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遊廁所革命的具體措施
旅遊廁所革命
1、將啟動旅遊廁所建設管理大行動。
從2015年開始,國家旅遊局將用三年時間,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助、標准規范等手段持續推進。
2、將務實推進旅遊廁所建設。
國家旅遊局將制定出台《關於實施全國旅遊廁所革命的意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要加強資金調配,協調項目資金、用地、用水、用電等問題,保障旅遊廁所的新建改建順利開展。修訂發布《旅遊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國家旅遊局將適時組織交叉驗收和抽查復核。
3、連續三年召開專題會,對旅遊廁所革命工作進行總結評比和經驗交流。
各地要積極舉辦「廁所設計大賽」,推進旅遊廁所革命的深入發展。推動社會經營場所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廁所對遊客開放,加強旅遊廁所革命的宣傳,引導遊客愛護設施、文明如廁,努力營造健康的廁所文化。鼓勵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各地可以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予以支持。表彰一批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的先進典型,授予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以上政策的落腳點即為「目的地旅遊公共服務功能」,包括完善鄉村旅遊廁所、停車場、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措施,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意義
「廁所革命」撬動我國旅遊服務系統的升級
在2月下旬於桂林市召開的全國旅遊廁所工作現場會上,國家旅遊局提出,我國將從今年起,用三年左右時間在全國開展旅遊廁所建設管理行動,國家旅遊局協調各地新建旅遊廁所3.3萬座、改擴建2.4萬座,到2017年實現旅遊廁所全部達標。這一行動計劃被稱為「廁所革命」。
南開大學旅遊市場與目的地營銷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旅遊研究院旅遊市場與目的地營銷研究中心副主任;《旅遊與服務研究》學術編輯陳曄認為,這場革命不應僅僅在於解決廁所問題,而可以此為支點,撬動我國旅遊服務系統的升級,讓遊客真正在大地上自由而愉快地行走。
我國旅遊服務的症結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在《馬尼拉宣言》中曾提出,旅遊是人類社會基本需要之一,各國政府應將旅遊納入本國社會發展的內容,使旅遊度假成為人人享有的權利。為滿足人們旅遊的基本需要,就應當建立起完整的旅遊服務體系。圍繞遊客的旅遊核心需求,政府和旅遊企業要配套交通、信息、食宿等一系列旅遊過程中必要的服務內容,其中當然也包括廁所。
很多旅遊目的地的廁所都有「臟、亂、差、少、偏」等問題。如果我們連遊客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無法滿足,談何旅遊品質、旅遊體驗、旅遊之美呢?
旅遊廁所問題揭示出我國旅遊服務體系的不完備。我們常常看到有的景區交通不便,有的景區周邊旅遊標識嚴重不足,垃圾箱堆滿了還無人清理,有的旅遊目的地沒有遊客服務中心或咨詢部門。這些基本服務內容的缺失,導致我國大眾旅遊長期在低水平原地打轉。「廁所革命」應當掀起一場旅遊服務體系的革命。
建立遊客導向的服務意識
旅遊目的地和企業在規劃和設計旅遊產品時,不僅僅要考慮成本、管理的需要,更要考慮遊客的需求。對旅遊廁所的忽視表明了我們的管理者在旅遊經營中服務意識的缺失,他們也許認為這是小事一樁,但沒有考慮遊客找不到廁所、或在臟亂差的廁所如廁時的感受。
