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央財政支持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包括哪些
能源、交通運輸、市政工程、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版療衛生、權養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等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工作,依託PPP綜合信息平台,建立本地區PPP項目開發目錄。
㈡ 在財政支出項目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包括哪幾項如基本建設支出(見問題補充)等
"一般公共服務來"是政府自收支分類科目中的一個「類」級科目,其下包括人大事務、政協事務、政府辦公廳及相關機構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統計信息事務、財政事務等37個款級科目。一般公共服務主要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務的支出。
㈢ 中央財政支持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包括哪些
在能源、交通運輸、市政工程、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等公共服務領域。
㈣ 基本的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
1、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2、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3、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4、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
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4)財政保障公共服務領域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目標
1、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2、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再就業,加強勞動保護,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這也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促進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6、強化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包括整頓葯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加強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大力推進全國統一市場體系建設。七要繼續加強道路、電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
㈤ 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哪四項基本內容
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居於整個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和自身發展性基本公共服務的集合,B、C、D、E與A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系統。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處於模型的最下方,是整個模型的基礎性模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首先要滿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後才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看,B獨立生成A的子系統。
三、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位於模塊的左方,是A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二者構成對立統一的整體。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居於模塊的右邊。公共安全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要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沒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與措施,整個社會將處於無序狀態。
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政府轉型是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重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將大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核心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於服務型政府來說,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住房保障等領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㈥ 財政 民生 如何保障
財政保障民生,在各個領域大有作為。
一是堅持民生優先原則,提供預算保障。財政資金要重點傾斜民生領域,如社會保障預算要打足,對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要優先保證;
二是實施惠農政策和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落實各項惠民補貼等資金;
三是經常性開展農民減負;
四是加強對民生資金監管,杜絕挪用、截留等問題發生。
㈦ 財政政策在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方面的作用
公共財政作為政府管理和服務社會的物質基礎、政策手段,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承擔著重要職責。財政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五年來,各級財政教育支出達到514.5億元,年均增長29.98%,教育支出佔GDP比重達到5.54%,居全國前列。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改善農村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加強高等教育重點項目建設。
(二)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和就業水平。五年來,各級財政就業和社會保障投入達到402.6億元,年均增長21.05%。建立城鄉社會保障水平隨物價水平上漲的動態增長機制,啟動低收入群體補貼與物價聯動機制,實施積極就業政策。
(三)大力支持城鄉保障性住房建設。五年來,各級財政投入44.76億元,年均增長46.54%。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增加經濟適用房供給,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步伐,推進農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試點。
(四)大力支持生態省建設。五年共支持生態建設投入85.4億元,年均增長32.9%。積極落實中央節能減排政策,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治理,推動新能源利用,加大生態補償力度。
(五)不斷改善公共衛生醫療條件。五年來,各級財政共投入公共醫療衛生資金193.8億元,年均增長33.87%。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扶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改造和新建村衛生室,完成全省23個疾病控制中心實驗室設備配置。
㈧ 財政部今年重點推進什麼
很多人非常關注財稅改革進展的問題,其中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是財稅體制改革的三項重點任務之一,也是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能不能介紹一下這項改革的進展情況。
我們今年將重點推進教育、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通過推進這項改革,有力地促進各級政府更好履職盡責,更有效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