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市體校

馬鞍山市體校

發布時間:2021-09-02 15:44:00

1. 成龍祖籍哪裡

成龍
生日:1954年4月7日
祖籍:山東婚姻:已婚,有一子
1988、1992年榮任世界傑出華裔青年
1990年榮獲法國文藝騎士勛章
1999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銀紫荊星章
去年10月,國際著名影星成龍笑意盈盈地從北京奧申委常務副主席劉敬民手中接過了北京奧申委聘請證書。這是第一個受聘的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通過世界馳名的中國功夫,成龍在國際社會中贏得了很高的聲望。在北京申辦工作進入到關鍵的時期,成龍的加盟為申奧形象的進一步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成龍說,申辦奧運對提升全北京以至全民的國際形象至關重要。身為華人的一份子,能夠參與到申辦工作中他感到非常光榮,他將全力以赴投入到這件中華民族的盛事中來。同時他也呼籲,全民行動起來共同為申辦出力。
受聘當晚,他便置身攝影棚,與張藝謀一起練起了太極拳。這將是申辦陳述片中的一個鏡頭。為了讓成龍在半天的時間里完成拍攝任務,劇組特別請來一位天津老拳師和一位豐台體校的女教練,請他們上台表演各自的套路,從中選取其一教授給成龍。雖然成龍很謙虛地表示自己從沒打過太極拳,老拳師卻說武術的很多東西都是觸類旁通的,成龍武術功底好,學太極拳對他來說並不難。
張藝謀給成龍講解如何拍攝這56秒的鏡頭:「太極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我們要表現出太極那種氣韻亨通的感覺。」成龍與張藝謀進行完簡短的溝通後便上台跟著拳師舞了起來,雖然成龍在台上還一個勁兒地念叨:「我平時演的都是硬功夫,動作出手特別快,太極卻是很慢的東西。」可他一端起架子來卻形神兼備,頗有幾分大師的味道。一邊觀看的人群不禁嘖嘖贊嘆:不愧是成龍,這片子准能拍出中國人的精氣神來!
成龍大使的身手加上張藝謀大師的製作,到時候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國粹」,肯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今後無論走到哪裡我都要帶著它們,讓所有得過奧運金牌的選手在衣服上簽名,請他們支持北京申奧。」----當劉敬民副市長向成龍贈送第27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使用的運動服和風衣時成龍如是說。
「我不會講話,我只會做。身為中國人的一分子,參與奧運會申辦非常光榮」。

2. 寫出三個我國奪得奧運會冠軍運動員名字和奪冠的項目

1、許海峰——男子手槍60發慢射。

拓展:
許海峰1957年8月1日生於福建漳州,安徽馬鞍山市和縣人,中國男子射擊隊運動員,奧運冠軍。
在第23屆奧運會上,獲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枚金牌得主,同時也是中國奧運會歷史上的首位冠軍得主,打破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紀錄。從教後,他帶選手獲得了兩枚奧運會金牌。許海峰是名副其實的金牌運動員和金牌教練。

2、欒菊傑——女子花劍。

拓展:
欒菊傑,奧運冠軍,原中國女子花劍隊運動員,加拿大籍,1973年入南京業余體校,1975年入江蘇隊。最好成績是在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女子花劍冠軍。2008年,以50歲的高齡代表加拿大代表團參加北京奧運會的花劍比賽,獲得32強。

3、伏明霞——跳水。

拓展:
伏明霞,1978年8月16日生於湖北武漢,前中國跳水運動員。
1987年,伏明霞進入湖北省跳水隊。1990年,伏明霞入選中國跳水隊。1992年7月,14歲的伏明霞獲得了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金牌,成為了奧運會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1996年7月,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伏明霞同時獲得了女子10米跳台與女子3米板的冠軍,她成為中國奧運跳水史上的第一個板台雙冠王。 2000年9月,伏明霞衛冕了奧運會女子單人3米板的金牌。悉尼奧運會結束之後,伏明霞正式退役。