意識層次決定了經營水平,缺乏遊客導向的服務意識,讓旅遊目的地和企業失去了經營的焦點,往往重視門面和表象,忽略遊客的服務體驗、不深入研究遊客需求。旅遊的真正價值不在於美景、美食、高大上的設施,而存在於遊客的眼睛、味蕾和切身感受,遊客才是價值的決定者。廁所革命是個契機,應當讓我們的旅遊從業者認識到,只有建立起遊客導向的服務意識,圍繞遊客的需求來提供服務、設計旅遊產品、塑造旅遊特色,才能贏得持久的競爭力。
構建全要素旅遊服務鏈
旅遊服務的核心價值在於為遊客創造美好體驗。而遊客的體驗是全要素的,是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看到、聽到、接觸到、感受到的所有旅遊服務要素的綜合結果。不完整的旅遊服務只會讓遊客留下殘缺或失敗的體驗,不少國外遊客上廁所的經歷都是「步步驚心」,一次糟糕的如廁經歷可能讓遊客再也不想回到某個目的地。因此旅遊服務應當建立起完整的服務鏈條,要從遊客進入到目的地之前到他們離開的完整過程來構建旅遊服務鏈。甚至在遊客離開目的地之後,都可以保持聯系並為遊客提供信息服務,爭取回頭客。
廁所革命是一個起點,應當形成以點帶面之勢,構建起旅遊服務的全要素鏈條,讓遊客在旅遊的整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旅遊的愉悅和美好。
升級旅遊服務水平
旅遊所需要的服務內容是多樣化和復雜的,不同的服務內容可以有不同的供應機制,還可以變招創新。雖然旅遊廁所具有公共服務性質,但並不是所有的廁所都必須由政府來建設和管理。
例如德國政府把公廁拍賣承包給企業來運作,形成了成功的模式。瓦爾公司向市政府免費提供公廁設施,回報是獲得了這些廁所外牆廣告的經營權。香奈爾、蘋果這些高大上的公司都在這兒做過廣告,甚至還把廣告印在了手紙上。依靠廣告瓦爾公司每年盈利幾千萬歐元。柏林因此還形成了「廁所游」熱,很多遊客都要使用一下瓦爾公司的廁所。這個案例啟示我們,旅遊服務可以通過模式創新改變傳統的管理和經營方式,恰當的商業力量能夠推動公共服務模式創新、實現旅遊服務升級。
Ⅱ 為什麼中國遊客上公共廁所喜歡用蹲廁,外國遊客卻更喜歡用坐廁
現在隨著國內旅遊景區的升級換代,各種廁所也是變得越來越高大上,而中國人和外國人上廁所的方式卻是不同的。中國遊客上公共廁所喜歡用蹲廁,而外國遊客卻更喜歡用坐廁。這是因為中國遊客通常是使用蹲廁,雖然這種廁所方式使用起來比較費力,但是衛生程度相對來說會比較高,不用接觸到便具,由於大多數外國人跟腱比中國人短,他們無法像中國人一樣蹲下來方便,所以他們只能用坐廁。測能夠很好的幫助腸道的蠕動,減少人們在衛生間的停留時間。而外國人他們不可能完成蹲廁,也與他們的享受不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上廁所總喜歡玩手機,而蹲廁容易導致腳麻,坐廁卻比較的舒適,所以外國人比較喜歡坐廁。
Ⅲ 公共廁所的新型公廁
移動廁所是指可以整體性移動、設置於有固定或臨時需求的地點或場所,為公眾和客戶提供如廁服務的設施。移動廁所起源於人們在一些特定場合對廁所的臨時性、階段性需求,如在建築工地、造船船台等工作場所,為減少工人往返固定廁所的時間,提高勞動效率,在船台和工地現場設置移動廁所;大型集會、體育賽事等大批觀眾對廁所的臨時性需求等等。由於城市公廁數量與布局存在欠缺,政府將移動公廁布設於建設固定公廁相對困難的地段,以彌補公廁數量供應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缺陷。最初的移動廁所用木材等材料製造,構造與功能也比較簡單,容易吸收臭味。後來,逐漸發展為使用玻璃鋼、聚乙烯等材料,廁所的移動方式、糞便污水的處理方式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功能逐步完善,服務效能不斷提高。移動公廁可按結構、移動方式、污水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具體分類與特點如下。
1.按結構形式分類
(1)單體結構移動廁所:移動廁所結構為獨立單個形體,內部只含有1個蹲位,一般由玻璃鋼、聚乙烯等材料製成,也有用混凝土板塊拼接,或用鋼結構支架覆蓋輕型板材而成。其特點是結構輕巧,搬運或吊裝十分方便,有的甚至可以到現場拼裝,佔地面積較小,便於靈活布置。多個單體結構的移動廁所還可以拼接,根據實際需要連接成移動廁所陣列,滿足使用人員較多時的需求。
