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去過李白墓的嗎請問怎麼去
李白墓在安徽馬鞍山~所以當然要到馬鞍山市
可以從長途汽車站坐到黃池去的班車,和司機說到太白墓園下就好
也可以去當塗縣轉車
Ⅱ 在馬鞍山市怎麼去李白墓詳細些可以嗎
到長途汽車站坐到黃池的車中途下~和司機說聲
Ⅲ 李白墓在哪裡
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城東南的青山西麓(太白鎮太白村),於唐元和十二年(817年)遷葬於此。
Ⅳ 李白的墓為什麼在馬鞍山
李白在晚抄年(60歲)病困交加,投奔到馬鞍山當塗的族叔李陽冰門下,一年後就因病故世,所以就在馬鞍山當塗的龍山建墓安葬的。
直到解放後的60年代才被民眾發現,但是棺槨已經遺物,只有一「李墓」的磚石;後經考古界考證才認定馬鞍山當塗的,是古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墓地。
Ⅳ 安徽當塗李白墓中有李白的屍體嗎
安徽當塗李白墓中有李白的屍體。
李白墓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位專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屬縣城東南的青山西麓。唐代宗寶應元年,李白去世。
時為當塗縣令的李陽冰將他葬於城南龍山東麓。唐元和十二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傳正與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合力遷葬於與龍山相對的青山。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5)馬鞍山李白墓擴展閱讀: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
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系。
Ⅵ 馬鞍山濮塘和青山李白墓遊玩路線和攻略
沒有私家車是吧。公交車7路到濮塘,建議打車去,公交太慢了要開將近回一個半小時。打答車大概40塊錢。公交車下車哦,路邊有摩托拉車的,你說去燒烤。她就會帶你去的,你到了就可以直接租,那兒燒烤架多得是,不過價格好貴,我沒記錯的話是50元租一個小燒烤架,雖然送木炭和引火物,但是價格確實是貴了點,如果樓主決定租的話,建議提前准備好需要考的肉食類,香腸類等,再買點小瓶裝的作料,如胡椒,孜然等。濮塘一天可以玩的差不多,但是你要是又去濮塘在去李白墓的話,怕你來不及哦。兩個方向相差太遠。去李白墓坐公交車的話,可以到火車站(或是採石的205國道那)就有城際巴士,從馬鞍山火車站開到當塗,在當塗長途汽車站下車,售票員會告訴你,然後去進車站坐去太白鎮的車。
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Ⅶ 李白墳墓在哪裡
李白墓,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太白鎮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於唐元和十二年(817年)遷葬於此。
李白墓佔地100畝,分前、中、後三個部分,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盆景園等景點。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築風格,「宋碑」則詳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太白碑林」鑲嵌著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各個時期經典詩碑106方。
李白墓1956年被評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白一生傾情當塗,鍾愛青山,在他62年顛沛流離的生命旅程中,曾七次來到當塗。
一、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乘舟離蜀,出三峽,南遊洞庭,居安陸,游襄漢,達當塗。
二、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涉溟海之後,溯舟西上觀雲夢,至當塗。
三、天寶六年(747年)李白賜金還山後,懷著傲岸自負的心緒,不滿現實的心情,由揚州、金陵沿江而上,住當塗。
四、天寶十三至十五年間,(754—756年)李白盤桓於金陵、當塗、宣城、南陵、涇縣、青陽、秋浦之間,游遍了皖南的山山水水,這期間在當塗逗留時間最長。
五、天寶十五年——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冬,永王李璘(唐肅宗之弟)以平亂為名,聘李白為幕僚,討代兵敗,李白獲罪下獄,後流放夜郎(今貴州正安縣),在巫山途中遇赦。從此,他又輾轉於金陵、宣城、歷陽、當塗。
六、761年,李白聞雍王李適大破安史叛軍史朝義,收復洛陽,毅然從軍,不料因病折回,行至金陵,窮困潦倒,無依無靠,迫不得已,抱病乘舟投族叔當塗令李陽冰。
七、762年,李白因年歲已高、身患疾病,仍登龍山,游青山,此時可謂此一時,彼一時,終於以一首「臨終歌」病死於當塗。
Ⅷ 李白的墓地在哪裡
李白墓,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太白鎮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於唐元和十二年(817年)遷葬於此。
李白墓佔地100畝,分前、中、後三個部分,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盆景園等景點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築風格,「宋碑」則詳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太白碑林」鑲嵌著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各個時期經典詩碑106方。
文物遺存
宋淳二年(1242),兼權太平州事、節制軍馬孟點根據唐范傳正所撰的碑文「重書刻石,立於墓左」。該碑高五尺七寸,寬二尺九寸,共三十行,第行六十三字,正書,字徑六份,詳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額題「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九字。此碑距今已有740多年歷史,為李白墓祠現存較早的歷史文物。
歷史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Ⅸ 李白的墓地在哪
李白墓在安徽當塗。
李白墓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位於安徽省馬鞍山版市當塗縣城東南的青山西麓。權唐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將他葬於城南龍山東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傳正與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合力遷葬於與龍山相對的青山。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