3. 全民健身計劃的全面落實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六方面全面推動全民健身的落實。
劉鵬表示,我們不能只抓短時間出成績的事,而是要花大力氣把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的大事抓好,才是對我們的體育事業負責。拿群眾體育事業來說,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們發展體育事業的根本宗旨。群眾體質是我們建設體育強國中一個基礎性的短板。全民建身條例的頒發實施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重大的政策依據和巨大的契機。全民建身條例是我國第一步以全民建身為宗旨的行政性法規。為抓好全民健身條例的貫徹落實。我們提出要以突破性的思維採取突破性的措施,來爭取實現跨越式發展,要找准突破口,抓住牛鼻子,來推動全民健身的落實,我們找了六個突破口:
第一個突破口是全民健身實施「三納入」,推動政府履行公共事業的職能。「三納入」是指全民健身事業要納入各級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和年度工作報告。去全民建身條例頒布之後,大力推動這項工作。各級政府非常重視。下一步要通過個省區市的工作推動延伸,向縣和市延伸。構建起從上到下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務體系。
第二個突破口是加大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以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為例來說明,這個工程是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共同實施的一項工程,已經寫入了十一五的規劃。就是在全國的行政村一級建立諸如一個籃球場加兩個兵乓球台這些最基本的設施。我們本來規劃十一五期間在全國的十萬個行政村建設這樣的體育設施,結果實施建設的結果進度比我們預想的快得多。2008年年底江蘇省就率先實現了在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建成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到2009年年底我們統計的時候全國已經建成了17萬個農民體育工程。建設群眾身邊的小型、適用的體育設施仍將是我們今後一個重大的任務。除了農民體育工程之外,其他一些援建的項目像雪炭工程、群眾體育健身活動中心、全民健身路徑等都加大了力度。此外,在汶川大地震過後的災後重建的工作中,我們體育總局也派出專人參與了總體規劃的制定工作,把體育設施的建設納入了總體規劃當中,這些工作都在實施中,青海玉樹地震後同樣我們也派出專人建設體育設施的項目。
第三個突破口是盤活現有的體育資源,讓群眾身邊有更多的體育設施。根據我們的調查全國65%的體育場館集中在學校。但這些體育場館對青少年和公眾的開放率非常低,如果這塊資源能夠盤活,對群眾開放。必然大大加大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為此我們和教育部一塊推動了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工作。這兩年經過努力我們確定了一些試點學校,全國有3200多所學校,帶動了2萬8000多所中小學的場地向社會開放。今天正在安徽馬鞍山正由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召開一個工作會,因為馬鞍山市全市所有的學習體育場館都向公眾開放。這項工作還需要急需推進,在過程中還要解決些難題。有些難題通過試點單位得到了相當成程度的解決,這項經驗都要推廣。
第四個突破口是要制定全民健身計劃和各級地方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目前國家體育總局代國務院起草的《全民健身計劃》已經到了最後的審定階段,下一段還要更廣泛的徵求群眾意見,進行修改之後上報國務院。全國相當多的地方已經開始著手制定地方的全民健身實施計劃。
第五個突破口是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力度,我們要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社會體育指導員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全民健身的宣傳者,全民建身活動的組織者,科學建身的指導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場地設施服務的維護者,有65萬名指導員,國家級5000名,這個數量和我們13億人口比大大的不夠。過去我們在全國布點了8所體育院校學校,作為國家級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基地。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我們經過嚴格資質審查,擴大到更多所院校隆重的授牌。為了給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工作做指導,培訓了數以千計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第六個突破口是建立全民建身自願服務體系,自願服務是各國通行的做法,和我們國家尊老愛幼這些美好的傳統都是相契合的,全民健身事業也需要自願服務。我們以世界冠軍和優秀運動員來做開展自願服務的引領。在福建龍岩革命老區,我們組織了一批世界冠軍 深入基層和學校做自願服務,效果很好。我們隨後又組織了子啊健身場地就職的教練和指導員開展了全民健身自願服務萬里行的活動,效果也很好。根據這個情況,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全國總工會、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發起了開展全民健身自願服務活動的決定。全國運動會開幕的前夕在濟南舉辦了一個正式的啟動儀式,考慮全民健身自願服務體系長效化的機制,已經有了若干比較成熟的計劃,要在下一步退推出來。落實《全民建身條例》是一個長期的基礎的戰略性的工作,我們還只是開了個頭,六個突破口不是工作的全部,還要在今後幾年裡繼續加大工作力度,通過全民健身條例的貫徹落實,使群眾體育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4. 馬鞍山市體校

有體校?

5. 安徽省省運動會什麼時候結束要求具體時間

一、競賽時間及地點2010年在淮南市舉行。二、競賽項目足球、籃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網球、田徑、游泳(跳水)、射擊、體操(蹦床)、武術(套路、散打)、國際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跆拳道、拳擊、舉重、柔道、賽艇、皮劃艇、擊劍、中國式摔跤。三、參加單位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巢湖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黃山市。四、運動員資格:1. 具有安徽省戶籍,並經醫務部門檢查證明身體健康的青少年。2. 所有參賽運動員必須按規定在省體育局所屬各運動項目管理單位注冊,並符合省體育局關於省十二運會運動員資格審查的各項規定,方可代表注冊單位參加比賽。3. 經省體育局批准,各市輸送到解放軍隊訓練尚未辦理正式入伍手續的適齡運動員,可代表輸送單位參賽。4. 經省體育局同意,各市輸送到體育院校(含競技體校)的安徽籍運動員,必須代表安徽在國家體育總局注冊,方可代表原輸送單位參加比賽。5. 運動員參加省十二運會的代表資格以2009年度注冊期內注冊的代表單位為准。6. 運動員在2008年至2009年度必須至少參加一次省級青少年錦標賽(以上場參賽為准),方可代表注冊單位參加比賽。7. 凡在歷次省比賽中出現過兩個以上年齡的運動員,以不利年齡為准。8. 省體育局根據需要,可以對運動員進行骨齡檢測。9. 有以下情況的運動員不得參加省運會:(1)省優秀運動隊正式聘用的運動員(含我省輸送到解放軍隊已辦理入伍手續的運動員)。(2)不執行省體育局規定,拒絕省優秀運動隊試訓或選招決定的運動員。(3)未經省體育局同意,代表外省市或行業體協在國家體育總局注冊的運動員。(4)未經省體育局同意,代表外省市參加省級及省級以上比賽的運動員。五、參加辦法:(一)報項規定:各參賽單位最少必須參加10個項目、最多隻能參加18個項目的比賽。參加10—12個項目的,必須報8個以上(含8個)省基礎重點項目;參加13—15個項目的,必須報10個以上(含10個)省基礎重點項目;參加16—18個項目的,必須報12個以上(含12個)省基礎重點項目。 省基礎重點項目:田徑、游泳、手球、籃球、射擊、體操、跆拳道、國際跤、柔道、武術、拳擊、皮劃艇、賽艇、擊劍。(二)經省體育局公布的全省各單項後備人才基地的運動員兩人及兩人以下項目由輸送單位報名參賽,所獲成績分別按50%計入輸送單位和承訓單位。集體項目可以由輸送單位報名,也可以由承訓單位報名,所獲成績不實行雙計分。(三)一名運動員只能參加一個部別(即只能參加青少年部或只能參加高校部)、一個大項的一個組別(甲組、乙組或丙組)的比賽,不得跨組別或兼報其它大項的比賽。(四)各項目運動員報名人數,按各單項競賽規程規定執行。(五)各代表團團部工作人員(含團長、副團長)數量規定:參賽運動員在50人以下的(含50人)團部工作人員4人;參賽運動員在51—100人的團部工作人員6人;參賽運動員在101人以上的,每超出50人,可增報團部工作人員1人。各代表團團長、副團長:運動員總數在50人以下的代表團,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人;51人至100人(含100人)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2人;101人至200人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3人;201人以上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4人。此外,如各代表團工作需要,可另外增設副團長1-4人,不佔代表團工作人員名額,一切費用自理。六、競賽辦法:(一)單項競賽執行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的最新競賽規則和省體育局下發的單項競賽規程。(二)所有項目各組別報名不足4個單位,取消該組別比賽(足球、籃球、排球、手球項目除外);單項每小項報名參賽運動員不足3人(隊),取消該項目比賽(競賽規則有特殊規定的項目除外)。(三)各項目除競賽規則規定名次並列外,不允許並列名次。並列名次的計分辦法按競賽規則和單項規程規定執行。七、錄取名次與獎勵辦法:(一)代表團金牌、總分計算辦法:1.金牌名次(1)按各代表團比賽金牌、帶入金牌和破紀錄獎勵金牌總數錄取代表團金牌前八名給予獎勵。(2)代表團金牌名次以金牌多者名次列前,金牌相同,銀牌多者名次列前;金、銀牌都相等,銅牌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2.總分名次(1)按各代表團比賽名次分、帶入分和破紀錄獎勵分總和錄取代表團總分前八名給予獎勵。(2)代表團總分

