質勘查經費共投入25148.04萬元,比2005年增加了10624.94萬元。這說明從國家到省地方都更重視地勘工作,加大了對地質勘查工作的投入。其中,中央財政撥款4710.5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897.72萬元,完成鑽探工作量287758米,提交地質資料400份。至年末,從事勘查人員3644人,勞動報酬為11375.98萬元。
3.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6年新發采礦許可證為694個,其中能源礦產24個,黑色金屬礦產7個,有色金屬礦產2個,貴金屬礦產1個,非金屬礦產656個,水氣礦產4個,批準的登記面積157.2140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為52.44萬元。
2006年全省新發勘查許可證37個,其中黑色金屬礦產12個,有色金屬礦產18個,貴金屬礦產4個,非金屬礦產3個,批準的登記面積495.08平方千米,礦業權使用費為4.95萬元。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2006年陝西省土地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市場調控進一步加強。全省嚴格實行經營性房地產項目用地的招標拍賣。
2.土地一級市場
2006年共出讓土地2354.1596公頃,成交價款1191360.97萬元,純收益246383.27萬元。主要以協議出讓和掛牌出讓為主,拍賣出讓面積最小。協議出讓面積為1404.8020公頃,佔59.6%,成交價款326569.71萬元,純收益50961.44萬元;掛牌出讓616.1449公頃,佔26.2%,成交價款696245.57萬元,純收益147578.63萬元;招標出讓235.2238公頃,佔10%,成交價款60061.30萬元,純收益2909.82萬元;拍賣出讓97.9889公頃,佔4.2%,成交價款108484.39萬元,純收益44933.38萬元。
土地出讓按用地類型分,以工礦倉儲用地和住宅用地為主。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049.3791公頃,占出讓總面積的44.6%;住宅用地877.5009公頃,佔37.3%;商服用地163.1648公頃,佔6.9%;公共建築用地159.4486公頃,佔6.8%;水利設施用地18.3573,佔0.8%;公用設施用地16.6450公頃,佔0.7%;交通運輸用地1.0599公頃。
全年劃撥土地面積538.6704公頃。租賃土地面積71.1697公頃,租金2136.26萬元,其他方式供應土地面積15.0870公頃,收入1003.49萬元。
3.土地二級市場
2006年轉讓土地面積為2549.34公頃,轉讓金61089.86萬元。土地轉讓以公用設施用地和住宅用地為主。公用設施用地1845.42公頃,占轉讓總面積的72.4%;住宅用地488.49公頃,佔19.1%;工礦倉儲用地157.27公頃,佔6.2%;商服用地52.99公頃,佔2.1%;公共建築用地5.17公頃,佔0.2%。出租土地56.76公頃,租金2151.33萬元。其中工礦倉儲用地35.28公頃,佔62.2%;住宅用地1.5公頃,佔2.6%;商服用地19.98公頃,佔35.2%。抵押4977.51公頃,抵押價款2508254.05萬元,貸款金額為1154974.92萬元。其中工礦倉儲用地2759.09公頃,佔55.4%;住宅用地1514.35公頃,佔30.4%;商服用地446.14公頃,佔2.5%;特殊用地118.25公頃,佔0.6%;公共建築用地105.52公頃;公用設施用地31.75公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全年出讓探礦權4宗,合同金額34.6萬元。探礦權出讓的礦種:鐵礦2宗、銅礦1宗、金礦1宗。
出讓采礦權501宗,金額12958.57萬元。出讓的主要礦種為:煤88宗、石煤23宗、鉛鋅礦14宗、鐵礦8宗、釩礦2宗、錳礦1宗,建築石料用灰岩66宗、水泥用灰岩62宗、建築用砂20宗、磚瓦用粘土92宗、片麻岩12宗、建築用大理石11宗。
轉讓探礦權55宗,合同價款18351.54萬元,探礦權轉讓的主要礦種有:金礦15宗、銅礦14宗、鉛礦7宗、鐵礦和釩礦4宗、鉛鋅礦3宗、鉬礦2宗。
轉讓采礦權42宗,合同價款592.00萬元。主要礦種為:煤礦33宗、礬礦4宗、鉛鋅礦2宗、金礦1宗。
四、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6年發現土地違法案件3628件,比2005年減少528件。其中歷年隱漏361件,本年度發生3267件,涉及土地面積1774.03公頃。土地違法案件中,個人違法比例仍然最高,共2758件,佔76.1%,但比2005年下降18.3%。企事業單位土地違法651件,佔17.9%,較2005年上升了53%。村組集體180件,佔4.9%,較2005年下降44.7%。本年立案3130件,其中隱漏案件立案296件,涉及土地面積1708.84公頃。在立案案件中,未經批准佔地2456件,涉及面積1322.68公頃,買賣或非法轉讓108件,涉及面積32.35公頃;破壞耕地162件,涉及面積84.41公頃,其他違法案件108件,涉及面積36.05公頃。本年結案共3012件,結案率83%,較2005年的79%明顯提高。拆除構建物7578.11百平方米,比2005年增多4579.99百平方米,沒收構建物1296.54百平方米,較2005年增加1097.54百平方米;收回土地430.17公頃,較2005年增加365.74百平方米;其中耕地70.1公頃,罰沒款6403.61萬元,較2005年增加3500.73萬元。以上數據說明全省耕地保護力度大大加強,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成效明顯。
2.礦產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礦產違法案件上年未結4件,本年立案331件,其中企事業單位違法案件32件,集體17件,個人282件。勘查違法案件共10件。采礦違法案件共321件,其中無證開采255件,個人無證開采239件,佔93.7%;越界開采46件,個人越界開采27件,佔58.7%;企事業單位越界15件,佔32.6%;集體越界4件。本年結案318件,其中吊銷采礦許可證25件,罰沒款439.22萬元。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本年度共受理行政復議申請23件,審結22件,未審結案1件。其中維持14件,撤銷7件,撤回申請1件。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包括行政主管部門的下屬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646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780人),經費收入總額32875.95萬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2752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省廳機關年末從業人員94人,行政編制人員94人,年末從業人員中,研究生5人,佔5%,本科及大專生88人,佔94.6%;經費收入總額2438.42萬元。
