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鞍山朱然墓坐幾路車到
到「朱然墓」可以乘坐 13、20、26路公交車在「鴛鴦村」站下車。下車後沿著「紅旗中路」往南走(估計40米),到了「天鵝路」往東拐彎,總共步行大約500多米即到朱然墓
⑵ 從朱然墓馬鞍山欣明國際公交車
公交線路:112路,全程約6.0公里
1、從朱然家族墓地步行約590米,到達朱然文化公園站
2、乘坐112路,經過9站, 到達海外海名仕苑站
3、步行約240米,到達欣明國際
⑶ 馬鞍山森林公園在哪
馬鞍山沒有森復林公園,比較知名的制公園如下
1、採石公園,國家AAAA風景區,火車站坐4路公交採石站下。
2、雨山湖公園 位於市中心
3、秀山花博園,7、107路公交至恆大御景灣站下即到。
4、秀山湖公園
5、朱然墓公園
6、濮塘風景區
⑷ 馬鞍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採石磯景名勝區:門票:80元/人。
導游費用:120元/批次。 索道服務:採石磯索道位於翠螺山中,自翠螺軒飯店至山頂三台閣,單程20元/位,雙程40元/位
遊船服務:遊船碼頭在三元洞下,可乘長江遊船觀賞採石磯,遊船票價:20元/人次
景點類型:山嶺 湖泊
開放時間:8:30 —17:30
景點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採石鎮唐賢街1號 郵編:243041
2、濮塘風景區:位於長江之濱,江南重鎮馬鞍山市東郊的濮塘風景名勝區以其質朴天工,古老久遠的瑰麗風景與位於馬鞍山市西郊的採石磯太白樓交相輝映,構成了馬鞍山市獨特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吸引著四面八方,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各界人士度假休閑,訪古探幽,獵奇攬勝。景區和六朝古都南京山水相連,與國際大都市上海一衣帶水,距祿口國際機場僅19公里,是安徽省通往江蘇南京的主要通道之一。景區面積24.2平方公里,境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松竹翠秀,乳泉叮咚,野趣盎然,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馬鞍山市的「東方明珠」。
3、朱然墓園:位於市區南部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門票:7元。開放時間: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夏)、14:30—17:00(冬)。
電話:0555-2515857。
地址:雨山區朱然路3號。市內乘坐131路公交車可達。
⑸ 三國朱然墓的發現,那麼驚人,墓裡面發現了什麼
這種說法毫不誇張。日本的三國迷人數眾多,崇拜武聖的也不在少數,《三國演義》中擒殺關羽的參與者之一朱然墓被發現以後,在《人民中國》的海外日文版刊登了這一消息,並做了相應介紹,以當時的報道描述,日本舉國轟動,很多人甚至要來中國參觀,有的則邀展,希望中國的文物能夠在日本展出,這樣會有更多的日本人有幸看到令他們非常感興趣的文物,甚至說著迷也不為過,三國文化在日本根深蒂固,粉絲群極其龐大。
申遺方面,不但木屐和名片沒戲,就連跪坐方式也都是咱們中國的,只不過後來咱們祖先的生活條件提高了,不再採取這種累人的姿勢而已。
朱然墓84年發掘整理後,88年就對外開放,參觀者無數,其中既有領導同志,也有文史、考古方面的諸多專家學者,除國內人士以外,日本遊客的數量排名第一,可見他們的喜愛程度,更有個日本的資深三國迷,連續20年,每年假期都來中國,沿著《三國志》的“足跡”,遍訪古三國地區的各個地方。
⑹ 朱然墓公園到17冶做幾路公交車
公交線路:109路,全程約2.9公里
1、從朱然墓公園步行約710米,到達鴛鴦村站
2、乘坐109路,經過3站, 到達中冶華天站(也可乘坐14路)
3、步行約180米,到達十七冶醫院
⑺ 馬鞍山朱然墓公園對面的一帆賓館電話號碼
(0555)2225111
⑻ 馬鞍山香滿園知味軒在朱然墓公園哪裡
在朱然墓公園南側
⑼ 求採石磯,朱然墓,李白墓,褒禪山。這四個地方的導游詞,要好的
採石磯導游詞 採石磯位於馬鞍山市區西南約5公里的採石公園里的翠螺山麓,古稱牛渚磯。它和岳陽城陵磯、南京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以山勢險峻,風光綺麗,古跡眾多而列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採石磯突兀江中,絕壁臨空,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採石磯歷來為江南名勝,古往今來,吸引著許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文天祥等都曾來此題詩詠唱,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來採石磯游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現在在採石磯上建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馬鞍山的旅遊景點。 