請採納評分一下吧!

6. 馬鞍山有沒有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員

參加奧運會的貌似沒有。。。但有:
李臻同志,男,於1985年2月26日出生,1999年在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學讀書,同年5月被馬鞍山市皮劃艇隊教練員彭盼友同志選招到市體校皮劃艇隊進行訓練。李臻當時年齡比較小,人也非常朴實,對自己各方面要求很嚴格,在訓練中非常刻苦,1999年7月,首次代表馬鞍山市參加安徽省青少年皮劃艇錦標就榮獲雙人皮艇第二名,單人皮艇第七名。在2000年9月份,代表馬鞍山市參加安徽省第九屆運動會,榮獲雙人皮艇第一名和單人皮艇第二名的好成績。在馬鞍山市體校訓練期間,李臻是一名優秀運動員,表現良好,品德優秀,訓練作風很頑強,深受體校領導、教練和隊友的喜愛。在省第九屆運動會結束後不久,市體育局領導出於對皮劃艇項目的重視,同時,為了使該項目運動員將來為省,為國爭光,將李臻輸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水上訓練基地皮艇隊進行專業訓練。李臻同志到了解放軍隊不久,就去國家隊集訓,訓練非常刻苦,愛動腦筋。

2002年李臻代表中國,去日本參加世界盃比賽榮獲雙人艇500米、1000米二項冠軍和單人艇500米冠軍,同年參加全國皮劃艇錦標賽獲4人艇500米冠軍。在部隊期間,李臻同志積極要求自己,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埋頭苦幹為國爭光,同年獲得運動健將,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授予「一等功」,並加入了中共黨員。2002年代表中國參加亞運會;2003年參加全國比賽獲得1000米4人皮艇冠軍;同年帶病代表馬鞍山市參加了第五屆城市運動會獲得第四名;2004年參加全國比賽獲得4人艇500米冠軍、200米冠軍;同年參加奧運會、亞洲賽區的選拔賽,結果輸給了其他國家運動員1秒時間,未能參加奧運會。奧運會選拔賽落選後,李臻對自己要求更嚴了,訓練更加刻苦,每天隊友們都訓練完了,可他自己還要"偷偷"地留下來加練。2003年、2004年李臻被海軍總部授予「三等功」。2005年是全運會年,李臻以良好的競技狀態參加了全運會預賽,在預賽中就一炮打響,獲1000米雙皮冠軍。同年10月24日在南京舉行的全國第十屆運動會上,李臻獲得3項冠軍,為安徽省代表團獲得3枚金牌。李臻獲得了全運會金牌也是我們省水上運動項目的第一塊金牌,也是安徽省運動員參加全運會獲金牌最多的運動員。全運會結束後,李臻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授予「一等功」。

沈君 1977年出生,身高1米58,1992年開始練柔道,當時在馬鞍山體校,1995年進入天津隊,1998年進入國家隊。
主要成績:
1997年八運會女子柔道57公斤級冠軍;
1998年女子柔道57公斤級冠軍;
1998年全國冠軍賽女子柔道57公斤級冠軍;
1998年亞運會女子柔道57公斤級亞軍;
2000年全國冠軍賽女子柔道57公斤級冠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57公斤級四強;
2001年九運會女子柔道57公斤級冠軍;
2002年全國柔道錦標賽女子57公斤級冠軍;
2002年全國柔道亞運會選拔賽女子57公斤級冠軍。