(2)復合結構移動廁所:單個廁所內部的廁位通常在2個以上,最多可達10個以上,一般由鋼結構支架覆蓋輕型板材製成,也有應用集裝箱箱體、大客車車體等改裝而成。其特點是單個廁所所含蹲位較多,同時可供較多人員使用,利用效率較高。
2.按移動方式分類
(1)吊裝、搬運型移動廁所:這種移動廁所一般不帶有行走裝置,完全靠起吊裝置吊裝或直接由人工搬運,或將組件搬運至現場拼裝。搬運型移動廁所一般由玻璃鋼、聚乙烯等輕形材料製成,且多數為單體結構型產品,由於其結構輕巧,便於搬運,可以拼接,被廣泛地應用於建築工地、臨時大型集會、體育賽事等場所。其中,用於建築工地的移動廁所在國外一般被當作低值易耗品,一項工程結束後通常被報廢,經回收再生利用。吊裝型移動廁所一般由鋼結構覆蓋輕型板材製成,或由集裝箱等改裝而成,可以是單體型結構,多數為多廁位結構,由於其質量較大,需由起吊裝置輔助搬運。一些新型的吊裝式移動廁所採用拉臂車裝載,吊裝、移動更為方便(見圖6)。吊裝型移動公廁的特點是機動靈活性較強,搬運採用機械化操作,效率較高,一些吊裝型移動廁所還被設置於相對固定的場所,特別是受地形條件限制不能建設固定公廁的地點,遇到市政動遷等情況,還能整體吊裝重新應用於其它地點,減少了因拆遷造成的損失。
(2)動力、拖掛型移動廁所:動力、拖掛型移動廁所是指帶有行走裝置的車輛型廁所,一般由大型客車、大型平板運輸車底盤改裝而成,其中,動力型移動廁所自帶有動力,可以方便地行駛到任何車輛可以到達的地方,機動性非常強。拖掛型移動廁所則需要由動力車牽引,移動到需要設置的場所,但因其不帶有動力裝置,空間利用率相對較高,也有條件裝修成較為高檔的移動廁所。動力、拖掛型移動廁所的共同特點是機動性很強,單體廁所廁位較多,適合於人流量較大、對廁所建築裝修要求較高的場所使用。
3.按污水處理方式分類
(1)水沖與無水沖抽吸式移動廁所:水沖式移動廁所內有水沖裝置,一般將水箱置於廁所頂部,廁所底部設置有污水箱,而無水沖式移動廁所則沒有沖水裝置,由設置於廁所底部的污水箱直接承接使用人員的排泄物。由於這兩種形式的移動廁所污水箱容量較小,當使用到規定人數時,需要及時抽吸,否則容易發生滿溢事件,抽吸頻率較高。
(2)循環水沖型移動廁所:該種移動廁所配置有間歇式好氧與厭氧處理糞便污水裝置,另再添加生物菌種,運用生物膜技術,加速糞便污水的發酵分解,然後通過過濾裝置,將經處理的糞便污水再循環用於沖洗廁所潔具,其特點是運用了先進的糞便污水處理技術,節約寶貴的水資源,減少糞便污水抽吸次數,環保理念得到充分彰顯。
(3)乾式打包型移動廁所:該種移動廁所沒有水沖裝置,排泄物由放置於潔具下部的可降解塑料袋承接,每使用一人次,自動換置另一新的塑料袋,用完後將塑料袋集中收集運往處理廠處置。這種移動廁所的特點是完全不用水沖,節約水資源,污物收集比較方便
4.自動化廁所
一些移動廁所增加了自動化功能,投幣後自動開門,使用完後自動沖洗潔具和地坪,裝有應急呼叫裝置和為殘障人服務的設施,還有依靠太陽能供應能源的移動廁所,自帶發電裝置、設有空調設備的移動廁所等等,種類非常豐富。如目前比較常見的有真空廁所 ,採用的是自動化,依靠太陽能發電,依靠雨水收集來沖洗廁所,達到高度的自動化。 在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當長時期內,旅遊廁所始終沒有得到相應發展,一r些旅遊城市、重點景區(點)和主要旅遊線路普遍存在旅遊廁所「臟、亂、差、少」的問題,使之成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久治不愈的「頑症」海外旅遊者投訴最多、涉及地區最廣的問題,市場對此也多有微辭,
因於傳統觀念,許多地方將旅遊廁所視為見不得人的地方,對這一人類少不得的場所唯恐避之不及,把建設旅遊廁所的選址原則曲解在「不入視野,不登大雅之堂」之上。在主要旅遊線路上,廁所布點不規范、不科學,選址偏散偏遠,散則不易管理,遠則麻煩遊客。
由於旅遊廁所長期沒有「正名」,加之中國標識觀念淡漠,公共場所內幾乎所有景點公廁缺少明顯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或者模糊不清,或者被少數惡作劇者顛倒符號,更沒有規范的中英文對照說明,既影響了「可識別性」,甚至出現遊客置身廁所門外卻到處打聽廁所的可氣場面,同時也使遊客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威脅。