遊人來到馬鞍山市西南的唐賢街,過鎖溪橋,即見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臨大江,三面為牛渚河環抱,海拔131米,猶如一隻碩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傳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間林木蔥綠,蔚然深秀,西麓突兀於江中的懸崖峭壁就是著名的採石磯;西北臨江低凹之處,人稱西大窪,北邊山脊樑叫蝸牛尾,山勢險峻;南麓林木蔥郁,亭閣隱隱,太白樓等文物古跡均分布在這一帶,最高處是翠螺峰。 太白樓面臨長江,背連翠螺,濃蔭簇擁,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建築。它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昌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著名的「三樓一閣」。太白樓是為紀念我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原名謫仙樓,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為「太白樓」,亦稱作「唐李公青蓮祠」。歷代均有修建,現存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一1908年)。太白樓高18米,長34米,寬17米,採用我國傳統的古建築式樣,主樓三層,一層為廳,二層為樓,三層為閣。前後分兩院,前為太白樓,後為太白祠,由迴廊相連,二、三樓閣檐下置郭沫若書寫的「太白樓」和張愷帆書寫的「謫仙樓」匾額,各具神韻,十分醒目。進門檐下兩壁嵌有一塊清代重修太白樓碑記和一塊記載李白生平的碑文。進入大廳迎面大屏風繪有太白漫遊來石圖,壁上掛著太白游蹤圖,樓上設兩尊黃楊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還有太白手書拓本和各種版本詩集陳列,以及歷代名士文人的詩篇、楹聯、匾額和繪畫。 太白樓西側是廣濟寺。綠樹掩映之中的「觀音閣」是圮毀的廣濟寺僅剩的建築,內供觀音菩薩像。閣前左側有一口「赤烏井」,是採石磯最為古老的歷史文物。 廣濟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於北宋,已有900多年歷史。亭內有數方珍貴的古碑。蛾眉亭據險而臨深,憑高而望遠,景色秀麗。亭前左前方臨江之處,是一塊平坦巨石為聯璧台,此石嵌在蔥郁陡峭的絕壁上,伸向江中,險峻異常。民間傳說詩人李白是在這里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的,故又稱捉月台或捨身崖。 聯璧台左下側的臨江絕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簡朴典雅。傳說東晉將領溫嶠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過天門一瀉而下,浪擊峭壁,捲起千堆雪,氣勢壯觀。亭西側石階下還可以看到懸空橫出的巨石,上有一隻50餘厘米長的大腳印,傳說是明初大將常遇春三打採石磯時留下的。 翠螺山半山腰還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壘砌,基高2米,直徑5米,墓碑上鐫「唐詩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擁,芳草菲菲,環境幽靜。 三元祠,又稱三官洞,是採石磯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側岩下,洞傍山臨江嵌在崖壁間,下落無地,如自水出,江水拍擊洞邊崖壁,浪花飛濺,令人眩目。洞內上下兩層,洞內有洞,可通大江,環境別致,四季景色迥然各異,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內還設有茶室。 馬鞍山市中心還有雨山湖公園,當塗縣境內有青山李白墓、天門山等名勝古跡 朱然墓導游詞 朱然陳列館位於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境內,為三國東吳大將朱然之墓。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規模最大的、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一、三國歷史的縮影――朱然文物陳列館三國朱然文物陳列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南雨山區,距六朝古都南京只有40多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本館始建於1987年,經歷年擴建,佔地面積已達1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一組仿漢風格的古典建築群。目前有朱然墓室陳列廳、出土文物陳列廳、朱然生平浮雕長廊、仿古兵器館、朱然家族墓陳列廳、望樓鍾鼓等場館對外開放,輔助設施,休息場所也十分完備。館外群山遙峙,館內綠草成蔭,春天櫻花爛漫,八月丹桂飄香。它既是一座展示三國東吳歷史文化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也是一處探古尋幽,休閑娛樂的絕佳旅遊勝地。二、三國東吳大將――朱然朱然(公元182-249年),字義封,丹楊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本姓施,十三歲過繼給舅父朱治為子。