7. 安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的青少年部競賽規程總則

舉辦安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青少年部比賽是為了檢驗全省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成果,展示我省青少年運動員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鍛煉、培養和選拔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夯實競技體育發展基礎,加快體育強省建設,推進體育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
為保證青少年部各項競賽活動規范、有序、順利進行,特製定本規程總則。
一、競賽時間及地點
2014年在安慶市舉行。
二、競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田徑、游泳(跳水)、射擊、體操(蹦床)、武術(套路、散打)、國際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跆拳道、拳擊、舉重、柔道、賽艇、皮劃艇、擊劍。
三、參加單位
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安慶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池州市、黃山市。
四、運動員資格
1.具有安徽省戶籍,並經醫務部門檢查證明身體健康的青少年。
2.所有參賽運動員必須按規定在省體育局所屬各運動項目管理單位注冊,並符合省體育局關於省十三運會運動員資格審查的各項規定,方可代表注冊單位參加比賽。
3.經省體育局批准,各市輸送到解放軍隊訓練尚未辦理正式入伍手續的適齡運動員,公示後可代表輸送單位參賽。
4.經省體育局同意,各市輸送到體育院校(含競技體校)的安徽籍運動員,代表我省在國家體育總局辦理雙重注冊,公示後方可代表原輸送單位參加比賽。
5.運動員參加省十三運會的代表單位以2013年度注冊期內注冊的代表單位為准。
6.甲組運動員在2011年至2013年度至少參加兩次省級青少年錦標賽(以上場參賽為准),其他組別及足球、排球項目運動員在2012年至2013年度至少參加一次省級青少年錦標賽(以上場參賽為准),方可代表注冊單位參加比賽。
7.凡在歷次省級比賽中出現過兩個以上年齡的運動員,以不利年齡為准。
8.各市不得從外省市引進運動員參加本屆運動會。
9.運動員須按照省體育局的統一要求,進行骨齡檢測和指紋採集。
10.運動員有以下情況的不得參加省運會:
(1)省優秀運動隊正式聘用的運動員(含我省輸送到解放軍隊已辦理入伍手續的運動員)。
(2)不執行省體育局規定,拒絕省優秀運動隊集訓、試訓或選招決定的運動員。
(3)未經省體育局同意,在外省市進行青少年注冊或代表外省市(行業體協)在國家體育總局注冊的運動員。
(4)未經省體育局同意,代表外省市參加省級及省級以上比賽的運動員。
五、參加辦法
1.報項規定:各參賽單位最少必須參加10個項目的比賽。各單位必須報6個以上(包括6個)重點發展項目,不足6個,每少報一項扣除該代表團省十三運會總成績3枚金牌、39分。
參加16個以上(含16個)項目的,必須報12個以上(含12個)重點發展項目和鞏固強化項目;參加15—13個項目的,必須報10個以上(含10個)重點發展項目和鞏固強化項目;參加12—10個項目的,必須報8個以上(含8個)重點發展項目和鞏固強化項目。
重點發展項目:體操(不含蹦床)、游泳、跳水、射擊、舉重、擊劍、田徑、賽艇、皮劃艇、拳擊、手球。
鞏固強化項目:國際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柔道、跆拳道、武術(套路、散打)。
2.經省體育局公布的全省單項後備人才基地運動員,兩人及兩人以下項目由輸送單位報名參賽,所獲成績分別按50%計入輸送單位和承訓單位。兩人以上項目可以由輸送單位報名,也可以由承訓單位報名,所獲成績不實行雙計分。
3.一名運動員只能參加一個大項的一個組別(甲組、乙組、丙組或丁組)的比賽,不得跨組別或兼報其它大項的比賽。
4.各項目運動員報名人數,按各單項競賽規程規定執行。
5.各代表團團部工作人員(含團長、副團長)數量規定:
參賽運動員在50人以下的(含50人)團部工作人員4人;參賽運動員在51—100人的團部工作人員6人;參賽運動員在101人以上的,每超出50人,可增報團部工作人員1人。
各代表團團長、副團長:運動員總數在50人以下的代表團,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人;51人至100人(含100人)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2人;101人至200人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3人;201人以上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4人。此外,如各代表團工作需要,可另外增設副團長1-4人,不佔代表團工作人員名額,一切費用自理。
六、競賽辦法
1.單項競賽執行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的最新競賽規則和省體育局下發的單項競賽規程。
2.所有項目各組別報名不足3個單位,取消該組別比賽(足球、籃球、排球、手球項目除外);單項每小項報名參賽運動員不足3人(艇、對、小團體等),取消該項目比賽。
3.各項目除競賽規則規定名次並列外,不允許並列名次。並列名次的計分辦法按競賽規則和單項規程規定執行。
七、錄取名次與獎勵辦法
1.球類集體項目比賽錄取名次與計分辦法
(1)手球項目錄取前12名。其中第一名計4枚金牌、52分,第二名計3.5枚金牌、44分,第三名計3枚金牌、40分,第四名計2.5枚金牌、36分,第五名計2枚金牌、32分,第六名計1.5枚金牌、28分,第七名計1枚金牌、24分,第八名計0.5枚金牌、20分,第九名計16分,第十名計12分,第十一名計8分,第十二名計4分。
(2)足球、籃球、排球項目錄取前8名。其中第一名計3枚金牌、39分,第二名計2.5枚金牌、33分,第三名計2枚金牌、30分,第四名計1.5枚金牌、27分,第五名計1枚金牌、24分,第六名0.5枚金牌、計21分,第七名計18分,第八名計15分。
(3)以上項目參賽隊數不足錄取名額的,均按實際參賽隊數錄取並獎勵。
2. 項目團體獎錄取名次與計分辦法
體操、射擊、舉重、擊劍、田徑、游泳、賽艇、皮劃艇、拳擊、手球、柔道、國際式摔跤、跆拳道、武術套路、武術散打等項目分別設立團體獎。各市在2011—2013全省年度青少年比賽及2014年省運會中,在以上項目所獲團體總分按20%、20%、20%、40%比例計為團體獎的得分,排定名次。其中體操、射擊、舉重、田徑、游泳、拳擊等項目,錄取前八名,第一名計4枚金牌,第二名計3枚金牌,第三名計2枚金牌,第四名計1.5枚金牌,第五、六名計1枚金牌,第七、八名計0.5枚金牌;擊劍、賽艇、皮劃艇、手球、柔道、國際式摔跤、跆拳道、武術套路、武術散打項目錄取前六名,第一名計3枚金牌,第二名計2枚金牌,第三名計1.5枚金牌,第四名計1枚金牌,第五、六名計0.5枚金牌。
3.其它項目比賽錄取名次與計分辦法
除以上兩類項目以外的其它各項目均錄取前8名,按13、11、10、9、8、7、6、5計分。單項報名人數(隊數)只有8名(隊)或不足8名(隊)的,減一錄取,按高限計分。
4.全國以上重大比賽帶入金牌、總分計算辦法
(1)運動員參加第三十屆夏季奧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每獲得奧運會1張入場券按1枚金牌、13分計入輸送市代表團。此外,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加計16(10、8)枚金牌、208(130、104)分, 4—8名分別計3(3、3、2、2)枚金牌、39(39、39、26、26)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100%計算。