在市、縣兩級國土資源(國土、土地、地礦)行政管理部門中,年末從業人員4552人,其中行政人員1686人,年末從業人員中,研究生76人,本科及大專2964人。
全年財政撥款及其他收入資金共計32875.9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034萬元;地方財政撥款23128.44萬元;其他收入8713.51萬元。人均年經營收入7.07萬元。
2006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參加培訓的人數共計1612人。其中,黨校學習389人,行政學院學習85人,其他院校及培訓1138人(其中國外培訓23人)。參加學歷教育培訓的有717人。通過學習與培訓,提高了國土資源行政管理幹部的綜合素質和執法水平,樹立了良好的國土資源行政管理幹部形象,為更好地行使國家對國土資源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地質資料匯交和信息化建設情況
2006年,全省共匯交地質資料400份,查閱人數658人次,查閱份數1693份。地質資料評審備案260份,其中能源礦產193份,金屬礦產39份,非金屬礦產13份,水氣礦產4份。
2006年全系統從事信息化建設人員669人,技術人員183人,其中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112人。經費投入1212.39萬元,其中硬體投入541.15萬元,軟體457.53萬元,維護126.98萬元。經費投入比上年度減少21%。
八、問題與建議
1.存在問題
地市級的信息化工作缺乏高素質的人員和資金,影響整體管理水平:一是綜合統計人員隊伍不穩定,部分統計人員業務不精,難以適應綜合統計工作要求;二是一些基層單位缺少統計工作所需的基本條件和設備,給綜合統計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三是部門統計多,數出多門,相互協調差,數字不夠准確。
2.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1)加強統計分析工作,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大力夯實業務基礎,不斷提高國土資源形勢分析水平。建立健全綜合統計工作制度,重視基礎數據的收集。建設統計調查數據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加強統計數據的綜合分析。
(2)對市縣兩級行政部門,要保證機構、職能和必要的設備配置。加強培訓,提高綜合統計人員素質、業務水平。減少統計人員頻繁流動。
(3)完善管理體制,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進一步提高統計數字的真實可靠性,使綜合統計真正能為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保障。
6. 企業信用評價證書有什麼用招投標需要麼
招投標等活動復為什麼要求提供企制業信用評級報告?
國家相關政策將信用報告引入招投標等活動,各地招標方積極響應,自然是有好處的!
對招標方來說,通過企業信用評級報告,招標方能夠分析並判斷出投標企業是否具備履行相關合同所需的專業和技術能力、財力資源和經營管理素質,為招標方合理選擇投標客戶和控制招標風險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對投標方來說,通過企業信用評級報告,能夠讓招標方直觀的看到並了解自己的信用狀況,獲取招標方的信賴,同時還可以享受一定的投標加分鼓勵,為自己贏得更多中標的機會。
企業信用評級報告由誰來出具?
招投標、政府采購中要求投標企業提供企業信用報告,那這企業信用報告如何獲取呢?企業信用報告是由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來出具的,投標企業可以咨詢相關信用評級機構來申請辦理。
由方圓資信這樣的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來出具企業信用評級報告,才能夠保證評級結果的公正客觀。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採取「獨立、公正、客觀、科學」的原則對企業進行評級,在政府、銀行等權威機構監管下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對企業信用信息進行採集、保存、整理、加工形成企業信用檔案,對企業信用進行等級評定、打分並向社會公示。
7. 企業信用評價全套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分計入工程項目評標!西安施行總包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工保網
為優化監管循環機制,未來西安市一方面要在信用評價的基礎上形成全市工程項目動態台賬,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有效措施,夯實企業主體責任;另一方面可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根據監管對象信用狀況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
此外,西安市有必要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失信行為認定、記錄、歸集、共享、公開、懲戒和信用修復循環機制;亦可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鼓勵市場主體主動向社會作出信用承諾,以此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和信用管理。
西安市此次構建的總包企業信用評價管理制度,將有力督促失信市場主體及時整改,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通過營造「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建築市場環境,這也將加速企業轉型,助推全市建築工程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