由於管理混亂、資金不夠,僅有的旅遊廁所大多數年久失修,外觀破舊,內部破損,有的屋頂滲漏,有的內牆剝離,有的廁門損壞;由於無人看管,一些廁所成了垃圾死角和蚊蠅孳生地,廁內蛛網吊灰多,地面污跡多,少數旅遊廁所讓遊客毫無立足之地;因旱廁居多,異味明顯,少數水沖式廁所也因設計、管理等原因而沒有達到標准。旅遊的美好感受與廁所內的齷齪場面形成的鮮明反差,大大影響了遊客的旅遊情趣。 湖北荊州御河廣場建公廁造價20多萬:有市民反映,在新南門御河廣場上正在修建一個造價30多萬的豪華公廁,他們覺得這樣的廁所太浪費。究竟這個消息是不是真實的呢?為了了解真實情況,記者找到了荊州市城管局局長,他說其實這個公廁算不上豪華,整個公廁的造價也沒有市民所說的30萬元那麼多。
江城最潮公廁亮相三陽路 時尚環保造價50萬:江城首座真空一體化公廁在三陽路中山大道路口正式「上崗」(如圖)。武漢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這種既節省用地、又節能環保的高科技公廁,為破解三鎮街頭如廁難提供了新思路。江岸區公廁管理中心主任范小焱介紹,該公廁是從上海引進的成品,稍加改進調試就能使用。其審辦手續簡便,且不必像土建公廁那樣打圍施工數月,僅用2個多小時就吊裝完畢。不過,其50萬元的造價,比普通公廁高出許多。
蘇州豪華公廁似別墅造價100萬:蘇州豪華公廁似別墅這引起了無數網友的注意,根據有關報道,這座豪華公廁造價的確不便宜,造價100萬,但是這都是經過了嚴格的立項審批。那麼為什麼要立項審批建一個造價100萬豪華公廁呢?要知道一個公廁具有其功能就可以了,為何要必須把外表裝飾的這么豪華,佔地面積達到231平方米呢?
武漢青山打造「鍾樓式」景觀公廁 總造價40餘萬元:遠看像鍾樓,實際為公廁。青山區城管局官方微博發布該區40萬造價的「豪華公廁」。面對網友公廁「太豪華」質疑,青山區廁管站負責人認為「還算比較劃算」,「公廁的形象也很重要」。
武漢再現造價近80萬鍾樓式景觀公廁:有網友曝光:漢口京漢大道與武展東路交叉口,一座新型景觀公廁亮相,白牆、紅瓦配上高檔的鍾樓,顯得很氣派、豪華,引發眾多網友「拍磚」,很多人質疑「一個公廁建這么豪華,有必要嗎?」對此,城管部門2012年12月8日進行了回應。「工程才初步完工,尚未結算,但絕不像網上所說的耗資百萬,預計總價不到80萬。」
Ⅳ 中國公共廁所的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多少個
十五「期間公廁數量增加8445座,至2005年底,全國共建有114916座公共廁所專,其中水沖式公共廁所為70772座,占公廁總屬數的61.6%。東部、東北、中部、西南和西北各地區的公廁總數分別為45637座、25755座、22421座、10840座、10263座,水沖式公廁所佔比例分別為85.0%、12.1%、63.8%、85.1%、51.0%。2005年我國平均每萬城市居民擁有公共廁所為3.20座,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公廁數量為3.54座。其中東部地區分別為2 69座/萬人和3.03座/平方公里、東北地區分別達到5.65座/萬人和6.10座/平方公里、中部地區分別達到3.01座/萬人和3.39座/平方公里、西南地區分別達到2.65座/萬人和2.92座/平方公里、西北地區為3.64座/萬人和3.61座/平方公里。
Ⅳ 公共廁所的使用方法
公共廁所,如果說你是公共廁所的創始人,正道人的話,這個使用方法,你只要把它建好,放在那,然後保持時常通風清水就可以了,至於使用者,她會很明白的
Ⅵ 為什麼中國遊客上公共廁所喜歡用蹲廁,外國人卻更喜歡用坐廁
現在隨著國內旅遊行業的升級換代,旅遊景區的各項配套設施的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尤其是景區內的公共廁所,作為遊客使用頻率最高、使用人數最多的公共設施之一,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高大上,讓遊客在景區內上廁所都變成了一種享受。
但是外國遊客跟中國遊客就不一樣了,大多數外國遊客不習慣使用蹲廁,他們會特地找到坐廁馬桶來使用,畢竟坐廁使用起來更加舒適,但是對於中國遊客來說,使用坐廁需要直接接觸到公共廁所里,多少還是會感覺有些不衛生。