(2)運動員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別計36、32、28、24、2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10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所獲成績按100%計算;球類集體項目按實際名次帶入金牌和總分。
(3)運動員在2010年9月17日至省十三運會開幕式前一個月之間(以下簡稱本周期)參加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第十六屆亞運會以及第二屆青年奧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別計36、32、28、24、2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5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所獲成績按100%計算。
(4)運動員在本周期參加全國最高水平比賽(錦標賽、冠軍賽或總決賽)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3、2、1枚金牌、39(26、20分),4—8名分別計18、16、14、12、1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5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所獲成績按100%計算。
(5)運動員參加第七屆全國城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金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2枚金(銀、銅)牌、26(22、20分),4—8名分別計18、16、14、12、1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5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所獲成績按100%計算。第七屆全國城運會跨市參賽的運動員所獲成績按1︰1分別計入參賽單位和輸送單位。
上述比賽只統計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項目,但跆拳道、武術散打、女子自由跤按錦標賽設項統計。運動員在十六屆亞運會中的非全運會項目取得的成績按50%進行帶入。同一名運動員在以上各項賽事中的同一小項(包括不同體重級別)中取得兩個以上成績者,只統計一次最高成績。基地輸送運動員按0.5:0.5的比例帶入輸送單位和承訓單位。
5.輸送省優秀運動隊帶入金牌、總分計算辦法
各市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前輸送到省優秀運動隊正式聘用、解放軍(獲得全國十二運會與我省實行兩次計分資格)的適齡運動員,本項目決賽前一個月仍然在隊的,每輸送1人加計1枚金牌、13分;
基地輸送運動員按0.5:0.5的比例帶入輸送單位和承訓單位。
6.已獲得省運會決賽參賽資格的運動員,因代表國家參加2014年國際重大比賽或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以上重要賽事,而不能參加省運會決賽的(含與我省雙計分的適齡運動員),經省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報省體育局審核批准,每人計金牌1枚,13分計入省運會所在代表團。
7.破(超)紀錄金牌、總分計算辦法
在省運會上超一項世界紀錄獎勵8枚金牌和104分,超一項亞洲紀錄或全國紀錄獎勵6枚金牌和78分,破一項安徽省成年紀錄獎勵3枚金牌和39分,破一項安徽省青少年紀錄獎勵0.5枚金牌和8分。
八、公布名次與獎勵
(一)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團獎牌榜。具體辦法是:按各代表團比賽獎牌、帶入獎牌和破紀錄獎勵獎牌總數排列代表團獎牌榜。代表團獎牌名次獎牌數多者名次列前,獎牌數相同,金牌數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金、銀、銅牌情況均相同,名次並列。
(二)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團金牌榜。具體辦法是:按各代表團比賽金牌、帶入金牌和破紀錄獎勵金牌總數排列代表團金牌榜。代表團金牌名次以金牌數多者名次列前,金牌數相同,銀牌數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各名次情況均相同,名次並列。
(三)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團總分榜。具體辦法是:按各代表團比賽名次分、帶入分和破紀錄獎勵分總和排列代表團總分榜。代表團總分名次以總分多者名次列前,總分相同以金牌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各名次情況均相同,名次並列。
(四)公布青少年部縣級金牌榜。具體辦法是:按照各縣輸送運動員(以運動員戶籍決定輸送縣)在省十三運會青少年部比賽中所獲金牌數以及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帶入金牌數統計縣級金牌榜。
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帶入金牌數計算辦法:各縣參加2011-2014年全省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團體總分分別累加後,排定名次,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總排名1-12名計4、4、3、3、2、2、2、2、1、1、1、1枚金牌,帶入省運會。
九、設競技體育突出貢獻獎
根據各市輸送運動員在本周期年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總決賽)、亞運會、全運會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折算成的名次分,獎勵前八名代表團(具體細則另定)。
十、設競技體育人才輸送獎
根據各市在本周期向省優秀運動隊輸送的運動員(含經省體育局同意輸送到解放軍隊的運動員)人數之和,獎勵前八名代表團(具體細則另定)。
十一、設體育道德風尚獎
評選辦法另定。
十二、興奮劑檢查
比賽期間,根據需要,進行興奮劑檢查。興奮劑檢查和處罰按照《反興奮劑條例》以及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十三、報名和報到
1.第一次報名:報參賽大項。各代表團須於2014年1月31日前將《安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參加項目報項表》報省體育局備案。項目一經確定,原則上不得更改和調整。無故退出的,將取消該代表團體育道德風尚獎評選資格。
2.第二次報名:報參賽運動員名單和具體項目。按各項目競賽規程規定執行,逾期報名按棄權論。各項目報名截止後,原則上不得變更(各項目競賽規程和規則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3.報到:各代表團報到時間待定;各項目運動隊在本項目比賽開始前2天報到,比賽結束後1天離會。裁判員及仲裁委員報到日期另行通知。
十四、代表團團旗
各代表團自備,顏色自定,規格為2米×3米。代表團團旗除標明規程規定的參加單位名稱(如:合肥)外,不得出現其它標志。
十五、比賽服裝要求按照各項目競賽規程、規則及其它有關規定執行。
十六、本青少年部競賽規程總則的內容由省體育局負責解釋。