少年時朱然與孫權同學,結為好友。三國爭雄,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朱然與潘璋在臨沮生擒關羽。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朱然率五千人馬與陸遜一起抗擊劉備,取得了「火燒連營七百里」的輝煌戰績。此後,朱然鎮守荊州重鎮江陵,打敗了曹魏連續半年的圍困和進攻,威名遠揚。65歲時,朱然官拜吳左大司馬右軍師,成為統領東吳全軍的重要將領。吳赤吳十二年(公元249年)春三月卒,終年68歲。三、獨具特色的三國東吳墓葬群――朱然墓及其家族墓地朱然墓發現於1984年6月,已在地下沉睡了1700多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已發掘的三百餘座吳墓中,墓主身份以朱然為最高。1996年6月在朱然墓西南33米處又發現了幾座東吳大型墓葬,經六朝考古專家鑒定為朱然家族墓。朱然墓總長8.7米,寬3.54米,最高處2.94米,自南向北分別墓道、封土牆、前室、擋土牆,後室等幾個部分組成。整座磚室墓結構嚴謹,布局合理,顯示出三國時高超的建築技術。附近的家族墓與之互相映證,豐富了我們對當時葬俗及社會意識的了解。四、精湛的工藝、精美的造型――朱然墓出土文物朱然墓共出土漆器、青銅器、青瓷器、陶器等文物140多件,銅錢6000多枚。其中的出土漆器,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填補了我國漢末至六朝時期漆器工藝史的空白。 李白墓導游詞 李白墓園枕著鬱郁蔥蔥的青林山,面對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山青水碧,環境幽雅,與採石磯、天門山形成李白文化旅遊線。園內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青蓮書院、十詠亭、盆景園等景點。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築風格,「宋碑」則詳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太白碑林」鑲嵌著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各個時期經典詩碑106方。 走進墓園,春看杜鵑、夏賞青蓮、秋聞金桂、冬品臘梅,亭台樓閣、竹林流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詩魂背枕的青林山,林壑優美、鳥道紆曲、百鳥鳴啁,由南遠眺如展瓣芙蓉,婀娜多姿,由北遙望若朝天雙闕,直入雲霄。 今天的李白墓,始建於公元817年,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研究李白及其詩文,欣賞書法作品,品味園林藝術的江南著名文化旅遊景點。 褒禪山導游詞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人間勝景褒禪山。 褒禪山也叫華山。唐代貞觀年間,有一位叫慧褒的和尚雲游到此,被這里的山水所沉醉,就在這里造房子居住,死後葬在這里,因此叫褒禪山。大家看前面有一座大寺廟,旁邊有一座塔,那就是褒禪寺。它的前身是慧褒禪院,慧褒的墳墓就在那裡。慧褒禪院原先不大,後來宋代、明代先後兩次進行了擴建,寺廟規模才逐漸擴大,住僧有千人之多。可惜千年古剎在文革期間被毀,我們今天所見的褒禪寺,是2000年紹雲法師重修的。 褒禪山,山色翠靄,四面如圍。中有起雲峰,欲雨則雲先起,春夏往往風之。有龍洞、羅漢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錯落,鍾乳石倒垂其間。有襲女泉、白龜泉,泉水清洌,終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諺雲: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禪院(即華陽寺),為明人鄭和所建,氣勢宏偉,後屢有修建。院內古柏參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毀壞。四周山勢突兀,景色秀麗,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禪山記》。文章中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今碑記尚存,眾多洞天,泉水之勝,仍吸引遊人。 古人這里是「路入雲堆,禪房四面,峰隨意立座,野梅香滿山。王安石在游記中記的華山洞,洞內軒敞開闊,石壁上滿是記游者的字跡。洞內翠蝶綠裹,樹木繁茂,樹從中傳出錚鉦之聲,象有人弄琴。次地真乃人間勝景。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求採納
⑽ 從馬鞍山朱然墓怎麼去首創水務
馬鞍山市著名旅遊景點朱然文化公園與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正式合並,成立馬鞍山市朱然文化園管理所。
方案1 121路/129路A/129路/127路/大潤發9號線直達 17分鍾 4公里 步行177米
從工大 步行約177米 到達安徽工業大學站;
乘坐121路(6站),或129路a(7站),或129路(7站),或127路(8站),或大潤發9號線(8站) 到達朱然文化公園站;
步行約10米 到達朱然文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