其次,這種便具使用習慣的區別,除了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文化差異之外,據說還有一些生理結構上的原因,由於大多數的外國人腳跟的跟腱比中國人短,他們就無法像中國人一樣蹲下來方便,所以他們上公共廁所就只能找坐廁才行。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國人不會「亞洲蹲」。
Ⅶ 我們中國從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了「公共廁所」呢
公共廁所,簡稱“公廁” ,是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動人口共同使用的廁所,包括:公共建築(如車站、醫院、影院、展覽館、辦公樓等)附設的廁所。並且,根據建築形式、建築結構、建築等級、空間特徵、沖洗方式、管理方式或投資渠道等,公共廁所也有著多種分類。
所以,顧客們更看重的是他們服務的質量是不是真的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服務人員也在想辦法提高服務的檔次超過顧客的需求。只是,那時候的保密工作不是做得很好,他們沒有完全將公廁圍起來,防止他人從外面偷窺。因為,只有為顧客著想,他們才會爭先恐後地過來消費。
Ⅷ 「免費提供廁紙,冬季熱水洗手」,上海廁所革命模式能否普及全國
這種廁所革命模式不能普及全國,因為各個地區的消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一樣,公民的認知水平不統一,有些市民貪圖小便宜把公共廁所裡面提供的免費廁紙全部拿走私用,這就是一種很不道德的行為。
所以說公共廁所建是好建就是後期的維護花銷巨大,這也是一個城市發展壯大的必要裝置。只能依靠政府的前期巨大投入和市民這方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信不就的將來免費提供廁紙和冬季供應熱水的廁所一定會遍布上海,但是要是在全國普及的話任重而道遠。
Ⅸ 如何看待國內國外公共廁所現狀
國外廁所看地方,日本是因為他們確實素質好,廁所非常整潔干凈明亮,絕對有紙,那馬桶你也懂得,都是帶充屁屁的,雖說我不會去用,那廁所基本都相當於五星級賓館大堂的廁所,怪不得不少日本人在廁所里吃飯,歐洲是因為公廁少,很多還得花錢,自然用的人少,容易維護點,當然也不是太好。
Ⅹ 公共廁所 分為幾個 等級
按照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制定的《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准》規定,城市公廁建築標准,按其設置地點的重要程度分為三類等級。
相關介紹:
1.一類公廁:
設置在對外開放游覽點和繁華街道,需配備獨立式大小便器、采保暖設施、手紙架、先進節水器,需設置1.8米高的獨立單間等,地面、牆裙裝飾用才標准較高;
2.二類公廁:
適合建設於主要街道,可以設置獨立式便器的單間,也可建設通槽式便器,採用瓷磚面小便池;
3.三類公廁:
設置於一般街道,採用通槽式大小便器,裝修用材標准也相應降低。達到了「星級」標准,無論是建築用材、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還是公廁的文化氛圍、衛生水平。
(10)中國用多種方式推動公共廁所服務升級擴展閱讀
廁所的進化是從茅坑演變到茅房、廁所、衛生間、洗手間,從無到有,從私有到公共,從單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謝、衛生調整、休息乃至審美、商業、文化等多功能,廁所革新一步步從文明走向進步。
城市裡的廁所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必要組成部分。可方便人們生活、滿足生理功能需要;是收集、貯存和初步處理城市糞便的主要場所和設施;公廁是社會的一種文化符號,無論對待廁所的態度、使用方式,還是建築設計方面,都體現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俗習慣、倫理標准。
從生理代謝的簡陋隨意場所,到兼有生理代謝、衛生整理、休息乃至於審美、商業、文化等多種功能,本質上構成了人的生活觀念和環境意識的變革和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共廁所