8. 2014安徽省運動會的青少年部競賽規程總則

舉辦安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青少年部比賽是為了檢驗全省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成果,展示我省青少年運動員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鍛煉、培養和選拔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夯實競技體育發展基礎,加快體育強省建設,推進體育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
為保證青少年部各項競賽活動規范、有序、順利進行,特製定本規程總則。
一、競賽時間及地點
2014年在安慶市舉行。
二、競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田徑、游泳(跳水)、射擊、體操(蹦床)、武術(套路、散打)、國際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跆拳道、拳擊、舉重、柔道、賽艇、皮劃艇、擊劍。
三、參加單位
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陽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巢湖市、蕪湖市、宣城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黃山市。
四、運動員資格
1.具有安徽省戶籍,並經醫務部門檢查證明身體健康的青少年。
2.所有參賽運動員必須按規定在省體育局所屬各運動項目管理單位注冊,並符合省體育局關於省十三運會運動員資格審查的各項規定,方可代表注冊單位參加比賽。
3.經省體育局批准,各市輸送到解放軍隊訓練尚未辦理正式入伍手續的適齡運動員,公示後可代表輸送單位參賽。
4.經省體育局同意,各市輸送到體育院校(含競技體校)的安徽籍運動員,代表我省在國家體育總局辦理雙重注冊,公示後方可代表原輸送單位參加比賽。
5.運動員參加省十三運會的代表單位以2013年度注冊期內注冊的代表單位為准。
6.甲組運動員在2011年至2013年度至少參加兩次省級青少年錦標賽(以上場參賽為准),其他組別及足球、排球項目運動員在2012年至2013年度至少參加一次省級青少年錦標賽(以上場參賽為准),方可代表注冊單位參加比賽。
7.凡在歷次省級比賽中出現過兩個以上年齡的運動員,以不利年齡為准。
8.各市不得從外省市引進運動員參加本屆運動會。
9.運動員須按照省體育局的統一要求,進行骨齡檢測和指紋採集。
10.運動員有以下情況的不得參加省運會:
(1)省優秀運動隊正式聘用的運動員(含我省輸送到解放軍隊已辦理入伍手續的運動員)。
(2)不執行省體育局規定,拒絕省優秀運動隊集訓、試訓或選招決定的運動員。
(3)未經省體育局同意,在外省市進行青少年注冊或代表外省市(行業體協)在國家體育總局注冊的運動員。
(4)未經省體育局同意,代表外省市參加省級及省級以上比賽的運動員。
五、參加辦法
1.報項規定:各參賽單位最少必須參加10個項目的比賽。各單位必須報6個以上(包括6個)重點發展項目,不足6個,每少報一項扣除該代表團省十三運會總成績3枚金牌、39分。
參加16個以上(含16個)項目的,必須報12個以上(含12個)重點發展項目和鞏固強化項目;參加15—13個項目的,必須報10個以上(含10個)重點發展項目和鞏固強化項目;參加12—10個項目的,必須報8個以上(含8個)重點發展項目和鞏固強化項目。
重點發展項目:體操(不含蹦床)、游泳、跳水、射擊、舉重、擊劍、田徑、賽艇、皮劃艇、拳擊、手球。
鞏固強化項目:國際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柔道、跆拳道、武術(套路、散打)。
2.經省體育局公布的全省單項後備人才基地運動員,兩人及兩人以下項目由輸送單位報名參賽,所獲成績分別按50%計入輸送單位和承訓單位。兩人以上項目可以由輸送單位報名,也可以由承訓單位報名,所獲成績不實行雙計分。
3.一名運動員只能參加一個大項的一個組別(甲組、乙組、丙組或丁組)的比賽,不得跨組別或兼報其它大項的比賽。
4.各項目運動員報名人數,按各單項競賽規程規定執行。
5.各代表團團部工作人員(含團長、副團長)數量規定:
參賽運動員在50人以下的(含50人)團部工作人員4人;參賽運動員在51—100人的團部工作人員6人;參賽運動員在101人以上的,每超出50人,可增報團部工作人員1人。
各代表團團長、副團長:運動員總數在50人以下的代表團,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人;51人至100人(含100人)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2人;101人至200人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3人;201人以上的,可報團長1人、副團長1-4人。此外,如各代表團工作需要,可另外增設副團長1-4人,不佔代表團工作人員名額,一切費用自理。
六、競賽辦法
1.單項競賽執行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的最新競賽規則和省體育局下發的單項競賽規程。
2.所有項目各組別報名不足3個單位,取消該組別比賽(足球、籃球、排球、手球項目除外);單項每小項報名參賽運動員不足3人(艇、對、小團體等),取消該項目比賽。
3.各項目除競賽規則規定名次並列外,不允許並列名次。並列名次的計分辦法按競賽規則和單項規程規定執行。
七、錄取名次與獎勵辦法
1.球類集體項目比賽錄取名次與計分辦法
(1)手球項目錄取前12名。其中第一名計4枚金牌、52分,第二名計3.5枚金牌、44分,第三名計3枚金牌、40分,第四名計2.5枚金牌、36分,第五名計2枚金牌、32分,第六名計1.5枚金牌、28分,第七名計1枚金牌、24分,第八名計0.5枚金牌、20分,第九名計16分,第十名計12分,第十一名計8分,第十二名計4分。
(2)足球、籃球、排球項目錄取前8名。其中第一名計3枚金牌、39分,第二名計2.5枚金牌、33分,第三名計2枚金牌、30分,第四名計1.5枚金牌、27分,第五名計1枚金牌、24分,第六名0.5枚金牌、計21分,第七名計18分,第八名計15分。
(3)以上項目參賽隊數不足錄取名額的,均按實際參賽隊數錄取並獎勵。
2. 項目團體獎錄取名次與計分辦法
體操、射擊、舉重、擊劍、田徑、游泳、賽艇、皮劃艇、拳擊、手球、柔道、國際式摔跤、跆拳道、武術套路、武術散打等項目分別設立團體獎。各市在2011—2013全省年度青少年比賽及2014年省運會中,在以上項目所獲團體總分按20%、20%、20%、40%比例計為團體獎的得分,排定名次。其中體操、射擊、舉重、田徑、游泳、拳擊等項目,錄取前八名,第一名計4枚金牌,第二名計3枚金牌,第三名計2枚金牌,第四名計1.5枚金牌,第五、六名計1枚金牌,第七、八名計0.5枚金牌;擊劍、賽艇、皮劃艇、手球、柔道、國際式摔跤、跆拳道、武術套路、武術散打項目錄取前六名,第一名計3枚金牌,第二名計2枚金牌,第三名計1.5枚金牌,第四名計1枚金牌,第五、六名計0.5枚金牌。
3.其它項目比賽錄取名次與計分辦法
除以上兩類項目以外的其它各項目均錄取前8名,按13、11、10、9、8、7、6、5計分。單項報名人數(隊數)只有8名(隊)或不足8名(隊)的,減一錄取,按高限計分。
4.全國以上重大比賽帶入金牌、總分計算辦法
(1)運動員參加第三十屆夏季奧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每獲得奧運會1張入場券按1枚金牌、13分計入輸送市代表團。此外,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加計16(10、8)枚金牌、208(130、104)分, 4—8名分別計3(3、3、2、2)枚金牌、39(39、39、26、26)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100%計算。
(2)運動員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別計36、32、28、24、2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10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所獲成績按100%計算;球類集體項目按實際名次帶入金牌和總分。
(3)運動員在2010年9月17日至省十三運會開幕式前一個月之間(以下簡稱本周期)參加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第十六屆亞運會以及第二屆青年奧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別計36、32、28、24、2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5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所獲成績按100%計算。
(4)運動員在本周期參加全國最高水平比賽(錦標賽、冠軍賽或總決賽)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3、2、1枚金牌、39(26、20分),4—8名分別計18、16、14、12、1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5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所獲成績按100%計算。
(5)運動員參加第七屆全國城運會、獲得成績,將分別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金牌總數和總分內。計算辦法為:單人項目每獲1枚金(銀、銅)牌計2枚金(銀、銅)牌、26(22、20分),4—8名分別計18、16、14、12、10分。兩人或兩人以上項目所獲成績按50%計算,如同一代表團在同一比賽項目中有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則所獲成績按100%計算。第七屆全國城運會跨市參賽的運動員所獲成績按1︰1分別計入參賽單位和輸送單位。
上述比賽只統計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項目,但跆拳道、武術散打、女子自由跤按錦標賽設項統計。運動員在十六屆亞運會中的非全運會項目取得的成績按50%進行帶入。同一名運動員在以上各項賽事中的同一小項(包括不同體重級別)中取得兩個以上成績者,只統計一次最高成績。基地輸送運動員按0.5:0.5的比例帶入輸送單位和承訓單位。
5.輸送省優秀運動隊帶入金牌、總分計算辦法
各市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前輸送到省優秀運動隊正式聘用、解放軍(獲得全國十二運會與我省實行兩次計分資格)的適齡運動員,本項目決賽前一個月仍然在隊的,每輸送1人加計1枚金牌、13分;
基地輸送運動員按0.5:0.5的比例帶入輸送單位和承訓單位。
6.已獲得省運會決賽參賽資格的運動員,因代表國家參加2014年國際重大比賽或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以上重要賽事,而不能參加省運會決賽的(含與我省雙計分的適齡運動員),經省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報省體育局審核批准,每人計金牌1枚,13分計入省運會所在代表團。
7.破(超)紀錄金牌、總分計算辦法
在省運會上超一項世界紀錄獎勵8枚金牌和104分,超一項亞洲紀錄或全國紀錄獎勵6枚金牌和78分,破一項安徽省成年紀錄獎勵3枚金牌和39分,破一項安徽省青少年紀錄獎勵0.5枚金牌和8分。
八、公布名次與獎勵
(一)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團獎牌榜。具體辦法是:按各代表團比賽獎牌、帶入獎牌和破紀錄獎勵獎牌總數排列代表團獎牌榜。代表團獎牌名次獎牌數多者名次列前,獎牌數相同,金牌數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金、銀、銅牌情況均相同,名次並列。
(二)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團金牌榜。具體辦法是:按各代表團比賽金牌、帶入金牌和破紀錄獎勵金牌總數排列代表團金牌榜。代表團金牌名次以金牌數多者名次列前,金牌數相同,銀牌數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各名次情況均相同,名次並列。
(三)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團總分榜。具體辦法是:按各代表團比賽名次分、帶入分和破紀錄獎勵分總和排列代表團總分榜。代表團總分名次以總分多者名次列前,總分相同以金牌多者名次列前,依此類推;各名次情況均相同,名次並列。
(四)公布青少年部縣級金牌榜。具體辦法是:按照各縣輸送運動員(以運動員戶籍決定輸送縣)在省十三運會青少年部比賽中所獲金牌數以及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帶入金牌數統計縣級金牌榜。
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帶入金牌數計算辦法:各縣參加2011-2014年全省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團體總分分別累加後,排定名次,縣級田徑錦標賽和籃球錦標賽總排名1-12名計4、4、3、3、2、2、2、2、1、1、1、1枚金牌,帶入省運會。
九、設競技體育突出貢獻獎
根據各市輸送運動員在本周期年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總決賽)、亞運會、全運會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折算成的名次分,獎勵前八名代表團(具體細則另定)。
十、設競技體育人才輸送獎
根據各市在本周期向省優秀運動隊輸送的運動員(含經省體育局同意輸送到解放軍隊的運動員)人數之和,獎勵前八名代表團(具體細則另定)。
十一、設體育道德風尚獎
評選辦法另定。
十二、興奮劑檢查
比賽期間,根據需要,進行興奮劑檢查。興奮劑檢查和處罰按照《反興奮劑條例》以及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反興奮劑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十三、報名和報到
1.第一次報名:報參賽大項。各代表團須於2014年1月31日前將《安徽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參加項目報項表》報省體育局備案。項目一經確定,原則上不得更改和調整。無故退出的,將取消該代表團體育道德風尚獎評選資格。
2.第二次報名:報參賽運動員名單和具體項目。按各項目競賽規程規定執行,逾期報名按棄權論。各項目報名截止後,原則上不得變更(各項目競賽規程和規則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3.報到:各代表團報到時間待定;各項目運動隊在本項目比賽開始前2天報到,比賽結束後1天離會。裁判員及仲裁委員報到日期另行通知。
十四、代表團團旗
各代表團自備,顏色自定,規格為2米×3米。代表團團旗除標明規程規定的參加單位名稱(如:合肥)外,不得出現其它標志。
十五、比賽服裝要求按照各項目競賽規程、規則及其它有關規定執行。
十六、本青少年部競賽規程總則的內容由省體育局負責解釋。
歷屆安徽省運動會回眸
第一屆 1959年4月28日至5月8日,在合肥市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首屆安徽省運動會。合肥、六安等11個地、市及解放軍駐皖部隊,共1955名運動員參賽。
第二屆 1960年10月2日至11月8日在合肥市舉行。參賽單位有9個地、市及火車頭、前衛體協,運動員1726人,9人達到或超過運動健將標准。
第三屆 1974年7月5日至9月27日在合肥市舉行。比賽項目13個,各地、市及省軍區、6408部隊、蚌埠鐵路分局等參賽,運動員3979人,3人10次破田徑、舉重7個單項全國少年紀錄。
第四屆 1979年4月1日至5月1日在合肥市舉行。16個比賽項目,分成年、少年組兩組,各個地、市2949人參賽。
第五屆 1982年8月1日至9月26日在合肥等地舉行。比賽項目16個,各地、市和高等院校17個代表團約五百名運動員參賽。
第六屆 1986年9月7日在蚌埠市舉行。各地、市六千多名健兒參加了23個項目的比賽,1人2項超亞洲紀錄,超1項世界青少年紀錄、1項全國紀錄各1人。
第七屆 1992年8月10日至9月29日在合肥市舉行。設12個項目,各地、市和28個行業及大型企業共44個代表團,五千多名運動員參賽。1人超1項舉重世界紀錄、4人超射擊4項亞洲紀錄。
第八屆 1996年9月16日至26日在馬鞍山市舉行。各地、市及26個行業(企業)的42個代表團近五千名運動員,參加了23個項目的角逐。有1人破1項全國少年紀錄。
第九屆 2000年10月18日至28日在合肥市舉行。全省17個地、市代表團五千多名運動員參加了22個項目401個小項的比賽,另有一千多名運動員參加了5個表演項目的比賽。射擊1人超世界紀錄、4人超2項世界青少年紀錄。
第十屆 2002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在蕪湖市舉行。全省17個市的代表團共6000多人參賽。該屆設24個大項、450個小項。共3人3次打破3項省成人紀錄,27人62次打破45項省青少年紀錄。
第十一屆 200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在合肥市舉行。全省17個市代表團和56所高校參加比賽,參賽運動員9000人,是歷屆運動會參賽人員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體育盛會。共83人21隊158次打破67項省青少年紀錄,特別是蚌埠代表隊女子乙組射擊10米移動靶3人團體超世界青少年紀錄。
第十二屆 2010年10月11日晚,在淮南市體育場隆重開幕。
第十三屆2014年10月12日下午3時,在安慶市體育中心開幕。
第十四屆將於2018年在蚌埠舉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市體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